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组织单位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主编单位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质量监督检验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奥林匹克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金地远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珠海市五洲房地产开发公司、深圳市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健康住宅”行动宣言(代序)人类居住健康问题的挑战引起了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求拥有健康的人居环境。今天的住宅建设要确保居住者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社会的和人文的,近期的和长期的多层次的健康。地球环境哺育了人类,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我们应尽力制止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的破坏。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让我们享受了当代文明,同时又使我们容易忽视大自然赐于人类的阳光、空气和水。过分依赖于现代科技的生活方式,又容易削弱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密关系。回归自然,亲和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当今人类共同的心声。与人居环境和居住生活行为有着或多或少、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疾病困扰着我们,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我们有责任呼吁人们制止建造活动中的装修病、空调病、肥胖病、呼吸病等疾病的频频发生。城市,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空间的功能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不再是人与自然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乐园。居住条件恶化、环境污染、人际关系冷漠等“城市病”到处蔓延。遏制“城市病”,改善城市功能,使城市朝着人居健康目标发展,是我们今天的历史责任。健康住宅与人居健康工程将围绕人们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相关问题,综合地制定相应对策和解决方法,以实现人类居住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健康住宅与人居健康工程的开发商、厂商、建筑师、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将以居住与健康的新价值观为目标,积极促进健康住宅建设事业的发展,共同建设健康、安全、舒适的环保型人居环境。总则101建设理念健康住宅是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102编制目标为贯彻健康住宅的建设理念,建立科学的健康住宅评估体系,先进适用的健康住宅技术体系和利于推广的健康住宅建筑体系,特制定本技术要点。103立足点本技术要点立足于大众住宅,以维护健康为起点,向有益和增进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和完善健康住宅的建设标准,以利推广和普及。104建设试点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开展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作,旨在检验和转化健康住宅研究成果,推广成熟的成套技术,并结合工程的区域性特点和重大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形成健康住宅建筑体系提供基本经验。105适用范围本技术要点供专业人员使用,适用于新建健康住区与住宅的开发建设、规划设计、生产施工、物业管理、监理检测等有关单位。它包含人居健康工程科学化建设的主要内涵,是建设健康住宅的主要技术依据。对已建住宅的健康现状评估和诊断以及改造技术措施,将另行编制技术文件。21住区环境211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应选择在适宜健康居住的地区,具有适合建设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条件,远离污染源,有效控制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电磁辐射、土壤氡浓度超标等的影响。212交通合理组织住区内部动静交通,设置足够的停车位,防止机动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建设连续贯通的步行通道和无障碍设施,利于步行健身,以及老年人和残疾人行走。213交往空间住区环境设计应为邻里交往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214视觉环境住区建设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住区色彩协调,标志牌位置恰当,统一清晰。22住宅空间221套型设计套型设计应以居住生活行为规律为准则,满足居住者生活、生理、心理等需求,实现舒适、健康的居住目标。套型面积取决于功能,套型功能的增量,除适宜的面积外,尚应包括功能空间的细化和设备的配置质量,与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和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居室净高不应低于25。住宅功能空间合理低限净面积指标见表221。表221住宅功能空间低限净面积指标项目低限净面积指标起居室餐厅主卧室次卧室双人厨房单排型卫生间162036M45M72030M24M138633M42M117030M39M55515M37M45018M25M222私密性合理安排各种功能空间,避免各居住空间的相互干扰,以及邻里住户间的对视现象,保证私密性。223交往空间住宅内部的交往空间,包括单元入口、大堂、楼梯、电梯、前厅、过道、平台、走廊等居住者过往和停留的空间,属半公共半私有空间,具有楼内人们活动的公共性和社会性。224灵活性结构、设备及其管网布置应为住宅的可改造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宜采用大开间结构、竖向干管集中外移、横向支管不穿楼板等技术。225日常安全针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儿童生活活动的安全需要,套内自然层应避免台阶和错层,设置扶手、护栏、防滑地面和报警装置等设施。23空气环境231住区空气住区空气质量标准应符合表231的规定。