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养殖技术资料_第1页
林蛙养殖技术资料_第2页
林蛙养殖技术资料_第3页
林蛙养殖技术资料_第4页
林蛙养殖技术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人们常说的林蛙指的是哪一种蛙12、林蛙油指的是什么13、中国林蛙有哪些外部特征14、林蛙有怎样的生活周期25、什么样的陆地活动场所对林蛙最有利26、野生林蛙对水源地有什么要求37、野生林蛙对温湿度有什么要求48、林蛙吃什么49、林蛙的天敌有哪些410、目前养殖中国林蛙有几种方式511、封沟养蛙需要哪些投入512、封沟养蛙有怎样的投入产出比613、如何选定封沟式养蛙场714、如何划定养殖场规模715、如何修建综合饲养池716、林蛙产卵前要对综合饲养池进行哪些准备817、为什么要给林蛙创造临时栖息场所918、怎样建林蛙临时栖息场所919、如何确定引进种蛙数量920、什么样的种蛙好921、如何选择优良种蛙个体1022、哪个季节引进种蛙好1023、如何运输成龄种蛙1124、如何引进种蛙卵团1125、林蛙卵、蟾蜍卵、青蛙卵三者如何区别1126、如何引进种蝌蚪1227、如何运输蝌蚪1228、什么时候林蛙结束越冬陆续出水1229、林蛙出水就产卵吗1330、林蛙是怎样交配的1331、产卵后的雌蛙为什么容易大批死亡1332、种雄蛙可以再次交配吗1433、如何判定蛙卵是否受精1434、如何判断蛙卵孵化的好坏1435、哪些因素影响孵化率1536、如何改变池水的酸碱度1637、林蛙的性别能控制吗1638、如何通过温度控制多出雌蛙1639、使用哪些药物能多出雌蛙1740、使用激素控制雌雄比例要注意什么1741、蝌蚪的放养密度应该是多少1742、如何培肥水质1743、蝌蚪饲养期的水温应控制在什么范围1844、怎样减少天敌对蝌蚪的危害1845、不同时期的蝌蚪吃什么1846、怎样配制蝌蚪复合饵料1947、怎样给蝌蚪投喂饵料1948、怎样确定蝌蚪饵料用量1949、蝌蚪漂浮在水面是怎么回事2050、什么是蝌蚪的变态2051、如何加强蝌蚪变态期的管理2052、如何加强变态后的幼蛙管理2053、幼蛙什么时候开始陆地生活2154、如何保证幼蛙安全上山2155、成年林蛙有什么样的陆地生态习性2156、怎样管护好蛙场2257、怎样管护一年龄幼蛙2358、封沟养蛙的成蛙回捕率是多少2359、回捕商品林蛙时注意什么2360、怎样回捕林蛙2461、刚回捕的林蛙放在什么地方暂存2462、如何修建越冬池2563、林蛙在什么时候开始入水越冬2564、为什么林蛙在进入越冬池后又出来2565、林蛙在水池中越冬时管理上要注意哪些2666、如何利用大型水库越冬2667、如何科学预防林蛙染病2768、养蛙常用药物有哪些2769、如何使用漂白粉2770、如何使用生石灰2871、如何使用高锰酸钾2972、如何使用硫酸铜2973、如何使用食盐2974、如何使用福尔马林2975、如何使用青、链霉素3076、如何使用土霉素3077、如何使用红霉素3078、如何使用氟哌酸3079、如何使用磺胺类药物3180、常用给药方法有哪些3181、喂养林蛙的饵料如何消毒3182、新引进的成龄种蛙如何消毒3183、新引进的种卵、蝌蚪和幼蛙如何消毒3284、如何防治林蛙的霉菌病3285、如何防治林蛙的车轮虫病3286、如何防治林蛙的出血病3387、如何防治林蛙的气泡病3388、如何防治林蛙的弯体病3389、如何防治林蛙的红腿病3390、如何防治林蛙的胃肠炎3491、如何防治林蛙的肺丝虫病3492、如何防治林蛙的腐皮病3593、林蛙的哪些部位有经济价值3594、剥取林蛙油分哪些步骤3695、如何将林蛙穿串3696、如何干燥穿串林蛙3697、如何软化穿串林蛙3798、如何剥离蛙油3799、如何贮藏蛙油37100、林蛙油有哪些感官质量特色37101、林蛙油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38102、劣质林蛙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8103、如何鉴别林蛙油理化质量39104、林蛙可以集约式养殖吗40105、集约式养殖林蛙分几种模式40106、集约式养蛙容易出现哪些问题40107、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要注意哪些41108、“围栏养殖”林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41109、“围栏养殖”林蛙的防护围栏怎样建立42110、如何在围栏内营造适宜林蛙生长的环境42111、如何在围栏养殖场建立林蛙孵化池等设施42112、如何确定“围栏养殖”林蛙的密度43113、如何选择“围栏养殖”林蛙的饵料43114、如何投放活饵料43115、如何加强对“围栏养殖”林蛙的管理44116、如何吸引昆虫到围栏内自然繁殖44117、林蛙与人工饵料能套养吗45118、怎样做到林蛙与蚯蚓套养45119、怎样做到林蛙与蚂蚁套养45120、集约式养殖的林蛙越冬方法有哪些45121、如何修建林蛙设施越冬池46122、如何管理设施越冬池内的林蛙46123、如何保证林蛙窖式安全越冬47124、林蛙全封闭养殖可行吗47125、集约式养殖林蛙常用哪些饵料47126、黄粉虫好养吗47127、养殖黄粉虫投入产出情况怎样48128、黄粉虫有几种虫态48129、黄粉虫多长时间完成一次变态48130、黄粉虫幼虫的虫龄是怎样确定的49131、黄粉虫幼虫有多重49132、一个生产周期内由种虫扩繁成商品虫的比例是多少49133、饲养黄粉虫有几个主要环节50134、饲养黄粉虫要做哪些准备50135、如何对饲养房和饲养设备进行消毒51136、黄粉虫的普通饲料有哪些51137、黄粉虫的混合饲料如何配制51138、配制黄粉虫混合饲料应注意什么52139、给黄粉虫投喂饲料时应注意什么52140、麦麸对饲养黄粉虫有什么意义52141、黄粉虫的饲养密度怎样确定53142、饲养黄粉虫应注意哪些环境条件53143、如何引种黄粉虫53144、引种黄粉虫时应注