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大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大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大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大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XX片区XX县XX镇XX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时间2012年3月编制单位XX工程咨询公司目录第一章总论411项目概况412编制范围及依据513主要技术参数714结论及建议8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9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1031项目区域自然资源背景1032项目区域经济背景1233社会发展背景1634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1935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20第四章道路规划与交通分析发展预测2141交通量调查2142XX镇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2243交通量发展预测24第五章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2651技术标准分析2652技术标准31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3261道路方案3262排水工程4163通讯设计4464综合管线工程4565道路照明4866道路绿化4967交通设施50第七章节能评价5171道路节能相关规范5172节能设计与分析的主要原则5273能源状况分析5274照明能耗指标分析及节能5375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与建议5576施工节能56第八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5781环境保护5782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6183减少工程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62第九章劳动安全设施6491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6492防护及监控措施65第十章招标及实施进度66101招标管理66102工程实施进度68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1111编制依据72112采用的定额标准72113投资估算72114项目资金筹措76第十二章社会评价77121社会影响分析77122互适性分析80123社会效益分析81第十三章问题和建议82131结论82132建议82附件1、XX镇XX大道项目建议书。2、总规道路图。3、总规平面图。4、XX大道红线图。湖北省XX片区XX县XX镇XX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湖北省XX片区XX县XX镇XX大道建设项目112建设单位XX镇人民政府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XX镇人民政府镇长)113建设地点XX县XX镇114建设内容1、征用土地1638亩。2、车行道长12139米,宽20米。3、非机动车行道长12139米,宽4米。4、人行道长12139米,宽8米。5、绿化带长12139米,宽8米。6、给排水管线长24278米。115项目建设期两年,2012至2013年。116项目建设总投资该项目估算总投资为7280万元(不含预留城市商住用地91亩征地费用)。其中工程费用6341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897万元,预备费10万元,建设期利息32万元。117项目资金筹措该项目估算总投资728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扶持200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5280万元。12编制范围及依据121编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述、交通量分析预测、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主要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设计及投资估算等,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本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做出评价。122编制依据1、XX集镇总体规划;2、XX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湖北省XX县XX镇XX大道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鹤发发投资20122号);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0】202号);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391;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11、道路交通标准和标线GB57681999;12、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123编制原则1、整体协调原则为不影响XX县XX集镇总体规划,有效控制XX镇的建设规模,规范XX镇用地规划、改造与开发,在XX县XX集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满足XX镇道路系统的具体要求。2、便捷系统原则以现状道路网为基础,与用地布局相一致,明确道路系统的等级和功能,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方便性和快捷性,形成一个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系统。3、交通分流原则运用交通分流实行XX镇道路交通的合理性,合理组织XX镇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人流系统和物流系统。13主要技术参数131交通量预测本次研究中收集、调查了区域内近几年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发展资料,并进行了交通量现状调查和观测,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城镇建设规模,采用增长率法进行预测。XX大道交通量预测表PCU/D交通量年度201220222032XX大道295012936132技术标准根据交通量预测和城市道路设计规划(CJJ3790),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XX大道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主要技术指标备注1道路红线宽度M4002行车道宽度M4503绿化带宽度M84行车道与人行道分隔带宽度M2205人行道宽度M2406路面横坡037人行道横坡038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1级9设计速度KM/H40010路面类型沥青砼路面面层133路线方案XX大道北起古城大道XX加油站,南至走桑公路,道路全长12139米,红线宽度400米。