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xx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云南xx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云南xx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云南xx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云南xx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综合说明1111概述12111项目名称12112河流简况12113流域规划开发方案简介12114工程建设位置1411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412水文15121流域概况15122降水16123径流16124洪水17125泥沙19126结论1913工程地质19131区域地质概况19132各建筑物区工程地质条件111133天然建筑材料113134结论11414工程任务与规模114141地区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114142全区水资源及利用状况115143负荷预测及电量平衡116144工程任务117145工程规模118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20151工程等别及洪水标准120152工程选址及总体布置方案选择120153工程总体布置121154主要建筑物12216机电及金属结构126161水力机械126162电气工程127163金属结构12917消防129171消防设计依据和原则129172消防设计129173消防供水及消防电气设计13018施工组织设计131181施工条件131182施工导流131183天然建筑材料132184主体工程施工132185施工交通运输135186施工总布置135187施工总进度13519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136191建设征地范围136192补偿及处理方法136110环境保护1371101环境保护目标1371102主要环境影响1371103环境保护设计1381104环境保护投资估算139111水土保持1391111主要依据1391112水土流失预测1391113预测结果分析1401114水土保持防治措施140111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141112工程管理1411121工程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1411122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1421123主要管理设施142113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421131主要依据1421132工程运行中主要安全与卫生危害因素1431133劳动安全措施1431134工业卫生措施1441135安全卫生设施144114节能降耗分析1441141节能降耗设计1441142主要节能降耗措施1441143节能降耗效益分析145115设计概算1451151编制说明1451152投资主要指标1461153设计概算总表146116经济评价1491161财务评价1491162国民经济评价1511163综合评价152117结论与建议1521171结论1521172建议153118附153XX县XX水电站工程特性表1综合说明XX水电站位于XX县西南部的XX乡境内,开发任务是水力发电,以促进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XX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于2009年1月受XX县XX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XX省XXXX集团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了XX水电站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任务。工程项目设计编制的主要依据一是规范、规程防洪标准(GB5020194),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SL7794、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动能设计规范(DL/T50151996),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0712002),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17696),农村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3572006),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0202007),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95)等。二是主要文件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5月保发改能源2009215号文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县XX河(河段)水能规划报告的批复,2008年9月保咨询200827号文XX县XX河(河段)水能规划报告评审意见,XX县人民政府2009年3月腾政复200912号文XX县人民政府关于XX水电站项目开发权的批复。XX水电站属XX河(河段)水能规划开发两个梯级中的第一级,该水电站的建设与批复实施的上游小田河流域水能规划,以及开发建成的下游西山河水电站没有矛盾,水资源属河流上下游共同利用。2009年1月至3月,XX省XX集团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组织测量、地质、设计人员赴实地开展XX水电站工程的水文、地质、测量、社会经济调查等野外作业。