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_安全预评价报告_第1页
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_安全预评价报告_第2页
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_安全预评价报告_第3页
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_安全预评价报告_第4页
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_安全预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安全预评价报告二一三年十一月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安全预评价报告法人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评价项目负责人评价报告完成日期2013年11月评价人员姓名资格证书号从业登记编号签字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报告编制人报告审核人过程控制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前言某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9月,由香港与境内合资,注册资本101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5000万元。公司座落于某县某镇境内,距某县30KM,距某市100KM,交通方便。公司下辖某铜铅锌矿是一座中型矿山,设计采选能力30万T/A,实际采选量接近30万T/A,主要开采矿种包括铜矿石、铁矿石和铅锌矿石,主要产品有铜、铅、锌、铁、硫精矿。矿山开采为地下开采,开拓系统为竖井斜井联合开拓,采矿方法为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法采矿,目前开采深度为地表下280M至225M标高。矿山正进行60万T/A改扩建工程,建设新竖井。矿山配套有选厂二座,有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尾矿库二座。目前矿山有员工373人。尾矿库位于某县和某市交界处,属于某县某乡和某市村前镇管辖。该库于2004年8月由某黄金设计院设计,尾矿库由一个主坝、一个副坝和周围小山围成的狭长山谷型尾矿库;尾矿库为矿山备用库,位于某县某镇南东方向140,直线距离25KM,龙溪村与岭背村之间的岗埠地区,与尾矿库一山之隔,由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采用一次性筑坝方式,目前该库已建成处试运行阶段。某铜铅锌矿60万T/A改扩建工程完工后,随着产量达产,废石量增加,周围基建减少,某某铜铅锌矿的废石堆存场地问题日益突出,某有限公司决定利用某尾矿库下游已征空地堆存部分采矿废石,以解决废石堆存的燃眉之急。为此该公司委托某地质工程勘察院对尾矿库库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并委托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某有限公司某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和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可研报告报告,拟对某尾矿库下游空地进行合理利用,作为矿山排土场排放采矿废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全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改建项目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保证建设项目在安全方面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和法规。受某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西赣安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承担了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的安全预评价工作,组织评价项目组到现场进行了勘察,对可研报告及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现场进行了核查。根据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的要求编制本报告。并按专家组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本次安全预评价主要依据为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某有限公司某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和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可研报告报告,将对本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对其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并提出需要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客观、公正地做出预评价结论。在预评价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某有限公司及本中心相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谢意。