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45页)-区域规划_第1页
【doc】-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45页)-区域规划_第2页
【doc】-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45页)-区域规划_第3页
【doc】-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45页)-区域规划_第4页
【doc】-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45页)-区域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前言1第一部分总体规划1第一章现状研究1一、现状概述1二、现状分析结果3三、GIS分析4第二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5一、景观资源概况5本资料来自WWWM448COM本资料来自WWWM448COM本资料来自WWWM448COM本资料来自WWWM448COM本资料来自WWWM448COM二、景观资源评价7三、规划建议和对策8第三章规划总论10一、规划目的10二、规划指导思想10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本10四、规划范围与规划性质11第四章分区规划12一、原则12二、布局12第五章风景环境容量分析、游人容量及生态原则13一、环境容量分析及游人容量13二、生态原则14第六章专项规划15一、保护培育规划15二、风景游赏规划16三、典型景观规划20四、旅游设施规划23五、基础工程规划25六、土地利用协调规划28七、分期发展规划31第七章实施措施33一、管理体制33二、管理保障体系规划33三、政策、资金33附表1幕燕滨江风貌协调区内单位面积表34附表2幕府山植被恢复绿化工程一览表34附表3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欣赏价值评估表35附表4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历史价值评估表35附表5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游憩价值评估表36附表6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科学价值评估表37附件一幕燕滨江风貌区现状景观资源介绍38附件二幕燕滨江风貌区诗词、楹联选40前言幕(幕府山)燕(燕子矶)地区是南京主城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四大结构性绿地之一,是主城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幕府山由于开山采石给地形地貌带来了巨大的损害。1998年,市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幕府山地区停止开山采石,幕府山山体、植被开始得以改善和恢复;2001年,幕燕市级风景名胜区成立。2002年4月,南京市规划局会同市园林局、幕燕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开展了幕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国际方案的征集工作。美国G70集团、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应邀参加了方案的征集。2002年7月,经专家组评审,一致同意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2号方案为优秀方案,其方案研究全面,尤其是利用数字技术,分析研究地形特征、风景资源,为规划方案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12月,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受市园林局的委托,在2号中标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对其进行修改完善,进行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合理的保护和整合风景区景观资源,引导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法律保障。在2006年12月7日市长规划审批专题会议上,将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进行了汇报,为了使幕燕地区的景观建设与整个滨江地区的开发更好的结合,将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为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中对于风貌区用地范围的界定,根据2001年7月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幕燕风景名胜区规划用地范围研究规划用地边界图确定,华宏D地块根据规划局划定的红线进行了调整。总体规划中对重点地段燕子矶古镇风貌、纬一路入口、滨江湿地景观区等,进行了详细的功能定位,具体的布局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专题研究。