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企业薪酬制度考察报告_第1页
法国企业薪酬制度考察报告_第2页
法国企业薪酬制度考察报告_第3页
法国企业薪酬制度考察报告_第4页
法国企业薪酬制度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国企业薪酬制度考察报告法国企业薪酬制度考察报告福利津贴包括公车补贴(7)、补充医疗保险(6)及补充退休金(8)据法国金属制造业联合会介绍,201X年企业经营者平均报酬水平为20万欧元左右。(二)公司员工的薪酬制度。法国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主要是由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两部分组成。直接薪酬包括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间接薪酬主要包括福利津贴(雇主支付各种保险费用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午餐等)。直接薪酬中的固定工资是行业协会确定的职务等级工资标准;如法国国铁普通员工实行的等级工资制即4等12级制,按月发放1等2等3等4等1级3175欧元4级411欧元7级501欧元10级601欧元2级351欧元5级441欧元8级531欧元11级641欧元3级380欧元6级471欧元9级561欧元12级681欧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固定工资差距不是很大,最低与最高之比为114。浮动工资则是在基本工资之上的部分年度统一奖金,年底一次性发放,奖金一般为工资收入总额的1015。例如,法国公交公司三种普通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是,维修人员2070欧元;公共汽车驾驶员2175欧元;地铁驾驶员2320欧元。基本工资奖金工资总额维修人员002702070公共汽车驾驶员852902175地铁驾驶员20203002320同一行业的职工执行同一标准的工资等级。对于同类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来说,一般雇员的奖金额度相当于一个月的基本工资。也有企业不设奖金而在年底发双薪。(三)中层技术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法国中层技术管理人员的工资结构与员工工资结构是一样的;即基本工资奖金。但奖金占工资总额的比例比一般员工要高。法航飞行员奖金占总收入的70左右。以下是法航飞行员(2001年)的薪酬水平(基本工资奖金)飞行机械师7800欧元月;飞行员9500欧元月;机长13000欧元月;资深机长14000欧元月。据法航人事部介绍,飞行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一般高于高管人员,甚至资深机长的薪酬水平超过了董事长。由此可见,象法航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高管人员甚至经营者的报酬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高级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的奖金数额虽然比不上飞行员这样的技术干部,但也相当可观。法航2001年中层管理人员平均薪酬水平(基本工资奖金)一般管理人员2700欧元月;第一级干部3300欧元月;第二级干部4200欧元月;第三级干部(实行年薪制,每月工资年薪12)6300欧元月;法国国铁中层管理人员分为三个等级,其平均工资水平一般干部为每月2878欧元;部门经理为4540欧元;高级经理为7020欧元。基本工资奖金工资总额一般干部25003752875部门经理36209204540高级经理61009207020由此可以看出,不同行业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差距不大。二、政府在企业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政府在调节企业收入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为了调整劳动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规范企业收入分配。(一)最低工资。最低工资是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存条件而建立的,同时它也是国家干预市场的重要产物,一直被视为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缓冲器”和文明标志。法国最低工资也称为增长性最低工资,它是在1950年开始实行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中从事生产率低下、报酬极低工作的工人的利益;如今法国国家最低工资的标准约为社会平均工资的50,1400万雇员中大约有200万工人领取最低工资。国家最低工资标准是根据物价上涨的幅度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而逐年递增,一般每年增加一次。法国最低工资标准分为两个层次。国家最低工资标准是由国家就业和互济部确定的;而行业各工种的最低工资标准则是由代表雇主的行业性企业联合会与代表员工的行业性工会谈判确定的。法国确定行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主要考虑维持劳动者最低生活水平,同时也考虑公平工资原则,即对熟练程度、劳动效果和劳动条件相同的劳动,报酬也相同。此外,企业内部各岗位员工的工资标准是由代表雇主的人事部门与代表企业员工的工会的谈判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在不违背行业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逐步在推进“薪酬个人化”。目前法国金属制造行业最低工资是1100欧元月。由于法国国家法定最低工资往往高于行业最低工资标准,这就为行业企业执行国家法定最低工资带来许多问题;同时工作时间(38小时周降低到35小时周)的缩短相对提高了最低工资的水平,这就导致了一方面企业成本上升、生产率相应低下,企业竞争力受到损害,结果是裁员增效,失业增加;另一方面最低工资概念的复杂化。(二)制定集体谈判规则。在法国,企业的工资决策,主要是以集体谈判的形式决定,集体谈判的规则由政府制定。1集体谈判的主要内容。工资谈判是集体谈判中最重要的内容。工资谈判主要涉及的内容有(1)通货膨胀对工人工资的影响;(2)企业效益增长与工人工资的关系;(3)工作岗位与工资的关系等等。集体谈判的主体和过程。在法国等欧洲市场经济国家,雇主协会(或雇主)和工会(或工人代表)是谈判的两大主体。国家承认其为不同的利益集团,并创造条件使其通过谈判解决工资及其他有关问题。集体谈判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一级的、行业一级的和国家一级的。法国的集体谈判大多数是在行业一级或产业一级进行,一些PAGE浙江省民营企业考察报告对千家浙江上规模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国加入世贸3年后的今天,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促进浙江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浙江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企业发展环境、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问卷调查自201X年4月至10月,历时6个月,共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704份,调查的上规模民营企业分布于浙江省的11个地市。