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滁州市“金土工程”项目总体方案滁州市国土资源局二0一0年八月目录1总论711项目名称、申报部门、项目承担单位712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713建设内容概况814工程的建设内容与规模815工程总投资及来源1016效益分析102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1021项目建设的背景1022滁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12221滁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2222滁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3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3项目承担单位概况1531项目承担单位1532项目实施单位164需求分析1741滁州市国土资源局业务职能17411主要业务管理职能17412国土资源管理体制19413国土资源局职能与相关单位的业务关联1942分年度工程建设目标194212010年建设目标194222011年建设目标204232012年建设目标2143主要业务分析21431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22432建设用地审批管理23433土地开发整理管理2444业务数据分析29441资源信息的需求和特点29442对国土资源管理和决策的作用30443对各行各业、社会公众的作用30444主要业务数据内容和数据量估算30446业务数据传送实时程度要求3245工程建设需求分析32451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2452系统建设功能需求335总体方案3451总体目标3452总体建设思路3453总体建设内容35531总体框架35532工程建设内容3654总体技术方案39541总体技术框架39542建设原则406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建设方案4261建设目标4262建设思路4263应用系统建设43631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43632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43633土地开发整理管理系统43634土地执法监察管理系统44635地籍管理系统44636国土资料档案管理系统45637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45638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45639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456310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系统456311地质灾害综合区域分析与预警系统466312信息服务应用系统467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建设4771系统功能设计49711公共服务平台49712综合办公平台49713资源监管平台5072方案设计50721结构模式50722基于J2EE开发51723数据库采用ORACLE52724系统体系结构5473公共服务平台55731总体目标55732用户定位55733功能设计567331网上土地登记发证查询567332网上业务系统办理查询567333触摸屏查询模块(可选)567334短信查询及短信提醒接口(可选)5774综合办公平台57741综合办公系统577411系统管理577412公文管理功能587413领导日程安排597414人事宣教管理607415机关党委管理607416纪检管理607417财务管理617418会议管理617419值班管理6274110车辆管理6274111电子公告6374112政策法规管理6374113综合服务功能63742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6474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系统65744土地收储管理系统65745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系统65746数据交换系统6575资源监管平台66751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66752地质灾害预警系统6676一站式服务6777公共平台接口6778业务系统数据同步接口678数据中心建设与整合6781建设任务6882数据中心基础设施69821设计原则69822术语及解释7083市局数据中心设计72831操作系统73832数据库管理平台73833GIS平台74834服务器部署74835数据存储系统7484市局灾备中心设计7585数据交换系统设计77851数据中心交换系统技术框架78852数据交换与共享设计78853数据交换中心应用构建平台829数据中心机房设计8391相关设计原则和标准83911设计原则83812设计标准84813环境设计目标8492方案设计85921工程概况85922设备的布置8693机房装修系统86931吊顶86932地面87933地面保温88934墙、柱面88935隔断89936门、窗90937电磁屏蔽9094电气工程91941供、配电系统总述91942供、配电系统设计91943供、配电系统设备配置92944机房照明93946应急照明系统93947配电工程安装9495防雷系统工程94951防雷系统概述94952具体防雷措施9496消防系统工程95961消防系统概述95962消防自动报警系统95963机房灭火系统9697设备系统工程97971机房不间断电源系统97972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系统9898集中监控系统工程99981系统设计概述99982设备监控系统设计100983信息管理系统10310基础网络平台系统设计105101设计依据105102设计原则105103数据中心区域化网络结构106104各逻辑分区功能划分108105网络路由1091051路由协议选择1091052路由协议规划设计110106政务专网广域网规划1101061广域网架构设计1111062政务专网局域网规划1121063市中心局域网设计112107政务外网规划1131071市中心政务外网设计1131072外联机构接入设计115108网管管理平台建设1161081网管系统的功能1171082网管系统的结构及网管软件的选择11811安全系统设计119111风险与需求分析1191111风险分析11911111边界风险分析11911112内网风险分析12011113应用风险分析12111114管理风险分析1221112需求分析123112安全方案总体设计1261121建设原则12611211产品先进性原则12611212体系化设计原则12611213系统关联性原则12711214管理集中化原则12711215安全服务细致化原则1271122建设思想1271123体系框架128113安全技术方案详细设计1291131边界安全建设12911311外联安全域边界12911312内部安全区边界1331132计算环境安全建设13711321入侵检测系统13711322网络防病毒系统13711323终端安全管理系统13811324网络监控及分析系统14011325主机审计14011326数据库审计1411133应用系统安全建设14111331漏洞扫描14111332应用安全管理14211333双因素身份认证14211334网页防篡改1431134基础设施安全建设14311341PKI143114安全管理方案详细设计1431141政策管理1431142技术管理14311421设备统一管理14411422补丁统一管理14511423流量统一管理14611424事件统一审计14712经费预算148121总体预算1481222010年预算1501232011年预算1521242012年预算1541总论11项目名称、申报部门、项目承担单位(1)项目名称滁州市金土工程(2)项目申报部门滁州市国土资源局(3)项目承担单位滁州市国土资源局项目实施单位滁州市国土资源局12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1)国土资源信息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专项规划(计规划20021172号)。(2)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第二十五条中提出,“组织实施金土工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网络”。(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高技2005933号)。(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文件(国土资厅发2005116号)批复抓紧编制当地的“金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现行固定资产投资审批程序,报当地主管部门审批。(6)安徽省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皖国土资200689号)明确要求了各市、县首先要在安徽省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的框架下抓紧做好市、县级金土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进一步扩展和细化省级金土工程的目标和任务。(7)2004年1月,曾培炎副总理明确提出要实施“金土工程”,并强调“国土资源信息化大有可为。目前取得了较大进展,希望进行一步加大运用,提高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通过地上查、天上看、网上管,不放过对每一块土地的监管”。