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工程图学教学大纲32、电工电子学(一)教学大纲83、电工电子学(二)教学大纲114、工程数学教学大纲155、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教学大纲186、理论力学教学大纲227、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教学大纲278、机械原理及设计(一)教学大纲319、材料力学教学大纲3510、机械原理及设计(二)教学大纲391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4512、液压传动教学大纲4813、汽车构造教学大纲5214、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5615、汽车运行材料教学大纲6016、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教学大纲6517、汽车构造实习教学大纲7018、汽车零部件设计教学大纲7419、汽车国际贸易教学大纲7720、汽车新技术教学大纲8321、汽车测试技术教学大纲8722、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大纲9123、汽车传感器及车上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524、汽车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9925、汽车服务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10326、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10727、汽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1028、汽车装饰技术教学大纲11429、汽车金融与保险教学大纲11730、汽车维修工程教学大纲12131、汽车营销服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2532、汽车评估与鉴定课程教学大纲12733、金工实习教学大纲13134、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3835、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4136、生产实习教学大纲14337、毕业设计与论文教学大纲14838、汽车维修工程及检测与诊断实习教学大纲15039、汽车技术服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5240、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15541、运筹学教学大纲15942、物流管理教学大纲16243、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166工程图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图学(一)、(二)课程代码1321056015,1321057015学分/总学时6/100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工程图学是工科院校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对机械类工程学科来说,它是培养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正投影法来分析、表述机械工程问题、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它又是学生后继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1、学习平行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2、培养较强的绘图技能。3、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技能。4、培养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5、培养空间想象能力。6、培养计算机绘图的初步能力。7、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学时分配学时章节理论实验课合计1、绪论112、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83、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6164、变换投影面法445、立体投影666、立体表面交线887、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888、轴测图339、机件的表达方法101010、标准件和常用件121211、零件图121212、装配图8813、复习与机动44合计100100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1绪论(1学时)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4我国工程制图学的发展概况基本要求了解。2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学时)1技术制图和工程图学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2绘图工具及其使用3几何作图4平面图形的分析与画法基本要求掌握。3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16学时)1投影的基本知识2点的投影3直线的投影4直线与点及两直线的相对位置5平面的投影6平面上的直线和点7圆的投影8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相交基本要求掌握。4变换投影面法(4学时)1变换投影面法的基本概念2点的投影变换3直线的投影变换4平面的投影变换基本要求了解点、直线和平面变换投影面法的知识。5立体的投影(6学时)1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2回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线基本要求掌握立体的投影的知识。6立体的表面交线(8学时)1截交线2相贯线基本要求掌握立体的表面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7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8学时)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2组合体组合形成及其形体分析3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4组合体的尺寸注法5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掌握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8轴测图(3学时)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2正等轴测图3斜二等轴测图基本要求了解轴测图的基本知识,掌握轴测图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轴测剖视图画法。9机件的表述方法(10学时)1视图2剖视图3剖面图4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5表述方法的综合举例6第三投影法简介基本要求掌握各种机件的表述方法。10标准件和常用件机件的表述方法(12学时)1螺纹2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3键及花键连接4销及其连接5滚动轴承6齿轮7弹簧基本要求掌握标准件和常用件机件的表述方法。11零部图(12学时)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2零件视图选择3各类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4零件图中尺寸注法5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6表面粗糙度及其注法7公差和配合及其注法8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注法9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基本要求掌握零部图的相关知识。12装配图(8学时)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2部件的表达方法3装配图的视图选择4装配图中的尺寸和技术要求5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6机器上常见的装配结构基本要求掌握装配图的相关知识。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教材1画法几何大连理工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工程图学大连理工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画法几何习题集大连理工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工程图学习题集大连理工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工程图学习题集李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参考书1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西安交通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画法几何及工程图学重庆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学期课外安排绘图大作业34次。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30(作业与考勤)期末考试70工程图学(一)闭卷/工程图学(二)开卷八、其它说明1、本课程安排4学时机动。2、本课时实践性较强,宜精讲、多练、从中加强绘图能力训练。本课程的作业分配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建议作业量按上课时间与一般情况下完成作业时间的比例11115,周学时不宜超过4。