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畹町经济开发区生态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二七年五月十八日畹町经济开发区生态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院长杨宝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简宇航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副总工程师何喜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戚明晖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编制人戚明晖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王鹏工程师瞿家林经济师刘娜工程师参编单位审核人徐国太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证书编号工咨甲1032930001证书等级甲级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二七年五月十八日目录第一章总论4第一节项目背景4第二节项目概况6第三节问题及建议7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8第一节项目建设的背景8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10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12第一节需求分析12第二节建设规模14第四章垃圾收运系统15第一节收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15第二节收运系统方案确定原则15第三节垃圾收集、清运设计15第四节转运站技术方案17第五节垃圾转运站处理规模21第六节转运站设备方案21第五章垃圾处理技术方案选择23第一节垃圾处理工艺概述23第二节我国垃圾处理的特点和技术政策25第三节选择垃圾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26第四节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27第五节垃圾处理工艺的确定28第六章场址选择28第一节选择原则28第二节场址现状29第三节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30第七章卫生填埋工程方案设计37第一节垃圾填埋处理工艺37第二节填埋结构形式的确定38第三节填埋库区工程简况40第四节填埋库容及使用年限41第五节场地平整与土方平衡43第六节垃圾坝、截污坝44第七节地表水导排系统44第八节地下水导排系统45第九节场地整治45第十节防渗系统46第十一节渗沥液收集系统49第十二节渗沥液处理50第十三节渗沥液调节池52第十四节填埋气体导排系统56第十五节填埋运营作业57第十七节填埋场封场60第八章管理区建筑方案61第一节总平面布置61第二节建筑工程63第三节给排水工程64第四节消防66第五节电气工程66第九章节能69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69第一节项目场址环境现状69第二节环境标准69第三节项目环境影响分析70第四节环境监测74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5第一节编制依据75第二节重要性76第三节安全措施76第四节职业卫生及防护措施77第五节消防78第十二章项目实施组织与人力资源配置79第一节项目招投标79第二节项目管理80第三节人力资源配置82第四节人员培训83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进度83第一节建设工期83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83第三节项目实施进度图84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6第一节投资估算46第二节资金筹措47第十五章社会效益评价47第一节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47第二节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48第三节社会风险分析48第四节社会评价结论48第十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48第一节研究结论48第二节建议49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图1、项目区位示意图2、附件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畹町经济开发区生态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112承办单位名称畹町开发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13承办单位概况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5、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6、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8、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CJ/T30371995)9、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要求(GB/T187722002)10、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11、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12、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CJJT291991)13、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1991)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1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17、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8、畹町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19、委托方与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畹町生态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咨询合同。20、委托方提供的有关资料。