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项目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工作下,于2009年5月完成了XX市XX县XX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任务,报请政府部门审查批准后建设实施。11概述111项目名称工程项目名称XX市XX县XX水电站工程。承办单位XX县XX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开发建设及其运营管理。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的民营企业,其住所在XX县。112河流简况XX河位于XX市XX县西南部的XX乡境内,属XX江水系,南底河右岸一级支流。流域北靠龙江上游源头支流,南望南底河干流,东连南底河上游叠水河,西邻槟榔江。河流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为东经98129828,北纬24552512。XX河发源于XX乡以北的大蕨岭,流经高田、太平、XX,在明团下游附近与叠水河交汇后称南底河。XX河上游段称缅箐河,中游段明朗河与右支小河汇合后称XX河,下游称西山河。流域最高点为位于流域东北部的打莺山,峰顶海拔高程为26145M,XX河源海拔高程约为2240M,入南底河口的海拔约为1100M。XX河全流域面积为429KM2,主汇流河道全长43KM,河床平均坡降26,天然落差1140M,属水能条件较较为优越的河流。113流域规划开发方案简介XX河(河段)水能规划报告,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保发改能源2009215号文予以批复。其河段水能开发方案要点于下XX河规划河段地形地貌、河道特性、水土资源状况主要为XX河上游13420M高程线以上明朗河河段较为平缓;上游右支小河流域已经政府批复的水能规划为开发一个梯级水电站,厂区以下至小河桥头13420M高程河段长39KM,坡降约095;该区域地势平缓,属农业耕作灌溉区。XX河下游河段为已规划开发建成的西山河电站,其取水口的系统实测高程为12126M。XX河水能规划开发河段在12126M13420M高程区间,其河段长为588KM,河道平均坡降达22,现有左岸引水的XX河小水电站一座,装机400KW;另外顺河左岸在1340M高程线上下有废弃灌溉沟一条;该规划河段河谷深切,河槽多呈“V”型,两岸山体相对低矮平缓,其高程自上游向下游递减。XX河水能规划开发河段区间有农田145亩,位于河道两岸较缓地段;开发河段没有直接从河道取水饮用,无工矿企业,也无防洪、治涝、航运等任务;规划河段域内不涉及森林和矿产资源,也无环境敏感保护区;河段水资源的利用,原则是在满足河段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上游农田灌溉之余水,合理开发水能资源。XX河水能规划单元为上至明朗河与小河13420M高程线,下接西山河电站取水口的干流河段。其水能规划开发方案为分段集中XX河1342M12126M高程区间的河段落差径流引水式开发两个梯级水电站。第一梯级电站称XX水电站在小河桥头断面取水,沿小河左岸明渠引流至明朗河,与明朗河取水断面的流量并合后进入沉沙池,再利用XX河左岸废弃多年的灌溉渠,形成引水系统引流,厂址区选在XX河左岸漫滩地段。第二梯级电站称XX水电站在XX水电站厂址下游断面取水,沿XX河右岸建隧洞接调压井(或压力前池),并与压力管道共同形成引水系统引流,厂址区选在距下游西山河电站取水口约200M处的XX河右岸漫滩河段处。该河段水能开发规划与批复实施的上游小田河流域水能规划、上游农业耕作灌溉区,以及开发建成的下游西山河水电站没有矛盾,水资源属河流上下游共同利用。规划XX水电站作为近期工程开发。该水电站在小河桥头断面建拦河闸(1取水口)、在明朗河断面建溢流坝(2取水口)取水,1取水口进水闸控制水位为134080M,首部两取水口控制径流面积404KM2,左岸引水渠全长约275KM,分两个流量段,一流量段引水流量50M3/S,二流量段引水流量145M3/S,在一、二流量段衔接处(小河与明朗河汇流口左岸平缓地带)设沉沙池,厂区置于XX河左岸(现小电站厂区范围),在山顶高程13387M处建压力前池,单根压力管道供水,厂址高程12675M,电站设计水头为715M,装机容量24000KW。电站尾水送入XX河,供规划河段第二梯级XX水电站取用。XX水电站为引水式电站,首部枢纽1和2取水口分别为拦河闸与溢流低坝,不涉及因水库淹没造成的搬迁移民及其安置工程,也不涉及工程占地所造成的移民安置。工程建设的淹没与占地按有关政策文件规定一次性补偿安置。电站建设用以补充XX市XX县2010至2020年间负荷增长的需要,并网供电初拟35KV接入XX35KV变电站或石头山110KV变电站并入系统运行。114工程建设位置XX水电站工程位于XX市XX县西南部的XX乡境内的XX河段,站址地理坐标为东经982243,北纬245827,首部枢纽2及1取水口依次置在XX河上游明朗河及其右支小河断面,1取水口拦河闸正常挡水位134080M,2取水口溢流坝顶高程134150M,站址高程12675M。工程区距XX县城区约25KM,距XX乡集镇约3KM。XX35KV变电站距厂区约5KM,对外交通和工程施工用电较为便利。电站为引水式电站,系无调节水力发电工程,建设位置见“XX县XX水电站工程位置示意图”。11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为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X省委、省政府在抓紧大型水电建设与积极培育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小型水电资源开发。有关部门多次开会专题研究加快开发中小型水电站的有关问题,XX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中小型水电发展的决定,提出在2010年前确保投产300万KW,力争400万KW和2020年突破1000万KW的战略目标。根据XX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XX县“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纲要,把继续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发展农村小水电建设,作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域的开发,实现全县电力总装机容量突破100万KW以上的目标。