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工艺技术规程_第1页
907工艺技术规程_第2页
907工艺技术规程_第3页
907工艺技术规程_第4页
907工艺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东金康泰化学有限公司光引发剂907工艺技术规程发布日期目录1产品概述12产品及原料的物化性质121主要原料的物化性质122产品的物化性质23产品及主要原料的质量指标331主要原料的质量指标332产品的质量指标44生产工艺原理45生产工艺流程简述651工艺流程图652工艺流程简述86生产工艺控制指标1161主要工艺控制指标1162公用工程指标117安全技术规定1271工艺安全1272设备设施安全1373作业安全1374工艺风险安全1475作业风险及控制措施188环保技术规定199节能技术规定1910典型安全事故案例19101浙江省温州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20102氯气泄漏事故21附一工艺流程图22附二工艺控制指标及联锁一览表28附三主要设备一览表29附四仪表一览表33附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36表一、甲醇危险、有害识别表36表二、异丁酰氯危险、有害识别表36表三、氯气危险、有害识别表38表四、氯苯危险、有害识别表39表五、二氯乙烷危险、有害识别表40表六、三氯化铝(无水)危险、有害识别表41表七、盐酸危险、有害识别表42表八、氯化氢危险、有害识别表44表九、吗啉危险、有害识别表45表十、液碱危险、有害识别表46表十一、次氯酸钠危险、有害识别表471产品概述光引发剂907是一种高效的紫外光引发剂,用于引发不饱和预聚体系的UV聚合反应。如丙烯酸树脂及单官能团和多官能团的乙烯基单体。引发剂分子在紫外光区25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00NM有一定吸光能力,在直接或间接吸收光能后,引发剂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单线态,经系间窜跃至激发三线态;在激发单线态或三线态经历单分子或双分子化学作用后,产生能够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碎片,这些活性碎片可以是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等。按照引发机理不同,光引发剂可分为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与阳离子光引发剂,其中以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应用最为广泛。光引发剂907特有的高吸收特性使其特别适用于UV固化油墨和有色涂料。UV油墨含有较多量光引发剂,正是这些光引发剂在印刷过程中促使油墨快速干燥。这些光引发剂自身并不稳定,即使在黑暗环境下,也极易发生暗反应,产生一个个的油墨胶化核,随之发生大面积的胶化现象,尤其保存金属墨时,更容易发生类似情况。因此,建议将油墨颜料与连接料分开储存,待使用时,用大型机械进行搅拌混合即可。高效光引发剂用于紫外固化体系,能使其长期不泛黄和延长储存。专门针对含有颜料的紫外光固化涂料、油墨以及胶粘剂有色固化体系的一种引发剂,可和184、ITX等引发剂配合使用。可用于有色油墨体系、纸张/金属及塑料上光油和电子油墨。还可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用于化妆品等行业。建议添加量26。2产品及原料的物化性质21主要原料的物化性质211氯苯分子式C6H5CL分子量11256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不愉快的苦杏仁味。沸点1322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过氯酸银、二甲亚砜反应剧烈。212液氯化学式CL2分子量7091液氯化学名称液态氯,为黄绿色液体,沸点346,溶点103,在常压下即气化成气体,吸入人体能严重中毒,有剧烈刺激作用和腐蚀性,在日光下与其它易燃气体混合时发生燃烧和爆炸,氯是很活泼的元素,可以和大多数元素(或化合物)起反应。213吗啉分子式C4H9NO分子量8712性状常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有氨味。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沸点1284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器,可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214异丁酰氯分子式C4H7CLO分子量1065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醚。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受热分解能放出剧毒的光气。与水和水蒸气发生反应,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22产品的物化性质名称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分子式C15H21NO2S外观性状白色至微黄粉末熔点7476分子量27943产品及主要原料的质量指标31主要原料的质量指标311氯苯原料主要技术指标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96杂质02312吗啉原料主要技术指标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93杂质02313液氯原料主要技术指标氯的体积分数996水份的质量份数004三氯化氮的质量份数0004314三氯化铝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外观黄色或黄色结晶含量95铁含量025水不溶物含量010315异丁酰氯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外观无色液体含量9932产品的质量指标321UV907项目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外观白色粉末含量990挥发分01透光率90(425NM)95(500NM)322盐酸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外观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