14结论及建议141结论1、本项目建设符合XX县XX城镇总体规划。2、本项目建设能促进XX城镇区域经济健康发展。3、本项目建设能促进社会就业。142建议建议投资建设。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很有必要。XX县XX镇国土面积496平方公里,总人口479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2万人,是湘鄂边商贸集散中心。自2000年修建古城大道以来,通过古城一、二、三期开发,形成了八纵四横的古城新区棋盘街道,入住户达500余户,使XX小集镇更加繁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步伐加快,人口规模2015年达到25万人,2020年达到3万人。建设XX大道,能开发近700亩建设用地,增容1万人以上,满足XX镇城镇化率达到60的需要。2、对建成XX边贸口子镇很有必要。XX镇距XX县城78公里,湖南石门县城178公里,湖南桑植县城110公里,湖北五峰县城80公里。以XX镇为圆心,80公里为半径,周边没有较大的商贸集镇,长期以来,XX成为铁路、五里、南镇、湾潭、沙塔等乡镇的贸易中心。建设XX大道,能增加20万平方米商用建筑面积,促进边贸市场更加繁荣。3、对促进XX生产力合理布局很有必要。XX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带,按照“1主2副”的城市建设总体布局,规划将XX建成楚天明星镇、湘鄂边贸口子镇、农业观光目的镇,设立XX工业园区,在XX镇的阳河村、汪家包村、白果村等5平方公里连片区,设立磷化工业园区,建设XX大道,对提升XX集镇的对外开放形象,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发展高地很有必要。第3章项目建设背景31项目区域自然资源背景1、地理位置。XX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角,地处东径10945至11038,北纬2938至3014之间。东毗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接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北抵湖北省巴东县、建始县,东北与湖北省五峰县相连,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市接壤。县城距省会武汉市603公里,距自治州首府恩施市176公里。境内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7公里,版图面积2872平方公里。2、地形地质。XX县地处中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东部的延伸部分,是XX山脉石门支脉上的一个山区县,境内地形地貌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境内地质结构较为简单,地形复杂,地貌千姿百态。山高谷峡,切割深,高差大,海拔最低的铁炉乡江口194米,最高的下坪乡牛池20963米,平均海拔1147米,平均切割深784米,平均地面坡度241度。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占176;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28;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396。3、水文概况。县境内溪河遍布,流域面积大。年平均径流深1223毫米,径流总量35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径流量为1223万立方米,四季分配不均。据XX县水文站实测溇水河洪枯比为23331。最大径流深高达1980毫米,最小径流深只有656毫米。4、气候概况。XX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春季天气复杂多变,阴晴不定;夏季多雨湿热;秋季凉爽;冬季较为干燥寒冷。从低山到高山依次表现出低热中暖高湿寒的气候特点,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平均年降雨量17349,蒸发量10285,无霜期296天,平均温度158,日照时数12164H,10的积温4892,干旱日数87天。5、土壤概况。境内土壤呈典型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土壤类型复杂,种类众多,地带性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微域土壤千变万化,星罗棋布,点辍于各个生物气候带中,且多数土壤深厚肥沃,酸碱度适中,质地良好,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共有10个土类,23个亚类,65个土属,169个土种。其中林业用地土壤8个土类,16个亚类,29个土属,87个土种,在8个林业用地土类中,分布最广的是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4个地带性土类。6、森林植被。XX地处鄂西山区,地形地貌高低起伏,微域气候及土壤种类多样,植物资料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共有171种,645属,1264种。全县林业用地34498亩,人均占有林业用地158亩,全县活立木蓄积44834万立方米,人均蓄积205立方米,植被覆盖率8297,为XX林业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32项目区域经济背景1、经济概况(1)经济结构。2010年,实现县城生产总值2626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73亿元,平均增长92;第二产业1032亿元,平均增长195(其中工业85亿元,平均增长152);第三产业86亿元,平均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318368314调整到2010年的279393328。县域经济呈现节约、清洁、低碳、循环发展的良性态势。XX经济结构一览表科目单位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县域生产总值万元124378142070156420181600215000262600第一产业万元395964646049290559006400073260第二产业万元4576849403576506470081000103200其中工业万元412224388051370547007100085000第三产业万元390144620749480611007040086140(2)农业产业化水平。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亿元,农人均5376元;粮食总产达到93万吨,农人均达到490公斤;牲猪出栏23万头,农人均12头,农业内部形成了茶叶、烟叶、箬叶、蔬菜、畜牧等5大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过亿元的产业。