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分析报告(杨婧刘璐胡馨月娄姚荣)第一节、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行业现状(一)行业概况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倒挂日渐频繁;二是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价差缩小;三是石油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投机商继续青睐石油期货市场;四是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五是欧佩克减产履约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剩余产能大幅增加;六是石油库存居高不下。通过对市场、贸易、油价、运输和劳动成本等方面的分析,鉴于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市场的成熟度,欧美等地区对基础化学品和大宗石化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这就迫使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全球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心逐步向原料产地(中东)和产品市场(亚洲)转移。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炼油和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市场。同时,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2009年,排在前10位国家的炼油能力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比例有所提高,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韩国4国,占世界10大炼油国总能力的比例已上升到399(见表1),炼油能力占全球的比例也上升到231。表1各国炼油能力表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1)炼油工业逆势上扬。2009年,中国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T,全国炼油能力增至483亿T/A,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千万吨级炼油厂已达到17家,全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约为375亿T,比上年增长79。(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3,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实现销售产值635万亿元,增长015。20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见下表2表2石油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数据表(3)市场需求持续回升。2009年,国内主要石化产品表观消费量持续回升,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88亿T,同比增长62;乙烯表观消费量达11656万T,同比增长101;硫酸表观消费量增长214,烧碱增长134,纯碱增长89,甲醇增长359,合成树脂增长192,合成纤维聚合物增长166,化肥增长143,轮胎增长448等。(4)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9年,专用化学品行业以96332亿元的产值和168的增速,跃居化工各子行业快速发展之首;合成材料行业产值位居第三。这两个行业在化工行业生产中的比重快速增加,标志着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正朝着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方向迈进。(5)新型煤化工获得新发展。2009年,我国在新型煤化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开发出一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如世界第一套20万T/A煤制乙二醇工业装置投产试车;世界第一套60万T/A煤制烯烃(DMTO)已进人工程中交。(6)行业投资增速趋缓。2009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与上年相比回落14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301)172个百分点,行业投资呈减缓趋势。(7)进出口贸易形势逐季好转。2009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32707亿美元,同比下降232,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8。全行业实现贸易逆差12906亿美元,同比缩小211,这是行业贸易逆差首次出现缩小。详情见下图1图1全国化学化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进口金额比较(二)产业链及构成1、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石油开采”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采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2、石油石化产业链石油领域的上游通常指原油和天然气的寻找、采收和生产,被称为勘探和生产领域。还包括寻找地下或者水下油田和气田,和钻井等工作,以及后续开采原油和收取天然气等油井的运营工作。下游领域包括石油炼厂、化工厂、石化产品的分配和销售环节,以及天然气销售企业等。下游行业涉及数千种油品和化工产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取暖油、沥青、润滑剂、合成橡胶、塑料、化肥、防冻剂、杀虫剂、医药品、天然气和丙烷等。(三)石油化工行业供给需求现状1、供给方面(1)国内产量呈双位数增长中国塑料产量1975年仅为33万吨,2008年中国塑料的产量是3714万吨,比上年增长10,比三十年前增长了100倍;所有的塑料品种里面,五大通用树脂占主导地位,PVC、PE、PP、PS和ABS的总产量约占塑料总产量的94。2008年我国PVC、PP、PE的产量占塑料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是24、19、18。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塑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合成树脂主要用于塑料制品,是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材料。