意什么54145、如何收集黄粉虫的卵54146、如何对黄粉虫卵进行孵化管理54147、不同龄的黄粉虫幼虫能放在一起养殖吗55148、如何管理刚孵化的黄粉虫幼虫55149、如何加强黄粉虫幼虫的中期管理55150、如何加强黄粉虫幼虫的后期管理55151、如何收集和羽化黄粉虫的蛹56152、如何饲养管理黄粉虫的成虫56153、如何防治黄粉虫的干枯病57154、如何防治黄粉虫的腐烂病57155、如何防治螨虫侵害黄粉虫57156、如何防止黄粉虫的互相残食现象57157、如何用黄粉虫喂养林蛙58158、饲养蝇蛆主要包括哪些环节58159、饲养成蝇前要做哪些准备58160、如何配制种蝇饲料和集卵物59161、如何饲养种蝇59162、怎样选择蝇蛆的培养料59163、两种饲料对蝇蛆生长有哪些区别60164、怎样养蝇蛆60165、如何简易分离蝇蛆61166、蝇蛆不自动分离或分离不干净是什么原因61167、未成熟的蝇蛆不愿钻入培养料堆中是什么原因61168、如何选留种蛆和培育种蛹62169、种蝇不愿吃食也不产卵是怎么回事62170、蚯蚓有怎样的生活习性62171、蚯蚓对生存环境有什么要求62172、蚯蚓有怎样的生活史63173、如何选择种蚯蚓63174、爱胜蚓属蚯蚓有哪些特点64175、选择优良种蚓应注意几个方面64176、饲养蚯蚓的基料有那些64177、常用的蚯蚓基料配方比例是多少65178、如何加工蚯蚓基料65179、如何检测蚯蚓基料是否发酵完全66180、如何制作蚯蚓的饲料66181、配制蚯蚓饲料注意什么66182、养殖蚯蚓有哪些方法67183、如何田间养殖蚯蚓67184、如何给蚯蚓投喂饲料68185、如何确定蚯蚓的饲料投喂量68186、多长时间采集一次蚓茧68187、蚓茧如何孵化管理69188、如何确定蚯蚓的养殖密度69189、养蚯蚓有哪些小窍门69190、如何让蚯蚓安全越冬70191、如何采集蚯蚓71192、如何清除蚓粪71193、引起蚯蚓病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2194、如何防治蚯蚓酸中毒72195、如何防治蚯蚓毒素或毒气中毒72196、如何防治蚯蚓水肿病73197、如何防治蚯蚓的寄生虫病73198、如何减少天敌对蚯蚓的危害73199、如何制作蚯蚓粉73200、如何用蚯蚓喂养林蛙741、人们常说的林蛙指的是哪一种蛙林蛙的种类很多,我国就有8种,全国各地均有不同分布。目前,养殖价值较高的主要有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两种,中国林蛙又分为四个亚种,其中长白山亚种产油率最高,品质最好。中国林蛙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动物,俗称哈士蟆、黄蛤蟆、油哈、雪蛤蟆等,医学上称为红肚田鸡。为读者阅读方便,本书将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林蛙简称林蛙。2、林蛙油指的是什么1985年开始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林蛙油也称哈士蟆油,哈蟆油是指雌性林蛙的输卵管干品,其形状呈不规则的弯曲,相互重叠,表面淡黄白色或黄白色,呈脂肪样光泽,遇水可膨胀1015倍。3、中国林蛙有哪些外部特征中国林蛙最显著的特征是鼓膜处有三角形黑色斑,背部有“”形黑斑,四肢有环形黑斑,中国林蛙雄性有1对咽侧下内声囊,黑龙江林蛙无声囊。4、林蛙有怎样的生活周期林蛙是水陆两栖动物,野生的林蛙从春季冰雪融化时起自越冬场所出来,在水中产卵,产卵后的成蛙离开水源地进入陆地生活,当秋季气温低于810后开始下山,当夜晚气温低于0时又重新回到水中越冬。春季的蛙卵经过孵化变成蝌蚪,再经过变态变成幼蛙之后,也开始陆地生活,习性与成蛙相同。5、什么样的陆地活动场所对林蛙最有利林蛙在整个陆地生活周期内,必须生活在森林之中,成蛙和幼蛙在森林中摄取食物,完成营养积累过程,所以森林植被条件是决定林蛙生存的最主要前提条件。最好的植被应该有四层,每一层都不同程度地起到遮光、保湿、提供食物来源等作用。第一层,高大乔木层。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都可以,但最好树木高大,冠幅大,密度大,林下暗淡,保持郁闭度在08以上。第二层,中间灌木层。森林灌木层是对乔木层缺失的一个补充,当乔木层密度大时,灌木层就会受到影响而不繁茂,反之,灌木层就比较茂盛。选择养殖场首先要看乔木层,其次考虑灌木层,密度大一些对养蛙有好处。如灌木层好,可以进一步改善林蛙的生态条件,减少光照强度,增加林下湿度,并有利于昆虫等小动物活动,给林蛙提供有利的生存条件。第三层,低矮草本植物层。草本植物层对养蛙有重要作用,它除可以进一步补充上两层的遮阴不足外,更主要的是为低层小动物如蜘蛛、蜗牛、蝗科昆虫、甲虫等提供栖息活动场所,而这些小动物正是林蛙的食物来源。所以草本植物层越茂盛,小动物种类就越丰富,对林蛙的生长发育就越有利。第四层,地上枯枝落叶层。枯枝落叶层对养蛙有重要作用。这一层主要是为林蛙提供栖息场所。林蛙夏季在森林里,除了捕捉食物之外,几乎是不活动的,它大部分时间是潜伏在枯枝落叶层里面。盛夏季节,枯枝落叶层里潮湿、阴凉,林蛙在其中栖息,可避免高温酷热及干燥空气的影响。春季和秋季气温较低时,林蛙潜伏在枯枝落叶层中,又可起到避寒保温作用。林蛙潜藏在枯枝落叶层里,还能有效地躲避一些天敌的危害。另外,枯枝落叶中有蜘蛛、蚯蚓、蜗牛、蚂蚁等小动物也为林蛙提供丰富的食物,尤其对只能捕捉小动物的刚变态的幼蛙来说,这层更为重要。6、野生林蛙对水源地有什么要求林蛙的越冬、产卵、孵化、变态都是在水中完成的,所以没有水源就没有林蛙。野生林蛙活动场内必须有水源或常年流水的河流,可大可小,水量适宜,一般宽L3米,水深2050厘米,流量在005立方米秒,PH值中性,水源充足、清洁、无污染即可。在河流较深并且冬季冻不绝底的地方,林蛙即可自然越冬。河流流速缓的浅滩,或自然水泡、水坑等浅水处是林蛙产卵、孵化、变态的地方。变态后的林蛙以河流为中心,在其周围林下活动。