3、部件测绘另安排二周在第三学期中进行,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4、本课程只能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在后继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必须逐步提高。5、为了增强读图能力,可安排一些课外阅读图练习。6、计算机绘图部分的教学内容将在机械工程基础实验中安排进行。电工电子学(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一)课程代码1321008015学分/总学时2/40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工与电子学包括电工和电子技术两部分,它是研究电磁现象和电子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一切工程技术人员在处理实际生产技术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所有工科类非电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也为学生后继课程和今后从事技术工程工作及进一步自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一般电路进行分析、计算;2、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作用和功能,熟练掌握其各种物理量的关系;掌握常用电子线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具体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初步具有设计简单电力、电子线路的能力,初步具有解决电力、电子线路常见故障能力。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三、学时分配学时章节理论实验合计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6172、电路的分析方法85133、电路的暂态分析4044、正弦交流电路102125、三相电路2026、复习(机动)202合计32840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7学时)1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路模型2电压和电路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3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4基尔霍夫定律KCL、KVL。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基本要求了解1,理解2,理解3,理解4。2电路的分析方法(13学时)1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2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3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4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基本要求理解1,理解2,理解3,理解43电路的暂态分析(4学时)1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2储能元件和换路定则3RC电路的响应4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基本要求理解1,理解2,理解3,理解4。4正弦交流电路(12学时)1正弦电压与电流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代数式、指数式、极坐标式、相量运算2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3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以及RLC串联的交流电路4阻抗的串联与并联5功率因数的提高基本要求理解1,了解2,理解3,理解4,理解5。5三相电路(2学时)1三相电压2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3三相功率基本要求理解1,理解2,理解3。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教材1电工学第6版(上册)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参考书1电工学第6版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电工电子学第2版张伯尧,叶挺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电工电子学第2版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张伯尧,叶挺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次课后布置23题。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30(作业/考勤10;期中考试1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70(闭卷)八、其它说明1本课程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先修课程物理学及后继课测试技术、机床数控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之间的衔接。对学生通过物理学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在讲课时作扼要的归纳总结,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对后继课程有紧密联系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其深、广度以“必须”、“够用”为度,要突出其应用性。2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布置足够数量的课外练习。大纲中所列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尽可能在课内外再补充一些演示性的实验,以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电工电子学(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二)课程代码1321009015学分/总学时3/56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工与电子学包括电工和电子技术两部分,它是研究电磁现象和电子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一切工程技术人员在处理实际生产技术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所有工科类非电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也为学生后继课程和今后从事技术工程工作及进一步自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一般电路进行分析、计算;2、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作用和功能,熟练掌握其各种物理量的关系;掌握常用电子线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具体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初步具有设计简单电力、电子线路的能力,初步具有解决电力、电子线路常见故障能力。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三、学时分配学时章节理论实验合计1、二极管和晶体管6062、基本放大电路122143、集成运算放大器6284、电子电路中的反馈2025、直流稳压电源2026、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142167、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82108、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2029、复习(机动)202合计56864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1二极管和晶体管(6学时)1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本征半导体、N型与P型半导体。PN结的形成与单向导电性2半导体二极管基本结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稳压管3半导体三极管基本结构、电流放大原理、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主要参数基本要求了解1,了解2,了解3。2基本放大电路(14学时)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2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直流通路估算法、图解法3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微变等效电路法估算、图解法4静态工作点的稳定5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负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的类型以及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6多级放大电路及其级间耦合方式基本要求了解1,理解2,理解3,了解4,了解5,了解6。3集成运算放大器(8学时)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电路结构、主要参数2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分析依据3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运算4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滤波、采样保持、电压比较器基本要求了解1,理解2,理解3,了解4。