我们将本报告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作出分析和提出对策建议,报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以供制定政策时的参考。现将调查的结果综合分析如下一、浙江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基本状况从创立时间看,在被调查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中,近13是在1988年以前创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或集体乡镇企业改制而来的,不少企业目前仍面临着“产权不清”的历史问题。从产业分布看,这些上规模企业大多分布在二、三产业,尤其集中于第二产业的工业领域。在第二产业的分布上,又主要集中在纺织业、服装及纤维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分别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3、9、8、8和7,第三产业则重点在商贸和建筑业。从企业的组织形式看,这些企业多以公司制为主,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7185,股份公司、独资、合伙分别占1425、761和49。这表明,随着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浙江省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上规模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明显优化,但由于信用危机和代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仍沿用家族制的管理模式,浙江的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系尚需时日。从企业规模看,这次调查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规模平均为239388万元户,详见表1,高于全国水平,企业的各基本运营指标可见表2。表1企业注册资本构成单位万元注册资本100010005000500010000100000合计比率56202633114560210000表2企业运营状况的主要项目调查单位万元调查项目平均固定资产平均流动资金平均产值平均销售额平均出口值平均债务平均债权被调查企业72673040162523624032171098666676918156617039二、浙江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虽然201X年浙江民营企业克服了“伊拉克战争”、“非典”等影响,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企业在发展中也的确面临不少困难。这些瓶颈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有的企业甚至连正常经营都难以维持。据调查显示(见表3),目前生产用电、人力资源、生产用地已成为阻碍民企进一步发展的前3位制约因素。根据调查中反馈出来的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我们将从土地和电力、人力资源及融资等3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来加以分析并给出建议。表3目前影响企业发展主要困难构成序列第一位比率第二位比率第三位比率平均率名次市场准入30611810217612执法环境497170913199税费负担1558656119106外贸出口4888777110外贸进口06203902904314生产用地185172145110083融资119310626119555市场开拓88295710779724人力资源10561848135414192企业管理373114011358847技术力量35368211647338市场信息124364376611社会治安01206611706514生产用电17021756199418171地方保护05002611706415其他0360263309813合计100001000010000100001土地和电力问题从表3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企业把生产用地和生产用电这两项资源列在“目前影响企业发展主要困难第一位比率”的前两位。可见,自然资源和能源问题已成为浙江民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用地问题。自201X年下半年开始,为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X年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在201X年5月表示,201X年第一季度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比201X年平均每季度批准的用地量下降了46;另据浙江省建设厅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经整顿,浙江全省开发区(园区)已从原有的758个减少到134个,目前规划面积已缩小到125706KM,比整顿前减少了近23,撤销的开发区个数和规划面积分别占原来的83和75。201X年4月,中央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提出重点对土地审批、土地占用、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及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等6个方面情况进行清理检查和整顿,要在治理整顿的半年时间内,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的“三个暂停”措施。这次“土地叫停”对浙江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积极性和投资信心,也打乱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数据显示,温州、绍兴等地201X年前4个月的工业企业固定投资额的增幅已大幅下降,其中温州固定投资额增幅下降为111,远远低于浙江全省41的幅度。由于土地资源的供给是稀缺的,且无法通过国际贸易等来解决,所以它将成为制约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见表4)表4企业生产用地面积希望值构成单位万平方米11225510102020合计目前面积183219912677115070864210000(2036)(212)(2974)(178)(787)(713)10000希望达到116314472661209313181318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很快,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目前浙江许多民企期望的生产用地面积与企业实际所占面积仍存在较大缺口。