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特色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特色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特色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特色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特色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总论111项目提要112项目编制依据6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14可研结论112、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12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1222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423县基本情况17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3、市场需求分析2531第一产业市场分析2532第二产业市场分析2633第三产业市场分析274、项目建设条件分析2841基础条件2842社会经济条件3143土地资源3344劳力资源335、建设目标3451项目建设目标3452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346、项目建设方案3661第一产业建设3662第二产业建设4363第三产业建设657、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措施7871森林防火主要措施7872森林病虫害防治主要措施7973森林管护主要措施797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808、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8181经营管理形式8182管理机构8283项目管理849、项目建设进度8591建设期限8592建设进度安排85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85101投资估算依据85102投资估算范围86103总投资估算87104资金筹措8811、效益分析88111经济效益分析88112社会效益分析89113生态效益分析9012、财务分析与评价91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参数选取91122经营收入估算93123成本费用估算95124财务评价指标95125偿债能力分析96126财务生存能力分析96127不确定性分析97128财务评价结论9913、结论与建议9914、附件1001、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特色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县的扎西镇、旧城镇、高田乡、罗布镇和三桃乡。113项目建设单位名称项目建设单位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控股114项目法人代表法定代表人115项目主管单位县林业局116项目性质新建、改扩建117项目建设目标第一产业4年建成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60000亩;第二产业2年改扩建成年产32000M3木材加工产品生产线;第三产业2年建成5000亩甜苦笋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基地。11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1)第一产业建设规模60000亩,其中通过土地流转、合伙新造速生丰产林基地40000亩,通过土地流转、中幼林折价入股,直接购置中幼林建成速生丰产林基地20000亩。分布在5个乡镇,其中旧城镇建设规模26800亩,高田乡建设规模26700亩,三桃乡建设规模800亩,罗布镇建设规模2000亩,扎西镇规模3700亩。(2)第二产业建成生产能力为实木家具料20000M3/年、指接板6000M3/年、细木工板6000M3/年的全套生产线。主要包括加工车间改扩建,职工宿舍、食堂、给排水工程、供电工程、场地硬化、厂区绿化等土建工程;新购置木材综合加工生产线设备134台(套、项)及热能中心、小型装载机等其他辅助设备、设施。(3)第三产业建成5000亩的罗布镇高竹山甜苦笋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基地及游客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公路、步行道、供电线路、供排水管、旅游公厕、停车场、环境整治、消防设施、安防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19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建设期为4年(20162019)1110项目投资规划本项目总投资为29800万元。1111项目效益(1)经济效益第一产业杉木种植收益按杉木加工木材进行分析,60000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项目达产年预计年营业额8640万元;第二产业产品销售价格是根据目前国内市场现行价格,32万M3木材加工投产年营业收入为8700万元;第三产业甜苦笋按出售鲜笋和旅游观光年接待人数计算,5000亩甜苦笋生态观光示范园建设项目达产年预计年营业额2981万元。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县特色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正常年营业收入可达20321万元,利润总额3169万元,净利润2385万元;年上缴税金3015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为1068年,所得税后为1223年。(2)社会效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它服务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该项目以县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为主,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县林产业的融合拉长了林产业的产业链,改变了传统林业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使林产业向可持续发展,使林产业发展成为县的支柱产业。项目的实施,使林业生产、林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它服务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林业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调发展,将使相当部分农民从传统的以粮食烤烟为主的农业生产上转移到为主的新兴产业上来,使的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增加。同时,增加就业,实现农民增收。项目的建设可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人农民就业,惠及县5个乡镇7个村民委员会158个村民小组7280户的32967人,带动更多农户共同发展林业业。项目的实施,吸收现代要素改造传统林业,实现林业现代化,有利于培养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3)生态效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完后,将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步完善,使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剂小气候的功能,使得农业生产环境风调雨顺,有利的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产增收。