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心志坚毅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快乐学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心志坚毅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快乐学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心志坚毅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快乐学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心志坚毅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快乐学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心志坚毅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快乐学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目标导航名师引领目标导航1了解课文先举同类事例,而后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观点的逐层论证的写法。2学习“劳”、“饿”、“空乏”等词的形容词使动用法和表示结论的“故”的用法。3体会文章论点在今天的积极意义。名师引领【背景介绍】1、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2、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3、孟子生活在战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各大国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此,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推翻;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历史上尧舜功绩,到处游说,宣传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寄希望于封建统治发“仁心”,力图维护原始井田制度,使天下归顺,以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这反映孟子继承并发展前代政治家提出民本思想,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休养生息,有一定作用。今天看,孟子思想虽有阶级时代局限性,唯心倒退,但许多间接主张,客观上对人民有利,值得肯定。【阅读点拨】第一、二段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前者用了6个“于”、5个“举”字,来概括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第二段的6个“其”字表明了“上天”为了磨练、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的良苦用心。第三段,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使国家一旦遇到内扰外患便土崩瓦解,顷刻间便走向灭亡。这以点带面、从小到大的写法,也堪称经典,使人读来欲罢不能、欲忘不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思路分析】(1)内容结构理清文章层次。第一段(1、2)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段()正反两面论证经受艰苦磨难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第三段(4)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写作特点写法上,第一、二段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前者用了6个“于”、5个“举”字,来概括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第二段的6个“其”字表明了“上天”为了磨练、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的良苦用心。第三段,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使国家一旦遇到内扰外患便土崩瓦解,顷刻间便走向灭亡。这以点带面、从小到大的写法,也堪称经典,使人读来欲罢不能、欲忘不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3)拓展提示【学习机要】1、掌握生字、词。2、掌握作者、体裁、中心。3、理解重点词句含义(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4、课文内容、主旨的挖掘师生互动共解难题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畎亩()傅说()胶鬲()拂士()答案略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夯实基础。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2百里奚举于市()3必先苦其心志()4行拂乱其所为()5所以动心忍性()答案(1)起(2)市场(3)使受苦(4)违反、阻挠(5)惊动解析解释词语,注意文言词语的积累。3翻译下列句子。(1)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答案略解析翻译句子,注意关键词的意译。4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2)必先苦其心志,。(3)所以动心忍性,。答案略解析考察学生对文中的背诵情况,注意默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不言而喻C人恒过,然后能改持之以恒D劳其筋骨好逸恶劳答案B解析对词语意义的辨识。6你对“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是怎样认识的它有什么积极意义,有什么局限性请将你的理解写下来。答案此题意在谈个人阅读体验、认识,不设答案。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多角度谈出单。7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时,是先举出几位古代的圣君贤相为例,再论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时,也可以先说明中心论点再举例进行论证,试用这个方法,用现代汉语改写这段课文。答案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例如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解析对文章论证方法的考察。8试着归纳一下文章各段大意,说明作者是怎样逐层论证的。答案第1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第2段概括,提出观点;第3段进一步谈人(着眼于“生于忧患”)论国(着眼于“死于安乐”);第4段归纳,提出中心论点。解析对文章结构的考察,注意解析文本。二强化阅读()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答案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解析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10选段可分两层,一层从正面进行论证,层从()进行论证,经过的内容从()推广到()。答案反面个人国家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11从选文中可看出导致亡国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内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外因是“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12从选文中可看出孟子关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观念分别是什么答案造就人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磨练,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治理国家一个国君要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经受内外方面的艰苦磨练。解析此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要结合实际例谈。(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3第1段列举了哪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答案第1段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都有以下共同点六人都出身卑微,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解析对任人物的梳理,分析其共同特征。14“上天”通过怎样的途径来磨练“于斯人”的意志答案“上天”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的途径来磨练“于斯人”的意志。解析对文章语句的分析,抓住方法。15第3段中,哪些地方是正面论述,哪些地方是反面论述答案第三段中,正面论述的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反面论述的是“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解析对文章论述方法的考查,注意找出相关语句。