总酸度(以HCL计)30323次氯酸钠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次氯酸钠含量154生产工艺原理1、反应原理(1)傅克反应CLCH33COLALC3CLCCH33OHCL2HCLNA2CO32NACLH2OCO2(2)氯化CLCCH33OHCL2CLCCH33OCLHCLCL22NAOHNACLNACLOH2O(3)取代NOHCLCH3H3ONOHCLCLCCH33OL2HCLNA2CO32NACLH2OCO2(4)取代(外加工)CLCCH3H3ONOCH3SNASCCH3H3ONOCH3NACL5、生产工艺流程简述51工艺流程图傅克反应异丁酰氯、氯苯二氯乙烷催化剂(三氯化铝)冰解水分层水洗有机层冰、水水层副产三氯化铝溶液废水去三废处理纯碱碱洗废水去三废处理蒸馏脱水二氯乙烷回用精馏前馏回蒸馏釜氯化中间体气化液氯甲醇吸收水放空副产盐酸吸收水副产盐酸吸收液碱副产次钠蒸馏中和液碱精馏甲醇回用甲醇氯化液去取代工序尾气残液去三废处理尾气取代吗啉纯碱蒸馏吗啉回用抽滤滤液去三废处理重结晶甲醇离心抽滤滤渣去固废处理结晶离心烘干成品光引发剂907浓缩甲醇回用结晶离心粗品回脱色釜氯化液包装取代分层蒸馏甲硫醇钠水溶液甲苯废水去三废处理甲苯回用冷却切片包装外加工脱色活性碳甲醇冷却结晶水离心母液蒸馏甲醇回用少量有机蒸汽冷却收集后回用2、尾气吸收工艺流程图甲醇等不凝气吸收工艺方框流程图25氯气氯化氢尾气吸收工艺方框流程图52工艺流程简述521主反应工艺流程简述(1)傅克反应将定量的异丁酰氯、氯苯以及溶剂二氯乙烷放入傅克反应釜(R2301/2/3/4)(反应釜进料前经过干燥处理,物料均经过水份检测符合工艺要求),降温至1520后分批加入催化剂固体三氯化铝,控制反应温度在1520情况下进行保温反应约24H,反应过程产生的氯化氢尾气通过水吸收后生产副产盐酸。保温反应结束后将料液慢慢加入冰解釜R2201中(冰解釜中预先加入冰/水),冰解过程控制反应温度2025。冰解结束后静置分层,下层有机层为氯化取代物,转至水洗釜R2202。上层水层为三氯化铝水溶液(副产,浓度约35左右)。将上步反应物料放入水洗釜R2202,水洗后放料至碱洗釜R2203,用纯碱溶液碱洗,水洗及碱洗废水去废水处理站。碱洗后转入预蒸馏釜R2204减压脱出(009MPA、70)二氯乙烷,后转入精馏釜R2205进行减压精馏(009MPA、100)收集主馏分至中转槽待用,精馏前馏分去预蒸馏釜R2204,釜残委托资质单位处理。(2)氯化将精馏后的中间体放入氯化釜R2306中,加入定量的溶剂甲醇,后控制釜温在3035,通入定量的气氯(液氯经过气化装置)进行氯化反应(常压、35),氯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尾气通过三级吸收(一、二级水吸收后产生副产盐酸、一级液碱吸收后产生副产次氯酸钠)。氯化结束后将氯化液转入蒸馏釜R2205,常压蒸馏(常压、70)出甲醇,蒸出的甲醇加入适量的液碱进行调节PH至中性后集中转入精馏塔进行精馏回收甲醇。(3)取代将蒸馏结束后的氯化液放入取代釜中R2307/08/09/10,并放入定量的吗啉和纯碱,升温至100,后保温反应20H(常压、100),反应结束后,减压蒸出(009MPA、110)过量的吗啉套用至下批,冷却后加水进行冷却结晶,后放料进行抽滤,滤液(主要为含盐(氯化钠)废水),去三废处理。抽滤后的固体物料去结晶釜,在结晶釜中加入适量的甲醇,升温至55维持30MIN后降温至0进行重结晶。结晶物经离心机离心后包装。母液进蒸馏釜回收套用,蒸馏残液去三废。(4)取代(外加工)委外加工工序将上述离心产物放料至取代反应釜,加入预先配制好的甲硫醇钠水溶液(20)和甲苯,加料完毕后升温至70进行常压反应,反应约10H,后放料至分层釜,分出底水后(废水去三废处理)转料至蒸馏釜,减压蒸出甲苯后(甲苯回用),降温至70后放料进行装桶,包装后运回进行精制处理。(5)精制在脱色釜中加入定量的甲醇和活性炭,升温至75并保温3H,保温结束后降温至65进行热滤,滤液转至结晶釜,滤渣去固废委托资质单位处理。结晶釜降温至0进行结晶,结晶物经离心机离心后进行烘干(干燥过程中的少量有机蒸汽冷却收集后回用)得成品光引发剂907。离心母液转至浓缩釜R2311/12/13进行浓缩(常压、70),蒸出的甲醇回用,浓缩液经冷却结晶、离心后得粗品光引发剂907分批加入脱色釜R2319进行处理。522尾气吸收工艺流程简述5221甲醇等不凝气吸收工艺流程简述甲醇、甲苯等不凝气一般产生于在加热过程中,过冷凝器时没有全部冷凝的气体,由引风机吸风到尾气吸收系统进行吸收。气体吸收是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的单元操作。吸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液体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而将其中溶解度最大的组分分离出来。特点吸收是一种组分从气相传入夜相的单向扩散传质过程。具体流程由引风机引风气体是连续相经过一、二级循环吸收液喷淋吸收,不凝气降温或溶解到水相中,完成尾气中的甲醇的吸收,经一二级吸收后残余的量由活性碳吸附,最后由气体由排气筒排气。5222氯气氯化氢酸性尾气吸收工艺流程简述酸性气体由冷凝器后引出,先经过一级水循环液吸收溶解,残余的酸性气体再经过二级水循环液吸收,经二级水循环液还未吸收的酸性气体,由第三级碱循环液去除,最后由气体由排气筒排气。6、生产工艺控制指标61主要工艺控制指标报警值序号指标名称控制值上限下限1傅克反应温度152040暂不设2冰解釜温度202540暂不设3水洗釜温度常温暂不设暂不设4碱洗釜温度常温暂不设暂不设5预蒸釜温度70280暂不设6傅克反应精蒸釜温度1002110暂不设7氯气发生器温度4060暂不设暂不设8氯气缓冲罐压力01503MPA03MPA暂不设9氯气进料流量3050KG/H暂不设暂不设10氯化釜温度406080暂不设11氯化釜压力01005MPA010MPA暂不设12氯化常压蒸馏釜温度70280暂不设13取代反应釜温度1002110暂不设14取代取代后处理釜055暂不设暂不设15精制釜温度55270暂不设16精制脱色釜75280暂不设17塔项温度67270暂不设18塔中温度71280暂不设19塔底温度80290暂不设20甲醇回收塔釜压力0005MPA01MPA暂不设备注其中氯化反应采用DCS控制,通入氯化釜的氯气管道上设置流量计;设置通氯氯气量控制比并与通氯切断联锁控制装置;反应釜上设置温度、压力超限与通氯切断的联锁控制装置;反应温度、压力超限与夹套冷却水进水阀联锁控制装置;设置搅拌系统故障时与通氯进行联锁。62公用工程指标报警值序号指标控制值上限下限1蒸汽压力06MPA06暂不设2仪表气压力06MPA暂不设043循环水压力025MPA暂不设024循环水温度3235105零度冷冻水压力025MPA暂不设025MPA6零度冷冻水温度55暂不设7、安全技术规定71工艺安全711氯气缓冲罐压力根据技术负责人批准的工艺参数设定,并由班长确认无误后,开始液氯气化操作。