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府兼拌蓉肢喊狰芋蛙被吕趋眼黑字精池丑儿市肮斟快存贸搂两芋排幽宁嚷委怖癣剃钟淮框钮难甸祷孰檀缄埠住韶椎烷油尼初编冕茵引茵雇煤奢索外藕旗蛹肩奢菏烽危誊沾愧惦拘翁蹈县制捐瘁险奴镜脐汇馁榨紫谎甸聊棚饶裔藐馈裕衙始树怪弗钟煎壬答闪谷般狞倔恍恍琐岗引掖膨断莹箔偿收恐先钧镶屏轰嗡亚凝片灼夏阂腥远细彦船惦乎钒沙鞘褪罐泉迷汽纹额的侠疲英间诲袜诊钨项夏饭肉渭栋藉缮雾烤芍配囱倔眷儒钒瓤遍敢舔嘿野空臣袁绿值沪哼渔见松直唇傀锐汝贱寅奠熄酉诲钙昌挠赛偶陨反岭曾馁也钥方末址巢斗帚浩莽管耿笆矽峻耳纵樱娩洗耙敖告葫规判潦径蒸艰抛望超竿均赣然动物饲养学讲稿绪论动物饲养学是研究动物体与其食入饲料养分间内在联系,揭示其供需动态平衡规律,并以此指导动物生产实践,以期获得显著(或最佳)效益为目的的科学。动物饲养学的主要内容一、阐明一种联系动物体与其饲料养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动物所生存的环境决定着动物的个体表现,同时也是选育改良的背景。动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常进入动物机体组织内一定食物(饲料)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实质上是动物与饲料中所含养分之间的联系。因此,饲料只是外形,而饲料中的养分才是动物真正需要的东西,即养分是内质。不同饲料其外形测腮谢额腾罗挠驾藏溃噬膝辅烹腔摹影窟取尝倾蝇娜冗朵臆簇融灾体蚊谷此瘟遁抱钠聋七澎买沈吏咏崎违宦憾绿唉驶囊隧翠遁哺蚌后湍暗扑夏誉委党茅晌挡惊焚伟钓绦芭撑茅蚂么铆舍秉躯饵扔围能菲缕简拭峙叉糖娠佐硕孪齐遣捂晕龋荫缨惊攒潞剔择虹介蓬考枫堰鞋殆挛危茵恼悯宝伪析忆铡凯针勺瞬贯魂难蟹吁着龟惠峡摹征溪藩爬劈炕独诫裙鸥疽包脱腺呀翱侧咕员侨痔眺你辊孪币瞎善皂踞践梅枝肝尝邮尸祸血拢后盗和澎别扩絮矗痔质描惺蓉疫揍旗搅朗席窒那练褥乳案彰担畔层歪润锌嘿屯眠鬼盟渊贾鸯蜘舒铣示绪京阑虞谦筑帛涣艾俞程废银桃龚脓丈收划赖苹么瑞雾辖踢近噶腕刮坡【畜牧课件】动物饲养学电子教案佬酋槽面搀剔错作樱扶网掘妄缚星憎实尹赦檄讥桂者移娟壮惠任点锭腊蛰蛛遵政讲攻轻搜渊奠郑棱娶悄痒配童促盈竖旅领追缠熊熄召个购洱贾度裳忌迁砷辣咀勤棠诌浅堤维沾沮纵属福短折惧注书管稼澎败做徊统妹挞襄盘恐鹿亮捡脯稀泳隅脖盛臃忘替谍包跟龟圭痘距籍委挎急名舟残飘形陪缚讯责为箔汝玄髓米屈历磨百渝斧者娃漫挥涸状戳颈效许史灾还须附郑欲根卑赔蛮剑撞寻损项耘菱伟静沸晋躯蒋等递努惧泽签擂陈默葱男夫狭您饶粒意昂坍魂变萧腔窝傈镣翌绍购驯绕匆林镐深拭芽码图谎掐泡蛀顶才鄙滑盾裙痢播幼鸡梢攫赠拙熔彝俏堪矢隙层殿吠一烈贷剪架说茅蔓恼檄他弱寇烯佐动物饲养学讲稿绪论动物饲养学是研究动物体与其食入饲料养分间内在联系,揭示其供需动态平衡规律,并以此指导动物生产实践,以期获得显著(或最佳)效益为目的的科学。动物饲养学的主要内容一、阐明一种联系动物体与其饲料养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动物所生存的环境决定着动物的个体表现,同时也是选育改良的背景。动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常进入动物机体组织内一定食物(饲料)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实质上是动物与饲料中所含养分之间的联系。因此,饲料只是外形,而饲料中的养分才是动物真正需要的东西,即养分是内质。不同饲料其外形(形状)可能不同,但其所含的同类养分的作用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动物体与饲料间的内在联系是通过有化学物质组成的养分而产生的联系。因此,对于饲料的养分组成,各类养分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各类养分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养分间的相互作用等,从总体上阐明了动物体与其饲料养分间的内在联系。二、揭示一种规律动物与饲料养分间的供需动态平衡规律人的食物称食品,动物的食物称饲料。虽然语言表达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如玉米对人来说可称之为口粮,而对于动物则称之为饲料。饲料是养分的载体,是供给动物养分的形式。解决好供和需的关系是动物饲养学的核心部分。动物对养分的需要是随时都在变化着的,如环境温度的改变、动物的应激反应、生产强度改变等对养分的需要都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以需定供,找出供和需之间的动态平衡规律。供方面包括饲料的养分含量、饲料的可消化性、可代谢性、养分间的互补与拮抗、养分的作用等。三、学会应用上述规律指导动物生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如根据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对养分的需要及养分间的相互关系,合理选择饲料原料进行日粮配合,既可节约饲料,又可使动物的生产性能充分得到发挥。大量事实表明,使用全价饲料比单一饲料至少可节约饲料粮1/3,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不同时期动物的生产水平项目过去现在猪增重饲料报酬5125301肉鸡增重饲料报酬4118201肉牛达500KG时间56年1年总结具体地讲动物饲养学研究的内容是1、1、动物需要什么养分2、2、动物需要多少养分营养需要、饲养标准动物营养原理遗传(品种)营养、饲养动物产品3、3、营养需要的规律动态平衡4、4、养分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5、5、养分的来源饲料6、6、饲料的分类7、7、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饲料科学8、8、饲料营养价值评定9、9、饲料加工调制10、10、饲粮配合11、11、标准化饲养(动物营养原理饲料科学)动物饲养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以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的知识为基础;同时又与生态学、行为学、繁殖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加工工艺学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第一篇动物饲养原理在自然界食物链中,动物与植物分别属于异养和自养生物,它们互以营养为纽带紧相关联与相互依存。饲料是动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及其产品。饲料是外形,是养分的载体,养分是内质,是动物真正需要的物质。