积极采用住区风环境优化技术,确保住区通风良好。表231住区空气质量标准参数单位标准值备注二氧化硫/M3005日平均值一氧化碳/M3400日平均值二氧化氮/M3008日平均值臭氧/M30121H平均值总悬浮颗粒物/M3012日平均值可吸入颗粒物/M3005日平均值232室内空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应符合表232的规定,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表23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参数单位标准值备注二氧化硫/M30501H平均值二氧化氮/M30241H平均值一氧化碳/M3101H平均值二氧化碳010日平均值氨/M30201H平均值臭氧/M30161H平均值甲醛/M30101H平均值苯/M30111H平均值甲苯/M30201H平均值二甲苯NG/M30201H平均值苯并芘/M310日平均值可吸入颗粒物/M3015日平均值总挥发性有机物/M30608H平均值氡BQ/M3400年平均值233居室通风换气居住空间应能自然通风,尤应注意其在凹口部位的通风问题。采暖制冷期间,在外窗密闭的情况下宜有可以调节的换气装置,补充新鲜空气,并预防和控制生物、化学、放射性等有害物的污染。室内新风量标准应符合表233的规定。表233室内新风量标准参数单位标准值新风量M3/人30换气次数次/1234厨卫通风换气厨房、卫生间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减少和控制空气污染。组织好进、出风口及气流走向,采用全面或局部换气设施,防止公共排风道烟气倒灌、串气和串味。公共排风道出口宜设置排风设备。设在建筑物凹口部位的厨卫外窗,凹口部位应处于负压区以保证通风的可靠性。235装修污染推行住宅装修一次到位,严格控制装修污染。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指标限量应符合表2351的规定。室内装饰涂料安全性评价指标应符合表2352的规定。表2351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指标限量分类材料指标限量A类B类内照射指数IRA1013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外照射指数IR1319E1E2游离甲醛含量(/100G)9090,300人造木板、饰面人造板游离甲醛释放量(/L)1515,50溶剂型水基型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G/L270750200游离甲醛(G/KG)01涂料苯(G/KG)5不得检出溶剂型水基型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G/L75050游离甲醛(G/KG)10胶粘剂苯(G/KG)5注1室内溶剂型涂料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指标限量G/L醇酸漆550,硝基清漆750,聚氨酯漆700,酚醛清漆500,酚醛磁漆380,酚醛防锈漆270,其它溶剂型涂料600。注2溶剂型涂料不准用苯做为涂料溶剂。注3聚氨酯漆和聚氨酯胶粘剂都含有毒性较大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前者不应大于7G/KG,后者不应大于10G/KG。表2352室内装饰涂料安全性评价指标项目安全性指标急性吸入毒性实际无毒急性皮肤刺激无刺激急性眼结膜刺激无刺激致突变性(AMES试验、睾丸染色体试验)阴性24热环境241室内温湿度住宅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表241的规定。表241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标准参数单位标准值备注2428夏季制冷温度1822冬季采暖70夏季制冷相对湿度30冬季采暖242外围护结构建立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体系,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相应区域的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要求。243采暖制冷采暖、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效比应符合相应区域的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空调室外机宜隐蔽、整齐安装,避免其噪声和气流对环境的影响,并应有组织地排放冷凝水。244可再生能源创造条件积极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25声环境251住区噪声应做好住区防噪规划,集中布置住区内高噪声源,以公用区域作缓冲带,或以绿化作隔离带,并防治生活噪声,减少机动车在住宅组团内穿行。住区户外环境噪声标准应符合表251的规定。表251住区户外环境噪声标准DBA项目住宅周边昼间55住区内夜间45昼间70干线道路两侧住宅夜间55252室内噪声应加强住宅室内防噪隔声措施,制定住户间和户外噪声的隔声对策,并对管道、泵和电梯等采取隔声、隔振措施。住宅室内允许噪声标准应符合表252的规定。表252住宅室内噪声标准DB(A)房间名称标准值昼间40卧室、书房夜间30昼间45起居室夜间35253隔声分户墙与楼板的材料选择及构造处理,应符合表2531和表2532所规定的隔声标准。表2531分户墙与楼板空气声隔声标准参数标准值计权隔声量(DB)50表2532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参数标准值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DB)6526光环境261日照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261的规定,每套住宅至少有一间居室,四居室以上户型至少有两间居室达到日照标准。表261住宅日照标准、气候区气候区建筑气候区号和城市类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与气候区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231有效日照时间带()816915计算起点住宅底层窗台面262采光住宅室内采光标准应符合表262的规定。表262住宅室内采光标准侧面采光房间名称采光系数最低值()窗地面积比值(AC/AD)起居室(厅)、卧室、书房、厨房11/7楼梯间0581/12263照明住宅室内人工照明应根据各功能空间的要求,合理选择电光源,确立灯具方式及安装位置,并确保用电安全。264光污染住区室外照明包括道路、广场、绿地、标志、建筑小品等的照明,其光线不得射入住宅室内,在住宅窗户上产生的垂直照度不得超过4LX。265日常安全住宅楼内的公共照明(入口、走廊、楼梯等)应满足居住者行走的安全要求和心理要求。楼外夜间照明应满足人行、车行的安全要求和住区的安全防范要求。27水环境271住区供水住区内应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统,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应符合表271的规定,做到水质稳定,水压可靠,宜建立定期送检制度。