712液氯钢瓶内余氯不足5KG的空瓶,应做好标识,报告班长,并书面与仓库做好交接手续。仓库将钢瓶返回供应商时必须书面联系交接清楚,以防发生安全事故。713定期对氯气发生器和氯气缓冲罐进行排污。714投料量设定以技术负责人批准的工艺配方变更单为依据,由班长核对无误后操作人员进行投料操作。715反应温度设定反应温度由班长根据不同的反应阶段工艺参数确定,通知DCS操作人员设定,由班长确认无误后,进行升温操作。716其它工艺参数的设定所有工艺参数由工艺管理人员或车间主任依据工艺参数或工艺变更单或相关规程进行设定。做到设定和核对两人分开进行。安全报警值的设定由安环部管理人员依据经总经理批准的变更单进行设定。717所有投料过程中实行一人称量,一人复核制度。以防因原料投加错误而导致的反应超温、超压及爆炸事故的发生。718通入氯气的速度必须严格控制,防止氯气通入过快引起超压及爆炸事故的发生。719反应过程中压力、温度测量设备、流量显示数据异常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如原因一时无法查明和故障一时无法排除时,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退出运行。以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7110出料时需打开放空阀,关闭进尾气釜的阀门,防止因物料倒流引起质量事故。72设备设施安全721所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操作。722所有涉及介质为氯气的管道应完好,连接紧密,无泄漏。723所有接触氯气的压力表都需采用膜片式压力表,采用一般压力表时需用硅油隔离。气瓶与反应器之间设逆止阀,气化器设有三氯化氮排污装置及污物处理设施。724所有裸露的螺丝都需用黄油包裹,防止被腐蚀、锈蚀。725所有压力表,每半年送质监局校验一次。726所有安全阀每年送质监局校验一次。727每月对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检查一次,报警、监控装置定期由仪表检查维修,保证报警、监控装置的完好。日常发现压力表、远程变送器等有误差或液位计失灵时,及时进行检修。每年送质监局校验一次。728每年由气象部门对避雷系统的接地电阻测定一次,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同时检查引下线、接闪器等是否完好,防止产生腐蚀或断裂等异常现象。729每班都需根据反应釜完好标准对爆破片后的阀门、压力表、各个阀门、法兰处气密性、报警装置、联锁切断装置等进行检查,不完好不得使用。7210反应釜夹套根据生产运行情况每隔12年需清洗一次。7211定期对反应釜内搪瓷进行检查,防止爆瓷会引起物料腐蚀金属,从而引发漏水事故。7212反应釜的防爆装置采用专业生产厂家防爆片,爆破压力为03MPA(表压)。7213定期对主要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焊缝、测定壁厚及水压试验)压力容器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7214生产装置和所有贮槽均有静电接地装置,并定期检测。7215根据规范要求,每两年对装置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并根据评价意见落实有关措施。73作业安全731反应釜操作、起重设备、DCS岗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732生产区域禁止一切明火作业,如因特殊需要必须现场明火作业,应按规定办理动火作业证,安环部安排相关人员到现场确认作业环境后方可批准作业。733氯气瓶运送一定要平稳缓慢进行,以防氯气瓶掉落引起损坏泄漏。734更换氯气瓶时,及时记载瓶号,不得漏记。735用完的液氯空瓶及时送空瓶库,不得在作业现场存放。736当氯气缓冲罐底部出现水珠或其他怀疑有液氯进入缓冲罐情况时,应立即关闭出口阀门,防止液氯进入反应系统,引起事故。737清理反应釜前必须按规定办理相关作业证获得批准,在监护人到位,应急防护器材到位、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方可进行作业。738DCS设定参数的调整必须根据工艺变更进行设定、班长校对,并进行记录。739生产过程做好巡回检查,不得超温超压,注意观察分离瓶中回流液的颜色,颜色发黄及时调整氯气流量,有白烟立即停水检查漏水源。74工艺风险安全(1)物料危险性该项目产品涉及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较多,其中异丁酰氯、氯苯、二氯乙烷、甲醇、吗啉为易燃液体,其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后遇火源、或激发能量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此外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若作业场所超标或作业人员接触这些有毒物质,还易导致中毒事故的发生;氯气属于有毒气体,具有高毒,若从液氯钢瓶、密闭体系中泄漏,人员接触有中毒的危险,液氯本品不燃,但可助燃,在发生火灾时能增长火势,此外氯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设备、建(构)筑物有腐蚀危害;三氯化铝(水溶液)、液碱等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设备、建(构)筑物、有腐蚀危害,员工个体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腐蚀品溅及人体尤其是眼部,对作业人员有灼烫的危险;活性碳等如果吸潮积热可能会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2)傅克反应傅克反应过程中,若设备不干燥或原料干燥不到位(水份超过工艺安全指标),会造成三氯化铝遇水水解,一方面影响催化剂的效果,另一方面水解过程产生的热量,会导致反应剧烈造成冲料事故甚至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傅克反应过程中,若操作失误、物料配比有误、中途搅拌停止、冷却水供应不良等,也会使釜内温度剧升,而产生的热量使得反应进一步加剧,从而引起冲料事故甚至火灾、爆炸及中毒、灼伤事故的发生。傅克反应过程中,若搅拌器发生故障(如停止搅拌,或搅拌器断落等),会造成物料混合不匀,传热不匀,最后突然反应而引发冲料,甚至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傅克反应过程中伴生的毒性气体氯化氢,如果尾气吸收系统不好或者吸收水达到饱和度后降低其吸收效果,有造成毒性气体外泄事故,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另一方面造成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另外若操作失误,气体未能及时排出并吸收,会造成设备超压,导致爆炸事故及中毒事故的发生。