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2008年大豆浓缩蛋白市场调查分析报告》(43页)-市场调研_第1页
(word)-《2008年大豆浓缩蛋白市场调查分析报告》(43页)-市场调研_第2页
(word)-《2008年大豆浓缩蛋白市场调查分析报告》(43页)-市场调研_第3页
(word)-《2008年大豆浓缩蛋白市场调查分析报告》(43页)-市场调研_第4页
(word)-《2008年大豆浓缩蛋白市场调查分析报告》(43页)-市场调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豆浓缩蛋白市场调查分析一、大豆加工行业现状1、大豆加工行业历史发展概述大豆原产于我国,古代称之为“菽”,俄语、英语、拉丁语中“大豆”都是中国“菽”的异音。大豆栽培在我国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已有栽培,在周代已占有相当地位。春秋时期齐桓公将大豆从山戎引种植中原。公元前240年的秦朝大豆传入朝鲜,自此我国大豆开始外传,而后传至日本。华北和华中的大豆还向南传至印尼、越南、印度等地。1712年德国学者将大豆引入欧洲,1740年传入法国,1840年传入意大利。1874年俄国才开始种植大豆。1804年有人出于兴趣先发在美国试种大豆。1908年巴西引进了大豆。目前,世界已有六大洲52个国家种植大豆。大豆最早的栽培利用即是食用,对其加工利用,最早的记录是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淮南王刘安制成的大豆腐。豆腐自唐代鉴真东渡传佛时传入日本,宋代传入朝鲜。1873年在奥地利万国博览会上我国的豆腐与欧洲观众见面了。大豆的加工利用,我国最早,有近3000年历史,迄今为止,大豆制品在世界上已达12000多种。大豆加工制品根据时代发展可分为新兴大豆制品和传统大豆制品。传统大豆制品包括发酵大豆制品、非发酵大豆制品。发酵大豆制品包括大酱汤、豆瓣酱、臭豆腐、腐乳等;非发酵大豆制品包括南豆腐、北豆腐、充填豆腐、腐竹、干豆腐、卤制豆制品、油炸豆制品、大豆熏制品、豆芽菜、大豆粉等。传统豆制品历史悠久,早已进入我国的千家的千家万户。在这方面,美、日等国是近几十年才迅速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却是很快,生产技术也朝现代化、机械化发展。我国传统豆制品多为作坊加工,卫生、质量、环境都不尽人意。1958年,上海首先研制出了薄百页浇注机和薄百页脱布机,而后全国各大城市相继研制出了豆腐浇制机。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自行设计的豆腐制品生产线相继在全国各地出现。美国、日本的豆腐行业发展也突飞猛进。70年代日本有豆腐加工厂4000多家,到1984年厚生省许可的厂家为2603家,年产量为1174万吨,生产设备是世界一流的,生产操作除一小部分小加工点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整个生产过程完全由电脑控制,荧光屏临视。目前,日本的豆腐大部分进行了包装。进入八十年代,美国也出现了“豆腐热”,1984年美国有豆腐加工厂170家,年产量1125吨。美国豆腐销售从1988年的3800万美元到1998年的207亿美元。美国的发酵豆食品、霉大豆销售从1980年到1998年增长了18倍,从600万美元增加到7600万美元,酱油从126亿美元到49亿美元。我国的发酵大豆制品原来多为作坊式生产。直到八十年代酱油还是散装销售等。进入八十年代,小包装酱油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生产厂家规模也不断扩大,出现了全国性的大型生产企业,如正阳河等全国知名品牌。至于豆豉、纳豆、天培,我国消费还有地域限制,但发展势头也很猛,不少厂家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量激增,主要向日本、韩国等地,而且有向其它国家发展的趋势。随着传统制品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管理也进一步提升,卫生、质量可靠,其销售市场越来越大,生产企业规模也朝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新兴大豆制品的生产是近代的事。新兴大豆制品包括油脂类产品、蛋白类制品、全豆制品。1843年法国发明了浸出法制油,1892年有人设计出动力连续螺旋榨油机,1914年和1939年德国人分别设计了篮斗浸出器和U型浸出器,1924至1925年美国设计了罐组式浸出器,1949年美国设计了平转式浸出器,1970年皇冠公司设计出了皇冠浸出器,现设计能力已达10000T/D的大豆处理量,弗伦奇公司可设计9100T/D的大豆加工浸化器。制油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兴大豆加工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浸出法制油占国家制油总量的比例,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油脂企业现代化标志之一。1956年美国浸出制油已占总量的86。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油厂现代化之前,全国有1000多个大小油厂,到60年代28个大型油厂占据全国全部油料加工。日本20世纪初有1300个中小油厂,到1968年只剩下581个,其中10个大油厂加工量占总的80。前苏联1960年以后将200T/D以下油厂改为600T/D,浸油产量占总的85。在欧洲和美洲,6000至8000T/D的油厂也建成。荷兰的AMSTERDAM市已建成6000T/D大豆油厂。美国ADM在荷兰建成8000T/D大豆浸油厂,收购的四家巴西大型油厂,合计处理量4850T/D,ADM在世界范围内投资大豆加工企业年处理量已达171亿吨。美国弗伦奇公司在美国已建成5000T/D的大豆浸油厂并运营。日本有96家油厂超过1000T/D的规模。我国台湾大统效益公司有日本处理大豆2700T/D生产线一条,拟再建一条。我国解放前,油脂工业处于水法榨油状态,基本上为作坊式。1955年在吉林蛟河建成30T/D平转浸出制油生产线,1976年建成100T/D大豆浸出制油生产线,1982年300T/D浸出线验收。到1995年全国已建成浸出油厂1530多家,生产规模扩大到650T/D。目前,全国制油企业50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2000多家,仅年加工大豆量就为2500至3000万吨,现直接浸出占总量的98以上。随着大豆油脂行业的发展,大豆油脂相关产品也不断发展。