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玉林市兴业县档案馆112建设规模建设档案馆1幢,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高5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征地2000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给排水、路灯、绿化等附属设施。113建设性质新建114建设地点兴业县兴业大道南侧115项目总投资495万元(含征地费)116资金来源国家专项拨款400万元,县财政拨款95万元。117建设单位玉林市兴业县档案局118项目总负责人杨权(玉林市兴业县档案局长)12项目单位概况兴业县档案馆(局)成立于1997年9月,是主管全县档案工作的县政府直属科(局)级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办公地点在县行政办公中心9楼。现在职人员7人,具有大学学历4人,大专学历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2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2人。内设2个职能股政工秘书股、档案业务股。13玉林市兴业县档案馆主要职能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全县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二、监督、指导全县范围内的档案工作,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三、组织、指导全县范围内档案理论与科学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四、收集和接收县级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和重要资料;五、对馆藏档案资料进行规范整理和科学保管,对馆藏重点档案、破损档案进行抢救、修复和托裱;六、做好馆藏档案的鉴定、开放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党委、政府及社会利用档案提供服务;七、承办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14兴业县的档案基础设施的存在问题兴业县档案局于一九九七年九月成立,但至今没有档案馆,目前兴业县档案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远远不能适应该县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无档案库房。目前,仅有一间档案室,实际面积35平方米,并且是办公用房,载荷能力较差,现室存档案近9000卷(册),已较大地超了负荷。由于无档案库房,相当多该接收的档案无法进馆。迄今,全县有25万余卷(册)到期档案无法接收进馆,比现在馆藏的还多,散管现象严重,造成档案管理成本上升,也给需要查阅的部门和群众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该县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安全无法保障,达不到“三铁八防”要求。室内设备十分简陋落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制定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国土资源局文件关于兴业县档案馆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3兴发改规20084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兴业县档案馆项目立项申请的批复。4兴业县档案馆项目建议书。5国家相关法规、规范、技术标准。6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8建设单位的委托书。16研究范围本项目就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条件、环境保护、安全措施、建设工期、项目组织与实施、投资估算与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17项目地理位置场址拟选在兴业县环城路南侧,规划定位为行政、文化区域,项目选址于此,交通便利,方便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利用档案,是项目的理想选址地点。18建设规模与目标建设档案馆1幢,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高5层,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供电工程、给排水、路灯绿化等附属设施。19建设条件本项目建设地域自然环境良好,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电讯等条件已具备。本项目建设条件较好,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110项目投入总资金本项目属非盈利项目,建设投资为495万元,资金来源申请国家专项拨款400万元,县财政拨款95万元。111初步结论项目建成后1是完善县级档案管理工作所必须的硬件设施。2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环境。3对进一步规范我县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全县档案安全与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可更好地履行档案馆的主要职责,顺利地开展档案局的各项业务工作。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兴业县概况兴业县地处广西东南部,位于地级玉林市、贵港市、钦州市几何中心,面向港澳、珠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背靠广西腹地及我国大西南,处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两种不同发展状况的经济梯度过渡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有黎湛铁路从北到南贯穿其中,并设有火车站3个,公路四通八达,324国道从境内经过,南宁到广州高速公路南宁至兴业段已开通。兴业通往相邻的几个中型城市都实现了一级或二级路面,出海通道离我区最大内陆港贵港码头只有60公里,离防城港、北海港只有200公里左右。兴业县是从县级兴业县分出来的新县,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繁荣,全县有人口70万;全县面积1460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445人平方公里,比广西的平均人口密度还大,是广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2007年兴业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5387万元,工业总产值311183万元。该县土地肥沃,素以盛产稻米、水果著称;是广西粮食、畜牧和蔬菜的生产基地之一,工业以生产水泥、制药、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大多为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第三产业发达,历来商贾云集,2007年第三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1332多亿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兴业县城亦发展很快,2007年城区人口85万,城区人口大部份从事运输、餐饮和服务业。