2007年10月,为了解决项目融资问题,加块推进幕燕地区的滨江环境整治,根据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会议纪要(2006年42号)精神、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2007年14、47、49号)精神,将白云石矿107508亩土地进行收储,挂牌出让,作为商业休闲、旅游配套用地;金陵科技学院幕府校区土地划拨到幕燕地区环境整治项目公司名下,作为居住开发用地;73857部队仓库码头规划迁至风貌区滨江带内。为了能更好的指导风貌区的建设,加快推进项目进展,进行了此次总规修订。此次修订对风貌区的分区、道路系统以及旅游设施配套进行了相应的调整。2007年11月1日,在市园林局召开了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修订)方案的专家咨询论证会。会后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规划期间得到了市园林局、规划局等部门及幕燕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一部分总体规划第一章现状研究一、现状概述(一)概况1地理位置、面积幕燕滨江风貌区位于南京市城北的长江之滨,江岸全长近6公里。区域交通便利,水陆交通发达,东与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和绕城公路相接,西与南京长江大桥相连,纬一路、和燕路由西向东从风貌区南面穿过;南京长江二桥、地铁迈皋桥终点站和即将修建的滨江路、京沪高速铁路过江隧道等,更为本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幕燕滨江风貌区是主城绿地系统四大结构绿地之一,是南京主城区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也是反映南京历史人文景观与大江风貌的窗口地区。风貌区规划面积70007公顷。2地质地貌该地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主要由河漫滩平原、岗地、低山、平地组成。河漫滩平原地势低平,海拔47M,分布在幕府山北坡与长江岸线一带,长江多年平均水位55M,汛期平均水位7M左右;岗地海拔2050M;低山主要为幕府山,海拔最高205M(已开采),现存最高峰海拔1993M;平地主要分布在幕府山东面,多为居住、工业、仓储等建设用地。此外,还有江岸附近的断块构造、江水冲蚀而成的独特江岸地貌和开山采石而形成的众多矿坑。3气候水文1气候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富,热量充裕,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54,一月最冷,月均气温17,78月最热,月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11065MM,降水多集中于6月中旬至7月中上旬的梅雨季节,年均降雨日数为120天,年均雾天319天。2水文该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除长江外,另有北十里长沟及一些小型水库。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类孔隙水、裂隙溶洞水、裂隙水。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要类型,最大单井涌水量可达3000M3/日;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幕府山山坡、山脊一带碳酸盐岩层区,其天然总量为585万M3/年。4土壤区内地表的各类岩土体主要有人工填土、亚粘土、粉细砂、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基层岩,它们的地基承载力分别为89T/M2、1518T/M2、150180T/M2,承载能力多较强,表明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当丰富。5生物1植被区内山林基本为七八十年代后逐渐生长起来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植被类型主要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总体看来除局部地段的采石场、垃圾场造成严重破坏外,幕府山植被尚好,但植物种类不是很多,植被色彩单调,除雪松、黑松、马尾松外,还有盐肤木、黄连木等少量秋色叶树种及结缕草、白茅、芦苇、河八王、野古草、鸭嘴草、狗牙根等水土保持植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不多。从1999年开始至今,幕燕风景区管理部门对采石场、裸崖进行了植被恢复的绿化工程,至今已完成了八期,绿化面积达到21068万M2,植物品种达到70多种。2动物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绿啄木鸟、啄木鸟、斑啄木鸟、红嘴蓝鸟、画眉、八哥、大山雀、棕头雅雀、大杜鹃、家燕、金腰燕、黑枕黄鹂、黑卷尾、灰卷尾等。(二)区域社会经济状况1社会状况目前幕燕滨江风貌区内共有居民1809户,合计4356人,其中大部分为城镇人口,总计1535户,3661人,农村户数274户,仅695人。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进驻企业20余家。