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宣贯材料_第1页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宣贯材料_第2页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宣贯材料_第3页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宣贯材料_第4页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宣贯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宣贯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宣贯材料房地产E网/1FDCEW3/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二四年八月序言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强制性国家标准,适用于在我倍讯易/PXYINET/国道路上行驶的所有机动车。该标准于2004年7月12日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使该标准的使用者能够正确地理解、执行该标准,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和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要求,作为GB72581997修订工作小组的组长单位,我所组织人员编写了本宣贯材料。GB72582004是对GB72581997的修订。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员数量迅猛增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压力日益加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作为我国机动车安全管理的最基本的技术标准,在汽车工业已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GB72581997已难以适应我国道路交通的现状。与此同时,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审议通过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法中多次提及的“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GB72581997应尽快被修订以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贯彻施行。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GB72581997制修订项目列入2003年度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GB72581997制修订项目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参加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农用运输车发展研究中心、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中国检验有限公司、洛阳拖拉机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等八家单位。GB72581997修订工作小组成员有应朝阳、周天佑、耿磊、张咸胜、王玉林、秦煜麟、何勇、吴卫、魏嘉文、王凡、尚项绳、刘欣、赵家琳、鲍晓峰、李爱民、占建云。GB72581997修订工作小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精神和我国机动车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历时八月,历经五稿,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此次制修订工作。本宣贯材料由GB72582004第一起草人应朝阳同志负责编写,共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标准制修订情况简介;第二部分是标准条文释义;第三部分是其它相关说明;第四部分是与GB72582004相关的标准和我国机动车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本宣贯材料经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审定,适用于机动车管理、制造、维修、商检、质量监督、安全检验等部门的技术人员。本宣贯材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GB72581997修订工作小组全体成员的帮助,借此机会谨致以深切谢意。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2004年8月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宣贯材料第一部分标准制修订情况简介第一部分标准制修订情况简介一、标准修订的目的、意义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GB7258)是我国机动车安全技术管理的最基本的技术性法规,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新车注册登记检验和在用车定期安全技术检验、事故车辆检验等机动车安全性能检验的主要技术依据,同时也是我国机动车新车定型强制性检验、车辆产品公告审核、新车出厂检验及进口机动车检验的重要技术依据之一。GB7258于1987年首次制定,1997年第一次修订。与GB725887相比,GB72581997根据当时我国机动车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机动车保有量结构,结合当时的我国国情增加了农用运输车和卧铺客车的安全技术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运输用拖拉机的安全技术要求,提高了座位数不大于9的载客汽车(即乘用车)、最高设计车速超过100KM/H的机动车的部分安全技术性能要求。因此,GB72581997于1998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后,在加强机动车运行安全管理、提高机动车运行安全水平、更好地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的迅猛发展,GB72581997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机动车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尤其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发布施行,修订GB72581997势在必行。此次GB7258制修订工作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1、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管理、提高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水平的实际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汽车快速进入普通居民家庭,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轿车等小型汽车的增长尤为迅速)。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年底,全国在用机动车保有量为964996万辆,其中汽车24212万辆、摩托车59295万辆、农用运输车74123万辆、拖拉机49469万辆、挂车5721万辆、其它机动车615万辆;全国机动车驾驶员保有量为1027814万人,其中汽车驾驶员5420668万人。2003年,全年报废机动车23764万辆。与2002年相比,机动车保有量增加210,其中汽车、农用运输车、摩托车和拖拉机的增长率分别为1305、4265、1772和1934;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增加1236,其中汽车驾驶员增加1128。另据统计,200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造成104372人死亡,49417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较2002年虽事故总数、伤亡人数等三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多年高居世界各国第一,万车事故率和万车死亡率则高达6917次/万车和10816人/万车(如按汽车计则为2757次/万汽车和431人/万汽车),远远高于世界交通安全管理先进国家的水平。