另一方面本项目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基本上实现了木材资源的全利用,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延长了产业链,减少了县森林林木的消耗,对提高县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间接生态效益明显。1112项目建设单位简介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初期以原木购销和粗加工为主。2009年公司投资收购旧城百盈木业行改建。2010年4月注册成立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址县扎西镇麒麟小区,法人代表赵伦富,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一家专门从事木材经营、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2010年公司建成一条木材深加工生产线,2012年又在双河乡工业园区建成两条木材深加工生产线,厂区总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彩钢瓦厂房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产品有柜子板、直拼板、直接板和细木工板。公司一直致力于县木材粗加工及精深加工,依靠县及周边县份较丰富的森林资源,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强技术力量投入,为当地林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经过多年来的木材经营、加工,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公司现有各类管理人员25人,技术工88人和多种生产机械。已具备年产家具用料7000M3和年产指接板3000M3的生产规模,且产品具有一定的销售市场。一直以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已建成速生丰产林基地16000亩,与600余农户签订了林地使用权租赁和林木购销协议。公司由于带动群众致富,促进了林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2011年2月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2012年12月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县工商局挂牌为“定点联系服务民营企业”。根据云南昭通永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昭永审字2014166号)、云南吉新会计师事务所(云吉信审字201504099号)、云南华昆建诚会计师事务所(云华昆建诚2016J239号)分别对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20132015年财务审计报告,该企业20132015公司财务状况如表11。表1120132015年度公司财务状况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2013年2014年2015年1资产总额2926826645048688714801392固定资产净值1750232314283065269689363流动资产1146594330765623445112044负债1568650328844765217718985所有者权益合计1358176316203922497082416实收资本10010010007营业(销售)收入4258400653498343750068838营业总成本350390399营业利润754496990710111198457110净利润6035974725680999891711资产负债率53606403304612净资产收益率444444782010从以上数据显示,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在所以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充分地反映了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20132015年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量,3年盈利无亏损,且资产负债率都低于70。企业管理严格,财务状况好。12项目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6年第二批专项建设基金农口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3)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4)云南省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5)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的意见;(6)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7)县林业发展十三五年规划;(8)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林计发200615号(9)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规定计建函2000682号;(10)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及基础资料。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1项目建设用地规模本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6502018亩,其中第一产业建设用地面积60000亩,占总面积的9228;第二产业建设用地面积2018亩,占总面积的003;第三产业建设用地面积5000亩,占总面积的769。132产品方案与规模(1)第一产业产品方案杉木、桦木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规模总规模60000亩,其中新造林40000亩,购置中幼林20000亩。(2)第二产业产品方案实木家具料、指接板、细木工板。生产规模本项目设计生产能力是实木家具料20000M3/年、指接板6000M3/年、细木工板6000M3/年。(3)第三产业产品方案甜苦笋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基地。生产规模新造林5000亩,新建旅游基础设施。133主要建(构)筑物数量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建(构)筑物包括第二产业木材综合加工车间10000M2烘干窑250M2;配电房30M2热能中心200M2除尘房180M2职工宿舍250M2食堂150M2围墙3200M;挡土墙200M;污水处理设施300M3;给排水工程1项;供电工程1项;消防配套设施1套;场地硬化4000M2场区绿化1项;土地平整2500M2办公楼装修改造1000M2;第三产业旅游公路6250M;步行道10000M;环境整治1500M2停车场2000M2旅游公厕4座;供电线路6000M;供排水管线12000M;污水处理设施2座;垃圾处理设施30座;安防设施2座;消防设施2座;游客信息咨询服务中心5000M2。134主要机械设备数量本项目涉及的主要机械设备全部为第二产业的包括卧式带锯14台;跑车带锯10台;烘干设备16台;砂光机6台;锯边机6台;单片调边机3台;冷拼机2台;实木拼接机2台;立铣机2台;打隼机2台;斜平刨2台;重型纵切锯2台;喷漆设备2套;原木断料机4台;原木多片锯9台;调边机6台;断料机9台;四面压刨4台;梳齿机4台;接长机8台;重型四面刨2台;搅拌机4台;涂胶机4台;热压机5台;打磨包装机4台;拼接机2台;小型装载机3台。