茶叶面积178万为亩,产量15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52亿元;烟叶面积8万亩,产量10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35亿元;箬叶采摘面积30万亩,产量1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2亿;商品疏菜面积63万亩,产量12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096亿元;出售商品猪96万头,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亿元。绿色食品。以山野菜、高山蔬菜、茶叶、酿酒等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25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为80,其中薇菜产量500吨,居全国第一;茶叶产能12万吨,列全省前茅。以箬叶、厚朴叶等为原料的绿色包装加工业产值达到13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为21,其中箬叶产能11万吨,成为全国绿色包装第一县。市场主体。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80多家,总资产5亿元,总产能6亿元。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2家,总资产48亿元,从业人员3300人,2008年实现产值43亿元。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一家(长友公司),5000万至1亿元的企业1家(白果茶厂),1000至5000万元14家,500至1000万元的企业5家。被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3家,列入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资产总额近3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资产比重为70,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占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59。截至2010年底,全县农产品商标注册108件,占全县注册商标的5775。在注册商标总数中,实际使用的商标有83件,使用率为4438,实际使用农产品商标73件,占实际使用注册商标的879,在农产品商标中,农产品加工品牌注册商标有37件。其中荣获省著名商标的有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长友”商标、XX县翠泉茶业有限公司“翠泉”商标、XX县骑龙茶业有限公司“骑龙”商标、XX县白果茶厂“白果”商标。获州知名商标的有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八峰”商标和“土王宫”商标、XX县金阳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鑫丰”商标、湖北省XX县葛仙米开发有限公司“葛仙米”商标。有14家获QS认证,4家获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6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基地。全县经已形成各类农产品基地面积1233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比重达到28。茶叶基地全县茶园形成面积17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3万亩。白果民族茶厂木耳山基地获南京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有机茶认证,长友公司、翠泉公司、金阳公司、骑龙公司、龙福公司等5家企业的茶叶基地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白果茶厂和长友公司所属基地获国家出口基地备案。烟叶基地全县烟叶总面积8万亩,形成了25个专业村,33个重点村,1645户种植专业户,烤烟专业户户平种植面积达到986亩,白肋烟专业户户平种植面积达到378亩。专业村、重点村烟叶种植面积占全县烟叶总面积80,总产量达到145万担。全县拥有4万担规模的乡镇1个,3万担乡镇2个,2万担乡镇1个,1万担乡镇3个;全县50100亩连片区58个,100500亩连片区41个,5001000亩连片区8个,1000亩以上连片区7个,连片总面积达37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0。燕子乡建立了5000亩高规格烤烟科技示范园,五里乡形成了40公里烟叶种植长廊,中营乡实现了万亩烤烟大连片。全县共建大棚2058个,其中塑钢大棚448个,竹木中棚1610个,可供移栽面积占总面积的82。漂浮育苗面积占全县烟叶育苗面积98,建标准化晾房4640间,农民新购置烟叶机械295台(套),其中,起垄机89台,播种器25台,剪叶机15台,喷雾器163台。蔬菜基地全县蔬菜加工原料基地面积63万亩(不含薇菜、食用茵等森林蔬菜面积),其中高山蔬菜面积35万亩,魔芋面积28万亩。林产品基地全县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95万亩,其中日本落叶松、杉木为以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30万亩;以厚朴、木瓜等木本药材为主的中药材基地23万亩;以板栗、柑橘、核桃、桃、李等为主的干鲜果基地98万亩;天然箬叶可采摘面积30万亩,人工栽培面积053万亩;香椿等森林食品基地25万亩。畜产品基地全县畜牧业基地按照公司化、大户化、区域化的模式稳步发展,现已形成1个万头生猪养殖区小区(长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太平小区),3个3000头生猪养殖小区(XX经济开发区生猪养殖小区、燕子乡启盛牧业生猪养殖小区、燕子乡兴旺牧业养殖小区),10个“150”和100个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大户。规模以上工业。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14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9亿元,平均增长185。清洁能源工业268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16;绿色食品工业实现产值119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13;水泥、木工板等建材工业产值32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38;药化工业实现产值201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6;矿产化工工业3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42。规模企业总数达到64家,以江坪河、淋溪河、核桃湾等绿色能源工程当年完成投资98亿,占当年工业固定资投资比重为86。33社会发展背景1、行政管辖。7乡2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即铁炉、五里、燕子、下坪、邬阳、中营、太平等7个乡,容美、XX等2个建制镇及XX经济开发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205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1364个村民小组。2、人口结构。