表27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项目限值感官色浑浊度15度1NTU性状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无无一般化学指标PH硬度(以碳酸钙计)铝铁锰铜锌挥发酚类(以苯酚计)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以O2计)6585450/L02/L03/L01/L10/L10/L0002/L03/L250/L250/L1000/L3/L理化指标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以N计)砷硒汞镉铬(六价)铅氯仿四氯化碳10/L005/L20/L005/L001/L0001/L0005/L005/L001/L006/L0002/L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粪大肠菌群游离余氯100CFU/ML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03/L(与水接触30MIN后),005/L(管网末端水)272管道直饮水对管道供应直接饮用净水,应采取独立封闭的循环管网。经过净化处理的用户龙头出水水质应符合表272的规定,并建立定期送检制度,设置安全报警装置。表272饮用净水水质标准项目限值感官性状色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5度1NTU无无一般化学指标PH铝硬度(以碳酸钙计)铁锰铜锌挥发酚类(以苯酚计)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钾消耗量(以氧计)总有机碳658502/L300/L020/L005/L10/L10/L0002/L020/L100/L100/L500/L2/L4/L理化指标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以N计)砷硒汞镉铬(六价)铅银氯仿四氯化碳滴滴涕六六六苯并(A)芘10/L005/L10/L001/L001/L0001/L001/L005/L001/L005/L30G/L2G/L05G/L25G/L001G/L微生物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粪大肠菌群游离余氯50CFU/ML0CFU/ML0CFU/ML005/L(管网末端水)标放射性指标总放射性总放射性01BQ/L1BQ/L试行273住区排水住区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等设施。按规定设置中水系统的住区,中水水质标准应符合表273的规定。表273中水水质标准项目指标冲厕道路清扫、消防绿化车辆冲洗PH6090色(度)30嗅无不快感浑浊度(NTU)510105溶解性总固体/L15001500100010005日生化需氧量/L10152010氨氮/L10102010阴离子合成洗涤剂/L10101005铁/L0303锰/L0101溶解氧/L10总余氯/L接触30MIN后10,管网末端02总大肠菌群(个/L)3274室内排水住宅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排水性质及污染程度,结合室外排水体制和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等要求确定。多层和高层住宅的卫生间生活污水立管应设置专用通气立管。采用的地漏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排水支管应以本户为界。275雨水利用在缺水地区应将住区内屋面和路面的雨水,经收集、处理、储存,再作为杂用水回用,或将径流引入住区中水处理站作为中水水源之一。对不便收集的雨水,宜通过绿地和渗水型地面铺材经土壤渗透净化后涵养地下水,以促进水土保持。276景观水景观水应自然融汇在绿化和建筑之间,岸型曲线流畅,水面与地面接近,应注意亲水空间的安全性。景观用水应为流动循环水。水景类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标准应符合表276的规定,可通过物理方式、化学方式、微生物方式或生态方式进行水处理。有中水系统的住区应利用中水。表276水景类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标准项目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基本要求无漂浮物,无令人不愉快的嗅觉和味道PH695日生化需氧量(/L)66悬浮物(SS)10浊度(NTU)50溶解氧(/L)1520总磷(以P计,/L)0505总氮(/L)15氨氮(以N计,/L)5粪大肠菌群(个/L)2000不得检出余氯(/L)005接触30MIN后色(度)30石油类(/L)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05注若使用未经过除磷脱氮的再生水作为景观用水,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在回用地点积极探索通过人工培养具有观赏价值水生植物的方法,使景观水的氮磷满足表中的要求,使再生水中的水生植物有经济合理的出路。28绿化系统281绿地指标住区绿地率应大于35。282种植绿地地形应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排水。植物以乔、灌、草的合理比例配置,以乔木为主。住区主路两侧及开阔地宜种植高大乔木。植物种类选择应适地适种,不应种植对人体有害、对空气有污染和有毒的植物。283亲和住区建设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基地及其周边自然条件,保持住区对大自然的亲和性,体现人和自然和谐、融洽的生态原则。住宅设计应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充分接触,鼓励发展阳台绿化、墙面绿化和屋顶绿化,扩充宅前绿地,改善绿地种植质量。29环境卫生291垃圾收运多层住宅不应设垃圾道;高层住宅不宜设垃圾道,宜在每层设易清洗的垃圾收集间。推行袋装垃圾,分类收运。住区垃圾房应隐蔽、密闭,保证垃圾不外漏,且有风道或排风设施及冲洗、排水设施。292垃圾处置垃圾处置宜压缩外运,有机垃圾宜采用生化处理。社会环境的健康性31住区社会功能311社会功能住区除提供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外,还应为居住者提供如下的社会功能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互助;提供感情上和思想上的交流;提供行为上的约束;提供闲暇的消遣和健身、保健等设施。32社会心理环境321邻里关系邻里关系是社会关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以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322安全防范应开展住区安全防范环境设计研究,合理安排室内外空间,积极开拓影响人行为的环境设计,营造安全氛围,以预防和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323领域划分应按功能要求,细致地划分住区空间层次,从公共领域、半公共领域、半私有领域,到达私有领域,创造出良好的空间秩序,促使居住者产生归属感,推动居住者自觉维护环境整洁和美观,协助建设和改善居住环境,并积极参加住区内各项社会活动。