115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将越来越多,未经处理的垃圾裸露堆放,滋生蚊蝇,散发异味,严重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及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现畹町垃圾处理采取原始的填埋焚烧方式,清运垃圾量占总量的5667,其余的垃圾一部分沿河倾倒,一部分由私人自行地无序堆放,城市生活垃圾没有实施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垃圾数量日益增多,垃圾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快畹町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使环卫工作从单纯的清运服务向废物资源化方向发展,实现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是十分必要和迫在眉睫。做好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的工作,对改善城市垃圾处理现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将畹町建设成清洁、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型城市和构建人居环境颇佳的边境口岸园林城市都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建设畹町生态垃圾处理场势在必行。1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建设项目的背景及必要性,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垃圾收运系统,垃圾处理技术方案的选择,场址选择,卫生填埋工程方案设计,管理区建筑方案,节能,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项目实施组织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结论与建议等。11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是城市基础工程之一,对城市经济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新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唯一设施,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场址、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产生二次污染,放置处理场成为新的污染源。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注意环境卫生和进行环境保护,认真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围绕“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可能防止二次污染,最终实现生活垃圾处理零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排放标准。2、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一致,根据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确定垃圾处理系统的规模和处理方式;按照城市的发展计划,拟定垃圾处理系统的分期建设规划。3、发展和推广城市垃圾处理高效节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简便易行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4、发展和推广节能技术如发电、蒸汽利用、供热等,探讨垃圾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5、注意垃圾处理系统的配套完善,满足使用要求,力求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行管理费用,节省投资。6、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位置、垃圾数量及有关政策、法律、规范、标准、规划等资料,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工艺和设备,确定工程规模和总平面布置。11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本工程为畹町经济开发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工程以处理和消纳畹町经济开发区生活垃圾、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本报告重点研究畹町经济开发区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案,并对处理方案的环境影响、投资效益进行技术与经济的论证和评价,从而判断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第二节项目概况121拟建地点畹町生态垃圾处理场位于畹町黑山门垭口右侧,距畹町经济开发区城区10公里。122建设规模与目标1、建设规模项目计划占地300亩,日处理垃圾90吨,填埋库容96万M3。2、建设目标项目的建设改善畹町经济开发区城市垃圾处理现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将畹町建设成清洁、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型城市和构建人居环境颇佳的边境口岸园林城市。123主要建设条件1、本项目拟建场址符合畹町经济开发区城市规划及相关规范要求。2、建设所需用地已经落实,相关手续已经办理。3、项目区域市政基础设施(供水、供电、道路)条件已经在具备。4、项目所需要资金已落实。1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本项目投入总资金为27031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13223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8061万元(含征地及拆迁补偿费1000万元),基本预备费20023万元。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建筑面积平方米420011行政办公与生活设施平方米420012平方米9502用地指标21用地面积平方米33820175073亩22建筑密度11523容积率015224绿化率703主要动力年用量31水M3/天81832电KW181684项目总投资万元27031741建筑安装工程费万元13223342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118061其中征地及拆迁补偿费万元100043基本预备费万元20023第三节问题及建议1、在垃圾处理场建设的过程中,垃圾处理所用技术、设备、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的要求,防止对垃圾处理场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开展城市垃圾处理有偿服务,实行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合理制定垃圾处理费标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完善收费机制,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步伐,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项目建设的背景211畹町经济开发区概况畹町经济开发区地处瑞丽市东部,位于东经9758至9810,北纬2402至2408之间。