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版-上海市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研究_第1页
论文版-上海市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研究_第2页
论文版-上海市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研究_第3页
论文版-上海市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研究_第4页
论文版-上海市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1ABSTRACT31绪论511研究背景5111人口老龄化5112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7113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不完善812研究意义与目的9121研究意义9122研究目的913研究内容与方法10131研究内容10132研究方法1114文献综述12141国外研究综述12142国内研究现状132上海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的现状分析1421名词界定14211老年护理服务14212正式照护15213非正式照护15214长期照护1522上海老年护理服务制度与政策分析15221居家养老护理服务16222机构养老护理服务1723上海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供给现状18231居家养老护理服务18232养老机构护理服务23223护理队伍283上海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实证调研3231调查研究的过程3232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33321被调查老年人基本信息分析33322被调查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分析37323护理服务需求分析3933老年人口护理服务总体评估414国外老年人口护理服务的比较研究4241美国老年护理服务制度4242英国老年护理服务制度4343日本老年护理服务制度4544经验借鉴47441对老年照护需求进行分析47442照护需求按等级划分47443长期护理服务筹资渠道多样化47444重视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48445制订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485上海老年人口护理服务需求预测分析4851上海老年人口预测48511当前上海老年人口结构48512上海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5252居家养老人数发展预测分析5353养老机构床位数需求预测分析586建设与完善上海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5961围绕筹资与给付,逐步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59611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基金59612形成相对独立的给付机构6062关注建立护理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发展与老年护理相关的职业培训60621护工职业化与资格制60622发展与护理相关的教育培训产业6163居家养老多元服务主体支持,缓解需求强度61631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61632促进养老参与多元化6264机构养老提高供给能力应对需求增长62641增加养老机构数量62642扩大养老机构规模,形成规模优势63附录67致谢词70摘要上海市的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强,并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程度也在逐渐的加深。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作为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的主要提供模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完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建立起适应老龄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解决现实困境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提供保障,这些目标都是现阶段社会各界和政府应当努力实现的。居家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更是护理服务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下,由政府主导并投入的这一社会公共产品,应当呈现一种更为高效的服务方式。同时,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总量和结构上的失衡想象,并且随着老年人对于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而日趋严重。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化的养老方式,具有专业化的服务护理人员和健全的服务设施,在这些硬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其不足之处再有供给能力远远无法应对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和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供给短板是供给床位数、服务水平无法满足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需求。本论文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采用调研数据和上海市相关统计数据,综合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发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和建立数学模型对上海市的老年人口、居家养老供需状况和机构养老床位数供需状况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立完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的对策建议。具体情况如下首先查阅相关文献,然后对和老年护理服务相关的概念进行总结。深入研究的开展需要以老年人口护理服务的现状分析为基础,包括对护理服务需求和老年人照护现状的调查。对国内外老年护理服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对老年人口未来的护理需求进行预测分析。提出本次研究的论点与建议。本研究拟进行的创新之处在于综观全面的研究上海市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不单单研究居家养老,也不单单研究机构养老,而是从一个宏观视角对上海市的整个老年护理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此外,本文研究运用定量模型,从供需平衡的视角对上海市老年人口、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未来的供给与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分析,这有利于制定全面的、整体的、综合性的老年护理服务政策。