4电子电路中的反馈(2学时)1反馈的基本概念、正负反馈的判别2负反馈的类型、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基本要求了解1,理解2。5直流稳压电源(2学时)1单相半波、单相桥式整流电路2电容滤波器、电感电容滤波器3直流稳压电源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集成稳压电源、开关型稳压电源基本要求了解1,了解2,了解3。6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16学时)1脉冲信号。晶体管的开关作用2分立元件门电路二极管“与”门、“或”门电路、晶体管“非”门电路3TTL门电路结构、三态门、OC门。CMOS门电路。TTL与CMOS电路的区别4逻辑代数运算法则、逻辑函数表示法、逻辑函数的化简5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综合(设计)6加法器、编码器和译码器基本要求了解1,了解2,了解3,理解4,理解5,了解6。7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10学时)1双稳态触发器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JK、D、T触发器。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2寄存器数码寄存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二进制、十进制计数器基本要求理解1,了解2。8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2学时)1数模转换器T形电阻网络、主要技术指标2模数转换器逐次逼近型、主要技术指标基本要求了解1,了解2。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教材1电工学第6版(下册)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参考书1电工学第6版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电工电子学第2版张伯尧,叶挺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电工电子学第2版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张伯尧,叶挺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次课后布置23题。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30(作业/考勤10;期中考试1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70(闭卷)八、其它说明1本课程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先修课程物理学及后继课测试技术、机床数控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之间的衔接。对学生通过物理学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在讲课时作扼要的归纳总结,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对后继课程有紧密联系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其深、广度以“必须”、“够用”为度,要突出其应用性。2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布置足够数量的课外练习。大纲中所列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尽可能在课内外再补充一些演示性的实验,以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工程数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数学课程代码1321058015学分/学时2/32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范畴,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主要内容为线性代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行列式、矩阵、向量组、线性方程组、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继相关专业课程及今后的业务提高、深造打好良好的数学基础。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为了完成本课程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三、学时分配学时章节理论实验课合计1、行列式6062、矩阵及其运算4043、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6064、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8085、相似矩阵及二次型6066、复习及机动时间202合计32032四、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建议学时分配1行列式(6学时)1二阶与三阶行列式2全排列及逆序数3N阶行列式的定义4对换5行列式的性质6行列式按行(列)展开7克拉默法则基本要求熟练掌握N阶行列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方法,利用克拉默法则求解N元线性方程组。2矩阵及其运算(4学时)1矩阵2矩阵的运算3逆矩阵4矩阵的分块法基本要求理解矩阵的概念与行列式的区别;掌握矩阵的基本运算,重点掌握矩阵的乘法;理解逆矩阵的概念,重点掌握逆矩阵的求法;了解矩阵的分块法。3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6学时)1矩阵的初等变换2初等矩阵3矩阵的秩4线性方程组的解基本要求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关系;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重点掌握矩阵的秩的求法;掌握求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方法。4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8学时)1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2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3向量组的秩4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基本要求理解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及向量组秩的概念;重点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判别方法、求向量组的秩;理解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并运用其来解线性方程组。5相似矩阵及二次型(6学时)1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2方程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相似矩阵4对称矩阵的对角化5二次型及其标准型6用配方法化二次型成标准型7正定二次型基本要求理解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的概念;掌握求解方程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掌握对称矩阵的对角化的方法;理解二次型及其标准型的概念并会用用配方法化二次型成标准型;理解正定二次型的概念并掌握正定二次型的判别方法。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教材1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四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参考书1线性代数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第四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六、课外学习要求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与复习,课内外学时比不低于12。同时还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外练习。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30(作业/考勤2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70(闭卷)八、其他说明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代码1321126015学分/总学时3564开课单位工业工程学院开课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目的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及其规律;初步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并初步具备选用材料的能力;初步掌握选定一般机械零件热处理方法及其工序位置的能力。主要掌握热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坏、零件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教学要求了解工程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了解金属晶体结构和结晶、晶体缺陷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了解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相与组织的概念,熟悉二元合金状态图与铁碳状态图及其应用;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及其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熟悉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及其产物的形态和性能。