由上可知,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分析表明,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数量的迅速增加极大程度地加大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在相当大程度上抵消了各级政府及其交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方面的努力,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长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从人、车、路、管理等各个环节综合采取措施以抑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快速增长势头、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根据我国机动车制造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和道路等级不断提高、城市道路总长度和公路通车总里程不断增加的实际状况,及时修订GB72581997是提高道路运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性能的有力手段之一。2、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际需要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高设计车速、载质量、外廓尺寸等技术指标超标的各种农用运输车以“拖拉机变型运输机”、“运输型拖拉机”等名义挂着“拖拉机”牌照上路从事货物运输的违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此类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状况通常较差,且驾驶人员的交通素质和驾驶技术水平通常也比较低,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为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起草过程中,经与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后明确提出“运输车不宜分工业用或者农业用,应当取消农用运输车的提法,这类运输车的牌照和驾驶证宜统一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理”。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第八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发放机动车号牌或者要求机动车悬挂其他号牌,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九条第三款)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款)”因此,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进一步规范此类农用运输车的生产和管理,GB7258应取消“农用运输车”的提法、改变“农用运输车”的名称并按照汽车的要求对此类机动车统一加以管理,这和国际通用做法也是一致的。二、任务来源和修订过程1、任务来源根据公安部科技局文件关于转发关于下达2003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通知(公科质200352号)的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1997)修订工作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项目编号20030315Q312,完成年限为2004年,技术归口单位为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修订过程2003年9月,标准修订工作小组组长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就GB72581997修订相关事宜向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做了汇报,并和标准修订工作小组副组长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有关人员进行了协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标准修订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各单位参加标准修订人员、标准修订工作进度安排及标准修订主要原则等事项。2003年10月,标准修订工作小组成立,各成员单位于10月至11月中旬向各自行业内部征求意见。2003年11月初,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完成GB7258修订稿(草案稿),主要起草人员赴天津、北京与两地标准修订工作小组成员交换意见。2003年11月19日至23日,标准修订工作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江苏无锡召开,修订工作小组全体成员除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赵家琳研究员外均参加了会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和产业政策司等有关部门领导应邀出席会议并就修订原则和修订工作计划进度等提出了要求。标准修订工作小组全体成员结合各自行业内部反馈意见,逐条讨论GB7258修订稿(草案稿)并提出修改意见,确定了下一步各成员单位需进一步调研和试验验证的项目。会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根据讨论结果于2003年11月24日完成了GB7258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草稿)。2003年12月上中旬,标准修订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就GB7258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草稿)分别征求公安、交通、汽车(含摩托车)、商检、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工程机械等相关行业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并按照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纪要的要求进行了部分项目的调研和试验验证。2003年12月24日至27日,标准修订工作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召开,修订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及交通部公路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产业政策司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逐条讨论GB7258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草稿),结合各自行业反馈意见确定了标准条文修改意见。会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根据讨论结果于2003年12月28日完成了GB7258修订稿(征求意见稿)。2004年1月至2月20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就GB7258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公安网)、部分省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客车生产厂家、商检部门、环保部门的相关单位和有关专家征求意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机械工业农用运输车发展研究中心、洛阳拖拉机研究所也就GB7258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向汽车、摩托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等行业的生产厂家、检测机构、专家和管理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截止到2月20日,共收到100余家单位(或专家)的反馈意见200余条。