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_第1页
2016 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_第2页
2016 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_第3页
2016 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_第4页
2016 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2015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第一章调查介绍11研究方法111调查对象112调查规模113调查样本分布114调查方式115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方法12报告定义2第二章报告摘要4第三章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情况概述731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环境732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和特点733中国网民旅游偏好9第四章整体旅行预订市场1241用户规模1242发展态势1343品牌渗透率13第五章机票预订市场1551预订目的1552品牌粘性1553手机预订频度17第六章酒店预订市场1861预订目的1862预订类型1863品牌粘性1964手机预订频度21第七章旅游度假产品预订市场2271品牌粘性2272信息获取2373消费水平2574分享渠道2675手机预订频度27I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八章景区门票预订市场2881品牌粘性2882手机预订频度28第九章火车票预订市场3091预订方式3092消费类型3093手机预订频度31第十章团购旅行预订市场32101使用比例32102品牌格局32103产品类别33104接触渠道34第十一章飞机/高铁竞争替代效应35111选择类型35112决策因素35113飞机价格敏感度36114高铁时间敏感度37第十二章用户属性37121性别38122年龄39123学历40124职业41125婚姻状况42126收入42第十三章总结与预测44II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图表目录图12014年热门旅游区域排名9图22015年热门旅游国家TOP10排名10图32015年热门旅游城市TOP10排名10图42015年热门旅游景区TOP15排名11图52013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12图620132014年中国网民各类在线旅行预订服务使用率13图72014年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品牌渗透率14图820132014年持不同目的预订机票的用户分布对比15图9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成功预订机票的次数16图10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机票的原因16图11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机票的频度17图1220132014年持不同目的预订酒店的用户分布对比18图13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预订酒店类型分布19图14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成功预订酒店的次数19图15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酒店的原因20图16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酒店的频度21图17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旅游度假产品原因22图182014年在线旅游度假产品预订用户信息获取渠道23图19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旅游度假产品信息搜索渠道24图202014年携程、去哪儿、途牛旅游度假产品预订搜索转化率24图21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选择的旅游度假产品类型25图222014年在线旅游度假产品预订用户参团类型25图2320142015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购买旅游度假产品花费及预算26图242014年在线旅游度假预订用户分享旅游经历渠道27图25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旅游度假产品的频度27图26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景区门票的原因28图27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景区门票的频度29图282014年网民购买火车票的方式30图292014年网民购买火车票的类型31图30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火车票的频度31图31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团购旅行产品的比例32图322014年在线旅行产品团购品牌市场份额33图332014年在线旅行团购产品类别33图342014年在线旅行用户获取团购旅行产品信息的渠道34图35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出行经常选择的交通方式35图36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考虑因素36图37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选择飞机出行的价格敏感度36图38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选择高铁出行的时间敏感度37图39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性别结构分布38图40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