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2013年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1页
最新版2013年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2页
最新版2013年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3页
最新版2013年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4页
最新版2013年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总则4第一节处理灾害的目的4第二节编制依据4第二章概述5第一节矿井概况5第二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5二、矿井瓦斯6三、煤尘6四、煤的自燃6第三节矿井生产系统6一、生产布局及采煤方法6二、采煤工作面接续7三、生产系统71、运输系统72、通风系统73、供排水系统84、供电系统85、瓦斯监测、通讯及人员定位系统96、供水施救系统97、压风自救系统98、紧急避险系统10第三章处理事故的指挥人员机构、组织机构及职责10第一节指挥部人员机构10第二节救灾领导机构及职责11第四章矿井可能发生事故的分析16第一节水灾事故的原因分析16第二节瓦斯事故的原因分析16第三节煤尘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17第四节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17第五节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18第六节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分析18第五章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计划19第一节预防水灾事故19一、水害的预防19二、预防水害的措施22第二节预防瓦斯事故22第三节预防煤尘灾害事故24第四节预防火灾事故24一、外因火灾的预防25二、内因火灾预防25三、CO灾害的预防26四、雷电入井的预防26五、火灾事故的预防27第五节预防顶板事故28第六节预防电气、运输事故29一、电气灾害的预防29二、运输灾害的预防31第六章矿井灾害事故的处理计划32第一节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32第二节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理计划34一、水灾事故地处理计划34二、火灾及瓦斯、煤尘事故的处理计划36三、CO灾害的处理37四、顶板事故的处理计划38五、电气灾害的处理计划39六、6KV电源线路停电事故处理计划39七、井下皮带运输、轨道运输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计划40第三节无计划停风事故的处理计划41一、矿井主要通风机无计划停电、停风的处理办法41二、主要通风机送风及井下送电措施41三、局部通风机无计划停电、停风处理计划42四、局部通风机送电、送风措施42第四节监测、监控系统故障时的处理计划46第七章矿井避灾路线46第一节水灾避灾路线46第二节火灾避灾路线47第三节其它地点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避灾路线48一、主要盘区灾害地点设定48二、主要盘区火灾避灾路线48第八章井上、下消防器材的配备49一、消防器材的布置49二、井下消防器材库备品表49三、地面消防器材库备品表50第九章安全单项工程51一、地面工程51二、井下工程51第十章现场急救的组织工作与程序51一、组织工作51二、伤情的判断与分类52三、现场急救程序52四、自救、互救方法53第十一章“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贯彻与演练57一、“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贯彻57二、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的演练59第十二章附件62第一章总则第一节处理灾害的目的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了防止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的发生,有效指导矿井对于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处理,更好地预防灾害发生,保证灾害发生时能及时处理,减轻灾害,能及时抢救人员,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的规定编写此计划。第二节编制依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矿产资源法和乌海能源公司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通知要求,编制苏海图煤矿2013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第二章概述第一节矿井概况乌海能源公司苏海图煤矿是1958年建矿,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核定为160万吨/年,井田位于乌达煤田西北部,南邻五虎山矿,东接黄白茨矿,西侧、北侧为沙漠区域。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0636321063841,北纬393052393404,坐标X43765004383000,Y3638000036383100。苏海图煤矿井田南北走向长55公里,东西倾向长2公里,井田面积约11平方公里。苏海图煤矿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斜井联合开拓,单水平盘区上下开采,开采水平为单水平(1150)。1150以上为上山盘区,已全部采完报废;1150以下为下山盘区,其中一下山和二下山已采完报废。三下山盘区为现在开采的主采盘区。我矿生产布局及采煤方法生产布局为煤层群分组联合布置,9、10煤层为一组;12煤层单独一组;13上2、13、15煤层为一组。现今13上2煤已经采完,目前开采煤层为13、15煤。其中综采一队回采的工作面是031305,综采二队回采的工作面是031502工作面,两个掘进队共4个掘进工作面,担负着矿井回采巷道的掘进任务。第二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一、苏海图井田水文地质(1)地形及水系分布特征核实区的走向近南北,沿走向中部为最高山脊,东西两侧形成缓山坡(坡角10左右),由此地形决定了冲沟水系分布形成东西两个方向,西部冲沟水系汇集于苏海图沟,东部冲沟水系汇集于青云沟,沟谷发育切割深度最大达10米以上。据历年雨季观测,核实区大部分大气降水汇入苏海图沟和青云沟,在两沟汇合处最高洪水位为1125米,洪水在沟中的最大深度为12米(1972年)。总体来说,核实区水的补给来自大气降水,且大气降水极易排出。