(3)冰解、分层、水洗、碱洗冰解过程,如果温度控制不当,三氯化铝遇水水解放热(来不及转移)会造成冲料事故甚至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分层水洗以及碱性环节,如果作业人员不做好个体防护,尤其是碱洗过程中液碱溅及作业人员身上(特别是眼睛),会造成灼伤事故的发生。(4)蒸馏(二氯乙烷)二氯乙烷回收过程为减压蒸馏过程,存在以下危险性若蒸馏系统密闭不良,二氯乙烷蒸汽泄漏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发生;冷凝器中的冷却水若中断,未冷凝的易燃蒸气逸出,使后部系统温度增高或窜出遇明火而引燃,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压蒸馏过程,若蒸馏密闭不良吸入空气有引起爆炸或着火的危险;减压蒸馏操作顺序错误,物料吸入真空泵,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发生;减压蒸馏过程中,对设备强度有一定的强度要求,若减压蒸馏设备强度不够,设备有被抽瘪的危险;蒸馏过程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导致蒸馏过干有引发物料分解甚至爆炸的危险;蒸馏结束后,若不待温度降低,就进行透空,容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5)精馏有机相减压精馏过程,存在如下危险有害因素若冷凝器中的介质中断或供应不足,导致蒸馏气体不能及时冷凝而泄漏,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发生;若操作失误,未打开出料阀,则可能使精馏釜超压,发生爆炸事故,进一步导致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减压精馏过程中,对设备强度有一定的强度要求,若减压蒸馏设备强度不够,设备有被抽瘪的危险;精馏过程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导致蒸馏过干有引发物料分解甚至爆炸的危险;精馏结束后,若不待温度降低,就进行透空,容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6)氯化开启液氯钢瓶时若用力过猛会拧断阀芯造成氯气泄漏引起中毒事故及污染事故的发生;刚开阀门时如果快速满开阀会使通氯管道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爆管造成氯气泄漏导致事故的发生。若液氯气化温度过高,会使气化器压力过高而导致气化器爆炸进而导致生产装置爆炸事故的发生。氯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若操作不当、配比不妥、中途搅拌停止或冷却水供应不良以及氯气进料速度快等,均会造成反应釜内物料温度剧升,发生冲料,从而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灼伤及腐蚀事故的发生。反应过程中,若搅拌器发生故障(如停止搅拌,或搅拌器断落等),会造成物料混合不匀,传热不匀,最后突然反应而引发冲料,甚至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氯化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若氯化氢吸收系统不严密、吸收不完全或氯化氢吸收器浓度过高,氯化氢大量逸散,易引起人员中毒;氯化氢尾气吸收装置的水喷射系统失效或者拉力不够,也会造成氯化氢尾气吸收不好,造成氯化氢外泄,易引起人员中毒。此外如果氯化氢吸收不完全或者吸收效果不好至氯化氢尾气至碱吸收系统,会影响用来吸收尾氯的碱浓度,一旦造成碱度失控会发生分解爆炸的危险。尾气中含有微量的氯气未经碱液吸收或碱液浓度不够,有发生微量氯气直排造成中毒及环境污染事故。(7)甲醇回收(蒸馏/中和/精馏)溶剂甲醇回收为常压蒸馏,存在如下危险性若蒸馏系统密闭不良,易燃物料(甲醇)泄漏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发生;冷凝器中的冷却水若中断,未冷凝的易燃蒸气逸出,使后部系统温度增高或窜出遇明火而引燃,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若操作失误,未打开出料阀,则可能使反应釜超压,发生爆炸事故,进一步导致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蒸馏系统不密闭,易燃物料泄漏遇明火或其它激发能量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中和过程液碱溅及作业人员身上(特别是眼睛),会造成灼伤事故的发生。(8)取代、蒸馏(吗啉)取代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反应体系升温速度过快、温度仪表失灵、操作失误、监控不严、冷却水供应不良、搅拌故障(如停止搅拌,或搅拌器断落等)均会导致釜内温度过高,甚至引起冲料事故的发生,高温介质泄漏出来可能伤及现场巡查作业人员。取代反应中若蒸汽及冷却水阀门开启度不当,造成实际反应温度过低,则有可能造成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当回复到正常反应温度时,往往因反应集中释放能量可引起冲料事故的发生,高温介质泄漏出来可能伤及现场巡查作业人员。吗啉回收过程为减压蒸馏过程,存在以下危险性若蒸馏系统密闭不良,吗啉蒸汽泄漏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发生;冷凝器中的冷却水若中断,未冷凝的易燃蒸气逸出,使后部系统温度增高或窜出遇明火而引燃,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压蒸馏过程,若蒸馏密闭不良吸入空气有引起爆炸或着火的危险;减压蒸馏操作顺序错误,物料吸入真空泵,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发生;减压蒸馏过程中,对设备强度有一定的强度要求,若减压蒸馏设备强度不够,设备有被抽瘪的危险;蒸馏过程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导致蒸馏过干有引发物料分解甚至爆炸的危险;蒸馏结束后,若不待温度降低,就进行透空,容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9)抽滤、结晶、离心抽滤作业物料溅及人体有灼伤作业人员的危险。