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于对皖南徽州古民居、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_第1页
【论文】关于对皖南徽州古民居、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_第2页
【论文】关于对皖南徽州古民居、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_第3页
【论文】关于对皖南徽州古民居、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对皖南徽州古民居、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来刚强20103302009摘要徽州古民居村落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色,具有旅游开发价值。但目前的旅游开发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今后在民居旅游开发中应加强规划、突出特色、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关键词古村落;旅游开发;保护ABSTRACTTHEFORMATIONOFHUIZHOUANCIENTVILLAGEHASITSOWNCHARACTERISTICS,WITHTHEVALUEOFTOURISMDEVELOPMENTTOURISMDEVELOPMENTBUTTHEREARESOMEPROBLEMSANDSHORTCOMINGS,THEFUTURETOURISMDEVELOPMENTINRESIDENTIALAREASSHOULDBESTRENGTHENEDINPLANNING,HIGHLIGHTINGTHECHARACTERISTICS,CORRECTLYHANDLETHERELATIONSHIPBETWEENCONSERVATIONANDEXPLOITATIONKEYWORDSANCIENTVILLAGETOURISMDEVELOPMENTPROTECTION1引言徽州古民居、古村落是徽派建筑艺术的典范,是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律而享誉海内外,是极具吸引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尽管皖南古民居、古村落旅游开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在开发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地方。2突出的问题21旅游开发层次较低,旅游活动内容单调。皖南地区可供开发的古民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鉴于目前古民居绝大部分还居住着人家,周围环境多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内部环境也较杂乱,加之受交通、资金、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旅游部门无法投资或不愿投资,因而影响了旅游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一些资源品位较高、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古民居,至今尚未得到开发或开发不足。就现已开发开放的景区、景点而言,也多停留在较浅层次的开发上。游客本着对古民居村落的无限向往,更乐意亲身体验那入乡随俗的乐趣,但目前大多数古民居仍为传统的观光型初级产品,游客只能走马观花地通过听导游讲解来了解古民居的历史、民俗风情,而现代旅游市场急需的休闲旅游、参与性旅游产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古民居难以显示其原有的魅力,一般游客也难以真正体验到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古民居对游客的旅游吸引力。22商业化气息过浓,古村落遗韵流失。商业化是旅游开发过程中难以遏制的恶疾。皖南地区已开发的古民居、古村落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游客的大量涌入而导致商业化氛围越来越浓的现象。许多景区中,急功近利,追逐商业利润,小商小贩只要能上缴管理费,就可随意摆摊设点,有的甚至还强行拉客。即便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西递、宏村,也不例外。走进西递村,即可发现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周围,许多商业摊点挤在一起,向游客兜售着在国内许多风景区都可以见到的“旅游纪念品”,到处可以听到殷勤的叫卖声,看到一家家“小卖部”。建于明代永乐元年间的“乐叙堂门楼”前不仅挤满了小摊点,连大门上也用粉笔写着“供应矿泉水、可口可乐”等横七竖八的文字,这与古老的民居环境极不协调。过浓的商业化气息给古民居、古村落旅游平添了许多烦恼,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而过密的商业摊点则堵塞了旅游路线,扰乱了旅游秩序,影响了古村风貌,造成古民居、古村落遗韵的流失,从而破坏了旅游氛围。23环境污染严重,文物破坏现象屡禁不止。尽管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文物管理、保护古民居群的规定,并且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古民居、古祠堂的维修保护、古村落环境的整治。但随着古民居、古村落旅游开发的逐渐升温,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人数日益增加,古民居、古村落的宁静渐渐被打破,由此带来的生活垃圾膨胀、噪声不绝、水源污染、古街路面磨损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如在以水著名的宏村,几百年来环村流淌不息的水圳,如今已不再清澈,不时会漂来一些废弃的塑料包装袋和饮料瓶,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此外,由于古民居建筑大多都具有百年以上历史,年久失修,内部设施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加之一些村民对保护古民居认识不足,随意拆建的人为破坏现象屡禁不止。如有些村民因忍受不了老房子的潮湿阴暗而拆旧建新,有些村民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找各种理由在古民居的墙上破门打洞,经商开店,破坏了古民居的原貌。2002年1月7日,西递村某村民还出资500元,雇人对其居住的老房屋擅自进行修缮,使房屋主体部位已不复存在。据黟县政府提供的材料,自1996年以来,西递、宏村共发现乱拆乱建73处。其中西递村有37处违章建筑,宏村有36处违章建筑。3处理的方法31加强规划,择优开发。徽州古民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由于其数量庞大,类型多样,价值不等,分布相对较广,有些甚至还坐落在偏僻山村,开发的难度比较大。不少地方都是在尚未进行规划的情况下,就先进行开发,因而在开发中难免存在着简单因袭模仿、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自身特色,缺乏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指导皖南地区古民居、古村落旅游开发,确保古民居旅游资源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发和永续利用,必须加强规划。要在对当地古民居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措施与途径,以有效防止旅游开发中低档次、重复建设的盲目行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滥开乱建的破坏行为,保障古民居旅游开发健康有序地发展。