(2)断层水文地质特征核实区内断层主要有乌达逆断层、F9断层、F12断层和F24断层,其走向大致为南北向,节理发育以剪切为主,裂隙不甚发育。断层充水呈无水或有水现象,即对矿床充水的影响是有限的,断层对矿床的充水不是太大。略有影响的是乌达逆断层,苏海图沟内潜流沿乌达逆断层破碎带仅在局部活动。二、矿井瓦斯2012年我矿瓦斯鉴定的结果为全矿沼气绝对涌出量为656M3/MIN;相对涌出量为210M3/T;全矿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628M3/MIN;相对涌出量为521M3/T;鉴定的结果,苏海图煤矿为瓦斯矿井。三、煤尘经2010年3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鉴定我矿13、15煤尘均有爆炸性。其爆炸指数分别是133731;152931。四、煤的自燃2010年4月煤炭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对我矿13、15两层煤进行自燃倾向等级鉴定,其结果两层煤自燃倾向性为二类自燃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分别为1353天;1546天。因此在采掘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支护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及时的封闭。第三节矿井生产系统一、生产布局及采煤方法1、开拓方式及水平矿井采用平硐、斜井联合开拓,单水平盘区上下开采,开采水平为单水平(1150)。1150以上为上山盘区,已全部采完报废;1150以下为下山盘区,其中一下山和二下山已采完报废。三下山盘区为现在开采的主采盘区。2、生产布局及采煤方法生产布局为煤层群分组联合布置,9、10煤层为一组;12煤层单独一组;13上2、13、15煤层为一组。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盘区前进,工作面后退式开采。工作面走向长度8001100M,倾斜长度150250M,单翼走向长度1000M。本矿盘区均为双翼开采。3、现主要生产煤层、工作面情况主要生产的盘区为三下山13层的135盘区,15层的155盘区。正在生产的工作面有13层的031305薄煤层综采工作面,15层的031502综采工作面。现在掘进的工作面有,13层031306切、031307运输顺槽,15层的031503运输顺槽、031504回风顺槽,巷道主要支护方式为锚杆钢筋网钢带联合支护;塑料网、玻璃钢锚杆支护巷帮,大断面巷道顶板使用了锚索加强支护。二、采煤工作面接续1、2013年综采一队现回采的工作面是031305工作面,采完接031306工作面2、2013年综采二队现回采的工作面是031502工作面,采完接031503工作面三、生产系统1、运输系统大巷运输为10吨架线电机车牵引3吨底卸式矿车、盘区运输采用皮带。辅助运输系统采用斜井绞车提升、大巷电机车运输。其中2号平硐为主运输井,3号斜井辅助进风、运料、行人。2、通风系统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主要通风机采用机械抽出式的通风方法。由201大巷、301大巷、136进风井、三下山进风井入风、三下山回风井回风,回风井安装BDK()824型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其中1套工作,1套备用,配套YBFE400M28型防爆电动机,功率2160KW。总回风量5460M3/MIN,风压2200PA。主、备扇同型号、同功率。3、供排水系统供水矿井供水由地面用水管送至各盘区地面水池,再由各盘区地面水池经钻孔送至井下相对应的盘区巷道及采掘工作面。排水2号井由各盘区水仓经排水管直接排至201大巷水沟,201大巷水沟自流到地面污水沟;3号井由盘区水仓排至301大巷水沟,由301大巷水沟流入3号井井底水仓,再由3号井井底水泵仓排至地面。4、供电系统苏海图煤矿生产用电由苏海图地面35KV变电所(安装2台变压器SZ78000/35/63、SJL17500/35/63)、三上山箱式变电站SJL13150/35/63通过6KV架空线路供至井下上25、135变电所位置,在进三上山地面配电所后通过钻孔电缆供至井下上25、135变电所后供各生产设备使用。其它地面用电设备由苏海图35KV变电所通过各变压器变至各相应电压等级后供电。135变电所(双回路)北线(3615)生产用电、风机、水泵备线箱变风机、水泵主线上25变电所(双回路)北线(3615)155皮带、监测线用电箱变生产用电5、瓦斯监测、通讯及人员定位系统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KJ101N对矿井主要巷道、采掘工作面的瓦斯、CO、风速等参数进行全方位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KT18井下小灵通无线通讯系统覆盖全矿井下和地面工业广场;井下固定电话使用MDS3400型数字程控调度机;KJ236人员定位系统覆盖井下各盘区及201、301大巷。6、供水施救系统我矿供水施救系统是由地面两个200吨水池和供水管路组成。供水施救所用管路与矿井生产、防尘、消防合用一套管路。由地面两个200吨水池通过下水钻孔和4寸管路输送至各盘区的轨道下山和皮带下山,由3寸和2寸供水管路通道各采掘工作面,供水管路每隔50米安装一个三通阀门,距采掘工作面迎头2040米的位置安装一台供水施救箱,箱内设有三个供水阀门,应急时,可以通过管路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以满足紧急情况时的施救需要。7、压风自救系统空气压缩机房设在地面,选用辽宁阜新金昊空压机有限公司的两台DLG110型空气压缩机和广东正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两台OGFD90132型空气压缩机,DLG110型空气压缩机排气压力08MPA,功率110KW;OGFD90132型空气压缩机排气压力07MPA,功率110KW。压风自救主管路为1004MM的无缝钢管,每隔50米设一组三通和一个阀门;煤巷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为5035MM的无缝钢管,每隔50米设一组三通和一个阀门,采掘工作面每隔200米安装一组压风自救箱,距迎头工作面2040米的位置安装一组压风自救箱(一组为两台压风自救箱)每台自救箱有六个供施工人员呼吸装置共12个,主管路沿三下山进风井到135皮带下山敷设,另一路由135车场风门处钻孔到135轨下,在经分支管路敷设至各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8、紧急避险系统现在苏海图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还未建设。第三章处理事故的指挥人员机构、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一节指挥部人员机构为了有秩序迅速抢救遇难人员,处理事故,尽快地恢复生产,特成立救灾指挥部。