2004年10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要组织实施“金土工程”。(8)2009年度安徽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意见(皖国土资20091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徽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皖国土资2009225号)、关于调整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成的通知(皖国土资函20091000号)。(9)安徽省国土资源业务网建设设计方案、安徽省国土资源业务网建设实施方案、安徽省国土资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设计方案。13建设内容概况滁州市“金土工程”是围绕解决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面向资源监管、调控服务的目标,开展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滁州“金土工程”,就是要按照安徽省及滁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其能够直接、全面、准确地掌握滁州国土资源信息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形成上下联动的、科学规范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克服现行资源管理体制下常规作业方式难以逾越的障碍,切实解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关键性、迫切性问题,全面提升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滁州“金土工程”主要建立如下系统1、建立滁州土地规划与耕地保护管理系统2、建立滁州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3、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4、建立测绘监管与保障系统5、建立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滁州“金土工程”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应用系统建设2、数据库建设与整合3、数据中心建设4、网络系统建设5、安全系统建设6、标准化体系建设14工程的建设内容与规模1、应用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在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上,搭建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管理系统、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土地开发整理管理系统、执法监察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系统、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规划计划管理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建立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把持系统、建设用地可供性分析系统、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系统、重要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系统;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建立测绘监管与保障系统;建立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对以上应用业务系统信息进行集成和提供服务。2、数据库建设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业务与数据资源,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一致性整理和加工,最终将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建设项目用地数据库、土地供应备案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耕地储备数据库、遥感监测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潜力、矿业权、矿产资源可供性、矿产品、全球矿产资源等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测绘资质管理数据库、地图管理数据库、测绘档案管理数据库、测绘项目数据库、测绘执法监察管理数据库。3、数据中心建设利用各类数据管理系统,完成数据中心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在交换体系和业务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上下级数据中心数据的异步或同步更新;通过数据中心支撑业务系统的运行,为各项业务的网络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补充完善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通过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完成数据的主题分析,主题统计,数据挖掘,提升数据中心的决策服务能力;通过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其他政府部门提供数据在线服务。4、网络系统建设依托滁州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构建滁州国土资源网络平台,促进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5、安全系统建设建立一套入侵检测、病毒防范、访问控制等防范措施、数据安全访问策略以及异地备份系统。6、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电子政务系统所涉及的数据交换、数据整合、数据使用的标准与规范;建立相对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数据管理制度。15工程总投资及来源项目总投资为XXXX万元,其中应用系统开发和系统支撑平台软件费用200万元,基础数据建库XXXX万元,硬件设备XXX万元,其他费用(考查学习、培训、)0万元,综上基本预备费用XXXXXX万元。项目资金来源政府财政拨款。16效益分析国土资源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国土资源管理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大局。“金土工程”的实施,是以国土资源的有效监管、合理调控和高效服务为目标,将极大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土地规划与耕地保护管理系统、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的建立,将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成使用,将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减灾能力,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测绘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保障,建立测绘监管与保障系统能规范测绘流程,提高测绘的保障能力。通过实施“金土工程”,建立滁州网络化国土资源业务管理流程和模式,将管理过程置于网上,按照规范的程序行使审批等管理职能,大大减少传统手工作业条件下难以避免的人为因素的干扰,规范管理行为,并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实现对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监管,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2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应用,经济发展、信息传递、人际沟通、社会生活等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加速信息化进程,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发展电子政务是当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已经受到国家与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实施,全国各级政府都把电子政务建设列上议事日程,在全国形成了一股电子政务建设的热潮。