XX市境内的槟榔江、龙江等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的河流。在积极开发这几条河流水电资源的同时,有选择的开发资源条件较好的中小河流,是市内蓬勃兴起的硅矿业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解决XX市电力缺口的积极途径,是保持XX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础,也是XX市积极参加西部大开发,力争把XX市建成滇西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为XX省“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战略目标夯实基础。XX市XX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矿产工业,实行矿电结合,把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优势转化成地方经济优势,做大做强矿电产业,将有力的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总之,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开发建设新的电源点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建设XX水电站,合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能资源,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同时,具有交通便利,资源开发条件较好的优势,不失为较好的水能开发电源点;在则通过电站的兴建,能为当地发展经济提供电能,通过“以电代柴”保护生态环境,对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有积极的促进的作用。该电站的开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宜及早建设实施,早日发挥其效益。12水文121流域概况XX河属XX江水系,南底河右岸一级支流,流域最高点为位于东北部的打莺山,峰顶海拔高程为26145M,电站厂区的尾水口处海拔高程为1258M左右,入南底河口的海拔约为1100M。流域处于高黎贡山以西,枝状水系较为发育,分布有面积、河长大小不等的10条支流,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整个流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流域形状系数为0328,近似呈扇形,主河道发源于XX乡以北的大蕨岭,流经XX、高田、大村、板肖寨、XX等地后,在民团下游附近与叠水河交汇后称南底河。XX河的上游段称明朗河,明朗河与小河交汇后称XX河,下游则称西山河。流域属中山地貌,河谷深切,工程区河槽两岸陡峭,岩石裸露,跌水多见,水流湍急,河流全长43KM,流域总面积429KM2。流域内土壤主要有红壤、棕壤和水稻土等,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XX松为主,植被覆盖率在70左右。土壤侵蚀度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量较少,水土保持相对良好。XX水电站首部分设两个取水口,1取水口位于XX河右岸二级支流小河上,取水口以上径流面积124KM2;2取水口位于XX河上游主流明郎河上,取水口以上径流面积280KM2。电站厂址位于XX河左岸,海拔约为12675M,厂址断面以上径流面积410KM2,约占XX河总径流面积的96。XX河域属属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雨季一般起始于5月,结束于10月。雨季受来自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85左右;而11月至次年5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左右。降水随高程增高而增大,其上游大于下游,电站取水断面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57MM。据邻近流域XX气象站资料,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302,最低气温52,相对湿度84,最大风速133M/S,实测最大一日降水量947MM。河流的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径流的年际变化不大(年径流CV020),年内分配也比一般地区相对均匀。汛期611月来水量占全年来水量的72,而枯季(125月)来水量占全年来水量的28左右,最枯为4月仅占27。XX水电站首部1取水口以上多年平均产水量为14600万M3,多年平均径流深1176MM;2取水口以上多年平均产水量为27600万M3,多年平均径流深988MM。流域洪水均由暴雨造成,与暴雨发生时间相应,年最大洪水主要出现在6、7、8三个月,少数年份发生于9月或10月,个别年份发生于5月。其中尤以78月最多,发生机率在60左右。122降水XX河流域内无实测降水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采用图表法间接推求。由XX省降水量等值线图(2000版)并以面积权平均量算求得,XX水电站取水断面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57MM。123径流XX河流域内无水文实测资料,但与其相邻的南底河上游建有太极村和梁河水文站,从水文站的位置看,本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参证站为太极村站。此外XX河所属的XX江自上而下分布有盏西、下拉线和拉贺练三个水文站。XX河为南底河右岸一级支流,处于太极村水文站至梁河水文站区间(以下简称太梁区间),两水文站的控制径流面积分别为254和1525KM2,区间径流面积1271KM2。根据资料条件,电站取水口断面的设计径流量主要以太极村和梁河站为参证依据,以XX江流域其他水文站为参考,通过建立南底河流域年径流地区综合经验公式推求得到。其设计年径流成果经合理性分析检查,基本合理并可满足本阶段设计要求。取用电站的设计年径流详见表11。