救灾指挥部机构由以下相关人员组成总指挥杨占彪副总指挥郭建平刘福贵辛鹏飞梁润喜李成虎谢俊义张寿林杨茂林梁玉忠项巨才崔永红姬政海公司救护队队长成员冯庆德贾顺心高耀军韩贵平王振江昝武军史庆祥贾卫东田轶晨王鹏赵福顺李文学屈莹为了便于在矿井发生灾害时,快速有效救灾,及时将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矿特成立救灾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灾变报告及程序发生重大事故时,要首先通知调度室,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事故单位报告后,要做好事故的详细记录,并立即通过固定电话通知救灾指挥部及小组成员,立即到调度集合。附事故汇报程序图事故发生地点矿调度室公司救护队保安科安监处医院杨占彪辛鹏飞刘福贵郭建平梁润喜张鹏飞李成虎谢俊义张寿林矿值班领导通知方式电话、派车、派人。第二节救灾领导机构及职责(一)、指挥部下设的三个小组指挥协调处理组、技术支持组、后勤保障组,在总指挥统一指挥下,实行分口负责,各尽其责的应急救援处理行动。1、指挥协调组组长杨占彪副组长郭建平辛鹏飞梁润喜刘福贵李成虎成员杨茂林崔永红2、指挥协调组具体职责(1)负责现场应急处理所有方面的指挥工作。(2)确定事故目标及实现目标的策略。(3)拟定、批准实施应急处理方案。(4)分配、调动应急处理人员,组织调配救援物资。(5)确定现场指挥人员。(6)批准灾害应急处理的启动与终止。(7)组织灾害预防与应急处理的演练。公司总调崔永红冯庆德梁玉忠史庆祥田轶晨杨茂林项巨才高耀军昝武军供应科工会人劳科(8)落实、保障应急处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措施。(9)确保应急队员的个人防护设备能够有效防护在应急救援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做好风险预控工作。(10)向上级领导汇报救灾情况。3、技术组组长郭建平成员项巨才梁玉忠昝武军高耀军4、技术组具体职责(1)组织制定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计划。(2)制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3)根据事故发生的类型,确定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4)制定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5)提供事故现场的各种图纸、资料。(6)识别各种危险状态,进行事故现场分析,判断事故造成危险的最大极限,事故应急处理程序以及是否采取新技术。(7)确定事故现场的危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8)收集资料及事故现场相关数据。(9)定期培训,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培训。5、后勤保障组组长李成虎副组长张寿林谢俊义成员韩贵平王振江冯庆德贾卫东屈莹6、后勤保障组具体职责(1)确保有充足的物资和人力资源。(2)在事故中出现人员伤亡时,负责通知伤员的家属并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3)协调和控制事故现场的治安,防止现场混乱。(4)组织专门的医疗队伍,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5)依据伤检结果及时转院和治疗。(6)与事故现场保持必要的通讯联系,做好突发情况应急准备。7、处理事故过程中有关人员及单位职责(1)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应急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公司总经理和矿山救护队长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计划。(2)矿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应急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人员和事故处理计划及措施。(3)有关副矿长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应急措施及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应急所必须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应急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应急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4)公司救护队队长对矿山救护队应急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公司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应急措施及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如果与外局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应急指挥部,由公司的救护队队长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的战斗行动。(5)驻矿安监处处长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应急措施及计划,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6)工会主席负责灾害事故发生前后的善后处理工作。(7)生产副总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应急抢救和灾害处理。(8)通风副总协助矿长、总工程师进行应急抢救和灾害处理,监督通风区、灭尘队、监测队工作和应急抢救和灾害处理工作。(9)安全副总协助矿长、驻矿安监处长进行应急抢救和灾害处理,调查落实事故及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信息(书面)和上报有关部门事故和措施的执行情况。(10)调度副总协助矿长、总工程师进行应急抢救和灾害处理,监督各单位工作和应急抢救和灾害处理过程中的调度工作以及相关工作的回报、记录。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亲自或安排专人按照本计划中规定的人员到矿调度室待命。(11)地测防治水副总提供地测资料,协助总工程师做好灾害预防和处理的工作。(12)通风区区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执行矿井通风制度,关注主扇的工作状况,组织实施必要的通风工程,落实与通风有关的其他措施。(13)有关的区队(长)、班长负责查对本区域工作面内的人数,并按照对应的避灾路线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应急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14)矿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按照事故汇报程序向矿山救护队、矿长、矿总工程师、公司总调以及矿其他领导报告;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亲自或安排专人按照本计划中规定的人员到矿调度室待命。