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款东风本田思域发动机冷却系统培训手册_第1页
2006款东风本田思域发动机冷却系统培训手册_第2页
2006款东风本田思域发动机冷却系统培训手册_第3页
2006款东风本田思域发动机冷却系统培训手册_第4页
2006款东风本田思域发动机冷却系统培训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组件位置索引102散热器盖的测试103散热器的测试103风扇电机的测试104节温器的测试104水泵的检查105水泵的更换106冷却液的检查106冷却液的更换107节温器的更换109节温器壳体的拆卸和安装1010冷却液出口装置的拆卸和安装1013加热器出口装置的拆卸与安装1015散热器软管下部的拆卸和安装使用快速接头1016散热器和风扇的更换1018风扇控制组件位置索引1022故障症状处理索引1023电路图1024散热器风扇电路故障处理1025组件位置索引冷却液分离器水泵检查,见105页更换,见106页散热器更换,见1018页空调A/C冷凝器风扇总成更换,见1018页风扇电机测试,见104页散热器风扇总成更换,见1018页风扇电机测试,见104页加热器出口装置更换,见1015页冷却液出口装置更换,见1013页自动变速箱油ATF加热器更换,见14235页节温器壳体拆卸和安装,见1010页节温器测试,见104页更换,见109页发动机冷却液温度ECT传感器2更换,见11193页散热器盖的测试散热器的测试1拆下散热器盖A,使用发动机冷却液浸湿散热器盖封口,然后将散热器盖安装在压力检测仪B市场有售。使用一个小型适配器H90112209C市场有售安装散热器盖。2施加93123KPA095125KGF/CM2,1418PSI的压力。3检查压力是否下降。4如果压力下降,则更换散热器盖。1发动机冷却后,小心地拆下散热器盖,并向散热器内加注发动机冷却液至加注口颈部。2将压力检测仪A市场有售与散热器连接。使用小型适配器H90112209B市场有售连接压力检测仪。3施加93123KPA095125KGF/CM2,1418PSI的压力。4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是否渗漏以及压力是否下降。5拆下检测仪,并重新安装散热器盖。6检查冷却液中是否有机油和/或机油中是否有冷却液。风扇电机的测试节温器的测试1断开散热器风扇电机A和空调A/C冷凝器风扇电机B的2芯插头。2将蓄电池电源与2号端子相连,并将1号端子与地线相连,测试电机。3如果电机不运转或运转不平稳,则将其更换。如果节温器在室温下开启,则将其更换。测试闭合的节温器1将节温器A悬垂在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节温器B不要接触热容器底部。2加热容器中的水,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检查节温器首次开启时的温度和节温器全开时的温度。3当节温器全开时,测量节温器的上升高度。标准节温器上升高度80MM以上031IN开始开启温度8084176183完全开启温度95203凸头插头端子侧水泵的检查1拧松水泵皮带轮装配螺栓。2拆下驱动皮带见432页。3拆下水泵皮带轮。4逆时针转动水泵。检查其是否转动顺畅。如果转动出现故障,则更换水泵见106页。说明检查水泵时,可能会在出水孔A中看见少量的“滴水”,属正常现象。5安装水泵皮带轮。6安装驱动皮带见432页。7将水泵皮带轮装配螺栓拧紧至规定扭矩。水泵的更换冷却液的检查1排放发动机冷却液见107页。2拆下驱动皮带自动张紧器见434页。3拆下五个螺栓,然后拆下水泵A。4检查并清洗O形密封圈凹槽及发动机体的配合面。5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使用新O形密封圈B安装水泵。6清除溢出的发动机冷却液。7安装驱动带自动张紧器见434页。8向散热器内加注发动机冷却液,然后排放冷却系统内的空气见107页第7步。1查看冷却液储罐内的冷却液液位。确保液位在上限标记MAXA与下限标记MINB之间。2如果冷却液储罐内的冷却液液位位于或低于下限标记,则加注冷却液至下限与上限标记之间,然后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渗漏。冷却液的更换1起动发动机。将加热器温度调节盘设定至最高,然后关闭点火开关。确保发动机和散热器均已冷却到可以触摸的温度。2拆下散热器盖。3拧松排放旋塞A,并排放冷却液。4拆下缸盖前端的排放螺栓A。5排空冷却液后,在排放螺栓螺纹上涂抹液体密封剂,然后使用新垫圈重新安装螺栓,并将其拧紧。6拧紧散热器排放旋塞。7首先拆下储液罐,然后将其排空,最后重新安装。8使用纯正的本田长效防冻液/冷却液2型,加注至储液罐的上限标记MAXA处。续冷却液的更换续9向散热器内注入纯正的本田长效防冻液/冷却液2型至加注口颈部。