根据1998年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兴业县城将发展为兴业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建材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贸小城市。规划到2015年,城区人口将发展到10万人,建成区面积1150KM2。自然条件概况兴业县地形属丘陵山区,全县面积1460平方公里,共有山地83万公顷,其中林地71万公顷,有耕地66万公顷,其中水田44万公顷,旱地22万公顷,地震裂度7度。兴业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夏长冬暖,无霜期长达340天以上,雨量充沛,且多集中在夏秋季,4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约80。22项目提出的理由兴业县档案馆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建县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兴业县的档案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规范和完善了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确保了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到2007年底止,兴业县应接收进馆的档案约25000卷(册),为领导决策、编史修志、解决山林土地房屋纠纷等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兴业县档案局自成立以来没有建设档案馆,现在使用的办公室是兴业县行政办公中心九楼的3间办公室,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只能安排1间办公室作为库房,面积狭小,设施配套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兴业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首先是库房严重不足。目前,馆内库房实际面积仅35平方米,并且是办公用房,载荷能力较差,现馆存档案近9000卷(册),已较大地超过载荷。其次,由于库房暴满,相当多该接收的档案无法进馆。迄今,全县有25万余卷(册)到期档案无法接收进馆,比现在馆藏的还多,散管现象严重,造成档案管理成本上升,也给需要查阅的部门和群众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该县档案事业的发展。最后是档案安全无法保障,达不到“三铁八防”要求。再次是室内设备十分简陋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等等。因此,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延长档案的寿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建设兴业县档案馆势在必行。23项目建设必要性1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档案是历史和实践的原始记录、凭证,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其本身潜在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单位决策的重要依据。江泽民同志指出“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精辟地阐述了档案事业的重要地位。2档案工作担负着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职责,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档案工作的根本职责是维护党和国家的历史真实面貌,为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服务。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经济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加快经济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管理,而档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对任何一项工作都具有极为基础又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档案又是经济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凭证价值,任何经济活动都不能离开档案,档案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维护政治稳定。一方面档案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真实记录,保存并利用这些档案可以使后人直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自然、地理、气候、灾害等方面的历史状况,为现行政党或组织机构决策行为的科学化提供历史经验以及可借鉴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由于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材料,其独特的凭证和参考作用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促进文化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急剧增长。档案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财富,是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艺术创作等社会活动的宝贵资料和生动素材。当前,繁荣文化市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也同样离不开档案。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档案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档案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档案事业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党中央还多次强调指出,档案事业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事业,是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的。档案作为记载人类思想认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生产劳动等活动的精神产品,是重要的社会文化财富。档案工作因此而具有的强烈的文化属性和功能,决定其理所当然地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即档案事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或社会公益文化事业。作为社会公益文化事业,它的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文化存贮功能。档案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信息贮存或文化贮存的形式,即档案记录着、积累着文化,是一种文化资源;二是社会教育功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保存着丰富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中真实地记录了社会、阶级、经济、政治、法律、战争等方面的情况,是对人们进行历史教育、国情教育、科学教学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真实生动的教材;三是知识生产功能。