随时调度井下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借助人员定位系统,统计掌握准确的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盘区的人数。(15)运转队应根据指挥部的安排发放矿灯、自救器,对没有持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同时肩负着观察主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及地面水泵是否正常运转的工作。(16)保安科井口检身人员必须严格检查,并对入井人员进行登记,制止无证入井。监管井下工作人员,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17供应科科长及时准备好必需的应急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将应急抢救器材运送到指定地点。18机电科科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改变主要通风机的工作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和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他有关任务。19机运队负责人负责将遇险人员及时运送到地面,保证应急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指定地点,满足应急救灾需要。20地测科科长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矿长命令完成测量等应急抢险工作。21医院院长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22办公室主任保证对遇险人员的妥善安置和应急救灾人员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安排。23保卫科长负责事故应急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24在事故应急抢救过程中本矿协调不了的关系请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第四章矿井可能发生事故的分析第一节水灾事故的原因分析1、13层13层目前的生产盘区为135盘区,现回采的031305工作面在初采前已进行了探放水工作,在031305运共施工9个探放水孔,均没有积水流出,所以,031305工作面在正常的回采过程中预计不会受到水害的威胁;15层15层目前的生产盘区为155盘区,现回采的031502工作面在初采前已进行了探放水工作,在031502运共施工9个探放水孔,均没有积水流出,所以,031502工作面在正常的回采过程中预计不会受到水害的威胁。2、今年我矿请西安煤科院对031305、031306、031307工作面进行瞬变电磁法探测老空区积水,针对探测结果对相对应的工作面有目的的进行探放水工作。我矿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治后采,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以便消除水害对我矿安全生产的影响。3、我矿井田范围内地下潜水和含水裂缝较小,重点预防雨季地面洪水通过采空区巷道灌入井下和老塘积水的透水事故是我矿防治水害的重点。所以,在下大雨时矿调度室值班人员要立即将井下的工作人员全部撤到地面,以防洪水通过采空区巷道灌入井下发生透水事故。第二节瓦斯事故的原因分析我矿虽属瓦斯矿井,矿井瓦斯随着自然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中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都会增大,瓦斯涌出量也会增大。我矿由于采用煤层群分组开采,抽出式通风,网络复杂,给通风带来很大困难,瓦斯事故的威胁依然存在。第三节煤尘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我矿灭尘队负责全矿井供水及防灭尘、压风管路的安装,井下各转载点的灭尘设施由施工单位负责管理、安装,综掘机掘进和综采生产过程中,产尘量较大,我矿今后必须强化防尘设施、队伍的管理,确保粉尘浓度不超过规定。第四节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我矿自1958年开采以来,在井田9、10煤层浅部于1961年局部出现过自燃着火的情况,通过及时处理已经熄灭。自80年代以后,小煤窑乱采滥掘,不断有新的火区出现,整个井田9、10、12煤层相继形成9个大的火区。根据北遥公司绘制的火区分布图及我矿所掌握的各煤层开采着火情况,威胁我矿正常生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火区1、201、301大巷一下山北侧的一号火区,自2002年初火区火势蔓延,造成201大巷C0严重超限,经过2006年2010年近5年的地面、井下防治工作,火区火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今后必须强化此火区的治理,以绝此患。2、三下山盘区对应的9号火区,直接威胁我矿即将回采的031502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所以031502在开采前需做好均压通风准备工作。防治031502回采时C0涌出。现我矿回采的031305工作面不受9号火区的影响。3、我矿开采煤层自燃倾向性均为类。到目前为止我矿施工031306切眼、031504回风巷、031503运输巷、031307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的地点没有受到火区的影响,即将掘进的工作面预计也不会受到火区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今年我矿在生产过程中将受火区影响的地点为031502回采工作面。所以,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矿在火区采煤的实际经验,我矿对于即将安装回采的031302工作面也实施均压通风防治一氧化碳。安排专人定期对地表火区进行检查,及时封堵地表裂隙减少漏风。通风科负责井下注氮和束管监测系统、灭尘队负责注氮防灭火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管理。第五节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综采工作面在初次放顶、老顶周期来压期间,顶板压力较大,所以要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严格按照作业规程作业,杜绝冒顶事故发生;掘进工作面,031504回风巷、031503运输巷、031306运输巷、031307运输巷以及031502采煤工作面和031305采煤工作面,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支护,并对该工作面进行离层监测,在施工交岔点及过地质构造带时,由于顶板较破碎,所以要加强顶板管理,确保支护完整、可靠,避免冒顶事故发生。