调查显示,上规模民营企业平均拥有生产用地5613056M,其中4490的企业要求扩大生产用地面积,平均每户希望达到10300451M,新增幅度为8351。由于宏观调控等因素使得用地更趋紧张,省内土地的限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壮大,导致许多企业到土地资源相对宽余的内地寻求投资发展,而内地相对沿海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出口,工业配套设施也不齐全,加之企业在外迁过程中中断了原本成熟稳定的产业链,使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另外,土地资源紧张,项目用地指标难以落实,使招商引资难度日益加大,有些项目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进入实质性的建设。正如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中国的民企尤其是浙江的民企,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是靠低成本来维持的,而这个低成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政策,另一是劳工政策。而当政府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征地手续严格后,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能拿到大量的低成本的土地,用地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不断加强,用工制度、福利保障也逐渐完善起来,用工费自然会相应提高。面对这样的情况,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持企业低成本的竞争力,对浙江的民营企业来说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用电问题。综合此次调查结果的各项比率(见表3),缺电已成为浙江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201X年15月,全国缺电省市已扩大至24个,其中以浙江地区最为严重。有关专家预测,浙江已进入“电力危机”阶段。统计数字显示,浙江省201X年的缺电量在200亿千瓦时左右,在遇极端高温天气时,最大电力缺口达到630万千瓦以上。201X年以来,除了春节期间的10天外,浙江每天都出现严重拉闸限电;到4月底,已累计拉闸限电3452亿千瓦时,超过201X年全年的拉闸限电量3409亿千瓦时,占华东电网拉闸限电总量的717。各地也普遍采取了“停三开四”或“停二开五”的措施,有的企业则是“白天停电,晚上用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在我们调查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中,544的企业存在非正常停电情况,平均每月停电达1132天。电力资源短缺,已经对浙江民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A电力短缺所带来的直接损失。电力短缺,使浙江大部分民营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优势被削弱,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产量增长率同比急剧下降,净利润也大幅度下滑,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壮大(见表5)。表5中的民营企业都位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中,但201X年由于缺电而造成营业额减少的幅度平均近20。为了保证按时交货,很多民营企业不得不自购发电机维持基本生产。据统计,浙江民营企业中有446经常靠自发电维持生产,截止201X年5月底,浙江自发电机用户高达83693户。自发电加大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支出,且生产效率低,导致企业成本大大提高。据杭州市初步测算,平均每度电可以创造产值244元人民币,创造利润136元,而自发电成本每度高于普通供电成本06元左右,仅此一项浙江企业全年将增加成本26亿元。另据初步统计,201X年15月仅杭州市就有1289家企业亏损,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4。表5部分上规模民营企业因缺电造成的损失情况201X年度201X年度预计201X年因缺电减少单位亿元营业收入净利润营业收入净利润营业收入净利润营业总额减幅()浙江恒逸集团53818490003001500100167杭州华东链条总厂48013139020100007339(719)浙江华达通讯集团732038800042150010188华立集团670036010000550450050450万丰奥特集团200020250090500080200海亮集团31020764400110840022200奥克斯集团7241000045060003060浙江柳桥羽毛公司935013100016300004250浙江翔盛集团1486070250012530002500200(10)B电力短缺所带来的间接损失。缺电不仅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令很多企业“有劲没处使”,空有机器和工人却不能开工。由于一般拉闸限电的时间较长,即使在有电时企业赶工,也无法完成计划产量,不少订单不能按时完成,合同未能履约。信誉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不能履约造成的经济损失只是一时,而对企业信誉的负面影响却是长期的,这种无形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有可能威胁企业的生存。人力资源问题此次对浙江省上规模民营企业所作的调查,人力资源方面主要涉及企业家和员工两个方面。企业家。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表6),企业家学历在大专以上的比例占5436,获得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达5580,这表明,浙江省上规模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的素质较先前已有了很大提高。这些企业家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市场的历炼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表6企业家文化学历构成文盲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大学研究生合计比率02404718523821187083939837660100表7拥有的职称构成无职称初级中级高级合计比率37246964014156610000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家在管理上还是存在不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决策能力不强。民营企业家决策能力不强,一方面跟他们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有关。