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服务,居家养老,机构养老RESEARCHONTHESYSTEMOFELDERLYPOPULATIONCARESERVICEINSHANGHAIABSTRACTAGINGINSHANGHAIANDCONTINUETOSTRENGTHENTHEDEGREEOFAGINGOFTHEELDERLYPOPULATIONISGRADUALLYDEEPENINGHOMECAREANDINSTITUTIONALCAREASTHEMAINMODEOFSHANGHAITOPROVIDEAGEDCARESERVICESHAVETHEIROWN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IMPROVETHEAGEDCARESERVICESYSTEM,SETUPTOADAPTTOTHEAGINGPROCESS,ANDTHELEVELOFSOCIOECONOMICDEVELOPMENTCOMPATIBLEWITHSOCIALAGEDCARESERVICESYSTEMTOADDRESSTHEPRACTICALDIFFICULTIESTOPROVIDEPROTECTIONFOROLDAGETHEQUALITYOFLIFEOFTHEELDERLY,THOSEGOALSAREATTHISSTAGEOFTHECOMMUNITYANDGOVERNMENTWESHOULDSTRIVETOACHIEVEHOMECAREASANIMPORTANTPENSIONMODE,MORECARESYSTEMISTHEMOSTIMPORTANTPARTINTHEFACEOFCHALLENGESOFANAGINGPOPULATION,THEGOVERNMENTANDLEDBYINVESTMENTINTHESOCIALANDPUBLICGOODS,ITSHOULDPRESENTAMOREEFFICIENTAPPROACHTOSERVICEMEANWHILE,THEHOMECARESERVICEEXISTSBETWEENSUPPLYANDDEMANDIMBALANCEINTHEIMAGINATIONONTHEAMOUNTANDSTRUCTURE,ANDWITHTHEELDERLYCAREFORTHEINCREASINGDEMANDFORSERVICESANDGROWINGINSTITUTIONALCAREASASOCIALWAYOFPENSION,NURSESWITHSPECIALIZEDSERVICESANDIMPROVESERVICESANDFACILITIES,HASOBVIOUSADVANTAGESINTERMSOFHARDWAREHOWEVER,ITSSHORTCOMINGSANDTHENHAVETHEABILITYTOSUPPLYFARUNABLETOMEETTHECHALLENGESOFTHEGROWINGELDERLYPOPULATIONANDTHERISINGLEVELOFDEMAND,MOSTNOTABLYSHORTSUPPLYBOARDISSUPPLYINGBEDS,SERVICELEVELSCANNOTMEETCARENEEDSOFOLDERPEOPLEONTHEBASISOFTHEABOVEDEPTHFIELDRESEARCH,USINGSURVEYDATAANDTHESHANGHAIRELEVANTSTATISTICALDATA,THEINTEGRATEDUSEOF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NALYSISMETHODHAIR,USINGDESCRIPTIVESTATISTICSANDMATHEMATICALMODELOFSHANGHAISELDERLYPOPULATION,HOMECARESUPPLYANDDEMANDSITUATIONANDDEVELOPMENTTRENDOFINSTITUTIONALCAREBEDSTOMAKEAFORECASTSUPPLYANDDEMANDANALYSIS,ANDONTHISBASISPROPOSETOESTABLISHASOUNDSYSTEMOFELDERLYCARESERVICESCOUNTERMEASURESDETAILSAREASFOLLOWSFIRST,RELEVANTLITERATURE,ANDAGEDCAREANDTHECONCEPTOFSERVICERELATEDSUMMARIZEDTHENEEDTOCARRYOUTINDEPTHSTUDYOFTHEELDERLYPOPULATIONTOTHESTATUSQUOBASEDONANALYSISOFCARESERVICES,INCLUDINGNURSINGCARESERVICENEEDSANDCIRCUMSTANCESOFOLDERPERSONSINVESTIGATIONAGEDCARESERVICESYSTEMFORDOMESTICANDINTERNATIONALCOMPARATIVESTUDIESFUTURECARENEEDSOFTHEELDERLYPOPULATIONTOBEPREDICTIVEANALYSISPRESENTARGUMENTSANDRECOMMENDATIONSOFTHISSTUDYTHEINNOVATIONOFTHISSTUDYISTOBEUNDERTAKENLOOKINGATACOMPREHENSIVESTUDYOFTHEAGEDCARESERVICESYSTEMINSHANGHAI,HOMECARENOTONLYRESEARCH,NOTJUSTRESEARCHINSTITUTIONS,PENSION,BUTFROMAMACROPERSPECTIVEONTHEWHOLEAGEDCARESERVICESINSHANGHAISTATUSRESEARCHINADDITION,THISSTUDYUSINGAQUANTITATIVEMODEL,THEBALANCEBETWEENSUPPLYANDDEMANDPERSPECTIVEONTHEELDERLYPOPULATIONINSHANGHAI,HOMECAREANDINSTITUTIONALCAREOFFUTURESUPPLYANDDEMANDTRENDSFROMPREDICTIVEANALYSIS,WHICHISCONDUCIVETOTHEDEVELOPMENTOFCOMPREHENSIVE,HOLISTIC,COMPREHENSIVEGERIATRICCARESERVICEPOLICYKEYWORDSELDERLYCARE,HOMECARE,INSTITUTIONALCARE上海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研究1绪论11研究背景伴随着新世纪到来的越来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很多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据联合国的标准,老龄化国家的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率达到7,其中老龄化率是指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通过查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告,我们可以了解到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数的比重为887,高于国际标准7的老龄化率,因此我国已经是老龄化国家1。家庭养老护理功能在老年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正逐步的弱化,空巢老人的数量以及在其老年人口中的比例也在逐步加大。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对于社会提供的护理服务需求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因此社会应当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完善更为健全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111人口老龄化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原本就很大,2000年的时候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03,而65岁计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也达到了76。这样的老年人口基数使得我国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老龄国。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比例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2010的时候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力的比重达到了1326,而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也就是2013年,这一比例增加了164个百分点,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149。