说明一定要使用纯正的本田长效防冻液/冷却液2型P/NOL9999001。如果使用非本田生产的冷却液将会造成腐蚀,因而导致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或失灵。纯正的本田长效防冻液/冷却液2型为50防冻液和50水的混合物。不需要加水。发动机冷却液重新加注容量包括04L011USGAL,009LMPGAL的储液罐容量M/T冷却液更换后53L137USGAL,114LMPGAL发动机大修后65L172USGAL,143IMPGALA/T冷却液更换后55L140USGAL,117IMPGAL发动机大修后71L177USGAL,147IMPGAL10安装散热器盖,但不要拧紧。11起动发动机,使其达到工作温度散热器风扇至少运转两次。12关闭发动机。检查散热器液位,如果需要,添加纯正的本田长效防冻液/冷却液2型。13安装并拧紧散热器盖,然后再次运转发动机并检查是否渗漏。14清除溢出的发动机冷却液。节温器的更换1排放发动机冷却液见107页。2拆下线束卡夹支架和节温器罩,然后拆下节温器。3使用新橡胶密封圈安装节温器。4向散热器内加注发动机冷却液,然后排放冷却系统内的空气见107页第7步。5清除溢出的发动机冷却液。销节温器使用销安装橡胶密封圈更换节温器罩线束夹具支架节温器壳体的拆卸和安装拆卸1排放冷却液见107页。2拆下空气滤清器壳体总成见11308页。3拆下线束卡夹支架A,并使用胶带缠住空气/燃油混合比A/F传感器插头和辅加热氧传感器辅HO2S,以避免插头受到发动机冷却液的影响。然后拆卸散热器下部软管B、水通路软管C及加热器软管D。4拆下废气再循环EGR管。5断开EGR插头。6拆下节温器壳体。7拆下EGR阀A、节温器罩B及节温器C。安装1将新橡胶密封圈A安装至节温器,然后使用销C安装固定节温器B,最后安装节温器罩D。2使用新垫圈F安装EGR阀E。续节温器壳体的拆卸和安装续3使用新垫圈B和新O形密封圈C安装节温器壳体。4连接EGR插头。5使用新垫圈B安装EGR管A。6安装散热器下部软管A、加热器软管B和水通路软管C,然后安装线束支架D。7安装空气滤清器壳体总成见11308页。8向散热器内再次加注发动机冷却液,打开加热器阀,排放冷却系统内的空气见107页第7步。M/TA/T冷却液出口装置的拆卸和安装拆卸1排放发动机冷却液见107页。2拆下空气滤清器壳体总成见11308页。3拆下空气滤清器总成支架A,然后拆下缸盖的线束支架B。4断开发动机冷却液温度ECT传感器1的插头。5拆下空气滤清器总成支架A、散热器上部软管B及水通路软管C。6拆下冷却液出口装置A和ECT传感器1B。续冷却液出口装置的拆卸和安装续安装1清除冷却液出口装置配合面、螺栓及螺栓孔的所有旧液体密封剂。2对冷却液出口装置配合面进行清洁并晾干。3在冷却液出口装置的缸盖配合面上均匀地涂抹液体密封剂P/N08C70K0234M、08C70K0334M或08C70X0331S。说明如果涂抹液体密封剂后,应在五分钟内安装组件。否则应清除已施加的液体密封剂,并重新涂抹液体密封剂。4安装冷却液出口装置A,然后使用新O形密封圈C安装ECT传感器1B。说明向发动机加注冷却液之前,至少应等待30分钟。冷却液出口装置安装完毕后,至少3小时内不得运转发动机。沿虚线涂抹液体密封剂加热器出口装置的拆卸与安装5安装空气滤清器总成支架A,散热器上部软管B和冷却液旁通软管C。6连接发动机温度ECT传感器1插头。7将线束支架A安装在缸盖上,然后安装空气滤清器总成支架B。8安装空气滤清器壳体总成见111308页。9向散热器内再次加注发动机冷却液,打开加热器阀,排放冷却系统内的空气见107页第7步。1排放发动机冷却液见第107页。2拆下空气滤清器壳体总成见11308页。3拆下夹具上的加热器软管。4拆下加热器软管B和冷却液旁通软管C。5拆下加热器软管A。6使用新垫圈B安装加热器出口装置。7按照拆卸相反顺序,安装其他部件。8向散热器内再次加注发动机冷却液,打开加热器阀,排放冷却系统内的空气见107页第7步。散热器软管下部的拆卸和安装使用快速接头拆卸1排放发动机冷却液见107页。2清除快速接头A、散热器和散热器下部软管上的污垢。3用手拉出卡锁B,然后扭动快速接头,并将其从散热器上拆下。不得使用工具拆卸快速接头。4拆下散热器下部软管两端部的卡夹C,并将其从节温器和快速接头上拆下。安装1检查快速接头A和定位环B是否有裂纹或损坏。如果接头和/或定位环有裂纹或损坏,则更换接头。2确保定位环正确地位于快速接头内。如果定位环不在快速接头内,应更换快速接头。3更换快速接头内的O形密封圈C。4检查卡锁D。如果该卡锁损坏或变形,应更换。将新锁安装到插头时,应沿着凹槽滑动新卡锁。5将新散热器下部软管安装到快速接头上,并安装夹具。6清洁散热器E连接表面,然后在连接表面涂抹纯净的发动机冷却液。7下推卡锁A,然后将快速接头B推在散热器上,直至听见咔嗒声。8将新的散热器下部软管安装在节温器上,并安装夹具。9向散热器内再次加注发动机冷却液,打开加热器阀,排放冷却系统内的空气见107页第7步。散热器和风扇的更换1确保收音机系统或导航系统设置了防盗密码,然后记下用户收音机预设频率。