档案作为传统文化的积累,人类知识的90以上来自档案文化的历史积淀,人们从事任何活动无一不是从档案中获取前人创造的文化和知识财富并进行文化知识的再生产,使档案文化增殖和繁衍出新的文化意义;四是资政决策功能。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及其国家机构所建立和保存的档案是统治机关工作的历史记录,其中凝聚了各时期统治阶级及领袖政要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这些档案可以使后人了解前人从事政务活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保证决策正确,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正因为档案工作具有上述各项功能,因此它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文化事业,已经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明确要求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予以加强。可以预见,档案事业必将随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而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灿烂前景。4作为人类历史的记忆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档案工作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的本质和目标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持续发展的能力。做到这一点,不能仅仅依靠旧的工业生产方式、依靠挖掘地球资源来维持,而必须依靠开发利用人类自身的智力资源,建立以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文明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档案就是人类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资源的科学管理及有效利用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档案作为人类历史的记忆,是人类社会承前启后连续发展的桥梁。通过档案,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延续。如果没有了档案,历史的连续性就会被阻隔,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明的延续就不可能实现。如果离开了档案,人类的一切文化和知识活动必将中断,并由于失去了原有的基础而无法前进。因为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形态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建筑在文化沙漠之中,而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所以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没有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众所周知,我国自西汉开始耗时长达2000多年的夏、商、周断代研究工程于上世纪末才取得初步成果,为何这项看来并不十分复杂的事竟花费了这么多年而且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因为档案的湮灭,造成了历史连续性的断裂,造成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不确定性。如果存有记载当时各朝代纪年的档案,就不必也不会有这样一个时间漫长、耗资巨大的“断代工程“。因此,一个社会是否重视档案的保存与积累,是否重视对档案的利用,是否重视档案工作以及档案事业建设,是衡量这个社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衡量这个社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尺。因此,档案工作与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样,都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事业,档案事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是不可替代的。5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功能,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人是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档案的功能和作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档案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反映了形成者从事某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客观过程,是历史活动最真实可信的原始记录,可以成为查考、研究、处理问题的依据,具有无可置辩的凭证作用。利用档案,可以有效地维护公民以及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从而更好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其次,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保存着丰富的档案资料,它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财富,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修养、文化学习等方面具有启迪、教育作用。档案中既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反动阶级的罪恶,也记载了进步势力可歌可泣的斗争业绩,是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真实生动的教材,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档案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历史积淀,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其研究都要借助档案,在继承前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档案又是文化艺术的创作源泉,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乃至编史修志、图书情报等事业都离不开档案。因此,加快发展档案事业,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坚持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档案事业是一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的永恒事业,永恒的事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因此,实现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发展自身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综上所述,兴业县档案馆的基础设施现状比较严峻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此,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延长档案的寿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建设兴业县档案馆十分必要。