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零件表面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应用。了解热处理的缺陷、产生原因及其二预防措施。了解常用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结构特点、性能及其应用;了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掌握铸造、锻压、焊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坏、零件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初步具有综合运用工艺知识、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能力。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高等数学、物理、工程图学及金工实习。三、课时分配课时分配章节理论实验合计1、绪论05052、材料的主要性能25253、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结晶334、铁碳合金状态图445、常用的工业用钢446、钢的热处理10107、铸铁448、非铁金属材料229、非金属材料2210、复合材料2211、工程材料的表面处理2212、铸造生产101013、压力加工8814、焊接生产8815、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22合计6464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1绪论(05学时)(1)内容机械工程材料基础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学习方法。(2)要求了解机械工程材料发展讲述简史及在工程中的作用。2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25学时)(1)内容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和化学性能及其工艺性能。(2)要求熟悉静载荷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了解动载荷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冲击韧性、疲劳强调、断裂韧性等概念);了解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工艺性能。3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结晶(3学时)(1)内容纯金属的晶体结构、合金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结晶、合金的结晶。(2)要求熟悉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了解合金的晶体结构。(合金的概念、元、系、相的概念,固溶体、化合物、混合物、固溶强化等概念);了解纯金属的结晶(结晶的概念,结晶过程,晶粒度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了解合金的结晶(合金的结晶,二元合金状态图建立);了解二元合金相图的基本类型及相图与合金性能之间的关系。4铁碳合金状态图(4学时)(1)内容组元及基本相、FEFE3C相图含碳量与铁碳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关系。(2)要求熟悉组元及基本相(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铁碳合金中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林,莱氏体的结构与性能);熟悉FEFE3C相图,分析典型合金平衡冷却过程,分析及室温组织;含碳量与铁碳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关系;了解铁碳合金的应用与局限性。5常见的工业用钢(4学时)(1)内容钢的种类及牌号(2)要求了解钢的种类及牌号;了解工业用钢。6钢的热处理(8学时)(1)内容热处理的意义、目的和分类,热处理工艺应用(2)要求熟悉热处理的意义,目的和分类;掌握钢在加热、冷却时的转变;熟悉钢的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工艺;了解热处理新技术;了解热处理工艺的操作。7铸铁(4学时)(1)内容铸铁的分类、石墨化过程、种类(2)要求熟悉铸铁的分类及石墨化过程;了解铸铁种类。8非铁金属材料(2学时)(1)内容铝及铝合、铜及铜合金、滑动轴承合金、粉末冶金与硬质合金。(2)要求了解铝及铝合金;了解铜及铜合金;了解滑动轴承合金、粉末冶金与硬质合金。9非金属材料(2学时)(1)内容有机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2)要求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了解陶瓷材料。10复合材料(2学时)(1)内容复合材料的强化原理、性能及用途(2)要求熟悉复合材料的强化原理;了解常用复合材料的性能及用途。11工程材料的表面处理(2学时)(1)内容表面处理的目的、方法分类。(2)要求了解表面处理的目的、方法分类;了解气相沉积、化学转化膜、电镀和化学镀、涂料与涂装工艺技术。12铸造生产(10学时)(1)内容铸造工艺概念、特点、工艺种类。(2)要求熟悉铸造工艺概念、特点;了解铸件质量分析方法;了解铸造工艺种类。13压力加工(8学时)(1)内容变形工艺基础(2)要求熟悉变形工艺基础;了解压力加工种类。14焊接(8学时)(1)内容焊接概念、特点及分类(2)要求熟悉焊接概念、特点及分类;了解焊接性能对焊件质量影响;了解焊件的常见缺陷;解焊接种类。15机械零件材料和毛坯的选择(2学时)(1)内容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材料和毛坯选择。(2)要求熟悉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了解零件材料及毛坯选择;了解典型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工艺。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教材1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吕广庶,张远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参考书1金属工艺学丁德全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王运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工程材料郑明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热加工工艺基础张万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六、课外学习要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重视实验环节,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同时阅读与课程有关的图书资料、期刊文献,帮助理解和消化课堂所学的难点内容。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30(作业/考勤2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70(闭卷)八、其他说明、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必修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又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和金工实习。、该课程的理论部分较为抽象,其中原子键合、晶体结构、结晶理论以及位错和滑移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消化课堂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型等形象化手段和工具,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3、本课程实验项目在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中开出。理论力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课程代码1321129015学分/总学时25/48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基本规律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的简单力学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为学习相关的后续课程及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1、掌握物体机械运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初步具有将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3、运用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进行静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力学部分)三、学时分配学时章节理论实验课合计1、绪论112、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443、平面汇交力系224、力矩和平面力偶理论225、平面任意力系666、摩擦227、空间力系和重心448、点的运动学229、刚体的基本运动2210、点的合成运动6611、刚体的平面运动4412、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1113、动量定理4414、动量矩定理4415、动能定理2216、复习与机动22合计4848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1绪论(1学时)1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2理论力学的任务及其研究内容3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4理论力学发展简史基本要求了解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及研究方法。