东北与潞西市接壤,西北与瑞丽市姐勒乡隔江相望,南与缅甸九谷市相邻。国境线长2865公里。距省会昆明733公里,距州府芒市84公里,距瑞丽市区23公里,是中国对缅贸易的国家一级口岸。全区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坝区面积14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888平方公里。2003年全区耕地面积244049亩,其中水田109449亩,旱地13460亩。有林地796778亩,森林履盖率为52,居住着傣、景颇、德昂、汉等15种民族12400余人。畹町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优越,自然风光优美,全区平均海拔83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7度,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343小时。历史上的畹町可谓声名远播,畹町是近代以来我国军队首次将侵略者赶出国门的军事重镇。1938年滇缅公路建成通车,成为抗战期间我国与国际联系的唯一陆路交通要道,大批国际援华物资从畹町口岸入关运送到国内抗战前线,中国远征军20余万人两度从畹町出境转战于缅甸、印度等抗日战场。由于特殊的区位和重要的战略位置,1952年政务院批准畹町为全国唯一的县级镇。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期战争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它又是全国有名的“一城两国”、“一桥两国”。1985年,仅有7000多人的畹町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最小的县级市。1956年,正在缅甸访问的周恩来总理携同缅甸吴巴瑞总理等中缅高级官员从畹町桥步行进入畹町,参加中缅边民大联欢,奠定了中缅世代友好的胞波情意。1960年7月,中缅两国在畹町举行首次勘界会议,通过两年的共同努力,顺利解决了中缅两国边界问题,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与周边国家通过和平外交方式解决领土纠纷的成功范例。1999年畹町区划调整,改为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畹町发展成为中外皆知的商贸重镇,通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畹町经济开发区建市10周年时,在“贸、工、旅、农”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经济快速发展,累计边贸进出口总值30多亿元,财政收入近2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市场功能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人民按当时的标准率先进入小康,为畹町的发展铸就了辉煌。畹町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在工委、管委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努力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使畹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健康有序持续发展。2006年畹町区完成贸易进出口总值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8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0万元,同比增长132。实现财政总收入6728万元,同比增长48。2003年以来,畹町经济开发区工、管两委本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态度重新定位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依托口岸,兴科重教,营造大环境,贸工旅农结构合理,创建边境口岸园林城市”。畹町地处前景广阔的“中华经济圈”、日趋成熟的“东盟经济圈”和崭露头角的“南亚经济圈”三者的结合部,是打入代表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亚太地区、印度洋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目前,东南亚已成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积极投资的重点目标,这里拥有1500亿美元商品交换能力的大市场,而畹町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当之无愧的通向东南亚的“桥头堡”。畹町在20世纪已向人们展示了它的风采和魅力;在新的世纪里,畹町正展开她热情的双臂,期待着人们进一步的了解她、热爱她、建设她。这颗边陲明珠,伴随着新世纪的发展,将更加璀璨。212畹町经济开发区垃圾处理现状现畹町垃圾处理采取原始的填埋焚烧方式,焚烧垃圾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呋喃等有毒气体,处理起来相当困难,对人身体的危害相当大,而且焚烧后留下的10至20的残渣又存在二次污染问题。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221项目的建设是城市不断发展的需要畹町经济开发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与缅甸邻邦一河之隔,与缅北重镇九谷市隔河相望,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居住着傣、景颇、德昂、汉等15种民族12400余人。改革开放以来,畹町发展成为中外皆知的商贸重镇,通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市场功能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畹町经济开发区目前具有较完善的环卫管理机构,已设置部分固定的垃圾收集点,现垃圾处理方式基本属于原始的填埋焚烧方式,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环境均造成污染。随着畹町旅游业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量日益增加,在旅游期为垃圾产量高峰期,所以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日显重要。为加速畹町经济开发区生态园林旅游城市建设步伐,创建更加卫生优美的城市环境,建设一个规范化的、集收集、清运、处理为一体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已迫在眉捷。222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需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是城镇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是城镇公共环境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担负着为社会处理生活垃圾的重要任务,又直接影响到周边的生态环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水平。