7、野生林蛙对温湿度有什么要求在东北,林蛙的整个冬眠时间有5个多月,在漫长的冬眠期内,林蛙机体将秋天贮存的营养逐步转化并贮存到卵泡内,为蛙卵的发育和蝌蚪生长初期提供营养,自然情况下在冰层下越冬的温度约13。从产卵到变态,温度从冰雪融化到28之间都能发生生命过程,但28是最高极限温度。而在陆地生长阶段,年降雨量平均在6001300毫米,平均气温在354,夏季林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地表温度不能超过32,土壤表面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最佳。8、林蛙吃什么林蛙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食物要求不同。蝌蚪时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人工管理时,也可补喂蛋黄、动物血、鱼粉、豆渣和植物性饵料。变态前后到幼蛙,以大型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为食,包括圆形跳虫科、菱蝗科、粉虱科、蚁科、小甲虫类、小菱蝗、短星翅蝗虫、黑背蝗若虫以及微型甲虫如孤甲、跳甲、小步甲等。在陆地上的蛙,主要捕食森林内的昆虫、软体动物、环形动物等,如叶蝉、蜡蝉、蝗虫、蟋蟀、蝼蛄、金龟子、鳞翅类、蝇蚊、蚯蚓等。9、林蛙的天敌有哪些林蛙处在生态食物链的底层,天敌很多,解决不好天敌问题,不仅会影响蛙产量,甚至可能导致养蛙失败。繁殖期的天敌主要有以食成蛙的鸟类,其中鸦科以乌鸦和喜鹊的危害最大,鼠类之中的大家鼠、黑线姬鼠都能捕食成蛙。食蛙卵的天敌有剑水蚤等。蝌蚪期的天敌主要有野鸭、鸳鸯、家鸭等鸟(禽)类,各种鱼类,水栖昆虫类等。森林生活期天敌主要有鸟类、蛙类、蛇类、鼠类、兽类等。冬眠期天敌主要有鼠类,在水中活动的水獭等。10、目前养殖中国林蛙有几种方式养蛙方式大体上分为“封沟式养蛙”和“集约式养蛙”两大类。二者的主要不同处表现在林蛙的陆地生活阶段上。封沟式养蛙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结合林蛙的自然生长,加强人工管护的一种养殖模式。吉林省从1986年起大力推广封沟式养蛙模式,技术成熟,已被广泛采用。而集约式养蛙则是把林蛙圈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不同程度的高密度仿生态饲养,食物来源全部或部分靠人工饲喂动物蛋白饵料。分半封闭、全封闭等多种方式。有很多专家学者及有识之士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这种养殖模式,偶有成功的典型,但在技术上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暂不到全面推广阶段,但笔者会对集约式养殖方法作些简单介绍。11、封沟养蛙需要哪些投入封沟养蛙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具有投资小、风险低、效益高等特点。也是百利无一害的产业。必需投入的是第一,租用养蛙场。目前吉林省能用于养蛙的天然林地基本都用于封沟养蛙了,资源相对紧张。租用费用有的按林地面积计算,有的是采取竞标的方式出租林地,费用不等。第二,建人工住所。也就是看护房,房子的大小和档次完全可以根据财力情况自行确定。第三,需要修建林蛙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变态池和越冬池。也可以把林蛙的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和变态池设计成一个多功能的综合饲养池,这就省去了不少人工和费用。如果地理条件不允许,或者经济实力不足,也可以将天然水塘、水泡子、沼泽等加以改造利用。第四,投入人工。一般规模的养殖场,只需要一个人精心管护就可以了,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第五,投入种蛙或卵团。一般要连续投入三年种卵团,三年后视产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投入。第六,蝌蚪期饵料及病虫害防治等费用投入。12、封沟养蛙有怎样的投入产出比人工封沟养蛙的效益因养殖场环境、管理水平、林地的承包费用等因素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按50公顷蛙场规模,前3年投入费用是租用养蛙场15000元,房屋建设10000元,修越冬池、综合饲养池15000元,卵团投入6000元,饵料300元,水资源、工商税等4000元,其它3000元,合计费用53300元。新建蛙场的前两年几乎没有收入,第三年有第一次收入,50公顷蛙场,当年可产出三龄林蛙24万只,按现在市场价格,实际产值可达6万元,第四年产量还会增加。实事上,当蛙场进入正常运行时,固定资产基本不再投入,卵团也不用再外购,靠本场种蛙即可满足,成本大幅度降低,可林蛙产量却不再减少。总体看来,在投入的第三年,就可收回全部成本,以后每年都能纯收入6万元以上。13、如何选定封沟式养蛙场理论上讲能满足林蛙生存条件的地方都可以做为养蛙场。直观上说,自然情况下有林蛙生存的地方,一定是良好的养殖场所。确定具体位置时,应远离村庄及大道,防止人类和畜禽等活动对林蛙产生不利影响,最好选用比较安静、偏僻的大型山沟。并不是所有植被条件良好的森林都可作为林蛙养殖场,只有在河流周围一定距离内的森林才能作为林蛙养殖场。那些远离河流的森林不能放养林蛙,称为无效放养林。划分有效和无效放养森林的一种方法是以河流作为中心点,河流周围约2000米以内的森林,就是养殖林蛙的有效森林。14、如何划定养殖场规模一个养蛙场的面积以50公顷为好,面积太小,浪费人力物力资源。面积太大,则难于管理。长度在1千米左右的山沟,可以建一个养蛙场,如果超过2千米就应该分段建场。沟长河流也长的山谷,可以按照地理形势,分段建场。