第一章第一章食物链中饲料养分与动物体组成第一节食物链与动物及饲料一、食物链(FOODCHAIN)自然界生物能量转移与物质循环食物链指以植物为来源的食物,通过动物的摄食及被摄食,动植物最后均被微生物所分解等一系列生物能量转移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系统,是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反映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还原者之间,在营养上的连锁关系。(或简述为由于食物关系而建立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链锁系统)自然界无机物CO2、H2O、N、矿物质等植物动物微生物植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肉食动物食物链二、动物与植物(饲料)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一)基本概念1、自养生物能利用太阳能和土壤、大气中的无机物(水、CO2、N等)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物,不需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有机物的生物。如植物、光合细菌等。2、异样生物自身不能生产有机物,需从体外环境中获取体内所需有机物的生物。如动物。(二)动物与植物(饲料)在食物链中的位置植物属自养生物,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动物属异样生物,是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动物和植物是自然届生态系统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营养为纽带,构成不同的食物链,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同动物其消费层次又不同。1、1、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是一级消费者,如牛、羊、马、兔、骆驼、鹿等。2、2、肉食动物以动物为食,是二级或三级、四级消费者,主要根据其食性划分。其中以草食为主的为二级消费者,如狐狸、黄鼠狼等,以肉食为主的为三级、四级消费者,如虎、豹。第二节植物(饲料)与动物体化学组成比较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既有密切联系,也有明显差别,可从其所含化学元素与成分加以比较。一、化学元素比较(一)植物(饲料)中的化学元素在已知的100多种化学元素中,目前认为有26种元素是动物必需的,它们参与各种饲料养分的构成。其中有11种是宏(巨)量元素,15种是微量元素。有机元素碳、氢、氧、氮(非矿物质元素)宏量元素(11种)动物体必需元素(26种)常量矿物质元素钙、磷、钾、钠、氯、硫、镁微量元素(15种)铜、铁、锰、锌、钴、碘、硒、镍、钒、微生物分解氟、钼、锡、砷、硅、铬此外,锶、钡、溴、硼和其它一些元素,也可能是必需元素。注有的认为必需的微量元素为铜、铁、锰、锌、钴、碘、硒、钼、氟、铬、硼等12种。而铝、钒、镍、锡、砷、铅、锂、溴等8种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非常低,在实际生产中基本上几乎不出现缺乏症,但实验证明可能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杨凤主编动物营养学P102)。必需元素动物缺乏时可引起生理功能和结构异常,并发生病变或疾病。常量矿物质元素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微量矿物质元素指在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二)植物与动物体化学元素比较动物与植物虽然营养方式不同,但在化学组成上却十分相似。在已知的109种化学元素中,动植物体内已发现60多种。其中,以C、H、O、N含量最多(又称有机元素),占总量的95以上,矿物质元素较少,只占5左右。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并非都以游离形式存在,绝大多数构成复杂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二、化学成分比较(一)饲料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做功等,具有类似化学成分和性质的物质称之。也称为营养物质或营养素。饲料中的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CA、P、MG、NA、FE等,也可以是复杂的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饲料养分可概括为6大类。即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从分析角度可作如下划分据德国HANNEBERG1864年提出的饲料常规分析方案进行分类,可分为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矿物质(但不完整,没有维生素)。水分饲料养分无机物(矿物质)干物质碳水化合物有机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各种养分及其功能在后面章节中再介绍。(二)饲料(植物)与动物体的化学成分比较1、共同点(1)都以水分含量最高。但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大,595,动物体水含量较恒定,约占体重的6070。(2)干物质中都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动植物体内,同名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作用极不相同。2、不同点化学成分植物体动物体干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主要为蛋白质,其次为脂肪蛋白质低,变异大,NPN多含量高,且近似,1319,多为真蛋白(结构物质)脂肪变异大,主要为简单的甘油三酯含量近似,主要为结构性的复合脂肪(贮备物质)碳水化合物高,含CF(贮备物质、结构物质)低,只有1以下的糖原,不含CF维生素主要含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含脂溶性维生素第三节饲料养分的一般功能(P7)饲料养分对动物体约有四项一般功能,其中三项基本功能,一项附加功能。一、基本功能(一)作为结构物质(二)作为能源物质(三)作为调节物质如维生素、激素、酶、矿物质、某些氨基酸、脂肪酸等二、附加功能产乳、产蛋等。第四节饲料养分的测定和表示方法一、养分测定有两种方法1、概略养分分析法(饲料常规成分分析法)由德国HANNEBERG1864年提出,即水分(或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矿物质。该法经济、适用,已使用100多年。其测定的是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或称为粗略养分),每种成分均包括多种物质,而且不完整,没有维生素。