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22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9万人,占32。乡村人口1506万人,占68。以土家族、苗族、白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人口138万人,占623。3、道路交通。2010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2132公里,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507万元,占第三产业的134。旅客周转量17261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40100万吨公里,客货周转量41826万吨公里。4、邮电通信。2010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05万元,通电话的行政村205个,固定电话装机29847部,其中农村电话装机17763部,电信、移动基站285处,实现了5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5、教育事业。2010年末,各类学校68所。其中,普通中学17所,中等职校1所,小学50所。年末全县在校学生23352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654人,小学在校学生11104人,在园幼儿3414人。专任教师1602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661人,小学专任教师824人。6、医疗卫生。2010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2个,其中,卫生院9个;拥有病床564张,其中县级医院拥有病床235张,农村卫生院拥有病床329张。卫生技术人员623人,其中,医师256人,注册护士239人。7、民族文化。XX古称容米、柘溪,有2000多年文明史,末代土王世袭相承800余载,管辖8000多平方公里;土地革命时期,有25万人参加革命,近4000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木林子20838公顷原始生态群落结构、董家河“世界坡立谷”地貌保存完整,民俗、红色、生态文化底蕴厚重,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积极成果。文物保护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容美土司遗址、满山红革命烈士纪念园、五里坪革命旧址群,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傩愿戏、打溜子、红色革命系列遗物。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柳子戏、满堂春、XX山民歌等。文化机构XX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乒乓球协会等文化协会组织发展到5个,容美艺术团、老年管乐团、老年艺术团、五里满堂音艺术团、夕阳健身队、长寿健身队、XX官鼎村篮球队等文体团队发展到25个。文化创作退役军犬、最后一只白虎、远去的诗魂、巴国俪歌等作品分别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项目建设容美屏山土司文化园、满山红纪念园、五里坪老街保护与开发、XX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董家河景区、溇水江坪河生态旅游景区等6个项目被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项目库。34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XX县XX镇位于XX东南边陲,东靠湖南省常德市,南与张家界风景区相邻,素有“鄂西南窗”之称。属全省25个重点口子镇、27个老区乡镇、10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的15强镇之一。镇域国土面积496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79万人,总户数159万户。是具土家、苗族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集居区,是XX县的副中心,已誉有“楚天明星镇”之称;是全省第二轮小城镇建设100个重点中心镇之一;200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镇;2009年2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评选申报单位。2、社会经济。近五年来,XX镇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省重点口子镇建设、江坪河电站建设、脱贫奔小康示范县建设等一系列机遇,充分发挥本地的特色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全面实施“生态立镇、科教兴镇、开放活镇、工业富镇”四大战略,形成了茶叶、小水电、磷化工、钒化工“四大亿元”主导产业,以及烟叶、畜牧、葛仙米、箬叶、猕猴桃、中药材、特色水果、反季节蔬菜等八大接续产业。培育建成了20余家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辐射南北2省5县10多个乡镇20余万人口,辐射半径达100公里,城镇建设成为全省的一面旗帜。信用社、邮政两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73亿元、贷款余额达19亿元。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65亿元,镇域财政收入达2057万元,农民年人平纯收入3388元,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州平均水平。3、民族文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XX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是红四军诞生地。XX有民风民俗古朴的柳子戏、花鼓灯、狮子灯、腰鼓舞、围鼓等多种民间艺术。4、自然资源。境内盛产茶叶,现有无公害茶园8万余亩,年产量14万担以上;是全球唯一的葛仙米出产地,有可生长葛仙米水田1万余亩;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磷矿贮量达1178亿吨,属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有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88万千瓦,有小水电站18座,装机达244万千瓦。装机63万千瓦、静态投资41亿元的江坪河、淋溪河电站正在兴建。35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XX镇委、镇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三化同步”,实施“五大建设”,大力推动民族特色经济,通过古城新区民营经济小区的开发,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镇域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2万人,城镇绿化率达38。