15、如何修建综合饲养池为降低成本,常把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变态池合建在一起,建成综合饲养池,完成以上几个池的功能。当然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分别建设,这样更能符合林蛙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的要求,便于管理,四种池的修建方法大同小异。综合饲养池要选择背风向阳,远离喧嚣,安全僻静处。可建一处或几处,单个水面可大可小,以便于管理为原则。但总面积以50公顷山林放养面积计算,综合饲养池的水面不得少于1000平方米,水深以1540厘米之间为好。太浅,容易干涸,温度也不好控制,太深,水温过低,不利于蝌蚪孵化。综合饲养池的主体池底修建成“锅底型”,四周高,中间低,也可将池底建成起伏不平状,最低处达到40厘米以上,从中心到池边呈坡状,由于深水区和浅水区水温不同,这样蝌蚪可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活动区域。综合饲养池要有进、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最好呈对角线分布,这样便于全池快速排除污物、调节水温和更换活水。进水口要高于池水面,形成落差,以防止蝌蚪顺着进水口逆水逃跑。出水口要用纱网制成拦网,防止蝌蚪在排水时顺水流失。16、林蛙产卵前要对综合饲养池进行哪些准备林蛙从卵到蝌蚪再到变态大约两个多月时间都是在综合饲养池中渡过的,因些必须做好准备。一要对池进行检修,同时把池清理干净。二要使清理好的综合饲养池经过最少7天以上的日晒杀毒。三是在灌水前的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综合饲养池进行全池消毒,用量标准按池面积计算,生石灰每平方米用量100克左右,漂白粉每8平方米用量100克左右。用过生石灰710天后,漂白粉35天后才能注水使用。四是向池中及时注水,以利于池水自我净化,再经过日晒,自然增加水温。为减少病害,在综合饲养池用完以后,一定要将其中的水排放干净,做到池干露底,接受太阳的曝晒,然后再经过冬季的冷冻,就能消灭许多病原微生物。17、为什么要给林蛙创造临时栖息场所所谓临时栖息场所是指林蛙由陆地到水中,或由水中到陆地过渡过程中的临时性场所,这种环境对林蛙的生存很有必要,弄不好会造成幼蛙或成蛙的大批死亡。林蛙入池越冬与温度有关,如果气温高于0时,已到水边的林蛙不会入水,这时就需要一个临时性的栖息场所;产卵后的林蛙不能直接上山觅食,需要休息10天左右,以恢复体力,这时也需要有临时栖息场所;变态后的幼蛙体质差,适应能力低,这时更需要有临时栖息场所。18、怎样建林蛙临时栖息场所临时栖息场所要求建在岸边,用厚厚杂草、落叶、树枝、石块等做为隐蔽物,注意遮阴,加大环境湿度,外围最好有防护墙或防护网。19、如何确定引进种蛙数量引进种蛙或卵团的数量应根据养殖场面积的大小而定,计算养殖场面积时,必须除去无效面积,以有效面积为准。一般的养殖技术条件,每100对种蛙大约需要1公顷的养殖场。20、什么样的种蛙好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出了不同物种,当然林蛙也不例外,采用封沟养蛙模式选择种蛙时,要充分考虑种蛙的原产地域性,越区养殖不会取得满意效果。从生产力方面考虑,在林蛙的种级当中,中国林蛙最好。中国林蛙在冬眠初期输卵管占体重的1520,而其他林蛙冬眠期输卵管仅占体重的78。在中国林蛙品种中,长白山亚种最好。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体型粗壮肥大,雄性体长均在53MM以上,雌性体长均在65MM以上,输卵管粗长,吸水力极强,质量上乘。引种时一定选择背部带有典型“”形黑斑标志的种蛙。凡是个体小,蛙皮粗糙,体背和体侧有小疙瘩,背部呈深灰色或深绿色,腹部有鲜红或朱红斑点的,不是长白山产的中国林蛙种属。长白山民把它叫做“石蛤蟆”、“甸子蛤蟆”、“山狗子”。因其个体小,产油量低,外形不美观,市场需求量低,所以不宜选做蛙种。21、如何选择优良种蛙个体应选择个体较大,体质健壮,跳跃灵活,年龄在34年生的林蛙为种蛙,2年生的林蛙虽然已达性成熟年龄,但产卵率低,一般一个卵团平均卵量在600800粒,而三年、四年生的种蛙产卵量可分别达到8001200粒和12001500粒。雌雄比例以11为好,否则将可能引起相互争斗,影响发情产卵。22、哪个季节引进种蛙好种蛙的引进在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每个季节引种都有利弊。春天引种可以减少种蛙保管时间,比较省力,但春季采集的时间只有10天左右,时间紧迫,另外春季气温比较高,种蛙容易在运输途中产卵,对将临产的种蛙,如果受到过度惊吓或干扰常常会造成难产,使死亡率升高。夏季引种由于气温高,不要引进成蛙,但是可以引进当年繁殖的幼蛙,建议最好避开夏季引种。秋冬两季引种需要长时间保存,但由于这一段时间林蛙处于休眠状态,种蛙在越冬过程中虽会有一定的死亡,但比春季少,存活率高。总之,从林蛙下山准备冬眠到第二年产卵之前为最佳引种时间。23、如何运输成龄种蛙运输成种蛙时,用布袋或编织袋装好,每天用凉水冲洗,如果用桶装种蛙,只能装桶高的1/3,千万不能在桶内装水,以免水中溶氧耗尽,林蛙窒息而死亡。24、如何引进种蛙卵团卵团的最佳引种时间在4月上旬,产下的卵团越早收集越好,因为时间一长,卵团遇水膨胀,而且速度非常快,不利于运输。卵团不宜长距离特别是长时间运输,以2天内运到为佳。运输卵团可以用水桶,先在水桶内放少量水,然后再将卵团放入桶内,直到桶内的水刚好没过卵团为止。运到目的地后,如果很多卵团都粘在一起,一定要及时分开,否则卵团过大,中间部分卵常常会因为缺氧而无法正常孵化。25、林蛙卵、蟾蜍卵、青蛙卵三者如何区别在购买林蛙卵团时,要正确区分开林蛙卵、蟾蜍卵和青蛙卵。