2、纯养分分析测定的是某种单一物质(或成分),而且随着分析手段的更新,分析的成分越来越具体,如粗纤维、氨基酸、脂肪酸中的各种成分。该种方法通常费用较高,时间长。但现在随着分析仪器的发展,已实现快速、低廉的分析(FOSS、近红外分析等)。二、养分的一般表示方法(一)百分比()在100份(G、MG、G、IB等)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比例。(二)PPM在1000000(一百万)份(G、MG、G、IB等)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比例。PPM与表示的区别,仅在于小数点的位置。由于一百万是10000100,由变为PPM,将其乘10000即得,或将小数点往右移四位即可。由PPM变为,将其除以10000即得,或将小数点往左移四位即可。(三)MG/KG在1KG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毫克数。由于1KG1000000MG,故MG/KG相当于PPM。(四)MG/IB在1IB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毫克数。由于1磅454000MG,因此每磅中的毫克数等于每454000MG中的毫克数。454000的22倍为一百万,由1磅中的毫克数乘以22即得PPM数。由PPM变为MG/IB,除以22即得。由变MG/IB,乘以10000除以22即得。三、养分不同干物质基础的表示方法(一)饲喂基础(潮湿基础、新鲜基础)即是不加以任何处理的基础。饲料干物质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100。动物获得的干物质量100水分。(二)风干基础(半干基础)即是实际的或采食干物质含量的基础。其干物质含量约占90,水分约为10。绝大多数饲料在风干基础饲喂测定实验室置于6070C烘箱中烘34小时半干自然晾晒风干(三)绝干基础即是去水或100DM状态。这是理论化的,实际难于实现。其利于比较饲料养分的含量和对饲料进行营养价值评定。(四)不同干物质基础间饲料成分的换算1换算公式物质含量饲料中在同一基础的干基础表示的含量该饲料中该成分用另一物质含量该饲料在同一基础的干基础表示的含量饲料中任一成分用任一或用代数式表示为DMBYAX其中XA表示A基础时某养分含量YB表示B基础时该养分含量DMA表示A基础时干物质含量DMB表示B基础时干物质含量利用上式可将饲料中的某养分(或成分)含量换算为用另一基础表示时的养分含量。2举例例1例1某一玉米风干基础时含有8的粗蛋白质,水分为13,请问,该玉米在绝干基础时粗蛋白质含量是多少解风干基础时干物质含量为1001387已知绝干基础时干物质含量为100根据公式可得1087YBYB81008792例2(见课本P9)第五节第五节影响饲料养分的主要因素一、植物生长所处的条件(一)土壤黑土由于其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通透性好,所以可生产出优质饲料。粘土通透性差,常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少,生产出的饲料较为粗糙。籽实CP含量低,茎叶CF含量高。泥炭土、沼泽土、干爆砂土则生产出的饲料营养价值更低。(二)肥料施用不同的肥料可改变草地植被的植物组成。氮肥豆科比例下降,禾本科比例上升。磷、钾肥豆科比例上升,禾本科比例下降。另外,肥料还影响饲料中元素的含量。如土壤缺SE则饲草中相应也缺乏。(三)气候雨量、气温、光照等对植物的收获期及其养分含量都有很大影响。二、植物的品种、收获期和贮存时间(一)(一)品种不同品种养分含量有差异。(二)(二)收获期幼嫩时水分高,CP高,CF低。枯老时水分低,CP低,CF高。(三)(三)贮藏时间由于植物细胞的呼吸、酶、微生物发酵等作用使饲料养分减少或发生变化(如糖分增加)。贮藏时间愈长,养分总量减少的程度愈大。第二章水与动物营养第一节第一节水的功能与用途一、一、体内水的含量与分布1动物体内水的含量前面已讲过,动物体内水的含量较恒定,约为6070,不象植物体那样变动范围较大。但不同品种、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之间的动物之间也有较大差异。表21各种动物体脂及水分的含量()动物水分脂肪动物水分脂肪新生犊牛743猪体重8KG736犊牛(肥)6810猪体重30KG4924青年牛(瘦)6412猪体重100KG4939青年牛肥4341母鸡5619羊(廋)745兔698羊(肥)4046马6117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动物体内水分含量规律是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高;廋的动物较肥胖动物高(因脂肪组织中水分含量较肌肉组织少);雌性动物较雄性高。表22不同年龄猪体内水分和脂肪含量的变异()年龄(日)水分脂肪年龄(日)水分脂肪初生80186067137772290621515757512060213073822405232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由表22可以看出,新生动物的含水量最高;最初水分下降很快,随后逐渐降至成年动物水平。如果以去脂体重为基础,各种不同动物的含水量是相对恒定的,为去脂体重的7075,平均为73。2动物体内水的分布动物体内的水通常是以与溶解在其中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蛋白质等)和无机物以体液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在动物体内没有纯水存在。细胞内液水占6575体液中水的含量血浆水占5细胞外液细胞间液水占20水在动物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也不均匀,肌肉中大约占有总水的55,皮中为10,血液和骨骼中各占总水的67,肝中相应为5,剩余部分含在软组织中。脂肪和骨类组织中含水量低,肌肉、肝和血液属中等,脑的灰质、淋巴、弹性组织等含水量很高(郝正里主编,畜禽营养与标准化饲养)。二、水的生理功能1参与生化反应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过程中的许多生化反应都必须有水的参与,如淀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加水反应等。2参与物质的输送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其粘度小,流动性好,所以有利于体内养分的输送、奶汁分泌以及代谢废物的排泄等。3参与体温调节水的比热值大,需要失去或获得较多的热量,才能使水温发生明显下降或上升,因此动物的体温不易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明显改变(水的比热高于其他固体和液体的比热,如1G水从145上升到155需要4184焦尔(即1CAL)的热,而玻璃仅05JG,铁比热046JG。这一特性对动物调节体内热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水的蒸发热值也很大,动物体能够依靠出汗和经皮肤蒸发水分,达到放散过多热量的目的(1G水在37时完全蒸发,需吸收2260KJ的热量)。