2004年3月1日至5日,标准修订工作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修订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及交通部公路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与会人员逐条讨论了GB7258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并确定了标准条文修改意见。会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根据讨论结果于2004年3月10日完成了GB7258修订稿(送审稿)。2004年4月1日至2日,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审定会在北京中土大厦召开,来自公安、交通、发展改革、农业、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等部门和汽车、摩托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等行业的专家21人及GB72581997修订工作小组成员14人参加了会议。审定会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金跃主持,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殿平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标准修订起草工作小组的工作汇报后,逐条逐句对GB7258修订稿(送审稿)全文进行了审阅并形成了对GB7258修订稿(送审稿)的修改意见。会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根据审定会专家组修改意见于2004年4月10日完成了GB7258修订稿(报批稿)。2004年5月、6月,标准修订工作小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5号发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及部分客车厂家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标准(报批稿)中关于“拖拉机”的注,适当调整了客车车外顶行李架的高度限值要求。2004年7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标准编号为GB72582004,实施日期为2004年10月1日。三、修订原则和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确定依据1、修订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精神和我国机动车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此次GB7258修订工作的修订原则主要有更换“农用运输车”名称,将其纳入“汽车”范围以加强、统一管理;适当提高乘用车的安全技术要求,允许乘用车拖带挂车,以适应“汽车快速进入普通居民家庭”这一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大型客车、中重型货车和高速机动车的安全技术要求,提高此类机动车的运行安全性能,以更好地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增加气体燃料汽车、两用燃料汽车、双燃料汽车的其它基本安全技术要求,以加强此类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管理;根据汽车及相关技术发展状况适当简化管理环节;结合车辆产品公告管理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中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明确标准条文,积极为“严密管理程序、实现依法管理”创造条件。2、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确定依据由于国内外车辆管理制度的差异,目前没有与GB7258内容及作用一致的国际先进标准或技术性法规,GB7258中的某些内容在日本、俄罗斯、美国、欧盟、德国的一些标准或技术性法规中有所规定。国内汽车行业相关标准的某些内容可为本标准所采用。GB72582004新增的机动车安全技术要求主要根据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类似标准和技术性法规及近几年国内新制定的一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国内机动车行业现状及机动车安全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四、标准主要修订内容说明GB72582004的框架结构与GB72581997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主要有增加了“引言”和“3术语和定义”;将GB72581997的“13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和“14机动车噪声控制”的相关内容合并为一章“14机动车环保要求”。对标准条文主要修订内容的简要说明如下1、关于“引言”“引言”对标准修订背景、修订原则及标准执行时的重要注意事项作了说明,其主要目的是使标准的使用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标准。2、关于“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确定了各类机动车的定义,与以往相关规定的主要区别有第一次确定了“卧铺客车”的定义。将“三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三轮汽车”,将“四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低速货车”,明确“农用运输车”实质上是汽车的一类。明确了货车列车包括牵引杆挂车列车(全挂拖斗车)和中置轴挂车列车。进一步界定了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的范畴,明确了轻便摩托车不包括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20KM/H的电驱动的两轮车辆。将“运输用拖拉机”更名为“拖拉机运输机组”,对“拖拉机”和“手扶变型运输机”的定义进行了说明,规定拖拉机牵引挂车后方可从事道路货物运输作业。明确了叉车不属于本标准规定的轮式专用机械车的范畴。认可了旅居挂车、乘用车列车、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等概念,为下一步加快旅居挂车和电动车辆的发展扫除了管理上的“障碍”。3、关于“4整车”在“整车标志”方面,根据机动车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在加强VIN管理、规范VIN使用的基础上适当简化了部分管理要求,主要有A取消了“机动车在车身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装置能识别车型的标志”的要求;B在机动车产品标牌方面,明确了标牌的项目名称均应有中文,允许使用符合规定的柔性标牌;C进一步明确汽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半挂车必须使用车辆识别代号,增加了“车辆识别代号一经打刻不允许更改、变动”,“同一辆车上所有的车辆识别代号内容应一致”等条款;D取消了发动机出厂编号应“易于拓印”的要求。在“轴荷和质量参数”方面,为有效地防止货车和汽车列车“大吨小标”,遏制“超载运输”等情形的发生,规定汽车及汽车列车、挂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等技术指标应符合GB15892004的要求;同时,为规范改装机动车的设计和制造,规定机动车在空载和满载状态下,整备质量和总质量应在各轴之间及轴荷在左右车轮之间应合理分配。在“核载”方面,根据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的规定增加了“汽车或汽车列车驱动轴的轴荷不允许小于汽车或汽车列车最大允许总质量的25。”、“货车列车的挂车的最大允许装载质量不允许大于货车的最大允许装载质量”的要求。同时,为便于标准的操作和执行,分类提出了各类机动车乘坐人数核定的要求,并从保证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增加了驾驶室后排座位的座垫深度要求,明确货车驾驶室乘坐人数不允许超过6人、带卧铺的货车驾驶室内的所有卧铺均不核定乘坐人数,并规定正三轮摩托车车厢在满足一定要求时最多允许乘坐2人。在“比功率”方面,适当提高了比功率的下限要求,明确了比功率的计算方法。为便于加强对气体燃料汽车、两用燃料汽车和双燃料汽车的管理,规定此类机动车应按GB/T17676的规定标注其使用的气体燃料类型。同时,为使驾驶人员能够正确地理解进口机动车上警告性文字的含义,规定(机动车)所有的警告性文字应有中文。为进一步规范汽车列车、轮式拖拉机机组、专用作业车和轮式专用机械车的设计、生产和使用,增加了汽车列车和轮式拖拉机机组左右偏摆值的定量要求,并规定专用作业车和轮式专用机械车的特殊结构和专用装置不允许影响机动车的安全运行。