三者如何区分呢首先从产卵时间上看,林蛙产卵期最早,长白山区大约在4月上旬,蟾蜍产卵较中国林蛙晚大约一周,青蛙产卵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其次从卵的形状和颜色上看,林蛙的卵团呈“黑色球状”,卵粒较小,刚排出的卵胶膜透明,有弹性,卵粒之间联结紧密,遇水一天后,卵团会迅速膨胀到原先的15倍左右,卵团的形状变为半圆形。蟾蜍的卵呈“带状”,像一条连续的线状长带,带内的卵排成两行,就像一串珠子似的,透明中带着黑色的颗粒。青蛙的卵为“绿色球状”,卵粒较大,孵出的蝌蚪较林蛙大。而小蟾蜍的卵粒与青蛙相似,虽然也呈球状,但它是由几粒或数十粒卵形成的“小堆”卵团,孵出的蝌蚪呈黄色,尾短。26、如何引进种蝌蚪引进蝌蚪时,首先要查看产卵的种蛙分类特征是否明显;其次要询问产卵和孵化的时间及当时的水温,避免引进高温下孵化的蝌蚪,因为高温下孵化的蝌蚪畸形比例高;还要考虑蝌蚪的状态、个体相对大小。以下几种蝌蚪不可作为种源引进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前肢已经开始发育的蝌蚪,个体很小的蝌蚪,带病蝌蚪。27、如何运输蝌蚪刚孵化出来的蝌蚪不宜运输,蝌蚪的最佳运输时间是孵化后12天左右。这一时期蝌蚪的个体一般有黄豆粒大小,适应能力相对比较强,耗氧量又不是很大,运输时占用的空间也相对比较小。蝌蚪不宜长距离运输,以当天运到为宜,长时间运输应装氧气袋。短途运输蝌蚪可以用水桶,每升水装300500只蝌蚪。密度过大会导致蝌蚪因缺氧而死亡。最好在运输途中多换几次水。28、什么时候林蛙结束越冬陆续出水当北方冰雪开始融化时,林蛙开始苏醒活动,等待时机出水抱对产卵。当最低气温达到23,特别是遇到气温比较高,气压比较低,空气湿度大,无风、微风或者降雨天气,林蛙就在傍晚到天亮之前迅速出水。最先出水的多数为雄蛙,开始时出河数量较少,随气温升高数量也增加。在吉林省长白山区的林蛙大约在4月上旬开始出水,持续1周左右。总之,林蛙的入水出水时间主要由气温来决定,最低温度分界点为02。29、林蛙出水就产卵吗由于越冬池水深温度低,繁殖期间的林蛙都要出水寻找温度较高的浅水、静水区抱对产卵。林蛙的抱对产卵与气温有关,气温低时产卵慢,正常情况下,出河之后,多数蛙在5个小时左右开始抱对,大约经46小时开始产卵,后半夜到天亮之间是排卵集中时间。如果温度低或遇降温、降雪等不利情况,则停止抱对产卵,待温度上升到适宜温度时才抱对产卵,最佳水温为8左右。30、林蛙是怎样交配的林蛙的抱对仅仅是交配的一种形式。林蛙没有外生殖器,雄蛙前肢的拇指基部,有棕黑色的隆肿突起,称为婚瘤,为抱对之用。抱对时,婚瘤紧紧抱住雌蛙腋部,刺激雌蛙引起排卵,这时雄蛙排精,精、卵在体外水中结合,完成受精过程。31、产卵后的雌蛙为什么容易大批死亡由于雌蛙产卵后能量消耗较大,体质较弱,运动能力较差,必需进入一个生殖休眠期进行静养休息才能恢复体力,休眠时间大约在10天左右。如果人为破坏了这个休眠规律,使产卵后的雌蛙得不到休息,将会出现大批死亡,因此,雌蛙产卵后数小时内,一定要将雌蛙从产卵场移出,立即送往临时栖息场所,使之及时进行产后休眠。32、种雄蛙可以再次交配吗雄蛙在配对之后,可再次或三次配对,因此不一定在配对后立即送入临时栖息场所,在雄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再次利用,之后立即休眠。33、如何判定蛙卵是否受精蛙卵内分动物极与植物极两个半球。有黑色素沉积的一侧为动物极半球,呈乳白色的一侧为植物极半球,刚产出的蛙卵,动、植物极不明显,受精30分钟后,动、植物极变化明显,黑白分明,并自我转动,既使人为逆转,在几分钟内又会自动恢复到原来位置。产卵1小时后,凡动物极半球在上,也就是能看到带有黑色的半球在上面的卵为受精卵,相反,只能看到呈白色的极在上面的卵为未受精卵。34、如何判断蛙卵孵化的好坏一看蛙卵膜。晶莹透明,说明发育很好,如卵团变成土黄色,说明蛙卵被污染,此时要及时灌入新鲜干净的水。二看卵团孵化三天后的状况。如卵团已漂浮水面,在卵粒胶膜之间出现大量气泡,同时卵团由球形变成片状。这证明孵化状况良好。三看孵化的整齐度。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卵团发育相差不多,速度基本一致。四看有无沉水卵。如没有则说明孵化良好。35、哪些因素影响孵化率影响孵化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一是温度。受精卵的孵化速度及孵化率与水温密切相关。水温在15左右孵化率较高,低于10和高于20都会降低孵化率。当水温超过24时孵化率最多只能达到45,而且孵化出的蝌蚪畸形比例也很高。超过28会造成卵团腐烂发臭,蝌蝌死亡,同时污染池水。水温差突然超过10也会严重影响孵化率。受精卵对低温有很强的抵抗力,在2时可正常发育,但发育速度缓慢,在整个发育初期水温57为宜,中期在12为宜,末期保持在14为好。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45天即可孵化出蝌蚪。二是氧气。受精卵的孵化还要有充足的氧气,缺氧会导致林蛙的受精卵变白霉烂。水温低、水体不清洁会造成卵与池底粘连,形成沉水卵,导致底部的卵缺氧,影响孵化率。好的受精卵,孵化L2天时会浮在水面。另外孵化密度过大也会影响孵化率,以每平方米5团为佳。三是水质。卵团在吸水膨胀的过程中,如水面有杂质,就会污染卵团的表面,变成沉水卵。如发现沉水卵,应及时将其捞出,用等温的洁净水轻轻地冲洗后放人孵化池,并每天翻动几次,如果卵团已经破碎,就不能再动,越动越污染,沉水越严重。另外,受精卵孵化期间水温波动会使还没有发育成熟的胚体过早脱离卵胶膜,由于卵胶膜是刚孵出蝌蚪的营养来源,因此胚体过早离开卵胶膜不利于其正常发育。四是水的PH值。酸碱度也会严重影响受精卵的孵化,PH值6575比较适合。所以为了提高孵化率,在管理上一定要注意少翻动,通过遮光、换水、加强管护等措施达到增氧、调温、减少天敌危害等目的。36、如何改变池水的酸碱度北方山区的土壤多呈酸性,为了防止水质酸性化,要经常检测水的酸碱度,使水的PH值维持在中性左右。如水质过酸性,要每隔1015天,向池内撒一次生石灰。