XX水电站取水断面设计径流成果表表11统计参数设计值(M3/S)取水口径流面积KM2均值(M3/S)CVCS1050901取水口12446302025864583502取水口2808770202111866661124洪水根据区域资料条件,XX水电站设计洪峰流量主要以太极村为参证站,结合XX江流域其他站点各时期的分析成果推求得到。按工程设计的要求,需分析提供电站取水断面及厂址P033、P20、P333、P50、P100、P200频率的设计洪水成果。设计洪水根据太极村站19541987年的实测洪峰流量系列,以及1946、1953年调查洪峰流量,组成不连续系列为频率分析计算的样本系列。用统一排队的经验频率公式计算经验频率,以P型曲线为线型,适线法确定其三参数。为分析枯期施工设计洪水的需要,适线时分别按考虑历史洪水和只考虑历史洪水排序两种情况。经分析推求,可得到XX水电站(取水口及厂区断面)各频率的设计洪水。通过洪水成果的合理性分析检查,其设计洪水成果相对合理、可靠,能满足本阶段设计的要求。XX水电站各断面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12。XX水电站各断面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表12洪水统计参数设计洪峰流量(M3/S)设计断面径流面积KM2均值(M3/S)CVCS/CVP033P2P333P5P10P201取水口12424406051057056115374173052取水口2806050605261175151133103757厂房4109250605399267232204158116枯期洪水电站流域内无实测流量资料,施工设计洪水以太极村站为参证站,首先分析太极村站枯期的设计洪峰流量,然后用枯汛比的方法推求XX水电站的施工设计洪峰流量。流域的洪水汛期为6月至11月份,12月至次年4月为洪水枯期,进入5月为汛前期。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需推求XX水电站首部取水断面和厂址区断面施工期12月至次年4月的频率为P10和P20的设计洪峰流量。根据太极村站年及施工期洪峰流量的频率分析成果计算得到P10、P20施工期设计洪峰流量与年最大洪峰流量的比值分别为0291和0264,按洪水同倍比缩放法,即可推求得设计断面的枯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3。XX水电站枯期洪水成果表表13断面名称内容径流面积(KM2)统计参数设计值M3/S均值M3/SCVCS/CVP10P20施工期2541300684238172太极村站年洪水25452004558196521取水口施工期1241218052取水口施工期280300199厂房施工期410460306125泥沙XX河流域内无泥沙实测资料,根据新编XX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图表查算推求。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XX水电站1取水口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705T(KM2A),2取水口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721T(KM2A)。由此推求得XX水电站1取水口和2取水口断面的多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874万吨和202万吨;取推移质占悬移质的20估算得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依次为146万吨、336万吨,悬移质输沙量各为729万吨、168万吨;多年平均含沙量1取水口断面为050KGM3,2取水口断面为061KGM3。126结论XX河流域属无资料地区,电站水文分析主要是以南底河流域的太极村和梁河水文站为主要参证站,通过对流域径流和洪水特性的地区综合分析,推求得到的电站设计径流、洪水成果是基本合理的。XX水电站属小(二)型水电站工程,分析推求的径流与洪水经合理性检查,基本满足本阶段要求。13工程地质131区域地质概况1311地形地貌特征测区位于XX高原的西部边缘,横断山脉南段高黎贡山的西部,侵蚀切割低中山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山脉、河流东西相间,地形切割相对强烈。按其成因可分构造剥蚀地貌、火山地貌和堆积地貌三种。1312地层岩性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以岩浆岩为主,占测区面积的70以上,次为碎屑岩约占20,另有少量的早期变质岩。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主要分布于盆地、河谷和坡麓地带。另外工程区花岗岩浆岩广泛出露,主要有喜山期早期第二阶段花岗岩侵入岩体(6;印支期花岗岩侵入岩体(52;及不同时期花岗斑岩岩脉。1313地质构造工程区属于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西支中段与经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位于XX梁河弧形构造带之中段。XX梁河弧形构造带东起龙川江断裂,西至XX江断裂,分布宽大于20公里。该带由一组弧形断裂及有成生联系的火山岩、岩浆岩及变质岩组成,上第三系、第四系堆积显示出长条形或新月形弯曲。该弧形带内的控制性断裂为XX梁河盈江深大断裂带,该断裂属岩石圈断裂。受断裂的控制影响,该区域地块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为延伸较长的基底断裂。区内断裂构造主要发育NESNNNW、NE、NW及EW向四组断裂,其中以NESNNNW向断裂规模巨大,为区域地貌形成和演化的控制性断裂。NW、NE及EW向断裂为新构造断裂。1314物理地质现象受构造活动控制,区内河流下切侵蚀强烈,两岸岩体卸荷作用明显,同时各种剥蚀夷平面及堆积台地上岩体风化强烈。与此伴生的冲沟、卸荷崩塌、滑坡及卸荷松动等物理地质现象较为发育。1315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含(透)水地层分布面积广阔,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三类。电站流域地下水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一致。两岸山体含(透)水层受大气降水、上覆含水层及上游河水补给,向河床排泄。XX江为工程区最低侵蚀基准排泄面。