目录1评价目的与依据711评价对象和范围712评价目的和内容713评价依据814评价程序142建设项目概述1721建设单位概况1722自然环境概况2123工程地质2224建设方案概况293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及分析563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5732重大危险源辩识分析664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6741评价单元划分6742评价方法选择6743评价方法简介675定性定量评价7151场址选择单元7152排土场单元7253防洪系统单元8054安全监测设施单元9055其他单元916安全对策措施9561建议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957安全预评价结论10171尾矿库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0172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10173综合评价结论103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安全预评价报告1评价目的与依据11评价对象和范围评价对象某有限公司某某铜铅锌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安全预评价范围根据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和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可研报告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所研究的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生产及辅助系统,包括排土场、排水及排洪系统、观测设施等,不包括排土场的运输系统和回水系统。分析和预测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工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建议。12评价目的和内容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可研报告阶段、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辩识与分析建设项目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保证建设项目建成后在安全设施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定和标准,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评价的重点内容1)场址的合理性,排土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2)排土工艺及其堆置要素选择的合理性;3)排洪系统布置的合理性及排洪能力的可靠性;4)排土场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及可靠性;5)危险因素辨识及对策。本评价报告是为新建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专项审查提供技术依据。13评价依据13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安委办20121号安全生产条例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07年3月29日)132规章、规定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032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关于加强全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赣计工字200313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原劳动部令第4号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8号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办法人民政府令第189号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8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冶金矿山尾矿库设施管理规程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90冶矿字第185号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实施全省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赣安监管一字201164号安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安全评价等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赣安监管一字201238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的通知赣安监管一字2009384号关于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试生产运行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赣安监管一字2010124号转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安办字201073号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4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358号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赣安监管一字2012148号安监局关于印发全省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赣安监管一字201391号133标准、规范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1