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_第1页
中医体质学说_第2页
中医体质学说_第3页
中医体质学说_第4页
中医体质学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体质,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身心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论知识。,(一)、概念,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 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 人体个性特征。中医体质观:形神合一,(二)影响体质的因素,1. 先天因素:关键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子代禀赋的薄厚强弱,影响其体质。它是构成不同体质的基础。2. 年龄因素:不同体质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定型和演变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的重要表现。,3. 性别差异:中医学家认为“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在病理上,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也以男子较高。清唐宗海血证论卷二专列“男女异同论”一篇,对此详细论述。,4. 地理气候因素: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5、其他因素: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体质趋弱。,(三)体质的特点,1. 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内在脏腑气血等强弱盛衰的概括,2. 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体质学说的任务就是揭示其规律,并就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3. 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一般不会骤然剧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年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身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在不同个体身上,体质的存在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型者,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为及早采取措施,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四)体质的构成和分类,1. 体质的构成要素2.分类,(1)体型 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体型差异为直观,一望便知,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的篇章中,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2)脏腑 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要素。内经中充分强调了这一点。,(3)精气血津液 都是维持生命活动、并决定生理特点的重要物质,故也可影响体质。,(4)生理功能 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自我协调,以及偏盛偏衰的基本状态等,都是生理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们都是构成体质的要素。古代医家常说的“阳体”(阳质)、“阴体”(阴质)等,大多是从生理功能的特点来认识或对体质进行分类的。,体质分类,平和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瘀血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2.分类,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 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 沛,耐受寒热, 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平和体质,阳虚体质,临床表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 长,舌淡苔白 ,脉细弱或沉迟。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2、体内阳气虚弱,或寒邪凝滞。,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 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 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 等病;感邪易从寒化。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 风、寒、湿邪。,冷,治则:温中散寒、调畅经络、活血补气。针灸:雷火灸(神阙、关元);悬灸; 艾灸;隔附子饼灸。保健穴:气海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阴虚体质,临床表现:精神烦躁,自觉身热,手足心热, 面部红赤,口干舌燥,皮肤干, 失眠,便秘,尿短赤,舌瘦红绛, 苔少 ,脉细数。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2、体内阴液不足,或虚火阳盛。,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 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形体特征:体形偏瘦。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 鼻微干,喜冷饮,便干 舌红少津,脉细数。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 感邪易从热化。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 不耐受暑、热、燥邪。,干,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针灸:关元、气海、中极、中脘、大横。太溪、照海滋阴要穴。保健穴:太冲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气虚体质,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经常感冒, 虚胖无力,面色无华,自汗,内脏 下垂,舌淡 ,脉虚弱。病机:1、饮食寒凉之品,损伤脾气。 2、元气不足、卫气虚损。,总体特征: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 表现。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 劳,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 舌边有齿痕,脉弱。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乏,治则:益气健脾、补中益气。针灸:艾灸足三里、脾俞。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 灸之)。保健穴:足三里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或每次按摩100次)。,气郁体质,临床表现:心情不畅郁滞,悲悲切切,胸闷 懒言,面色青黯,腹胀不固定, 食少纳差,舌质紫黯,脉涩。病机:1、肝气郁结。 2、情志郁滞。,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 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 敏感多虑。发病倾向:易患抑郁证、乳腺增生等。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 不适应阴雨天气。,郁,治则:疏肝解郁、调畅情志。针灸:三阴交、完骨、翳风、内关。太冲,肝俞-疏肝解郁。保健穴:阳陵泉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或每次按摩100次)。,瘀血体质,临床表现:面色青暗,瘀血阻滞部位不同, 症状有差异,疼痛固定,拒按, 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 沉弦、结代。病机:1、情志、饮食、劳逸致血行不畅。 2、外邪、内伤、气虚、邪热迫血妄行。,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胖瘦均见。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心理特征:易烦,健忘。发病倾向:易患癌症、痛证、中风。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暗,治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针灸:刺血疗法(局部瘀血)。灸膈俞,肝俞,血海。(活血化瘀)保健穴:三阴交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或每次按摩100次)。,湿热体质,临床表现:经常饮酒,喜食辛辣、肥甘厚腻, 周身乏力,倦怠,面部痤疮,面部 油性,口干口苦,便秘,尿短赤, 舌质红,苔黄、黑,脉沉数。病机:1、湿热外感。 2、湿热内生。 3、湿热下注。,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 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 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 口苦口干,身重困倦, 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 小便短黄. 男性易阴囊潮湿, 女性易带下增多,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 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油,治则: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利水渗湿。针灸:火罐治疗,(闪罐、走罐、旋罐、 抖罐、平衡火罐,取背俞穴:脾俞、肝俞等。)。保健穴:曲池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痰湿体质,临床表现:嗜睡,喜食辛辣、肥甘厚腻,周 身乏力,倦怠,身体沉重,阴雨 天加重,大便粘腻,舌淡,苔白 腻,脉滑。病机:六淫、饮食、劳逸、七情内伤等 是痰饮形成的病因。,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 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 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 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 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 多善于忍耐。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 适应能力差。,胖,治则:温化痰饮、健脾利湿。针灸:足三里、丰隆、中脘、水道、脾俞。保健穴:丰隆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特禀体质,临床表现:爱打喷嚏,爱过敏(花香、气味、 海鲜等),皮肤瘙痒。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2、遗传。,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 或有生理缺陷。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 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 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 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 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