调查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管理学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也跟民营企业家习惯于“跟着市场走”,凭经验决策有关,这种经验式的决策方式在市场竞争的初期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这种决策方式日益显示出不足。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管理又充满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时仅凭经验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具备敏锐的市场触觉,及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作出应变决策,提高迅速决策的能力。第二,创新能力不强。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具有创新精神并实现资源新组合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基本素质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先见之明,能够将各种要素组织起来创造新的组合,并能够将新的组合应用到实践中去。美国财富杂志在分析全球最具竞争力企业的成功经验时也认为,“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还是创新”,可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调查显示,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不少都已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但从其具体的创新方式来看,还流于表面。其一,“口号式”创新。有的企业家把“开拓、创新”作为企业的宗旨,但经营管理还是老一套。其二,“跟风式”创新。有的企业家随意跟风,被动地跟着市场跑,缺乏超前意识。其三,“闭门造车式”创新。有的民营企业家对市场调查不透彻,靠拍脑袋作决策,创新随意性大,达不到创新活动的真正目的。第三,组织能力不强。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授权。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家不能包揽一切,不可能事事皆通。因此,企业家应该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的领导作用,进行合理的授权、放权,依靠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集众人之力成就事业。但是我们调查发现,浙江大部分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家还没能做到这一点,他们习惯于亲历亲为,不放心放手让属下及员工去做,这除了跟员工能力和企业家意识有关外,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家不知道该怎样合理授权,总觉得一放就乱。这种不尽合理的管理方式,造成了人心的不齐,也导致了一大批管理人才的流失。员工。我们在做企业员工的调查时发现(见表8、表9),大多数民营企业开业时的工人数、管理人员数、技术人员数的比率与201X年底的比率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工人数量大致为管理人员数量的7倍左右,是技术人员的8倍多。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这种比例很不合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明显缺乏。另据学历调查显示,大学以上的人只占到2397,这说明民营企业的员工特别是生产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表8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平均数及构成一般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合计开业时平均人数73111158795964开业时比率789215085810000201X年底平均人数484696866597061305201X年底比率7906112097410000表9学历人才构成单位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大专生中专生合计每家企业平均拥有02912725964485872915966民营企业整体人员特别是生产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和浙江省民营企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关。一般来说,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企业其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工人只要熟识机器的操作和流程就可以从事生产,对工人的文化水平没有较高的要求。且由于寻求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往往会排斥要求起薪较高的人才,这使得企业在同国外同行企业的竞争中享有成本优势,但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是难以持久的。很多民营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因而也留不住人才,导致管理技术人员比重偏低。内部制度不完善表现在一是缺乏合理的用人制度。很多民营企业存在专业人员学非所用的现象,限制了不少专业人员才能的发挥。二是缺乏有效的人才管理体制。不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而海信集团之所以能“功以才成,业以才广”,主要是海信集团有“尊敬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造就人才”的良好人才管理机制。三是缺乏管理和科技兴企的意识。调查发现,有些民营企业家对管理、科技兴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领导甚至认为“企业是从事生产的,要那么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干嘛”或只使用,不培养;或重视引进,忽视挖掘;或重视学历,忽视实际能力。3融资问题融资难是制约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老问题。据目前银行信贷资产统计显示,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不到30;证券市场上,民营公司也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6,本次被调查的企业已上市的也只有139。调查表明,目前民营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最主要的来源还是自有资金,占4814(见表10);有9078的企业开业时资金主要来源是自有资金。