年龄结构分布39III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图41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年龄代际结构分布39图42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学历结构分布40图43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职业结构分布41图44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家庭婚姻状况42图45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月均可支配收入结构分布43IV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一章调查介绍1研究方法11调查对象中国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最近半年使用过电脑或手机接入互联网,且有过在线旅行预订行为的网民。12调查规模本次调查截止时间为2014年12月底,成功样本量共为2,000个,覆盖中国大陆一至五线城市。其中,涉及规模数据采用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调查项目执行,样本量76,000。13调查样本分布电话调查的目标总体是中国大陆(除港、澳、台三地)的常住人口(包括网民和非网民),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调查样本根据城市所有电话局号,通过随机生成电话号码的方式,抽取住宅电话、小灵通和宿舍电话和手机进行访问。样本满足在置信度为95时,估计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小于5。14调查方式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15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方法(1)分别使用各个城市的所有局号(即电话号码的前四位)随机生成电话号码进行访问。为防执行公司为了拨打的效率较高,只抽取部分使用频率较高的局号生成电话号码,造成样本的代表性有偏差,CNNIC采取由研究人员自己随机生成所有电话号码提供给执行公司。完成调查后,要求电话调查公司提供所有电话的拨打明细情况,进行抽查。(2)为避免上班族白天上班的影响造成偏差,固话采取工作日晚上1800以后、周末全天拨打电话的方法,手机采取全天拨打的方式。(3)为避免接通率对随机性的影响,对号码无法接通的情况,采取至少拨打三遍的方式。(4)为避免访员个人观点对访问造成影响,规定不需要读出的选项一律不加以任何提示,并追问到位。1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5)电话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对于不合格样本予以整体删除处理。2报告定义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旅行由非定居者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旅游信息查询用户最近半年,在网上查找过机票、酒店、景点等旅游信息的用户。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在线旅行预订简称为旅行预订,又称为网上旅行预订。即旅游消费者通过网络向旅游服务提供商(旅游代理商、酒店、航空公司、旅行社)预订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或服务,并通过网上支付或线下付费。从旅游服务代理商网站查询,并通过代理商的呼叫中心电话预订成功的交易,也算作在线旅行预订。但是用户通过拨打酒店、航空公司的电话进行的预订不算在内。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即最近一年在网上进行过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或服务预订的用户。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最近一年通过手机上网进行过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或服务预订的用户。旅行预订代理商OTA即第三方在线代理商,通过与酒店、机场、旅行社等进行合作,向客户提供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旅游资讯等在内的全方位旅行服务的代理公司。因公旅行预订用户简称为因公预订用户,即因公出差等原因进行机票和酒店在线预订的用户。休闲旅行预订用户简称为休闲预订用户,即因为休闲出游的原因进行机票和酒店在线预订的用户。品牌渗透率在被调查样本中,使用过某品牌的用户(用户使用过的品牌,统计时不唯一)占总体样2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本的比例。品牌市场份额在被调查样本中,经常使用某品牌的用户(用户经常使用的品牌,统计时唯一)占总体样本的比例。3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在线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二章报告摘要旅游市场2014年热门旅游区域中,旅游目的地设置为中国国内的群体占91,其次是港澳台地区占162。日韩地区占比69,东南亚地区占比67。2015年热门境外旅游国家中,韩国以225的旅游意向遥遥领先;法国和美国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旅游意向人群占比分别为156和140。2015年热门国内旅游城市中,北京凭借184的旅游意向人群独占鳌头,上海、成都、三亚位居第二位至第四位,以此为目的地的旅游需求人群分别为109、108和104。2015年国内热门旅游景区中,三亚、故宫、九寨沟、八达岭长城分为以152、147、145和137的目标旅游人群名列前茅。整体旅行预订市场截至2014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22亿,较2013年底增长4096万人,增长率为227,网民使用率由293提升至342。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度假产品的用户规模达到134亿,较2013年增长8865万人,增长率为1946,网民使用率由91提升至241。