首先,应把皖南地区的古民居、古村落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统筹安排开发项目。其次,可选择一些资源价值高、地域组合好、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古民居旅游资源作为重点,优先投资开发。就现阶段而言,应重点拓展西递、宏村景区范围,充实景区内涵,全面提高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接待水平。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南屏、关麓、屏山、潜口民宅、唐模、棠樾、许村、渔梁、呈坎等其它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以及开发新的景区、景点。第三,在对每一古民居村落的开发过程中,要考虑与周边景区、景点的组合,通过不同组合,形成合理的景区和线路。第四,对于那些文物价值高、开发潜力大、但又濒于破败的,则应优先进行保护和抢救维修。32突出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作为徽派建筑艺术典范的徽州古民居、古村落,蕴涵着徽商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包容了皖南地区特有的山水文化和民俗风情,也凝聚着徽州独特的人文思想和审美情趣,是徽州文化的载体。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突出古民居、古村落形式的完整性和内涵的丰富性特点,对其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不断充实观赏内容,充分显示民俗文化旅游的“增智性”,以满足游客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启迪美感,提高修养水平的旅游目的。同时要注意突出和表现不同民居的个性特色,以形成皖南古民居旅游的整体优势,塑造良好的旅游产品形象,使民居旅游成为皖南地区旅游业的又一拳头产品。33丰富内容,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民俗文化旅游不是静态的博物陈列,也不是以观光为唯一目的的旅游项目,游客本着对皖南地区民俗风情的无限向往,更乐意亲身体验那种入乡随俗的乐趣。因此,可考虑多开发一些参与性较强的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自试一试、尝一尝,亲身体验一番徽州人的生活情趣。如可进一步挖掘、整理古徽州的民间礼俗、民间工艺、民间婚俗、民间歌舞等社会风俗开发包括徽州菜、茶文化在内的古徽州饮食文化,组织游客参与徽菜烹饪,制作”食桃”、”腊八豆腐”,边品味徽州名茶边欣赏古徽州茶道表演开发古徽州的服饰文化,仿制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服装,不定期举办古服饰展,以吸引游客着装留影和购买还可围绕景区景点或在各景区周边乡镇发展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以农村为”卖点”,让游客能够到山上去采水果吃,在生态园里住下来,当一回农民,从舂米开始,自己碾米、种菜、采菜、做饭,参与劳动,品尝特产,体味农情,过一下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通过亲身参与,使旅游者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尽情体验民俗风情的无穷魅力,感受另一种古朴自然的乡村文化。34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众所周知,保护与开发永远是柄双刃剑,皖南山区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也不例外,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古民居作为祖先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本应得到妥善保护。但由于当地的古民居多系私人财产,不免有人要改善装修,有人要重新拆建,因而保护起来相当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新的矛盾。更何况民居保护是需要经济支持的,皖南山区由于工业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地方政府没有过多的财力投入,民居保护的资金缺口还相当大。据专家测算,仅西递、宏村修缮古民居一项就需要资金2300万元,白蚁防治需要320万元,把属于重点的37幢古民居收归国有,需要资金4000万元,另外,要满足群众住新房的需求,开发新区,当地政府就必须在基础设施、给水工程等方面投资约3000万元。而黟县2000年可用财力仅为2900万元,只够发工资。显然,全靠财政拨款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古民居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通过开发利用,吸引游人,增加旅游收入,既可富裕当地村民,提高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可以从旅游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古民居保护。但即便是合理的开发利用,有时也难免会给古民居保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协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这不仅关系到古民居旅游开发的成败,也影响着皖南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地方政府应遵循“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加大对古民居的保护力度,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一是地方政府应会同文管部门及有关专业技术部门,在对当地古民居建筑开发与保护现状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文物建筑保护修缮设计方案。二是要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发和保护古民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靠有限的财政拨款和旅游收入来开发和保护皖南地区成千数百幢古民居,无疑是杯水车薪。因此当地政府要拓宽思路,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牌优势,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以及省旅游发展资金等,用于新区开发、供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古民居修缮与收购、新景区开发等。三是要妥善处理好商业发展与古村落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合理划分旅游功能区,进行分区管理,严禁在景区内进行任何商业性建设。餐饮、住宿、购物等设施应远离游览区,以尽量减少对环境和旅游氛围的人为破坏,真正做到“区内景、区外商,区内游、区外住,区内名、区外利”。四是要加大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监管力度,依法打击盗卖文物、破坏古民居、乱拆乱建的违法犯罪分子。五是要加强宣传,增强群众对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