第六节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分析1、如两趟6KV线路出现故障可导致地面中央变电所停电、主扇停电、地面空压机房停电。地面中央变电所停均可导致全矿井下停电,局扇风机停止运行,水泵无法启动,主扇停电可造成全矿井下停风。从而导致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危及人身安全,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引起重大事故。地面空压机房停电可造井下压风自救系统无风。2、矿井运输系统为皮带、轨道运输,皮带机胶带断带会造成设备的严重损坏,矿井停产。135轨下、155轨下为轨道运输(主要是运送物料和行人)和兼作行人道。有可能出现运输事故。轨道运输可能造成事故如轨道不完好造成落道事故、绞车不完好造成断绳跑车事故、人员操作注意力不集中误操作造成运输事故。电机车运行间距小于100米造成追尾事故、电机车无红尾灯造成追尾事故。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苏海图煤矿在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机电运输等方面引发事故的因素都存在。第五章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计划第一节预防水灾事故一、水害的预防根据苏海图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多年的开采经验及矿井现状,2013年水灾预防的重点是1、采空区积水,2、地表水,3、构造水。1、预防031502、031305综采工作面水灾事故(1)我矿综采工作面在初采前,即对031502、031305工作面上部采空区进行了探放水工作,在回采期间估计不会有水害的威胁。(2)地测科、生产科负责探放水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指导工作。(3)机电科负责探放水的机电设备的准备。(4)灭尘队负责管路安装维护工作。(5)通风区负责探放水期间的有害气体监测及通风保障。(6)保安科负责探放水期间的现场安全监督。(7)调度室负责探放水期间各施工单位间的协调,保障通讯,对探放水进度、存在的问题等及时汇报反馈。(8)灭尘队、机电队在施工钻孔前必须将排水管路接通,水泵安装调试好,一但钻孔出水能及时排水。(9)钻孔与采空区贯通后有水,则按水量大小通过截止阀均匀放水,同时启动排水系统。如果水量不大则抽取钻杆放水。放水过程中瓦检员随时检查放水地点的有害气体含量。(10)钻孔与采空区贯通后如无水,打钻人员要迅速抽取钻杆,关闭截止阀;在抽取钻杆过程中瓦检员随时检查钻孔地点的有害气体含量,一旦有害气体超限,立即停止抽取钻杆,钻机停电并闭锁开关,所有人员听从瓦检员的指挥撤离现场。(11)只有将工作面上部采空区的积水全部放完后,工作面方可开采。(12)在回采期间也必须保证排水设施的完好,矿每周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有关单位进行处理。(13)在雨季防止洪水通过地表塌陷、裂缝渗水流到回采工作面上部的采空区,导致回采工作面回采时水灾事故的发生,所以在下大雨时及时撤出井下工作人员。(14)工作面在初采前必须先进行探放水工作,直到上部采空区的积水放完后方可进行回采工作。(15)井下所有能看见通采空区的密闭必须安设观测孔和放水孔,以便及时将闭内的积水自动排出,安排专人每周对闭、内外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且认真做好检查记录。(16)进行排水联合试运转,验证其排水能力和系统的可靠性。2、预防地表水源危害井下(1)编制并组织实施本年度雨季“三防”工作计划。(2)对全矿地面汇水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可能受到洪水威胁的地面塌陷区和通往地面的井口处,在雨季到来前疏通防洪沟,筑好防洪堤,对原有的防洪工程进行整修和加固。(3)雨季前对井下各排水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以保证排水设备完好,对全矿工作水泵进行一次同时性的试运转,凡缺少的备用泵按规定补齐,并试运转。(4)所有防洪工程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工。(5)对各主要巷道的排水沟,在雨季到来前组织人员清挖,使其畅通无阻。(6)下大雨时,调度室立即通知井下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各单位负责人,指派专人寻查险情,如发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随时听从防洪指挥部指挥。3、预防老空水、断层水及水灾的预兆(1)预防老空水、断层水地测部门要为生产单位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报告。采掘单位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规程施工。在井下生产发现下列水灾预兆,要引起警惕,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2)水灾预兆煤层发潮发暗;巷道壁或煤壁“挂汗”;煤层变凉;工作面温度降低,并可见淡淡雾气;顶板来压,淋水加大或底板鼓起,出现渗水;出现压力水流水线;水叫;有害气体增加;打钻时发觉钻孔底松或钻孔有水流出,说明即将透水。以上征兆有时只出现一两项,有时几项同时出现,这时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撤出人员,并向调度室汇报。(3)掘进、回采时水害防治要严格细致地查明开采和施工区域有无老塘积水及地表水,坚持逢掘必探的原则,必须制定合理可靠的探放水措施,措施到位后方可进行采掘工作。有煤层发潮发暗;巷道煤壁“挂汗”、“挂红”煤层变凉,工作面温度下降,有害气体增加等现象,在探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再施工。二、预防水害的措施1、预防水害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管理原则。2、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掌握透水预兆的常识,以及水灾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原则。在采空区附近施工的巷道必须有防透水措施。3、布置采掘工作面时和老空区要留有足够的保安煤柱。4、雨季要加强地面和井下防洪,下大雨时要将井下工作人员全部撤出。5、雨季前要清理水仓、排水沟,保证水仓容量不低于设计容量的90。6、加大地面防洪工程的建设、和裂缝的充填工作,在雨季到来之前,防洪工程必须完成。7、雨季需要专人每日检查地面裂缝情况,检查人员配备便携式通讯设备,发现险情及时向“三防”领导小组汇报,阴雨天气,要24小时派人巡视河槽。8、下中到暴雨时,矿属各单位应急分队,应集合待命,听从“三防”领导小组的指挥、调动。井下除必要的岗位工种外,要全部撤人。9、雨季要有专门的防洪应急车辆,备有防洪专用油料。