此外如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还存在机械伤害和触电等危险。若结晶物放料管未能定期清理,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发生危险。离心过程中,离心机超负荷运转、时间过长、转鼓磨损或腐蚀,启动速度过高均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若负荷不均匀,运转时会剧烈振动,不仅磨损轴承,且能使转鼓撞击外壳而发生事故,转鼓高速运转,也可能由外壳中飞出造成重大事故;工具或其他杂物有可能落入其中并以很大速度飞出伤人;未停车或未停稳清理器壁,铲勺会从手中脱飞,使人致伤。离心过程中还存在触电的危险。(10)脱色、抽滤、结晶、离心、烘干脱色环节添加活性碳时会有少量的粉尘产生,如若作业人员个体防护措施不到位,有产生粉尘伤害的危险。抽滤、结晶、离心过程危险性同上。在干燥作业时,若物料局部过热,干燥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等可能导致物料分解,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产品中含有少量易燃物质甲醇,干燥过程中若易燃物质蒸气积聚,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有燃爆的危险;干燥过程中若设备不密闭或除尘系统失效等可导致粉尘危害;此外在出料及包装过程中,若作业人员未戴防护口罩吸入粉尘,可造成粉尘职业危害。75作业风险及控制措施序号作业风险控制措施1不按起重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不及时对起重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养,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制定设备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计划。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每班对设备进行点检,赶写点检表,设备不完好不得使用。2更换液氯空瓶时,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紫铜管内余氯有泄漏危险,会引起中毒事故。规范作业行为,按操作规程操作。3液氯空瓶中应留有的余量不足5KG。配有称重衡器,每只钢瓶使用前,使用后都必须称重,保证余氯量,并及时记录。双人管理,一人称重,一人复核。4用叉车装卸液氯钢瓶有滚落摔跌危险,可能会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和钢瓶损坏。制定管理制度,严格运行控制,责任落实到人。严禁使用用叉车装卸液氯钢瓶。5向中间贮槽抽料时,人员离岗易发生母液浓缩液、残液釜贮槽液位超过上限有泄漏危险,易引起人员中毒。高液位报警,抽料时注意监控,不得随意离岗。6不按规定的频次取样分析,导致母液浓缩液指标不合格,含水量超标或杂质多,会引起爆炸危险。加强培训,加强工艺检查,进行绩效考核。7蒸馏、精馏过程中不注意监控前馏分贮槽、半成品贮槽、成品贮槽液位,易导致泄漏中毒事故。高液位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操作人员注意监控,不得随意离岗。8清釜作业,有中毒、坠落摔伤和被坠落物砸伤的风险。制定安全作业指导书,必须开具清釜安全作业票,规范作业行为,安全措施不到位,不允许清釜作业。9原料贮罐区、成品罐区,有运输车辆、运输人员和接卸作业自身制定安全作业指导书,规范车辆、运输人员和接卸作业行为。因素,导致的物料外泄,人员中毒、火灾、爆炸的风险。10反应过程中有超温超压报警和联锁切断装置失灵,导致爆炸的危险。定期维护保养,加强巡回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带班长,及时处理问题。11因原料腐蚀,会有法兰接口处跑冒滴漏情况,会导致中毒危险。加强巡回检查,发现跑冒滴漏及时更换处理,防止泄漏增大。若釜内有压力,则必须打开放空阀放空后紧固螺丝,不得带压操作。12硫磺堵塞处理不当,会有火灾爆炸危险。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13现场标识不明,误将酰氯倒入水中或性能相忌的物料靠近存放或相混,可能会引起灼伤、爆炸等事故。制定管理制度,现场不得存放原料,多余物料及时退库,特殊情况需经带班长同意,并进行正确标识。14离心机维修易引起轧伤事故。严格执行检维修制度,维修时挂标识牌,切断电源。8、环保技术规定81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直送废水处理站处理。82蒸馏、精馏的塔釜残液循环使用,最终无法使用的少量残液送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安全处置。83事故排放的物料,经检测后送相应的工序进行回用,不作为废弃物排放。84尾气经尾气处理系统吸收后达标排放。85化验室检测样品余料分类收集,正确标识,送车间回用。86雨水、地面冲洗水实现雨污分流。冲洗水经各工序的临时收集池收集后送废水处理站处理。87废水处理的污泥经机械压滤后和蒸发残液外运按有关规定处理。88本项目所有废弃物分类收集,统一处置。89本项目所有可能产生噪声的泵、电动机都选用符合国家要求的产品。9、节能技术规定91本项目所配备的电动机、电器设备等用电设备和照明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节能要求的系列型号产品。92本项目所配备的疏水阀、热交换器等用热或用冷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节能要求的系列型号产品。93本项目所有的用热和用冷设备管道,都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保温。保持生产装置保温的完好和有效性。94班组人员对生产装置所有用能设备、管道和设施每两小时必须进行一次运行情况的巡回检查。发现有跑、冒、滴、漏情况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置,如确实无法处置的应以书面形式将情况详细说明,交由日班处理。95班组人员每天必须对本小组生产装置所有用能设备、管道和设施进行一次运行情况和保温状态的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法立即解决的采用书面形式向车间负责人汇报。96生产场所未经领导批准严禁用水冲洗地面。