目前,我国人造奶油消费量很大,但没有生产加工人造奶油设备的厂家。人造奶油到如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一些企业还沿袭40年代的加工方式。70年代我国引进了1000KG/H奶油生产线。而后,上海烟糖公司也从英国引进了一套500KG/H奶油生产线,80年代天津粮油公司从英国引进了一套人造奶油生产线。仅1993年就引进了20多套生产线。现在,全国大豆油脂、色拉油、酥油等产品都有一定规模,门类基本齐全。近年来,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大豆皂甙研究越来越多,并投入了生产,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大豆磷脂,得到大豆制油厂的普遍认同,几乎家家提炼大豆磷脂并得到较好的效益。全豆类食品包括全脂豆腐、大豆冰淇淋、豆乳、豆乳粉、豆奶、豆乳品等。这些年来,我国有很大的发展。我国从1983年开始引进豆乳生产加工技术和设备,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90年代在豆乳稳步增长的同时豆粉的生产也迅速发展起来,江苏维维集团、黑龙江大豆食品公司、山西临县华义大豆食品公司等,均已大规模生产。大豆冲调豆粉及液体豆奶是大豆全豆、油脂、蛋白、磷脂、副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既属于大豆加工范畴,也属于蛋白加工范畴。美国、日本、德国非常重视液体豆奶的研究生产,如美国的豆奶从1980年的3800万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201亿美元。大豆粉占全球8种主要农作物蛋白粉供应的6548,居粮食作物首位,我国冲调豆粉,液体豆奶大型加工企业90家,年产量85万吨,年加工大豆65万吨。年产冲调豆粉及豆乳粉35万吨,饮用豆奶50万吨,占大豆蛋白的18左右。大豆蛋白系新兴大豆制品领域。日本、美国不论在基础研究和生产技术应用上,还是从生产数量上和消费量上均处于领先地位。早在50年初,美国就以高等院校、科研机关、厂商公司等三位一体的形式建立了研究、应用、推广大豆蛋白的完整体系。1954年美国研制出大豆分离蛋白,1964年世界食品技术协会在日本召开了油脂蛋白食品国际会议。不久,日本便通过引进技术生产大豆分离蛋白。1970年组织化大豆蛋白引进了日本,随后又发展了浓缩大豆加工工艺。1975年开始生产一种纤维状的新型大豆组织蛋白。据不完全统计,日本目前已有6070的食品加工厂家不同程度的利用大豆蛋白,其应用范围包括面包、面条、糕点、水产熟制品、肉制品等。美国的大豆蛋白产品应用范围更广。我国对新兴大豆蛋白制品的研究开发,实际上起步也较早,50年代初就有探索,但进展缓慢,直到70年代末开发利用大豆蛋白资源的意义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许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生产企业都积极开展了科学研究和试生产,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我国生产大豆蛋白制品的企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全国已有数百家,比较大的有山东绿园食品厂、大庆金锣食品厂、吉林不二蛋白厂等企业。目前,美国大豆蛋白年产量70万吨,年产值达50亿美元。我国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在大豆蛋白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比较重要的有1)、用挤压法制大豆蛋白肉,采用两次挤压法改进人造肉的组织结构。2)、超滤技术的应用用超滤技术将大豆中的矿物质、低聚糖、蛋白质浓缩。3)、三相分离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将大豆中的脂肪和其它组成一次分开,分别加以提纯利用。4)、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利用这一技术,萃取的大豆油晶莹透明,豆粕的功能性好,无变性。2、我国大豆加工行业现状21、豆粉、豆奶系列产品我国率先开发生产出冲调豆粉和液体豆奶系列产品,并把它列为九大饮料系列之中,然后逐步传播于国外。目前,这方面,我国具有5类25个系列,50多种系列产品,39个绿色标志食品,34个品牌与知名品牌,分别占117个大豆绿色食品与知名品牌的33和29。由于豆粉、豆乳粉和豆奶市场份额较大,形成集团较快,国内目前约有20个集团公司。维维、完达山、黑牛、南方、雅士利、智多星、必是、纳特、三鹿、从家、大地、飞鹤、冬梅、伊利、智强、冰泉、万宇、华精、炒炒名称其中。江苏维维集团国内有20多个联营厂,100多条生产线,引进丹麦APV公司流化床生产线,26个营销公司,60个市场部,年产量15万吨,市场占有率近三分之一。山东龙丰集团引进全脂大豆粉生产线,生产AD钙奶,年产量4万吨。香港鹏利集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全封闭自动化控制,年产量3万吨。不少加工企业、经销商“一包豆粉发了家,一瓶豆粉赢天下”。北京三元食品公司引进瑞典豆奶生产线生产酸豆奶,北京双河农场对豆粉造粒化制造,做成了咖啡伴侣。广东揭东黑牛集团双生产线年产豆粉6万吨,吉林乐生食品公司的豆奶粉蛋白含量超国家几十个百分点。黑龙江佳木斯龙江大豆食品公司,在中国引进第一条日本精含豆乳生产线,年加工速溶豆粉6000吨。山东食品集团“伟人”牌豆粉,强化了牛磺酸、胡萝卜素、深海鱼油、螺旋藻及中药滋补品,提高了营养保健作用。杨协成广州公司引进德国生产线,年产豆奶28万吨。我国的豆粉、液体豆奶产业蓬勃发展,然而其应用领域还没有完全开发,还需在酒店替代豆浆佐餐用和动物食品方面加大开发。22、大豆油脂我国大豆加工行业目前有油厂1500多家,其中80以上为浸出制油,浸出制油的产量占整个产量的98以上。自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制油业发展迅猛。到1995年浸出生产能力达到650T/D。目前,我国最大浸油企业日加工大豆5850吨。截止2002年10月底我国已建成并正式投产的大豆加工1000T/D以上规模的工业企业已达46家,其具体分布是黑龙江3家,吉林2家,辽宁6家,山东11家,河北2家,河南1家,江苏3家,浙江4家,广东8家,广西1家,福建2家,陕西1家,四川1家,其它省份2家。从地域分布看,主要在沿海地区,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主要为民营和合资企业,建厂时间主要为2000年以后,到今年6月份,又新增1000T/D厂家8家,使其总数增加到54家。