2静力学的基本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4学时)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2静力学公理3约束与约束4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基本要求了解基本约束类型及约束力的特点,理解静力学公理,掌握正确地取分离体,并画受力图。3平面汇交力系(2学时)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几何法2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3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解析法基本要求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条件及应用4力矩与平面力偶理论(2学时)1力矩的概念与计算2力偶及其性质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基本要求了解力矩和力偶的概念,掌握平面力偶系平衡条件及应用5平面任意力系(6学时)1力线平移定理2平面任意力系向已知点的简化主矢与主矩3简化结果的分析合力矩定理4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5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与平衡6物体系统的平衡静定与不静定问题的概念基本要求了解力平移定理,静定和超静定问题,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及求解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理解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其他形式6摩擦(2学时)1摩擦现象2滑动摩擦3具有滑动摩擦的平衡问题4滚动摩擦基本要求了解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理解滑动摩擦的特征,摩擦角,自锁,掌握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7空间力系和重心(4学时)1空间力沿坐标轴的分解与投影2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空间力偶理论4力对于点之矩与力对于轴之矩5空间任意力系向已知点的简化主矢与主矩空间力系的合力矩定理6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7平行力系的中心与重心基本要求了解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掌握物体重心的求法8点的运动学(2学时)1运动学的基本概念2决定点的运动的基本方法点的运动方程3速度与加速度的矢径表示法4速度与加速度的直角坐标表示法5自然坐标轴系6速度与加速度的自然坐标表示法基本要求了解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理解点的运动的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掌握用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计算点的运动9刚体的基本运动(2学时)1刚体的平行移动2刚体的定轴转动3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4绕定轴转动刚体的传动问题角速度及角加速度的矢量表示以矢积表示转动刚体内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基本要求了解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掌握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10点的合成运动(6学时)1点的合成运动的概念2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3点的速度合成定理4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5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基本要求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11刚体的平面运动(4学时)1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2平面运动分解为平动与转动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方程3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速度投影定理速度瞬心基本要求了解平面运动的特征,掌握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解速度和加速度问题12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1学时)1动力学基本定律2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基本要求了解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理解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掌握求解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13动量定理(4学时)1动力学普遍定理2质点的动量定理3质点系的动量定理4质心运动定理。基本要求了解动量、冲量、质心的概念,理解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掌握用动量定理解决质点、质点系动力学问题14动量矩定理(4学时)1质点的动量矩定理2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3刚体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4转动惯量5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基本要求了解动量矩定理,转动惯量的概念,理解理解动量矩和冲量矩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形体转动惯量的计算,用动量矩定理和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动力学综合问题15动能定理(2学时)1力的功2质点的动能定理3作用于质点系与刚体上的力系的功4质点系和刚体的动能5质点系的动能定理6功率功率方程基本要求了解力和功的概念、势力场和势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动能的改变与力的功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动力学综合问题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教材1理论力学(第3版)郝桐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参考书1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理论力学浙江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理论力学朱炳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40(作业20,考勤1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60(闭卷)八、其它说明无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课程代码1321012015学分/总学时2/32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之一。是联系设计类和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也是从基础课与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渡到专业课程教学的桥梁。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本知识,并受到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初步训练。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的术语定义。2、掌握有关的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3、学会查用各种公差表格,具有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初步能力,并能将公差配合及有关的技术要求正确标注在图样上。4、掌握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的几何量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调整及正确使用方法。5、会正确选择、使用常用的几何量测量器具,并具有对零件上典型几何参数检测的初步能力。该课程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密切相关,与CAD/CAM/CAPP相辅相成,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在后续实践课程,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学生都应正确、完整地把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去。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三、学时分配学时章节理论实验合计1、绪论222、尺寸精度设计663、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774、表面粗糙度225、几何参数检测技术基础336、常用典型零件精度设计337、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设计558、尺寸链的计算229、计算机辅助精度设计1110、几何参数精度设计实例11合计3232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1绪论(2学时)1概述2机械零件几何精度设计原则互换性原则3标准化与优先数系基本要求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分类、意义及标准化与互换性的关系。