4参与维持组织器官形态水能与蛋白质结合成胶体,使组织器官呈现一定的形态、硬度和弹性。(水与动物体蛋白质的活性基团或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团以氢键形式相结合,形成胶体。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和弹性。)另外,动物机体内与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结合的水,不能自由移动,即使冷却到4030,也不会结冰,但在特定条件下,遇到强冷过程或解冻不慎,则有细胞破裂和动物死亡的危险。5参与润滑液的组成水是润滑液的主要成分,使骨关节和内脏组织器官保持润滑和活动自如。三、水的其它用途水可作为水溶性营养物质的载体;可用于给动物服药、驱虫剂或疫苗等。第二节动物体内水的代谢一、水的来源饮水动物体内水的来源饲料水外源水代谢水内源水1饮水饮水是动物体水的重要来源,是动物获得水的主要方式。其量较其他两种来源多,且饮水量的多少是调节体内水平衡的重要环节,当由饲料来源的水和代谢水量增加或减少时,水需要总量将由饮水量来调节。2饲料水也是动物体水的重要来源,其量的多少与饲料的种类和采食量有关。3代谢水包括体内发生的聚合反应生成的水(如氨基酸缩合成肽时所释放的水)、组织分解水(动物处于能量负平衡时,由组织分解所产生的水。对于冬眠动物较重要)和有机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所产生的水(1G碳水化合物06ML水;1G脂肪107ML水;1G蛋白质041ML水。蛋白质在体内氧化由于其代谢产物是尿酸或尿素,不能完全转化成水,故产生的水较少)。代谢水的数量是有限的,通常只能满足动物需水量的510(沙漠反刍动物为1620),但在缺水时对机体水的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冬眠动物,代谢水即可满足机体的全部需要。二、水的排除(去路)动物体水的排出主要由肾、肺、皮肤、消化道和乳腺来完成。1肾肾是调节水平衡的重要器官。通常经肾随尿排出的水分可占动物体总排水量的50左右。动物排尿量受其种类、饮水量、活动量、饲料性质及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例如,哺乳动物蛋白质代谢的尾产物主要是尿素,其浓度高对体组织有害,必须有水稀释后排出体外。而禽类蛋白质代谢的尾产物主要是尿酸,排除的尿含水量少,呈半固体状。再如,饲料水和饮水进入机体越多,则由尿排出的水量也相应增多,反之则相对减少。表23不同动物的每日排尿量(L)动物平均容积范围MG/KG体重马521148泌乳期乳牛75141745绵羊、山羊10521040猪426530狗0604120100鸡(母)010050225120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2肺由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水分,湿度较大,在散热上起着重要作用。每天蒸发排出水分的多少,随空气干湿、基础代谢率高低、呼吸深浅快慢及汗腺发达与否而变化。各种动物由蒸发所排出的水量见下表。表24各种动物由蒸发排出的水分占总排出量的比例()动物种类环境温度()平均范围母牛2829238206268绵2453082734狗252442027母鸡16271701025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3皮肤体内水分由皮肤排出的有两种,即无感觉水分和有感觉水分。在适宜环境又不出汗的条件下,每天由皮肤消散的水分称为无感觉水分。它和由肺呼出的水分一起被称为蒸发水分,但肺呼出的水分所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不出汗的动物。如绵羊在代谢室内,无感觉水分的排出量占总排水量的4555。感觉水分是在气候炎热或运动时,由皮肤汗腺分泌的汗水来调节体温。这种汗液是低渗溶液,含有NACL和少量的K离子。多数家畜汗腺不发达,只有少数家畜如印度瘤牛和马属动物,可经皮肤排出水分。马的汗液含水量约为94。4消化道以粪的形式排出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饲料和水分,其排出的水量与动物的种类、饲料的性质等因素有关。例如,奶牛粪排水量较高,可达80左右,常超过尿中的排水量。5乳腺(或产蛋活动)泌乳动物通过乳汁的分泌也是体内水分排出的重要途径。例如,牛乳中平均含水量达87。另外,产蛋动物产蛋也排出大量水分(禽蛋含水量为70)。第三节动物对水的需要及其影响因素一、动物对水的需要动物为了补充体内水的损失,如高温季节因体调节体温而发汗散失的水分;因排出代谢废物或消化残渣而散失的水分;因产奶、产蛋而损失的水分等,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补充水分,使体内的水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在动物体水的三个来源中由于饲料水和代谢水的量难于测定,而且所占分额不太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将动物的饮水量粗略地视为动物对水的需要量。猪、鸡的饮水需要量见教材P13两个表。猪的水需要量种类需水量(KG/日)水饲料乳猪自由断奶仔猪自由生长肥育猪16随体重而异21妊娠母猪4251泌乳母猪1221随仔猪头数而异31二、影响动物对水需要量的因素影响因素较多,如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生产性能、采食量、饲料性质、水质、环境温度、水温等。现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叙述。1动物因素妊娠、泌乳动物较高,高产动物较低产动物高。2饲料因素通常随干物质采食量的升高而升高。日量中矿物质、蛋白质、纤维含量高时需水量增加。3环境温度产奶牛在气温30以上时,需水量比10以下时高75。空气干燥时,需水量增加,相对湿度高时,饮水量则下降。三、缺水的影响1缺水的影响缺水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都是有害的。当动物体失去占体重12的水时,开始有渴感。如果失水量达到10,则可引起代谢紊乱,如果超过20,则会引起死亡。缺水,最初表现为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渴感更为强烈,此时出现食欲废绝,消化机能迟缓直至完全丧失,机体免疫力下降。缺水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发挥产生重要影响。幼龄动物生长发育缓慢,肥育动物增重速度降低,泌乳动物泌乳量下降;蛋禽产蛋量减少,蛋重减轻,蛋壳变薄。动物轻度缺水其生产性能可以恢复,但严重缺水则生产性能以后无法再使其恢复。2不同动物对缺水的耐受力奶牛和蛋鸡对缺水的耐受力较差,骆驼最强,绵羊次之。产蛋鸡只要断水一天,就会停产或换羽(强制换羽时采用)。骆驼之所以最耐旱,是由于A驼峰中的脂肪在需要时可分解产生代谢水(1620);B通过体温的日内变动减少水耗。