324减轻压抑应开展减轻住区压抑感的研究,包括高层住宅环境设计研究,增强邻里关系,提高防范性,开拓户外交往空间,吸引居住者参加户外活动。325住宅风水应用辨证的观点研究住宅风水,正确引导居住者理解住宅风水,创造出符合心理健康的居住环境。33健身体系331体系构成应积极推动住区健身运动,根据住区的规模、周边实际状况和当地人文社会情况,科学地建立住区健身体系。健身体系的构成分为居室空间、楼间空间、广场空间和健身会所等4个层次,并与住区内外交通步行线、住区内休闲步行线、住区内局部健身步(跑)行线相结合,形成点线相连、有机组合的健身设施群体。332健身设施住区规划应为健身设施提供相应空间,满足健身方式的要求并为居住者交往创造条件。可建立室外分散类、室外集中类和室内会所类等健身设施。健身设施的配置应考虑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以及经济收入等特点,注重老人、儿童为主体的健身专题,并考虑慢性疾病患者或残疾人等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设施。健身设施应能满足不同的健身目的,包括耐力(心肺功能促进),力量(骨骼、肌肉的能力促进)和平衡、协调的综合健身。333组织管理宜构筑健身体系的组织管理系统,包括简易操作的评测设施、人体机能评定(包括心理评定)、人体运动处方设定、人体运动和休闲医务监督、人体身心疲劳消除包括心理放松、人体合理营养补充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健康工程,实现健身的科学性,生活方式的健康性,健身与社会交融的结合性,健身与心理调整的互补性,引导和吸引居住者参与健身运动。34保健体系341健康管理应加强健康管理意识,宜建立健康管理系统化服务模式,包括建立个人健康信息卡,组织开展健康咨询、体检与诊断,根据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组织实施健康促进方案并开展个案主动追踪服务和干预。342健康教育应建立有效获取健康保护与知识的主渠道,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35公共卫生体系351卫生服务组织应建立住区公共卫生体系,纳入所在地区公共健康建设与发展规划。居住区应设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400,开展全科诊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医务和保健工作人员配备不低于住区人口20001,每万人口有全科医生12名。其位置应有70的居住者从住所步行15分钟内即可到达,并能够通过电话等通讯方式方便地取得联系。居住小区应设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60,至少设诊断室、治疗室与预防保健室。352医疗急救站宜设立医疗急救站,并与120急救中心联动。36文化养育体系361文化养育应营造良好的文化养育环境,以健康向上的文化主题塑造住区的文化氛围。关注下一代的培育、锻炼和成长,鼓励人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使住区成为培育健康人格的场所。362文娱设施居住区应设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不小于4000;居住小区应设文化活动站,建筑面积不少于400。37社会保险体系371社会保险应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在社会大病医疗统筹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其他商业保险方式予以补充,包括物业财产保险、运动保险、健康保险等。38健康行动381公众参与应开展健康行动促进居住者知晓居住环境水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树立维护环境和增强健康的意识,参与各种持续性健康活动。382业主手册应编制并宣传健康住宅业主手册,建立健康行动准则,培养和引导健康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住区生活品质,构筑健康住区文化。39健康物业管理391管理模式应从健康理念出发,结合住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康物业管理模式。应对健康物业管理模式的框架进行论证,研究每个特色管理环节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各项物业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培训物业管理人员。392管理特征应深入居住者生活之中,提供健康物业管理服务,营造和睦、团结、充满温情的邻里关系和住区环境。健康物业管理应从管理制度、公众制度到物业服务文化,实行“氛围管理,亲情服务”,强调人性化管理,营造亲如一家的氛围。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在医疗、教育、体育、文化、保险等方面为居住者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支持和配合业主委员会策划、组织和实施住区活动,增强居住者的亲和力度,促进邻里关系的良性发展。应建立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机制、处理预案和具体处理措施,以便从容应付一旦发生的公共社会性事件。应建立住区应急沟通体系,并纳入社会应急沟通体系之中。应建立持续改进制度,根据业主调查与案例分析,不断改进居住环境。条文说明总则101建设理念健康住宅的建设理念反映了三方面的关系1健康要素和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住宅建设有4个基本要素,即适用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适用性和安全性属于第一层次,从适用和安全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由此而建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建设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即舒适性和健康性。我们往往只提舒适性,对健康性认识不足。健康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保障全体国民应有的健康水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且,健康性和舒适性是关联的。健康性是以舒适性为基础,是舒适性的发展。提升健康要素,在于推动从健康的角度研究住宅,以适应住宅转向舒适、健康型的发展需要。提升健康要素,也必然会促进其它要素的进步。2健康要素和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住宅既在物质方面,也在精神方面反映出居住者对健康的需求。