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200722006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0421200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防洪标准GB502019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200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水文局(2010年版)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34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文件关于合资“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增资由原产30万吨扩至年产60万吨铜铅锌矿项目核准的批复(市发改外经字20129号)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工程安全预评价合同(2013年8月)135建设项目技术资料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加高扩容补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某地质工程勘察院20117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和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6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111136其他评价依据某县某有限公司提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尾矿库安全生产许可证、图纸及其他相关资料14评价程序安全预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工程进行调查等内容。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3、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4、选择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的需要,考虑评价对象的特征以及评价方法的特点而确定评价方法。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5、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6、对策措施建议为保障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安全运行,从评价对象的总图布置、功能分布、工艺流程、设施、设备、装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从评价对象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物料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对象安全运行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7、评价结论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否安全运行的结论。8、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预评价程序框图1图1预评价程序框图前期准备辩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2建设项目概述21建设单位概况1、基本概况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创建于2002年9月,注册地在某县,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1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5000万元,其所属某某铜铅锌矿位于某县某镇口溪村与某市村前镇的交界处。2002年8月,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某地质调查大队以1200万元成功转让某某铜铅锌矿,并以600万元入股,与某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某,共同开发某某铜铅锌矿。省发改委以赣发改工业字2006887号文核准了某铜铅锌矿日采选1000T建设项目。2007年,某进行重组,某投资国际有限公司出资收购某60股权,某发展有限公司占28股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某地质调查大队占12股权。某铜铅锌矿是一座中型矿山,设计采选能力30万T,实际采选量接近30万T/A,主要开采矿种包括铜矿石、铁矿石和铅锌矿石,主要产品有铜、铅、锌、铁、硫精矿。目前矿山有员工373人,下设六部一室,二个二级生产单位(采场、选矿厂)。有一个地下开采系统和二座尾矿库即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尾矿库二座。目前矿山正在实施年产60万T/A改扩建工程,委托某井巷工程公司进行新竖井建设。2、企业其他系统1)地下开采系统采用主、副井及斜井联合开拓方式,即主、副井(进风井)集中布置,斜井布置在矿体另一端(出风井)。自上而下下行式开采,开拓有一中段(65M)、二中段(105M)、三中段(145M)、四中段(185M)、五中段(225M)等5个中段。其中65M中段为回风中段,225M中段为开拓中段,105、145、185M中段为生产中段。采用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中段采用机车运输,主井提升矿石,副井提升人员、废石及材料,斜井辅助提升。主井目前主要用来提升铜铁硫矿;副井目前主要用来提升铅锌矿、废石及人员材料升降;斜井目前主要用来提升铜铁硫矿。采用对角式通风方式,副井进风,回风斜井出风。