因而合成树脂的强劲需求促使我国合成树脂行业保持着高速增长,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增速放缓之外,产量维持双位数增长。2009年,由于国家实行的刺激内需、拉动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显示成效,合成树脂生产再度高速增长。表32000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年产量统计表时间年产量(万吨)同比增长率()2000年10794528252001年12038411522002年1366513512003年1593816632004年179112372005年2141919592006年2528718062007年3073621552008年312961822009年111月323261182006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统计图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06年1月2006年3月2006年5月2006年7月2006年9月2006年11月2007年1月2007年3月2007年5月2007年7月2007年9月2007年11月2008年1月2008年3月2008年5月2008年7月2008年9月2008年11月2009年1月2009年3月2009年5月2009年7月2009年9月2009年11月4000300020001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产量万吨产量同比增长率图22000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年产量统计图(2)进口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我国是合成树脂进口大国,2000年以来,合成树脂的进口量总体呈现稳中上涨趋势,2006年以来月进口量一直保持在150万吨以上。在08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小幅下挫后,09年恢复上涨态势。但09年商品价格较08年明显下降,出现了进口量增长但进口金额出现萎缩的现象。09年111月累计进口量虽同比增长了2286,但累计进口金额较去年同期水平减少485。表420002008年我国合成树脂年进口量统计表时间年进口量(万吨)年进口金额(亿美元2000年14331114862001年164981123022002年182968139082003年19073159232004年2131210322005年18788225622006年23932294702007年24294322322008年23296347882008年111月26333311572006年至今我国合成树脂进口量统计图050100150200250300350206年1月206年3月206年5月206年7月206年9月206年11月207年1月207年3月207年5月207年7月207年9月207年11月208年1月208年3月208年5月208年7月208年9月208年11月209年1月209年3月209年5月209年7月209年9月209年11月60040020000200400600800进口量万吨进口量同比增长率图32006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进口量统计(数据来源中国塑料信息库)2、需求方面(1)消费需求与塑料制品行业同步增长我国合成树脂行业的高速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与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分不开的。在“十一五”期间,塑料产业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塑料制品总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0。2009年以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逐渐好转,塑料制品业也出现企稳向好局面。上半年,我国塑料制品业产量产值均保持稳定增长,16月,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为201558万吨,同比增长49;塑料制品业工业总产值486157亿元,同比增长812。出口形势虽仍面临严峻考验,但环比逐步好转,加之对世界经济复苏反弹迹象的预期,也预示着前景向好。表520002009年塑料制品行业消费量时间年表观消费量(万吨)同比增长率2000年2502352001年28096712282002年31314911452003年340938872004年3813311852005年383480562006年463520872007年523312902008年519140792009年111月5668618512006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统计图01002003004005006007002006年1月2006年3月2006年5月2006年7月2006年9月2006年11月2007年1月2007年3月2007年5月2007年7月2007年9月2007年11月2008年1月2008年3月2008年5月2008年7月2008年9月2008年11月2009年1月2009年3月2009年5月2009年7月2009年9月2009年11月40003000200010000001000200030004000表观消费量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率图42006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图从总体上看,合成树脂各个子产品的需求均有着较高的增长的趋势,塑料树脂及共聚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增长较为稳定,聚丙烯树脂的需求有加快的趋势。(2)出口相对于进口,我国合成树脂出口数量并不多。但随着我国合成树脂新装置的持续投产,产能不断增长,多个子产品逐渐扭转了依赖进口的状况,进口依存度逐渐下降,企业转而谋求国际市场,促使合成树脂出口量总体上涨。但在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逐步蔓延,世界经济经受重创,我国商品出口形势不好,出口下降明显。合成树脂的出口量少于上年同期水平。进入2009年,出口量有所回升,但受商品价格低于08年的影响,出口金额出现萎缩。