10、雨季前,主排水泵必须进行检修,并要进行联合试运转。第二节预防瓦斯事故1、健全各级干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建立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机电、运输、安监、通风和救护辅助“五位一体”的防治瓦斯事故领导小组,实行齐抓共管,加强日常安全检查,矿有关部门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进行处理。2、合理分配采掘工作面和用风巷道的风量,各作业地点的风量必须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3、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瓦检员应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和井下现场交接班制度。采掘工作面应配备专职瓦检员、安检员,井下放炮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同时还要加强瓦检员、安检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安全思想教育。4、巷道贯通施工单位技术员要编写专门贯通措施进行审批,贯通前由通风区做好调风的准备工作后,方可贯通。5、加强盲巷管理,临时停风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切断电源、水管、铁道钢筋网,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长期停风的地点,要在24小时内封闭。6、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局部通风必须采用“双风机,双电源”且能够自动切换,保证局扇必须正常运转,杜绝无计划停风,对停风的掘进工作面送风前必须经过瓦斯检查,若停风区瓦斯超限,必须先排放瓦斯后生产,排放瓦斯时若瓦斯浓度不超3可就地组织瓦检员进行排放;若瓦斯浓度超过3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方可排放瓦斯。7、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和电器设备,必须装有可靠的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装置。8、工作面微风、无风不得生产。9、瓦检员要认真填写瓦斯检查手册、牌板。瓦斯日报表必须由通风区区长签字,报通风科长、矿总工程师、矿长审阅。10、瓦斯检查员必须按照循环图表检查个地点的瓦斯含量,在开工之前要认真检查瓦斯,并将检查时间、地点、有害气体浓度在瓦斯记录本上填写清楚,并要填写好工作面牌板,并按规定时间向调度汇报瓦斯检查结果,每班不少于两次。11、及时认真的处理局部地点瓦斯积聚,排放瓦斯要按规程要求进行,临时停工地点不准停风,否则必须设置警标栅栏,切断电源,严禁人员入内。瓦斯浓度达到3的停工区,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12、发现瓦斯超限现象,要按事故进行追查。第三节预防煤尘灾害事故矿井的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煤岩装载、运输,转载点以及其它工作场所都会产生大量粉尘,为了减少粉尘的产生及其危害,具体采取以下措施1、各类巷道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的风速进行通风。2、所有产尘地点和巷道,都必须按规定设置防尘供水管路和喷雾洒水设施,主要进风井必须安装合格的风流净化水幕。3、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保证所有生产区域及防尘洒水地点的水压,水量都能满足需要。4、定期冲刷巷道积尘,综采回风巷每天灭尘一次;皮带下山和掘进巷道两天灭尘一次;201、301大巷半月灭尘一次,所有巷道不得有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的煤尘堆积。5、建立测尘制度,每月至少测定全尘二次,测定呼吸性粉尘一次。第四节预防火灾事故矿井火灾按发火原因不同,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外因火灾是由于明火、放炮、电流短路,机械磨擦等原因引起的火灾,内因火灾,又称自燃火灾,是由于煤破碎后与空气接触生热、热量积聚导致自燃而引起的火灾。一、外因火灾的预防1、严格执行入井检身制度,严禁将火种易燃物品带入井下。2、井下电气焊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规定,制订专门措施,由矿长审批后方可作业。3、井下电气焊,一个措施在一个地点只能使用一次,严禁使用通用措施或同一地点多次使用一个措施。4、井下机电峒室、配电点及皮带运输机头等处必须至少配备2台灭火器,并按规定配置砂箱、砂袋。5、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杜绝失爆,严禁带电检修和搬迁设备。6、加强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严防运输设备磨擦起火和电气故障造成火灾。7、采用阻燃电缆、阻燃皮带、阻燃风筒等材料。8、放炮使用水泡泥,炮眼封泥长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作业规程中的规定,严禁明火放炮和使用非电导爆雷管放炮。9、距各井口20米范围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井下和井口房严禁用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休息间。10、严格按规程作业,严禁直接与火区波及范围贯通。11、消防材料库中的设备材料必须按规定储备好。12、井下各点风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13、完善监测监控设备。二、内因火灾预防1、严格按设计施工,尽量少掘辅助巷道,保持煤体的完整性。2、回采工作面坚持正规循环,加快回采速度,不丢煤,搞好工作面浮煤清扫,提高回采率。3、采空区要按规程规定及时封闭,杜绝漏风,隔绝供氧。4、防火密闭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同时要测定温度和风量,检查闭内是否有积水,若闭内有积水要及时通过放水孔将闭内的积水放出。5、发现井下有自燃发火的外部征兆,要及时采取措施。6、加强监测监控,按规定上齐各类传感器。7、提高矿井束管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与管理,每周对回采工作面的上隅角、回风流取一样分析,发现有自燃发火预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灭火。8、装备黄泥灌浆系统,对采空区进行黄泥灌浆防灭火。9、建立健全矿井注氮系统。三、CO灾害的预防1、按规定按设CO传感器。2、对井上火区定期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封堵采空区裂隙减少漏风。