4、关于“6转向系”根据进口车在进口商品检验时暴露出来的一些实际问题,明确机动车的转向系统在任何操作位置上,不允许与其它部件有干涉现象。装有转向助力装置的机动车,行驶时其转向助力功能不允许出现时有时无的现象,当转向助力装置失效时,仍应具有用方向盘控制机动车的能力。装有电动转向助力装置的汽车,行驶时应保证转向助力装置的电能供应。5、关于“7制动系”在“基本要求”方面,参照国家标准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126761999)增加了某些“不易失效的零部件”的强度要求和“制动系统的各种杆件不允许与其它部件在相对位移中发生干涉、摩擦”的要求。明确了“行车制动和应急制动必须是可控制的”这一要求,并增加了下述装置性规定A部分重型汽车应装备符合GB/T13594规定的防抱制动装置;B液压制动汽车应装备液压传能装置部件失效报警装置;C安装具有防抱制动系统的汽车应装备ABS失效报警装置。增加了用MFDD检验此类车辆行车制动性能的规定,以方便路试检验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即原先的农用运输车)的行车制动性能。为更有效、科学地判别汽车各轴制动器的技术状况,调整了液压制动汽车制动协调时间的要求,增加了乘用车和总质量小于等于3500KG的货车的后轴最小制动力的相关规定;并规定,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乘用车时,轴荷应按动态轴荷计算。规定“汽车列车行车制动系的设计和制造应保证挂车最后轴制动动作滞后于牵引车前轴制动动作的时间不大于02S”,以更好地保证汽车列车的制动安全性,6、关于“8照明、信号装置和其它电气设备”将前照灯的技术要求单独作为一条列出,根据国外相关技术法规和夜间行驶的实际需要调整了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的要求,并规定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持稳定。规定除转向信号灯、危险警告信号及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和警车安装使用的标志灯具外,其它外部灯具不允许闪烁。提高了最高设计车速超过70KM/H的汽车前照灯远光光束的发光强度要求,以更好地保证机动车高速运行时驾驶人员的视认性。为有效防范重型客、货运机动车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增加了“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半挂牵引车、总质量不小于12000KG的货车应安装具备记录、存储、显示、打印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等车辆行驶的行驶记录装置”的要求。增加了“电线应具有阻燃性能”的要求。7、关于“9行驶系”和“10传动系”对双式车轮的车轮安装作了要求。增加了“乘用车用轮胎应具有胎面磨耗标志”的规定;同时,考虑到目前乘用车设计和制造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乘用车备胎规格可与其它轮胎不同。增加了高速机动车的车轮动平衡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及部分乘用车的悬架特性应符合GB18565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增加了某些类型电动汽车应通过设计保证车辆上高速行驶时不会误挂入倒车档位。增加了发动机前置后驱动的客车的传动轴的特殊要求。增加了车速受限车辆的特殊要求,规定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等车速受限车辆应在设计及技术特性上确保其实际最大行驶速度在满载状态下不会超过其最高设计车速,在空载状态下不会超过其最高设计车速的110;并明确最大行驶速度是指车辆在平坦良好路面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8、关于“11车身”增加了“对于可翻转驾驶室,应有驾驶室锁止装置(如安全钩),并且在翻转操纵机构附近易见部位应有提醒驾驶员如何正确使用该操纵机构的文字。”的要求。根据GB96562003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安全玻璃的适用范围。为便于公共汽车在沿道路中央设置的公共汽车专用道上下乘客,规定只在沿道路中央车道设置的公共汽车专用道上运营使用的公共汽车,由于公交站台位置的原因须在车身左侧上下乘客时,允许在车身左侧开设乘客门,此类客车不允许在车身右侧开设车门。明确了电动门窗的技术要求及“汽车(三轮汽车除外)驾驶员座椅的前后位置应可以调整”的要求。扩大了不允许设置车外顶行李架的客车的范围,明确了客车车顶行李架的高度限值及车内行李架的防护能力和承载能力要求。增加了“机动车货箱应安装牢固可靠,其栏板和地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的要求。9、关于“12安全防护装置”为提高乘用车的被动安全性,并为下一步要求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了“乘用车的所有座椅(第三排及第三排以后的可折叠座椅除外)均应装置汽车安全带”的要求。同时,为提高客车乘员的安全性,明确客车座椅座间距大于一定数值时,座椅应装置汽车安全带。为更好地规范两用燃料汽车、双燃料汽车的生产和制造,参照相关标准规定了气体燃料专用装置的其它基本安全技术要求。规定汽车(三轮汽车除外)应装备符合规定的故障车警告标志牌。为提高货运机动车运送货物时的行驶安全性,规定机动车的货箱或其它载货装置,其构造必须保证安全、稳妥地装载货物。10、关于“13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和警车的附加要求”为更好地规范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和警车的生产和使用,增加了上述机动车应装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装置且各装置应布局合理、固定可靠的要求。11、关于“14机动车环保要求”鉴于目前我国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噪声控制标准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之中,且国家环保部门正在制定在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的系列标准,本标准仅定性地规定“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及“机动车车外噪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增加了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的驾驶员耳旁噪声要求。根据汽车行业的要求、结合客车行业现状加严了客车车内噪声限值要求。12、关于“附录”规定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时适宜采用的检验方法和设备,并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增加了“气密性检验方法”。增加了机动车制动性能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规定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时对前轴驱动的乘用车宜采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制动性能,并规定A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行车制动系制动力时,只测取各轮制动力的最大值和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的左右轮制动力差,不需测取制动协调时间;B对于满载/空载两种状态时后轴轴荷之比大于20的货车和半挂牵引车,宜加载(或满载)检验制动性能。五、标准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员GB72582004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单位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农用运输车发展研究中心、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中国检验有限公司、洛阳拖拉机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GB72582004的主要起草人包括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应朝阳、秦煜麟、李爱民、占建云,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周天佑、何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耿磊、吴卫,机械工业农用运输车发展研究中心张咸胜、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王玉林、中国检验有限公司魏嘉文、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刘欣、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尚项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鲍晓峰、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赵家琳、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王凡。