采用集中排水方式,于225M中段设置主水泵房,另在105M中段设置了辅助泵房矿区设充填站一座,充填工艺如下图图21充填工艺图2)尾矿库位于某县和某市交界处,属于某县某乡和某市村前镇管辖。该库于2004年8月由某黄金设计院设计,尾矿库由一个主坝、一个副坝和周围小山围成的狭长山谷型尾矿库,主坝和副坝均由初期坝和后期堆积坝组成;2007年8月取得尾矿库安全生产许可证。2011年11月该库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尾矿库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2013年8月办理第二轮延期换证。尾矿库为矿山备用库,位于某县某镇南东方向140,直线距离25KM,龙溪村与岭背村之间的岗埠地区,与尾矿库一山之隔,由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采用一次性筑坝方式,尾矿库尾矿坝坝顶高程790M,最大坝高230M,尾矿库总库容6846104M3。排洪系统采用框架式排水井排水涵管组成,排水井和排水涵管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排选矿一系列尾砂选矿二系列尾砂充填站砂仓选矿38米浓密机阳坑尾矿库底流井下采场回水选矿生产水池水井直径30M,高120M;涵管城门洞型1515M2,壁厚025M,排水涵管出口处接截渗池,目前该库已建成处试运行阶段。3)选矿厂分两期建设,总规模为40104T/A。一期工程设计处理量20104T/A,磨浮工段为两个系列,主要处理铜硫铁矿石。选矿一期破碎工段工艺流程为三段开路破碎,中细碎之前有预先筛分。磨浮工段工艺流程为一段磨矿,优先选铜,铜硫混选再分离,浮选尾矿磁选铁。脱水工段工艺流程为浓密再过滤。二期工程设计处理量为20104T/A,破碎采用两段一闭路,磨浮流程与一选厂一样,处理铜铁矿石。3、经济类型某为有限责任公司。4、隶属关系某所在地为某县某镇,尾矿库属某县某镇岭背村辖区。5、地理位置及交通某位于某县和某市交界处,公司总部所在地属某县某镇管辖,某至某公路通过矿区,距某县30KM,距某市100KM,交通方便。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位于某县某镇岭背村,距某选厂以西约25KM有简易公路到达库区,交通尚属便利。6、建设项目背景及立项情况某铜铅锌矿扩产后,废石量增加,堆存场地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某委托某地质工程勘察院对某尾矿库库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并委托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某有限公司某铜铅锌矿尾矿库改造和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可研报告报告,利用某尾矿库下游已征空地堆存部分采矿废石。并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了立项核准,见关于合资“某有限公司”某某铜铅锌矿增资由原产30万吨扩至年产60万吨铜铅锌矿项目核准的批复。22自然环境概况221地形地貌库区地貌单元为丘陵岗埠地形地貌,山顶标高8839580M不等,鞍部垭口标高7395776M,分水岭山顶较宽厚;库区呈一细长的浅沟状,此沟三面环山,沟底地势平缓,山坡坡度1527,地表植被发育,下游无居民住房。库区自然边坡一般较稳定,未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山坡无耕植土,仅局部有较薄的残积土、全风化砾岩等。222气象与水文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75,一月平均气温15,八月平均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8,极端最高气温426。多年平均降雨量1606MM,最大年降雨量2036MM,最小年降雨量1138MM,最大日降雨量2006MM,最大时降雨量278MM,年平均降雨量天数142天,年平均无霜期277天。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两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孔隙水仅在主坝区前缘,含水层岩性以细砂、粗砂层为主,厚度0515M含水层上部为粉质粘土。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库区周边,岩性为白垩系南雄组砾岩层,该地下水贫乏。砾岩中风化裂隙虽较发育,但多为闭合裂隙,泥质胶结,强风化砾岩层裂隙均为粘土充填。23工程地质231库区及空地基底地质条件2311库区地质构造库区受某景德镇断裂控制,锦江断陷盆地,总体走向北北东。基底为元古界板溪群,部分由古生界至中生界构成,主要覆盖层时白垩系南雄群,构成平缓的复式向斜构造。由于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见有少数平缓褶皱和小型断裂。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库区及下游空地内未发现有断裂构造迹象,坝址区、库区稳定性较好。但受长期的风化作用,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据地表测绘对左右坝肩及库岸基岩裂隙调查,在坝址区发育的裂隙主要有北西向压性裂隙较发育,走向330350倾向南,倾角2030,裂隙多为闭合状,或泥质充填。2312库区地层库区出露白垩系南雄组(K2N)强风化、中风化砾岩层及第四系全新统Q4AL松散地层,由新至老分布如下1、素填土(尾粉砂、尾粉土)主要公布在尾矿库内,深灰色、灰黑色,湿饱和,稍密松散状,颗粒组份以尾粉砂为主,次为粉砂及粘粒,局部夹细砂薄层,稍密状。层厚03195M。2、坝体填筑土(杂填土Q4ML为筑坝填土,呈棕红色、浅红色,以粉质粘土为主,含较多角砾状碎石,含量1030,分布不均匀,结构较紧密,角砾碎石成份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碎块,层厚149M。3、粉质粘土Q4AL场地内仅分布在主坝坝体下自然地层,深褐色、黄褐色,稍湿湿,可硬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无反应,内摩擦角平均为2013,凝聚力平均为2753KPA,层厚33M。4、细砂分布在主坝坝体及坝前区段。浅灰色、灰色,稍密,饱和,泥质含量较高,主要成分石英质,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层厚33M。