3、回采CO可能涌出的工作面,在初采前积极编制审批预防措施,以防CO涌出,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4、加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5、301、201大巷进风流中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301、201大巷的一氧化碳有无涌出情况,并由通风区派专人定期对该地点的一氧化碳进行检测。四、雷电入井的预防1、入井轨道安设绝缘轨、绝缘道夹板应在长于一列车的距离以上设两组绝缘轨、绝缘道夹板。2、入井轨道接地入井轨道接地必须可靠且设两组,接地极采用长度不短于15米直径不小于35毫米的钢管制成,并且垂直进入地下,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接地导线要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平方毫米的镀锌线制作。3、入井金属管道接地入井金属管道接地,必须可靠且设两组,接地极采用长度不短于15米直径不小于35毫米的钢管制成,并且垂直进入地下,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接地导线要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平方毫米的镀锌线制作。4、井口直流架线安设羊角避雷器2号井及3号主井入井直流架线必须安设羊角避雷器且每年“五一”前测试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5、6000V供电架空线路安设氧化锌避雷器。各6000V供电架空线路必须安设氧化锌避雷器且每年“五一”前必须打压测试合格后安装。6、每季定期检查各防雷电设施,必须使其处于完好状态。五、火灾事故的预防1、通风构筑物的标准必须达到质量要求,杜绝密闭漏风。2、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在45天内,必须对上下巷进行永久性的封闭。3、建立防火检查专用的记录薄,检查签字,分析结果都要有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4、对于报废巷道的密闭墙,每周检查一次,检查项目包括密封性及老空区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5、清净浮煤,特别是采煤工作面浮煤,要清扫干净。6、要制定并实施井下润滑油及其它各种油类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严禁油类物品、火药纸、锯沫、棉纱等易燃物品乱放、乱扔,要及时装箱运往地面。7、编制进风井口防止烟火进入井下的安全措施。井口建立检身房,并要在井下机电峒室、设备列车处、油脂、木材集中存放点配备灭火器材。8、井下机电峒室、皮带机头前方15米范围内必须采用不燃材料支护。9、各运输巷、皮带巷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巷均要设置消防水管,井下皮带要全部使用阻燃皮带。10、各皮带巷、机电峒室要设置消防材料架,储备适量灭火材料和工具,并要定期检查,如有损坏及时更换。15、采掘工作面内使用带式输送机的巷道必须在机头处各配有2台手提式干粉灭火器(MFZ/ABC8)和装有03M3的沙箱,沙箱内不得少于8个沙袋;以及灭火工具。16、利用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进行监测,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第五节预防顶板事故工作面大面积冒顶一般是在老顶初次垮落期间和老顶周期来压期间,一般情况下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较易发生的地点有上下端头、上下巷和工作面煤壁区;掘进工作面较易发生冒顶事故的地点有交岔点、地质构造带及各类峒室,2013年我矿掘进巷道主要分布在13和15,15煤层顶板破碎易垮落,掘进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支护方法,加强顶板的管理。针对以上情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预防1、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采掘工作面必须按规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支护水平,消灭不合格品。2、对采煤工作面进行顶板动态监测,开展矿压预测、预报工作,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游离岩石和伞檐。3、巷道掘进时,必须使用前探支架,前探支架接顶要严。4、围岩较松软的巷道必须加设帮锚杆帮网支护,帮网接帮要严,严禁空帮,帮锚杆要按规程要求布置起到护帮作用。5、掘进工作面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保证施工质量,认真检查锚杆的角度、深度、间排距、托板接顶情况,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停止掘进,进行返工。6、初次放顶及回采结束回收工作面时,都要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具体措施和应急办法都应在安全技术措施中明确制定。7、对重点地点如巷道交叉点、顶板破碎工作面、压力显现明显地点、年久失修巷道等要及时处理,采取合理有效的支护方式进行维护。10、编写作业规程时,支护选型、支护强度确定都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11、地质部门应作好顶板的预报工作。第六节预防电气、运输事故一、电气灾害的预防1、每年安排两次对6KV供电线路进行维护,确保供电线路安全运行。2、主通风机房的通风机、电动机、电控设备、各风门应保持完好和启动灵活,备用电源应保证供电的可靠性,线路应处于热备状态,每月将2台主扇风机交替运转一次。3、对135变电所、上25变电所的供电线路按期组织人员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4、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停送电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5、井下所有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电缆配件,金属外皮等都要接地,并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外壳接地和电缆破损情况。6、机电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本工种操作规程。7、电器设备三大保护要齐全,整定符合要求,动作可靠。8、严格执行井上、下停送电制度严格执行包机制,切实做到责任到人,确保设备完好率。9、定期检查井下所有电气设备,杜绝失爆。