表62000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出口量统计表时间年出口量(万吨)年出口金额(亿美元2000年1021796522001年439862654712002年646981745312003年91811712372004年10871673322005年185930152782006年286943725842007年26994697852008年26785202042009年111月19733521412006年至今我国合成树脂出口量统计图05101520253035206年1月206年3月206年5月206年7月206年9月206年11月207年1月207年3月207年5月207年7月207年9月207年11月208年1月208年3月208年5月208年7月208年9月208年11月209年1月209年3月209年5月209年7月209年9月209年11月6000400020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出口量万吨出口量同比增长率图5202006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出口量统计(数据来源中国塑料信息库)(四)我国石化行业国际竞争力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生产、加工成本高。依据目前情况预测,我国石油的供需矛盾将会愈来愈大,我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10T计,也只占全球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而且,可采资源约有35有待探明。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供需缺口越来越大。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分析2010年、2015年我国原油产量将只能分别达到T7510T、185L0T;在排除我国石油出口的前提下,这两个时期原油缺口将分别为13710T和19710T,也就是说,2015年我国原油供给将有50以上依赖进口。同时,国内大部分主力油田已到中后期开采阶段,高采出成本现象日趋严重;与世界大的石化公司相比,石化产品加工成本明显偏高。2、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差。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技术越来越成为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国内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的炼油总规模虽然大于原油产量,但是炼厂普遍规模小,配套装置能力低,并且装置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也较低,总体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与国际大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许多关键技术和仪器装备还主要靠引进。3、经营机制不活,生产效率低下。国有企业的体制性弊端和历史性包袱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过持续的重组改制和配套改革,虽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与国际接轨方面迈出了重大的步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庞大的职工队伍,严重的冗员和社会负担,造成劳动生产率不高,经营机制不活,严重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4、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盈利能力是许多因素诸如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管理水平、营销能力等的综合体现,最能说明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从近些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数字计算出几个大公司的资产利润率来看,中石化公司的资产利润率只有国外大公司的18110,相差甚大。而且对外油依赖程度正日益加深,和世界知名大石油公司相比,原油自给率低,抗风险能力差。5、跨国营销刚刚起步,国际化程度依然很低。长期以来,我国石油石化的生产和营销,基本上是封闭式运行的,没有融入国际贸易的大环境。我国石油企业特别是CNPC的跨国经营尽管有了一个好的起步,并表现出一定的政治、经济、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潜力,但与国外大公司相比,无论是海外油气储量、产量、国际贸易量、跨国投融资、国际化收人,还是业务领域、地域分布等,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二、发展趋势(一)石化发展趋势1、中国石化的发展战略目前,由于国内石化行业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矛盾由过去的总体数量不足转变为总体数量和质量品种不足并存,而且质量品种不足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石化的重要任务。现有石化企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与大型乙烯建立密切的互补关系,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大型乙烯采取中间突破、推前拉后的战略,用乙烯的前推拉后力量带动整个行业结构的升级;对大型乙烯进行新一轮扩能改造,以消除瓶颈、节能降耗、减少成本。同时,积极稳妥地建设中外合资特大型乙烯项目,使石化工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乙烯改造应尽量依托现有公用工程,千方百计节省建设投资,缩短施工周期,使乙烯改造新增单位产能的投资接近国际水平,以提高装置的内部收益率。在搞好现有乙烯装置技术改造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建设石化支柱产业的要求和国内市场对石化产品的需求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建设若干个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60万90万T/A乙烯工程,使我国乙烯工业登上一个新台阶。在上海化工区西侧的海面,新围垦6KM2的土地,该工程于2003年9月开始抛石围堤,,预计将在2005年4月竣工,届时,整个化工区的面积将从目前的234KM2一举扩张到294KM2。另外一个10MT/A炼油的大型主体项目也已在酝酿中。隔海相望的上海石化将在2010年达到200万T/A乙烯和2000万T/A原油加工能力。因此上海沿杭州湾一带将有望形成400万T/A的乙烯生产能力和3000万T/A原油加工能力,为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2、化工生态园的建设中国对石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了外商在华投资的力度。中国化工园区建设高潮的来临,使大规模化工园区正在黄金海岸、江河之滨快速发展。石化行业有其特殊性,工艺流程长,上下游产品链关系紧密,水、热、气、电的供应和处理要求比较高,走园区发展的道路可以节省投资、减少污染、提高效益,保持可持续发展。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园区除与BP公司合资的赛科石化大型裂解项目外,还吸引了其他一些重要投资聚氨酯、聚碳酸酯和涂料项目等。