其主要水化学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为HCO3CA、HCO3CANA型或HCO3NACA型,矿化度0205GL,总硬度26德度,PH值67,属中性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为HCO3CANA型或HCO3NACA型。矿化度小于05GL,总硬度26德度,PH值一般为7,属中性水;基岩裂隙水以HCO3CA型为主,其次为HCO3CANA型或HCO3NACA型,矿化度小于01G/L,总硬度23德度,PH值67。经取河水样一组作水质全分析,按GB5028799规范评价,对混凝土无腐蚀性。1316地震地质工程区处在瑞滇XX地震带,属中浅源地震,场区地震带受XX梁河盈江深大断裂控制,该断裂属活动断裂,平静期与活动期交替出现,周期5060年,因此,工程区区域构造不稳定。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32各建筑物区工程地质条件1321首部枢纽建筑物首部枢纽包括小河取水闸(1取水口)和明朗河取水坝(2取水口)。小河取水闸小河取水闸(1取水口)选址于XX河上游右支小河桥头的河湾处。就地形条件并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能资源,本阶段勘选的闸址在上下900M河道范围内属相对较好的闸位。该闸址河床高程13370M,河槽两岸一级河流阶地比较平坦,闸址河床两岸均见有基岩出露,边坡稳定性较好。闸基岩石为Q31B玄武岩,岩体多呈强风化状,节理发育,裂隙一般呈闭合状,面光滑平直,闭合无充填,线裂隙率24条M,岩体无不利结构面组合,闸基承载力可满足取水闸持力层的要求,抗滑稳定性好。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2022KN/M3,3035,R0508MP。明朗河取水坝取水坝选址于XX河上游明朗河,坝位距小河与明朗河交汇口150M。坝址河床高程132964M,河槽呈“V“字形,河床宽仅56M,两岸多为陡崖,崖高1315M,崖顶为熔岩台地地形。河底有少量块石,漂石和卵砾石,厚度不一,见有基岩出露。坝轴河床两岸均有基岩出露,岩性为Q31B玄武岩,上部强风化,下部弱风化,柱状节理和卸荷裂隙发育,裂隙面光滑平直,无充填,线裂隙率34条/M,岩体无不利结构面组合,坝基承载力可满足取水坝持力层的要求,抗滑稳定性好。坝基弱风化玄武岩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2325KN/M3,3545,R1015MPA。总体上勘选闸址和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均较好。对于1取水口,闸室范围河道作适当清基并设截水槽,但河水面以下基坑开挖涌水问题在施工中应引起重视。明朗河取水坝(2取水口)采用重力坝形式,坝基置于弱风化基岩上,但两岸边坡陡立,应作削坡处理。1322引水渠与沉沙池XX水电站引水渠线选布在XX河左岸的熔岩台地边缘,1取水口与2取水口之间渠道为第一流量段,之后则利用原老灌溉渠平台扩修为第二流量段,在一、二流量段之间的小河与明朗河汇流口处建沉沙池。渠道沿线植被条件较差,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自然边坡一般较稳定。渠道沿线基岩属第四系上更新统第三期第一亚期(Q31B)火山岩,主要岩性为安山玄武岩;第四系全新统坡崩积层(Q4DLCOL)厚度一般20M;渠道全线土石混合边坡占302,岩质边坡约占698;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沉砂池地段,地形坡度510,属熔岩台地,地表有少量冲积粉土混块石,出露基岩为玄武岩,强风化,沉沙池基础可置于玄武岩基上,池基和边坡稳定性好。需全面衬砌防渗。总体上渠基多为强风化玄武岩,且柱状节理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渗透性较强,渠线右侧临空面较大,边坡较陡,故渠基防渗及局部陡边坡稳定防护为该渠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323厂区枢纽工程厂区选在银盛寺以南的XX河左岸,前池分布于熔岩台地边缘,厂房置于河岸漫滩、阶地上,厂址地表高程为12675M。枢纽区无大的地质构造发育,岩体风化程度受岩性、构造、地形控制。厂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第四系更新统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石炭系上统勐洪群砂板岩。前池地形坡度平缓,属熔岩台地,为开采石料形成的采石坑,前池附近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山体基本稳定。熔岩台地地表少量第四系残坡积层含碎石土及粉土厚0510M,结构松散。全强风化层厚35M,较为破碎,开采石料已基本挖除,前池开挖上边坡高度小于6M,池基可置于弱风化玄武岩上,其整体性和均一性较好,地基承载力满足建筑物要求。前池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池体整体防渗,其次前池外缘堆积采石弃碴,结构松散,透水性强,务必清除。泄水道泄水道位于压力管道上游方向,自然边坡2030,地表以坡崩积层为主。下伏基岩,中上部段为风化玄武岩,发育多组垂直柱状节理,岩体无不利结构面组合,稳定性好。近老电站沟段,下伏基岩为风化砂板岩,岩层倾向山体,对边坡稳定有利。总体上泄水道沿线山体基本稳定。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槽体抗滑稳定,应采取必要的加固处理措施;并且全线均应注重防渗护砌。压力管道钢管道沿山梁布置,山体自然稳定性好。上部边坡较陡,第四系残坡积厚度约35M,结构松散,不均一,抗滑稳定性较差,下伏全风化玄武岩,岩体密实,强度较高,低压缩性,可作为建基层。中下部位于一级阶地上,边坡1015,地表为第四系冲积堆积层,推测厚度57M,为漂石土,混粉细砂,承载力较高,满足建基要求,下伏基岩为全强风化砂板岩。第四系残坡积层抗冲刷能力低,需作好开挖后的坡面保护与排水等处理。厂址区厂区地形较平缓,厂房附近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及大的构造穿越。厂区分布的第四系堆积层厚一般2M3M,堆积层成分复杂,力学强度差异较大,具有一定的不均一性。下伏强风化砂板岩,结构破碎,岩体产状7062,倾向山体,无不利结构面组合,其地基承载力R05MPA。强风化砂板岩作为持力层,可满足厂基要求。