六、主要参考资料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49CFR393PARTSANDACCESSORIESNECESSARYFORSAFEOPERATION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49CFR570VEHICLEINUSEINSPECTIONSTANDARDS日本机动车安全标准俄联邦国家标准汽车安全行驶对技术状况的要求检测方法(2547891)欧盟指令ONTHEAPPROXIMATIONOFTHELAWSOFTHEMEMBERSTATESRELATINGTOROADWORTHINESSTESTSFORMOTORVEHICLESANDTHEIRTRAILERS96/96/EC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13094199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183202001农用运输车安全技术要求GB/T1843712001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压缩天然气汽车GB/T1843722001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液化石油气汽车JT/T4262000汽车列车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文件公安部关于印发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的通知(公通字200137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统一宣贯教材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宣贯材料(试用)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宣贯材料第二部分标准条文释义第二部分标准条文释义一、关于“1范围”标准条文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的整车及主要总成、安全防护装置等有关运行安全的基本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标准还规定了机动车的环保要求及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和警车的附加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条文理解本章是对GB72582004(以下简称“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即效力范围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第八条);“准予登记的机动车应当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第十条);“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该悬挂机动车号牌,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并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第十一条);“对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对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发给检验合格标志”(第十三条);“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第二十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适用指南,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是指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因此,机动车新车注册登记和在用车定期安全技术检验、事故车检验都必须执行GB7258,所有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都必须达到GB7258规定的技术要求。综上可知,本标准是对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的最基本要求,是我国机动车运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法规。需要说明的是1、不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只在非公共道路上使用的机动车,如机场摆渡巴士)可不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2、除了拖拉机运输机组等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外,其它农业机械(如设计上主要用于农业作业的履带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不允许悬挂机动车号牌在道路上行驶。3、鉴于外形和结构的特殊性,叉车不适于作为一种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和使用。4、进口机动车须上道路行驶时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专门为出口而设计制造的机动车可不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是指手扶拖拉机等最高设计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0公里的轮式拖拉机和最高设计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40公里、牵引挂车方可从事道路运输的轮式拖拉机。因此,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除了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包括手扶变型运输机)和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外,还包括最高设计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0公里的轮式拖拉机单机(如手扶拖拉机单机),此类轮式拖拉机单机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6151)的规定,可不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GB16151应根据农业机械有时需“借道行驶”的实际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精神,对农业机械应配备的照明和信号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等作出规定。7、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按规定不具备“合法上路权”、不允许上路行驶的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因转场作业的需要须临时上道路行驶时,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获得许可后方可上路行驶。