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垃圾围城的问题日趋严重。目前畹町经济开发区城市垃圾处置率仅为50,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需求,二次污染严重。2006年畹町经济开发区生活垃圾产量为20吨,过去生活垃圾处理以自然堆放、焚烧填埋为主。对地下水、大气、环境等造成的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畹町经济开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稳步推进边境口岸园林化城市的创建,充分发挥畹町地处亚热带、森林覆盖率较高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畹町投资,实现良性循环,为创建边境口岸园林城市提供良好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223项目的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将越来越多,未经处理的垃圾裸露堆放,滋生蚊蝇,散发异味,严重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及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渗滤液不经处理,随意排放,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因此,建设垃圾填埋场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十分必要。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第一节需求分析311垃圾产生量现状根据畹町经济开发区环卫站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畹町经济开发区垃圾产生量约为075万T,平均为205T/D,城市人口总数约为126万人,人均垃圾产率为158KG人D,相对省内其它县的情况,垃圾产率较高,对比情况见下表。省内其它城镇产生量对比表调查内容昆明市五华区曲靖市昭通市墨江县城泸水县城路南县城江川县城畹町经济开发区人口(万人)38520241600200075270250126垃圾产生量(T/D)300153110145253720人均垃圾(KG/D)0799076003880700066709251480158312垃圾产生量预测垃圾产生量的变化与城市所处位置、气候状况、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性、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垃圾总产生量和人均日产生量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年提高,但其年增长率会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经济发达国家垃圾产生量变化也是如此。为相对准确的确定畹町经济开发区垃圾增长率,故收集了畹町经济开发区城近5年的垃圾清运量,情况见下表。通过分析,其平均增长率为6。根据畹町经济开发区城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确定综合增长率大致为20072010年为6;20112020年55,20212030年为5,2031年2035年为45,据此可计算出2010年2035年每年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值和累计值如下表。畹町经济开发区近年垃圾产生量年份(年)20022003200420052006年产生量(万吨)059063066070075日均产生量()16231712180819192043增长率()556561614646平均增长率()594畹町经济开发区垃圾产生量预测及累计值年份(年)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日产量(吨/天216622962434258027212871302931963371年产量(万吨/年)079084089094099105111117123累计量(万吨)079163252346445550661777900年份(年)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日产量(吨/天355737523959417644064627485851015356年产量(万吨/年)130137144152161169177186195累计量(万吨)103011671311146416251794197121572353年份(年)202520262027202820292030203120322033日产量(吨/天562459056200651068357177750078388190年产量(万吨/年)205216226238249262274286299累计量(万吨)255827733000323734873749402343094608年份(年)20342035日产量(吨/天85598944年产量(万吨/年)312326累计量(万吨)492052462010年2035年日均垃圾处理量2887T/D年均垃圾处理量105万T综合以上数据确定现状(2006年)垃圾产生量约为20吨天,2010年垃圾产生量约为26吨天,2020年约为44吨天、2030年约为72吨天、2035年约为90吨天,设计年限内20102035日平均垃圾处理量约为2887吨天、年均产生量约为10537吨年,设计年限26年。313垃圾性质畹町经济开发区垃圾主要是由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清扫垃圾等废物组成,垃圾的组成直接受到该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垃圾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畹町经济开发区垃圾成分表序号成份百分比()备注1可回收物玻璃、塑料、金属、纸屑、织物等782有机物瓜果蔬菜等、动植物残渣等5763无机物煤灰渣土、砂石等346合计100垃圾成分为可回收物78,有机物576,无机物346,根据垃圾成份可以看出总体来看,畹町经济开发区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城市虽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垃圾多以菜叶、果皮、树叶、粪便为主,有机肥占比例较大,玻璃、塑料、金属、织物、橡胶等可回收物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垃圾中煤灰比例相对较高。根据目前情况分析,由于现有的生活方式将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因此,垃圾成分构成预计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动物、植物、塑料、纤维、金属、玻璃含量还将占主要部分。随着畹町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垃圾性质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参考国内外有关城市垃圾性质的变化情况,未来畹町经济开发区县垃圾将会有如下变化趋势L、随着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燃气率的提高,无机成份将有所下降,有机物含量会相应提高,并逐渐趋向于稳定,这有利于垃圾有机质的综合利用;2、纸、塑料、织物、废电池和金属的含量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含水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逐年提高,并逐渐趋向于基本稳定,而后再出现逐年减少的变化4、容重将会逐年下降,并趋向于稳定。