“健康”的概念原来只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就是人的躯体和器官健康,身体健壮、无病;精神与智力正常;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1989年WHO把“道德健康”纳入健康的范畴,强调一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而且要对他人的健康负责,道德观念和行为合乎社会规范,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4个层次都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对健康广义的理解,将促使培养完全健康的人,进而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有利于居住者自觉维护环境整洁和美观,协助建设和改善居住环境。3健康要素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理念。国际上为此提出了3项原则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或合理处理废弃物以保护环境;确保居住者最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强调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同时,要考虑健康要素,相互协调发展。102编制目标为贯彻健康住宅的建设理念,要求建立三大体系1健康住宅评估体系。为使居住者免受居住环境的负面影响,将已知或可能对居住者产生有损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点,宜根据健康住宅的总体要求,结合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在遵循住宅建设有关的国家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将非强制性的相关性能指标提升为强制性,滞后者进行适当调整,空白者予以弥补空白,建立起健康住宅评估体系,做到性能指标明确,操作性强。2健康住宅技术体系。它是实施健康住宅,落实性能指标的保证提倡一体化规划设计,将提升的健康要素与功能质量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工业化的建造方法融汇一起,在控制造价的条件下,求得最佳的结合点;以科技数据为基础,建立检测制度,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检测手段,提高技术体系的科学性,用以追踪和证实技术方案,评价和指导建设计划;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并加以完善和提高,使其成为健康住宅成套技术,带动相关材料部品的发展;开发研究新技术,保障健康住宅有一个质的飞跃,促使新的产业形成;加强居住环境社会性的研究,增强住区的社会功能。3健康住宅建筑体系。它是建造健康住宅的建设方案,通过成套技术和生产组织形成生产发展过程,以最少的代价,显著提高住宅的健康品质,提供完整的健康住宅最终产品。为完成健康住宅的研究任务,必须加强两方面的工作开展跨学科研究,包括建筑学、医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城市社会学、生活行为学等多种学科,既重视硬科学的研究,也强调软科学的研究;联合多部门实践。科研单位与住区开发、规划设计、生产施工、物业管理、监理检测等单位通力协作,以期提供完整的健康住宅最终产品。103立足点建设大众健康住宅,既要看到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有可能增加住宅造价的一个方面,也应考虑到居住者经济承受能力的另一个方面,特别是要通过所花代价不多的环境设计来增强健康要素的成份。立足于大众住宅,并不排斥高档住宅。高档住宅优势在于可以开发应用高科技材料和部品。而开发出的高科技材料和部品进行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必将大幅度降低其生产成本,进而有利于向大众住宅推广应用。104建设试点选择并开展不同地域气候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健康住宅建设试点,是健康住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区开发单位在申请参加健康住宅建设试点之前,应从多方面对本地区的住宅健康影响因素作出调查,重点明确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编制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计划任务书。在建设中,科研单位将组织专家进行指导,技术跟进,共同研究,共同总结,并通过分阶段的现场测试和评估,以及投入使用后的回访,以验证其真实的有效性。在建设试点中,住区开发单位将在科研单位的指导下,编制健康住宅业主手册,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表提供居住环境资料,包括健康作用,环境影响,避免污染目标,综合规划设计及绿色材料部品等,帮助业主树立健康意识,了解健康住宅的建筑特性、正确使用和维护健康住宅,并通过切身感受对健康住宅作出评价。105适用范围本“技术要点”是开放型的。鉴于住宅健康影响因素涉及面广,有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有一些指标还不能确定,有一些因素还未能认识。因此,需要随着认识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不断修编,与时俱进。在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的修编中,把重点放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解决的、广大居住者反映强烈的住宅健康影响因素,明确性能指标的来源以及采取的措施;同时,强化社会环境健康性,对薄弱环节提出研究的方向和途径。居住环境的健康性21住区环境211建设用地住区环境质量要从源头抓起,除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外,还应查清建设用地的环境状况,作出量化评估,以便在规划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满足住区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212交通车行交通方便了生活,但导致流动的噪声和尾气,以及嬉戏儿童的安全受到威胁。健康专家提出了步行健身的要求,争取建立一大片安全宁静的步行区域。步行道路要求有足够的宽度,并符合无障碍通道系统的设计要求。为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在步行道路出现高差时设缓坡,变坡点给予提示,并宜在坡度较大处设扶手。213交往空间邻里交往是形成住区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住区内应创造不同层次的邻里交往空间1交通空间的交往。住区交通影响着和制约着居住者的活动和行为,通过道路的布局和设置,为居住者散步增加邻里之间接触、熟悉和交往的机会。2住宅门前场地的交往。住宅门前场地是邻里共同停留的小环境。场地设计应使其具有一定的领域感,为邻里交往提供亲切的环境条件。3户外休闲、健身场地的交往。利用户外空间和绿地成为居住者方便、安静的休闲、健身交往的场地,通过开启与围合相结合,既与路径相连,又有绿篱等适当分隔,还有适宜的坐椅可供休息。4公共活动场地的交往。公共活动场地应使其与居住者发生积极的功能联系,具有对附近居住者的吸收力。公共活动场地是住区邻里交往中心,需考虑其位置和环境的容量。