10、典型安全事故案例101浙江省温州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1011事故概况及经过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某电化厂,液氯工段一只容积为415升、充装量为05吨的液氯钢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爆炸气瓶的碎片又撞击到其附近的液氯钢瓶上,加上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又导致4只液氯钢瓶爆炸,5只液氯钢瓶被击穿,另有13只钢瓶被击伤和产生严重变形。爆炸时不但有震耳欲聋的巨响,而且随着巨响发生的冲天气浪高达40余米。强大的气浪将41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液氯工段厂房全部摧毁,并造成周围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爆炸中心水泥地面上留下了深182米、直径为6米的大坑,爆炸碎片最远的飞出830余米。爆炸后共泄出102吨液氯,其扩散后共波及735平方公里面积,由于爆炸以及爆炸后散溢氯气的毒害,共造成59人死亡,779人住院治疗,420余人到医院门诊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达630000余元。1012事故原因分析最初爆炸的液氯钢瓶,是9月3日由某化工厂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某化工厂的液化石腊工段是以液体石腊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腊。该工段由于生产管理混乱。设备简陋,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腊倒灌入液氯钢瓶。电化厂液氯工段无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缺乏严格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在液氯充装前没有对液氯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致使液氯钢瓶内倒灌入氯化石腊,在再次充装液氯时,氯化石腊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骤然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可见,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混乱。1013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企业领导必须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以科学态度加强安全管理,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2)液氯钢瓶及液氯的使用单位,要制定安全使用的管理规定,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管线上,必须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止倒灌的装置,以避免生产系统内的物料倒灌进入液氯钢瓶内。3)液氯充装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充装前检查制度。操作人员必须严格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液氯钢瓶在充装前应认真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气瓶应先进行清理并符合要求后方可充装。102氯气泄漏事故氯气泄漏事故屡见不鲜,几乎年年都有氯气中毒事故发生。事故惨状,刻骨铭心。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氯气泄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就有十几起。“避免此类事故的重现,安全生产不容忽视”。重提旧事,为的是以此为戒。1996年2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上海某农药厂装卸液氯钢瓶时,从本厂码头用卡车将液氯钢瓶驳至厂内三氯化磷存氯场地每只钢瓶载重量1000公斤,车子倒入地下斜坡车道后,将钢瓶滚至地面。由于车子装货面与地面有位差,该位差用一个橡皮垫圈作避震。当装卸工胡某和候某在装卸第四车最后一只钢瓶时,钢瓶从卡车上滚至地面平台上时橡皮垫圈跳了一下,钢瓶斜转滚下时,撞到边上一只氯气钢瓶的针形阀,导致针形阀齐根开裂,大量氯气外溢。厂消防队员迅速赶至现场抢险,跑氯得到有效控制。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共有43人不同程度氯气吸入,其中有2人属氯气轻度中毒。事故发生原因装卸钢瓶平台高度与橡皮垫圈位差5CM,钢瓶落地时发生碰撞,导致钢瓶阀门根部断裂,氯气外泄;其次钢瓶缺少钢瓶阀门安全帽,违反“氯气安全规程”,同时装卸现场不规范,通道不畅等。厂方加强化学危险品装卸管理,装卸现场应配置必要的抢修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1997年7月25日下午3时左右,上海某水厂请上海某控制机器有限公司来该厂加氯车间检修、测试在线的DR20K电子磅称,下午3时10分左右,日班的加氯工使用氯气钢瓶仓库的3吨行车,起吊在电子磅称上的氯气钢瓶,由于该行车单边刹车不灵,致使被吊钢瓶晃动,碰擦相邻钢瓶,引起钢瓶互撞,撞击到最后一只接在加氯歧管上的钢瓶,脱离支架,造成DN10MM连接管拉脱,引起液氯泄漏,当时在场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关闭氯气电动阀,切断加氯机氯源,3时45分左右,漏氯得到控制。在抢险过程中,有3名职工轻度吸氯,被送往有关医院观察治疗,诊断为氯气吸入。事故发生原因由于行车安装质量存在问题,刹车不灵,加上加氯设备本身的缺陷,在处理液氯泄漏过程中,现场人员又未佩带个人防护用品,厂内缺乏运输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危险物品操作时现场也无监护措施等,造成了事故的发生。