第二节建设规模项目服务年限为20102035年,根据垃圾量预测,近期(20102015年)垃圾处理量平均为2961吨/天,中期(20162025年)平均为4541吨/天,远期(20262035年)平均为7366吨/天,项目计划占地300亩,设计日处理垃圾90吨。第四章垃圾收运系统第一节收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畹町经济开发区环卫设施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没有实现密闭化,对外暴露,沿途抛洒;2、垃圾收集布点混乱;3、设施欠缺较多,环境较差;4、垃圾没有压缩,车辆亏载严重。第二节收运系统方案确定原则L、有利于提高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2、有利于减少收运过程的二次污染;3、有利于方便居民使用;4、可以借鉴其它先进城市的模式,并结合畹町经济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5、既要考虑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解决收集密闭化的问题,还要考虑有利于向分类收集的过渡,具有先进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第三节垃圾收集、清运设计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内容,结合畹町经济开发区环卫工作的实践经验,垃圾清扫、收集及运输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加强管理(软环境建设),包括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定合理收集运输线路;垃圾收集方式逐步由定点收集向流动定时收集过渡,混装垃圾向分类垃圾过渡等措施。另一方面就是针对现状垃圾清扫、收集存在不的不足,更新、更换、增加相关垃圾清扫、收集设备器械(硬环境建设)。不按照国务院第101号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街道两侧,居住区或人流密集地区,应当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果皮箱等设施。”以及建设部、国家科委建科(1991)663号文“城市垃圾要逐步采取分类收集、分类处置的办法,努力实现垃圾清运容器化、密闭化、机械化”的精神,根据畹町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规划目标和具体要求,参照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并结畹町经济开发区环卫的实际情况,对畹町经济开发区垃圾的收集及清运系统提出以下方案。431垃圾收集按照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第341条、第342条规定,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供居民使用的生活垃圾容器,以及袋装垃圾收集点的位置要固定,应符合方便居民并为市容观瞻增色等要求。为此建议畹町经济开发区环卫部门对现有垃圾容器进行全面检修,并根据城市发展和住宅区建设新设一批垃圾收集点,配合转运站的建设,逐步完善垃圾的收集系统。为防止垃圾收集点对市容环境的影响和清运时的二次污染,并为今后逐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做准备,垃圾收集方式首先应在新建住宅区及燃气率较高的居民点逐步实行袋装化。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是国家所鼓励的,也是今后垃圾收集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畹町经济开发区也应逐步实行和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在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方式的同时,要加强宣传工作,以取得居民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并制订必要的法规,以保证垃圾分类收集方式的顺利实施。考虑到经济开发区垃圾收集方式和收集车辆的现状,近期在部分地区保留人力三轮车收集垃圾的方式,其它地区则由远而近分批用微型机动车和后装式垃圾车定点收集。在道路两侧和路口设置果皮箱。商业大街间隔2550M设置一个;交通干道间距5080M设置一个;一般道路间隔80100M设置一个。432垃圾清运从降低垃圾运费、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垃圾运输过程中污染的角度出发,采用转运运输的方法清运垃圾,是高效率完成垃圾清运任务的最好途径。畹町生态垃圾处理场离县城相对较远,垃圾运输距离约65KM,在县城设置垃圾中转站是必要的。根据畹町经济开发区目前的具体情况及总体规划,考虑到城内用地紧张,近期内在县城设置过多的转运站并不现实。因此,近期内,在县城内设置垃圾转运站1座,远期考虑再增加1座。垃圾转运站采用自带压缩机构的垃圾集装式转运方式,具有污染小、噪声轻、投资省、效率高等优点。第四节转运站技术方案441转运站技术方案的比较国内外垃圾转运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工艺流程、主要转运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和对垃圾的压实效呆、环保性等因素的不同。根据工艺流程和转运设备对垃圾压实程度的不同,转运站可分为直接转运式、压入装箱式(或推入装箱式)和压实装箱式。其中,直接转运式对垃圾的减容压实程度最低,压入装箱式居中,压实装箱式则最高,具体对比见下表。各种模式转运站的综合评价表不同模式转运站的评价结果评价参数直接转运式压入装箱式压实装箱式挤压垃圾推力无较低高箱内垃圾密实度低较高高对转运垃圾性能的适应性好好较好运输封闭程度较好较好较好设备投资、运行费低较高高转运作业效率较低较高高根据畹町经济开发区的垃圾特性,其容重比较小,仅350KGM,如不采用压缩运输,则运输车辆“亏载”严重,造成垃圾运输成本的浪费。因此畹町经济开发区转运站宜采用压缩工艺,以提高垃圾的容重,减少车辆的“亏载”。另外,压缩机的购置费用也不是很高,压缩工艺的采用还可减少转运车辆的购置。压缩式转运是采用垃圾收集车将垃圾从收集站点运送至垃圾转运站,垃圾经过转运站压缩设备压缩后再由较大类型的垃圾运输车将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厂的运输方式。压缩转运中较常见的为预压缩式转运和直接压缩式转运。442预压缩式与直接压缩式的比较预压缩式是指垃圾进入压缩机后,在压缩机的预压仓内先进行压缩,从而每终形成一个密实的垃圾包,然后被一次性推入垃圾集装箱中。此种压缩方式具有压缩比率高,压缩时不需要转运车与集装箱配合等特点。但该种形式的压缩机造价较高,消耗功率大,占地面积大,转运站建设一次投入较多,运行费用较高。该种压缩方式适合于处理规模较大的垃圾转运站采用。直接压缩式即压缩机将进入其中的垃圾直接推入垃圾集装箱内,边装边压实。此种压缩方式工艺成熟,操作方便可靠,维修简易,成本较低,压缩机设备造价相对较低,占地面积小,转运站建设投资较少,运行成本较低。本方案推荐使用直接压缩式转运方案。