另外,拟建和在建的还有数家。目前,我国大豆加工总的生产能力约为2500至3000万吨,每年加工大豆约2000万吨,相当一部分油脂厂停产、亏损。今年前10个月,有近1/3的大豆油脂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经济效益不好。外资企业大举进入,秦皇岛金海粮油生产能力达7000T/D,又在建东海粮油等粮油大豆加工。大豆加工业大型化,势不可挡。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将在此竞争中出局。23、大豆蛋白大豆蛋白制品加工,在我国主要为脱脂豆粉、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作为食品添加剂用。我国大豆分离蛋白厂现在全国有四十多家,设计加工量395万吨,前几年效益较好,是投资热点,目前正处于整合中,但投资的热度更大。大豆浓缩蛋白,国内生产厂家2002年前较少,尤其是食品添加剂方面,每年仅产两千多吨,目前国内兴起了新的热潮,国内加工能力132万吨/年,其中酸法浓缩蛋白12万吨/年、醇法浓缩蛋白80万吨/年、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40万吨/年。大豆脱脂豆粉,原本应用领域很宽,由于我国产品质量问题应用而受限制,做为添加剂用,效果并不好,效益也不尽人意。24、其它副产品加工大豆加工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亏损企业较多。为了寻找出路,纷纷进行副产品的研究开发,副产品逐渐受到重视。大豆磷脂,我国目前的生产厂家很多,大部分制油加工厂都有磷脂车间,但主要生产低档次的大豆浓缩磷脂,每年有10多万吨。对于大豆粉末磷脂,我国还刚刚起步,产量不到5000吨/年。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起点低,造成产品质量差、成本高、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国内高纯度粉末大豆磷脂产量不到1000吨/年。我国食品、化妆及其它行业所需大豆磷脂主要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进口,进口量10000吨以上,价格33元到60元/KG不等,而国内同等产品价格约13元/公斤左右。大豆乳清蛋白的蛋白质含量90,具有良好的乳化性、持水性、溶解性、并且易消化,常用于婴儿乳制品、蛋白饮料食品中。我国的乳清蛋白生产也进行了大力开发,由于技术不成熟,多数生产厂家成本奇高,全部停产。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的乳清蛋白粉约2000吨左右。大豆蛋白、磷脂营养保健品近几年得到开发,大豆异黄酮、皂甙也做成营养保健品,推出市场。它们有粉剂、片剂、胶囊、冲剂,各式各样,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受到混乱的营养品市场影响,目前发展不容乐观,但随着人们的理性消费和市场的逐步规范,前景还是光明的。3、我国大豆加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31、我国大豆加工行业将向大型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我国目前800T/D以上大豆浸油厂将近70家,其加工能力每年就超6000万吨,新建数家,其生产线规模均在1000T/D以上,最大的4000T/D。我国每年进口大豆超5000万吨,自产大豆1600万吨左右。这其中食用大豆650万吨,豆粉、豆奶粉等加工用230万吨,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用大豆约50万吨,大豆浸油加工每年约6000多万吨。全国大豆油厂加工能力饱和,而新建油厂规模越来越大,都采用规模化扩张策略,如九三油脂从最初加工大豆6万吨/年到今年年加工230万吨,新近建成一条2000T/D大豆处理量的加工厂。走规模化道路,是竞争的必然趋势。将来的中国,由于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有能力建巨型油厂,大豆油脂加工业将被为数不多的巨型大豆油脂集团所占据。32、专业化企业集团将在大多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豆粉、豆奶粉等加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专项型企业集团是其发展方向。为数不多的此一行业企业集团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将更加激烈的进行竞争。33、大豆的综合利用深加工将得到特别的利用与重视大豆磷脂、VE、皂甙、异黄酮、功能性营养油脂、及相关的营养保健品开发,将形成一个新的行业。各大豆加工厂由于竞争的压力,都会深挖自身潜力。尤其是中小型油厂,在目前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会逐渐轻型,如有的200T/D浸油厂改造为低温豆粕生产厂,不以规模去拼市场,而以新产品开发新的市场领域。34、中小油厂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其数量很大它们将来被竞争出局是肯定的了,但其在近几年仍会利用自身灵活的条件,加强管理,抓住多变的市场机遇和政府的某些政策得以存活几年。对于这些中小型油厂,其出路如何,还是其转型的定位所确定,转型将起决定性作用。35、大豆蛋白行业近几年将会出现“黄金”发展时期市场需求良好,企业数目在前几年国内有很大的增加,超过50家。由于质量的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经过最近几年整合,相互兼并,目前的大豆蛋白厂家53家,并且生产规模大,正常运营的企业生产规模都在万吨以上,甚至出现近10万吨规模的蛋白企业(金锣集团),规模小的企业大部分停产或生产高端产品进行转型。乳清蛋白的生产,由于技术的突破和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现在重新提上日程,不少企业正在研发如华龙公司和筹建该项目(如金锣、阳霖等)。大豆乳清蛋白和大豆低聚糖的正式生产经营,不会用很长时间。总的来看,国内大豆加工行业仍将会以快速增长的方式增加,大豆蛋白将向跟深层次发展,其它产品结构也会全面化,完全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未来的国内大豆加工行业将全面的融入国际一体化当中,不再具备单一的民族产业性质,其技术水平也将进一条提高。