2首先将导航导线从蓄电池上断开,然后断开正极导线。3拆下蓄电池。4排放发动机冷却液见107页。5拆下隔板罩见20155页。6断开风扇电机插头A和机罩开关插头B,然后拆下线束夹具C。7拆下储液箱软管A、散热器盖底座装配螺栓B、卡夹C和散热器上部支架D。8拆下散热器上部软管A和散热器下部软管B。9拆下挡泥板。10断开发动机冷却液温度ECT传感器2插头A,并拆下线束夹具B。11拆下冷凝器支架装配螺栓A,然后拆下隔板B。续散热器和风扇的更换续12拉起散热器,然后拆下散热器的风扇护罩总成和其他零组件。DENSO下部减震垫散热器盖散热器上部软管快速插头散热器形密封圈更换形密封圈更换排放旋塞发动机冷却液温度ECT传感器2A/C冷凝器风扇/护罩总成散热器风扇散热器风扇电机散热器风扇护罩散热器下部软管TRADTOYO13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散热器。确保上、下减震垫牢固就位。14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隔板。在隔板装配螺栓上施加车身漆。15向散热器加注发动机冷却液并排出空气见107页第7步。散热器盖散热器上部软管快速接头散热器下部减震垫形密封圈更换形密封圈更换排放旋塞发动机冷却液温度ECT传感器2A/C冷凝器风扇/护罩总成散热器风扇护罩散热器风扇电机散热器下部软管在螺栓螺纹上涂抹液体螺纹锁。散热器风扇组件位置索引A/C冷凝器风扇继电器测试,2278页发动机盖下保险/继电器盒散热器风扇继电器测试,2278页发动机冷却液温度ECT传感器1更换,11193页发动机冷却液温度ECT传感器2更换,11193页散热器风扇总成电机的测试,104页A/C冷凝器风扇总成电机的测试,104页风扇控制继电器测试,2278页故障症状处理索引故障症状诊断步骤其他检查发动机大修1检查水泵见105页。2检查节温器见104页。3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是否从垫圈、软管和形密封圈等处泄漏。4检查散热器和冷凝器上方是否有污垢、残留物或昆虫。5检查风扇护罩是否损坏或变形。6检查散热器软管是否堵塞或损坏。7检查散热器盖见103页。8检查风扇电机见104页或风扇继电器见2278页。9检查加热器芯或软管是否堵塞。10检查冷却液液位。11检查冷却液是否变质。12检查缸盖垫圈是否损坏。发动机冷却液温度高于965206时,空调A/C冷凝器风扇低速运行,不能高速运行。空调A/C冷凝器风扇电路故障排除见2169页。所有插头是否干净和紧固。如果空调A/C关闭如果配备,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位于965206或以下,散热器风扇将高速运行,空调A/C冷凝器停止运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高于965206时,两个风扇高速运行。拆下风扇控制继电器,并进行测试。如果继电器出现故障,则将其更换。如果继电器正常,则应检查风扇控制继电器5芯插座1号端子与散热器风扇电机2芯插头1号端子之间的导线是否短路。所有插头是否干净和紧固。接通点火开关ONII,空调A/C关闭,并且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低于945202时,散热器风扇和空调A/C冷凝器风扇高速运行。检查空调A/C冷凝器风扇继电器4芯插座3号端子与ECM/PCM插头A5号端子之间的导线是否短路。所有插头是否干净和紧固。接通点火开关ONII,空调A/C关闭如果配备时,散热器风扇和空调A/C冷凝器风扇将低速运行。检查散热器风扇4芯插座3号端子与ECM/PCM插头A4号端子之间的导线是否短路。所有插头是否干净和紧固。配备空调A/C空调A/C开启时,散热器风扇和空调A/C冷凝器风扇不低速运行散热器和空调A/C冷凝器风扇低速电路故障处理见2165页所有插头是否干净和紧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低于965206时,散热器风扇和空调A/C冷凝器风扇低速运行,但散热器风扇不高速运行。散热器风扇高速电路故障处理见1025页。所有插头是否干净和紧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低于965206时,散热器风扇和空调A/C冷凝器风扇不高速运行。检查空调A/C冷凝器风扇继电器4芯插座3号端子和ECM/PCM插头A5号端子之间的导线是否断路。所有插头是否干净和紧固。电路图仪表板下保险/继电器盒蓄电池发动机盖下保险/继电器盒PGMFI辅继电器点火开关A/C冷凝器风扇继电器风扇控制继电器散热器风扇继电器A/C冷凝器风扇电机散热器风扇电机M/TNO720AA/TNO730A蓝淡蓝黑灰红棕红/白绿/黄黑绿辅继电器FANHFANL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