214视觉环境住区色彩应综合考虑屋面、墙面窗玻璃、栏杆、地面、植物的色彩的配合,提倡简约,视野舒适。发挥主色调的反复应用作用,增强住区感染力和个性特征。22住宅空间221套型设计套型面积要控制得当,功能空间面积过小会显得拥挤,但大而不当,也会失去家庭温馨的感觉,并不能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功能空间面积取决于必要设施、设备、家具等布置所需面积;人体占有面积;活动或操作所需面积。222私密性人的私密行为能否得到保证和满足,是住宅自主性的直接体现,也是评价住宅的一项心理尺度。住栋之间的距离除日照、通风等因素外,还必须考虑视线和生活噪声的干扰。多层住宅居室与对面居室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1820。低层小住宅则不宜小于12。223交往空间按照社会学的理论,一个群体有两重性一为互助,另一为互争。互助是群体的内在本质,互争是群体的外向本质。居住者在私密性得到保证和满足下,热烈希望邻里关系更加密切、融洽,需要设置交往空间,尤其是住宅内部的交往空间。224灵活性住宅建筑是耐久性商品,必须考虑其灵活性,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使之在寿命周期内能适应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管道的维修和更换等。225日常安全日本厚生省曾对日本全国作过“人口动态统计”,发现每年约有5000人死于建筑灾害,其中又有80左右的意外事故发生在一般的住宅之内,仅次于交通事故。最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场所是出入口、门窗、地面、楼梯及坡道等。我国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96)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对住宅出入口、走廊、楼梯、电梯、门窗、阳台等场所的安全措施作了相应的规定。23空气环境231住区空气住区空气质量标准取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应严格执行。改善住区空气质量的基本对策强调通风。住区规划布局应与该地区主导风向相符合,形成气流通道,充分利用自然风,减少涡流。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重庆阳光华庭(三期)采用基于流体力学的模拟计算软件,对住区风环境进行模拟计算,提供可视化的模拟结果,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科学性。控制污染源。对住区集中污染源进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分散污染源则要求排放不超标,易于扩散。232室内空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取自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应强制性执行。室内空气质量对居住者尤为重要。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住所内度过的,如果室内空气受到污染,新鲜空气不足,就有可能引起人体的各种疾病。233居室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降低居室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应积极利用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进行自然通风。因此,首先要求建筑有较理想的外部风环境;其次,建筑应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平面布局优先考虑采用错列式或斜列式布置,连排式住宅的主导风向投射角不宜大于45。建筑进深一般以小于14为宜,便于组织穿堂风。房间的自然进风设计应使窗扇的开启朝向和开启方式有利于向房间导入室外风。房间的自然排风设计应能保证常开的房门、户门、外窗、专用通风口等,直接或间接地向室外顺畅地排风。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期间,由于外窗密闭,宜开发推广无动力和有动力的窗用自然通风器。室内新风量标准取自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换气次数标准,乃根据新风量标准值推算而来,以居室净高大于25,人均居住面积15计算,相当于人均占有新风量375M3/H。234厨卫通风换气厨房、卫生间通风换气尚是一个薄弱环节,应积极开展研究,提出通风换气标准和气流组织方式。厨卫公共排风道的功能是排放浊气。从目前情况看,公共排风道尚存在一定的问题。无论是子母风道还是单独风道,其设计原理均以热压通风为基础,风道内呈负压状态。由于抽油烟机和排风扇大多数都是由住户装设,一旦运行,将改变风道的空气动力特性,由负压状态变为正压状态,导致同时使用时,离屋面出风口较远的厨卫排风不畅;个别使用时,排风可能会通过公共排风道进入未开排风扇的厨卫(排风扇上的止回阀无法做到完全密闭);如果个别厨卫未装排风扇,则串风的情况更严重。因此,有必要通过装置排风设备(如在屋顶设置)使公共排风道内仍维持负压,以防止由于串风带来的病菌传播。厨房等浊气的排放,应注意排风口不能靠近住户外窗,避免浊气倒灌,且与室外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235装修污染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指标限量取自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室内装饰涂料安全性评价指标取自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价规则。控制装修污染,宜采取下列措施1建立行业相关的专业信息,抵制采用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装修材料。2实施住宅装修工程监理制度。由开发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从设计、材料、施工等环节进行控制,最终对项目进行验收,出具项目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报告。3推行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行土建装修一体化,由开发商提供成品房。积极采用装修部品,便于控制装修污染,利于提高工业化程度。24热环境241室内温湿度住宅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关系到人体的热舒适度。其标准值基本取自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规定,但作了适当的调整。它与WHO有关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规定(1727温度,相对湿度4070)相接近。日本有关研究认为,供暖时期居室温度宜保持在1822,非居室温度则保持在1320。地面处温度与天棚处温度的温差以不超过3为宜;温差过大,下部湿气上升,会容易结露和发霉。房间之间的温差宜控制在5以内,温差超过10时,容易引起心肌梗塞、脑中风等疾病。