在234KM2的园区内已到位的投资超过了80亿美元,园区期望吸收投资250亿美元。南京化学工业区规划面积45KM2包括现有的扬子石化公65万T/A乙烯改扩建项目、下游装置和公用设施,第二阶段19KM2区域将发展大型乙烯项目。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区张家港占地138KM2包括雪佛龙菲利浦斯化学公司10万T/A聚苯乙烯装置,陶氏化学公司胶乳和环氧树脂装置以及聚苯乙烯装置。珠海海港工业区迄今已吸引投资22亿美元;BP公司35万T/A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已于2003年投产;浮宝VOPAK公司也计划投资建设2个5万T/A级泊位和储罐设施,处理量为98万T/A。3、石化企业的公用设施大型石化企业公用设施指水、电、气的供应,通常包括动力中心、循环水场、变配电站、电信、空压站、储罐区、聚合物仓库、火炬、消防站、维修站、公用仓库、外管、给排水管网、供电线路网、装卸站、综合办公楼、IT信息中心、中央分析楼、中央控制室等。这些公用设施在引入了世界级大型化工区的一体化先进理念后,将水、电、气等的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一体的公用工程岛,实行能源的统一供给以合理利用能源、减少消耗。由于公用设施产生大量废弃物而影响环境,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三废的排放,主要方法为提高热量回收,减少工业炉、蒸汽锅炉和燃气轮机的燃烧废气;回收热量提高蒸汽系统的效率,减少蒸汽系统和冷却水系统产生的废水。4、热点石油化工产品与以往的化学反应、单元操作、物料能量网络为核心,追求石化产品的数量、原料、能量消耗不同;新型石化产品以化学功能、分子设计为核心,追求产品的品质和价格。目前,热点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的工艺路线和特点见下表7。表7热点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路线和特点(二)塑胶塑料行业三大宏观趋势1、产业链上游高附加值、高科技材料成为发展重点,改性塑料将逐步满足国内需求尽管近年来国内合成树脂生产能力增长快速,但我国合成树脂的对外依存度仍高达40,尤其是专用料、高档料依赖进口的情况更为严重。而且我国聚烯烃等合成树脂生产装置大多依赖国外技术,工程塑料生产技术自我开发能力也很薄弱。预计中国合成树脂产需缺口将推动国内合成树脂生产能力的扩大,尤其是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专用料、高档料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我国改性塑料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改性PP、改性PVC在很多领域已经成功替代了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和合金化也将在下游行业(家电、IT电子、汽车、家居建材、机械、航空航天等)对塑料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迅速得到发展。未来510年内,国内改性塑料的需求增速将在1020左右。在国家优先鼓励发展的政策扶持下,改性塑料行业将会进入龙头崛起、产能整合、技术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2、应用市场塑料新产品不断涌现,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随着塑料制品使用范围的日渐广阔,对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将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在建筑塑料制品、包装塑料制品、农用塑料制品、工业交通及工程塑料制品等方面。而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的推动下,塑料产品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以塑料产品在汽车行业上快速增长和扩展的应用为例。目前汽车用塑料占塑料总消费量的810,是塑料产品最重要和最具增长潜力的应用市场之一。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平均塑料用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100130KG上升到2004年的152KG、2006年的174KG,预计到2020年发达国家的汽车平均塑料用量将达到500KG以上,占车重超过20。因此,未来汽车行业的塑料产品应用将更为广泛和深入。当前汽车使用的塑料品种已经涵盖了PP、PU、PVC、ABS、PA、PC、PE、热固性复合材料等几乎所有领域。与此同时,在节能环保理念的推动下,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合金材料将成为汽车工业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材料。3、承载空间中国塑料工业有向集聚化、园区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塑料工业产业集聚化趋势明显。据统计,我国规模以上塑料企业数量从2000年到2008年年均增长128,2008年底达到16277家。我国塑料企业的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并呈现集聚化态势。例如,广东省85以上的塑料企业和产值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该地区目前是我国塑料行业最密集的区域,并形成了包括国内最大的塑料包装材料企业、国内最大的高性能改性塑料企业、亚洲最大的塑料饮料瓶和啤酒瓶企业等在内的一批大型、超大型塑料加工企业,引发了显着的产业集聚效应。第二节、石化行业收购案例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做为我国三大油企之一的中石油,2009年8月敲定了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最大笔交易。2009年8月18日中石化宣布以827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11亿元成功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一、相关背景介绍(一)国内背景1、中国加入WTO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入世承诺,核心是关税减让和市场开放,使得市场进一步国际化。从宏观层面来看,这将有利于丰富国内石油市场,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有利于引进国际石油资本和先进技术,推动国内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有利于实施石油“走出去”战略等。