135投资估算指标(1)第一产业营造型造林费用640元/亩;培育型营造林费用1200元/亩。(2)第二产业生产线土建工程投资2668万元;家具料生产线投资776万元;指接板工板生产线投资1182万元;细木工板生产线投资605万元。(3)第三产业营造型造林费用700元/亩;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费用2154万元。136总投资构成及资金来源(1)总投资构成项目建设总投资298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907万元,占总投资的9701;建设期利息293万元,占总投资的098;流动资金600万元,占总投资的201。(2)项目资金来源项目资金拟由以下渠道筹措企业有筹104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07。农户以土地折资入股92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04。银行贷款600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13。申请国家财政专项补助32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74。申请国家有关造林项目建设补助9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2。13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表1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县特色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扎西镇、旧城镇、高田乡、罗布镇和三桃乡3建设单位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4建设期4年(20162019)二项目建设内容(一)第一产业1建设规模亩600002产品方案杉木、桦木速生丰产用材林(二)第二产业1产品方案1实木家具料M3/年20000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2指接板M3/年60003细木工板M3/年60002土建工程建设内容1木材综合加工车间M2100002烘干窑M22503配电房M2304热能中心M22005除尘房M21806职工宿舍M22507食堂M21508围墙M32009挡土墙M20010污水处理池M330011给排水工程项112供电工程项113消防配套设施套114场地硬化M2400015场区绿化项116原木楞土地平整费M2250017办公楼装修改造费M21000(三)第三产业1建设规模亩50002产品方案甜苦笋、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1旅游公路M62502步行道M100003环境整治M215004停车场M220005旅游公厕座46供电线路M60007供排水管线M120008污水处理设施座2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9垃圾处理设施座3010安防设施座211消防设施座212游客信息咨询服务中心M25000三正常年项目产品1杉木材万M3602实木家具料M3200003指接板M360004细木工板M360005甜苦笋吨25006旅游观光万人次654四项目总资金万元298001建设投资万元289072建设期利息万元2933流动资金万元600五资金筹措万元29800企业有筹万元10450农户以土地折资入股万元9250银行贷款万元6000申请国家财政专项补助万元3200申请国家有关造林项目建设补助万元900六项目财务评价1销售收入万元20321第十年进入采伐期2总成本万元13375第十年进入采伐期3可变成本万元11501第十年进入采伐期4固定成本万元1826第十年进入采伐期5经营成本万元11858第十年进入采伐期6利润总额万元3169第十年进入采伐期7净利润万元2385第十年进入采伐期8累计盈余资金万元7208618年9上缴税金合计万元3015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0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072所得税后88111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IC8所得税前万元680396所得税后万元18833212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年1068所得税后年122313盈亏平衡点BEP442614财务资本金内部收益率96214可研结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是为适应当前的林业发展新形式和县当地实际的需要而提出的,本项目对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探索一条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农村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杉木、桦木、竹的生长,土地资源充足,营林经验丰富,支撑力量可靠,协作环境良好,有较完整的项目支持体系和保护体系,项目实施所涉及的工程建设如带来、房建等建设项目,工程条件较好,建设难度不大,项目实施拥有完全成熟的技术条件。项目建设以木材精深加工为目的,从而改变了县木材出售以初级原料和半成品的局面,提高了木材产品的综合效益。项目基本实现了木材资源的全利用,木材利用率高大90以上。当地政府对林业产业的发展较为支持,可带动当地农户的脱贫。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等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政策,项目建设单位资金雄厚、经验丰富,项目实施后,对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增收、财政扩源、丰富市场、出口创汇及增强农业抵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均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对于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提供先进经验,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和较高的经验价值。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提高项目建设单位产品质量、产品多样性和品牌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十分必要。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项目投资估算合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良好;建设单位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能够确保项目成功,应尽快组织实施,希望有关部门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2、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它服务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收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养农业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连续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还明确要求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龙头企业