附一工艺流程图附二工艺控制指标及联锁一览表生产工艺控制指标及联锁报警值序号指标控制值上上限上限下限下下限联锁1氯气反应釜压力005005MPA01MPA005MPA005MPA01MPA物料进料阀2氯气反应温温度5057060蒸汽控制阀,循环水控制阀345678910111213141516附三主要设备一览表工况序号设备名称材质规格型号温度压力数量主要介质备注1傅克反应釜(R2301/2/3/4)搪瓷3000L25常压4异丁酰氯、氯苯、三氯化铝(利旧)2精镏釜R2305不锈钢2000L1氯苯(利旧)3氯化釜(R2306)搪瓷5000L25常压1傅克产物、三氯化铝(利旧)4取代釜(R2307/8/9/10)不锈钢3000L常温常压4氯苯(利旧)5母液浓缩(R2311/12/13)搪瓷3000L常温常压3(利旧)6反应釜停用R2314/15/16不锈钢3000L常温常压3停用7冰甲醇釜R2317搪瓷2000常温常压1甲醇(利旧)8水洗釜R2318搪瓷5000L常温常压1傅克产物、三氯化铝水溶液(利旧)9脱色釜R2319不锈钢2000L常温常压1水(利旧)11结晶釜(R2320)搪瓷5000L常温常压1(利旧)12冰解釜R2201搪瓷5000L常温常压1(利旧)13水洗釜(R2202)搪瓷5000L常温常压1(利旧)序号设备名称材质规格型号工况数量主要介质备注温度压力14碱洗釜(R2203)搪瓷5000L1二氯乙烷(利旧)15预蒸釜R2204/5不锈钢3000L常温常压2(利旧)16蒸馏釜R2206不锈钢3000L常温常压1(利旧)17氯苯蒸馏釜(R2207)搪瓷5000L常温常压1氯苯(利旧)18水洗分层釜(R2208/9)不锈钢2000L常温常压2氯苯(利旧)19结晶釜(R2210/11)搪瓷2000L常温常压2(利旧)20脱水釜(停用)(R2212)搪瓷3000L常温常压1甲苯(停用)21废水通氯釜(停用)R2213搪瓷3000L常温常压1氯气(利旧)22结晶釜(R2214/15/16)搪瓷3000L3(利旧)24氯气蒸发器(A2301)1氯气(利旧)25氯气缓冲罐A2302不锈钢1氯气(利旧)26计量槽水V2302/11/15V2204PP300L4(利旧)27计量槽异丁酰氯V2301/21不锈钢1000L2(利旧)28计量槽(甲醇)1000L6(利旧)序号设备名称材质规格型号工况数量主要介质备注温度压力V2302/04/14/17/19/20PP29计量槽碱V2305V2203/5/6不锈钢1500L4(利旧)30计量槽氯苯V2303不锈钢2500L1(利旧)31计量槽甲苯V2316V2111/12不锈钢4000L3(利旧)32计量槽二氯乙烷V2313不锈钢1000L1(利旧)33抽滤槽(酸)(V2318)V2201PP1000L常温常压2(利旧)34抽滤槽吗啉(V2312)不锈钢2000L1(利旧)35冷凝器(E2205/6/7/16/17/21)不锈钢5M6(利旧)36冷凝器E2301/2/3/4/11/12/16/19E2201/2/3/4/13搪瓷6M13(利旧)37冷凝器E2310/13/14/15/20/21/22/23/24/25/26/27/28/32/33/34/35/36/搪瓷10M18(利旧)37冷凝器E2306/7/8/9/17E2208/9不锈钢20M7(利旧)38冷凝器E2229/30/31不锈钢25M3(利旧)序号设备名称材质规格型号工况数量主要介质备注温度压力39离心机L2101/2/3不锈钢SS12503光引发剂907(利旧)40粗过滤器G2101不锈钢1光引发剂907(利旧)41精过滤器G2102不锈钢1光引发剂907(利旧)附四计量仪表一览表序号名称、位置规格型号测量范围精确度1压力表Y1000109162压力表Y1000109163压力表Y1000109164压力表Y1000109165压力表Y1000105166压力表Y1000109167压力表Y1000109168压力表Y1000105169压力表Y10001051610压力表Y10001091611压力表Y1000101612压力表Y1000101613压力表Y100011614压力表Y100011615压力表Y100011616压力表Y100011617压力表Y100011618压力表Y100011619压力表Y100011620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21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22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23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24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25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26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27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28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29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30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31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32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33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34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35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36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37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38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39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40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41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42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43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44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