2尺寸精度设计(6学时)1有关尺寸精度设计的基本术语和定义2尺寸的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简介3尺寸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一般公差基本要求掌握尺寸的术语及定义,公差和偏差的术语及定义,配合的术语及定义,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尺寸精度的设计。3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7学时)1形状和位置误差2形状和位置公差3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评定4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5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用基本要求掌握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的概念,形位公差和形位误差,基准,公差原则,形位公差选用与标注方法。4表面粗糙度(2学时)1基本概念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4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基本要求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基本术语,反映高度方向的三个评定参数与数值系列,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用,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5几何参数检测技术基础(3学时)1测量2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3测量方法和计量器具的分类4计量器具的度量指标5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6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基本要求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测量方法,计量器具;了解测量数据与数据处理。6常用典型零件精度设计(3学时)1滚动轴承结合的精度设计2平键、矩形花键结合的精度设计3螺纹结合的精度设计4圆锥配合的精度设计(自学)5导轨副的精度分析与设计(自学)基本要求掌握滚动轴承的精度及选用,滚动轴承内径与外径的公差带及其特点,滚动轴承与轴及外壳孔的配合种类及其选用,轴颈和外壳孔的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螺纹主要几何参数误差及其对互换性的影响,作用中径的概念和中径合格条件,普通螺纹的公差、配合及其应用,螺纹图样标注。7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设计(5学时)1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2影响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因素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评定参数4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5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6新旧标准的差异基本要求掌握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齿轮公差组与各误差项目,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检验组,齿侧间隙,齿轮公差标注。8尺寸链的计算(2学时)1尺寸链的基本概念2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3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4其他方法解尺寸链基本要求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和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9计算机辅助精度设计(简介)(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10几何参数精度设计实例(1学时)1配合尺寸的精度设计2套筒的几何精度设计基本要求尽量布置大作业。综合练习。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教材1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孙玉芹,孟兆新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参考书1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刘品,张也晗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版)廖念钊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吕永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六、课外学习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学生自学、习题、答疑和考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课程的实验课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单独开设,单独考核。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30(作业2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70(开卷)八、其它说明无机械原理及设计(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及设计(一)课程代码1321127015学分/总学时25/48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原理及设计(一)即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械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并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适应能力的作用。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图学、理论力学三、学时分配学时章节理论实验合计1、绪论11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66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664、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665、凸轮机构及其设计666、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2127、轮系及其设计668、其它常用机构119、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和机器的机械效率1110、平面机构的平衡2211、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11合计4848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1绪论(1学时)1机械运动的研究对象2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3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基本要求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它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对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6学时)1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2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3平面机构运动简图4平面机构的自由度5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机构分析基本要求熟悉机构的组成要素;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能进行机构的组成原理和机构分析。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6学时)1研究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2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3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4用解析法求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基本要求了解机械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能对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4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6学时)1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其设计的基本问题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3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4实现连杆给定位置的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5实现已知运动规律的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基本要求了解平面连杆机械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对平面四杆机械的运动有明确概念;能按已知连杆三位置、两连架三对应位置、行程速比系数等要求设计平面四杆机构。