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充分发挥企业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进合作共建,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第二批专项建设基金农口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抓紧做好2016年第二批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及县林业资源条件,编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县特色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2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222基本原则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223主要目标本项目以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积极发展林业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推进县速生丰产林建设、木材精深加工和甜苦笋采摘及生态观光的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农业。4年内建成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60000亩,用于公司改扩建成年产32万M3木材加工产品生产线;并建成5000亩甜苦笋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基地。基本形成县林业一、二、三产业的完整链条,产业利益紧密联结、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224项目产业融合主体本项目以省级龙头企业县兴源林业有限公司为主体。225项目产业融合方式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融合方式。226项目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本项目是为适应当前的林业发展新形式和县当地实际的需要而提出的,项目对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探索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农村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通过引导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交售农产品入社或入股的方式融合发展加工流通、林业与文态休闲旅游,改变农民只作为农产品提供者、只分享生产环节利润的局面。通过项目的建设,第一产业速生丰才林基地流转土地60000亩,租金2000元/亩,流转土地租金每年达12亿元;第三产业甜苦笋生态旅游示范观光基地流转土地5000亩,租金2500元/亩,流转土地租金每年为1250万元。项目流转土地租金每年达1325亿元,惠及县5个乡镇7个村民委员会158个村民小组7280户的32967人。产业基地的建设间接带动当地农民从事基地管护工作及采伐销售工作,农户从中可增收约6000万元。土地流转出去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可转移吸纳1500人农民就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县特色林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实质就是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以资产为纽带将林业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集成在一起,使其首尾相连、上下衔接、一体推进,将二三产业利润回流到一产,使林业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和拓展所产生的利润内部化,使融合效益高于每个单独的产业之和的经营方式,真正让农民活跃在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并且增加后续产业的收入。23县基本情况231地理位置县隶属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俗有“鸡鸣三省”之称。地处东经10441151051845、北纬274230280730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7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66千米。东与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接壤,南与贵州省毕节县、云南省镇雄县相连,西与彝良县和四川省筠连县交界,北与四川省珙县、兴文县毗邻。县城扎西距省会昆明市680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286公里,距重庆直辖市359公里,距四川省会成都市420公里,距四川省泸州、宜宾、自贡市均在200公里左右,具有“行政区划属云南,经济流向朝巴蜀大地,与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经济带紧密相连”的区位优势和特点。232自然概况县系四川盆地南缘逐渐向云贵高原北缘过渡地带,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干湿季之分,四季不明显,全年阴湿气候居多,年均气温133,年总积温48004900,10积温39004000,最热月均温度为227,最冷月均温度为32,年平均日照时数10336小时,年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之间。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具有夏短冬长,春长于秋,四季不分明,干雨季不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暖和,冬半年多雨寡照,夏半年雨量充沛,光照条件充足等气候特点。233地形地貌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逐渐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属滇东北高原的中山峡谷区。山脉呈东西走向,系乌蒙山北延余脉,主要由大雪山、后山、观斗山、李家沟梁子等组成,横贯县境中部,呈鱼脊形,构成南北分界线,形成中部高而向南向北倾斜,北低南高的地形,最高海拨为高田杨龙湾梁子1902米,最低海拔为旧城河出境处的旧洞480米,相对高差1422米。234土壤县森林土壤有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土四个土类。有黄壤、粗骨性黄壤、黄棕壤、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黑色石灰土六个土壤亚类。235植被主要的植被类型属中山河谷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高原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森林类型有暧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柳杉人工林、檫木人工林、杉木人工林、杉木檫木混交林、杉木酸枣混交林、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次生林、柏木林等。236森林资源现状据2009年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全县林地面积9874万亩,占幅员面积的4722。