第三章建设规模31建设规模和内容311建设规模建设档案馆1幢,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高5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供电工程、给排水、路灯绿化等附属设施。具体使用功能如下1、档案专用库房,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2、查阅室,建筑面积50平方米;3陈列室50平方米;4档案整理室60平方米;5现行文件查阅中心50平方米;6电脑工作室50平方米;7文印室50平方米;8值班室30平方米;9业务培训室80平方米;10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0平方米。32总平面布置在整体设计上,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并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合理组织人流、物流,使内外交通简捷畅通,互不干扰。新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形成有机整体,提高环境质量,为县城增添色彩。档案馆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档案馆建筑应独立建造。二、总平面布置应根据近远期建设计划的要求,立足于一次规划,可分期建设。三、馆区与职工生活区等建筑应分区布置,避免相互干扰。四、馆区内道路布置应便于档案的运送装卸,并应符合消防疏散要求。五、馆区建筑主要用房不宜临近城市干道布置。六、总平面布置除遵守当地城镇规划设计要求外,应尽量留有适当的绿化用地。总平图布置方式便于管理,流线清晰,对称性突出建筑的庄严大气,体现档案馆庄严大方的形象。第四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41场址现状411地点及地理位置地处兴业县兴业大道南侧,兴业大道是连接南广高速的交通要道,是兴业的主要交通干线,交通便利。42地形、地貌、地震情况1场地区域地质条件良好,适宜本工程建设。兴业县地形属丘陵山区,地震裂度7度。建设附近为石灰岩主要分布区属丘陵灰岩峰林地貌,地质构造简单。没有发现场地和周围存在不良地质现象,也没有构造断裂带通过,属地质环境较好场地。拟建场地是地质情况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2根据地质勘察分析,建议该项目基础形式采用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利用粉质土层作天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同时对拟建场地局部的粉细砂地基层作压力灌桨处理,可满足项目建设要求。3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9,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按抗震烈度7度设防,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4根据本地区建筑经验,可不考虑地下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规定,本场地属II类场地,中软场地土,无液化土层,属抗震一般地段,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经初步勘查,建设场址无重大不良地质灾害,属相对稳定区,满足工程建设要求。43气象条件兴业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夏长冬暖,雨量多集中在夏秋季,4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80。根据玉林市气象台2001年提供的19592000年的气象资料,兴业县的气象条件如下历史平均气温218最热月平均气温284最冷月平均气温129年平均降雨量1669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5184毫米最小年降雨量9448毫米最大月降雨量374毫米多年最大平均风速17M/S(8级以上)多年最大风次数56次/年(8级以上)全年主导风西北风项目拟建地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和西北风为主。44交通条件项目地点设在交通方便,且不甚偏僻、离城区或县政府较近的地方。45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451给排水。本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用水量都不大,市政供水管网均能满足施工期间使用和档案管理、办公及消防用水需要。本工程采用雨水和污水分流排水制度,项目设单独雨水系统,在综合楼屋面设计雨水斗,由雨水立管排到地面排水沟;污水则经过专门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市政排污管道。452馆区内应设水消防系统。453库区内不应设置用水点,给、排水管道也不应穿越库区。454档案库的上层或屋顶不应设置给水设施。生活污水立管应避免安装在与档案库相邻的内墙上。455电力、电信。本项目使用公变的供电线路,能满足档案管理、办公等用电需要。457消防。附近有消防站,项目建成后如遇火灾可得到迅速救援。458防洪。项目建设地点地势较高,历史上从无受灾记录,因此项目无遭遇洪灾之险。459法律支持条件。项目的一切手续都依法依规办理,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4510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项目需征地2000平方米(3亩),建设用地原为坡地,无拆迁,无移民安置。4511施工条件。场地已三通一平,公共设施完善,施工条件具备。4512建筑材料供应本地建筑材料供应充足,项目所需钢材、沙、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可保证供应。4513公共设施条件城市路网、给水网、排水网、宽带网电话、闭路电视等公共设施均已接到项目用地周边。46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周边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公用设施完善,远离污染源,空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兴业县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兴业县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与档案管理业务工作的需要,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延长档案的寿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考虑社会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使项目建设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庄重实用,达到既节约资源和成本,又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的目的。本项目按县(市)档案馆建设。52档案馆设计总则根据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制定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档案馆分特级、甲级、乙级三个等级。