2001年,国家成立了新一届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建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国政务公开电视电话会议等重要会议对推进信息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02年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等,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金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框架中的“旗舰”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其基本任务是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金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主体工程,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在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领域内,选择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涉及关键性、迫切性问题的重要业务管理工作。在现有数据资源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展数据整合处理,形成标准统一、上下一致的数据资源保障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和“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组织实施“金土工程”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第二十五条明确提出“组织实施金土工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网络”。国土资源部要求配合部“金土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按照“金土工程”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抓好本级“金土工程”项目的组织、立项和启动工作,要将各级“金土工程”的建设内容纳入当地项目计划和财政预算,保证各级系统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金土工程”已经正式在国家批准立项2005年5月31日,由国土资源部向国家申报“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准。国家发改委在发改高技术200593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中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中央和地方分别编制、分级报批;发改高技术20051717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金土工程一期(中央投资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要求各有关省市区按照项目建议书批复内容,抓紧编制各自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2滁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221滁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安徽省国土资源信息化领导小组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的思路,编制了安徽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已通过国土资源部的批准,并印发到全省各个市、县(区)国土资源局,还编制了安徽省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这些都为滁州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明确了基本框架与技术依据,也为滁州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与全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一致性提供了有力保障。网络系统建设方面,随着“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推进,滁州市的信息网络已覆盖100多家单位,初步形成一个区域性网路,在政务公开、对外宣传和密切政府与群众的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县也在大力推动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如滁州建立政府公众网站,在省、市两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县信息服务中心、信息化培训中心和乡镇级信息服务站,有步骤地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政府网络的建设,为各县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为“金土工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滁州市局已完成内部局域网建设,购置了专业的服务器,把网络布设到每个业务科室与事业单位,每个业务科室均配备了办公电脑,已经具备了网络化办公的硬件条件与环境,部分有业务需要的科室还实现了接入互联网,部分实现了业务办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所辖的县市分局也基本实现业务科室电脑办公,完成内部局域网建设。如滁州局设立有专门的信息中心,有专职管理人员对办公网络进行维护。软件使用情况,空白,需填充。硬件配置情况,服务器及存储平台中两台HPDL580G5服务器、三台HPDL380G5服务器与一台HPEVA4400存储组成,其中两台配置相同的HP580G5服务器与两台配置相同的HP380G5服务器连接到EVA4400中的四个不同的存储分区上。EVA4400为服务器提供外部存储空间。服务器都通过双绞线连接在核心主交换机上。高性能核心路由交换机通过千兆光纤链路把楼层接入交换机与信息中心相连,实现了新的全千兆的骨干网络。并且通过防火墙和网闸与专网相连接,实现了与各地区网络的安全互联。每办公室各设置2个百兆接口接入楼层交换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接入专网和外网,实现物理隔断,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及可靠。数据情况,需填充。222滁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网络系统还需完善滁州市局及各县(区)、市局均已建立局域办公网络,每个业务科室也配备了业务办公电脑,基本具备了信息化与网络化办公的硬件条件。但与安徽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安徽省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及“金土工程”建设要求中对网络系统的要求还有差距,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需配备专业的服务器(市局与滁州局已配备)对全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与完整性;二是设立信息中心,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对全局网络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保证系统顺畅运行;三是增加网络安全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社会服务的信息安全与局内网络系统的安全。2、现有数据的整合难度大在前期的信息化建设中,各局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积累了很多基础数据,建立了一些数据库管理系统,形成了各个业务的专题数据库,但由于当时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大部分信息化建设都是基础各种不同的业务为基础,建立本业务的管理作息系统,没有从全局的信息整合与数据共享出发,形成了以各业务为中心的信息孤岛,系统与系统之前信息不能交互,数据不能共享。空间数据也都以各自城市为中心,采用各自独立的坐标系统,数据格式也不统一,因此要把各自为政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整合,要把各自独立没有关联的空间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的信息系统中来,在技术上有难度,在人力、物力上也需要很大的投入。3、基础数据不齐全,不能满足管理与信息服务的需求目前积累的基础数据主要是城区地形地籍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这些数据还不能为国土资源信息化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有些图形现势性也较差,不能及时地反映实地的现状情况,导致为社会服务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出现一定的现状滞后现象,并不能完全满足管理与信息服务的需求。纸质档案数量大,需进行电子化后才能为信息化服务所使用,要把所有纸质档案都电子化又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也不能短期内就快速实现。