5、中砂分布在主坝坝体前缘。浅灰色、灰色,稍密中密状,饱和,泥质含量较高,主要成分石英,颗粒由上到下渐粗,砂质较纯,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层厚27M。6、白垩系南雄组(K2N)强风化砾岩层大面积分布于库区,组成库盆及库周的基底岩层,岩性主要为红色、棕红色砂砾岩,岩石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碎块状、砂状、砾状;该层揭露厚度00330M。7、白垩系南雄组(K2N)中风化砾岩层大面积分布于库区,组成库盆及库周的基底岩层,据勘察资料岩性主要为浅红色、棕红色砾岩,岩石风化强烈,裂隙较发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该层揭露厚度4882M。2313某尾矿库下游空地地层尾矿库仅一山之隔,两库所处沟谷下游连成一片,由于种种原因,尾矿库下游所征空地一直闲置,尾矿库主坝坝脚距征地红线105M,距离下游沟谷边线207M,空地面积约118万M2;尾矿坝坝脚距征地红线204M,距离下游沟谷边线336M,空地面积约104万M2。空地底部平坦,坡度12,周围山坡坡度较缓,坡度1125。征地红线距最近的浅溪村140M,根据有色金属排土场设计规范场地适合建高度小于70M的排土场。某尾矿库下游空地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上更新统(Q3DLEL)、白垩系中统南雄群中部(K2N2)、三叠系上统安源群(T3A)、三叠系上统长兴组(P2C)、龙潭组(P2L)、震旦系板溪群(PTBM)。各地层岩性由老至新如下1、震旦系板溪群变质岩岩性砂砾岩、细砂岩、页岩及千枚岩,节理裂隙发育,含构造裂隙水。2、三叠系龙潭组岩性为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煤层,节理裂隙发育,含构造裂隙水。3、三叠系长兴组岩性为硅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岩溶洞穴、溶蚀裂隙发育,含岩溶地下水。4、三叠系安源群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砂岩、砂质页岩及夹扁豆状煤层,含构造裂隙水。5、白垩系南雄群岩性为钙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含砾砂岩、砾岩,风化裂隙发育,含浅层风化裂隙水。该层是出露的唯一基岩地层。6、第四系上更新统岩性为粉质粘土、砂层组成,含孔隙潜水。7、岩浆岩仅在矿区范围揭露有燕山期岩浆岩,其岩性主要为斜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呈岩脉产出,侵入到龙潭阶大理岩中,地表未见出露。233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库区粉质粘土属不透水层弱透水层;尾粉土属微透水层;尾粉砂属弱透水层微透水层;强风化基岩为不透水层。23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依据本次勘察报告建议值和相同地区经验类比,地基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21。表21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注括号内为经验值235场地地震烈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6,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工程场地类别为类。236高程变化说明2013年5月,某委托原尾矿库地形图测量单位某地质调查大队测绘院对该库进行了重新测量,尾矿库的11000地形图按照80西安坐标系和湿密度干密度抗剪指标承载力渗透系数岩土名称G/CM3G/CM3CKPA特征值(MPA)105CM/S粉质粘土1914217146045强风化砾岩24123103938232012中风化砾岩2692682643821800国家统一海拔高程重新绘制,原设计方案中构筑物标高相应减去64M即为新坐标系下的高程。24建设方案概况某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交的可研报告,将主坝后期未堆尾矿堆积坝改为废石坝、原副坝尾矿筑坝改为碾压土石坝一次性筑坝,对尾矿库坝体改造进行了筑坝材料方案比较,推荐方案主坝加高坝体坝型采用透水堆石坝,1副坝采用碾压土石坝,2副坝采用混凝土坝。其主要工程内容为在现尾矿堆积坝740M平台向库内推移86M堆筑废石坝到790M标高、在现副坝基础上构建排水棱体和碾压土石坝至790M标高为1副坝,在尾矿库东南角增设一座混凝土副坝为2副坝;延伸现有排水斜槽16M,在1、2副坝之间、尾矿库东部两山相连的鞍部增设应急溢洪道。在尾矿库下游设置最终堆高231M的排土场,在尾矿库下游设置最终堆高25M的排土场,结合排土场设置坝肩截洪沟、坝坡排水沟。241场址选择某尾矿库下游空地为丘陵岗埠地形地貌,四周丘岗地表植被茂密,空地底部平坦,坡度12,周围山坡坡度较缓,坡度1125,地形标高51657100M,最大高差1935M。根据地层资料,场地区域未见有软弱地基土,不具备浅层滑动的条件,场地内主要为强风化砾岩,其下也无软弱夹层,岩土体强度较好,发生深层滑动可能性较小。空地周围无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堆置范围距最近的浅溪村140M。周边环境某尾矿库位于某选厂以西约25KM处,库区地貌单元为丘陵岗埠地形地貌,山顶标高8839580M不等,鞍部垭口标高7395776M,分水岭山顶较宽厚;库区呈一细长的浅沟状,此沟三面环山,沟底地势平缓,山坡坡度1527,地表植被发育,下游为农田和一条天然河沟、无工矿企业、大型水源地、水产基地、全国和省重点保护名胜古迹。尾矿库下游左上方为浅溪村,但不在沟谷冲沟范围内。库区自然边坡一般较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未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山坡无耕植土,仅局部有较薄的残积土、全风化砾岩等。尾矿库与尾矿库一山之隔、并排而建,所处山谷上游分开,下游连成一片,尾矿库排水方向朝东,尾矿库排水方向朝北,两者相互影响关系不大。某已新建了一条入库公路浅溪公路以及两库之间上坝便道,便于采矿废石运输。