所有入井的电气设备必须验收,防爆性能合格后方可入井10、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11、非岗位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器设备。所有电器设备、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12、按供电线路、设备、设施的安全技术要求,全矿应装设的防避雷电设备全部安装齐备。每年有计划的进行防雷电设施的接地电阻试验,不合格的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13、所有绝缘用具,必须按照绝缘用具的试验周期定期进行打压试验(包括变压器油)。绝缘用具不能超期使用,不合格者应立即更换。14、每季度对井下接地电阻和副井入井管路接地电阻测试一遍。15、每季度要对井下杂散电流测试一次,每月应将轨道绝缘测试一次。16、特殊工作地点进行机电维修、机械安装、调试等,必须事先编写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后执行。二、运输灾害的预防1、电机车运输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车辆必须完好并加装红尾灯。2、用专用车辆运送人员时,人员上、下地点要有警示牌,人员上、下车时,其他车辆不允许进入该段,要规范乘车次序,杜绝扒车、跳车和超员乘车等违章现象。3、爆破材料的运输要符合规定,严禁将有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的物品、材料和人同时运行。特殊物料、设备、工具的运输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4、电机车的闸、灯、铃、连接装置和撒沙装置要保持完好、可靠。必须对在用的电机车每年做一次制动距离测定,制动距离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人车制动距离不大于20米,煤车制动距离不大于40米。5、人车运行间距不小于100米,煤车间距不小于100米。6、加强对轨道、道岔的管理,坚决杜绝使用非标准道岔。7、电车司机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8、乘车人员必须爱护人车的设施,听从跟车工和安检员的指挥,并将防护链挂好。9、乘车人员所带的物料、工具等有超长、超宽的严禁放入车内。10、人车在行使中或未停稳时,严禁人员上下车,乘车人员必须等人车停稳后再上下车。11、人车在运行中,禁止将身体或所带的工具露出车外。12、201大巷为电机车运输严禁人员行走。13、严格执行“人车运行制度和乘坐人车的有关规定”。14、斜坡运输的防跑车装置和跑车防护装置应符合质量标准和规程要求。15、车辆连接装置应符合标准,否则不得使用,严禁超挂车。运送超长、超宽、超高的材料要制定专门运输措施。16、斜巷运输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制度。运料单位在有人员出入的地点及上下山必须安排人员设岗,提运过程完毕后方可撤岗。17、每次提放车前必须检查提升钢丝绳的完好情况。必须严格控制松绳余量使钢丝绳不致打结、不得有绳套,出现绳套必须先处理后再使用绞车。18、井下斜坡运输时,必须是班组长亲自摘挂钩,并安排专人警戒,防止行人进入行车区域。19、提升矿车的联接装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下山运输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连接件(带扣的销子、硬连接、三连环)严禁使用其它物品代用,特殊车辆运输时另行编写运输措施。20、提升运输时要执行三人连锁制度运料单位的班组长、操作绞车的司机、负责该运输区域的安检员。有一方不签字不得运输。绞车司机确认“三人连锁”签完字后方可进行提、放车。21、加强皮带管理工作,在运转中发现有跑偏、打滑、或接口开胶等情况时,立即停机处理。认真落实设备的班检、日检工作,杜绝皮带的带病运转。第六章矿井灾害事故的处理计划第一节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1、积极抢救。火灾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事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的安全措施,特别要警惕并避免中毒窒息、爆炸、等次生事故发生。2、及时报警。在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认真准确地分析判断灾情,在积极、安全地消灭或控制事故的同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迅速向可能受到灾害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3、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抢救时可能危急人员的安全时,应由本班的班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预案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装备。4、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通路阻塞、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峒室,或者选择灾区较安全地点,进行自救和互救妥善避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救援。5、现场工作人员、当得知或发现事故后,应在班组长或老工人安瓦检员的带领下,按本计划及作业规程规定的避灾路线,依据灾情、进行个体防护、躲避或撤离。同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并积极组织一切力量和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和器械抢险救灾,得到调度指示应迅速贯彻执行。6、灾害现场一切人员都应听从现场领导指挥,发扬团结友爱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参加抢险救灾。7、撤离人员时,现场领导要查清人数,凡撤离人员必须在规定地点集合待命,不得私自离开,到达规定地点后应再次清点人数,然后汇报调度室。六大系统必须长期处于完好可靠的状态。8、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灾害报告后,立即按事故汇报程序图的顺序电话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并作好记录。9、指挥部成员到达后,立即按指挥部的职责与规定的权力进行救灾指挥工作。10、事故发生后的各主要井口和要害部位变电所、主扇房、抢险材料库等均派专人看守。一切人员出入井口和要害部位要有指挥部的批准。11、灾变期间,凡停电、停风、反风、撤人、救灾等抢险活动均由指挥部统一指挥,全体人员必须坚决执行。12、矿山救护人员到达后,队长马上参加指挥部工作,参与制定执行抢险救灾工作。13、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