近五年来,先后三次获得湖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奖;三次获得湖北省“文明乡镇”称号;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是全州唯一的“全国文明村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还相继获得“湖北省卫生镇”、“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湖北省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等光荣称号。自2000年以来,XX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以产业为支撑,以市场为主导,以经营为手段,以管理为保障,以创新为动力,以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小城镇建设总体思路。通过发展民营经济盘活国有土地存量,实施新区开发、市场建设等项目,走出了一条“拓地造路、以路带房、房地生财、聚财建镇”的路子,顺利完成了古城新区一、二、三期开发,建成了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建成了全州乡镇唯一的一条歩行街,建成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人民广场,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对集镇街道进行了改造,实施了清污水分流工程和道路黑色化工程,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第四章道路规划与交通分析发展预测41交通量调查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特性,2012年2月18日在区域内的古城大道、走桑线、鹤石线等相关道路组织了交通量观测,通过对古城大道、走桑线、鹤石线等相关道路交通量的观测,得出区域内的现有相关道路和公路交通量。道路交通量调查表序号道路名称机动车(PCU/D)1古城大道8552走桑线12443鹤石线162242XX镇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421交通现状XX镇位于XX县东部,乡域内古城大道从集镇东西向纵贯而过,走桑公路从集镇西南向绕过,鹤石公路从集镇东西向绕过。存在公路等级低,路面质量差,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集镇区道路骨架尚未形成完整的道路体系,功能性质不明确,路网结构不合理,小区道路狭窄、不通畅,不利于城镇的建设发展。422道路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规划对外交通由现在的外环路承担,走桑、鹤石公路改造升级为标准二级路,镇东南建设客货运中心。2、道路广场规划(1)镇区道路规划结合现状道路骨架,采用方格网的布局方式,构成由古城大道、XX大道为主通道,古城大道第1、2、3侧街及XX大道1、2、3侧街的城市道路网。镇区道路网分两个等级建设古城大道道路红线32米,侧街道路红线12米。XX大道道路红线40米,侧街道路红线12米。(2)广场规划规划在古城大道和XX大道的交叉口建设一处商业广场,面积2公顷;集镇南部建设一处生活休闲广场,面积1公顷。(3)道路竖向规划道路的各交叉点坐标、高程依据原地形图给定坐标标定。镇区主要道路交叉点高程以现状道路高程点为依据,高程设计主要考虑排水要求,结合地形,以尽量减少填、挖土方量为原则,道路坡度控制在0205以内。(4)道路交通设施结合集贸市场、汽车站的布置,设置公共停车场一处,集镇的南北入口规划加油站2处。43交通量发展预测431远景交通量组成本项目属XX县XX城镇总体规划中规划主干道,交通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集镇区内的非机动车交通量(包括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畜力车等);2、集镇区内的步行交通;3、集镇区内的机动车交通量,包括过境交通;4、从其它相关道路上转移过来的交通量。432交通量发展分析区域交通量增长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按照XX县XX城镇总体规划,对XX镇定位是XX县副中心城镇,边贸口子镇,旅游目的镇。综合考虑XX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城镇发展的弹性,确定XX城镇区总人口为2015年,集镇区总人口25万人;2020年,集镇区总人口,3万人。2、按照湖北省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有关要求,发挥XX城镇的资源优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3、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城镇规模的扩大,小城镇人口的剧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出行次数增多,必然导致交通量增大。433交通量预测1、预测方法(1)对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量,参考以往城市道路调查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2)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将根据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和城市发展的速度采用增长率法确定。2、预测年限及特征年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规定,确定预测年限为20年,其特征年为2012年、2022年、2032年。3、交通量的预测本项目机动车交通量主要为镇区内往来交通,镇区外来交通,以及过境交通车辆。影响道路网交通量增长速度因素主要经济发展速度及城镇发展规模,机动车增长速度、道路系统条件等。根据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近三年增长率15,前十年集镇区内部交通增长率为12,后十年集镇区内部交通增长率为15,预测出集镇区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PCU/DPCU/D交通量年度201220222032古城大道855265510742XX大道295012936第五章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51技术标准分析511道路等级XX大道,北起古城大道中石化XX加油站,南至走桑公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00米。随着XX城镇不断扩大和发展,交通流量必将增加,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增加,必将严重影响车辆行驶和交通的通畅,给XX城镇的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该道路的建设可以使XX城镇的企业与外界的沟通更加方便和快捷,有利于改善XX城镇内的交通环境、实现XX城镇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XX城镇的建设水平,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实现XX城镇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XX县XX城镇总体规划,结合本项目的使用性质及其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量的分析与发展预测成果,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的有关规定,综合考虑现有指标,本项目拟采用城市主干道一级标准进行修建。