443箱车一体式转运车与车厢可卸式转运车的比较箱车一体式转运车即是将垃圾箱固定于汽车底盘上,在垃圾箱内部装有推板和多级油缸,以便垃圾卸料时将垃圾平行推出。内带的推料装置占据了垃圾箱中不少宝贵空间,推料装置较重,又提高了整车的重心,导致运行及操作的稳定性、安全性降低。而且该种车型由于箱车不分离,同等能力下需配置较多的汽车底盘,导致投资浪费,司机和车辆在转运站的等候时间较长,影响了车辆的利用率和站内交通,人工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维修方面,集装箱或汽车底盘的维修保养都将使整车不能使用。箱车一体式转运车比较适用于大型的垃圾转运站,如目前有一种载重能力达15吨的垃圾车己用于国内的大型转运站。车厢可卸式转运车(即勾臂车)是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垃圾转运车,无论在山区还是在填埋场,它都表现出优良和稳定的性能,该种转运车的垃圾集装箱轻巧灵活、有效容积大,净载率高,垃圾密封性好。该种车型由于汽车地盘与垃圾集装箱可自由分离、组合,压缩机向垃圾集装箱内压装垃圾时,司机和车辆不需要在站内停留等候,提高了转运车和司机的效率,因此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均较低,维修保养也更方便。从以上分析,车厢可卸式转运车具有集装箱有效容积大,净载率高,调度运营方便,车辆投资少,维护简单等特点,因此本方案垃圾转运站推荐使用车厢可卸式转运车。444转运站方案的确定畹町经济开发区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系统采用车厢可卸式的小型直接压缩转运系统与密闭垃圾桶配套收运模式。近年来,车厢可卸式的小型直接压缩转运系统在我国得到了很快发展。这种转运系统采用了固定压缩机和活动垃圾集装箱配套的方式,由收集工人运来的垃圾,经压缩机的翻斗倒入压缩机内,推入垃圾集装箱并压缩。装满的垃圾集装箱由勾臂式垃圾车至处理场,备用垃圾集装箱继续填装垃圾。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原压缩车装车需要定时等车排队的问题,机动性很强,得到了城市环卫部门的欢迎。这种方式可以使用手推车收集,也可以使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居民生活垃圾其他生活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塑料垃圾桶专用运输车或直接推送压缩机运输垃圾收集系统工艺流程第五节垃圾转运站处理规模垃圾转运站处理规模按垃圾平均产生量确定为30T/D,以每天8小时工作计算,采用连续工作日制。第六节转运站设备方案461系统组成及配备垃圾清运车辆与设备的配备与垃圾产量、清运方式和运距有关。1、240升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垃圾桶布置于各居民区(可长期放置或定时放置),也可以作为道路清扫的容器。若垃圾密度按350KG/M3,每天收集垃圾30吨,则每天垃圾量8571立方米,需要8571/024358桶次;按每天收集1次,则需要358/1358桶;预备10垃圾桶作为清洗和周转用,20作为道路清扫垃圾用,则共需垃圾桶35813466只。2、垃圾压缩机压缩机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压缩机主要技术参数压缩机专用勾臂车及垃圾集装箱垃圾处理场参数数值压缩机外形(长宽高)28米237米355米压缩机自重32吨电机功率55千瓦压缩腔容积11立方米压头工作周期40秒压头最大推力10吨压头最大伸入箱口距离310毫米翻斗容积11立方米翻斗提升质量300千克翻斗工作周期20秒翻斗工作空间(长宽高)21米11米35米移位机移动速度23米11米(可调)压缩机理论最大工作能力60万立方米/小时3、垃圾集装箱1个压缩机配有2个垃圾集装箱,考虑1个垃圾集装箱备用,共需3个垃圾集装箱,垃圾集装箱主要技术参数见表垃圾集装箱主要技术参数垃圾集装箱外形尺寸(长宽高)36米23米16米垃圾集装箱自重12吨垃圾集装箱额定载重量38吨垃圾集装箱有效容积8立方米垃圾集装箱配套装载车规格5吨勾臂车4、收集用车1)微型垃圾车近期可先购置3辆微型垃圾车,远期逐步添置。2)人力三轮车在城区不便于微型垃圾车收集的地方,保留人力三轮车进行收集,以后逐步用微型机动车代替。5、勾臂车(5吨)勾臂车数量应用如下公式计算N勾臂车80/N/83日车次车次吨日)垃圾清运量(吨上式中,N代表车辆每日工作定额,N代表勾臂车数量。勾臂车所带集装箱装箱容积80M3,每箱最多可装38吨。根据定额要求,10KM以内的,每工日应工作8次,考虑80的使用率,则45吨垃圾需勾臂车2辆。转运站数量及垃圾收运设备应根据垃圾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可能一步达到远期规划,本方案设备配置按近期考虑。本设计只考虑畹町经济开发区城区域内的垃圾收运系统及设备配置,县城区域按近期2007年垃圾产量来配置设备,则收运系统配备如下表增加垃圾收集、清扫设施一览表第五章垃圾处理技术方案选择第一节垃圾处理工艺概述由于城市垃圾的多变性、复杂性,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及市民传统生活习惯、处理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处理上很难有统一的模式。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处理以上几种方法的组合。序号设施名称单位数量1垃圾压缩机台12垃圾集装箱个33勾臂车辆24后装式压缩垃圾车辆15微型垃圾车辆36吸粪车辆17人力三轮车辆258垃圾桶只4669杲皮箱只35在处理技术方案的选择上,遵循以国情、省情、县情出发,贯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总目标“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此三原则既消除垃圾处理的污染危害,又为社会创造财富,在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效益兼而得之,达到化害为利的目的。当代城市垃圾治理的战略目标应该是注重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达到垃圾处理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最优先方案是尽量避免产生垃圾,同时产出量要最小,并按实际情况最大可能地进行回用或回收。使城市垃圾处理由单纯的处理转向综合管理,并配套各种政策和措施以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51L卫生填埋处理垃圾卫生填埋是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处理垃圾,即经过充填、堆平、压实、覆盖和再压实及封场等操作过程,使城市垃圾得到最终处理,并防止产生污染及危害环境的垃圾土地处理方法。512堆肥处理垃圾堆肥处理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分解、转化为稳定的腐植土状有机肥的生物分解过程。堆肥处理按需氧程度可分为厌氧堆肥和好氧堆肥;按温度范围可分为中温堆肥与高温堆肥;按技术条件又可分为露天堆肥与封闭机械装置堆肥。现代城市堆肥通常均采用好氧、高温、机械装置化堆肥。513焚烧处理垃圾焚烧处理是使可燃性垃圾与空气中的氧进行燃烧反应,将可燃垃圾转换成惰性残渣的过程。垃圾经燃烧后,残渣量只有原垃圾量1020,垃圾中的病毒原体和寄生虫卵目均被彻底杀灭。垃圾焚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可以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而进行有效的利用。