但自有资金总是有限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资金短缺的矛盾就会突显出来,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纵向比较来看,企业最主要的三块资金用途(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流动资金)均是由自有资金来支撑的,其次才是银行贷款。国家虽给了民营企业一些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尚未落到实处,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表10民营企业日常经营所需资金来源银行贷款民间借贷自有资金亲朋借款其它合计基本建设()386272479651211010000技术改造()3825515128954210000流动资金()4120709451753611810000平均构成()3936646481444715710000浙江虽然民资丰裕,但调查显示(见表11),被调查企业认为融资很困难和困难的共占3884,不很困难的占4779,不困难的为1337,这表明浙江民营企业的融资依然很难。调查发现,目前在融资渠道中,间接融资仍是浙江上规模民企的主渠道。而从表10可以看出,银行借贷不畅是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银行贷款难问题上,本次调查中有7054的企业提到了所有制歧视。浙江的银行与民营企业间还没有建立起良好机制。而自201X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为使经济平稳运行,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控制投资规模、压缩贷款,这将使浙江民企的融资难问题愈演愈烈。表11民营企业融资难度构成很困难困难不很困难不困难合计比率36635184779133710000从表12中可以看到,被调查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中只有09(国内已上市139国内控股上市070)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21在海外上市,而9570的民营企业未能通过企业上市来直接融资。调查还表明,大部分企业迫切希望能扩建、改造自身,继续做大做强,但目前银行贷款不畅、证券市场融资困难的现状,使得民营企业的这种愿望很难实现。表12被调查民营企业上市状况构成国内已上市国内控股上市海外上市海外控股未上市合计比率13907009012957010000根据调查,我们认为融资难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被调查的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小规模的乡镇企业开始发展的,虽然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其经营理念并未随之有很大的转变,为了避税或其他一些原因,很多民营企业不愿如实上报自己企业的资料,造成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有些经营管理者不熟悉国家的金融信贷政策,不注重创造企业自身符合信贷需要的条件,如未办理齐全的房产证、土地证等,使得银行难以为其提供抵押等形式的贷款。再者,很多民企财务制度不健全,负债、抗风险能力低,客观上增加了融资风险。从金融体系角度分析近年来,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奉行“抓大放小”、“扶优限劣”,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配合国家政策的实施,也对自身机制进行改革,开始执行相对严格的信贷政策,如企业贷款时必须要有有效资产抵押或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担保,而目前浙江有些民营企业的厂房设备较为简陋,抵押置押的估价不高,土地没有产权又不能抵押,争取其他单位的担保也较困难。加之目前银行贷款手续繁琐,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企业间接融资的积极性。而最主要的则是整个社会有效信用体系缺失,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银企之间沟通不畅,信用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也是目前社会信用发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政府角度分析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不仅法律法规种类不齐全,而且明显落后于实际的经济运行。商业银行法规定的“三性”原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因成本高、安全性差,故不愿把资金贷给民营企业;证券法虽已经出台了好几年,但并没在实际中帮助民营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公司法又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要上市则需一定的年限。即使民营企业上市了,也不存在受政府行政保护,一旦面临ST、PT或摘牌,很难指望政府会通过“资产重组”的注资方式来拯救自己,融资成本完全要由民营企业自己来消化,这显然比国有企业上市融资要困难得多。另外,我国政府相对于美国、德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在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保险担保机构的建立等非常滞后,而民营企业得不到这些中小机构的扶持。三、对浙江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民营经济在浙江省富民强省建设中功不可没。为使民营企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实现新飞跃,各级政府都应审时度势,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企业的生产用地、用电等重大问题;完善金融支持、中介服务和人才保障体系,进一步优化环境,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民营企业也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高素质、加快发展。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几点建议1针对土地和电力问题的对策用电方面A政府要进一步认清能源供应形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电力等能源的制约是长期性的,因此,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政府要充分发挥产业引导作用,对高投入、高能耗企业,采取强有力措施,促使其实施技术改造或产业转型,同时大力扶持技术密集型企业。B对于企业自身,首先,要增强节约能源的意识。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生产中减少能源不必要的浪费。