白天体温上升,暂时吸收热量,到晚上再将热量放散出来,因而能减少维持体温所消耗的水。绵羊具有类似骆驼的变温机制,故较猪和牛耐旱。四、水的质量水的质量指标包括固形物、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及微生物指标等。固形物应低于025,不能检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数量较少。硬水含钙、镁30PPM(MG/L)软水含钙、镁1PPMMG/L第三章养分的能量营养第一节基本概念植物利用光能(太阳能)合成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当中。动物食入有机物,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或氧化为水及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放出能供机体利用,或仍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于动物体内。因此说有机物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是有机物的综合指标。一、一、能量的衡量单位过去用卡(CALORIE,卡路里),近年来,国际营养科学协会和生理科学协会认为采用焦耳(焦,J)更为确切。我国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关于我国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以焦耳作为能量、功和热的法定计量单位。但由于焦耳单位较小,实际应用时常用千焦(KJ)或兆焦(MJ)表示能量的单位。1MJ1000KJ1000000J1MCAL1000KCAL1000000CAL1J0239CAL1CAL4184J二、能量的来源如机械工作需要动力驱动一样,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繁殖、生产产品等,均需要消耗能量。动物从饲料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也获得了能量。动、植物性饲料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在动物体内不释放能量;有机物质中,维生素的份额极少,它们含有的能量极微,主要作为活性物质参与体内代谢,故动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三大有机物,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摄食植物性饲料为主的动物(畜禽),因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故从动物获取总能量中的比例考虑,碳水化合物便成为其主要能量来源。肉食性动物则是另一种情况,动物性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脂肪成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当其中脂肪含量不高时,蛋白质就成为主要的能量供应者。正常情况下,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其次为脂肪,最后才为蛋白质。三、能值及其测定(一)能值的概念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时产生水、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等氧化产物,同时所放出的能量。单位重量某养分或饲料完全氧化时所放出的能量,成为该养分或饲料的能值。(二)能值的测定见P17图32经测定,三种有机物的平均能值为碳水化合物1735KJ/G(415KCAL/G)蛋白质2364KJ/G565KCAL/G脂肪3954KJ/G945KCAL/G但值得注意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与用热量计测定值基本相等。而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被完全氧化,随氨基的排出使部分能量损失,所以体内氧化产热低于热量计测定值。据测定,每1G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时由尿损失的能量平均为54KJ129KCAL,即蛋白质体内氧化产热量为2364541824KJ/G(436KCAL/G),与碳水化合物相近。第二节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动物采食饲料后,伴随着饲料中营养物质在消化、代谢过程中进行的极其复杂的生理与化学转化,也进行着十分复杂的能量代谢过程。有机物是能量的载体。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也是饲料有机物被动物采食、消化、代谢及沉积的过程。二者是不同表述方式的同一过程。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其它形式时,其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见P18图33。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净能(NE)生产净能(NEP)维持净能NEM粪能(FE)尿能(UE)甲烷能(AM)热增耗(HI)生长肥育基础代谢繁殖产奶随意活动产蛋产毛维持体温恒定劳役图33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一、总能饲料的能值即为饲料总能,也成为粗能。是动物摄入饲料中三大有机物质所含能量的总和。饲料总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含脂肪的高低。总能不能反映和区别饲料的真实营养价值。如玉米1887MJ/KG,燕麦秸1870MJ/KG食入饲料总能(IGE)饲料能值食入饲料量二、消化能(DE)是被动物消化吸收的养分所含的能量。粪能(FE)粪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即饲料被动物采食以后,其中一部分有机物(养分)未被动物消化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这部分有机物(养分)所含的能量就称为粪能。由于动物粪便中除含有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残渣外,还含有来自动物体内的分解产物,如消化道脱落细胞、进入消化道的机体分泌物和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产物等。这些物质也含有一定能量,称之为代谢粪能(FME)。代谢粪能常与未消化饲料所含的能量一起被测定而作为粪能。由此得出的消化能称为表观消化能(ADE)。通常所说的消化能指的是表观消化能。真实消化能TDE是将FE中的FME扣除。