1、尾矿库主坝主坝由初期坝和后期尾矿堆积坝组成,初期坝由砂砾岩风化料筑成,上游采用无纺土工布作排渗层,下游采用块石护坡。目前在尾矿堆积坝上采用分散均匀放矿筑坝,堆积坝坝顶高程为761M,坝高为20M,于726M、751M各设置一条马道,在740M标高依地势设置了一宽约80M的平台,马道、平台及外坡均覆土,外坡植草护坡。库内干滩长度为186M。初期坝两侧设有坝肩沟,尾矿堆积坝右侧设有U型水泥预制件坝肩沟与初期坝砖墙矩形坝肩沟连通排水,堆积坝第一级、第三级子坝坡脚设坝面排水沟与坝肩沟相连,初期坝底部及堆积坝第三级子坝坡脚设排渗管、集水沟排除坝体内渗水。经现场检查,坝体无明显沉陷、滑坡、裂缝、渗漏、管涌等现象,外坡坡面无沼泽化和冲沟,运行工况正常。2、尾矿库副坝副坝位于尾矿库右侧中部,由初期坝和后期尾矿堆积坝组成,初期坝由砂砾岩风化料筑成,内外坡均用块石护坡。目前尚未在副坝上部堆筑堆积坝。经现场检查,坝体无明显沉陷、滑坡、裂缝、渗漏、管涌等现象。3、尾矿库2副坝某已根据可研报告推荐的方案,在尾矿库的东南角构建了一座副坝即2副坝。2副坝采用C30混凝土结构,坝顶高程790M,顶宽10M,坝高60M(底坡水平,出地面坝体高度45M,坝体埋深15M),内坡比1025,外坡比105。坝外侧设有排水沟。某已在尾矿库库尾排放了尾矿。4、尾矿库尾矿坝尾矿坝采用一次性碾压土石坝坝型,坝顶高程790M,坝底标高560M,坝高230M,坝顶宽度40M。下游面边坡125,在坝体下游坡面640M高程设置排水棱体,棱体采用干砌块石筑成。5、尾矿库现使用的排水排洪系统为排水斜槽排水管,排水斜槽为单格矩形斜槽,拱盖板,排水管城门洞型,高084M,宽080M,壁厚02M。斜槽、盖板、排水管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排水管埋设在副坝底部,斜槽靠近副坝迎水面一侧设置。目前进水口高程为8020M(换算成80坐标系后为738M)。6、尾矿库排洪系统采用框架式排水井排水涵管组成,排水井和排水涵管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排水井直径30M,高120M;涵管城门洞型1515M2,壁厚025M,排水涵管出口处接截渗池。242废石排量及矿物成分根据目前的生产情况,每年从井下开采废石约46万M3,其中含泥、砂成份约30。主要矿物成分为砾岩和花岗斑岩。砾岩灰白色、棕红色、浅灰色,块状构造,大部分由灰岩、砾岩,少量砂岩、硅质岩构成。由泥质、钙质、铁质胶结。花岗斑岩呈岩滴、岩瘤、岩脉产出,是主要围岩。矿物成份蚀变强烈,含有石英、长石和黑云母。岩石致密坚硬,饱和抗压强度为328506MPA,软化系数077,是良好的块石料,可以安全堆存或作为筑坝、护坡材料。243排土场容积及等级排土场位于某尾矿库下游空地,用地面积3193万M2,其平地用地222万M2,空地外围无建(构)筑物,堆置范围距最近的浅溪村140M,根据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的规定,排土场坡脚线距最近村镇的安全距离不小于两倍排土场最终堆积高度,本排土场设计最终堆高25M,则最小安全距离为50M,满足规范要求。排土场部分最终堆置标高751M,最大高差231M,部分最终堆置标高790M,最大高差25M,全部设置为一个台阶即单台阶排土堆置方式,根据排弃的废石料的自然安息角,排土场边坡比拟定为120(总边坡角约27)。本设计排土场库容约为4055万M3,其中废石容积为3255M3,表土容积约80万M3。根据采场产出的废石量,排土场表土和废石排土计划见表22。表22废石排土计划表年份排土场标高M排土方量(M3)排土部位排土场建设期5155358000000尾矿库下游征地红线附近,局部第一年535585536708尾矿库下游第二年585625512163尾矿库下游第三年62566484528某尾矿库下游第四年66705532133某尾矿库下游第五年7057354992503某尾矿库下游第六年735764901098某尾矿库下游第七年76792006355尾矿库下游合计4055528表23下游排土容积标高面积上下面积和平均面积容积5479135583002162132810668106660881271711298556454278225659210718023490117450585701065351986429932149660575111571218106109053545265合计容积2001344表24下游排土容积标高面积上下面积和平均面积容积5440197553261372813640536405603582268435342175171087565499368575842879214395705549810543452717263585756498112047960239530119757968776133757668785267514合计容积125418则整个排土场容积和算为2001(下游)1254(下游)3255万M3。排土场的总容量和堆置高度分别为3255万M3和25M,根据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表405(见表25),排土场为四级。表25排土场的设计等级等级单个排土场总容量V(104M3)堆置高度H(M)一V1000V150二500V1000100V150三100V50050V100四V100H50经稳定性分析,排土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见下表。表26排土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表排土场工况安全系数正常运行1402洪水运行特殊运行1051244排土工艺(可研报告)排土场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能够支撑荷载的允许值,即允许堆高;排土场地基破坏时所支撑的最大荷载为极限值,即排土场的极限堆高,其破坏主要表现为地基的剪切破坏和不均匀沉降。排土初期基地压实到最大承载力时,第一分层厚度H1由下式估算排土场最终堆积极限高度H2由下式估算基地岩土的粘聚力(KPA)基地岩土的内摩擦角()废石物料的容重(KN/M3),取195。某下游尾矿库的第一层堆置高度和极限堆置高度见表27。表27地基极限承载力堆置高度湿密度干密度抗剪指标岩土名称G/CM3G/CM3CKPA第一层堆置高度M极限高度M粉质粘土199161264217170168强风化砾岩241231282596298中风化砾岩269268120284551588由表27可知,粉质粘土的第一分层堆置高度和极限堆置高度较低,二强风化和中风化岩的较高,为此排放废石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清除地基表土部分,清基至粉质粘土和砂层;并妥善堆放清基土,排土场上部根植土和尾矿库建设根植土均运至下游靠征地红线附近储存,以便复垦使用。