其次,要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据调查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0,比发达国家低近10个百分点,其中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因此,提高能源利用率已迫在眉睫。再次,企业应积极尝试多样化利用能源,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存度,这样也会降低能源短缺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必须坚决打破电力行业的国家垄断,积极推行电力产业民营化。我国电力行业至今未进行深入的产权改革,独家垄断,独家经营,由垄断而导致低效率,引起电荒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人民的正常生活以及政府的形象,这种状况与中央所要求的社会和谐发展相悖。针对电力短缺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尽早出台一系列措施,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变发电、输电和配电等环节的部门垄断格局,政府须制定详细接入条款,保障公平开放,对输电和配电企业进行直接监管;发电和供电(销售)等环节可以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供电效率和服务水平。土地方面A要提高原有土地的利用率。浙江在这方面可以参照江苏的苏州市,实行“无地招商”政策,即鼓励已经投产的企业,在不占用新土地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自身土地资源的潜力,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尽可能向空中发展。主要措施有严格限制建造单层厂房,提高厂房容积率,鼓励和支持建造多层、高层厂房等。B提高新分配土地的利用率。浙江的粗放型产业结构是导致土地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应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选择。浙江应该有意识地从“制造业高地”向“高科技产业基地”转型,在新分配土地的利用上,用高科技、高税收、高就业、高效益、高投入、少耗能、少占地的产业替代传统的高能耗、土地资源高占用率的重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完善城乡土地制度。为强化对政府在处置存量土地时的约束,需要对城乡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主要是要着眼于规范政府在获取增量土地时的行为。具体而言,在城市,要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步伐;规范增量土地使用权市场,提高增量土地市场化的程度;尝试以土地收益作为担保发行证券,在不丧失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推行土地证券化,促进土地使用权流动。在农村,则要约束征用权,强化规划权;明确公益事业范围的界定,进一步完善征地程序;保证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衔接性以及规划实施的强制性等。针对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企业家方面A加强企业家的培训。无论是提高企业家的决策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离不开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的素质。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埃利雅德博士断言,未来的人才要掌握三张“通行证”一是学术的,二是职业性的,三是证明心理素质、责任心和开拓创新能力的。这不仅需要企业家自身的努力,还要依赖完善的再教育培训体系。西方国家的多数公司与高校合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工商界的精英,其中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成了各个国家普遍的做法,同时西方国家的政府也很重视企业家的再教育。这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和政府都应该向国外学习,努力建立和完善企业家再教育培训体系。为此,应制定全面的企业家人才培训规划,使他们从传统被动地参加,转变为主动地参与;此外还应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如到国内先进企业挂职、到境外企业考察,拓宽企业家的视野。B学会合理授权。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普遍受家族制管理模式的影响,习惯于亲历亲为。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家的精力必然要分散,他们主要应关注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投资,而把一些次要管理任务下放。这就必然要求民营企业家要学会合理授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权责明确。授权时,领导者要明确权利下放的范围,使被授权者清楚自己工作的目标、责任和权力等;授权后,也并非放任不管,领导者要关注下级的行动,承担起监督责任;且在他们出现困难时,要给予适度的帮助和鼓励。第二,适度授权,相互信赖。领导者向下级授权应视其能力的高低并给予充分信任,一般不能越级干预。员工方面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浙江民营企业员工的素质普遍不高,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把提高员工素质摆在突出位置。为此,一要注意吸收高素质人才,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尤其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二要积极鼓励员工自学成才,企业应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层次的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对学习优秀者给予宣传表彰,也可支付一定的学习费用作为激励;三要给员工以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一是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在用人上注重学历但又不惟文凭,重视能力和个人品质,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在企业中找到用武之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二是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要保证竞争公平、公正,就要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查中,有些民营企业员工抱怨他们的工作业绩没有跟工资直接挂钩,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民营企业要想使人尽其才就必须以一流的待遇回报一流的人才,这是经济规律在人才价值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企业家的明智之举。