相对来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增长没有那么的夸张,相对来说比较的平缓。20002010年的十年时间内增加了19个百分点,达到了89,从如下的图11可以看出2010年之后的三年时间里,65岁及以上的老人占全国老年人的比重年增长率较之以前有所加大,三年的时间里上升了073个百分点。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在逐渐加快。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20110428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28/300463SSHTML图11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据来源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如图12所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的为8821万人,到2013年已经增加到13161万人。14年的时间里,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呈现了较明显的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其中2013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7,已经明显高于国际标准。图122000年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与占总人口的比重数据来源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综上可见,老龄化趋势已经是越来越明显,并且还呈现老年人口高龄化现象,根据相关常识我们知道老年人口的年龄越大,那么他的身体状况相应的也会更差,身体状况更差的话自然而然的就需要有人来提供照料服务,那么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的研究和建设就变得十分的重要。112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现在的独生子女数量是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几十年内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当然这一现象和我国传统的家庭意识改变也有关系。由此呈现的现象是家庭规模缩小过去以及大家族类型的家庭规模的逐渐消失。数据显示,在1982年的时候,我国每个家庭的平均人口数为44个人,风云际会时光飞逝23年后的2005年我国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数减少了127个人,可见家庭人口结构小型化在我国城市家庭人口结构中已经十分明显。根据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提供的2009年的老年人口数据,城市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重甚至高达561,这其中包括独居老人和与配偶一同居住的老人。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养老问题,原来的两个老人可以由四五个子女赡养和进行生活护理服务,但是现在只能由一两个子女赡养。无论是经济能力上还是时间问题上年轻人对于赡养和照顾护理老年人变得力不从心,这都是现代社会日益增强的社会竞争压力导致的结果。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并且每个照顾老人的子女担负了越来越重的养老责任,使得子女们在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之下变得力不从心。子女们所能提供的养老护理服务也因此变得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下降。如图13所示,老年人的居住情况中,空巢老人的比例为56,空巢老人的情况是子女大多外出务工,他们常年与子女分居两地,能够从子女那里得到的仅仅是经济支撑,老人的日常起居与所需要的照顾护理只能依靠自己。独居老人的比例为121,而与配偶同住的老人比例为24,。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通过这些数据已经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传统的养老功能正逐渐的弱化,。在传统养老模式退化情况下迫切要求有一个有效地的养老照护服务制度的建立。图13老年人居住情况()数据来源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13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不完善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家庭护理服务功能的逐渐退化、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都加剧了老年人口护理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社会矛盾。老年群体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与老年护理供给服务质与量的双重短缺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解决老年人口护理服务问题并且达到供需平衡的根本所在是解决供给的短缺。我国应当逐步建立起相较完善的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现有的老年护理服务水平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正式照顾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而对于非正式照顾的依赖程度又较高。我国的老年护理服务机构类型包括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敬老院和老年福利院等。这些机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较为专业化的护理服务,相较于家庭养老的功能具有其特殊性。而在未来家庭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时,机构养老可以作为护理服务提供的主要补充形式,但是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仍然是老年护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总之,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问题的现实状况并不乐观,老年人口期望较高、制度建设滞后、供需之间缺口较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仍然需要详细的去研究和解决社会上已经出现的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问题。12研究意义与目的本论文以老年护理服务制度的现状、供需分析及对国外护理服务制度尽量做全面而准确的介绍,并力图从国外优秀的老年护理制度中汲取成功经验和教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出相较完善的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的关注,来共同研究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促进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的快速发展。121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第一,在深入实地的调研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着力分析老年人口护理服务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为建立完善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第二,对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完善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提供新颖的研究视角。