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章结尾提出。解析对文章中心的把握,抓住论点。17理解下列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必将使人委靡死亡。18发起,指被任用。举被举用,被选拔。市市井、集市。降下达。斯这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资财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拂乱使颠倒错乱。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起来。曾同“增”,增加。能才能。恒常。过犯过失。衡同“横”,梗塞,指不顺。征征验、表现。喻了解、明白。入国内。拂同“弼”,辅佐。出国外。恒常常。解析该题考查语句翻译,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积累运用学会创新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1本文选自;孟轲是我国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后世并称_。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曾益其所不能曾不吝去留C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D百里奚举于市见山上人烟市肆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相同的一项是()A所以动心忍性忍能对面为盗贼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重而道远C人恒过国恒亡D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苦_劳_饿_空乏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喻_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答_。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_。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答_。6阅读理解。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从而论证了_;然后用_,_,_论证了_,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_,_。7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答_。8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答_。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之舜发于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D发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3简答。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4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三、不仅仅是左手池莉17岁那年秋天,我被下放到农村做知青,几个月之后,被选拔到大队小学教书。第一天上课,学生就不怕我,很多课我都上不下去。校长鼓励我不必怕学生,要我向王老师学习。我们学校的王老师,男,中年人,大个子,宽肩膀,胡子拉碴,少言寡语,非常威严。王老师走路总是甩开膀子迈大步,模样好生坦然潇洒,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我们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凡路上遇见王老师,都要抢先问候,都要为他让路,还要夸他教书教得好。王老师的书,就是教得好,从他班里毕业的学生,算盘打得风流水转,出了校门就可以当一个小队会计。对付最顽皮的男生,王老师一向只用一只手,左手。王老师不是左手力气大,是力气不大,主要是轻重感觉好。王老师用左手把调皮学生的后颈脖子拎起来,从窗口轻轻扔出去,从来没有把学生摔出事情来。贫下中农谁家有一个甚至多个不爱念书的调皮小子,爷娘老子也都是不怕的,大家便都指望王老师整治。王老师这只左手的一扔,多年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然而,作为教师,仅有武力是不够的。最初,我以为王老师的威信就是来自于他的左手和珠算。后来,我慢慢发现,王老师门门功课都教得好,语文、数学、体育、美术,他可以一个人包办。同时,王老师还会修雨伞,做木工,打草鞋,箍水桶,烧锡补焊。王老师有一只工具箱,那简直就是百宝箱,他想要钉子就可以掏出钉子,他想要铁皮就可以掏出铁皮,任何困难都难不住他。王老师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要过春节了,村里家家户户都请王老师写对联。也总有一些人家会贴别人写的对联,这就更是为王老师提供了比较,贫下中农过春节有的就是时间,又没有什么娱乐,大家成群结伙到处闲逛,挨家挨户比较对联。这一比较,显然还是王老师的字好。四村八里的人家婚丧嫁娶,也都要请王老师去做司仪。如果发生什么意外,厨子来不了,王老师也当厨子,王老师从打豆腐到红案,都做得得心应手。一般凡有人请,王老师是有求必应。但凡王老师应了的事情,一概都做得利索漂亮。而他自己呢,则又有一条人生的座右铭万事不求人。王老师是从来不去麻烦任何人的,他自己什么都会做,他就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于是,王老师的威信怎么能够不高谁家的孩子他不敢打打了家长还要感谢,因为他们认为这就表示王老师重视了他们的孩子。我17岁的时候,见识了王老师,也是十分佩服的,觉得他做人做得好生响亮和牛气啊但是,真正认识到王老师的价值,却是在多年之后了。那是在我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了,成家了,在扑面而来的现实生活面前常常捉襟见肘,便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我那乡村小学的王老师。在琢磨中,我终于明白,一个人想要掌握自己的生活,想要骄傲又淡定,是何等不容易啊在那赤贫的年代,王老师仅凭一只小小的工具箱,就能创造与修补着他自己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和乡亲们的生活,他该付出了多少智慧、勇气、精力与辛劳啊30年过去了,王老师依然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唯一一个有气魄有能力掌握自己全部生活的人,唯一一个最贫穷却最有志气的人。有志才可以帅气,有气才可以帅体。因此一个贫穷的乡村小学教师,才会那么的神气,那么的体面,那么的受人尊重。一年四季中有三个季节他都是打赤脚或者穿草鞋,但是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条条道路都恭候着昂首挺胸的他。从王老师身上理解和领会到的道理,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教诲。由此我懂得,一个人无论穷与富,都应该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有志气才有体面与高尚。有体面与高尚才有真正的美丽。这美丽是一种大美,仿佛太阳、月亮、森林与鲜花,天然大方,超凡脱俗,使自己怡然自得,让懂得它的人赏心悦目。一个人这么活一辈子,便够了。(选自读者2006年第7期,略有改动)1、在“我”看来,王老师的威信不仅来自于他的左手和珠算,还在于他,会干各种手工活,会做司仪,。(6分)2、王老师做人做得好生响亮和牛气,不仅因为他有本事,还因为他乐于助人。文中第段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这种助人精神,这个词语是。(3分)3、本文第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起的作用。(2分)4、王老师对付最顽皮的男生只用左手的原因是什么对于王老师用武力教育学生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5分)原因看法及理由_5、理解文中第段画线句子,回答问题。(6分)(1)“一年四季中有三个季节他都是打赤脚或者穿草鞋”说明了王老师的生活境况。(2分)(2)“好像条条道路都是为他开的,条条道路都恭候着昂首挺胸的他”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试题答案】一、1孟子战国孔子孔孟2D3A4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饿瘦空乏使资财缺乏征证验,表现喻被了解5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这以后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从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8必须紧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二、1B22D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5这是警策之语,这样可以突出中心论点三、1门门功课都教得好;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会当厨子(6分)2有求必应(3分)3过渡(承上启下)(2分)4原因因为左手的力气不大,轻重感觉好,不会伤着学生。(2分)看法及理由(略)(3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5(1)贫穷(2分)(2)要点王老师虽然贫穷却有志气。王老师有气魄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全部生活。王老师活得神气体面,受人尊重。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则无法家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