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中,品牌渗透率最高的是12306火车票官网,为502。去哪儿网以248的渗透率位居第二位。携程网与去哪儿网的竞争呈胶着之势,以241紧随其后。机票预订市场2014年由于公务出差原因预订机票的人群较2013年提升10个百分点,达547。而基于休闲旅游和家庭/个人事务预订机票的人群较2013年分别下降39和56个百分点。2014年携程网机票预订次数在35次和3次以内的用户分别占比443和282,双双高于去哪儿网。去哪儿网机票预订次数在610次和10次以上的用户分别占比251和55,高于携程网。电脑仍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机票预订的主要终端,“电脑预订多”的用户占比463,“只用电脑预订用户”占比158;“手机预定多”的用户占比222。4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酒店预订市场因休闲旅游预订的人群仍然是在线酒店预订市场主流,占比56。其次是公务出差,以525的比例紧随其后。与2013年相比,因公务出差而在线预订酒店的人群提升152个百分点,达到525。2014年用户在线预订酒店类型的首选仍然是连锁经济型酒店,占比834。其次是三星级酒店,占比278。再次是四星级酒店,占比220。2014年在携程网预订酒店的次数在35次的用户占比达到419,高于去哪儿网07个百分点。在去哪儿网预订酒店次数达10次以上的占比143,高于携程网12个百分点。与机票在线预订市场不同,酒店在线预订市场“手机预订多”的用户占比较大,与“电脑预定多”的用户旗鼓相当,分别为326和338。旅游度假产品预订市场比较携程和去哪儿网用户在线预订旅游度假产品的原因发现认为携程网产品介绍清晰的用户占比404,认为携程网折扣力度更大的用户占比428,认为携程网客户服务好的用户占比358,认为携程网在熟人朋友中和网络用户中评价较高的用户分别占比239和221,上述比例均高于去哪儿网。认为去哪儿网旅游度假产品中酒店安排符合心意的占比295,认为去哪儿航空公司安排符合心意的占比255,认为去哪儿网积分或奖励系数较高的用户占比84,三者比例均高于携程网。在线旅游预订用户搜索度假产品信息时,使用的网站主要是携程网,占比661;其次是去哪儿网,占比508;再次是途牛网,占比381。数据显示,去哪儿网的搜索转化率最高,为625;携程网和途牛网的搜索转化率相差不多,分别为446和463。2015年,随着出境游的火爆,高端消费用户群体将显著增加,消费预算在2万元以上的用户群体占比157,超出2014年该价位段实际消费群体4个百分点。景区门票预订市场用户在携程网预订景区门票的原因主要是门票的折扣力度较大,持有该原因的用户占比60,高于去哪儿网42个百分点。用户选择去哪儿网预订景区门票的原因主要是用户评价较高,以及会员积分系数高,所占比例分别为468和25。5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用户预订景区门票所使用的终端仍然以电脑为主,但手机预订发展势头迅猛。数据显示,“用电脑预订多”的用户占比373,“用手机预订多”的用户占比253。火车票预订市场网上购票因其便捷性对车站和代售点购票产生替代分流效应。2014年,用户进行旅行预订时,通过12306火车票预订网站购票的网民占859,通过火车站购票大厅和火车票代售点购票的用户分别占比508和369。网民为旅游出行进行火车票预订时首选高铁和动车,这两部分人群所占比例相差不多,分别为373和325,二者共占据698的市场份额。团购旅行预订市场在线团购旅行产品的类别以酒店为主,用户占比811;其次是景区门票,占比271;在线团购旅游度假产品的用户占比119。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出行经常选择的交通方式为飞机,该部分用户占比388;其次是高铁,用户占比293;再次是动车,用户占比15。选择其他交通方式的用户占比均不到10。飞机高铁替代效应虽然高铁对飞机有替代效应,但是当飞机票便宜800元以内时,在线旅行预订用户中会有764的人群选择飞机而不是高铁出行。800元以内为飞机价格敏感区间,而500元以内为提升盈利能力可行性较大的价格调控区间。高铁对飞机的分流效应较为明显,当高铁行程在5小时内,624的在线旅行预订用户会首选高铁出行;当高铁行程在3小时内,836的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倾向于高铁出行。5小时以内为高铁的时间敏感区间。6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三章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情况概述131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环境311政策环境2014年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对于促进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群体、提升收入水平,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意见从旅游业深化改革、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政策等维度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国旅游事业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为了规范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发展环境,国家旅游局发布旅行社产品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经营和服务要求行业标准,规定了旅行社产品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定义和分类,经营与服务的一般要求,旅行社产品交易服务框架和服务流程,平台对旅行社的服务与要求。对于整顿治理我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的不规范现象提供了政策依据。312经济环境2014年国家致力于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提升消费结构扩大内需。宏观经济企稳,互联网创新活跃,极大的激发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出境游市场高速增长。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产业创新活跃,我国旅游市场格局向在线旅游产业转移,互联网对旅游行业的渗透已经不再局限于机票、酒店、车票预订,更多的旅游者将自己的旅游规划和行程通过互联网完成,包括目的地选择、旅游攻略、交通、食宿、景区门票、见闻分享等。