厂区地下水位较高,厂房下部施工属潮湿场地作业,施工时应注意加强基坑排水,并采取必要的永久性支护措施;电站为河岸式地面厂房,厂区应注重沿河挡墙防护。133天然建筑材料电站所需天然建筑材料,在当地均有产出,其开采、运输条件较好,基本能作到就地取材,其质量和储量均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石料根据工程区布置及各建筑对石料的要求,工程区勘选石料场3个,分别为1石料场、2石料场和3石料场,其石质为第四系更新统玄武岩,层位稳定,流面近于水平,发育柱状节理,将岩体切割成块状,多为弱微风化,剥采比小,为露天开采,储量丰富,均属地方民办采石场,现有乡村公路与石场公路连通,至坝区、厂区运距约10KM。其物理、力学指标试验值为天然密度236254G/CM3,湿抗压强度458535MPA,软化系数079084。砂料本阶段勘选砂料场2个,为托盘山采砂场与中和采砂场,属当地建筑用砂的产地,砂样细度模数205303,属中砂,级配良好。碎石混凝土所需的粗骨料(碎石),可就近在各石料场机械轧制供给。134结论XX水电站地勘工作,在充分收集、分析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并经现场地质测绘及山地勘探工作,已基本查明电站工程地质条件,满足本阶段设计要求。XX水电站工程区尚未发现制约性的工程地质问题及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山体及边坡较稳定;地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较高,具备建站的工程地质条件;各类天然建筑材料满足建站需求;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4工程任务与规模141地区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XX市位于XX省西部边陲,地处东经980510002,北纬24082551之间。东邻大理,南接临沧,西连德宏,北部与怒江州接壤,西北和西南与缅甸交界。区内南北最大纵距193KM,东西最大横距198KM。最高海拔37809M,最低海拔535M。共辖隆阳、XX、龙陵、施甸、昌宁一区四县。运输大动脉320国道在XX市境内通过,与云保省道、腾保省道和六保省道等公路构成公路交通网络,区内交通便利,是滇西的交通枢纽。XX市国土总面积约为19万KM2,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约为24249万人,人口密度达126人/KM2。XX市处于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有铁、锡、铜、铅、锌、汞、银、铀、天燃气等多种矿藏。而煤炭资源储量较少,且主要为含水量较高的低热值褐煤。XX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市,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茶叶、蚕桑、香果、橡胶和甘蔗。近几年来,全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平稳增长,旅游业发展较快,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XX市实现生产总值1198亿元,增长率达131,其人均生产总值49544元;工农业总产值107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66亿元。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93万吨,全市财政总收入为1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9元。2005年XX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0334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98036万元,第二产业70606万元,第三产业134707万元;年末人口总数为621万人,财政收入309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5元,人均有粮463公斤。142全区水资源及利用状况水资源简况XX市河流水量充沛,地形高差变化大,河道比降陡,水能资源丰富,具有建设水电站的优越条件。除澜沧江和怒江干流之外,全市水能资源可利用开发量达276万KW,已开发利用52万KW,仅占可开发利用量的188。XX县境内有龙川江、XX江、槟榔江三条主要河流,境内总径流面积568675KM2,多年平均产水量80361亿M3,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374万KW,可开发量约145万KW,已开发量仅占可开发利用量的7。电源现状截止2005年度,XX电网发电装机125处、213台机组,装机容量4086万KW,其中水电装机111处、195台,容量3876万KW,占全网总装机容量的948,装机1000KW及以上电站39处,容量为3628万KW。2005年全市完成发电量1738亿KWH,其中水电发电量1687亿KWH,占总发电量的971,水力发电装机年均利用小时达5210H。2005年底XX县已投产水(火)电站总装机容量108935KW,其中小水电站38处66台,装机容量106935KW。国家控股的龙江二级、槟榔江二级、龙江三级、曲石电站、叠水河等电站装机14台,容量77865KW,作为全县的骨干电源点覆盖全县主要集镇和重要厂矿,其余的30座乡村或个体独资企业电站,装机54台,容量29070KW,作为全县的补充电源,尚担负着县电网未覆盖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及照明用电。现状供用电状况目前为止,XX电力网已形成以110KV为骨干,35KV为主要格局的地方电力网络。2005年底XX电力网拥有110KV线路12条,长度334KM;35KV线路64条,长度1316KM;10KV线路8066KM。拥有110KV变电站9座主变11台,总容量378500KVA;35KV变电站64处主变105台,总容量312700KVA。XX市2005年用电构成为全市发电量173827亿KWH,全市总用电量141066亿KWH,其中工业企业用电量101956亿KWH,占总用电量的723;农业用电量05158亿KWH;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5368亿KWH;其他用电量05928亿KWH;全市人均年用电量580KWH,户均年用电量420KWH。