第三,从理论上论证了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目标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更为社会和谐发展理论研究的提供新角度。老年人口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群是社会稳定与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社会各界要关注和重视老年人的养老护理需求,并把出现的问题解决好与处理好。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就变得十分必要,同时能够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2)实践意义理论研究对于现实中的制度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和家庭护理功能的逐渐弱化使得现今的老年人护理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同时,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提供能力还远远不够,机构养老护理服务的提供数量和专业性水平都急需提升,所以社会对于一个有足够应对能力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122研究目的完善的社会制度一定是无数的仁人志士为社会尽绵薄之力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是越来越明显,社会的应对机制在这样的巨大挑战下明显力不从心,无法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矛盾。为了防止旧的社会问题的加深与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的完善是迫在眉睫的。本文旨在希望自己的研究能为他人的研究提供研究视角以及为老年护理服务制度的完善尽一份绵薄之力。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1)首先查阅相关文献,然后对和老年护理服务相关的概念进行总结。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概念包括老年护理、非正式照顾、正式照顾等。对于概念进行详细的对比和界定的目的在于找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与学界已有研究对象的异同以及更进一步清晰地认识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属性。(2)深入研究的开展需要以老年人口护理服务的现状分析为基础,包括对护理服务需求和老年人照护现状的调查。本次研究的调研地点选在了上海市普陀区和松江区,以社区内的老年人口为调研对象。为了解老年人口的实际护理服务现状与未来的需求,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向老年人发放问卷调查并回收的方式,来获得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现状与未来需求相关原始数据,然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3)对国内外老年护理服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的发展进程是我国老年护理服务现状不可企及的。毕竟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了这么多年,而我们国家还只是刚刚起步,所以我国可以从国外老年护理服务制度发展较好的国家身上取取经,也就是借鉴国外的优秀发展经验。本次研究选取日本、英国和美国作为比较对象,其中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非常高,但是日本相应的老年护理服务水平也很高,这其中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综上所述,要向强者学习、要向优秀的国家取经。(4)对老年人口未来的护理需求进行预测分析。本次研究进行了如下预测分析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预测、上海市机构养老床位需求预测和上海市居家养老发展预测。首先做的是人口老龄化预测,这是对未来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需求的一个总体性的预测分析,它决定了上海市将要提供的养老护理服务的大体数量。后两种预测是分别对于机构养老护理服务和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进行的需求预测。(5)提出本次研究的论点与建议。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完善的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顺利开展实施的重要支撑。社会的各界力量都可以参与到老年护理服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中来,众多微弱的力量同时往一个地方使力会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这个合力就是建设健全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的最有效推动力。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情,建立老年护理服务制度也是不例外的。要建立符合上海市经济水平的老年护理制度,构造满足上海市老年人口需要的升级版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132研究方法正确性的研究方法是论文质量的关键保证,直接关系到论文结论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论文创作水平。本论文采取两大类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定性研究讲究去描述和理解事物的含义、特征、现象是定性研究的关键特征。本论文采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分析、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比较分析法学习和借鉴的前提与关键是要清楚的了解自身与学习对象之间存在的差距。老年护理服务制度要学习国外的做法、要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就要求先进性比较研究,也就是知己知彼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实地调研方法本次的实地调研通过走访社区老年人并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主要的调查问卷受访者为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口,年龄在60岁及以上。问卷设计主要是想要了解老年人口的三个基本情况。一是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居住现状以及受教育程度。这类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老年人口的分类提供划分依据,为之后的护理服务需求分析提供便利。二是健康状况,包括身体锻炼的频率与强度、生活基本起居的测度等。这部分问题的设计是为了了解老年人口对于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情况。三是护理服务现状和满意度调查。该部分主要是想要了解老年人护理服务的供给现状,包括数量供给以及质量供给。文献查阅法查阅大量资料,包括国内和国外与老年护理服务有关的研究文献,了解相关国家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等问题上的研究现状、理论以及实际做法;查阅相关资料与政策法规,了解老年护理服务的范畴,上海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制度与政策归纳总结出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制度发展的历程;查阅与老年人口护理服务相关联的的社会统计数据和政府部门的管理数据,并且对其进行归纳整理。