8、机动车新车定型强制性项目检验、车辆产品公告审核、新生产机动车出厂检验、车辆维修后安全技术性能检验应按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但这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不应低于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严于其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时,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二、关于“2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条文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589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3181漆膜颜色标准GB4094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4599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5948摩托车白炽丝光源前照灯配光性能GB8108车用电子警报器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9656汽车安全玻璃GB10395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一部分总则(GB1039512001,EQVISO425411989)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GB103961999,EQVISO116841995)GB/T113811989客车顶部静载试验方法GB11567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GB115672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GB/T12428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GB13057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GB133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T13594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GB13954特种车辆标志灯具GB15084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15365摩托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符号GB16735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17352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及其安装要求GB/T17676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GB18100两轮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T18411道路车辆产品标牌GB18565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T186972002声学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EQVISO51281980)GB/T19056汽车行驶记录仪GB19151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GB19152轻便摩托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A406车身反光标识QC/T6592000汽车空调(HFC134A)用标识条文理解1、本标准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为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31811995漆膜颜色标准GB4094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45991994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47851998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59481998摩托车白炽丝光源前照灯配光性能GB81081999车用电子警报器GB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96562003汽车安全玻璃GB115671200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GB115672200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GB/T12428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报批稿,代替GB124271990)GB13057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GB1339219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T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GB139542004特种车辆标志灯具GB15084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报批稿,代替GB150841994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153651994摩托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符号GB167352004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17352199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后视镜及其安装要求GB/T176761999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GB181002000两轮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T184112001道路车辆产品标牌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T190562003汽车行驶记录仪GB191512003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GB191522003轻便摩托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A4062002车身反光标识2、具体执行时应注意所引用文件的实施日期和适用范围,以保证本标准与所引用文件的相关要求协调一致。3、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47851998)、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1992)、摩托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符号(GB153651994)等标准正在修订中,本标准的使用者应及时跟踪上述标准的制修订情况,按照规定使用所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三、关于“3术语和定义”(一)关于“31机动车”标准条文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机动车POWERDRIVENVEHICLE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和)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及汽车列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拖拉机运输机组、轮式专用机械车和挂车等,但不包括任何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条文理解本条是对机动车定义的规定。本条中关于“机动车”的概括性描述与GB72581997“1范围”中关于机动车的注保持一致,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所列举的机动车种类有所区别1、鉴于“32汽车”定义已明确“无轨电车”和“农用运输车”均属于“汽车”,故所列举的机动车种类删除了“无轨电车”和“农用运输车”。2、参考拖拉机行业的习惯说法,将“运输用拖拉机”更名为“拖拉机运输机组”。3、从文字上明确了汽车列车也属于机动车的一类。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国外通常规定最高设计车速大于某一数值的轮式车辆才属于机动车(如欧盟规定机动车的最高设计车速应大于25KM/H),但考虑到我国的特殊情况(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也属于机动车),本标准未规定机动车最高设计车速的下限值。(二)关于“32汽车”标准条文32汽车MOTORVEHICLE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货物的车辆或特殊用途的车辆;特殊用途。