2)按设计修筑好排渗盲沟,即在尾矿库排土场地基设置两条宽20M、高15M的排渗盲沟;在尾矿库排土场地基设置一条宽20M、高15M的排渗盲沟,将排土场基地和尾矿坝渗水排出排土场以外。3)排弃废石前进行分类排放,将粗粒、不易风化的废石排放在下部;上部分条排放即粗粒和细粒间隔排放,以增加废石的渗透性;4)本排土场为应急小型排土场,排土地点距采场25KM,拟选用汽车推土机直排方式排土,汽车和推土机均采用某现有10T自卸式汽车和推土机。采场废石提升至地表后,用装载车装车,10T自卸式汽车经入库公路、上坝便道运至排土场,再由推土机推平,碾压形成边坡排土。在部分先形成汽车初始排土平台,然后利用排弃废石堆筑至上部排土平台的运输道路路基,由下往上分台阶排土。5)合理控制每次排放高度和推进速度,同时加强对地基变形观测,待变形稳定后在进行下一分层排放。6)排土分两步进行先期从两库之间的山脊修筑上坝公路,由上坝公路向两边尾矿库下游由南向北、由公路两边分别向东、西前进式排土。后期由排土场西侧修筑的上坝公路排土填平先期上坝公路。即首先在尾矿库下游排土,同时逐渐垫高上坝公路,排至60M标高时,向尾矿库下游排放第一层废石,堆置到与尾矿库下游相当的标高。向尾矿库下游排土的同时,在排土场西侧坡脚逐渐修筑后期上坝公路,形成永久的上坝公路,由永久上坝公路运废石填平先期上坝公路。245排土场防洪系统(可研报告)2451排洪标准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规定排土场排洪设施设计频率对于大、中型矿山宜为1/25,对于小型矿山宜为1/15。根据防洪标准规定,某有限公司某某铜铅锌矿属于类矿山,防洪标准不低于2050年一遇洪水。考虑到某下游空地排土场一旦失事,影响较大,因此其设计排洪标准为50年一遇。2452洪水计算24521基础参数根据暴雨洪水查算手册及矿方提供的11000库区地形图可得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24H1248MM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CV055最大24小时暴雨偏差系数CS35CV排土场总汇水面积F0120KM2;24622洪峰流量计算对于F01KM2的小排水区域的洪水计算直接采用推理公式计算有较大误差,可采用尾矿设施设计参考资料中推荐的简化公式近似计算洪峰流量FSQPP1780。式中SP设计频率的雨力,MM/H;214NPPHSH24P频率为P的24小时降雨量,MM;2424PHKKP模比系数;4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均值,MM;F排水块的汇水面积,KM2。洪峰流量QP345M3/S。2453截、排洪系统参照类似工程,截、排洪沟选择矩形断面,初步确定底宽为10。根据水力计算手册,按照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公式,对截洪沟不同深度排洪能力进行试算,采用浆砌块石结构时,综合糙率系数N取0020,则由5/32BHQNI可算出截洪沟的深度。式中H洪水流量的水深;Q渠道流量;N渠道糙率;I渠道底坡;B渠道低宽。求得H0935M,取10M。渠道流速计算2/3RVIN式中R水力半径,矩形RB2H。经计算416/VMS,满足浆砌块石的极限流速3550M/S。截水沟采用将砌块石结构,净断面10M10M,厚030M。246安全监测设施可研报告要求排土场作业应制定安全措施,配备安检人员定期检测排土场边坡的稳定状况,及时发现隐患,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但对某尾矿库下游空地排土场安全监测设施设置未作要求。247道路为便于尾矿库管理及汛期防洪抢险,尾矿库应设上坝公路。在下游排土之前,上坝公路可利用原有的上坝公路;在下游排土之后,可根据排土规划,在两坝之间、尾矿坝东侧或尾矿库西侧布置。248其他2481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1安全机构设置某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为总经理,副主任为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成员有各部室负责人、选厂厂长、班长、员工代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日常管理部门为安环部。安环部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名,负责全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下属生产单位设有安全组,配兼职安全员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尾矿库由选厂管理,主要负责尾矿库的现场管理。2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某建立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了主要负责人、各部室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职能部门、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二一三年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该公司认真组织各单位、部门人员认真学习执行,狠抓制度的落实,形成一种长效机制。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与措施某制定了应急预案汇编,成立了应急预案总指挥部,由总经理任总指挥,各救援小组配备相应人员,组成救援体系。2012年,某同宜春市矿山救护队签订了非煤矿山救护协议书。4安全教育培训某较重视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有安全宣传教育室,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均经培训获得相应资格证。5)安全措施费用某认真落实执行安全生产经费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2012年提取和使用安措经费1556万元,保证了矿山安全投入有足够的安全资金。编制了2013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预计提取和使用安措经费1852万元,改善地下矿山和尾矿库作业现场安全生产条件。