二、国内大豆浓缩蛋白行业现状1、国内大豆浓缩蛋白行业发展概述我国大豆浓缩蛋白的产量2002前很小,虽经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有很大的提高,但与中国分离蛋白规模相比仍旧显小,目前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的由原来的六家增加到十三家河南开封生命蛋白厂1000吨/年(酸法);黑龙江富赛宝生化制品有限公司1000吨/年,山东三维浓缩蛋白10000吨/年(醇法)、功能性浓缩蛋白10000吨/年,宁波索宝10000吨/年功能性浓缩蛋白,秦皇岛金海食品公司投资2000多万美元建成20000吨/年的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线和20000吨/年的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漯河双汇与杜邦合建一条5000吨的大豆液体浓缩蛋白生产线(酸法),山东谷神浓缩蛋白(酸法)5000吨、醇法浓缩蛋白10000吨/年,山东万德福醇法浓缩蛋白10000吨/年,山东冠华10000吨/年,双河松嫩10000吨/年,美佳娜5000吨/年,兴安绿源10000吨/年。另外,阳霖集团在建20000吨/年醇法浓缩蛋白和10000吨/年的功能性浓缩蛋白。目前的年加工能力约132万吨,即使加上阳霖集团的在建项目,到年底也不过162万吨/年,这与美国35万吨浓缩蛋白/年的产量相比差距较大,与国内大豆分离蛋白40万吨/年的产能相比差距也很大。2、国内大豆浓缩蛋白产业规模2003年秦皇岛金海食品公司将方向转向大豆浓缩蛋白,投资2000多万美元建成20000吨/年的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线,漯河双汇与杜邦合建一条5000吨的大豆液体浓缩蛋白生产线,双汇新建的浓缩蛋白厂(主要是自用),从而把大豆蛋白厂的企业规模推进到万吨级以上。从全国蛋白厂的规模来看,建造时间越早,规模就偏小;越离现在近,规模就较大,近几年新建蛋白厂生产线一般都为5000吨/年以上。具体到大豆浓缩蛋白,早期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一般在1000吨/年,在工艺上,一般采用酸洗。2003年秦皇岛金海食品公司浓缩蛋白厂的建立,把大豆浓缩蛋白的企业规模推到一个新的台阶。最近两年再建和新建的企业规模一般都是万吨以上企业。如在建企业金锣集团90000吨/年,阳霖集团汇40000吨/年,黎明纺织有限公司10000吨/年等。3、国内大豆浓缩蛋白产品结构及生产状况河北秦皇岛于2003年建造20000吨/年大豆浓缩蛋白厂,2004年投产,主要用于饲料业,经多年市场开发,销量很好,全年满产,主要在国内市场,去年产量约18万吨,今年估计产量满产20000吨;此外,改性的功能性蛋白,由于受到大豆分离蛋白的市场挤压,一直经营不好,每年的销量在2000吨以下,去年10月份以后由于大豆分离蛋白价格急剧升高,产品优势明显,去年的全年销量在5000吨以上,预估今年产量在15000吨以上。河南的漯河双汇新建液体浓缩蛋白生产线,全部自用于本企业的肉制品生产,生产稳定,生产成本低,生产能力5000吨/年,去年满产,今年估计可生产5000吨左右。河南开封生命蛋白厂在浓缩蛋白生产上不是十分稳定,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肉制品,经营不善,处于半停产状况;黑龙江富赛宝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基本上能达设计产能,近几年受到分离蛋白产品的挤压最后停产,去年10月份以后分离蛋白涨价后其产品优势明显,现在重新启动,正常生产,预估今年产量在800吨以上;山东三维浓缩蛋白的生产有一定的特点,饲料级别的产品去年满产10000吨,功能性蛋白由于设计问题,质量与其它企业有一定的差别,多年来销量一直不好,2007年下半年聘请专家进行研发改造,其功能性可以和分离蛋白相媲美,前景应该不错,预计今年产量在8000吨以上。宁波索宝食品有限公司是以色列SOLBARHATZORLTD和SOLBARPLANTEXTRACTSLTD是世界领先的大豆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及异黄酮的专业生产商。两家公司于2000年合而为一,称SOLBARINDUSTRIESLTD。自从1982年被KIBBUTZHATZOR所拥有,SOLBAR已经从一个以色列的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豆蛋白全球性的供应商。该公司目前拥有2个生产基地,一个在以色列,另一个在中国宁波自由贸易区,即宁波索宝食品有限公司其2004年正式投产。其公司产品的功能性一般,成本很高,价格偏高,内销一直不占优势,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西欧,年产量不足1000吨。谷神原来的酸法浓缩蛋白一直销量不好,年销量约200吨,均为内销。去年新上10000吨/年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线,由于技术等问题,估计短时间内很难开工。山东万德福蛋白公司去年新上10000吨/年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线,已进行试生产,成本高,产品定价也高,市场处于刚开发阶段,2007年销量小,预计今年的销量不会超过500吨(包括易货等交易)。山东冠华在天津新上醇法浓缩蛋白生产线10000吨/年,由于技术原因,还未开工,估计今年开工可能性不大。双河松嫩前年上了10000吨/年的大豆醇法浓缩蛋白生产线,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处于停顿,今年开工可能性小。美佳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上马5000吨/年的醇法浓缩蛋白生产线,由于技术和设计原因,至今未能生产,今年规划改造,如果能够执行,预计今年产量200吨左右。兴安绿源2006年上马10000吨/年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线,并进行了试生产,因设计或技术成熟度不够,目前处于停顿当中。阳霖集团2007年上马20000吨/年大豆醇法浓缩蛋白、10000吨/年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预计2008年10月份可以生产,但其技术成熟程度、技术吸纳能力,2008年正常生产有一定难度。