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103的规定。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103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103等级特级甲级乙级耐火等级一级一级二级适用范围中央国家级档案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档案馆地市级及县市档案馆2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3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53馆址和总平面布置1档案馆馆址选择应纳入并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2档案馆的馆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馆址应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源的下风向;(2)馆址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3)馆址应建在交通方便、便于利用,且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高压输电线不得架空穿过馆区。3档案馆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档案馆建筑宜独立建造、自成体系。当确需合建时,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2)总平面布置应根据近远期建设计划的要求,宜进行一次规划、建设,也可分期建设;(3)馆区内道路布置应便于档案的运送、装卸,并应符合消防和疏散要求;(4)馆区应留有绿化用地;(5)馆区内应设停车场等公共设施;(6)馆区内建筑及道路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53建筑设计一、一般规定(1)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和职能配置各类用房,可由档案库、查阅档案、档案业务和技术、办公和辅助等用房组成。(2)档案馆的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布置各类用房位置,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解决内外相互间的联系与分隔,避免交叉。各部分之间档案传送不应通过露天通道。有温湿度要求的房间应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3)档案馆建筑设计应使各类档案及资料保管安全、调阅方便;查阅环境应安静;工作人员应有必要的工作条件。馆区建筑主要用房应具有良好的朝向。(4)查阅档案、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应设电梯。超过两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5)档案库设于地下时,必须采取防潮、防水措施;必须设置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二、档案库1档案库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库区内不应设置其他用房,其他用房之间的交通也不得穿越库区。2库区的平面布局应简单紧凑。3库区或库房入口处应设缓冲间,其面积不应小于6M2;当设专用封闭外廊时,可不再设缓冲间。4库区内比库区外楼地面应高出20MM。当采用水消防时,应设置排水口。5每个档案库应设两个独立的出入口,且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间布置方式。6档案库净高不应低于240M。当有梁和通风管道时,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20M。7档案库应减少外墙面积,围护结构应根据其使用的要求及室内温湿度、当地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和有无采暖、通风、空调设备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其构造,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需要设置采暖设备时,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计算所得的最小总热阻再增加2030进行设计;(2)当需要设置空气调节设备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的规定;(3)当不设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时,房屋的外墙和屋顶的总热阻分别不得小于066M2K/W和090M2K/W。8库房屋顶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平屋顶上采用架空层时,应做好基层保温隔热层;架空层高度不应小于030M;并应通风流畅;(2)炎热多雨地区,采用坡屋顶时,屋顶内应通风流畅;其下层屋顶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做好防漏水处理。9档案库门应为保温门;窗应为双层窗,开启扇应有密闭措施;当采用高窗时,墙的下部应增设通风口,通风口应设金属网,并应有密闭的可开启保温门。10档案库每开间的窗洞面积与外墙面积比不应大于110,档案库不得采用跨层或跨间的通长窗。11库房内档案装具布置应成行地垂直于有窗的墙面,外墙采光窗宜与档案装具间的通道相对应,当无窗时应与管道通风孔开口方向相对应。12装具排列的各部分尺寸主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两行装具间净宽不应小于080M,装具端部与墙的间隔不应小于060M13各类装具的档案存储定额的计算指标,应按平均每卷厚度为15MM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五节档案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70M或180卷;(2)双面档案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30M或220卷;(3)密集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720M或480卷。14档案库楼面均布活荷载应为5KN/M2。采用密集架时,不应小于12KN/M2,或按实际需要确定。15供垂直运输档案、资料的电梯,其位置应临近档案库,但应在防火门外;当设置垂直传送设施时,竖井应封闭,其围护结构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非燃烧体,门应为甲级防火门。16当档案库与其他用房同层布置且楼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通。17母片库不应设外窗;当设外窗时,应有良好的遮光设施。18珍贵档案存储应专设珍藏库。三查阅档案用房1查阅档案用房可由接待室、查阅登记室、目录室、普通阅览室、专用阅览室、缩微阅览室、声像室、展览厅、复印室和休息室等组成。规模较小的档案馆根据使用要求可合并设置。2阅览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天然采光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5;应避免阳光直射和眩光;(2)窗宜设遮阳设施;(3)单面采光的阅览室进深与窗墙高度比不应大于21;双面采光不应大于41;(4)室内应有自然通风;(5)每个阅览座位使用面积普通阅览室每座不应小于35M2;专用阅览室不应小于40M2座。若采用单间时,房间面积不应小于120M2;(6)室内应设置自动防盗监控系统。