(2)定量研究对于所观察或者研究的事物进行的测量和计算是定量分析方法。本论文所采取的定量分析方法是统计分析。具体的操作是首先将本次调研的调查问卷进行编号处理,按照编号将调查问卷的相应题目输入SPSS软件之中,当然在数据录入时要格外小心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同时也为确保分析的准确性。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逻辑函数回归分析,以期预测老年人口在机构养老床位数和居家养老的需求。14文献综述141国外研究综述国外有关老年人口护理服务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失能老人这一特殊老年群体的长期照护问题。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关注和广泛讨论,说明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是一直存在着的。也就是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人们在关注和讨论老年人的护理服务时也是在想办法去寻找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于1993年CANTOREAL提出了“分层替代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用来对老人的护理服务需求的偏好进行描绘。但是老年人对于护理服务的偏好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而不单单是老人自身的因素。2005年PFAUEFFINQER发表研究认为家庭和政府的态度对于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根据老年人群的不同可以分为长期照护和非长期照护。因此首先要进行的是对老年人群进行划分,对他们的护理服务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然后再决定老年人适合哪种护理服务类型。国外对于老年人口护理需求的评估典型代表有LAWTON提出的将一个人的活动能力分为七个等级,通过对人的活动能力的评估来判断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一划分方式能够提供科学的需求评估。日本的做法是通过一个测评来判断一个人所应当接受的护理服务种类。这个测评包含了44项小的测评指标,综合测评结果将护理需求划分等级。一般分为五个等级,等级序数越高就越需要护理服务,其中一级、二级、三级都需要老年护理服务。于1963年KATZ提出了ADL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三种测量指标ADL(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应用社会设施的能力)和MDL(高级日常生活能力)。长期照护的类型有正式照护和非正式照护之分。正式照顾与非正式照顾的最主要不同在于专业性水平不同,相较而言,正式照顾的专业性水平要高于非正式照顾。专业性的不同源自于服务的提供者不同,进而使得这两种照顾方式所呈现的功能不同。有的研究认为这两种照顾方式是一种补充关系,当面对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要求不断提高时,非正式照顾因为其专业性的限制不能够解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然而正式照顾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呈现了这样一种相互补充的功能。有的学者认为,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共同承担起了老年护理服务的功能,所以应当关注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因为提供者(提供主体)的不同我们才将长期照护服务分为了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所以不同的提供主体怎么分配长期护理服务中的责任呢所谓繁荣的景象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想完美的解决社会出现的老年人口护理服务问题,各个主体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够有解决的可能性。所以有研究就指出要使得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这个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可以包括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家庭以及市场。这样以来不仅可以使得提供主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1987年JOHNSON有一项研究指出,应该关注非盈利性组织在老年护理服务中的作用,它的这一结果是以各个国家的实证调研数据得到的。非盈利组织加入护理服务的队伍之中不单单使得护理服务提供主体多样化的增加,更是使得社会劳动力的利用率大大的提高,增加社会效益,增添社会关注老年人口爱护老年人口的美好氛围。国外的正式照护服务做的相对较完善的国家比如日本、德国等。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的明显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这些国家都偏重于对身心机能严重退化的老人和失能老人的长期照顾,并且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这样的长期护理中都有着自己的角色。也就是说他们集全社会所能集之力去为那些最需要老年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照顾。14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老年人口护理服务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些年的发展已经使得我国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有了一定的进展。学者们也从各个角度去研究老年人护理服务,并且提出了对于老年护理服务建设有帮助的建议。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我国近些年有关老年护理服务的研究文献做了一个归纳与总结。有的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问题。其中社会学中所涉及的内容有老年护理服务的文化意义、社会背景对于我国老年护理服务制度建设的影响以及孝文化在老年护理服务中的作用等。有学者运用相同的社会学角度去研究国外优秀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从国外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中汲取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可行性的建议。有的学者从护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老年人护理服务,这种研究视角更多的是偏重于医疗护理的专业性研究,他们也从国外借鉴先进经验,为国家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建设献言献策。有学者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角度去分析老年护理服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对于健全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于老年护理服务制度建设的需求程度的分析,也提出了自己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建设建议。