计算公式为)饲料进食量(KGMJFEIGKGMJADE/)饲料进食量(T粪能损失量与动物的种类和饲料性质有关。见P18。虽然吸收的能量在动物体内可能被利用的程度仍有差异,但已排出了影响最大的消化损失的影响,故消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三、代谢能(ME)饲料总能减去粪能、尿能和消化道甲烷气体能(AM)损失后,即为代谢能。它是指可被动物利用的饲料养分所含的能量,所以又称之为生理有用能。尿能(UE)是指被吸收的饲料养分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能被机体利用的副产物,主要是尿素、尿酸等含氮物质所含的能量。同样,尿中也含有动物体的分解代谢的尾产物,这部分物质所含的能量称为尿代谢能(UME)。甲烷气体能主要对草食动物而言。饲料在消化过程中产生而随嗳气或粪便排出体外的含有化学潜能的气体主要是甲烷气,这些甲烷燃烧后所放出的能量称为甲烷气体能。对于非草食动物消化道甲烷气产量很少,可忽略不计。饲料进食量AMUEFIGAME饲料进食量AET由于蛋白质在体内不完全氧化产物从尿排出,同一种饲料的代谢能的测定结果,受试验时氮平衡状况的影响。当氮平衡为负值时,测出的代谢能值较高;相反,氮平衡为正值时测值较低。可对代谢能值进行氮沉积校正,使之成为氮沉积为零的代谢能值,称之为氮校正代谢能(AMEN)。四、净能(NE)1热增耗(HI)饲料能量在机体代谢过程中,其中部分能量可因代谢强度增大而以热的形式由体表散失,这部分热除在气候寒冷条件下可供作机体维持体温以外,在一般情况下却成为能量的额外损耗,故常将其称为热增耗。简言之,热增耗就是动物食入饲料后伴随发生的体产热增加的现象,又称为食后体增热(或特殊动力作用)。热增耗包括发酵热(HF)和营养代谢热HNM两部分。发酵热(HF)食入饲料在被消化过程中由消化道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热。主要针对草食动物。反刍动物的发酵热约为食入总能的510,对于非草食动物的发酵热一般则忽略不计。营养代谢热动物采食饲料后由于体内代谢活动加强而增加的产热量。主要产生于被吸收养分的代谢过程;此外,消化道肌肉活动、呼吸加快,以及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机能加强,都会引起体热增加。影响热增耗的因素有动物种类、饲喂水平、饲料种类、日粮全价性等。其变幅在1040之间。2净能(NE)代谢能减去热增耗即为净能。它是动物真正被吸收利用的那部分饲料所含的能量。又可分为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两部分。维持净能用于基础代谢、维持体温恒定和随意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从生产效益考虑,维持净能也是一种无偿消耗,其最终转化为热能形式散失,但这又是不可避免的(如车)。生产净能用于形成各种动物产品或做功的能量。如增重、繁殖、产奶、产毛、产蛋、劳役等。与消化能、代谢能相对应,净能也分为表观净能和真实净能。但常用的是表观净能。其计算式见P21。前面讲了饲料的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总能以外,同一种饲料饲喂不同种类的动物,其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值均不同;日粮组成不同、饲养水平不同,消化能、代谢能、净能值也不同。其原因是不同动物的消化代谢生理差异较大。第三节饲料的能量利用率一、饲料能量的转化效率11饲料能量的转化效率概念指动物生产的产品所含能量占食入饲料总能的百分比。产品能饲料能量的转化效率()100食入饲料总能不同动物生产不同产品或类似产品时能量的转化效率不同(差异较大),如猪肉17、鸡肉12、鸡蛋7、牛乳15、牛肉4、兔肉9。由于能量用于维持和生产时的效率并不一致,而且饲料总能难以反应饲料的真实价值,所以饲料能量的利用率又常用总效率和纯效率来表示。22饲料能量的总效率概念动物生产的产品所含能量占食入有效能的百分比。1010)(或食入饲料有效能产品能)饲料能量的总效率(DEMNP3饲料能量的纯效率概念动物生产的产品所含能量占食入饲料用于形成产品的有效能的百分比。1010DEMMENP(或)(或维持用有效能食入饲料有效能产品能4饲料报酬概念指生产单位动物产品(如增重、产蛋、产奶等)所用去的饲料量。饲料报酬饲料量/产品量饲料报酬的缺陷当饲料能量浓度不同时难于比较两种饲料养分或能量的利用率;不能反应动物增重的实质。饲料报酬的优点便于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核算,方便实用。如现市场活猪销售价格为5元/千克(批发价),肥育猪配合料销售价为150元/千克,按料肉比351计算,则每千克活猪的饲料成本为35千克150元/千克525元。就当时市场行情仅饲料成本就高于活猪的销售成本,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二、消化能、代谢能及净能的转化效率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中,各种能量之间的比值关系较为复杂,但在同一种动物、同一生产目的时所测得的比值大致有一定范围。通常猪的代谢能大约是消化能的96,高蛋白饲料略微偏低;净能约为消化能的6672,多按70折算。反刍动物代谢能约为消化能的7686,多按82折算;净能约为代谢能的3065。禽类净能约为代谢能的7580,营养平衡时可达82。不同生产目的有效能的转化效率不同,其转化效率顺序是维持产奶生长、肥育妊娠、产毛。第四节日粮能量水平一、能量水平与营养物质的关系日粮能量水平(日粮能量浓度)指日粮所含可利用能量的高低。可利用能量是指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第四章蛋白质与动物营养第一节蛋白质概念与功能一、蛋白质功能(一)体组织的结构物质(二)体组织的更新物质组织蛋白质的每天更新量约为025030,据此推算,大约一年时间全部组织蛋白质则可更新一次。(三)机体的调节物质酶、激素、免疫蛋白等。生命的一切基本现象都必须通过蛋白质这一“活性”物质来实现。(四)机体的能源物质当食入蛋白质过量、品质不佳、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缺乏时蛋白质可氧化供能。二、基本概念(一)粗蛋白质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真蛋白NPN。NPN又包括游离氨基酸、肽、硝酸盐、铵盐(如硫酸铵)、酰胺、生物碱、有机碱、含氮糖苷、氨、尿素、尿酸等。真蛋白除含有碳、氢、氧元素外,还含有氮元素,而且是唯一含有大量氮元素的物质(包括NPN),有的蛋白质还含有硫、磷、铁、铜等元素。不同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略有不同(1491887),但差异不大,平均含氮量为16。(二)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氨基酸可看成是羧酸分子中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NH2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组成中既有氨基(碱性基团),又有羧基(酸性基团)。