512可能通行能力验算和车道数分析1、机动车道(1)机动车的可能通行能力根据规范,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计算可按下式计算NP3600/TI式中NP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PCU/H)T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以下简称规范)推荐,当计算行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一条机动车道小客车的可能通行能力为1550PCU/H,考虑到高峰小时系数,将小时通行能力折算为日通行能力。NDNP/K式中ND单车道日可能通行能力(PCU/D);NP单车道小时可能通行能力(PCU/H)K高峰小时交通量占全日交通量的比例,根据观测K1668则XX大道ND1550/016689293(PCU/D)(2)一条机动车道的计算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或称实用通行能力,就是要求道路所承担的服务交通量,通常作为道路规划的设计依据。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NMCNP式中NM一条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C机动车道通行能力道路分类系数,根据规范,城市次干道C085受平面交叉影响的设计通行能力应按平面交叉口折减系数A进行折减A36SC/VA/36SC/VAVA/72MVA/72DMTS式中A折减系数SC交叉口间距(M)VA计算行车速度,本项目VA30KM/HM启动时平均加速度,采用小型汽车数据08M/S2DM制动时平均减速度,采用小型汽车数据17M/S2TS交叉口上车辆停留时间(S)TSTCTG/2TC交通信号的周期(S)TG绿灯时间(S)在没有交通管制的平面交叉口,行车的阻碍表现为车速的降低,则交叉口上车辆停留时间TS0。经计算,当VA30KM/H,TC/TG110/30,SC370M时,A075。此外,影响行车速度的因素还要考虑车道数、车道宽度的折减系数和纵坡的折减系数。在城市主干道上,同一行驶方向的车道数,往往不只一条,在多车道的情况下,同向行驶的车辆由于超车、绕越、停车等原因影响另一车道的通行能力。车道折减系数条及车道宽度对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宽,条110、条208089、条3065078;当一条车道宽度为35米以上时,宽10。纵坡坡度对行车速度影响很大,因而,对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也较大,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条件的影响,取城市道路纵坡对通行能力影响纵08。综上所述,一条机动车的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式为NMNPCA条宽纵则XX大道一条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NM155008507508108632PCU/HNM9293085075081083792PCU/D(3)机动车车道数和车道宽度的确定机动车车道数的确定可由下式计算NN/NM式中N总车道数N新路预测交通量NM设计通行能力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到2032年,XX大道交通量日平均为12936PCU/D,则所需车道数为N12936/3792344条上述验算结果表明,从长远考虑将XX大道设计成双向六车道,能符合远景交通量的要求。此期间道路交通条件良好,运行车辆相互间干扰较弱,道路使用者可自由选择车速,驾驶员的满意程度较高,交通基础设施能满足该区域交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2、人行道(1)可能通行能力的确定规范推荐,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为2400P/HM。(2)设计通行能力的确定人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可能通行能力乘以设计通行能力折减系数。根据规范,公共文化中心及市区中心等行人较多的人行道设计通行能力折减系数采用075,因而,设计通行能力为07524001800P/HM。(3)人行道宽度的确定一条人行道所需要宽度,一般道路上为075M。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顺畅,可由下式计算WPNW/NW1式中WP人行道宽度(M)NW人行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P/H)NW11M宽人行道的设计行人通行能力(P/HM)(1900P/HM)在城市干道上,单侧人行道人行带的条数,一般应不少于3条,根据本项目现状,故对于XX大道的人行道按WP3075225M,加上行道树和路灯杆的最小宽度(10M)则单侧人行道宽度至少为325M。52技术标准拟建道路经交通量预测,XX大道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折合成小客车2032年为12936辆,根据预测的远景交通量,分别对计算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分析论证,确定拟建项目采用城市主干道一级标准建设,XX大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其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所示。XX大道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主要技术指标备注1道路红线宽度M4002行车道宽度M4503绿化带宽度M84行车道与人行道分隔带宽度M2205人行道宽度M2406路面横坡037人行道横坡038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1级9设计速度KM/H40010路面类型沥青砼路面面层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61道路方案611道路工程设计原则1、按照XX县XX镇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标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2、按照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4、在道路设计中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造成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5、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6、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道路标高应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配合。7、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612工程设计方案1、平面设计XX大道,北起古城大道XX加油站,南至走桑公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00米,全长12139米。