其中,有林地面积600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6085;疏林地面积001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001;灌木林地面积33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363;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107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12;无立木林地面积256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59;宜林地面积17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78。苗圃地面积0019万亩,占林地面积的002。有林地面积中,乔木林地面积577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9606;竹林面积237万亩,占394。全县森林覆盖率450,比“十一五”增加78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541,比“十一五”增加8个百分点。全县活立木总蓄积350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341794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0016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729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6461万立方米。237交通县距省会昆明市680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286公里,距重庆直辖市359公里,距成都市420公里,距四川省沪州、宜宾、自贡市均在200公里左右,具有“行政区划属云南,经济流向朝巴蜀大地,与长江流域经济带紧密相连”的区位优势和特点,是滇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商贸枢纽。主要出境干线公路有4条,其中镇镇雄威公路由西南方向出境,全长86公里,为至昭通、昆明、贵阳主线叙四川叙永威公路全长87公里,向东直达沪州港,为镇叙威三县交通枢纽北面威四川珙县公路、威兴四川兴文公路均直接入川,与宜宾市直通。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97公里。238社会经济条件县辖7镇3乡扎西镇、旧城镇、双河苗族彝族乡、高田乡、罗布镇、林凤镇、长安镇、庙沟镇、三桃乡、水田镇,83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市社区,1621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县政府驻地扎西镇。有汉、苗、彝、白、壮、回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16。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2937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2370万元,比上年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609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工业增加值99481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建筑业增加值36617万元,比上年增长2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329万元,比上年增8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8463359,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呈“二三一”型。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县正处在全力打好扶贫攻坚,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在目前的条件下,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摆在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而我县现有林业用地100多万亩其中人工商品用材林40余万亩,森林蓄积量300多万立方米,森林资源较丰富,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围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批量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实施林产业综合开发,融合发展。努力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发展木材加工业,将林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建立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复合型林业产业体系,开展资源综合开发,实现复合经营,融合发展,永续利用,就是加快农村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向前推进的重要途径。(2)产业融合发展是是工业强县的需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工业强县是我县经济再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工业必然要依托我县的自身特色和优势,我县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静风多雾,特别适宜杉木、柳杉等用材树种生长。全县林业用地占全县幅员面积50以上,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但我县林业建设是“大资源,小产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矛盾还十分突出,实施林产业综合开发,融合发展,通过木材深加工,在木材资源利用上,原木进厂后,中、大径材用于生产实木家具料,次小径材和林业三剩物用于生产指接板和细木工板,锯末、树皮等废弃物可用于厂区内锅炉燃料或作为活性炭生产厂家的原料,经过一系列产品加工过程后,可实现木材利用率高达90以上,项目建设大大地提高了木材产品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3)项目建设是县林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县现有林业用地9874万亩(其中人工商品用材林40余万亩),森林蓄积量300万立方米作用,森林资源较丰富,围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批量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在现有人工商品用材林40万亩的基础上,新造10万亩,到2020年,建成以杉木为主的商品用材林基地保有量达到50万亩。