4、专业队伍还需培育经过“十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已建立了专业的测绘队伍,能满足地籍更新调查的业务需要,因人才的制约,大部分单位均未建立专职的信息中心与数据中心,信息化建设队伍还不能满足发展要求,缺乏既熟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又掌握计算机系统建设和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县一级尤为突出,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技术队伍不够稳定,给工作带来困难。5、相关制度需建全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够建全,大部分单位并没有建立与信息化息息相关的数据完全制度,网络安全制度,信息发布与数据交换的安全制度,而这些制度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尤其是“金土工程”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金土工程”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国土资源信息掌控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的需要国土资源工作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又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方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增长需求与资源相对供应不足的基本情况,决定了必须在保障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强化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因此国土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必须实行规范行政行为,以提高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管理更严格,服务更积极,保障更有效,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开发利用好国土资源,确保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相关数据库、分析预测模型库、决策信息查询系统等,建立高效顺畅的国土资源信息采集、更新、加工处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长效机制,准确掌握国内外资源动态信息,通过对各种数据库进行集成分析、信息提炼、加工分析和数据挖掘,使国内外资源管理的分析决策能够建立在全面、客观、翔实的数据基础上,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为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2、“金土工程”建设,是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开展“金土工程”建设,建立土地基础数据采集、更新、传输的长效机制,在省、市数据分中心,下一级变更的数据实时或定期通过网络自动在上一级数据中心节点增量备份,并将数据采集和管理使用分离,在行使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审查时,以上一级数据中心节点的数据为准。掌握了真实全面的信息,将保证有效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监管职能。通过建设和部署各级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征用、土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地价监测等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联网运行,将各级土地管理的过程置于网上,各环节都按照规定的程序,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按规定的格式提交和接收数据,上一级可以有效监控下一级的管理过程,使土地管理过程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大减少土地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并使土地管理过程能够有效得到监控,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措施能够得以有效落实。3、“金土工程”建设,是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的需要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的运行,可准确掌握我市资源“家底”的总体情况和可供能力,提供客观、实时的矿产含量及其勘查开采情况、矿产资源潜力和可供性分析信息等,科学预测矿产资源的可供能力,为国民经济行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矿产资源勘查的战略部署,科学制定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规划、计划提供依据。通过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和投入运行,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过程置于网上,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规范的程序依法行使矿业权审批职能,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杜绝不按规定的程序审批矿业权的行为。增强对矿产资源保护和勘查开采监管能力,有效遏制违法办矿、乱采滥挖造成资源无序开发和严重浪费现象,为宏观战略决策的执行提供辅助支持。4、“金土工程”建设,将提升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行政水平通过基于网络化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过程置于网上,按照规定程序,在设定的时限内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用地审批等国地资源管理业务,可以大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使国土资源政务办文、行政许可做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和技术手段上完善了各审批程序的管理与监督,可以有效避免搞暗箱操作,人为修改基础数据和土地利用规划,不按规定的程序审批的情况,提高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水平。3项目承担单位概况31项目承担单位本项目承担单位为滁州市国土资源局,其主要职能为(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土地、矿产、测绘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本市有关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有关行政处罚的听证和行政复议。(2)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土地和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的调查和防治规划,参与报省、市人民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指导和审核县(市、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监督检查县(市、区)、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行政执法、地质勘查活动和土地、矿产资源规划和执行情况;统筹协调国土资源整治活动;依法保护土地、矿产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承办并组织调处权属纠纷,查处违法案件。(4)实施农地用途管制,指导基本农田保护;拟订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计划,确保耕地面积总量动态平衡。(5)统一管理城乡地籍,制订地籍管理办法组织土地资源调查、地籍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负责土地砍树、土地定级、土地登记发证等工作。(6)对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交易和政府收购等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审批和流转管理;指导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公布,审核县级基准地价评估成果,实施土地价格管理;负责管理建设用地计划;承担报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各类用地审查、报批及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的实施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核工作。