物理 高三:高中物理第1轮专题复习全套学案-第3章 第1课时_第1页
物理 高三:高中物理第1轮专题复习全套学案-第3章 第1课时_第2页
物理 高三:高中物理第1轮专题复习全套学案-第3章 第1课时_第3页
物理 高三:高中物理第1轮专题复习全套学案-第3章 第1课时_第4页
物理 高三:高中物理第1轮专题复习全套学案-第3章 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超重与失重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从近几年的高考考点分布知道,本章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准确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能否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和受力分析方法解决运动和力的问题;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方法和原理2有关本章内容高考命题的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高考试题往往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进行考查,考题中注重与电场、磁场的渗透,并常常与生活、科技、工农业生产等实际问题相联系3本章是中学物理的基本规律和核心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预计2013年高考中,本章内容仍将为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考查和要求的程度往往层次较高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导学目标1掌握牛顿第一定律,会应用其解释物理现象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会应用其解释物理现象一、牛顿第一定律基础导引回答下列问题1飞机投弹时,如果发现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才投下炸弹,能击中目标吗为什么2地球在从西向东自转你向上跳起来以后,为什么还落到原地,而不落到原地的西边3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定4一个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否则它不可能向上运动这个结论错在什么地方知识梳理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状态或_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_这种状态2成立条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3意义1指出力不是_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_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_4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状态或_状态的性质2量度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_的物体惯性大,_的物体惯性小3表现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4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_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与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有关吗思考二、牛顿第三定律基础导引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现把木箱放在地面上,如果我们所研究的物体只有木箱和地球,涉及木箱和地球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哪几对木箱所受的力是这几对中的哪几个地球所受的力是其中的哪几个知识梳理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方向_,作用在_3表达式FF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考点解读1明确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在实际情况中,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与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表现是相同的4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回答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受外力的理想情况下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典例剖析例1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是下图中的跟踪训练1上题中1若列车正在出站,则水面的形状与哪个选项一致2若水面形状与选项A中相同,说明列车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考点解读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其效果,永远不会抵消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5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场力定律内容可归纳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同三不同”及“三无关”“三同”是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三不同”是方向不同;作用的对象不同;作用的效果不同“三无关”是与物体的种类无关;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与另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对应名称比较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在不同点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图1图2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性质的力相同点大小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典例剖析例2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能拉着拖车向前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力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D拖车加速前进时,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跟踪训练2如图1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的大小一定相等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4运用“惯性”分析问题时由于惯性思维而产生错误例3如图2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着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误区警示由于惯性,物体发生状态变化时呈相反状态,如公共汽车急刹车时乘客都向前倾倒;突然启动时乘客都向后倾倒,这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惯性现象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有惯性,若它原来静止就容易保持静止,所以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向左运动选C正确解析因为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由于惯性,铁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左运动趋势,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的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即速度变化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速度变化快,而且水和车一起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加速运动时,铁球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同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乒乓球的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向右运动故选A图3图4答案A正本清源引起错误的原因是惯性思维,认为任何情况下物体都随着其他物体向右加速时向左运动,没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比较其加速度的大小,对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不清楚没有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搞不清惯性的大小与质量的具体关系跟踪训练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3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将A向前运动B向后运动C无相对运动D无法判断5对牛顿第三定律理解不透彻而产生错误例4第二十二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自由滑比赛中,中国小将张丹/张昊毫无争议地再夺第一名,为中国队夺得第一枚本届大冬会金牌花样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如图4所示,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他们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的冰刀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张丹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滑行得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力小于张昊推张丹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时间等于张昊推张丹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于张昊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张丹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张昊的加速度的大小误区警示错解1对牛顿第三定律认识不清,认为两个人相互作用的时间关系不能确定,容易漏选B;错解2对牛顿第二定律运用不当,不能充分理解“两人的冰刀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的含义,从而不能正确分析两人加速度的大小,错误地根据“张丹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滑行得远”而选择D正确解析张丹和张昊相互推的过程中,两人的推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时间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分析,FMA,两人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分开后两人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都是AG;根据运动学公式0V2AX也可以根据动能定理来求解,即0MVMGX容易理解,张丹之201220所以滑行的距离比张昊滑行得远是因为两人分开时张丹获得的初速度较大答案BC正本清源两物体无论怎样相互作用,它们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的,但获得的初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物体在地面上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由动摩擦因数决定跟踪训练4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假设甲、乙两队的手与绳子之间都没有滑动,拔河所用的绳子质量不计则在比赛中甲队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甲队与地面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乙队与地面摩擦力的大小;甲队拉绳子的力的大小等于乙队拉绳子图5图6的力的大小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A组惯性的理解与应用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B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表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D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2如图5所示,一个楔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M上表面水平且光滑,下表面粗糙,在其上表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楔形物体由静止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方向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B组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3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如图6所示是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F随着时间T变化的曲线,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相互抵消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4某学校教室里的磁性黑板上通常粘挂一些小磁铁,小磁铁被吸在黑板上可以用于“贴”挂图或试题答案关于小磁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铁受到的电磁吸引力大于受到的弹力才能被吸在黑板上B磁铁与黑板间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磁铁受到五个力的作用D磁铁受到的支持力与黑板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5我们都难以忘记刘翔那优美的跨栏姿势在他跨越栏架的过程中A支撑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对脚的支持力大于脚对地面的压力B支撑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受到向后的摩擦力C支撑脚离地后,他还受到向前冲的力,以至于能很快地通过栏架D运动到最高处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方向沿水平方向向前图1课时规范训练限时30分钟116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A等效替代B实验归纳C理想实验D控制变量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旦开始运动,便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D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只有始终保持运动状态才有惯性3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1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B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C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4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如图2所示,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转动时吹出的风全部吹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平板车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对于这种设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图2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C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二定律D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5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的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图3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些会改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行驶目的6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3所示,把鸡蛋A快速向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静止的鸡蛋B撞去用同一部分撞击,结果每次都是被撞击的鸡蛋B被撞破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B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大于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CA蛋碰撞瞬间,其内蛋黄和蛋白由于惯性会对A蛋壳产生向前的作用力DA蛋碰撞部位除受到B对它的作用力外,还受到A蛋中蛋黄和蛋白对它的作用力,所以所受合力较小7沼泽地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泥炭,泥炭是沼泽地积累的植物残体,它的纤维状和海绵状的物理结构导致人在其上面行走时容易下陷设在下陷过程中,泥炭对人的阻力不计如果整个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再减速最后匀速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加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B在减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是先大于后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小总是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8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一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原处,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