截至目前,某按规定足额提取、使用了安全生产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专门账户管理。6)安全检查某正常开展了公司级、选厂、班组级安全检查工作,有公司级、选厂、班组级安全检查情况及隐患整改情况记录。7)安全生产标准化某于2010年9月启动了地下矿山、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2011年11月,通过省安监局、省安协组织的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已取得相应证书和牌匾。8)事故情况某多年来未发生人员死亡事故。9)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某为从业人员购买了安全生产责任险。2482投资估算尾矿库改造工程主要包括主坝、副坝加高,新增一座副坝和溢洪道,延伸原排水斜槽,设置排土场等。改造工程总投资约40481万元,其中尾矿库改造工程费用22663万元,占总投资的5598;排土场费用17818万元,占总投资的4402;单位有效库容费用324元/M3。3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及分析3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11滑坡排土场由于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矿岩构造等因素的制约,在实施排土生产过程中使岩体稳定应力受到破坏,存在着滑坡危险。大面积岩体滑坡不仅能造成生产人员的意外伤害,而且还会对排土场造成严重破坏。排土场滑坡产生的原因(1)未全面掌握该地区岩石的性质、产状、边坡岩石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导致确定的台阶及边坡参数不合理;(2)建设初期设计、建设考虑不周。重视不够,排土场不搞工程地质勘查,设计中涉及排土场建设质量的许多方面被忽视,底部清理软弱层不砌底等留下滑坡隐患。(3)生产中排土不科学,未按设计推荐的台阶及边坡参数施工,台阶高度过高、安全平台宽度不足等;未坚持设计排土顺序,无计划、无条理的排土,导致排土顺序和推进方向错误,比如底部疏水性块石厚度不够,平时岩土混排,人为地在排土场内部形成了软弱面,随着排土场废石堆积高度的加大,当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便会沿此弱面发生滑坡。(4)排水设施不健全、疏于管理,大气降雨和地表水对台阶边坡的不断冲刷、浸入,是造成滑坡的另一重要原因。如暴雨时排水不及时,大量地表水汇入排土场,充水饱和,一方面增加了排土场重量,同时降低了排土场内部潜在滑动面的摩擦力,从而形成排土场滑坡。(5)人为因素。附近村民缺乏环保意识,滥采滥挖现象严重。在靠近排土场的坡底和两侧进行采石、取土、开矿再利用,坡脚掏空,致使边坡变陡,都会影响排土场的稳定性,也可能引起排土场滑坡。(6)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如地震以及大暴雨等。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312泥石流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排土场泥石流产生的原因(1)矿山泥石流从成因上一般分为水动成因泥石流和重力成因泥石流。水动力成因泥石流是大量松散的固体物料堆积在汇水面积大的山谷地带,在动水冲刷作用下沿陡坡地形急速流动。主要是受发达的地表水系影响而成的。重力成因泥石流是吸水岩土遇水软化,当含水量达一定时,便转化为黏稠状流体。亦可能由坍塌、滑坡体直接转变为泥石流。被水软化成似液态的泥化母岩(如粘土、风化岩)与岩土块及水混合成浆体(液固相)在滑坡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作用下,促使滑体向流动转化,酿成泥石流。(2)形成泥石流的三个基本条件泥石流区内含有丰富的松散岩土;山坡地形陡峻,具有较大的沟床纵坡;泥石流区的上中游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充足的水源。排土场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313坍塌排土场坍塌是严重事故,虽不多见,但也有不少先例,须引起高度重视。1、排土场坍塌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基底坡度较陡、地基承载力差和水文条件复杂,分析原因主要有(1)基础不稳固;(2)设计不合理,或未按设计要求排土;(3)排土前未对山肩、岸坡进行彻底清理,或未对泉眼、洞穴等做可靠处理;(4)排土场结构尺寸不合理,或高度过高,或地基或坝顶过窄,或排土场外坡度过陡;(5)排土不规范、不合理;(6)排渗设施设计不合理,或未按设计要求施工;(7)排洪能力设计不足或排洪构筑物未达设计要求的质量、能力;(8)排洪构筑物、排渗设施遭损坏,又未及时修复,使排洪、排渗的功能不能满足要求;(9)废石粒度组成发生变化,矿泥增多,又未采取措施,使排土场稳固性受到较大影响;(10)管理不善,麻痹大意,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治理等。2、严重后果排土场坍塌后果十分严重,主要是(1)给下游工业、农业、村庄和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2)严重污染下游环境,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健康;(3)造成矿山停产;(4)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严重;(5)其他危害,如有时会破坏公路,中断运输等。314裂缝裂缝是排土场较为常见的有害因素,某些细小的横向裂缝有可能发展成为排土场的集中渗漏通道,有的纵向裂缝或水平裂缝也可能是排土场出现滑塌的预兆。裂缝的主要成因有1、地基承载能力不均衡;2、排土场施工质量差;3、排土场结构及断面尺寸设计不当。315渗漏非正常渗漏也是排土场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异常渗漏常导致溢流出口处排土场流土、冲刷及管涌等多种形式的破坏,严重的会导致排土场垮塌事故。非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