3针对融资问题的对策民营企业要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处理好内外部关系。一方面,企业应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与银行等机构培育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交流沟通机制;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注重企业形象的建设,提高透明度和信用度,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用机制。政府应尽快转变理念,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应适当向民营企业倾斜。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从政策制定到实施尚有一段时滞,政府应缩短这种时滞,并密切关注政策实施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控。此外,还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公司法、中小企业法、担保法等等。政府还应在构建新的金融体系上加大力度,例如建立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绿色通道等等。金融机构应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构建支持民营经济的金融体系。随着我国国有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建立适合非国有经济的金融体系成了当务之急。国有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对不同企业一视同仁。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会逐渐加大,商业银行应把握这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开发新的金融品种,降低贷款成本,与企业及时沟通,与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同时应建立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例如地方性商业银行,各类担保机构、中介机构等,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信用问题,真正做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外还应不断完善国内资本市场机制,降低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成本,加快民营企业上市的进程。注本课题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课题组组长单东。组员蔡青、陈美丽、方亮、沈瑜。单东系浙江财经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现代非国有经济信息中心主任、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沈瑜系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编辑部主任,蔡青、陈美丽、方亮系浙江财经学院研究生。参与本课题的单位还有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温州紫瑞电子有限公司、金华市日普电动车有限公司、杭州长命印刷厂、江山市赢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宁波邦达实业有限公司。PAGE泉州市民营企业考察报告摘要201X年7月,福建省社科联组织该省百家民营企业调查活动,到泉州市的十五家大中型民营企业进行考察,就企业家个人状况、企业的外部环境、经营管理、人力资源、投融资体制、技术创新等六大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与企业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本文总结归纳了各家民营企业所反映的情况,并提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期对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作些探讨。一、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在所调查的十五家企业中,在谈到对地方政府的看法时,无一家企业对地方政府表示满意。企业对地方政府的意见集中在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低下,各种摊派、检查过多,税负过重,政府的官僚作风严重等等方面。其中反映最强烈的是很多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经常利用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干预,通过各种所谓的检查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济活动。调查企业中有两家是私营酒店丰泽大酒店与泰和大酒店。两家酒店的总经理都表示对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检查感到非常反感。按照泰和大酒店总经理的估算,有权对一家酒店进行检查管理的行政部门竟达到了39个,包括消防队、物价局、卫生局、工商局等等。酒店经常要为应付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而停止正常的工作,酒店的管理人员也要把很多精力放在与政府部门的公关上,甚至有些政府部门不惜动用手中的权利来为自己牟取私利,造成酒店经济利益上的损失和酒店人员的精力耗费。由此看出,地方政府部门还未真正转变工作作风,思维、意识形态还有很强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而且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干预往往就给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机会。要给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机构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政府只能真正转变,民营企业才会有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在一些与政府部门关系密切的行业中,一方面政府部门不应该干预企业,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有必要扶持这些行业的发展。例如泉州的锦绣荘工业品有限公司,它是一家从事民间工艺木偶头生产的企业。