从总体看,2007年全国的大豆浓缩蛋白产量在4万吨左右,其中酸法产量5000吨左右,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10000吨,醇法浓缩蛋白30000吨左右。三、国内大豆浓缩蛋白的应用和品质要求1、国内大豆浓缩蛋白应用概述浓缩大豆蛋白具有较强的吸水、吸油性及较高的营养价值,作为食品辅料主要用于肉制品等食品生产加工,起到改善肉制品等食品的口感和营养的作用,在西方国家肉制品等食品生产业中普遍使用已有四十多年历史。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发展,应用水平和范围有所扩展,大豆浓缩蛋白(SPC)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典型SPC的应用产品有粉状、粒状两种。粉状用于食品增加蛋白质含量;粒状基本上是用来增强食品的组织结构,两种产品都能增强食品的保水性。在肉制品中,容留肉汁、吸收脂肪,改善口感。SPC比脱脂豆粉SPF的蛋白质含量高,这就使其广泛应用于要求蛋白质含量高及功能性好的食品中。SPC使产品改善风味,消除了胀气现象,由于糖份低,褐变反应少、颜色浅,这就使SPC更适宜禽类和鱼类制品中。B、功能性浓缩蛋白(FSPC)的应用FSPC产品可以替代奶蛋白、酪蛋白和分离蛋白SPI。在肉糜制品中,由于FSPC比SPC乳化性和持水性好,在法兰克福香肠,波洛尼香肠和肉糜中广泛应用。在肌肉制品、面包、糕饼、油炸面圈、乳制品、婴儿食品,调制咖啡、人造奶油等也被广泛应用。FSPC与注射盐水后的肉混合形成一种稳定的乳化状态,而不吸收溶解肌球型肉蛋白。因此,FSPC既用于干状,也可用于乳化状态加入注射盐水后的肉中,在搅拌机鼓内进行搅拌,根据肉的性能制成香肠类肉糜。在块状碎肉中,如肉饼、各种肉肠等。添加FSPC可增加它的硬度,营养价值,容留肉汁和脂肪。在生产中以干粉或用45倍的水调和后加入肉制品中,用量23干状。C、组织化食品浓缩蛋白(TSPC)它是原大众化组织蛋白粉SPC的第二代产品。因此,使用范围明显增加。对TSPC和膨化脱脂豆粉TSPF的性能作比较,TSPC有了改进,替代量明显增加。组织化大豆浓缩蛋白与组织化大豆蛋白粉性能比较有颜色浅,风味清淡,减少了产生胀气,增加含水量,组织结构好等特点。TSPC产品常用于块状碎肉系列,如肉禽、鱼、肉圆、肉块和其他产品。在此系列中,TSPC使用十分方便,替代了成本较高的肉,清淡的风味,使肉味更浓,一般使用量在成品中占38干状。在肉类应用中TSPC吸水率为SPC的3倍。在特殊情况下,解冻肉在蒸煮过程中TSPC吸水率为SPC的225倍,能更好地与肉汁结合,提高蛋白含量,保持肉的风味。TSPC和FSPC混合使用在预煮的块状碎肉制品中,同时加入一些SPC,可使食品效果更佳。预煮肉属于大众食品,在许多国家都使用,同时加TSPC和FSPC的方法,使肉类加工者获得了极大效益。同时使用2FSPC和TSPC做出的肉饼效益可增加50,超出使用单一TSPC产品的价值。SPC产品不含胆固醇。使用SPC产品和水,使肉制品产品种类增加,而成品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在一些灌制的肉制品中,胆固醇含量几乎减少一半。D、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由于不含抗营养因子,蛋白含量比普通豆粉高,在饲料应用中可以替代鱼粉等蛋白产品,还可以作为宠物食品的配料,应用广泛,效果明显。金海公司、三维公司在此领域做的很好。四、国内大豆浓缩蛋白市场状况分析1、国内市场供求及结构情况目前,我国国内大豆蛋白生产厂53家,其中浓缩蛋白生产13家,大豆浓缩蛋白产能达132万吨/年。而2002年的国内大豆蛋白产能仅88万吨相比,其中大豆浓缩蛋白仅2500吨/年。从2002年至今,中国大豆浓缩蛋白产能增长50多倍,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00。从全国大豆浓缩蛋白厂目前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看,去年其产量浓缩蛋白4万吨左右。在这些产品中,饲料用浓缩蛋白30000吨,食用凝胶型浓缩蛋白3200吨,漯河双汇注射型浓缩蛋白达5000吨,其中酸法凝胶性浓缩蛋白的产量约200。我国浓缩蛋白产品中,食品级产品8000多吨,占总量4万吨的2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浓缩蛋白的产品除双汇做食品料用外,大部分做饲料,新产品也很单一,功能性浓缩蛋白产品的发展空间很大。2、国内肉制品行业的发展预测从近些年看,我国肉类行业发展迅速,1996年我国肉类产量4584万吨,2003年产量为6933万吨。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肉类屠宰加工企业3728个,拥有固定资产近500个亿,从业人员近500万,其中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90家,出口注册厂200多家,获出口经营权的39家。在3728家企业中有200多个企业设备引自德国、丹麦、荷兰等发达国家。据调查,仅农口企业工业产值超20亿元的就有6家。到2005年,我国肉类产量达7400万吨。我国的肉制品企业也大力发展。1997年我国肉制品品种就已有500多种。在北京、上海等大型超市常见的肉制品种类就已达200多种,目前我国肉制品总量约300万吨左右,占肉类总量的40左右,其中西式制品、中式传统风味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有较大发展。西式火腿,现在每年产量就达60多万吨。我国现有火腿生产线500多条。我国目前西式乳化制品年产量80万吨。我国乳化制品占肉制品总量的26。5,块肉制品180,肉类罐头115,混合制品53,粗粒制品99,中式肉肠76,中式其它212。据我国肉制品加工现状,我们做以下预测分析1)、我国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将会提高,以较快速度发展。我国目前肉制品占肉产量的45,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4050相比差距很大。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与发达国家拉近距离。我国肉制品产业现在不是饱和而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每年将以15的速度发展。2)、我国肉制品的种类将会得到极大丰富与发达国相比,德国有1500种,法国有1550种,我国只为人家的1/3,差距较大。