XX市2001年至2005期间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42。2005年末XX县输变电工程有110KV线路1211KM,35KV线路309KM,110KV变电站3座,容量103MVA,35KV大小变电站17座,容量629MVA,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4529KM,配电变压器1481台,容量165926MVA。全县18个乡镇,除少部份县电网无法延伸到的边远山区由乡村自发自供的小电站供电,大部分已由县电网覆盖供电,乡、村通电率为100,户通电率99。全县年发电量37547万KWH,比上年增147。全县年总用电量为31733万KWH,人均年用电量为511KWH;工业用电量17285万KWH,平均递增率为155;年生活总用电量为6633万KWH,户均年生活用电量为471KWH,丰水期电炊户率为44。2005年最大负荷为63万KW。143负荷预测及电量平衡电力负荷发展对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同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或制约着负荷的供求平衡。根据XX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力争“十一五”期间实现GDP年均增长10以上,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实现全县电力总装机容量突破100万KW的目标。力争实现水电装机年均增长46,人均年用电量年均增长132,农村小水电及电网现代化水平达到40,小水电税利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4。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XX县2010年总需用电量74686万KWH,取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5000H,最大负荷1494万KW;2015年总需电量118597万KWH,最大负荷2372万KW,2020年总需电量189231万KWH,最大负荷3785万KW。而目前的电力装机仅1089万KW,设计水平年该县将存在较大的电力缺口。根据电网负荷预测的结果,电力电量平衡在2005年的基础上对2010年进行平衡。从近期至2010年的电力电量平衡情况来看,全市区的装机和发电量近期缺口较大,缺电还相当严重,预计要持续到2010年,到2010年后已有较大的电力电量盈余。为此,积极开发具有丰富水能资源的电站是解决市、区近期能源短缺的主要举措,同时又是为中远期投入“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打牢基础,创造条件。144工程任务XX水电站位于XX县西南部XX乡境内的XX河约39KM长河段,处在1342M1258M高程区间,属XX河水能规划河段的第一个梯级。电站首部取水口以上的小河与明朗河的平缓区段属于农业耕作灌溉区,电站尾水送入XX河,供河段规划的第二梯级XX水电站取用。在XX水电站开发河段峡谷区间两岸地段有农田145亩,有左岸XX河小电站一座,装机容量2200KW,其经营使用权XX村已有偿转让给XX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河段内无工矿企业,无防洪、治涝、航运和人蓄饮水要求;不涉及森林和矿产资源,也无环境敏感保护区。河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是在满足河段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上游农田灌溉之余水,集中河段落差开发水能资源。为此,该工程的主要任务为水力发电。根据河段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各种因素,XX水电站为无调节径流式电站。由于电站装机规模不大,也无调节能力,在电网中主要承担基荷或腰荷,不考虑调峰,电网对其无调频、调相要求。兴建XX水电站用以补充XX县2010至2015年间负荷增长的需要。该电站距XX35KV变电站输电距离约5KM,距XX石头山110KV变电站输电距离约15KM,电站建成后采用35KV接入XX35KV变电站或接入石头山110KV变电站并入电力系统运行。尊重业主意见,本阶段推选35KV出线一回,接入点为XX35KV变电站;最终入网点以业主与电力部门的入网协议所规定的为准。145工程规模设计标准及装机容量选择原则XX水电站为无调节引水式电站,系水力发电工程。该电站的设计保证率根据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7694第38条的规定,取P90。本着既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能资源、又合理经济选择装机容量的原则,初步选择四组装机方案即7000KW、8000KW、9000KW、1000KW进行比较。推荐装机容量,确定工程规模。水能计算成果根据XX水电站水文计算成果丰水年P10、平水年P50、枯水年P90的年径流量,取水口以上区域内的灌溉需水量和人畜饮水量,以及工程区河段零星灌溉与生态用水量预测,推得该水电站对应代表年的发电流量。据此经水能计算,求得XX水电站各装机方案的动能指标分别列于表14。装机容量选择XX水电站为无调节径流式开发,电站主要为水力发电任务。由四组装机方案的水能计算结果,单纯从年利用小时数理论值看,总体上7000KW的装机规模偏小,年利用小时数偏大,其余三组均在合理范围之内;就装机与电量而言,四组方案装机由700010000KW,每增加1000KW装机,其电能增量分别是221万KWH、182万KWH、146万KWH,以8000KW装机的发电增量为最大,但每增加千瓦装机的电能增量主要是汛期电量,客观的反映了径流式水电站无调节性能的特点。受水文特性的制约,汛期将有富裕电量(即弃水电量)无法利用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单纯加大装机容量也是不可取的。总而言之,在目前电力投资体制逐步走向多元化、市场化(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等不确定因素的大环境下,在无确切的负荷支持情况下,设计本着既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能资源,考虑电站丰水期具有适当出力的能力,满足入网运行的一般要求,又结合无调节水电站群的区域电源结构特点,并体现业主对电站装机容量的要求,通过四组装机方案的动能指标比较,本阶段推选XX水电站装机容量为8000KW。