旅游行业一般要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三个发展阶段。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进入成熟的度假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急剧攀升并呈现出多元化消费趋势。意见中预计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32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和特点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平稳增长。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全年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出现回暖,达2636万人次,增长027;港澳台同胞入境旅游市场降幅明显收窄,达102亿人次,下降063;入境过夜游客5562万人次,下降011;出境旅游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达107亿人次,增长1949;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增长1067。全年旅游总收入338万亿元,增长147,其中国际旅游收入569亿美元,增长1016。1本章的调查分析样本基于2014年有过在线旅行预订行为的人群。7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旅游市场的完善,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内游和出境游呈现双双增长的态势。面对中国旅游人群强大的消费能力,各国对中国的旅游政策优待力度加大,国内外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关注度显著提高。2014年,中国的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中国内地旅游市场活跃,满足国内90以上旅游需求。韩国、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成为境外旅游需求的集中释放点,北美洲的美国以及欧洲的英国、法国等地成为旅游经济的新爆发增长点。(2)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用户规模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用户的在线预订行为向移动端迁移和渗透,手机在线预订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高达1946。(3)2014年我国在线旅游预订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企业之间的竞争全面展开价格战频现,在市场争夺中扮演重要角色;商业模式相互渗透融合阻击竞争对手;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整合作战;企业拓展细分领域抢占市场。(4)机票在线预订市场,有的企业“内功”深厚,“用户体验”和“机票折扣力度”获得较多用户的认可;有的企业对用户“痛点”的把握到位,“退改签服务体验”和“积分或奖励系数”的认可度较高。(5)酒店在线预订市场,性价比仍然是用户在线选择酒店预订类型的主要考虑因素,高端、特色酒店寻求差异化竞争深耕细分市场。(6)旅游度假产品在线预订市场,用户分享旅游经历的渠道主要集中在腾讯社交平台。用户分享时首选微信,其次是空间,新浪微博排在第三位,随后为腾讯微博。(7)景区门票在线预订市场,用户预订景区门票所使用的终端仍然以电脑为主,但手机预订发展势头迅猛。“用手机预订多”的用户占比253,占据市场四分之一的渠道份额。(8)火车票在线预订市场,网上购票因其便捷性对车站和代售点购票产生替代分流效应。通过12306火车票预订网站购票的网民占859,成为主流预订渠道。(9)在线团购旅行市场,产品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营销手段仍然以传统互联网营销为主。在线旅行产品团购信息获取最有效的渠道是基于“口碑效应”的朋友推荐;其次是针对“用户主动搜索行为”的搜索引擎网站。(10)高铁与飞机的相互替代效应当飞机票便宜时,在线旅行预订用户中会有人群选择飞机而不是高铁出行。300800为飞机价格敏感区间,而300500为提升盈利能8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力可行性较大的价格调控区间。同样,当高铁行程时间较短时,有的在线旅行预订用户会首选高铁出行。35小时为高铁的时间敏感区间。33中国网民旅游偏好3312014年热门旅游区域排名2014年国人的旅游需求仍然以境内游为主。旅游目的地设置为中国国内的群体占91,其次是港澳台地区占162。境外旅游仍然以周边国家为主,日韩地区占比69,东南亚地区占比67。澳洲新西兰地区成为近年来热门旅游区域,2014年前往的游客占比57。远赴北美和欧洲旅行的游客分别占比25和23。2014年热门旅游区域排名020406080100中国国内910港澳台162日韩69东南亚67澳洲新西兰57非洲27北美25欧洲23南美12其他23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12014年热门旅游区域排名3322015年热门旅游国家排名2015年热门境外旅游国家中,韩国以225的旅游意向遥遥领先;法国和美国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旅游意向人群占比分别为156和140。一水之隔的地缘优势,低廉的旅游花销,物美价廉的购物环境,吃、喝、玩、乐设施齐全是韩国成为中国游客最受欢迎的境外旅游国家的主要原因。9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热门旅游国家TOP10排名0102030韩国225法国156美国140泰国105马尔代夫94英国90日本72瑞士64马来西亚54新西兰49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22015年热门旅游国家TOP10排名3332015年国内热门旅游城市排名2015年热门国内旅游城市中,北京凭借184的旅游意向人群独占鳌头,上海、成都、三亚位居第二位至第四位,以此为目的地的旅游需求人群分别为109、108和104。杭州排在第五位,目标旅游需求人群占比97。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发达的旅游设置资源是众多游客向往的主要原因。