第二节我国垃圾处理的特点和技术政策521我国垃圾处理的特点垃圾处理与垃圾性质主要是垃圾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处理方法,首先必须了解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以及与世界其它国家垃圾的差异。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垃圾成分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特点1、无机类物质含量高,可燃物质含量低,我国大多数城市仍以煤作为主要燃料,垃圾中煤渣等无机物含量高;2、有机类物质中纸张、橡胶等高热值物质少;3、燃垃圾含水率高,我国垃圾还有不少地区采用露天容器收集,一旦下雨,垃圾就会被雨水淋湿而使其含水率更高。另外由于我国垃圾采用混合收集,所以垃圾成分复杂。由于卫生填埋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相对较低,同时考虑到垃圾中纸、金属、塑料等废品的含量很少,且在收集和运送过程中多次拣选,可再利用的物质不多,因此对我国目前的垃圾在有条件地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是符合我国当前副霄的处理方法之一。另外我国的垃圾中,厨余垃圾较多,这些物质含水率高,不易直接焚烧,但适宜于堆肥,加上我国堆肥厂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与国外相比较低,堆肥产品在广大农村地区也有一定的市场,所以堆肥法近些年在我国有些城市被采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垃圾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焚烧、热解、气化和综合处理技术将会在我国被逐步采用。522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根据我国的垃圾特点和具体国情,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为近期内应着重发展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处理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焚烧与综合利用技术,医院和其他危害性大的垃圾,应专门收集并采取集中焚烧处理技术。重视开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总目标。第三节选择垃圾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选择垃圾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L、垃圾物化性质及变化趋势;2、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3、拟建厂区位置、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技术可靠程度和适应性;5、管理和操作的难易程度;6、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投资和处理费用承受能力;7、环境污染的危险性;8、资源化价值及某些特殊的制约因素等。垃圾处理方法比较表方法项目卫生填埋处理堆肥处理焚烧处理技术可靠性可靠,有一定经验可靠,有一定经验可靠操作安全性较大,注意防火好好选址较困难,要考虑地理条件,防止水系受污染教易,避开住宅密集区气味影响半径小于200M最易,可靠近市区建设,运输距离可小于10KM占地面积大中等小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广,对垃圾成分无严格要求垃圾中生物可降解有机物含量大于40要求垃圾热值大于5000KJ/KG最终处置无非堆肥物需作处置,占初始量的35左右残渣需作处理占初始量的15左右产品市场无垃圾堆肥炉渣砖、热水能源化意义沼气可作发电等利用无热能或电能易为社会使用,经济效益较好资源利用恢复土地利用作农肥和回收部分物资分选可回收部分物质地面水污染需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有少量废水产生有少量废水产生地下水污染需采取防渗保护可能性教小无大气污染可用导气等措施控制有轻微气味烟气处理不当有污染土壤污染限于填埋场区域需控制堆肥有害物含量无管理水平一般较高较高第四节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541焚烧处理L、从垃圾性质分析畹町经济开发区垃圾产生量较小,垃圾成份中厨余量等有机物及煤灰、砂土等无机物含量高,纸张、橡胶等高热值物质少,垃圾含水率较高,热值低,因此从垃圾成分分析不适宜采用焚烧处理方法。2、从经济角度分析对日处理垃圾50T的燃烧炉仅仅是炉子的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一次性投资较大;由于燃值低,含水率高,焚烧需外加辅助燃料,运行成本较大。3、从环境角度分析燃烧炉如炉膛温度不能达到800以上,有产生二恶因等有害物质的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542堆肥处理堆肥技术有敞开式静态堆肥和机械化高温堆肥二种方式,其好处在于能变废为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目的,但是,由于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结构的改变,废旧塑料、废旧玻璃垃圾量剧增,如果没有进行对这种垃圾的分类收集和预分选,很难进行堆肥处理。从投资的角度分析,如果采用简易堆肥,由于垃圾实现了部分减量化和资源化,其投资比卫生填埋法约高1倍,比焚烧发投资小,运营成本比焚烧小而比卫生填埋略高。根据畹町经济开发区垃圾现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畹町经济开发区主要以混装垃圾为主,垃圾中碎玻璃,碎铁屑、重金属、塑料制品等分拣较为困难,如果垃圾采用生产复合肥,将会影响其产品质量既增加了运行成本又得不到好的产品。543卫生填埋处理相比之下,卫生填埋一次性投资较低,运行费用相对较小,是目前中小城市垃圾处理常采用的方法,其缺点是垃圾没有得到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仅无害化处理。但卫生填埋依旧是垃圾最终处置的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即使采用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仍然会产生剩余物需要填埋。第五节垃圾处理工艺的确定综合上面的分析,考虑畹町经济开发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垃圾产生量性质、垃圾堆肥市场等方面特点,推荐采用填埋处置方式。第六章场址选择第一节选择原则场址选择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的关键。选址应以又寸环境影响小、方便、经济为原则,并综合考虑城市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等特点来确定。