制冷时期居室温度宜保持在2528,与户外的温差宜控制在57。非居室温度宜保持在2630。为此,日本住宅室内供暖制冷设计控制指标为冬天22,相对湿度40;夏天26,相对湿度50。242外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室内热环境有直接的影响。我国所建住宅尚属高能耗住宅,由于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导致采暖地区住宅单位面积的采暖能耗高达发达国家3倍左右,且热舒适度还有差距。非采暖地区随着空调的普及,能源浪费也较严重。为此,要求建立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体系屋顶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外墙采用外保温的复合构造;外窗采用中空玻璃并符合气密性的要求;南方还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在外围护结构提高密闭性的情况下,采暖制冷期间应考虑室内的换气,既不显著波动室温,又确保补充新鲜空气。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北京奥林匹克花园(一期)住宅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以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并在外墙上做外保温,达到了北京地区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复合外墙的构造是以导热系数低、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挤塑聚苯乙烯板作保温层(东、西墙30MM厚,南、北墙40MM厚)。采用粘贴(单组份聚合物砂浆)和机械锚固(尼龙胀栓)相结合的方法使之与墙体连接牢固,并在其上铺设耐碱玻纤网格布和聚合物砂浆以提高保温系统的耐久性,而后采用有很好抗裂性、较低吸水率、有足够抗冲击强度的劈开砖做保温系统的防护层。据外墙传热系数计算,K值为0。49W/K。243采暖制冷采暖系统应以热水集中供热为主,推行分户计量和室温控制。空调室外机的安装应与建筑专业配合。244可再生能源我国太阳能年辐射量大于502MKJ/、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积极开发太阳能新技术,与住宅建筑融为一体,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光热置换、光电转化,提供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及公共照明等,有利于大量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25声环境251住区噪声住区户外环境噪声标准取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J309693),应严格执行。住宅通常在开窗的条件下,室内外噪声约有10DB的差值。居室噪声允许值为45DB时,室外允许值为55DB。因此,室内声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外声环境质量,要做好住区防噪规划。在住区防噪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声音掩蔽效应”。两个DB数相同的声音叠加(声级差为0),合成后的声音等于一个声音的DB数加3DB。当两个DB数相差在10DB以上的声音叠加时,其合成的声级仅为较强声级值再增加不到05DB,即一个强的声音和一个弱的声音在一起时,弱的声音可以忽略不计。可见,通过合理布局,就可解决多个干扰源,既经济又利于改善住区声环境。252室内噪声住宅室内噪声标准选自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的规定。东南大学对南京和郑州两市的调查,等效声级达到35DB时,尚有10的受访者觉得对睡眠很有干扰。为此,采纳国家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值。253隔声住宅分户墙与楼板空气声隔声标准以及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选自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根据国内调查得出的主观评价见表2531和表2532,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采纳国家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值。表2531分户墙计权隔声量与主观评价住户反映计权隔声量听闻感觉室内背景噪声3050DB(A)满意可以不满意35DB邻室正常讲话能听清,且容易了解讲话内容。903540DB大声讲话,播放音乐听得清楚;正常讲话能听到,能听出个别字句。304060704045DB大声讲话,播放音乐能听到;正常讲话有感觉,但听不出内容。106025304550DB大声讲话听不到;播放音乐音响大时能听到,但声音较弱。152070152050DB音乐声、大声叫喊都听不到。603040注日本建筑学会提出的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标准,以大于50DB为推荐标准值。表2532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与主观评价住户反映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听闻感觉室内背景噪声3050DB(A)满意可以不满意85DB脚步声、扫地、蹬缝纫机等都能引起较大反应,拖动桌椅、孩子跑跳则难以忍受。907585DB脚步声能听到,但影响不大;拖桌椅、孩子跑跳5050感觉强烈,敲打则难以忍受。6575DB脚步声白天感觉不到,晚上能听到,但较弱;拖桌椅、孩子跑跳能听到,但除睡觉外一般不影响。10801065DB除敲打外,一般声音都听不到;椅子跌倒,孩子跑跳能听到,但声音较弱。6535注日本建筑学会提出的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以6065DB为最低允许标准值。对分户墙和楼板的隔声宜采取以下的技术措施1空气声的隔绝是遵循“质量定律”,围护结构面密度越大,其隔空气声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主体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宜尽量利用承重墙作为分户墙。如果分户墙属于填充墙,可选用陶粒混凝土或密度大的增强石膏砌块等。同时,应注意墙中的管路与嵌槽,不得出现贯通现象。2对楼板撞击声的干扰,根据我国材料、施工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宜采用浮筑楼面,在承重楼板上铺设弹性垫层,上面做配筋的混凝土楼面层。混凝土楼面层(作为质量)和弹性垫层(类似弹簧)构成一个隔振系统。面层质量越大,垫层弹性越好,则隔声越好。