3)、低温块肉制品将会以较高的发展速度发展,而高温制品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以占我国人口主体的农村地区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高温制品的需求量会不断加大。4)、我国加工制品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以后将向合理化发展,在向国内市场方面,中式肉制品将有较大发展。这也是我国国内肉类加工设备利用率不高的原因。5)、随着肉制品行业的壮大,集团企业的比重份额和对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双汇、金锣为代表的大型号肉制品企业集团将占据中国肉加工市场的主导地位。6)、我国肉类加工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禽肉整体加工,及行业门槛低,造成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混乱等。随着正规化、集团化、大型化企业的出现,这些小厂将逐渐退出市场。3、国内主要肉制品企业的分布和对市场的需求国内肉制品行业自80年开始迅速发展,80年代中后期新上百余条火腿肠生产线,到目前全国肉制品总量二百多万吨。其中需求大豆分离蛋白的企业是以双汇、金锣、雨润、江泉为代表的肉制品企业。从全国范围看,大豆分离蛋白需求量最大的企业为河南的双汇和山东金锣,其用量超过全国总用量的55。在肉制品行业,河南、山东的产量占全国大部分。仅火腿肠,1997年河南的产量即占全国的57,与山东一起占全国的92。河南、山东人口众多,畜禽业近些年发展迅速。双汇2003年加工肉制品4962万吨,比2002年的376万吨增长3197。双汇2002年增发募集资金于2003、2004年连续投入新项目,预计每年将以30的速度成长利润。2003年双汇收入增长508,利润增长313。2003年需求大豆分离蛋白18万吨,今年增加了30以上,对大豆蛋白的需求达24万吨。山东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肉制品生产为主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公司总资产超过30亿元,拥有以山东、四川、黑龙江、内蒙古、湖南等生产基地,在国内有9个分厂,拥有以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引进的高温火腿肠生产线,低温火腿肠生产线、屠宰生产线,年需大豆分离蛋白15万吨。金锣公司的大豆分离蛋白,山东自产60000吨,大庆自产3000吨,其它旺季就近采购。江苏雨润集团在南京,年需求量约8000吨,包括注射型和斩拌型,主要用日本不二,哈高科、金海、索宝的产品,随市场变化也在全国范围内采购。山东江泉地址在山东临沂,年需求量2500吨,主要在山东、湖北云梦就近采购。洛阳春都破产重组后,现又启动,年需求量2000吨左右。吉林德大在吉林德惠,主要用三江、哈高科产品,年需求量500吨。青岛正大在山东青岛,年用量300吨,原主要用哈高科产品,后转用哈工大产品,现转用山东地区产品。青岛波尼亚在山东青岛,主要用进口产品及吉林不二蛋白厂产品,年用量300吨,阜新双汇年用量500吨,绵阳双汇年用量1000吨,成都美好年用量500吨,北京加增年用量200吨。广州香肠先生和深圳国际肉联分别为100吨和200吨,主要用不二产品和进口产品,成都三旺五田主要用哈高科产品,年用量100吨。安利公司在广州设有大豆蛋白质粉分装厂,年用大豆分离蛋白约6000吨,主要从郑州杜邦采购。其它厂家用量全国4万吨左右。肉制品用大豆分离蛋白,全国的总需求量在12万吨左右,其中进口量已经下降到一个很小的数值,估计今年不会超过500吨。目前,国内肉制品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高档产品的增长率(低温肉制品)已超过低档产品(普通高温肠)。随着国内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不断引进外国先进生产线和设备,西式产品将成为国内肉制品增长的主流产品。这都会极大程度地改变我国肉制品生产结构,也会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产品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国内肉制品的产业的成长,将加大对大豆分离蛋白需求,估计2008年大豆分离蛋白的国内肉制品厂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左右。五、国内大豆浓缩蛋白厂商竟争情况及营销策略分析1、国内大豆浓缩蛋白厂商竟争格局及分析九十年代我国大豆蛋白厂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国内企业惯用的价格战,伤害了中国大部分大豆蛋白厂(包括大豆浓缩蛋白厂)的利益,全国大豆蛋白厂除极少数赢利外大部分亏损。但是,国内企业的大豆蛋白由于其质量问题和生产上的不稳定也导致其在应用上受阻严重,给日本不二、国外进口大豆蛋白厂以很好的发展和利润空间。九十年末期,我国的大豆蛋白厂已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遍布建立,但其竞争力总体不强。2002年之前,在大豆蛋白产业方面内资还并未大举进入,但已有苗头,成为一种趋势。2002年之后,国内大豆蛋白厂投资呈现多样化格局。国内不少蛋白厂大力扩建,力求做中国最大蛋白产业,谋求规模效益。同时,国内企业也不断加强自身的企业改造,使其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国内企业与外资联合,共同投资,建立紧密联系也是目前的一大特色,如双汇与杜邦联合建造5000吨/年大豆浓缩蛋白生产项目,现每年生产约5500吨,且生产成本比同类产品的下降1500元左右。秦皇岛港务局与新加坡丰益公司、美国ADM公司建立秦皇岛金海食品公司,建20000吨/年的大豆浓缩量的项目,广泛应用于乳猪断奶期等高档用饲料,这既利用自身在国内大集团、熟悉国内情况的优势,又利用国外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ADM公司)。他们的目标很显然,就是做中国国内最大最好的企业,瓜分中国市场是他们明显的意图和战略策略。中国肉制品厂对大豆蛋白的投资继续加大,如螺河双汇新建5000吨/年液体浓缩蛋白。外资大量涌入也是这一新时期一大特点。从外资企业来看,其规模没有低于5000吨/年的,现在杜邦公司、金海食品、索宝食品公司、吉林不二公司四家,其设计生产能力达65万吨/年,虽然生产能力大增,但其占全国蛋白的比例由以前的25降到13。这些外资企业的介入给中国大豆蛋白行业带来产品结构的变化,其中新增产量中,酸法浓缩蛋白产品05万吨,浓缩蛋白20万吨,功能性浓缩蛋白20万吨。