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及国家计委、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L101号有关规定,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611整体性原则项目的建设符合畹町开发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612人性化原则项目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距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远离水源,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613经济性原则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容量,使用年限应达到相关要求,选择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征地费用较低的场址。614便捷性原则项目场址应选择对外交通便捷,运距合理,施工较方便的地段。第二节场址现状631地点与地理位置项目拟建地点位于畹町黑山门垭口右侧。632场址占地面积项目场址占地面积300亩,日处理垃圾90吨,填埋库容96万M3。633地块周边关系项目位于320国道边,与国道有约100米便道相通,距离畹町城区距离约为10KM。第三节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631基本地质条件6311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黑山门中部一冲沟,地形坡度较陡,坡度2535O,岩溶构造类型垄脊谷型地貌,河谷为干谷,无长年流水,植被发育。6312地层岩性出露地层有二迭系下统砂子坡组P1S,第四系Q松散堆积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DL灰褐色、黄红色、浅黄色耕植土、砂质粘土、粉土,结构松散稍密,厚035M,局部大于5M。分布于山顶、台地及缓坡地带。2二迭系下统砂子坡组P1S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分布于整个工程区。6313地质构造工程区第四系覆盖层分布较广,植被发育,构造形迹不明显,无较大断裂通过。6314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区地形较平缓,相对高差小,植被较好,区内滑坡、泥石流等不裹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6315水文地质条件一、含透水层松散孔隙含透水层主要分布于工程区,由二迭系下统砂子坡组P1S组成,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全风化层,富水性贫乏弱含水。二、相对隔水层分布于工程区表层,由上第四系Q4红粘土组成,透水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孔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裂隙水主要由上部第四系孔隙水、大气降水及邻近山体补给。地下水运移严格受地貌形态控制,顺地形斜坡或岩层走向径流。地下水于河谷底部以散流、片状溢出排泄为主。右岸地形分水岭较厚,左岸地形分水岭较单薄,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分水岭一致,畹町河河床为地下水最低排泄基准面。632坝址区工程地质评价6321坝址区渗漏坝址及邻谷间主要由第四系Q4红粘土、二迭系下统砂子坡组P1S全风化白云岩组成。两岸山体宽厚,不存在低邻谷,工程区内第四系Q4红粘土分布不均,红粘总体透水性弱,基底二迭系下统砂子坡组P1S全风化白云岩,厚度大,透水性较强,向深部透水性逐渐减弱,全风化白云岩为含(透)水层组,故坝址区存在绕坝渗漏及基底渗漏。6322边坡稳定工程区边坡坡度2035O,主要由第四系Q4红粘土及二迭系下统砂子坡组P1S全风化白云岩组成,水系不发育,植被覆盖较好,边坡较为稳定。6323坝址区淹没及浸没该工程为垃圾填埋场地,无蓄水,不存在浸没问题。工程内无重要矿产、古迹及设施。633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6331基本地质条件坝址区为冲沟上游段,呈“U”型谷,谷底相对平缓。两岸山坡呈不对称地形,左岸坡度2025O,右岸坡度2030O。6332地层岩性坝址区出露地层总体上比较单一,岩性不复杂。地表为第四系Q4覆盖,下伏二迭系下统沙子坡组P1S全风化白云岩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二迭系下统砂子坡组P1S白云岩为一套沉积岩,岩性为灰白色白云岩,上部全风化层呈砾砂状,含角砾约3040,一般粒径220MM,最大粒径110MM,其余为粉土状,结构中密,干燥,透水性强,重型动力触探N6352030击,层厚大于20M;下部为强风化层,碎块状结构,裂隙发育,透水性强。2第四系Q4残坡积Q4EDL灰褐色、灰黑色耕植,含少量角砾,一股520MM,与松散厚0216M,分布广泛;红粘土,结构松散,厚03M,稍湿,透水性弱。6333地质构造坝址区地形起伏相对较小,第四系Q4及白云岩风化层覆盖较广、较厚,构造形迹不明显,无大的区域性断裂发育。6334物理地质现象坝址区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6335水文地质根据工程区地层岩性、岩土透水性、岩土结构特征、地下水位等,把地层划分为透含水层及相对隔水层。1透含水层白云岩全强风化层,岩体破碎,透水性强,为透含水层。2相对隔水层工程区内第四系松散层中等透水带K20M,天然容重2022KNM3、内摩擦角1922O,凝聚力00250065MPA、压缩系数0406MPA1。3、边坡稳定性分析一、左岸岸坡坡度2025O。山坡较缓,边坡完整性好。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Q4EDL覆盖,层厚022M,结构松散稍密;下伏二送系下统砂坡组P1S白云岩全风化层,结构中密,无冲沟及滑坡体发育,边坡总体稳定的性中等。建议开挖边坡11125。二、谷底谷底相对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山东体育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西安市渭北中学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台州市椒江区办公室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河北省乡村振兴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仓库货物分类管理计划
- 2024年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4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5届山东省邹平唐村中学七下数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甘肃省统计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2023年芜湖融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心肺听诊课件
- 酒店VI设计清单
- (食品经营许可-范本)申请人经营条件未发生变化的声明
- 高频变压器作业指导书
-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体检表
- Visio图标-visio素材-网络拓扑图库
-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课件
- 绿色施工策划书(模板)
- 腾讯微博VS新浪微博
- 公共政策导论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