(7)负责对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登记发证和依法有偿转让报批登记的管理、地质遗迹和地质灾害管理;组织矿产资源调查,负责矿产资源含量管理;依法实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管理地质勘查成果;组织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和自然环境保证金。(8)组织监测、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遗迹;管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和认定评价,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与污染,保护地质环境;认定地质遗迹保护区。(9)制订测绘工作规划、计划,组织并管理基础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籍测绘和其他重大测绘项目;依法实施测绘行业管理,审核测绘单位资格,负责测绘任务登记,管理测绘成果质量和地图编制工作,管理大地测量控制系统;管理、审核、发布重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指导和监督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10)负责国土资源和测绘事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11)承办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界的其他事项。32项目实施单位本项目实施单位为滁州市国土资源局。4需求分析41滁州市国土资源局业务职能411主要业务管理职能滁州市国土资源局设8个职能科(室)、1个分局(1)办公室综合协调局机关日常工作,负责起草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重要文件;负责组织重要会议、文电处理、秘书事务、调查研究、综合信息、综合统计、接待、职工教育和福利;负责财务、档案、车辆和资产管理;负责并指导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务、思想政治、工青妇、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等工作。(2)土地规划与耕地保护科负责编制全市及区域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和审核下属县(市)、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参与报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审查或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审核;组织实施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订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规定;审核补充耕地方案,负责新增耕地验收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拟定保护措施,落实耕地保护,指导农地用途管制;负责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负责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农村住宅用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3)土地利用管理科负责建设用地统一管理;编制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市区征地;负责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业务,临时用地的审批和土地租赁登记;具体指导滁州、高峰、河口街道办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牵头组织建设项目用地会审;负责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拟订地价政策,指导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公布,核报地价评估机构资质,对地价评估结果备案登记。负责土地和矿业市场的监督管理,审核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制订和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健全交易制度;规范和监督交易行为。(4)地籍管理科拟订地籍管理制度,负责调查、统计土地资源;组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动态监测、地籍权属调查、变更调查,对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市区土地的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和登记发证;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业务,协助抵押人、抵押权人依法处分抵押物;负责全市土地登记上岗培训。(5)地质矿产管理科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并对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和审核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组织地质矿产资源调查,管理地质勘查成果;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地质勘查行业工作,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组织地质灾害、地下水和地质遗迹的动态监测、评价、预报;审核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机构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核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组织协调地质灾害防治;负责认定地质遗迹保护区的有关工作;承担普通建材的砂、石、粘土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负责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登记发证和转让审批登记。负责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和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的征收。制订和完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出租、抵押和作价入股等矿业市场的监督管理。(6)测绘管理科负责编制基础、地籍测绘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制定测绘技术规定的有关工作,监督执行国家测绘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规定;管理和组织实施全市大地测量控制系统和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矿山地质储量测绘工作;管理测绘成果质量和地图编制出版的审核;审查公开出版和展示的地图;依法实施测绘行业管理,办理测绘任务登记,审查测绘单位资质,负责测绘纠纷仲裁;指导和监督测量标志保护。(7)法制监察科负责法制宣传,牵头组织规范性文件的起草;监督检查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负责矿产品运销环节的监督管理;办理土地矿产信访案件,负责行政听证、应诉、复议;组织对土地规划、农地转用、土地征用、土地资产处置、土地登记发证、采矿、探矿审批登记发证、土地使用权、矿业权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地、批地和违法探矿、采矿案件以及抗缴规费案件,协助司法机关执行行政处罚和追究刑事责任;调处土地权属和探矿、采矿纠纷;监督、检查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8)人事教育科负责局机关、滁州分局和直属单位的人事、劳次、行政监督、纪检、党群、计划生育和退休人员管理工作;负责本系统的内部审计;组织本系统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另外还有事业单位市执法监察大队(副处级),土地储备中心(副处级),市测绘队,市土地交易中心,市地价评估所,市地质环境监测站。412国土资源管理体制随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国家在逐步强化国土资源的垂直管理。目前,国土资源部对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业务领导,省以下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413国土资源局职能与相关单位的业务关联在国土资源管理业务中,国土资源局与其它市直机关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业务关联,或数据共享。如执法检查、监督、违法查处与省厅执法总队、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的法制监察部门、市规划局、法制局、市纪委协调、通报;测绘资质与测绘项目管理需与全市各测绘单位往来,需查阅民政部门的地名资料;建设用地审核审批与省厅、市发改委、房管局、建设局、规划局都有相关的业务联系。