上海是传统底蕴与现代文化融合的典范,成都是品味美食、体验悠闲的胜地。2015年热门旅游城市TOP10排名01020北京184上海109成都108三亚104杭州97香港81台湾63青岛47苏州44深圳34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32015年热门旅游城市TOP10排名10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3342015年热门旅游景区排名2015年国内热门旅游景区中,三亚、故宫、九寨沟、八达岭长城分为以152、147、145和137的目标旅游人群名列前茅。丽江、西湖、颐和园、西双版纳位列第二梯队。TOP15热门景区中,自然风光景区占据11个席位。2015年热门旅游景区TOP15排名05101520三亚152故宫147九寨沟145八达岭长城137丽江96西湖89颐和园72西双版纳62桂林山水50台湾日月潭46呼伦贝尔大草原43天安门40湖北神农架35黄山35苏州园林32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42015年热门旅游景区TOP15排名11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四章整体旅行预订市场41用户规模截至2014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22亿,较2013年底增长4096万人,增长率为227,网民使用率由293提升至342。与此同时,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度假产品的用户规模达到134亿,较2013年增长8865万人,增长率为1946,网民使用率由91提升至241。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在线旅行预订是移动端增长速度最快的商务应用,手机火车票预订对其用户规模增长贡献最大。2013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万人250004022173342200002931807724130150001342220100009110500045570020132014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在线旅行预订使用率占网民比例手机在线旅行预订使用率占手机网民比例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412图52013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行度假产品的网民分别占比266,135,13和76。与2013年相比,其使用率均有所提升。12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2014年中国网民各类在线旅行预订服务使用率051015202530246网上预订火车票266上预订机票121网135102网上预订酒店13063网上预订旅行度假产品7620132014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412图620132014年中国网民各类在线旅行预订服务使用率42发展态势回顾2014年,我国在线旅游预订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虽然企业竞争加剧盈利压力突显,但市场前景看好。各国对中国免签和延长签证时间的政策激发更多出境游需求。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企业之间的竞争全面展开。首先,价格战仍然在市场争夺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携程与同程的景区门票大战,途牛掀起的“1元出游”大促等。其次,商业模式相互渗透融合阻击竞争对手。携程开启平台化思路,去哪儿引入OTA2理念,经济型酒店自建OTA重拾主动权。再次,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整合作战。百度系旗下拥有去哪儿、百度旅游;阿里系麾下拥有阿里旅行(去啊)、穷游网、在路上、美团网(酒店团购)等;腾讯系拥有艺龙、同程、旅游。携程投资途风旅游网、入股同程、途牛,投资并购线下旅游产业等。最后,企业业务拓展抢占细分市场。携程与百程的签证价格战,同程与途牛的公关战、广告战极大促进了出境游市场的快速增长。激烈的行业竞争,用利润换市场的战略迫使在线旅行预订行业2014年的财务报表面临利润亏损局面。迫于盈利压力,2015年在线旅游预订行业的竞争将更加理性。43品牌渗透率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中,品牌渗透率最高的是12306火车票官网,为502。2OTA(ONLINETRAVELAGENT),即在线旅游代理商13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去哪儿网以248的渗透率位居第二位。携程网与去哪儿网的竞争呈胶着之势,以241紧随其后。淘宝旅行/去啊、同程旅游和艺龙网渗透率分别为172、147和112。其他品牌的渗透率均不到10。2014年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品牌渗透率020406012306火车票官网502去哪儿248携程网241淘宝旅行/去啊172同程旅游147艺龙网112穷游网87途牛网62芒果网35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412图72014年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品牌渗透率14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五章机票预订市场51预订目的2014年由于公务出差原因预订机票的人群较2013年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547。而基于休闲旅游和家庭/个人事务预订机票的人群较2013年分别下降39和56个百分点。高铁对飞机的替代作用是影响以个人原因出行用户减少机票预订的主要原因。20132014年持不同目的预订机票的用户分布对比010203040506070公务出差547447休闲旅游568607家庭432/个人事务4882014年2013年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820132014年持不同目的预订机票的用户分布对比52品牌粘性携程网机票预订用户的规模较大,去哪儿网机票预订的深度用户较多。2014年携程网机票预订次数在35次和3次以内的用户分别占比443和282,双双高于去哪儿网。