投放量按每吨水投放3040克为好。投放完生石灰后,要不断测试水质,一定要把PH值控制在6575的范围内。37、林蛙的性别能控制吗中国林蛙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雌蛙的输卵管,当然没有雌蛙就没有蛙油,所以雌蛙的价格一般是雄蛙的510倍,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蛙场多出雌蛙,这样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能多创效益。实践证明,在卵团胚胎发育和蝌蚪期通过一些外源方法是可以改变林蛙性别的。原理是在胚胎时期,生殖腺没有发育完全,蝌蚪发育期生殖腺仍处于分化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外部的影响可以诱导原生殖细胞的分化方向,从而影响林蛙的性别。目前常采用的林蛙性别控制技术主要有温度控制和药物控制两种方法。38、如何通过温度控制多出雌蛙在蝌蚪的生长发育期间,如果将最高水温控制在1318,就可以诱导蝌蚪的生殖腺向雌性方向转化,雌性林蛙就多。反之当最高水温高于这个温度,雄性蛙就多。控制温度的方法很多,比如遮阴、加深水位、经常更换池水等等。这种温控效果不十分明显,但比较安全,经济实惠,处理得好能使林蛙雌雄比例提高到73左右。39、使用哪些药物能多出雌蛙药物控制技术主要是在卵团胚胎发育至蝌蚪变态前期通过使用雌性激素作为性诱变剂,诱导性腺向雌性方向转化的技术。雌性激素种类很多,一般常用雌二醇、雌三醇、孕酮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几种激素配合使用效果也很好。40、使用激素控制雌雄比例要注意什么用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水温最高不能超过22。二是有效用药期是从卵粒开始打弯到幼蛙后肢开始出现的期间内。三是用药量的计算,水体中用药按100吨池水投放有效成分3克的诱变剂计算,饵料按1千克饵料,加有效成分0103克诱变剂计算。随着蝌蚪长大,用药量可适度加大。四是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不溶于水,因此用药时要用酒精来溶解,然后再用清洁水稀释,用喷雾器等均匀向池中喷洒。五是换新池水后,仍要维持原有用药剂量。六是药量过大会导致林蛙发育畸型。七是用过诱变剂的林蛙不能用做种蛙。41、蝌蚪的放养密度应该是多少一般情况下,卵团的最大孵化密度最多不能超过每平方米10团,以56团为宜,而孵出了蝌蚪以后,初期的小蝌蚪每平方米可放40005000只,随着蝌蚪的发育,后期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不能超过1000只。42、如何培肥水质蝌蚪在发育过程中,水质应以池水色呈黄绿色,水透明度在3540厘米为宜。如水质过瘦,水中生物饵料缺乏,蝌蚪食物不足会影响生长,但过肥也不行,容易使蝌蚪患气泡病或缺氧窒息死亡。使瘦水变肥的方法很多,可在池水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肥料。如泼洒人、畜粪水可按每10平方米面积投放1千克标准计算,也可适当投入其它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43、蝌蚪饲养期的水温应控制在什么范围为了增加雌蛙比例,提高蝌蚪成活率,最佳水温应控制在L020,高于23和低于8,蝌蚪取食活动都会明显减少。高于28时蝌蚪容易死亡,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和过多地投喂动物性饵料会导致蝌蚪过早变态,过早变态的幼蛙成活率很低。44、怎样减少天敌对蝌蚪的危害蝌蚪的水生昆虫天敌主要是夹板虫,预防方法是在投放林蛙卵团以前,先在池水中用抄网捕捞一遍,将其消灭在前。之后产生的夹板虫不可用药杀灭,因为这样会伤及蝌蚪,只能趁其浮出水面呼吸时用抄网等工具捕捞。蝌蚪的陆生天敌主要是鸟类,预防方法主要靠经常驱赶。有条件的也可以采取将综合饲养池用网封闭起来的方法来加以防范。45、不同时期的蝌蚪吃什么蝌蚪的食性广,有营养、无毒的动植物资源几乎均可作为饵料。蝌蚪从开始进食起,大约7天的时间内,主要靠吃卵胶膜维持营养需要,直到吃完。之后对浮游生物、藻类、植物茎叶、玉米面、豆饼、家畜粪便、蛋黄、牛奶、动物尸体等都能摄食。从腮盖完成到变态前一周,停止进食。蝌蚪的整个进食时间约30多天。46、怎样配制蝌蚪复合饵料不同地区饲喂蝌蚪的饵料来源不同,只要其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主要成分的配比合理就可以了。菜类切成小段,用锅蒸煮熟,晾凉捏碎后装入有孔的容器中,放在流水中浸泡冲洗约30分钟,挤干水分备用;玉米粉和豆饼粉等蒸熟备用;鱼粉或其它动物性饲料备用,在饲喂前,将三种备用品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攥成团即成。47、怎样给蝌蚪投喂饵料根据水面大小,在不同位置水面以下20厘米深处放几处盛饵料用的饵料台,用盆或其它类似容器均可。10日龄以内的蝌蚪可每天在饵料台中投蛋黄、豆浆、动物血等;在后肢长出以前,最好用复合饵料,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比例应各占一半;后肢开始萌发以后,要在投喂的饵料中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比例。投饵时间以早晚两次为好,雨大不要喂食,阴天要相对少喂。48、怎样确定蝌蚪饵料用量如何保证既要做到饵料充足,又要做到不剩食,经验标准是以10000只蝌蚪计算,在孵出蝌蚪后的20天内,每天需要动物性饵料100克,植物性饵料200克。第2040天,每天需要动物性饵料4千克,植物性饵料2千克,这一时期还要投喂一些青菜。