3缩微阅览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朝向以北向为宜,避免朝西;(2)不宜设在地下室;(3)宜采用间接照明,阅览桌上应设局部照明;(4)室内应设空调或机械通风设备。四、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1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可由缩微用房、翻拍洗印用房、计算机房、静电复印室、翻版胶印室、理化试验室、声像档案技术处理室、中心控制室、裱糊室、装订室、接收室、除尘室、熏蒸室、去酸室以及整理编目室、编研室、出版发行室等组成。应根据档案馆的等级、规模和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上述用房。2缩微用房可包括资料编排室、缩微摄影室分大型机室和小型机室、冲洗处理室、配药和化验室、质量检测室、校对编目室、拷贝复印室、放大还原室、缩微胶片库和备品库等。非缩微复制中心,可缩小规模,结合需要组织配套用房。3缩微用房宜设于首层,应自成一区,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缩微摄影室应远离振源,防空气污染。各设备之间严禁灯光干扰。室内地面应坚实平整,便于清洗,墙面不宜采用白色或强反射面。(2)拷贝复印室应环境清洁。地面应防止产生静电。门窗应密闭,防紫外光照射;应有强制排风和空气净化设施;(3)冲洗处理室应严密遮光;室内墙裙、地面和管道应采取防护措施;应有上下水,并应有满足冲洗工艺要求的水质、水压和水量设施设备;室外应设污水处理池。4翻拍洗印用房应包括翻拍室、冲洗室、印像放大室、水洗烘干室。其中翻拍室和冲洗室可与缩微用房的缩微摄影室和冲洗处理室合用。5静电复印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静电复印室不应设于缩微用房和计算机房区域内。规模较大的档案馆除集中设置专供内部使用的复印室外,还宜另设对外服务的复印室,其位置宜临近查阅档案用房设置;(2)每台复印机的使用面积应按8计算;(3)应设独立的机械排风装置。6中心控制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设在首层主要入口附近;(2)室内应设空调或局部空调;(3)与其他用房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H,楼板不应低于15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7熏蒸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使用面积宜为10(2)应采用单独的密闭门;(3)应设有单独的直达屋面外的排气管道。根据使用药品本身的比重,排气管道室内开口应设在中部或顶部,废气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有关标准;(4)室内顶棚、墙面及楼、地面材料应易于清洁。为便于冲洗,宜设专用的熏蒸设备。8裱糊室内应设加热电源、上下水设施,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每个工作人员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9装订室内应设计摆放裁纸刀、压力机及装订机的位置。每个工作人员使用面积不应小于8。10整理编目室、编研室、出版发行室,每个工作人员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室内宜设固定壁柜。五、办公和辅助用房1办公和辅助用房宜由公共服务用房、办公室、会议室、文印打字室、值班室、电话机房、空调机房、变电配电室、贮藏室及厕所等组成。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档案馆可根据需要设置上述用房。2办公室宜设置存放工具书的位置或固定壁柜。54档案防护一、防护内容1防护内容应包括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温湿度要求,防潮、防水、防日光及紫外线照射,防尘、防污染、防有害生物霉、虫、鼠等和防盗等。2温湿度要求应根据档案的重要性和载体等因素区别对待。3视听、缩微等非纸质档案贮存库设计,除应答合本规范有关规定外,尚应根据使用保管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二、温湿度要求1特级、甲级档案馆宜采用空调或局部空调,乙级档案馆可采用局部空调。2档案库房的温湿度要求应符合表522的规定。在选定温、湿度后,每昼夜波动幅度要求温度不得大于2、相对湿度不得大于5。档案库房的温湿度要求表522温湿度范围采暖期夏季温度1424不小于14不大于24相对湿度4560不小于45不大于603各类技术用房温湿度要求应符合表523的规定。各类技术用房温湿度要求表523用房名称温度相对湿度裱糊室18285070保护技术试验室18284060复印室18285065声像室20255060阅览室1828磁带库14244060展览厅14284560工作间拍照、拷贝、校对、阅读18284060拷贝片14244060胶片库母片13153545三、防潮和防水1馆区内应排水通畅,防止积水。2室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不小于050M,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填实地面时,应有防潮措施;(2)采用架空地面时,架空层净高不应小于045M,架空层下部的地面宜用简易防水地面,并高出室外地面不小于015M,做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架空层上部的地面宜采取适当的隔潮措施。架空层的外墙应做通风孔,风口处装金属网及可开启的小门。四、防日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1档案库、查阅档案及其他技术用房应防日光直射,并均应消除紫外线对档案、资料的危害。2档案库和查阅档案等用房采用人工照明时,宜选乳白色灯罩的白炽灯。当采用荧光灯时,应有过滤紫外线和安全防火措施。五、防尘和防污染1档案馆的绿化设计,应有防尘、净化空气、降温、防噪声等措施。2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超过规定标准的地区,其通风系统应采取净化措施。3锅炉房、除尘室、熏蒸室、试验室以及洗印暗室等用房的位置应合理安排,并结合需要设置通风装置。4档案库楼地面应光洁、平整、耐磨。其他内部装修、装具和固定家具等设计应表面平整、构造简洁。六、防蛀和防鼠1管道通过墙壁或楼、地面处均应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其他墙身孔洞也应采取防护措施,底层地面应采用坚实地坪。2库房门与地面的缝隙不应大于5MM,且宜采用金属门或下缘包铁皮的木门。3档案馆应设熏蒸室或其他杀虫设施。4档案库外窗的开启扇应设纱窗。七、防盗1档案馆的外门及首层外窗均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2特级、甲级档案馆应设防盗报警装置及视屏监视系统。55防火设计1档案馆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2档案库区中同一防火分区内的库房之间的隔墙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防火墙,防火分区间及库区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40H的防火墙,其他内部隔墙可采用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档案库中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3特级、甲级档案馆的档案库、缩微用房、空调机房等房间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4库区外应设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特级、甲级档案馆中的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应设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特级、甲级档案馆中的其他档案库房、档案业务用房和技术用房,乙级档案馆中的档案库房可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或非卤代烷气体灭火系统。