但同时,也意味着大量进口石油石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石油石化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从微观层面上来讲,一般又把石油石化行业列为受入世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石油石化行业的相关入世承诺主要有三个方面(1)减让关税原油关税从每吨16元减为零;汽油、润滑油关税从9减至5和6;煤油关税维持9不变;柴油、石脑油和燃料油关税维持6不变。其他主要油品的关税由目前的612减至56。化工产品的关税减幅最大,如,合成树从目前的16减至65,合成纤维从目前的11L2减至5。(2)取消非关税壁垒从入世后第一年起,取消原油进13配额,并允许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720万吨,以后每年增加15的配额,10年后重新审议这个增长率;成品油含燃料油维持配额管理,初始准入量为1658万吨,其中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基础量以400万吨为基数,以后每年增加15,直到2004年取消配额。逐步放开分销服务入世三年后,开放油品零售市场,允许外国石油公司在华建立30个独资加油站,超过30个则应与国内企业合资,而第一步,商不能控股。五年后,允许外国石油公司进入国内油品批发领域等。化工产品方面,除化肥外入世后即放开零售权,一年后放开批发权。五年后开放化肥的批发和零售权等。(3)市场开放对上游与下游的影响石油石化行业可以分为上游和下游两大业务领域,它们受入世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油气勘探开发等上游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受入世影响相对较小,主要问题是部分中小油田的生产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而炼油化工、销售等下游业务可能受到严重的冲击。2、中国石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的批发和零售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最大的主要石化产品包括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化肥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第二大原油生产商。2002年,生产原油3800万吨,天然气506亿立方米;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亿吨,新增石油可采储量5338万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818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36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05亿吨,生产汽煤柴成品油573万吨;生产乙烯272万吨,生产合成树脂400万吨,合成纤维115万吨,合成橡458万吨。全年销售成品油7009万吨,占全国消费量的5747,区域内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68。但是与国际三大石油公司相比,差距还非常大。因此,中国石化要成为一个国际型的大公司,就必须参与到这个国际并购的大潮中,充分利用跨国并购迅速壮大自己。3、石油战略安全的需要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推动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目前,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6以上。现在看来,入类社会一时还很难找到一种足以替代石油的能源,在未来的半个世纪里,石油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预计不会有实质性改变。但是,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80的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前苏联和北美等地区,而石油消费则主要集中在美国、亚太和欧洲等地区。这在客观上需要进行大量的石油贸易活动,每年的贸易量高达20多亿吨,占全球石油产量的2/3,在世界贸易中石油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也是石油消费和进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需要进入世界石油市场,在国际化的竞争中谋求国家的石油安全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入世,对石油石化行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二)企业背景1、中国石化集团(1)中国石化企业简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GROUP在财富2008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6位,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049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利,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报纸增值的责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目前,中国石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SIPC是中国石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直接参与此次收购。它成立于2001年1月,总部在北京,注册资本631亿元人民币。SIPC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统一行使上下游对外投资合作和对海外项目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是中国石化集团从事上下游海外投资与经营的唯一专业化公司。SIPC下设16个职能部门和2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共有海内外员工1700人左右。目前,SIPC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遍布非洲、中亚、中东、俄罗斯、美洲、南亚太的二十多个国家,已初步形成了海外油气生产合作的战略布局。(2)中国石化集团主营业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3)中国石化集团发展战略资源战略1在资源战略上,努力稳产增产原油,加强集团内油气田勘探开发积极开辟新的勘探领域,提高探明储量和采收率,增加接替资源提高储采比例。