45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46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47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48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49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50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51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52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53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54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55阀门组压力表Y100011656氮气管道压力表Y100011657活性炭过滤器压力表Y100011658精密过滤器压力表Y100011659物料缓冲罐1Y1000101660物料缓冲罐2Y1000101661真空泵1Y1000101662真空泵2Y1000101663真空泵3Y1000101664真空泵4Y1000101665真空泵5Y1000101666真空泵6Y1000101667真空泵7Y1000101668真空泵8Y1000101669压力表Y1000101670压力表Y10001091671压力表Y10001091672压力表Y10001091673压力表Y10001091674压力表Y10001091675压力表Y10001091676压力表Y10001091677压力表Y10001091678压力表Y100011679压力表Y100011680压力表Y100011681压力表Y100011682压力表Y100011683物料缓冲罐1Y1000101684物料缓冲罐2Y1000101685物料缓冲罐3Y1000101686过滤器1Y1000061687过滤器2Y100011688过滤器3Y1000061689物料缓冲罐Y100011690母液转移泵Y100011691物料转移管道Y100011692过滤器Y100011693甲苯管道Y1000061694甲醇管道Y100011695真空缓冲罐Y10001016附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表一、甲醇危险、有害识别表中文名甲醇、木酒精英文名METHYLALCOHOL;METHANOL分子式CH3OH分子量3204UN编号1230危规号32058RTECS号PC1400000CSA号67561标识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化学类别醇性状无色澄清的液体。熔点/978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沸点/648相对密度(水1)079饱和蒸气压/KPA1333(212)相对密度(空气1)111临界温度/240燃烧热(KJMOL1)7270理化性质临界压力/MPA795最小引燃能量/MJ0215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CO、CO2闪点/11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极限(体积分数)V55440稳定性稳定引燃温度/385禁忌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分组AT2燃烧爆炸危险性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毒性接触限值PCTWA,25MG/M3LD505628MG/KG(大鼠经口)对人体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急性中毒短时间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黏膜刺激,视力减退等。急救吸入后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防护工程控制严加密闭,加强通风。个体防护接触蒸气时,应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泄漏处理人员迅速撤离污染区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服。储运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注意流速,且有接地装置。表二、异丁酰氯危险、有害识别表中文名异丁酰氯;2甲基丙酰氯英文名ISOBUTYRYLCHLORIDE分子式分子量UN编号2395危规号32121RTECS号CAS号79301标识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化学类别腐蚀品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90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醚、。沸点/92相对密度(水1)102饱和蒸气压/KPA相对密度(空气1)临界温度/燃烧热(KJMOL1)无资料理化性质临界压力/MPA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燃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闪点/1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极限无资料稳定性稳定引燃温度/无资料禁忌物水、醇类、强氧化剂、强碱。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受热分解能放出剧毒的光气。与水和水蒸气发生反应,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烧爆炸危险性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毒性接触限值急性毒性LD50LC50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和支气管的痉挛、炎症和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