42分年度工程建设目标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2007153号)精神,以省厅国土资源业务专网、市局内部局域网为基础架构,以网络系统、安全系统、数据中心、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为基础平台,以“金土工程”实施为主线,结合数字滁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建造滁州市科学、规范、高效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基本实现政务管理和主业务流程信息化。逐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综合办公平台、资源监管平台,最终形成“一个中心、两个网络、三个平台、多应用系统”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4212010年建设目标(1)以滁州市国土局改版后的网站为载体,辅以土地登记发证查询、审批类业务办理状态查询、办事指南、等政务信息的网上公开,初步实现公共信息查询服务。(2)基本建成集滁州市国土资源窗口式办公、自动化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平台,实现国土资源行政办公和业务办公的图文一体化。在此平台基础上,完成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系统、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开发,配合滁州市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运行,逐步建立市级国土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与综合办公平台的衔接,为社会提供信息咨询及业务办理。(3)完善滁州市国土资源业务专网,实现市行政服务中心国土局窗口、市局下属事业单位与局机关的网络互联;建立局机关及各部门内部、外部局域网,实现内部、外部局域网完全物理隔离,在滁州市国土资源业务专网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并利用有关网络资源连接省厅、市局所辖三个县局、四个区局的内部局域网,初步实现国土资源数据的网上传输与交换。(4)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利用省厅下发的相关应用系统,逐步实现对滁州市各级土地利用信息的有效监管,掌握滁州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为宏观决策提供支持。(5)购置数字滁州建设所需硬件设备,同时开展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理数据的整合与建库,其中包括2009年的1500数字地形图、2005年的11000地形图、1500城市三维图、12000数字线划图、15000数字线划图、110000数字线划图、110000数字高程模型、11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150000数字线划图等。(6)开展“一张图”工程的前期调研工作,编制“一张图”工程建设的初步方案。4222011年建设目标(1)在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基础上,完善耕地保护监管系统,完成滁州市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土地开发整理、土地登记发证、土地执法监察等主要地政管理系统及业务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在省厅统一开发的应用系统基础上,完善、应用、进一步开发相关系统,准确掌握滁州市各类用地动态变化信息,科学评估建设用地可供性。(2)实现土地、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等矿政管理业务的网络化运行;依托省“两矿权”系统,实现对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调控。(3)建设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系统,使得市级建设用地年度计划能与预审、审批系统联动,更好的为建设用地审批服务,完善综合办公平台内容。(4)在综合办公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整合和完善地政、矿政的各类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滁州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与省厅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交换与数据同步更新,基本形成全市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政务信息和基础数据的上、下级之间的交换与共享,逐步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资源监管平台。4232012年建设目标(1)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主要政务管理业务的网上审批,形成对土地、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系统,大幅提高政府管理的行政效能。(2)在对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实施监测以及在省厅地质灾害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滁州市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形成集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地质灾害治理会商、网络化信息传输于一体的防灾、减灾体系,及时、科学地预警、预报、处理地质灾害,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3)建立覆盖全市的地政、矿政、地质环境和基础地质的各类基础数据库,基础信息积累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基本满足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并向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4)按照国家及省厅的标准建立由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组成的安全保障体系。(5)在完善滁州市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一张图”工程,启动滁州市金土工程(二期)建设。43主要业务分析国土资源业务分为地政管理(包括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地籍等与土地相关的管理业务)、矿政管理(包括矿产勘查、矿产开发、地质环境保护等与矿产相关的专业性管理业务)、测绘管理(包括测绘资质、地图管理、测绘项目管理、测绘档案管理等与测绘相关的管理业务),综合管理(包括规划、法律法规、执法监察、科技等与全局相关的综合性管理业务)等四大类型。从系统功能的角度看,这四大类的业务可进一步分解为法律法规、规划管理、执法监察、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地籍管理、地质勘查、矿产开发、储量管理、地质环境、测绘管理、综合统计等主要业务职能。“金土工程”是以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安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社会服务等为目标,实施相关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以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431地政管理按照本工程建设的业务内容定位,涉及到本工程建设的土地资源管理业务(图41)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土地执法监察等基本业务。规划实施规划实施耕地保有量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开发整理管理执法监察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耕地储备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图41土地管理业务模型431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由国家、省、地(市)、县(市)、乡级规划构成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国家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业务的基本流程是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本级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审批。