道路两边各预留25米与XX大道建设同时征用后,由镇政府实行土地储备,总占地面积109251平方米,折合面积1638亩,其中XX大道占地48556平方米,折合面积728亩。2、道路纵断面设计根据现状标高及控规标高进行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路段基本标高变化不大,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1,最小纵坡控制在03,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3、道路横断面规划红线宽度40米,其中机动车道4条,每条宽5米,共20米;绿化8米;人行道8米;非机动车道4米。4、路基工程XX大道需要新修路基,新路基上铺沥青砼面层,使纵断面曲线平滑,有利于车辆通行。5、路面工程(1)路面设计依据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2、路面形式三块板形式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绿化带(2M)人行道(40M)非机动车道(20M)机动车行车道(10M)绿化带(4M)机动车行车道(10M)非机动车道(20M)人行道(40M)绿化带(2M)。(3)路面结构车行道路面结构自上到下依次为5厘米厚细粒式沥青砼;10厘米厚中粒式沥青砼;18厘米6水泥稳定碎石;18厘米4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厚级配碎石。人行道路面结构自上到下依次为3厘米厚盲人及普通人行道砖;3厘米厚12水泥砂浆;6厘米C15砼厚;15厘米三七灰土;素土夯实。路缘石采用C30混凝土。分隔带栽植一排行道树,间距60米6、面层(1)材料级配级上面层采用细粒式AC13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中粒式AC20沥青混凝土。AC13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方孔筛)AC20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方孔筛)(2)沥青的选择沥青上面层采用90号A级沥青,下面层采用70号B级沥青,其技术指标应符合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70号B级90号A级针入度(25,100G,5S)60806080针入度指数P118101810延度(5CM/MIN,15)不小于(CM)100100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60140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009010074926282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软化点(环球法)()4344闪点(COC)不小于()260245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3022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5995质量变化不大于()0808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5857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48(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马歇尔试验法进行,首先应对工地原材料进行试验,符合要求后进行配合比设计,以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和满足相关的技术指标,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4。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在调查以往同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按4个步骤进行,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以及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经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试验项目沥青混合料类型一级公路击实次数(次)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两面各75稳定度不小于(KM)密级配沥青混凝土8流值(MM)密级配沥青混凝土24深约90MM以内密级配沥青混凝土35空隙率深约90MM以GH密级配沥青混凝土36沥青饱合度()密级配沥青混凝土6575上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800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下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800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上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80下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80上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75冻融劈试验残留强度比()下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75(4)集料的技术要求路面面层骨料选用质地坚硬的岩石加工碎石,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上面层骨料选用质地坚硬的碎石,下面层可采用石灰岩碎石,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表面层其他层次指标表面层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洛棚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软石含量不大于()35表现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0石料磨光值PSV0水小于40吸水率不大于()2030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4级粗集料对破碎面的要求坚固性不大于()1212具有一定数量破碎面颗粒的含量1个破碎面1个以上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18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1215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820沥青路面表面层不小于沥青路面下面层不小于100909080注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石粉需采用洁净的5MM以上石灰岩碎石加工成细石粉,石粉应干燥、洁净、其质量技术要求见表。