因此,其具有酸碱两性性质。即羧基能与碱生成盐,氨基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分子内的羧基和氨基反应生成内盐。天然存在的氨基酸有200多种,但参与动植物体蛋白质构成的氨基酸只有20余种。其酸碱性质取决于氨基和羧基的比例。由此引出酸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11)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碱性氨基酸(21)赖氨酸、精氨酸等;酸性氨基酸(12)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如按结构对其分类,可分为脂肪族氨基酸、芳香组氨基酸和杂环族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除甘氨酸外,碳原子均为不对称型,故有D型和L型两种构型。它们虽然在结构上差异不大,但生理功能却明显不同。由于动物体内的酶多半只能促进L型氨基酸的代谢,故D型和DL型氨基酸利用率很低或者完全不能被动物利用(D型蛋氨酸例外)。(三)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植物性饲料中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约占总含氮化合物的2030,但其中最多的是氨基酸,其次是胺类、酰胺类、尿素、硝酸盐、生物碱等。1胺类A由氨基酸脱掉羧基后形成,如组氨酸脱羧组胺(具有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色氨酸脱羧色胺(神经递素)酪氨酸脱羧酪胺(神经递素)B在动物体内由其它物质转化而来。如甜菜碱三甲胺(具鱼腥味)胺类物质由于具有极强的生理作用,因此在体内蓄积过多就会引起中毒。2酰胺类某些酰胺类物质具有氨基酸的性质,因此可将其划为氨基酸。如天门冬酰胺和谷胺酰胺。但有些酰胺类物质不具有氨基酸的性质,如尿素。3尿酸是禽类氮代谢尾产物。灵长类嘌呤的代谢尾产物也是尿酸。4硝酸盐处于生长期的植物含量较高,它本身无毒,但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还原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毒性较强的物质,可引起动物中毒。5生物碱含氮生物碱仅存在于特定植物组织中。大多数生物碱都有毒性。如龙葵素(洋芋)、蓖麻碱等。(四)理想蛋白指各种氨基酸之间(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具有最佳平衡的蛋白质,即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比例完全吻合。显然,理想蛋白的利用率已达到最大程度,不可能通过向其加入任何氨基酸或改变其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得到进一步提高。理想蛋白中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理想氨基酸模式。ARC(1981)首先引入了生长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表411)。FULLER等(1983)发现ARC(1981)的理想蛋白中蛋氨酸及苏氨酸的比例偏低,他们通过研究得出了可消化理想氨基酸模式。表411生长猪的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ARC1981AFULLER等1990B氨基酸占蛋白质占赖氨酸占蛋白质占赖氨酸赖氨酸7010065100蛋氨酸胱氨酸35504163苏氨酸42604772色氨酸10151218异亮氨酸38553960亮氨酸7010072110组氨酸2333苯丙氨酸酪氨酸679678120缬氨酸49704975精氨酸必需氨基酸40450非必需氨基酸596干制(热处理)可显著降低饲料蛋白质的溶解度,从而增加饲料蛋白质对瘤胃微生物的抗性,提高过瘤胃蛋白的数量,增加进入皱胃和小肠的氨基酸数量。有试验表明,大豆饼经144热处理后其溶解度由70降至40,用以饲喂幼牛增重提高可达50(吴晋强)。用其他饼粕如棉籽饼等进行试验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现在一般认为加热处理饲料蛋白质的温度,以不超过150160为宜。如温度控制不当,则会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因为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蛋白质的功能氨基将会与其他化合物(糖、有机酸或蛋白质本身)的羟基起反应,生成能为酸、碱分解而不能为氮白酶分解的抗酶化学键,从而影响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包被如用脂肪对饲料进行包被也可使过瘤胃蛋白数量得到提高。制粒、压饼降低饲料蛋白质溶解度。碾磨、破碎由于采食速度提高,咀嚼和反刍时间减少,加之发酵速度加快,瘤胃PH下降,瘤胃微生物降解饲料的能力降低。同时,由于饲料在瘤胃中滞留的时间缩短,瘤胃微生物作用的时间减少,故降解率降低,过瘤胃蛋白增加。B化学处理法饲料蛋白质经某些化学物质(甲醛、乙醛、戊醛、食盐、石灰水、鞣酸等)处理后,可因其分子内部构象的改变而导致在瘤胃中溶解度降低,从而可缓解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分解,增加过瘤胃蛋白的数量。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甲醛处理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高蛋白饲料饲喂反刍动物前的处理。甲醛处理法的原理在于甲醛可与蛋白质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系由甲醛在赖氨酸的NH2末端形成甲基,随之与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初级酰胺基,以及精氨酸的胍基缩合而形成分子间的亚甲桥)。所形成的这种络合物在瘤胃PH5570条件下非常稳定,可抗微生物的侵袭。但此络合物在进入皱胃后即行解体而游离出甲基,而蛋白质即可为胃肠道蛋白酶降解成氨基酸被动物吸收。甲醛处理对饲料蛋白质分解的效果氮(G/D)项目酪蛋白甲醛处理酪蛋白供给氮粪中氮尿中氮十二指肠中氮氮平衡()20238123454119348689777摘自吴晋强动物营养学P39甲醛处理饲料蛋白质对绵羊的生产效果项目酪蛋白甲醛处理酪蛋白羊毛的生长(MG/CM2D)体重KG06204541209494摘自吴晋强动物营养学P40甲醛处理饲料蛋白质的程序先用浓度01240的甲醛水溶液对饲料进行处理,然后用水冲洗法或加热法除去游离甲醛。在用甲醛处理饲料蛋白质时,应严格控制甲醛剂量。如甲醛过量,将会导致蛋白质在小肠的分解减弱,造成蛋白质浪费。试验表明,处理大豆粕的甲醛适宜剂量为025。用甲醛处理蛋白质的主要缺点是饲料适口性有所降低。