本术语还包括A)与电力线相联的车辆,如无轨电车;B)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KG的三轮车辆。321乘用车PASSENGERCAR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GB/T373012001第211条322客车BUS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辆,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9个。客车有单层的或双层的。3221卧铺客车SLEEPERCOACH专门设计和制造供全体乘客卧睡的长途客车。3222公共汽车PUBLICCITYBUS专门设计和制造供公众就坐或站立,有固定的线路和车站的城市客车。323半挂牵引车SEMITRAILERTOWINGVEHICLE装备有特殊装置用于牵引半挂车的商用车辆。GB/T373012001第2122条324货车GOODSVEHICLE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它能否牵引一辆挂车均可。GB/T373012001第2123条3241三轮汽车(原“三轮农用运输车”)TRIWHEELVEHICLE最高设计车速小于等于50KM/H的,具有三个车轮的货车。3242低速货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LOWSPEEDGOODSVEHICLE最高设计车速小于70KM/H的,具有四个车轮的货车。325专用作业车SPECICALMOTORVEHICLE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特殊工作的车辆。例如道路清洁车辆、垃圾车、汽车起重机等。326气体燃料汽车GASEOUSFUELVEHICLE装备以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煤气等气体为燃料的发动机的汽车。327两用燃料汽车BIFUELVEHICLE具有两套相互独立的燃料供给系统,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另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之外的燃料,两套燃料供给系统可分别但不可共同向气缸供给燃料的汽车,如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汽车等。328双燃料汽车DUALFUELVEHICLE具有两套燃料供给系统,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另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之外的燃料,两套燃料供给系统按预定的配比向气缸供给燃料,在缸内混合燃烧的汽车,如柴油压缩天然气双燃料汽车,柴油液化石油气双燃料汽车等。329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总称。条文理解本条是对汽车定义的规定;同时,本条对从管理上需要强调、明确的部分类型汽车的定义也进行了规定。本条确定的定义根据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373012001)、道路车辆分类和代码(GB91811989)、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词汇(GB/T178951999)等相关术语标准,并结合我国车辆管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编写。其中,“321乘用车”、“323半挂牵引车”、“324货车”的定义与GB/T373012001一致,“326气体燃料汽车”的定义与GB91811989一致,“327两用燃料汽车”、“328双燃料汽车”的定义与GB/T178951999一致,“329电动汽车”的定义与电动汽车术语整车(国家标准报批稿)一致。需要说明的是1、“32汽车”的定义根据GB/T373012001第21条“汽车”改写。有所区别的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挂车不得载人”,本标准将GB/T373012001第21条中的第二项主要用途“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改为“牵引载运货物的车辆或特殊用途的车辆”。GB/T373012001中,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辆两大类,其中商用车辆又细分为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包括专用作业车),本标准则直接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四类。与GB/T373012001有所区别的是,考虑到目前在车辆管理上使用客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如医疗车)是按照载客汽车的规格术语签注的,本标准在定义中未简单地将专用作业车作为货车的一类车型处理;在具体操作时,以货车底盘改装的专用作业车(如道路清车辆、垃圾车、汽车起重机等)应按货车要求和管理,而以客车底盘改装的专用作业车则可按客车要求和管理。2、“322客车”的定义根据GB/T373012001第2121条“客车”改写,有所区别的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大、中型载客汽车不得牵引挂车”,因此删除了第2121条的最后一句“也可牵引一挂车”。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的“载客汽车”包括GB72582004中的乘用车和客车;“大、中型载客汽车”是指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大于9人的载客汽车,即本标准中的客车。GB/T373012001将客车分为小型客车(21211)、城市客车(21212)、长途客车(21213)、旅游客车(21214)、铰接客车(21215)、无轨电车(21216)、越野客车(21217)和专用客车(21218)八种类型。本标准未对客车进行细化分类,但在标准条文中多次使用了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和城市客车的概念,结合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公安部文件)和GB/T373012001的相关规定,本标准中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和城市客车的概念分别为长途客车,一种为城间运输而设计和装备的客车,这种车辆没有专供乘客站立的位置,但在其通道内可载运短途站立的乘客,其使用性质为公路客运营运;租赁营运客车和出租营运客车专门用于公路旅客运输时(如春运期间)应按长途客车要求和管理。旅游客车,一种为旅游而设计和装备的客车,这种车辆的布置要确保乘客的舒适性,不载运站立的乘客,其使用性质为旅游客运营运;租赁营运客车和出租营运客车专门用于运载游客时(如旅游旺季)应按旅游客车要求和管理。城市客车,一种为城市内运输而设计和装备的客车,这种车辆设有座椅及站立乘客的位置,并有足够的空间供频繁停站时乘客上下车走动用;包括公交客运营运客车(公共汽车)和非营运客车(即个人或者单位不以获取运输利润为目的而使用的客车,如单位班车)。由上可知,本标准中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实际上是指除公交客运营运客车外的其它营运客车。卧铺客车是长途客车的一类。需要指出的是,卧铺客车除驾驶员座椅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和安装一些座椅,但这些座椅的功能是供卧铺乘客在行车途中临时休息之用,在核定卧铺客车的乘员数时,只按铺位数每个卧铺核定1人,除驾驶员座位外的其它座位不得核定乘坐人数。公共汽车是城市客车的一类,此类城市客车有固定的行驶路线和停靠站,其乘客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且乘客须为乘坐车辆支付一定的费用。3、本标准虽未对低速货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和三轮汽车(原“三轮农用运输车”)的发动机种类加以限制,但根据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低速货车和三轮汽车应以柴油机为动力,这与以前关于农用运输车的管理规定一致,与低速货车和三轮汽车主要用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也是相适应的。4、考虑到目前电动汽车技术在国际上也尚未成熟,为避免因规定的技术要求不合理限制电动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本标准未针对电动汽车制定特殊的具体要求,新生产的电动汽车应符合现行有效的电动汽车标准和相关规定的要求。电动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