路面用砂应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沥青面层用石粉质量技术要求指标一级公路指标一级公路表观密度不小于25006MM()100含水量不大于()1015MM()90100外观无团粒结块粒度范围0075MM()75100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5)透层或粘层油透层油要求在上基层铺筑碾压、表面稍干后及时喷洒,喷洒透层沥青后,应立即洒布23M3/1000M2的中粗砂或石屑。透层油沥青用量为1416KG/M2,具体用量通过试洒确定,用量不宜超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514要求的范围。为防止路面水通过裂缝或面层下渗造成水损害,需在基层顶面设置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并结合透层油一并设置。(6)面层沥青用量的允许误差应控制在02之间,实测路面下面层厚度允许偏差控制在6MM以内,上面层实测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而言,面层各层压实度要求为98,现场实测空隙控制在6以内。7、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中的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低于325级,并宜选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不得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水泥。水泥剂量应控制在555之内,最终剂量应以试验的7D浸水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为准。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30,碎石采用当地石灰岩加工,规格要满足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类集料的级配范围(方孔筛)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指类型3753151995475236060075水泥稳定碎石1006886385822321628815032898、方便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设计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依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设规范(JGJ5088),进行无障碍设计,进行无障碍设计如下人行道在各种路口设缘石坡道,并与人行横道相对应。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具体设置如下L、指引残疾人行走的盲道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角处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2行进盲道设在距离树池O5M处,宽度为05M,转弯处的行进盲道与人行道保持一致3提示盲道的设置如下行进盲道的起点和终点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行进盲道的转弯处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时,在相距O5M处设提示盲道距人形横道入口、广场入口等05M处设提示盲道,其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相对应提示盲道的宽度为05M。残疾人通过街道所需的绿灯时间,按残疾人步行速度05M/S计算。62排水工程621排水概况根据地势特点,XX大道道路排水工程由北向南排最终接入走桑公路排水管道。雨水、污水管道采用分流制。雨水排入护城河;污水通过外环路污水管道汇集后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622设计依据和设计参数1、设计依据(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供水排水设计手册;(3)供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4)供水排水标准图集。2、设计参数污水量标准1200人/天;3、排水管道水力计算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公式有雨水设计流量QQF(1)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M2;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设计暴雨强度公式Q167A11CLGP/TBN(2)式中A1、C、N、B参数;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A;设计降雨历时TT1MT2(3)式中T1地面集水时间,MIN;M折减系数;T2管渠内雨水流经时间,MIN;流速R2/3I1/2/N(4)式中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约束条件按满流设计(设计充满度H/D1);最小管径为3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最小设计流速075M/S;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10M/S,非金属管道5M/S;连接方式采用管顶平接;管道埋深还要考虑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和管道最大埋深值。623排水方案此次设计道路范围内雨水管全为新建,通过排水管道流入位于道路中段的护城河。污水管道与镇区排污管道连接,由相关部门统一收集处理。624主要结构1、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D600MML342M(污水管)D800MML518M(雨水管)2、检查井采用14001500矩形砖砌检查井,井盖采用混凝土井盖及井盖支座,共52座个。3、雨水口采用单篦砖砌雨水口,共44套。4、雨水横排水采用DN300的砼管,坡度为1。5、管道覆土小于07米时,应采取加固措施。63通讯设计631布设原则通信管网与有线电视管网共管沟埋设。管线走向和管网布置科学合理,满足各地块的需求。管块材料选用新材料、新工艺,同时考虑节约投资。632设计内容1、电信管网电信管线在设计起点处引入4管线,至设计终点做检查井预留接口。电信管孔用混凝土包封的PVC波纹管管孔,波纹管管径为110。在电信井内设置75PVC塑料管。2、联信管网本方案中联合信息管道指联通公司、有线电视台、移动公司、网通公司等通信管道。联信管线在设计起点处引入6孔管线,至设计终点做检查井预留接口。一般情况下,管道埋深为0812米,除采取特殊技术措施外,在人行道和绿化地带,覆土一般不应低于050米,在车行道下,覆土一般不低于070米。为了使管道中的积水能流入孔而便于清除,管道坡度一般应为0304,最小不宜低于025。人孔内两边管道的相对管孔高程应尽量接近一致,一般情况下,相对位置的管孔高差不应大于05米。联信管孔选用混凝土包封的PVC波纹管管孔,波纹管管径为110。在电信井内设置75PVC塑料管,就近排入市政雨水井内64综合管线工程641概述XX大道规划为集镇区1级主干道,根据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全线将根据规划敷设各类市政管线。电力、电信、给水、热力、煤气等均依托道路埋设延伸。随着道路的修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