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面笔者所述皆为我国学者对于祖国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建设研究做出的贡献,笔者心生敬佩,然而我国老年护理服务制度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笔者也想为制度建设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综观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仍然有研究视角的漏缺第一,对于护理服务主体的责任分配关系研究的漏缺;第二对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比例的合理性研究的漏缺;第三,对于社会基础设施影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供给质量影响程度研究的漏缺;第四,对于老年护理服务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的漏缺。2上海老年人口护理服务制度的现状分析21名词界定对于老年护理服务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界定概念的目的在于能够对研究对象的范围与属性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为后来的研究界定基本概念是做好研究工作的基础。211老年护理服务老年人护理服务是一个较为综合性的概念,包含的服务范围比较广泛,但它的性质仍然介于老年福利和老年权利保障之间。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因经济的发展有了巨大的改善,老年护理服务的内涵也得到了逐步的丰富。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基本的生活起居是护理照顾的最基本方面,也就是对老年人进行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不过美国的情况有些特殊,它没有将医疗护理算入到老年人护理服务的范围之内,老年人护理照顾保险计划中的护理照顾对象仅仅是身体心理机能严重退化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其中护理服务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居家养老、养老院以及相应的养老辅助设施。不过笔者认为单单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物质方面的照顾护理是远远不够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一样的不容忽视,并且这一需求正在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老年人护理照顾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共识是老年人护理照顾具有时间上的长期性和操作上的复杂性,世界各国和政府应该对老年人护理照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承担其相应的责任。老年人护理服务是由社会各界和政府共同提高的福利保障,其保障对象是身体健康状况欠佳、日常生活起居有一定困难的老年人,其服务内容包括医疗护理、生活照顾和精神疏导。护理服务的场所一般有社区和养老机构两种,老年人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特殊养老服务等,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喜好来选择护理服务模式和护理付的场所。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旨在为了能够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使其维持在一个叫良好的状态,使老年人能够过上有质量的晚年生活。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在这几种养老服务模式中各自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提供完善健全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发挥着相应的功能。212正式照护护理服务专业人员是正式照顾的实施者,这些专业人员都考有相应的上岗证,是持证上岗的专业护理人员。正式照护人员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有效地专业性护理服务,其原因在于他们都接受过专业培训和教育。213非正式照护由家庭中的成员或亲朋好友对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就是非正式照护,非正式照护的提供者不收取劳动报酬,只是自愿性的为老年人口提供护理服务。他们一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主要协助正式照护人员对老年人口进行日常生活照顾。214长期照护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欠佳或者患有某种疾病而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较长时期的护理服务叫做长期护理。一般长期护理的服务提供者既可以提供正式的照护也可以提供非正式的照护。其特点是为了减少和弥补因为身体机能而导致的生活品质的损失而为老年人提供照顾护理。22上海老年护理服务制度与政策分析目前上海市主要的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而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提供合理比例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这两种养老护理模式各自有着优缺点,是护理服务制度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21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在国家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共同努力的良好条件下,上海市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上海市提出的创造性的9073养老模式格局,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上海市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建设也正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前行。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减轻了上海市老龄化增强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上海市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制度建设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笔者查阅了我国以及上海市自1990年以来的与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1996颁布,这部法律的颁布标志着老年人的基本权利有了法律性的规定和保障。其中老年人的护理服务正是老年应当享受的基本权利,让老年人过上幸福有质量的晚年生活。在本世纪之初,上海市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上海市各部门也都在上海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指挥下不断的完善和升级老年护理服务制度。2000年上海市进行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一共选取了上海市的六个区的二十几个街道的社区。在这些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试点工作,主要的护理服务包括日托和志愿服务等。这些服务的提供受到了当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由此可见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社会需求度是非常大的。