投资战略2在投资战略上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轨道上来,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加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投入。加快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消除“瓶颈”制约。注重油气田、炼油、乙烯、化纤、化肥的技术改造;注重发展成品油销售网络和加油站建设;注重可持续发腱,搞好环境保护。努力做到“低投人、高产出,适时投人、快速产小”。按照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上下游紧密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增强竞争实力。营销战略3在营销战略上,充分发挥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优势,增强集团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贯彻“外部市场化、内部紧密化”的指导思想,上下游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推动集团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大型化、专业化、系列化和集约经营科技和人才战略4在科技和人才战略上,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的战略,结合石化集团公司实际,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发展核心技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探索性研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人才使用和成长的激励机制,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大力培养、吸纳高素质的科技和经营管理等人才,提高队伍的整体索质。(4)中石化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措施中石化集团发展战略目标应该是“站稳国内,开拓国际,建成世界一流的石化企业”,要文现这一目标,应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生产优质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为指导方针,采取“抓两头,挤中间”的对策,实施竞争战略。“抓两头”一是要抓好原料石油的价低质优;二是要抓好市场,尤其是零售市场网络的建设。形成自己的营销体系;”挤中间”就是压低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调整资源结构1优化资源配置要优先加工国产原油,搞好进口原油,统筹两种资源。沿海和内陆炼化企业原油相对稳定,按照市场需求和原油性质,合理调整原油流向,沿海企业多加工进口原油,沿江企业多加工陆上原油和海洋原油、内陆企业多加工陆上原油。要按照效益优先原则,实行储量、产量、效益三者统一调整好原油产量结构。调整产品结构2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油气开采,要优化产能建设,优化产量构成并努力做到原油分储分输,降低原油含水。炼油,要发展深度加工,提高轻油收率,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成品油品种牌号,开发清洁能源产品。加快油品升级换代,提高润滑油高档比例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等。调整营销结构3适应重组后的市场格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与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加强合作,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油、成品油和石化产品市场发展形成。要强化产销联合,采取不同模式,推动炼化企业与省区、市石油公司的联合通过收购、兼并、参股、代理、代销、代储、改建、新建等方式,加强销售网络建设,发展终端销售,搞好售后服务;发挥产业优势,组织大宗化工、化纤产品的联合体,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同内外市场信息,调整营销策略。生产、销售企业都要改进内部销售体制,加强销售力量。调整技术结构4贴近市场需求发展技术优势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以我为主的科技创新体系与体制。要通过调查研究,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立油气勘探开发科研体系。要突出重点科技开发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加快技术改造,提高加工深度,发展综合利用;紧紧围绕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开发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替代进口产品,改善技术服务,加速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调整企业结构5发展规模经济减员增效要通过联合、兼并、收购、转让、重组等资产经营途径,完善企业结构,发展规模经济,促进企业转机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原则,生产企业对内部现有的生产单元和经营单位要进行调整整顿省区、市石油公司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推进市、县右油公司的改革整顿。要适应企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和调整人才培养战略,逐步调整员工结构,大力培养和吸收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推进队伍的“四化”建设,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2、ADDAX石油公司(1)ADDAX公司简介ADDAX石油公司是一家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公司,在西非和中东拥有油气资产,成立于1994年,是西非最大的独立油气开采商。ADDAXPETROLEUM集团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其开采场主要在伊拉克的库尔德斯坦地区和尼日利亚。ADDAX是西非最大的独立原油生产商之一,在多伦多和伦敦两地上市,市值约29亿美元。(2)ADDAX公司主营业务ADDAXPETROLEUM是一家国际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公司,主要业务在非洲和中东,经营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工作,其公司具有良好的资源资产,详见“掌握资源”。