5档案库内严禁设置明火设施。档案装具宜采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制成。6档案馆库区建筑及每个防火分区通往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7库区内设置楼梯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门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8库区缓冲间及档案库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应为甲级防火门。9档案馆内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的规定,配置建筑灭火器。56给排水设计1馆区内应设给排水系统。2库房内不应设置除消防以外的给水点,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越库区。3上下水立管不应安装在与档案库相邻的内墙上。4各类用房的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57暖通空调1档案库及业务和技术用房设置空调时,室内温湿度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522、表523、表721的规定。冬夏季库内温湿度要求表721干球温度用房名称冬季夏季相对湿度通风换气次数次/H档案库不小于14不大于244560051缩微母片库不小于13不大于153545缩微拷贝片库不小于14不大于244060保护技术试不小不大4060验及缩微工作用房于18于28阅览室不小于18不大于28115展览厅不小于14不大于284560裱糊室不小于18不大于285070其他技术用房不小于182档案库冬季设采暖时,室内干球温度不应小于14,相对湿度应为4560;不设采暖时,室内相对湿度应为4560。3档案库不宜采用以水、汽为热媒的采暖系统。确需采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漏水、漏汽,且采暖系统不应有过热现象。4通风、空调管道系统应有气密性良好的进排风口,洞口与室外应有密闭措施。5空调设备应设在专门房间内,机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6母片库应设独立的空调系统。7熏蒸室应在室内外分设控制开关,其排风管道不应穿越其他用房。58电气1库区电源总开关应设于库区外,库房的电源开关应设于库房外,并应设有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装置。2控制导线及档案库供电导线应用铜芯导线。3档案库、计算机房和缩微用房配电线路宜采取穿金属管暗敷方式。4空调设施和电热装置应单独设置配电线路,并应穿金属管保护。5档案库灯具型式及安装位置应与装具布置相配合。缩微阅览室、计算机房照明设计宜防止显示屏出现灯具影像和反射眩光。6档案馆照明的照度标准,应符合表736的规定。照度标准表736房间名称参考平面照度LX阅览室075M不低于150出纳台075M不低于100档案库离地垂直面025M不低于50修裱、编目室075M不低于150计算机房075M不低于20059防雷、接地1本工程为二类防雷建筑物,采用屋面避雷带保护方式,利用部分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基础梁内主钢筋作为接地极;将基础梁上下两层主筋沿建筑物外圈焊接成环形,并将主轴线上基础梁的上下两层主筋相互焊接成网做接地体;沿建筑基槽底部外侧设人工水平地极,并与基础梁内主筋焊连形成接地总网。2采用TNS系统,设专有保护线(PE),所有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设备金属外壳及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金属构件均应做等电位联结。3本工程在配电室处做总等电位联结。4在建筑外墙引下线处设接地电阻测试卡,施工完毕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电阻4欧。第六章环境保护61项目环境保护采用的标准611环境质量标准1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3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1类。612污染物排放标准1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2G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3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音限值62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规划原则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结合,注重环境质量。环境保护内容主要有621施工期废水排放和水土流失防止措施控制方案(1)施工上,要做好土石工程的平衡,安排好施工计划,减少弃土和泥土裸露时间,以避免受到暴雨的直接冲刷;(2)做好各项排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工作,做好必要的防护坡,防止泥土流入城区下水道;(3)施工现场需建筑相应容积的集水沉沙池和排水沟,以收集地表径流和施工过程中产生泥浆水,废水和污水经沉淀和除渣排入水沟;(4)运土、运沙石要保持完好,运输时不宜太满,保证运载过程中不散落;(5)施工期间对空地种树植草以绿化,输水管道铺设等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来绿化带,增加工程方面绿化覆盖,美化环境。622施工期大气污染控制方案控制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控制扬尘和运输车辆的废气排放及装修期间油漆散发的甲醛等有机气体,因此施工过程中建议采以下措施(1)开挖出来的泥土应及时运走和处理好,堆放时间不宜过长和堆积过高,以防风吹刮扬尘;(2)车辆在运输沙石、余泥等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料时,不宜装得过满,防止物料洒在路上,造成二次污染。(3)及时清理因雨水夹带和运输时洒落的泥土,若遇上火风天气,应盖好易起尘的建筑材料;(4)施工车辆必须定期检修,破损的车厢应及时修补,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洒落;(5)车辆出工地时,应将车身和车轮的泥土洗净;(6)注意车辆保养,减少汽车尾气。(7)装修期间,应使用环保型油漆,并尽可能在干燥天气情况下(如秋冬季)施工,以利于有机溶液的挥发,把油漆产生的恶臭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623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方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建议如下(1)采用较低噪音的设备;(2)施工现场合理布局将固定噪声源相对集中起来,置于远离敏感性受纳位置。624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控制方案该项目营运期的主要污染因素是废水、固体废弃物。1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水是生活废水,这些生活废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能达到G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污水对南流江水影响不大。本项目雨水与污水分流,雨水通过专用雨水管自流进入市政雨水管。