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加入护理服务的队伍,为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力。护理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老年人文娱活动所需要的场所和器械、疾病医疗护理所需要的医疗设施等。护理服务的志愿者服务在世纪之处的几年里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志愿者组织不断增多、志愿者对付不断扩充。在2000年之后的几年里,上海市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的文件。这些文件涉及的内容包括居家养老的财政补贴标准以及居家养老的资金管理办法,并提出了上海市居家养老的努力目标。上海市2004年颁发的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对于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服务提供者的来源以及财政补贴标准都进行了非常明确和详细的规定,这是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建设工作的细化。政策保障是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良好运转的关键前提,上海市在世纪之初的几年内关于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2006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颁发对于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个文件颁发不久之后,上海市便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这是对于国家关于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制度建设的积极响应。一系列相关法律文件的出台,对于老年人的养老护理服务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我国人口众多,老年人口也因此很大,机构养老的提供能力远远不能不及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所以居家养老应当作为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变,上海市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形式、财政补贴标准和队伍组成都应该随着新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为此上海市于2009年颁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2013年对于旧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升级和修改,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这一法律将老年人的精神护理服务需求作为关注点,提出了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的新要求。222机构养老护理服务上海市的养老机构由来已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上海市作为我国与世界交流的窗口,其养老性质的机构已经存在。这些机构大多数是由国外教会承办,比如救济院和慈善团体。当然这些机构存在明显的救济性质,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养老机构。不过建国之后的养老机构有些就是在这些救济院的基础上改造的。1949年至今,上海的老年护理服务机构经过60年左右的发展,已经从几乎为零的状态发展到相对完善的水平。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上海市的养老机构是在建国之前的社会救济机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发展来的。国家对于养老机构的资金运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对养老机构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安排,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满足了社会老年人口的护理需求,但是它的服务对象十分有限,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水平也非常的初级。由于养老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营收都归于政府财政,所以不够重视养老机构的成本和收益。这一阶段的护理服务对象主要是城镇的三无人员,他们享受着由国家提供的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建国之初,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还不是很高,所以这样一种机构养老模式的提供还是可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的。这些举措为建国之初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老年护理服务事业有了很快速的提升,这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原来的计划经济下的养老机构类型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已经力不从心,再加上家庭护理功能弱化现象的出现,更是迫切要求新的养老机构护理模式。因此原来单单是由政府提供的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加入了社会力量。使得原来政府办养老机构的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新力量的参与下都迎刃而解。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养老机构的提供主体呈现多元化现象。上海市在这一时期的机构养老也出现转型,由原来的只是提供供养变为既提供供养也提供康复服务的类型,而且扩大了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对象的范围,真正实现了机构养老的大众化服务。时间来到新世纪,机构养老快速发展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高龄化和空巢老人的增多现象。为了促进养老机构的社会化发展,上海市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在关于加快实现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说明对于兴办养老机构的社会力量给予政策优惠。之后的时间里,上海市又陆续出台了很多的政策用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机构的兴办队伍中来。大部分文件与政策的主旨在于只要社会资本办了养老机构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上海市的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为实现养老机构提供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减轻政府在机构养老财政支出上的压力。23上海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供给现状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包括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和机构养老护理服务。护理服务的供给能力体现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就分别是居家养老的服务老年人数和机构养老的护理床位数,以及这些护理服务实施主体的服务水平。