推选的XX水电站装机方案的动能指标详见表14。XX水电站装机方案动能指标表表14装机方案名称推选比较装机容量KW24000235002450025000设计水头M715715715715最大水头M741741741741最小水头M70707070设计流量M3/S1365119415351706设计保证率90909090保证流量M3/S334334334334保证出力KW1960196019601960保证电能万KWH1674167416741674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WH4399417845814727年125月发电量万KWH1469146414731477年利用小时数H5499596950904727装机倍比N装/N保408357459510水量利用系数064061067069设备利用系数063水轮机机型HLAHLAHLAHLA水轮发电机组台2222备注电站水能计算过程省略未附,其成果为此表所列。工程规模XX水电站为无调节径流式水电站,经水能计算、装机方案比选,推选装机容量为8000KW,设计水头715M,设计流量为1365M3/S,多年平均发电量4399万KWH,年利用小时数为5499H,设计保证率P90,保证出力1960KW。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其工程规模为小(2)型。单机容量与机型选择根据河XX水电站工程实际,从投资电站的运行灵活、设备维护、检修备件、投资等因素,以及长远运行效益综合考虑,本电站选装单机容量为4000KW的2台机组较为适宜,在保证率P90的情况下也可有半台机组发电。XX水电站设计水头为715M。适合本电站选用的水轮机主要为混流式水轮机。初选机型为HLA743WJ90,其单机流量为682M3/S。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51工程等别及洪水标准XX水电站装机规模24000KW,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及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电站工程规模为小2型,工程等别为等。首部枢纽1取水口(拦河闸、进水闸)和2取水口(溢流坝、进水闸、冲砂闸)、引水渠道、沉沙池、压力前池及泄水道、压力钢管道、电站厂房及升压站等为5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与临时建筑物级别仍为5级。XX水电站工程执行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及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的规定。其首部枢纽建筑物拦河闸(1取水口)与溢流坝(2取水口),设计洪水(P5)重现期为20年,校核洪水(P2)重现期为50年,消能防冲洪水(P10)重现期为10年;电站厂区主要建筑物主、副厂房及升压站设计洪水(P5)重现期为20年,校核洪水(P2)重现期为50年。152工程选址及总体布置方案选择1521工程概况XX水电站为批准河段规划开发的两个梯级中的第一级,枢纽工程主要布置在XX河约39KM长的河段内,工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982243,北纬245827。电站工程由首部枢纽1取水口及2取水口、沉沙池、引水渠道、前池及泄水道、压力管道、厂房及升压站等建筑物组成。根据地形地质条件,XX水电站首部在XX河上游右支小河建闸(1取水口)、在主流明朗河筑低坝(2取水口)取水,于XX河左岸(现XX河电站厂房上游侧)布置厂区枢纽前池、管道、厂房及升压站。集中长约39KM河段间789M的天然落差并利用沿河左岸废弃灌渠扩修引水发电,无调节引水式电站装机容量为240008000KW,设计水头715M,安装两台卧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其多年平均发电量为4399万KWH,年利用小时5499H,保证出力1960KW。电站尾水回归XX河供河段规划第二梯级XX水电站取用。1522方案选择根据XX河(河段)水能规划选定的河流左岸开发建设XX水电站的方案,通过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与测量,收集调查相关资料,结合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能资源,综合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农业生产灌概区的分布状况,其电站首部枢纽1取水口的闸址及2取水口的坝线、渠线走向、前池位置、压力管道轴线及厂址,选择余地不大。本阶段勘选的1取水口闸址、2取水口坝位在上下900M河道范围内是属相对较好的,在不影响农业灌溉又满足取水条件下具有唯一可选性。引水渠沿河道左岸布置,可在小河与明朗河汇流口左岸熔岩台地布设沉沙池,能利用XX河左岸废弃灌渠扩修建渠。前池与管道沿线下伏玄武岩,地形地质条件较好,没有更多的比选余地。厂址选于XX河左岸级阶地(现XX河电站厂房上游侧),地形平坦开阔,附近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及大的构造穿越,下伏强风化砂板岩,倾向山体,无不利结构面组合,既有利于厂区枢纽布置又具较好的建基条件;经勘测期间在电站厂址河段一定范围进行选址对比,勘选了具有地形地质优势的本站厂址。总体而言,在长约39KM的规划水能开发河段,XX水电站工程选址是相对合理可行的。153工程总体布置XX水电站工程选布于XX河1342M1258M高程区间约39KM长河段,在小河桥头断面(1取水口)取水,沿小河左岸明渠引流至明朗河,与明朗河取水断面(2取水口)引入的流量并合后进入沉沙池,再利用XX河左岸废弃多年的灌溉渠形成引水系统引流,前池置于地形坡度平缓的XX河左岸熔岩台地,钢管道沿厂区山梁敷设,厂址选布在XX河左岸(现XX河小电站厂区上游侧)漫滩地段,构成工程总体布置格局。该水电站属无调节引水式电站,工程主要由首部枢纽、沉沙池、引水渠、压力前池及泄水道、压力管道、厂区枢纽(主厂房、副厂房、升压站)各部组成。154主要建筑物1541首部枢纽工程XX水电站首部枢纽包括1取水口(小河拦河闸)及2取水口(明朗河溢流坝)。1取水口(小河拦河闸)拦河闸本着既保证灌溉,又满足取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