去哪儿网机票预订次数在610次和10次以上的用户分别占比251和55,高于携程网。15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成功预订机票的次数0102030405010次以上4855610次22725135次4434313次以内282263携程去哪儿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9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成功预订机票的次数比较携程网和去哪儿网的机票预订决策因素,携程网运营“内功”深厚,“用户体验”和“机票折扣力度”获得较多用户的认可;去哪儿网对用户“痛点”的把握到位,“退改签服务体验”和“积分或奖励系数”的认可度较高。二者在“网站信誉度”和“附加服务”方面的表现旗鼓相当。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机票的原因01020304050607080习惯性的使用该网站646676网站的用户体验好,操作方便529495机票折扣力度更大413393网站的信誉度更高389382有更多附加服务221218退改签服务体验更好177276积分或奖励系数更高137209其他1027携程去哪儿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10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机票的原因16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53手机预订频度电脑仍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机票预订的主要终端,“电脑预订多”的用户占比463,“只用电脑预订用户”占比158;随着旅游APP下载量的增多,手机预订赢得用户越来越多的青睐,“手机预定多”的用户占比222,“只用手机预订”的用户占比31。“电脑和手机预订一样多”的用户占比126。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机票的频度只用手机预订,31电脑手机一样多,126用电脑预订的多,463只用电脑预订,158用手机预订的多,222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11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机票的频度17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六章酒店预订市场61预订目的因休闲旅游预订的人群仍然是在线酒店预订市场主流,占比56。其次是公务出差,以525的比例紧随其后。与2013年相比,因公务出差而在线预订酒店的人群提升152个百分点,达到525。20132014年持不同目的预订酒店的用户分布对比01020304050607080公务出差525373休闲旅游560717家庭人事务313/个3482014年2013年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1220132014年持不同目的预订酒店的用户分布对比62预订类型2014年用户在线预订酒店类型的首选仍然是连锁经济型酒店,占比834。其次是三星级酒店,占比278。再次是四星级酒店,占比220。与此同时,民宿客栈在线预订的比例大幅提升至213。公寓型酒店、精品特色酒店、五星级豪华酒店在线预订人群占比分别为185、177和16。由此可见,性价比仍然是用户在线选择酒店预订类型的主要考虑因素,高端、特色酒店寻求差异化竞争深耕细分市场。18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预订酒店类型分布020406080100连锁经济型酒店834三星级酒店278四星级酒店220民宿客栈213公寓型酒店185精品特色酒店177五星级豪华酒店160其他11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13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预订酒店类型分布63品牌粘性去哪儿网酒店在线预订深度用户占比高于携程。2014年在携程网预订酒店的次数在35次的用户占比达到419,高于去哪儿网07个百分点。在去哪儿网预订酒店次数达10次以上的占比143,高于携程网12个百分点。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成功预订酒店的次数0102030405013110次以上143次22261021741935次4122283次以内228携程去哪儿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14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成功预订酒店的次数比较携程和去哪儿网用户在线预订酒店的原因发现去哪儿网的用户粘性相对较高,19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习惯性的使用去哪儿网的用户占比593;去哪儿网的用户体验较好,认为其操作方便的用户占比297;去哪儿网的信誉度较高,认为从去哪儿网可以查到更多用户评价的用户占比188。携程网的产品库建设较好,认为携程网方便比较不同酒店的用户占比358,认为携程网产品介绍信息齐全的用户占比171;携程网的营销服务较好,认为携程网上酒店优惠幅度更大的用户占比447,认为携程网有更多附加增值服务的占比233,认为携程网积分系数更高的用户占比63。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酒店的原因01020304050607080习惯性的使用该网站503593酒店优惠幅度更大447376方便比较查看不同酒店358323网站的用户体验好,操作方便258297有更多附加增值服务233180网站的信誉度更高192257网站产品介绍信息齐全171151网站提供的酒店品牌丰富138109可以查看更多用户评价112188积分系数更高6329其他0804携程去哪儿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15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酒店的原因20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64手机预订频度与机票在线预订市场不同,酒店在线预订市场“手机预订多”的用户占比较大,与“电脑预定多”的用户旗鼓相当,分别为326和338。“电脑手机一样多”的用户占比185。酒店预订市场APP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机票预订市场。