40天以后蝌蚪进入变态期就不要喂食了。但总体上以不剩食为原则,饵料有剩余会污染水质,也会造成浪费。49、蝌蚪漂浮在水面是怎么回事正常情况下,蝌蚪在水底安静觅食,自游自在地活动,但有时候却出现蝌蚪上下游动,更为严重时整个身体直立,露头张口吸气现象,这是缺氧原因造成的,应及时通过换水等措施来加以解决。50、什么是蝌蚪的变态变态是指蝌蚪从水生环境向陆生环境过渡过程中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经过变态,蝌蚪原来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器官开始退化,适应陆地生活的器官逐渐发育形成,最主要的变化是腮退化,肺发育完全,大肚子蝌蚪变成了善跳的林蛙,生活的场所也将从水中改变成了陆地。整个变态过程要经过710天时间才能完成。51、如何加强蝌蚪变态期的管理蝌蚪在变态期间停止取食,刚变态的幼蛙尾巴还没有完全被吸收,常在水边活动,受到惊吓时入水躲藏。此时肺已经发育完全,鳃已经退化,皮肤的呼吸功能还不完善,如果不能及时登陆,将会被淹死,所以一定要在池边将树枝、杂草等杂物一端放入水中,一端连到岸上,多搭建这种“桥梁”,既为幼蛙提供藏匿场所,又利于幼蛙顺利登陆。52、如何加强变态后的幼蛙管理刚变态的幼蛙个体小,体质弱,不熟悉环境。幼蛙上岸后10天内,晒死、饿死、病死、被天敌吃掉的现象会不同程度发生。因此在幼蛙登陆以后,要暂时圈定在临时栖息场所,注意加大环境湿度,保证幼蛙安全进入幼蛙饲养期。变态初期的幼蛙不进食,前几天依靠吸收尾巴维持营养需要,后期要经常用棍子翻动临时栖息场所的枯枝落叶,促使小昆虫积极活动,刺激幼蛙食欲,尽快捕食,也可以补喂些昆虫饵料。53、幼蛙什么时候开始陆地生活幼蛙离水上岸在人为设置的舒适环境中生活几天后,逐渐适应了陆地的生态环境,身体开始强健起来,陆地生存能力也加强了,大约一周以后,特别是遇到阴雨天的时候,大批幼蛙开始向外扩散,到森林草丛中寻求新的生活环境。54、如何保证幼蛙安全上山林蛙的活动范围以水系为中心,最远不超过2公里左右,对较大的蛙场来说,如果幼蛙都从一个点疏散上山,就会产生疏散点附近密度过大,而相对较远的地方密度又会过小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改进措施一是根据场地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每隔一段距离,修一处变态池,这样变态后的幼蛙可就近直接上山,使林蛙在山上得到均匀分布。二是在距综合饲养池较远的区域建几处疏散池,将变态后的幼蛙人工送到这些投放点,这样便于变态的幼蛙均匀分布在整个蛙场。55、成年林蛙有什么样的陆地生态习性成年林蛙的陆地生活可分为3个时期。1上山期。成年林蛙春季出河抱对排卵,经10天左右产后休眠恢复了体力以后,在夜间陆续从产后休眠场所跳出来,沿着溪流、沟谷等处,陆续向山上森林草丛进发,开始转入正常的夏季森林生活。2森林生活期。一般在59月份,是林蛙陆地生活的最重要阶段,林蛙的生长发育,主要靠这一阶段完成。由于环境适宜,食物丰富,林蛙的生长速度特别快。成年蛙可一跃超过2米,可攀上1米高的树桩,能爬上海拔几百米以上的丛林,可以发现34米外的敌害,能迅速跳跃逃离或者钻进枯枝落叶下潜伏。天气炎热时,林蛙喜欢在背阴坡和潮湿、阴凉的阔叶林及灌木草丛中活动。中午,光照充足时,林蛙基本潜伏藏身在枯叶草丛中静静地休息。捕食时间主要在早晚,夜间光照不足时很少活动。3下山期。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林蛙的体温也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森林中的昆虫越来越少。林蛙捕捉昆虫的灵敏性也明显下降。当环境温度下降到810时,林蛙从傍晚到半夜开始向山下转移,下山的时间可持续半个月,遇到秋雨时会加快。刚下山的林蛙并不冬眠,一般潜伏在河流水塘边的枯叶草丛里。当气温低于0时才潜入水中躲避,当气温升高时,又会重新回到岸上活动。只有当白天气温8,夜晚低于0时,林蛙才开始进入水中冬眠。56、怎样管护好蛙场幼蛙进入森林以后,开始了自然环境下的野生生活,这一阶段的管理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要减少天敌危害,防止家畜、禽类进入蛙场,同时想方设法灭鼠和蛇等天敌,降低天敌对林蛙造成的危害;二是完善生存环境,在岩石裸露或隐蔽环境不好的地方堆放些枯枝杂草,厚度在20厘米以上,这样既可增加隐蔽场所,又能招引一些昆虫在此繁殖,为林蛙提供食物来源;三是必要时可在山脊设置防护墙,防止林蛙逃逸,或者天敌由此侵入。57、怎样管护一年龄幼蛙幼蛙经过一个放养周期后,个体仍然很小,适应能力差,死亡率很高。加强管理,使其平安进入第二个放养阶段显得特别重要。由于幼蛙是第一次下山,很难找到越冬场所,石头下面、略深一点的水坑、河沟内某些特定地方等都可能有幼蛙等待越冬,所以一定要清理这些隐蔽物,并想办法把这些幼蛙集中起来,放入安全的越冬场所集体越冬。另外,由于这批幼蛙在第二年春天不抱对产卵,所以一定要在出水后气温在7以上的暖和天气,把一龄蛙分散到放养区,先放入枯枝落叶中去,用树叶乱草掩盖起来,帮助它们渡过10天左右的春眠期,同时也可防止天敌侵害。58、封沟养蛙的成蛙回捕率是多少蛙群中一年生幼蛙与二、三年生成蛙比例为73左右。长白山区林蛙放养三年的回捕率为35,也就是说,按变态幼蛙计算,经过管理,在第三年收获时,当年只能收到投入量的35。59、回捕商品林蛙时注意什么回捕商品林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回捕时机,回捕时间必须利用林蛙下山越冬这个机会,9月下旬最好,这时的林蛙体大膘肥,输卵管完全成热,粗大饱满,油含量高,质量好。过早回捕除不好捕捉外,油少、质量差,过晚回捕,输卵管开始分化,油脂与卵粒混杂,取出的油脂不符合收购标准。二要注意选择回捕林蛙的年龄,二年生的林蛙,产油率低,没能达到最佳生产时期,不宜作商品蛙回捕,最好回捕3年以上的成蛙。