5凸轮机械及其设计(6学时)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2从动件的运动规律3按给定运动规律设计凸轮轮廓曲线作图法4按给定运动规律设计平面凸轮轮廓曲线解析法5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基本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原则;对凸轮压力角有明确概念;掌握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和确定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主要原则。6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2学时)1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3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廓4渐开线齿轮和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尺寸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6渐开线齿廓的展成加工及根切现象7变位齿轮8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9蜗杆机构及圆锥齿轮机构基本要求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熟悉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其啮合特性;掌握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蜗杆蜗轮等传动特点和基本尺寸计算;对变位齿轮有明确的概念;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蜗杆蜗轮等传动的特点和基本尺寸计算。7轮系及其设计(6学时)1轮系及其分类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应用3周转轮系的组成及传动比4复合轮系的传动比及应用5行星轮系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的选择基本要求熟悉轮系的分类;能计算各种类型轮系的传动比;了解轮系的应用和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8其它常用机构(1学时)1万向联轴节2螺旋机构3棘轮机构4槽轮机构基本要求熟悉间歇运动机构及其它常用机构的结构、功能和应用。9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和机器的机械效率(1学时)1研究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2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基本要求掌握运动副中的摩擦力计算;能对简单的机械分析其效率及自锁条件。10平面机构的平衡(2学时)1平衡的目的和分类2刚性回转件的平衡基本要求掌握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11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1学时)1研究机器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2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3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4飞轮设计基本要求对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有明确概念;熟悉建立机械系统运动方程式的方法;熟悉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原理;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近似计算方法。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教材1机械原理教程(第2版)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参考书1机械原理郑文纬,吴克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七版2机械原理孙恒,傅则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六版3机械原理邹慧君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4SHIGLEYJE,UICKERJJTHEORYOFMACHINESANDMECHANISMSNEWYORKMCGRAWHILLBOOKCOMPANY,1980六、课外学习要求1、每章节安排适当的课外练习,基本符合各章节的重点要求。2、对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等重要章节安排习题课或课内练习,加深对这几部分原理的理解。3、课外教学将安排几个设计大作业,涉及内容为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齿轮设计及机构创新设计等。设计大作业要求完成机构设计简图一张,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40(作业20,考勤1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60(闭卷)八、其它说明本课程的实验安排在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中完成。材料力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力学课程代码1321130015学分/总学时25/48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材料力学是一门工科类专业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研究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科学,它的任务是在保证构件既安全适用又经济的前提下,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必要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等直杆件的强度、刚度及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性的计算等;能运用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截面设计及载荷确定等简单计算工作;初步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机械设计原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理论力学三、学时分配学时章节理论实验课合计1、绪论222、轴向拉伸及压缩883、剪切224、扭转665、弯曲内力666、弯曲应力667、弯曲变形448、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669、组合变形3310、压杆稳定3311、复习22合计4848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1绪论(2学时)内容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变形固体,基本假设,载荷,内力,截面法,应力,正应力,剪应力,线应变,剪应变,杆。基本要求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理解截面法和内力、应力、变形、应变等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动画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快乐小区房屋租赁合同7篇
- (简单版)二手房购房合同格式8篇
- 2025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报告
- 2025年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招聘(2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哈尔滨石化分公司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第二季度重庆万盛经开区创业就业和人才中心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二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招生19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安庆岳西县安徽省岳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2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职位表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家具设计》课件
- 公路工程路基石方开挖破碎施工合同8篇
- 初中竞选安全部部长
- 【MOOC】人工智能原理-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喷雾干燥塔操作规程模版(3篇)
- 现代交换原理第二章
- 2024版工业润滑油销售协议范例版
- 关闸马路环境监测
- 油漆作业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一览表
- 手术室缩短接台时间
- 冠脉介入进修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