(3)ADDAX公司掌握资源ADDAX的油气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喀麦隆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拥有25个勘探开发区块,其中勘探15个,开发10个;海上17个,陆上8个;已发现油气田37个,其中在产油田19个,未开发石油发现11个和天然气发现7个;油气资产组合良好。合同区面积32027平方公里,其中开发区面积8760平方公里。其权益2P(探明概算储量)石油可采储量537亿桶,权益3P(探明概算可能储量)石油可采储量738亿桶。截至2008年12月31日,ADDAX拥有雇员864名,其中326名在尼日利亚。2008年平均原油产量136万桶/日,目前平均原油产量14万桶/日。2008年该公司实现总收入3762亿美元,净利润784亿美元。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在10亿美元/年左右,2006年2008年现金流分别为1085亿美元、869亿美元和1521亿美元。按照加拿大证券委员会的储量计算规则,该公司的储量动用率只有517,具有良好的增产基础。另外,ADDAX还拥有一部分权益储量,一旦具备开发条件,将会大大提高公司的价值。去年,ADDAX在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79,据2008年底的评估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可采储量增加了23,达到324亿桶。该公司现阶段在OML123区域拥有超过2亿桶的可采储量。该区域也是ADDAX公司最大的石油生产区。ADDAX去年同喀麦隆政府签署了协议,并获取了IROKO地区的全部勘探权益。同年6月,ADDAX获得第227号的石油勘探许可,包括尼日利亚浅海项目40的股份,并正等待正式的转让协议书。此外,ADDAX去年在加蓬的石油产量较2007年增长了33,达到285万桶/天。据2008年底的评估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可采储量达到1033亿桶。据了解,ADDAX在IRIS海洋区域增加了5133的投资,并在GRYPHON海洋区域占据了6875的份额。这两个区域均位于加蓬的近海。最后,在伊拉克库尔德地区,ADDAX与另一家公司在伊拉克联合成立了TAQTAQ公司。目前TAQTAQ公司每天生产原油30万桶,直接在当地炼厂消化。2009年3月,一份包含了进出口经营权和管道建设的全面区域发展计划已提交给当地政府。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三维地震波解释和扩展分析,准备部署勘探井。ADDAX石油公司在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另一项关键发展是在SANGAW区域占有2667的利益。二、收购的动机(一)收购方(中石化)的动机1、能源全球布局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巨大,特别是在中国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变革中,能源需求矛盾日渐显现。因此,中国能源布局全球实属必然。除中石化,中石油日前完成对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收购。两大石油巨头的动作表明中国能源布局全球战略正在加紧进行。中石化表示,收购ADDAX石油公司,有利于改善中石化集团的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海外油气资产结构,实现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原油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鉴于ADDAX石油公司具有较为完善的生产经营管理机构和团队,为了确保交割后项目的正常运营,中石化决定保留原ADDAX石油公司的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只派少量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公司管理,争取将ADDAX石油公司建设成中石化集团内部真正的国际油气勘探开发公司。2、加快战略转型,补足上游短板虽然号称“石化双雄”,但很多业内人士都习惯把中国石油当成资源企业,而把中国石化当成化工企业。因为中国石化相比中国石油,其拥有的油田资源实在太少。中石化主营业务收入中,炼油所占的比重要远大于石油开采。其原油资源75依赖于海外采购,公司08年采购原油费用为6788亿元,同比增长403,占总经营费用的460;去年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下滑475。2008年,中石化共加工原油169亿吨,其中外购原油加工量约13亿吨。在国际油价日益走高的今天,时常处于亏损状态的炼油业务显然成了中石化的一块心病。在国内投入巨资勘探新油田进展不大,而胜利油田等老油田面临资源枯竭的时候,通过海外并购获得新的油田资源就成了中石化解决上游资源的短板以及进行战略调整亟需的必然选择。收购ADDAX石油公司将有利于中石化提高资源储备,增强石油开采业务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也有利于增强中石化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加快其全球化发展步伐。3、克服国外政治阻碍鉴于世界经济整体处于低谷,海外企业对资金的渴望也前所未有,在此种形势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想要如愿也并不会太顺利。特别是在涉及能源及其他重要资源这样敏感问时,风险是不可避免的。09年6月4日,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今年2月12日宣布的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力拓集团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是全球同行业之中的佼佼者,该公司控股的哈默斯利铁矿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亚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公司。其矿石开采和销售在澳大利亚的国民经济中具有支柱性的作用。力拓单方面撕毁协议也说明基础资源行业跨国并购存在着许多政治阻力,将面临难以预料的政治风险。(二)被收购方(ADDAX)的动机1、资金压力资金压力是ADDAX公司选择出售的原因之一。ADDAX受困油价下跌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现金流出现紧张,公司股东应该会支持收购行动。早在2009年2月,关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以及日本DBJ三菱商事联合体、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有意竞购ADDAX石油公司一事已传出风声。