三是要注意回捕量,可根据当年的实际产能,留够种用,其余的3龄以上成蛙全部回捕出售。60、怎样回捕林蛙回捕林蛙的方法很多,养蛙者可因地制宜,自行选择。常用的有(1)薄膜墙拦截法。在林蛙下山入河的必经之地用塑料薄膜做成墙拦截,晚上借助手电光抓捕,但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定要大小蛙一起抓捕,然后分类处理。(2)河内坑集法。在小河沟内,每隔一段距离挖一深坑,当林蛙顺水而下遇到深坑时就潜入其内,在一定时间内,用工具轻轻捞出。(3)拦河入瓮法。在沟面较窄处,临时筑坝,坝上下有落差,使水流入敞口、细腰、底粗的宝葫芦状网中,林蛙随水进入后不能从网口再出来。(4)诱捕法。将草把等隐蔽物放入河里,沉入水底,当林蛙钻入后,每隔一段时间将其取出来,取出林蛙然后再放入。另外还有许多方法,如手工捕捉,网捕捉等等。61、刚回捕的林蛙放在什么地方暂存回捕后的林蛙要分类处理,除商品蛙外要及时送入越冬场所,按越冬管理办法管理。等待出售或加工的商品蛙,一般放入地窖或大缸等容器暂存。为防干燥可放些树叶,保持温度在16,相对湿度在7090,也可以选择水质清洁的水库,将林蛙装入蛙笼或网箱沉入水面以下115米处保存。62、如何修建越冬池越冬池是林蛙越冬场所。实践证明,北方养殖林蛙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为林蛙提供安全越冬环境,导致林蛙被冻死、憋死、甚至其它原因死亡。有一定深度和水量的小水库可做为天然越冬池,略加改造无需另修建。如没有这类可利用的场所,一般要把越冬池修建在河流岸边几米远的地方,躲开主河道,避免洪水冲击和淤泥囤积,最好修建在河流拐弯处。越冬池的位置和大小,要根据地形和越冬林蛙数量而定,沟系长的地方,越冬池间隔不能超过500米。东北地区要保证在冬季最冷季节里,冰层以下仍有15米以上深度的水,池底要有一定坡度,可放入一些石头等隐蔽物,但不流动的水底不能放入容易腐烂的植物。水量少的越冬池要有一定换水条件。池水面可大可小,越冬林蛙密度可参照每平方米300400只标准。63、林蛙在什么时候开始入水越冬吉林省东部山区的林蛙集中入河时间大约在农历“白露”以后,也就是从9月中旬左右开始,大约持续到10月末。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森林中的昆虫逐渐减少,林蛙的活动明显下降。当环境温度下降到810时,林蛙开始在夜晚下山,特别是遇到雨天时,下山速度更快,数量更集中。刚下山的林蛙一般潜伏在水边的枯叶草丛中,当夜晚气温低于0时,林蛙开始入水越冬。64、为什么林蛙在进入越冬池后又出来林蛙入水后并不一定一直在水里不出来,如果入水后最低气温高于水温,而水底又缺少隐蔽物的情况下,林蛙会重新出水潜入岸边隐蔽场所。65、林蛙在水池中越冬时管理上要注意哪些北方林蛙冬眠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管理不好会导致林蛙大批死亡,特别是幼蛙和体质弱的成龄蛙。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是温度问题,二是缺氧问题,三是水质问题,四是天敌问题。因此冬季万不可粗心大意,一定要加强管护。第一,确保适当的水位,东北冬季水面结冰厚度1米左右,一定要保持冰层以下仍有1米以上的水,这样底层水温仍可保持在3左右,利于林蛙安全越冬。过浅容易冻死,过深水温则高,容易导致林蛙代谢加快,消耗过大,这样反而不利于安全越冬。当发现水位下降时应及时补水,特别是容易漏水的越冬池更不可掉以轻心;第二注意含氧量变化,如果冰封期较长,冰上又有积雪,越冬林蛙密度过大,其底层易发生缺氧现象,发生缺氧现象应及时换水、增氧,如无增氧设备可在冰面上打冰洞,增加溶氧;第三注意水质变化,特别是在越冬林蛙密度大的越冬池中,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动物的排泄物,枯枝落叶等都能引起水质的不良改变,这种变化对林蛙安全越冬构成威胁。其实缺氧和防水质变坏的最好办法是及时换水;第四注意防范林蛙天敌,包括人的偷盗和破坏。66、如何利用大型水库越冬林蛙下山后,在临时栖息场所或浅水区处,经过休息过渡,直到气温接近0、水温在5左右时,林蛙入水冬眠。水库越冬法是目前最好的越冬方法,存活率高,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大型水库越冬有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一种方法是散放式越冬。即将林蛙散放在水库里,让蛙在库内自由寻找越冬场所。这种方法优点是林蛙能在库内自由活动,寻找最佳越冬环境,成活率高。缺点是第二年林蛙出水时不利于管理。另一种方法是笼装式越冬。将林蛙放在用铁丝编织的笼子里,连笼带蛙一起放到冻层以下2米左右越冬,如果水质干净,泥沙含量低,最好将蛙笼放到入水口处。优点是水体更新速度快,溶氧丰富,有利于林蛙安全越冬,便于第二年管理,缺点是投入大,比较麻烦。67、如何科学预防林蛙染病控制林蛙染病应本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林蛙一旦得病,由于数量多、个体小,治疗起来比较困难。预防主要控制好几个环节一是要加强环境控制,尽可能不去改变其生活习性,增加林蛙抵抗力。二是在引种、饲养等环节注意卫生防疫。三是注意观察,及时发现病害,及时处理。68、养蛙常用药物有哪些蛙场必备的常用药包括消毒剂和抗菌素等。消毒剂主要有漂白粉、生石灰、高锰酸钾、硫酸铜、食盐、福尔马林等,抗菌类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氟哌酸、磺胺类等。消毒剂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使用,用量不足起不到杀菌效果,过量则会引起中毒。切忌长期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