浓缩蛋白的产品结构也和国内产品不一样,食用浓缩蛋白为05万吨,为液体。饲料用大豆浓缩蛋白为粉体,主要用于乳猪断奶等高档饮料用。外资企业的进入,增加了大豆蛋白的品种结构,也带来了技术、资金和管理。国内肉制品企业蛋白厂为双汇、金锣蛋白厂两家,设计能力90万吨左右,占全国大豆蛋白总产量的近四分之一。在竞争格局上,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并带来产品结构的变化;国内厂商主动靠近国际专业化公司,利用其资金、技术推动其在国内发展;国内蛋白厂因无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只能生产大路货,靠低价出口赢得部分国际市场。而今后的发展不但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要兼顾国内快速发展的巨大市场;另外,由于国内蛋白核心技术缺乏,有不少厂家还是依赖经验,今后技术方面的竞争特别是有实战经验的技术人才的竞争也将是中国大豆蛋白甚或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而目前,国内蛋白厂普遍采用技术封锁,即使技术落后的厂家也如此,一般拒绝无关人员参观生产车间并拒绝交流,势必限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2、国内大豆浓缩蛋白厂商主要生产营销策略分析我国的大豆蛋白厂商已五十多家,生产产量和设计生产总规模也是空前的,相互之间竞争虽然已处于成熟理性,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此,他们各自挖掘自身能力,都力求压倒对方而获得最大利润和发展空间,努力使自己处于竞争优势。具体到浓缩蛋白,由于生产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市场开拓不够,因此前几年关注不多,上马浓缩蛋白企业不如分离蛋白多,因此,竞争也没有分离蛋白激烈。秦皇岛金海食品公司由美国ADM公司、新加坡丰益公司、秦皇岛港务局于2002年共同成立,建20000吨/年浓缩蛋白生产线,主要销往饲料用大豆浓缩蛋白,其口号是“做国内最大”,在营销策略上“抓大放小”,产品主要内销。其有雄厚的资金、技术优势,交通便利,进、出口方便,已经成为我国领跑大豆浓缩蛋白产业的领头企业。河北深远蛋白厂规模较小,产品主要内销,部分出口,其对中国市场影响不大,不引人注目,但目前开发高端产品。河南的浓缩蛋白厂,其优势是靠近我国大豆蛋白的销区。焦作中科蛋白厂生产浓缩蛋白,主要立足于国内中、小客户、及一些要求档次不高的厂家,销区主要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周边地区。河南的漯河双汇新建液体浓缩蛋白生产线,全部自用于本企业的肉制品生产。浙江的宁波索宝食品有限公司是2004年底投产的公司,成熟的技术,良好的管理,在目前浓缩蛋白市场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是,如何熟悉中国的情况,快速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目前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山东的大豆浓缩蛋白厂的优势同河南类似,其优势是靠近大豆蛋白蛋白的销区。山东三维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豆加工企业,产业链长,规模优势明显,有一定技术开发能力。高质量的大豆浓缩蛋白是占领市场的关键,目前该企业在产品质量上有所突破,下一步如果能够在市场开拓、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下工夫,该企业的竞争优势会比较明显。总的来看,我国国内各大豆浓缩蛋白厂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主要与其本身状况和背景有关。外资的涌入,如杜邦、ADM、新加坡丰益公司、以色列索宝公司的举动,值得我们随时关注,国内新企业的不断介入也需我们随时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应对策略。六、国内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技术情况1、国内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技术情况(1)大豆低温豆粕的生产技术,主要分为“滚筒”和“闪蒸”两种,我国均能充分掌握,现蛋白得率超过40,甚至达4546,目前,新建的蛋白厂,均是连续化生产,原来的蛋白厂除少部分企业如哈工大蛋白厂改造为连续酸沉外,均维持原罐组式生产。其它技术,如膜技术、三相莘取技术在我国工业化生产中均没有得到应用。酶改性技术在我国有应用,但效果不好,应用面不广。我国产品的生产工艺,均是凝胶型生产工艺,对于面制品,婴儿食品等均未应用。乳用蛋白工艺由于应用受限,大多数厂家未用。(2)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大豆浓缩蛋白又称70蛋白粉,原料以低温脱溶豆粕为佳,也可用高温浸出豆粕,但得率低、质量较差。生产浓缩蛋白的方法主要有稀酸沉淀法和酒精洗涤法。稀酸沉淀法利用豆粕粉浸出液在等电点(PH4345)状态,蛋白质溶解度最低的原理,用离心法将不溶性蛋白质、多糖与可溶性碳水化物、低分子蛋白质分开,然后中和浓缩并进行干燥脱水,即得浓缩蛋白粉。此法可同时除去大豆的腥味。稀酸沉淀法生产浓缩蛋白粉,蛋白质水溶性较好(PDI值高),但酸碱耗量较大。同时排出大量含糖废水,造成后处理困难,产品的风味也不如酒精法。酒精洗涤法利用酒精浓度为6065时可溶性蛋白质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酒精液与低温脱溶豆粕混合,洗涤豆粕中的可溶性糖类、灰分和醇溶蛋白质等。再过滤分离出醇溶液,并回收酒精和糖、浆液,则经干燥得浓缩蛋白粉。此法生产的蛋白粉,色泽与风味较好,蛋白质损失少。但由于蛋白质变性和产品中仍含有0251的酒精,使食用价值受到一定限制。此外还有湿热水洗法、酸浸醇洗法和膜分离法等。其中膜分离法是用超滤膜脱糖获得浓缩蛋白,反渗透膜脱水回收水溶性低分子蛋白质与糖类,生产中不需要废水处理工程,产品氮溶指数(NS)高,因此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国内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总体分两个阶段,前期的酸洗工艺,投入低,工艺简单,但是污染物处理难度大,如河南开封生命蛋白厂,黑龙江富赛宝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等;近两年主要是醇法生产,今后因为环保和浓缩蛋白本身质量的要求,醇法将是浓缩蛋白的发展趋势。