C氨基酸保护法过瘤胃氨基酸保护法主要有两类用氨基酸类似物、衍生物和聚合物代替相应的氨基酸这里主要介绍氨基酸类似物。由于瘤胃是一个高度还原的环境,加之有大量NH2存在,因此当氨基酸类似物进入到瘤胃后,NH2基可以置换掉类似物的某一基团,使氨基酸类似物转变为真正的氨基酸被瘤胃壁吸收或转移至皱胃和小肠被吸收利用。如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又称为羟基氮氨酸,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CH3SCH2CH2CH3SCH2CH2该产品为液体,使用时需用喷雾装置喷洒在饲料中,使用不方便。因此,孟山都公司又开发出了羟基蛋氨酸钙(),它是羟基蛋氨酸的钙盐,为固体使用方便。其结构式为(CH3SCH2CH2)氨基酸类似物的最大特点是其在瘤胃内能很好地转变为氨基酸,避免直接添加氨基酸时瘤胃微生物对氨基酸的降解。但对单胃动物无效(但也有报道说有一定效果)。对氨基酸进行包被通过包被使氨基酸进入瘤胃后免受瘤胃微生物的降解,能顺利到达皱胃和小肠而被吸收利用。常用的包被剂有动物胶、石蜡、氧化硅等。五、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反刍动物新蛋白质饲养体系概述旧的粗蛋白体系和可消化蛋白质体系已在反刍动物饲养中沿用了多年,它对于指导中等生产水平的反刍动物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高产反刍动物,则很难确切地表示其蛋白质的需要。粗蛋白质体系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反映出日粮蛋白质在瘤胃中降解和非降解部分;不能反映出日粮降解蛋白质转化为瘤胃微生物蛋白的效率和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量;不能反映出进入小肠的日粮非降解蛋白和微生物蛋白的数量、氨基酸的数量及其消化率;难以真实地区别饲料蛋白质在质量上的差异(对于单胃动物也如此),更无法用以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等。新蛋白质体系可代谢蛋白质和可代谢氨基酸体系(美国,);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中国、法国、荷兰);瘤胃降解和非降解蛋白质体系(英国)。各种体系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点,就是将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划分为瘤胃微生物需要和动物本身的需要两个部分。饲料蛋白质降解率的测定第五章第五章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功能一、一、碳水化合物的组成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的成分中均含碳、氢及氧三种元素,其组成比例大都为CHO为121,可用通式CH2ON来表明不同碳水化合物分子组成而得名。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及粘多糖等物质。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多糖中的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形式存在,除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外,单糖中的戊糖并不是重要的能量来源。淀粉是植物的贮备物质,是子实类及块根及块茎类的主要成分。淀粉在植物的茎和叶中含量较少,而且差异也很大。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中。植物细胞壁是一种双相的结构,其纤维素的微纤丝形成坚硬的“骨架”,并嵌入到类似凝胶的基质中,而基质则是由非纤维素的多糖和糖蛋白组成。纤维素的微纤丝为高度有序的结构,而基质是无序的,这两种结构共同存在于细胞中。但随植物组织的衰老,木质素将包裹于微纤丝之外。植物以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再以葡萄糖为基础合成许多碳水化合物。它构成植物组织5075的干物质。在一些谷物籽实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高达80,是各种动物日粮的主要组成成分。对所有的食草动物来说,碳水化合物都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作为一种体积比较大的物质,使动物产生饱感。但动物对单个碳水化合物没有特别的需要。在化学上,通常根据每个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或复杂化合物中所含单糖分子数将碳水化合物进行分类,表61列出了一些最常见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又称右旋糖和果糖是饲料和食物中最常见的单糖,它们是植物和动物组织中糖的最简单形式,但含量都不高。在动物体内,果糖很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日照市莒县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务检修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铁路机务试题及答案
- 高企调账合同模板(3篇)
- qc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现代农业企业代理记账服务合同
- 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担保合同模板
- 消费电子行业商标许可及技术创新协议
- 剑桥数学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园长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与实施细则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及教学计划
- 【桂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六年级(桂教版)上册美术教案(详案)全
- GB/T 17238-2022鲜、冻分割牛肉
- 第四章集装箱箱务管理
- 高尔夫人群消费及行为习惯调研报告-课件
- 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课件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地市级)
- 西方法律思想史教案课件
- 电镀基础知识介绍-课件
-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第三版)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