ADDAX只所以接受中石化的报价,是因为中石化给出的竞价有很强的吸引力。2、股东和高管获利丰厚ADDAX石油最大的股东AOG公司(AOGHOLDINGSBV)和首席执行官吉恩甘德尔分别与中石化达成了锁定协议,同意出售其持有的全部股票。另外,ADDAX高管和董事也同意出售各自持有的股票。他们共持有ADDAX38已发行普通股。因为这笔交易,ADDAX公司CEO吉恩甘德尔的资产将猛涨30亿美元。3、协议条款诱人,保留原有员工如果并购在特定情况下未能完成,ADDAX将支付3亿加元的交易终止费。如果SIPC未能在8月24日之前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取得所需批准,将要依照协议支付给ADDAX3亿加元的“分手费”。中石化还表示,收购完成后,将继续保留ADDAX石油公司原有的管理团队和员工,也减少了收购中的员工阻力。三、收购过程(一)收购过程时间表表8并购事件表时间(2009年)事件3月初SIPC的财务顾问向ADDAX的管理层传递“有意参与ADDAX收购交易”的讯息。4月23日ADDAX管理人员与中石化高层在英国伦敦会晤商议价格5月继续提交意向书,商议价格6月11日SIPC再一次提高价格,并声明要采用要约收购的方式来购买ADDAX的股票6月23日提交最后报价。ADDAX董事会审议竞争收购的两家企业的收购提议书,最终决定于SIPC达成一致6月24日开盘前ADDAX与SIPC签署最终协议,以528加元/股价格成交8月18日中国石化集团宣布成功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这是中国石油企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交易。(二)竞购全过程一神秘买家与中石化全程竞购6月24日,SIPC和ADDAX达成协议镜湖(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子公司)作为要约收购方将以每股528加元的价格收购ADDAX流通股,支付方式为现金。协议不仅需要有66的ADDAX公司股东举手赞成,也必须拿到中国政府的审查批文,交易结束时间在2009年第三季度。实际上,两家公司实际上是经过了3个多月的回合,才敲定了这桩石油行业内的重大收购案。其间,有其他多家公司对ADDAX有兴趣,有一位神秘买家(下称“A公司”)更与中石化展开了激烈竞争。在出价方式、资金筹措模式上,中石化与A公司有很大区别,这可能是ADDAX公司在6月24日这个最后时刻选择中石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中石化从2009年3月开始接触ADDAX。3月初,SIPC的财务顾问向ADDAX的管理层传递“有意参与ADDAX收购交易”的讯息。3月4日,两方签订了保密协议。3月23日,中石化国际提交了有意收购ADDAX公司的全部股份、非约束性的协议。接到收购提议之后,ADDAX内部很快在4月初写了一封信给中石化。在这封信中,ADDAX认为中石化给出的价格不够高,双方应进一步讨论。当然ADDAX认为中石化是一个较好的合作者,愿意让SIPC展开尽职调查。但竞争无处不在。3月17日,A公司突然也向ADDAX公司抛出绣球,双方同样迅速达成保密协议,并做进一步的探讨且展开尽职调查。4月23日当天,ADDAX的CEO、CFO与中石化的高层及财务顾问等人在英国伦敦会晤,席间,ADDAX公司的高管重申了希望,“如果想要进一步谈判的话还需要提高报价才行。”当时ADDAX方面表示。就在第二天,ADDAX公司也与A公司在伦敦碰了面,同样希望A公司提高报价。当中石化和A公司两家潜在收购方对ADDAX完成尽职调查,已到了5月8日。两家潜在收购方认为可以继续探讨收购之事,因此ADDAX的管理层指定了RBC作为其财务顾问并展开正式谈判。8日会面结束后,中石化很快于5月18日再次提交了一份有关购买ADDAX公司、不具约束力的意向书。ADDAX公司CEO随后建议其董事长可把这份新意向书提交给董事会审议,理由是中石化方面的报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5月20日,A公司也迅速递交了一份修改过购买报价的新协议。6月11日,SIPC经过慎重考虑,再次提交一份提案,该提案中的报价比之前更高。在这份提案中,SIPC提出,中石化将采用要约收购的方式来购买ADDAX的股票;中石化有足够的现金、现有信贷服务以及信贷担保来完成该项重大收购,而且中石化希望与AOG控股(ADDAX的最大股东)、对方管理层及董事们签署锁定协议,同意出售他们各自持有的ADDAX股票。当天,A公司也提交了一份涵盖报价、融资方式和收购模式的建议书。A公司也提高了报价,但他们没有像中石化那样打算实施“要约收购”,而且他们希望成立一个由债务和股票融资组合组成的基金来筹措巨额的收购资金。6月15日,包括ADDAX、中石化以及A公司等都派遣各自代表在英国伦敦进行了再次会晤。ADDAX公司仍与两家公司继续讨论双方的出价,期望两家购买者再提高报价。随后,ADDAX的财务顾问RBC公司给中石化和A公司再次发出了一封信件,信中要求这两家企业分别在6月22日上交相关资金筹措的相关证据,于23日提交最后报价。两家公司严格按照其要求完成了相应的程序。6月23日,当天股市交易结束后,ADDAX董事会审议了这两家企业的收购提议书;董事会也得知,公司最大股东AOG支持中石化的建议并愿意与SIPC签订锁定协议书,当然前提是董事会成员也同意这项收购。经过商议之后,ADDAX董事会与SIPC达成一致,双方在24日当天交易所开盘前签署了最终协议。(三)收购的定价分析收购价格每股528加元,总价827亿加元(724亿美元)。收购普通股1537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生冬季预防传染病
- 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 行政主管年终总结模版
- 梅毒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8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
- 下学期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模版
- 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
- 山东省济南平阴县联考2025年数学七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第四中学2025届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福州师范大泉州附属中学数学八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心理契约的概念、维度及特点
- 年产1亿支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实用工艺设计
- EMC_CX系列存储
- 集体备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 (完整版)围堰筑岛围堰施工专项方案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分表
- 高压喷射注浆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完美版)写作布局谋篇
- 装修公司客户回访方案及流程
- 设备清洗检验报告
- 农村水电站岗位设置及定员标准(全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