建设用地审批、农地转用、土地征用应依据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其中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由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规划,由当地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由该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土地利用规划审批业务流程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流程受理征求意见审查会审批复图42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审批流程县(市)级计划指标建议地(市)级计划指标建议省(区、直辖市)级计划指标建议国土资源部编制土地利用计划方案下达计划指标省(区、直辖市)级计划指标地(市)级计划指标县(市)级计划指标图43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流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432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建设项目用地管理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依据法律授予的职权,对建设项目用地的申请、审查、批准以及与之相关的各个环节所实施的行政管理。建设项目用地管理,依据统一管理、规划控制、节约和合理用地以及依法补偿、合理安置的原则,落实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主要包括对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的审批以及对基本农田占用、土地征用方案、土地供应方案的落实以及耕地补充情况的管理。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用地由建设单位承担补充耕地的义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分批次农用地转用,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补充耕地。建设用地审批流程图4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受理出具预审报告申请预审受理勘测定界预征地组卷初审审核审批土地供应落实补充耕地落实征地方案落实图45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业务流程433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审批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土地资源特点与利用状况,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开发规划指标、土地整理规划指标和土地复垦规划指标,分别确定后备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土地和已破坏的土地的最佳途径,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安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审批的业务流程包括评审、申报、审查和批复等环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范围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运用资金、人力和物力等的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独立的业务单位组织开展的对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以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为目标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流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土地执法监察申报批复评审审查图46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审批流程立项申请立项审核实施项目库开发整理年度计划制定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图4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业务流程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对执行和遵守国家有关土地资源、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拟定执法监察和违法查处的规定,组织开展对土地规划、农地转用、土地征用、土地资产处置、土地使用权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组织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土地执法监察流程432矿产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管理业务主要包括在矿产资源政府宏观决策的指导下,开展矿产资源勘查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和执法监察。各项业务管理之间紧密联系(图49),需要互相调用数据。立案准备立案询问听证讨论调查处理执行和意见反馈图48土地执法监察管理业务流程开发利用状况勘查专项规划国家省市县国家省编制规划储量申报登记储量变更统计开发利用规划采矿权管理探矿权管理依据重点地区图49矿产资源管理业务模型信息支持矿产资源勘查管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总体上是采用自上而下下达和自下而上报批的管理模式,其功能和业务流程是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家矿产资源总体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需求,编制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国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编制本级矿产资源规划,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状况和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授权下编制本地矿产资源规划,划定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并以本地人民政府的名义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批和备案。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上级矿产资源规划,制定本级矿产资源规划,产生的主要数据有矿产资源规划指标数据和矿产资源规划区数据。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规划及规划调整方案的审批、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管理。矿产资源规划业务流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国家对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实行统一管理,国土资源部和省(区、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认定管理机构。主要业务工作是,按照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标准、规程、规范,进行矿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塔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陪诊师考试服务态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东莞市人工智能训练师初赛竞赛练习题及答案
- (试题)社会救助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 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方案
- 2025年新媒体运营师中级考试预测题及实战技巧解析
- 2025年护士招聘面试预测题及应对技巧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 桃花姬阿胶糕课件
- 桃江眼科知识培训班课件
- 财管10-16年历年真题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2022
- 2022年咖啡师资格证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GB/T 28288-2012足部防护足趾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
- GB/T 1508-2002锰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和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 行为金融学案例
- 万科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手册207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正式版本
-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