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酒店的频度只用手机预订,66用电脑预订的只用电脑预订,多,33885电脑手机一样多,185用手机预订的多,326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16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酒店的频度21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七章旅游度假产品预订市场71品牌粘性比较携程和去哪儿网用户在线预订旅游度假产品的原因发现携程网赢得用户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库建设、营销服务、客户服务和口碑评价较好,认为携程网产品介绍清晰的用户占比404,认为携程网折扣力度更大的用户占比428,认为携程网客户服务好的用户占比358,认为携程网在熟人朋友中和网络用户中评价较高的用户分别占比239和221,上述比例均高于去哪儿网。去哪儿网赢得用户的主要原因是“超出客户预期”,认为去哪儿网旅游度假产品中酒店安排符合心意的占比295,认为去哪儿航空公司安排符合心意的占比255,认为去哪儿网积分或奖励系数较高的用户占比84,三者比例均高于携程网。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旅游度假产品原因0102030405060折扣力度更大428201产品介绍清晰404160客户服务态度好358122产品价格合理281240在熟人朋友中的评价较高239174网络用户评价较高221130产品安排的酒店我很喜欢108295产品安排的航空公司我很喜欢83255会员积分/奖励系数较高4084其他2644携程去哪儿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17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旅游度假产品原因22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2信息获取在网上预订旅游度假产品时,采用主动搜索方式获取信息的用户占多数。其中,使用综合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用户占比657;使用旅游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占比446。微博和旅游预订类网站的使用率占比相差不多,分别为395和371。通过熟人介绍,电视广播广告宣传,向旅行社查询等传统方式获取信息的用户占比分别为318、302和294。2014年在线旅游度假产品预订用户信息获取渠道010203040506070综合搜索引擎657旅游搜索引擎446微博395旅游预订类网站371同事亲戚朋友介绍318电视/广播节目或广告宣传302向旅行社查询294旅游类社区看其他人的攻略285资源分享类网站233微信218社交网站189论坛,BBS169报纸/杂志/旅游类书籍113电子邮件广告72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182014年在线旅游度假产品预订用户信息获取渠道在线旅游预订用户搜索度假产品信息时,使用的网站主要是携程网,占比661;其次是去哪儿网,占比508;再次是途牛网,占比381。同程旅游网和阿里旅行去啊的信息搜索率相差不多,分别为168和154。其他网站的信息搜索比例均不到10。23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旅游度假产品信息搜索渠道010203040506070携程网661去哪儿508途牛网381同程旅游网168阿里旅行去啊154酷讯旅游网58驴妈妈旅游网57芒果网55穷游网46遨游网41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19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旅游度假产品信息搜索渠道数据显示,去哪儿网的搜索转化率最高,为625;携程网和途牛网的搜索转化率相差不多,分别为446和463。在携程网进行搜索的用户流入去哪儿网的比例为280,流入途牛的比例为147。在去哪儿网进行搜索的用户流入携程的占比198,流入途牛网的占比为106。在途牛网进行搜索的用户流入携程的占比283,流入去哪儿网的占比为138。2014年携程、去哪儿、途牛旅游度假产品预订搜索转化率806256044463640280283198201471381060携程去哪儿途牛流入携程网流入去哪儿流入途牛网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202014年携程、去哪儿、途牛旅游度假产品预订搜索转化率24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3消费水平在线旅行预订网站的特色是具有标准化的自由行产品,因此用户网上预订旅游度假产品选择的产品类型以“自由行产品”最多,占比511;其次是“报旅行团”占比281;再次是“半自助游产品”,占比196。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选择的旅游度假产品类型605114028119620120报旅行团半自助游产品自由行产品说不清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21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选择的旅游度假产品类型价格低廉仍然是旅行团吸引用户的主要原因。在线预订旅行团的用户中,495的用户预订购物团;预订舒适团和半自助游团的用户占比相差不多,分别为195和177;而豪华团也具有一定的细分市场,预订用户占比118。2014年在线旅游度假产品预订用户参团类型私家团,10其他,05豪华团(纯玩,吃住档次高),118半自助游(部分时间跟团,部分购物团(价格超时间自由活低,购物环节动)多),495,177舒适团(安排适量购物环节),195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222014年在线旅游度假产品预订用户参团类型25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用户进行在线旅游度假产品预订的主流花费分布呈现出三个梯度段,分别是30001万元价位段,占比499;12万元价位段,占比266;25万元价位段,占比106。2015年,随着出境游的火爆,高端消费用户群体将显著增加,消费预算在2万元以上的用户群体占比157,超出2014年该价位段实际消费群体4个百分点。