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扶持发展木材加工业,鼓励和引导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延伸木材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品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以实现县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林业强县,以尽快地把县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以改变长期以来全县木材销售大多数是进行原木交易,木材的加工业只有一些小作坊落后格局,将木材产业的产前、产后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建立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复合型产业,加快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步伐是县林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4)项目建设是农民增收,企业增利的需要县是一个山区县,95是山地,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山区60的面积是林地。林地是山区群众经营和依托的主要生产资料,是生态的重要保障,也是林农增收和林区发展的出路。林区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发展兴于资源富集、困于资源衰竭,合理保护、有序利用现有资源是林业产业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该项目建成后,正常年每年需各类原木近40万M3,从而正常年每年可为项目区速生丰产林种植企业和农民增收600000万元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和企业增利并促进了县的经济发展繁荣。(5)项目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生态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成为普通大众的一种新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经营形式和旅游经营形式的一场革命。生态旅游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一地一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将会带来农村第三次发展浪潮。各地实践证明,农业旅游具有很强的产业渗透性和互动性,可以将农村一产、二产资源转化为新的旅游资源,可以带动一产,推动二产,拉动三产,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时,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因其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优惠。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4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林业政策,人民群众支持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各类商品林基地建设方兴未艾,林产工业得到加强,经济林、竹藤花卉产业和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山区综合开发向纵深推进。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和利用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组织、法制和工作体系。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统一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林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状况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项目区资源基础良好,生产潜力大县作为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屏障,有140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全县林地面积9874万亩,占幅员面积的4722,森林覆盖率450,林木绿化率541,且县的“光、热、水、土、气”等自然资源中所蕴藏的林业增产潜力十分巨大。良好的自然条件为林产业项目提供了前提条件,现有的林业资源为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的实施,在“美丽、森林”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加快林业发展,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3)市场需求大,发展势头强劲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进口大国,同时又是人均占有森林资源(木材)很少的国家。人均木材蓄积量仅86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2。近十几年来,木材市场需求出现较大的供应缺口,供需矛盾突出,原木进口逐年递增。随着金融危机的缓解及国内需求回升,目前我国的木材进口量自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发布的资料表明,2011年我国原木进口量为42326万立方米,2012年我国原木林肯量我3789万立方米,2013年我国原木进口量为45159万立方米,2014年随着我国东北国有林区商品林停伐政策的实施,2014年我国木材进口总量达到768499万立方米,创造了历年来的最高峰,贸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因此,从我国木材供需矛盾来看,发展林产业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林产业项目的建设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4)领导重视,人才技术有保障县已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保各项具体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分管领导亲自抓、具体抓,同时从相关部门、乡(镇)、村等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财政积极筹划,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群加之众积极性高,投入上自愿,项目深受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县木材粗加工及精深加工,经过多年的木材经营、加工,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营。3、市场需求分析本项目建设最终产品包括木材、实木家具料、指接板、细木工板等工业品和生态观光示范两方面。31第一产业市场分析311国际木材市场发展走势从国际木材市场来看,由于许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迫于全球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相继采取削减、限制甚至禁伐原木出口的政策,导致全球性木材短缺据英联邦林业译论估测到2025年世界木材消耗量将为64亿立方米。在近20年内,木材消耗量将增加80,木材短缺量将达到40亿立方米,这对需要进口木材的中国影响最明显。322国内木材市场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人均占有森林木材资源很少的国家。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国内森林采取逐年减伐措施,使国内木材市场出现较大的供应缺口。目前,国内木材需求量已达到3亿多立方米,按照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每年只能提供16亿立方米,如果严格按照国家限额计划采伐,国内木材市场供应缺口达15亿立方米以上。