这一行业的发展需要有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这就不是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协会的能力所能及了。因此,地方政府有责任采取措施保护民间工艺和民间艺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协调与此相关的各行业的发展,同时进行必要的配套建设,这样才能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基础。为民营企业营造适合其发展的政策和产业环境,这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比如泉州的名流路桥有限公司,它采用BOT的方式参股泉州刺桐大桥的投资建设,从政府部门手中获取泉州刺桐大桥30年的经营权。但此大桥的建成立即与泉州市区的其余三座由政府部门经营管理的大桥形成了竞争关系,致使名流路桥有限公司不得不直接面对与一些政府部门的竞争,经营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地方政府在与民营企业的利益博弈中,不能够以一个“经济人”的身份出现,而更重要的是要履行其作为一个社会管理者的职责,要成为民营企业利益的保护者。另外,在市场准入方面,民营企业还是受到歧视,民营企业在进入某些基础性公共行业尤其是基础设施行业方面经常受到来自各地方政府、各行政部门的阻扰。有些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触及到各地方政府的核心利益,因此双方之间的利益博弈就变得更为复杂。本文认为,“小政府,大社会”是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努力的方向。地方政府必须完全从经济领域撤退,甚至是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如基础设施行业等,也可以尝试由民营企业建设、经营。而且在经营过程中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地方政府必须首先保证民营企业的利益不受侵犯。接受调查的企业都普遍表示地方政府经营管理社会的能力有待提高。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缺乏信用、没有良好的舆論环境等等这些都在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许多企业都强烈要求地方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增加民营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建立互信,共同打造一个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二、企业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关系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与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是同步的。对于这一点,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表示同,他们认为民营企业的高速增长一是得益于我国政府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其二就是我国一直保持着一个稳定、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然而,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固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但是反过来宏观经济的波动也将对企业产生影响。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企业直接面对市场时所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信用的缺失也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冲击。特别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正成为民营企业关注的焦点,很多民营企业家对这些不利因素感到十分担忧。首当其冲的就是从去年底开始出现,并席卷整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工荒”问题。晋江市的许多民营企业正在深受“民工荒”的困扰,如恒安集团和安踏集团,其一线工人的缺口都在百人以上。恒安集团的一线工人中已经很难寻觅到当地人的身影,初级工种所需要的雇工大都来自经济落后地区。但是从去年底开始,民工的数量逐渐减少,直到今年年初,民工的缺乏业已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恒安集团的人事部曾经通过劳务中介机构到经济落后地区招工,但效果并不明显,应征者寥寥。“民工荒”问题的突然出现是企业始料不及的,二十多年来民营企业最不缺的资源就是劳动力,企业成本中最不受关注的也是劳动力成本。民工的欠缺对企业改变对民工的看法、改善企业对民工的待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有助益的。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是令人惊奇,但是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和生产生活条件并未随之出现大的改善。在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的情况下,工人也有很强烈的追求高工资和高的生活质量的欲望。所以,“民工荒”问题未必是件坏事。它使民营企业意识到了必须认真对待工人的待遇改善问题,这也是资方与劳方之间产生互信,共同协作从而互惠互利的一个良好契机。正如不少民营企业家所说的,民营企业正在努力提高工人的待遇和生产生活条件,但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给予政策扶持,加强正面宣导,共同营造一个三方协同合作的氛围。电力的短缺也是各家民营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企业,对电力极为敏感。例如前面提到的两家大酒店丰泽大酒店与泰和大酒店,电力是整个酒店运营的基础,供电能不能得到保证就成为整个酒店经营的关键之一。现在全社会大面积的缺电严重影响了酒店的经营。酒店不得不自我购买发电设备,以免电力供应不足造成无法营业。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酒店的用电成本大幅上升,因为酒店的自我发电远远达不到规模发电的要求。再加上国家提升电力收费标准,酒店为此就要增加不小的开支。如丰泽大酒店,一个月的用电费用高达28万元,并且还时常受到停电的困扰。制造业企业也是如此,停电、限电及分时段供电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往往要因此而调整生产计划,相关的人员安排和原材料供应也要改变,企业无法制定规则的生产秩序,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呼吁政府加大电力设施投入,增加供电量就成为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