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北京奥林匹克花园一期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板,北京金地格林小镇采用重密度玻璃棉作为垫层,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奥林匹克花园(一期)楼板隔声采取以下构造措施将20厚挤塑聚苯乙烯板(FM250)用专用聚合物砂浆或粘结剂粘贴在楼板找平层上,然后根据不同面层厚度施工4065厚陶粒混凝土垫层,再铺地砖或复合木地板面层。据检测报告,其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达到62DB。楼板隔声层的综合造价,在采用聚合物砂浆粘贴时约为43元/,在采用粘结剂粘贴时约为36元/。北京金地格林小镇楼板隔声采取以下构造措施在楼板上铺设15厚玻璃棉(容重为96/M3),再满铺厚塑料布,浇筑50厚中间设钢板网的混凝土垫层。据检测报告,其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达到54DB。楼板隔声层的综合造价约为38元/。26光环境261日照住宅日照标准取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应强制性执行。住宅日照标准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获得充足的日照,有利于居住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及婴儿的身心健康,保证居室卫生,改善居室小气候,提高舒适度。所规定的住宅日照标准乃是保障居住者能享受最低限度的日照。它已考虑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困难,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切不可为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牺牲居住者的长期环境效益。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重庆阳光华庭三期利用日照分析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既丰富空间环境,又科学地证明达到日照标准。262采光住宅室内采光标准取自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96),应强制性执行。外窗的设置应充分利用天然光资源,为居住者提供一个满足生理、心理、卫生要求的居住环境。因天然光随季节、时间、气候而变化,国际上通常以“采光系数”作为采光标准。据瑞士研究,居室的最低采光系数应符合下列3项假定条件,即70以上的人数认为房间是“明亮”的;若进一步提高采光系数,则回答“明亮”的人数不再有明显的增加;认为房间“不够明亮”的人数比例应少于10。调查的结果是,采光系数应等于0610。这与我国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96)规定的1基本相同,其对应的住宅居住空间的窗地面积比则为1/7。考虑到有阳台及前排建筑物的遮挡,窗地面积比可适当增大。但不是越大越好,既要满足采光率,也要考虑到节能。263照明住宅照明应合理设计起居室的活动包括会客、家人团聚闲谈、娱乐、看电视等,不需要太高照度。但对阅读、书写等部位要求设局部照明,以提高照度。卧室不需要高照度,床头宜设局部照明;厨房切菜、洗濯和烹饪等视觉作业要求精细,照度要适当提高。264光污染住区光污染日趋严重,必须引起注意,例如住宅楼的景观立面照明使用投光灯,住区内装设霓虹灯广告等,应予以禁止。对住区道路或庭园的灯光,应予以控制,不使光线射入住户内,引起令人不舒适的眩光或导致光污染。265日常安全住区夜间照明十分重要。机动车行驶的道路上,灯光应将车行道和人行道分清楚。宅间道路上,灯光应照亮全部长度,并有助于找到住宅的门牌号码。27水环境271住区供水合理规划住区水环境,有效利用水资源。水压不足时应采用变频调压水泵加压技术,保障住户水压稳定,利于节能和减少对水的二次污染。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取自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卫生部)。272管道直饮水由于水体受各方面的污染,使其水质不断恶化,各地供应生活饮用水的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卫生、健康的强烈追求,要求住区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推行分质供水系统实施分质供水。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取自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273住区排水缺水地区应积极采用中水技术,住区总体规划应包括污水、废水、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中水设施建设的内容。中水工程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确定中水水质、系统型式、处理工艺和规模。必须防止发生误接、误用,严禁中水进入生活饮用给水系统。中水水质标准取自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274住宅排水住宅排水系统的选择采用中水系统时,所选用的原水系统的排水宜按排水水质分流排出。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和生活污水宜合流排出。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时,其生活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排出。多层和高层住宅的卫生间,在上层使用坐便器时,生活污水立管内的压力便增大,空气随着污物被压到下层卫生间。由于地漏水封小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关食堂承包合同常用范本(2025版)
- 公司内外墙抹灰劳务合同书2025年
- 海外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模板2025年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2025版人工智能医疗股权投资股权转让保密及健康中国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小镇楼顶LED广告字设计与安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节能建筑外墙保温施工合同
- 2025版落水管施工材料研发与创新合作协议
- 2025版精简版智能设备技术保密合同
- 二零二五版多功能对讲机研发与市场推广合同
- 医院检验科试剂管理制度
- 2025年客运车辆驾驶员(技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生物质燃料加工市场调研报告
- 《企业合规培训课件》
- 解除收购合同协议书
- 医院突发大量车祸伤员应急演练脚本
- 2025年江苏省C类行测真题及答案
- 中心静脉压测量技术
- 加盟红娘合同样本
- 骨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智联招聘-20240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