如山东三维,宁波索宝,秦皇岛金海等。2、国内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设备介绍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设备配置,均是关键设备进口、通用设备国内配套的原则,吉林不二公司也不例外,其塔类及通用设备均为国内制造,进口设备较多是离心分离机。由于国外设备比国内昂贵得多,使用国内设备也是不少厂家的选择,如九十年代末,国内卧式离心分离机需要近300多万元,而国内同样大小处理能力的卧式离心机则只有80万元左右。目前,随着市场国际化,卧式离心分离机价格比原先有了大幅度降低,国外设备仍是国内的2倍左右。我国生产离心机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开始大都用在聚烯等化工方面,用在植物蛋白方面还是1995年开始的,由哈尔滨汽轮机厂消化吸收国外设备制造出第一批LW504和LW505卧式离心分离机,1996年在五常蛋白厂投入使用,并在1996年申请了国家专利。之后又有吉林化工总厂制造出505型卧式离心机。在三江食品公司蛋白厂投入试用,还有浙江青田505型离心机,在湖北云梦等蛋白厂使用。目前,我国植物蛋白离心机主要为505型。505型的主要参数转鼓直径500,转鼓转速3500R/MIN,转鼓长152M,分离因数大于3500,配备的保护装置有轴承温度报警和扭矩报警。国内卧式离心机的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包括电机启动装置。报警装置轴承温度报警和扭矩报警。显示装置进行情况显示;速度显示,温度显示,电流、电压显示,报警显示。密封方式,采用迷宫式密封。国内卧式离心机的齿轮箱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精确度不高,主要部件材质选用不当,往往造成使用寿命较短。国内主要离心机性能参数性能参数吉化505哈汽505哈汽506分离因数350035004039电机功率454545豆渣水分含量()403535最大能力121214我国的离心分离机工业起步虽然较晚,但在某此性能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大豆分离蛋白厂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哈汽轮食品公司,哈高科蛋白厂、哈工大集团中大植物蛋白厂、东方集团五常大豆分离蛋白厂、内蒙古豆都集团等企业使用;浙江青田特种设备制造厂生产的卧式离心机已在湖北云梦蛋白厂为代表的不少厂家使用。同时,我们在生产中也发现国内卧式离心机与进口离心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设备的材质、使用寿命、操作灵活性、自动控制以及设备的保护措施等方面。七、大豆浓缩蛋白前景预测1、影响大豆浓缩蛋白市场的因素11、国内外大豆浓缩蛋白产业的发展及需求市场的发展111、国内国内大豆蛋白厂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在设备上,多采用关键设备进口、通用设备国产化,自动化程序大为提高,自动化智能设备增多。在能源利用上,多靠近热电厂,利用其废汽做热源,降低能源成本,同时降低投资,可以免建锅炉房。在工厂设计中逐步合理化,投资逐渐正常化,总的来看,投资比原先的工大大为降低,生产稳定性也好,质量可靠,技术成熟。在设备折旧、能源消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全国的大豆分离蛋白厂,蛋白收率一般在4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至46。我国低温豆粕生产厂家技术也逐渐成熟,低温粕NSI一般能达75以上,这也给大豆分离蛋白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一下子突破了原先制约的瓶颈。在设备方面,同产离心也不断改进,现已有LW506机型,差速器也出现第三代产品,而且价格不到原来的地半。我国对大豆浓缩蛋白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肉制品。2003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70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30左右,但在肉制品加工上,我国只占4至5,而发达国家则达50至70,差距较大。随着国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方面差距会越来越小。我国目前肉制品加工方面在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已成为规模最大的肉制品市场。同时,潜在的饮料用大豆分离蛋白市场目前我国需求时约为6万T;我国大豆分离蛋白在乳品中的应用目前还很少。现在,我国奶类总量每年超过1000万T。在分离蛋白的市场需求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大豆蛋白在面制品中的应用因其价格问题,在中国还是空白。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技术水平的发展,不久的将来将会达到发达国家的应用水平。大豆分离蛋白国内市场需求将会向功能性、专一化、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市场潜力极大,等待人们去开发。随着人们生产水平的提高,大豆浓缩蛋白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大豆浓缩蛋白的市场正以年均100的速度增长。在出口方面,出口需求已成为近几年国内大豆分离蛋白产销量增长最快的渠道。99年以来国内蛋白产品在出口外销上得到了空前发展,目前出口贸易公司我国有100多家,主要出口对象为俄罗斯、韩国、德国、匈牙利、捷克、南非、澳洲等。去年出口约10万T,今年估计会达15万T左右。112国外国外在八、九十年代发展较快,技术成熟,尤其是美国、日本,不论在基础研究还是生产应用上都是世界一流。集团化大豆量自产业早已形成,资金雄厚,产品多样化,应用广泛,产量大。近几年,受到世界大豆分离蛋白产业发展的冲击,其发展也有所变化。以美国为,国内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