故本项目雨水的污染将减轻到最低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完善所在区域的污水配套设施,改变原由生活污水无序化状况,加强环境建设。2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该项目营运期间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由于项目用途以办公为主,生活垃圾较少。全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至玉林市垃圾处理厂,项目污水处理产生的少量污泥,晾干作肥,项目固废和异味对环境影响不大。3噪声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项目营运期高噪音主要是各种空调机、泵以及各输水管,主要产生噪声及振动。为了降噪减振,项目拟采取以下措施(1)所有水泵基础设置减震垫,水泵进口及压力干管用高柔性接头。(2)给水系统设置隔膜式气压罐,给水系统、消水栓及自喷系统均设置多功能水泵控制阀以防止水锤。(3)以降低噪声,防止振动,压力管内(消防管道除外)的流速控制在干管(DN80)15M/S以下,支管DN5010M/S以下。该项目除了采取上述提出的环境措施外,还需落实如下措施(一)施工期(1)为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环境管理,保护区域的环境质量,保证工场地附近居民的健康,施工单位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关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有关规定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并采取较严格的施工管理措施,将施工噪声所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2)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应包括有关环境保护条款,如采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使用预拌商业混凝土、科学安排施工、合理规划物资运输路线和时段、及时处理建筑垃圾等,将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3)土方应随铺随压,减少水土流失,在干燥和大风季节,要注意控制扬尘污染。施工期地基开挖尽量避开雨季及洪水期,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不能随地乱排,应排入城市污水管道。(4)保护好现有植被,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工程设计及施工中,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5)在建设期必须遵循“三同时”的原则。保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6)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撤出占用场地。拆除临时设施,清除所有建筑垃圾,恢复被破坏的地面和植被。(7)项目营运前,严格审查各构、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检查其相隔距离及防火防爆措施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二)营运期(1)加强污水泵、污水管道、空调等设备的维护及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疏通污水管道。(2)应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将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处置。(3)加强生态保护及绿化管理。职工食堂的油烟经处理后向空中排放。(4)停车场内禁止洗车。加强场内车辆管理,严禁车辆跑、冒、滴漏油,以防止污染环境。3环境绿化总平面规划以满足人民群众方便办理业务为出发点,绿化设计,手法要新,起点要高,品位和档次要高,可以引入园林化环境设计,根据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各种类型空间,建筑组建的尺度、形状等,设置不同的游戏、观赏景点和游憩场地,精心处理铺地及植物配置,注意软质绿化和硬质铺地的比例关系,营造自然、清新、简朴、亲切的生活环境。6环境治理结果61经过以上一系列环境治理,本项目的生活污水、废渣及噪音将得到极大的改善,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拟建项目周围环境质量较好。6本项目要加大绿化投入,使绿化真正起到隔噪、吸噪,净化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时,环境保护将符合环境标准的有关规定。第七章消防与节能71消防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本项目实施时要遵循本法及以下规范。711按照GB500989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进行。712按照GB500162006(自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713按照GB500132006(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进行。714按照电力设计技术规范进行。715按照GB500842001(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进行。716按照GB5021995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进行。717按照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进行。718按照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糸统设计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总结计划
- 2024年上海市珠峰中学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学习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风险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湖州房地产交易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河南省事业单位联考笔试真题
- 前景分析的年度方法计划
- 2024年广东深圳小学全国选聘教师笔试真题
- 仓库内耗管理的有效对策计划
- 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计划
- 过程管理的优化方法试题及答案
- 地西半球的国家 复习课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
- 2025年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春季招聘7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体系文件培训课件
- 路灯劳务分包合同协议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年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温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 学校运动场改造方案与实施指南
-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下学期“三诊一模”第三次统测(4.28)作文学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