护理服务的提供人员是护理服务能够进行的中坚力量,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与护理服务的态度都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的满意度。笔者选取了三个角度来描述上海目前的老年护理服务的供给能力。231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笔者经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并绘制了表21。从下面这张表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上海市居家养老的供给情况,具体指标包括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数、日托老年人数、社区助老服务社个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月服务数以及居家养老的工作人员数等等。由于上海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上升,可见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在上海市的发展成绩是可喜可贺的。表2120052013年间上海市居家养老供给情况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家)83108128229283303326313340日托老年人数(人)210035004800640080009000110001100012000社区助老服务社(个)233233234234234233233231230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月服务人数(万人)548105135177219252262272282获得政府补贴的老年人(万人)394596684131031291313312613工作人员数(万人)279323233333231服务人数占户籍老人比重3847596976757473接受上门服务人数(万人)13021706205235242251259补贴金额(万元)4840906912500187002550030000330002900036000自费购买服务老人占比281432493418411484492537539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从2005年到20013年是年年都有新增,一直从2005年的83家增加到2013年的340家,9年的时间内一共增加了257家。日托老年人数从2009年的2100人增加到2013年的12000人,日托老年人的数目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在9年的时间内上海市的社区助老服务社个数不升反降,具体是在2005年有233家助老服务社,一直到2007年增加了一家,并在2010年总的助老服务社数目又回到了2005年的水平,直至2013年养老助老服务社个数比2005年减少了3家。笔者认为在在居家养老快速发展的时期内,社区助老服务社个数不升反降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单个的助老服务社的服务提供能力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二,由于居家养老的护理服务类型的多元化,使得老人们有别的更适合自己服务类型。社区居家养老每月的服务人数有了巨大的增加,从2005年的月服务548万人一直增加到2013年的282万人,从中可见上海市的居家养老服务为社会解决了多少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在9年时间里,政府的补贴人数也是逐年上升,从中可见上海市政府对于居家养老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居家养老服务人数的快速增长来说居家养老的工作人员数的增长速度明显较慢,可见每个老人所能够享受到的护理服务质量有所下降,所以居家养老的护理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图21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万人)与占户籍老人的比重如图21从服务实施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均每月的服务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增长趋势放慢。居家养老总的服务人数占户籍老年人口的比例从2006年一直到2010年逐年增长,但是最近的3年出现下滑趋势,既2010年服务人数占户籍老人比例上升到76后,该比例逐年下降01个百分点;至2013年服务人数占户籍老人的比重为73。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市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增速,在人口老龄化逐年加剧的背景下,要加快居家养老的护理服务的建设以及快速增加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供给。图22自费购买服务老人占比而另一方面(图22),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去购买居家养老服务。2005年至2007年自费购买服务的老人占比增速较大,至2007年之后出现一次下滑后增速明显放缓,笔者认为数据背后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供给遇到了瓶颈。居家养老的供给能力主要受护理工作人员数和护理服务资金的限制,可见居家养老产业对于社会资金和社会人员的吸引能力不行。图23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万人)与获得政府补贴的老年人数(万人)由图23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月服务人数和获得政府补贴的老年人的比较可知,在社区居家养老月服务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获得政府补贴的老年人数的增幅较为缓慢。政府应当加大对于经济有困难的老年人口的补贴力度,使得这些贫困老人能够一样的享受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推测出自费购买服务的老年人在不断地增加,这说明居家养老服务确确实实的为解决老年人口的护理服务需求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护理照顾的方式主要是日间服务和上门服务两种。其中的日间服务是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最初建立时所能提供的形式,日间服务工作通过社区助老服务社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主要是为老年人口提供日间的文娱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需求。当然日间服务还有一项功能就是集中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我们都知道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减弱,像做饭这样的日常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力不从心的,特别是男性老年人,再加上他们的子女因工作问题不可能一日三餐都为老年人提供,所以日间服务还提供老年人的就餐问题。上门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所提供的主要护理服务形式,占居家养老服务形式的比例为97。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他们一般具有专业性的护理技能,为老年人提供身体健康检查和护理等服务。将图24和图25结合来看,日间服务机构数和日托老年人数虽然整体上是逐年增加,日间服务机构数在2005年只有83家,而到了2013年日间服务机构已经超过了300家。但是日托老人数占居家护理服务总人数的比例确实一直很低,在出现上门服务的服务项目之后,这一比例逐年降低,在2013年这一比例为8。超过90的老年人选择上门服务这一居家养老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