1415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购买旅游度假产品花费及预算01020305万元以上141135万元(含5万元)572923万元(含3万元)8677152万元(含2万元)158209115万元(含15万元)5717380011万元12625050018000元6210130015000元11714810013000元37671000元及以内06332015年预算2014年花费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2320142015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购买旅游度假产品花费及预算74分享渠道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分享旅游经历的渠道主要集中在腾讯社交平台。其中,使用微信进行分享的用户占比46;使用空间进行分享的用户占比333;使用腾讯微博进行分享的用户占比123。新浪微博在用户分享渠道中排名第三位,占比242。使用人人网进行旅行经验分享的用户占比113。其他分享渠道用户占比均不到5。26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在线旅游度假预订用户分享旅游经历渠道0102030405060微信460空间333新浪微博242腾讯微博123人人网113天涯40豆瓣34开心网20马蜂窝14到到网09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242014年在线旅游度假预订用户分享旅游经历渠道75手机预订频度在线预订旅游度假产品时,电脑预订仍然是用户的主流预订方式,“用电脑预订多”的用户占比468,“只用电脑预订”的用户占比165。而“用手机预订多”的用户占比179,“只用手机预订”的占比24。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旅游度假产品的频度只用手机预订,24电脑手机一样多用电脑预订的,163多,468只用电脑预订,165用手机预订的多,179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25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旅游度假产品的频度27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八章景区门票预订市场81品牌粘性携程与去哪儿网关于景区门票预订市场的竞争采取不同的方式携程通过直接的“硬实力”撑腰,去哪儿通过间接的“软功夫”博弈。用户在携程网预订景区门票的原因主要是门票的折扣力度较大,持有该原因的用户占比60,高于去哪儿网42个百分点。用户选择去哪儿网预订景区门票的原因主要是用户评价较高,以及会员积分系数高,所占比例分别为468和25。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景区门票的原因01020304050607080门票折扣力度大60558产品种类丰富45475邮寄速度快/兑换方便40404产品介绍清晰37408用户评价高36468门票有效期长33389会员积分系数高12250其他231携程去哪儿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262014年携程、去哪儿用户在其各自网站预订景区门票的原因82手机预订频度用户预订景区门票所使用的终端仍然以电脑为主,但手机预订发展势头迅猛。数据显示,“用电脑预订多”的用户占比373,“用手机预订多”的用户占比253。28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景区门票的频度只用手机预订,26只用电脑预订用电脑预订的,多,37384用手机预订的多,253电脑手机一样多,265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27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景区门票的频度29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九章火车票预订市场91预订方式网上购票因其便捷性对车站和代售点购票产生替代分流效应。2014年,用户进行旅行预订时,通过12306火车票预订网站购票的网民占859,通过火车站购票大厅和火车票代售点购票的用户分别占比508和369。2014年网民购买火车票的方式010203040506070809012306火车票预订网站859火车站购票大厅508火车票代售点36995105105电话预订242网上第三方代理订票服务210其他11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282014年网民购买火车票的方式92消费类型网民为旅游出行进行火车票预订时首选高铁和动车,这两部分人群所占比例相差不多,分别为373和325,二者共占据698的市场份额。30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网民购买火车票的类型其他,22普快,101高铁,373特快,179动车,325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292014年网民购买火车票的类型93手机预订频度在线旅行预订用户预订火车票时首选电脑作为预订终端,但手机预订终端的分流效应也颇为明显。其中,“用电脑预订多”的用户占比411,“只用电脑预订”的用户占比66;“用手机预订多”的用户占比292,“只用手机预订”的用户占比31。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火车票的频度只用手机预订,31只用电脑预订,用电脑预订的66多,411电脑手机一样多,200用手机预订的多,292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302014年用户使用电脑和手机预订火车票的频度31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章团购旅行预订市场101使用比例在线旅行预订和团购模式融合衍生团购旅行预订市场。2014年有过团购旅行产品经历的用户占比135。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团购旅行产品的比例有,135没有,865来源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统计调查201412图31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团购旅行产品的比例102品牌格局美团网以625的市场份额领跑在线旅行产品团购市场。大众点评团、携程网团购、途牛网特卖和百度糯米网团购市场份额相差不多,分别以191、161、134和107的比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