按历年森林消耗数据,国内目前最大可能提供木材23亿立方米在森林超采12亿立方米的情况下,因此木材供应缺口至少也为08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木材需求至少4亿立方米,木材供应缺口至少15亿立方米。32第二产业市场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繁荣农村经济,进一步拉动消费市场,扩大消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促进中国的住宅建设,也使与住宅相关的行业得到发展,为各类家具及配套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住房条件的逐步改善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家具及家装制造业的发展,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家具业将保持15增长速度,未来30年,家具行业将迎来产业黄金期,年产值将由2008年的65亿元,到2015年增长到250多亿,2020年总产值达到600多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以看出,家具行业的庞大市场需求,同时实木家具料将是一种潮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实木家具料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进口大国,同时又是人均占有森林资源木材很少的国家。人均木材蓄积量仅86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4。近十几年来,木材市场需求出现较大的供应缺口,供需矛盾突出,原木进口逐年递增。根据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发布的资料表明,2011年我国原木进口量为42326万立方米,2012年我国原木进口量为3789万立方米,2013年我国原木进口量为45159万立方米,2014年随着我国东北国有林区商品林停伐政策的实施,2014年我国木材进口总量达到768499万立方米,创造了历年来的最高峰,贸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实木指接板、细木工板被广泛应用于家具、橱拒衣柜、卫浴柜等领域。指接板、细木工板的板材构造均匀、尺寸稳定、幅面较大、厚度较大,除可用作表面装饰外,也可直接兼作构造材料。随着我国板式家具、地板、包装和装修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对实木指接板、细木工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过去出口市场广阔,为细木工板提供市场,加上中央对细木工板生产税收政策的优惠,企业生产利润率较高。所以,我国的细木工板发展迅速。据中国木材流动协会监测数据显示,虽然目前房产市场萎靡不振,但现阶段细木工板价格延续平稳运行,且略有上浮。由此看来,在未来经济形势向好的情况下,细木工板将需求将会出现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实木指接板、细木工板应用行业广泛,市场需求量大。33第三产业市场分析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与渴望。农业生态旅游可以让城市居民远离都市喧嚣,在质朴、清新、典雅的环境中放松自己,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亲吻土地的芳香,舒展被办公室僵化了的神经,体会采摘丰收果实的喜悦心情。我国农业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旅游走向兴旺发达之后开始萌发。最近三、四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农业旅游在全国各地逐渐升温,成为我国旅游产业链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主题。生态观光旅游业是二十一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进一步持续、高速增长、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前景十分广阔。4、项目建设条件分析41基础条件411自然条件(1)自然概况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干湿季之分,四季不明显,全年阴湿气候居多,年均气温133,年总积温48004900,10积温39004000,最热月均温度为227,最冷月均温度为32,年平均日照时数10336小时,年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之间。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具有夏短冬长,春长于秋,四季不分明,干雨季不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暖和,冬半年多雨寡照,夏半年雨量充沛,光照条件充足等气候特点。(2)地形地貌县属滇东北高原的中山峡谷区。山脉呈东西走向,系乌蒙山北延余脉,主要由大雪山、后山、观斗山、李家沟梁子等组成,横贯县境中部,呈鱼脊形,构成南北分界线,形成中部高而向南向北倾斜,北低南高的地形,最高海拨为高田杨龙湾梁子1902米,最低海拔为旧城河出境处的旧洞480米,相对高差1422米。(3)土壤县森林土壤有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土四个土类。有黄壤、粗骨性黄壤、黄棕壤、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黑色石灰土六个土壤亚类。黄壤全县均有分布,多分布在海拨1600米以下地区,面积占592,PH值5570,土壤肥力中上。紫色土与黄壤呈复区分布,多见于石坎、双河、高田、罗布、旧城、麟凤、长安等地区,面积约占135。PH值5570,土壤肥力属中下、缺磷。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拨1600米以上地区。面积约占36,有机质积累较丰富,土壤深厚疏松,PH值5060,自然肥力中上。石灰土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地区,面积约占201,肥力较高,土壤富含钙质,结构良好,质地中至重壤,PH值63左右。(4)植被主要的植被类型属中山河谷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高原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森林类型有暧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柳杉人工林、檫木人工林、杉木人工林、杉木檫木混交林、杉木酸枣混交林、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次生林、柏木林等。主要乔木树种有杉木、柳杉、檫木、红椿、香樟、丝栗、泡桐、酸枣、麻栎、华山松、福建柏、红豆杉等。主要灌木有萌生栎类、木姜子、柃木、火把果、算盘子、野牡丹、山茶、滇榛、悬钩子、乌泡等。草本植物多为白茅、荩草、五节芒、蕨类、蒿类、野棉花、铁芒箕、石松、百合、石蒜等。竹类主要有水竹、苦竹、毛竹、慈竹、方竹、筇竹、绵竹、斑竹、白夹竹、箭竹、麻竹等。412河流水系县河流属长江水系金沙江流域。主要河流有白水江、赤水河和南广河。白水江在县境内源于麟凤乡龙塘村猪背河坝大雪山林场,往南经金竹、麟凤村转向西南,过长安、瓦石至白水汇庙沟再出境。主要支流包括麟凤河、庙沟河等。赤水河在县境内源于扎西镇石龙办事处马牛光沟,往西南过石龙至扎西转向东南经田坝、庙坝、大河、石坎后进入水田镇镜内后称龙洞河,至水田镇香树河底出境。主要支流包括扎西河、罗泥河和倒流水等。南广河在县境内源于高田乡钨城杨龙湾梁子,往西北经钨城、高田、罗布、顺河至旧城镇龙马村与旧城河相汇后顺山出境。主要支流包括罗布河、旧城河和斑竹河等。413森林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