2、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权属1)土地利用现状幕燕滨江风貌区内各类土地利用分布较为凌乱,各种厂矿企业、工业、仓储及为厂矿配套的居住用地与山体相互间杂,其中山林绿地和露天矿用地为用地主体,面积约为54508公顷,占总面积的779;工业用地面积5744公顷,占总面积的82,主要包含三部分东部以新联机械厂和火花塞厂为主;中南部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和曙光机械厂为主;西部以白云石矿(华宏公司)厂区为主;仓储用地面积1831公顷,占总面积的26,主要有长航燃料供应基地、燕子矶油库、炸药库等;居住用地除各厂矿配套的居住用地外,还有燕子矶镇燕子矶村、永安村,多为三类居住用地,面积4362公顷,占总面积的62。此外,风貌区内还有城北水厂、烷基苯水厂等的取水口、变电站、铁石岗公墓等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1870公顷,占总面积的27;冶金技校、南栖厨师培训学校等公共设施用地,面积309公顷,占总面积的04;几处军事及保安用地540公顷,占总面积的08。对外交通及道路用地566公顷,占总面积的08。目前用于风景游览的公共绿地仅有277公顷,占总面积不到04。2)土地权属幕燕滨江风貌区总面积70007公顷,其中国有土地47477公顷,集体土地2253公顷,景区地跨栖霞、下关两区。目前的土地状况是,土地归国家所有,使用权为各家单位瓜分,红线内土地管理权除原白云石矿开采区的生产用地约133公顷的土地于2005年7月14日一次性移交给南京市幕燕风景区管理处外,其余均不属于风貌区,这对风貌区的建设与管理非常不利。3、游人量及经济收入燕子矶公园年均客流量约在7万人次,但购票人数只占三分之一,多为持老年证、年卡、军人证的游客。2005年公园门票收入为60万元。4、周边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村、居民区用地状况幕燕滨江风貌区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主要有白云石矿(华宏公司)厂区、金陵科技学院、新联机械厂、华德火花塞有限公司、城北水厂、上元门水厂、港务一公司、联珠小区、烷基苯水厂、燕子矶中学等(详见附表1)。居住用地主要集中于沿和燕路西侧纵深500米的地段内,另有吉祥村、晓庄村及小市街道、五塘村等散乱分布的村镇居民点。(三)人文风景资源状况幕燕滨江风貌区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旅游胜地,该区现有省级文物1处,市级文物4处,其主要资源有陶行知墓、燕子矶、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宏济寺石刻等。(四)基础设施现状1、对外交通引导游人进入风貌区的主要外部交通是南边为南京城市快速路纬一路;东北边为南京城市主干道和燕路和燕笆公路,使这些道路成为景观路,作为风貌区的景观铺垫,并在这些道路沿线设社会停车点,方便游客来风貌区游览。到达风貌区的公交线路主要为8路车,连接燕子矶和江苏路,平均发车间隔时间为5分钟;此外纬一路有53、77路公交车经过;风貌区西边中央北路有15、38、69路公交车经过;风貌区北边南京港一公司为307路公交车终点站,连接上元门与南京河西地区。2、区内交通经过多年的建设,幕府山地区已建成防火道7800米。滨江地带现状道路宽5M左右,等级低,西段道路雨时泥泞。3、给排水及电力电讯情况目前,幕府山地区的电力电讯设施、给排水设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排水依靠地形自然排水,排往北部的北十里长沟。二、现状分析结果(一)风貌区发展潜力分析1、交通便利,旅游可及性好风貌区北靠黄金水道长江,沿江有码头可直通八卦洲、江心洲。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公路四通八达,东与沪宁高速公路、长江二桥、绕城公路和312国道相接,西与长江大桥相连。市内交通也非常便捷,西临中央北路,南靠纬一路,东有和燕路贯通。从市中心到风貌区最北端的燕子矶交通用时少于1小时,市内绝大部分人口到风貌区内任一点途中花费时间不超过2小时。风貌区的旅游可及性非常好,适合市民周末的休闲游憩。2、与市内其他景区互补性强燕子矶到钟山风景区的直线距离是10KM,到玄武湖公园95KM,到雨花台风景区18KM,到城西沿江风貌区13KM,到秦淮河风光带15KM,到八卦洲只有12KM,到江心洲125KM。如果在劳山南侧建一入口,那么到市内其他景区的距离则更近。和南京市其他同级别的、以南京客源为主的景区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异质性,易形成互补关系,能相互加强旅游吸引力。南京市的旅游资源多集中在城东、城南一带,且以山体及人文景观为主,而本区滨临浩瀚长江,江边崖陡壁立,两桥卧虹横飞,集山、水、林于一体,为城内观江、亲水、登临胜地,最能体现南京滨江城市特色。与八卦洲及江心洲等纯亲水型景区相比,该风貌区集水陆风光为一体,规模较大,且位于主城区内等优势,级别较高,而加强与八卦洲和江心洲之间的旅游联系,会大大增强其整体旅游吸引力。3、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燕子矶、头台洞、三台洞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知名度,随着风貌区基础建设的日益完善,必将为风貌区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客源。(二)风貌区存在的问题和规划实施建议1、风貌区内自然生态植被破坏严重由于幕燕滨江风貌区地处多年以来以工业建设为主的城北地区,特别是幕府山地区的开山采石、堆填垃圾等活动,对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山内矿山采掘剥离对景观的肢解和蚕食、粉尘污染等十分严重。现在风景资源基础较好的只有幕府山部和中部。从长江大桥上看幕府山的裸露山体,宛如一段数公里的灰白色斑驳石墙;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沿江优美的自然景观残缺不全;从南京的北大门,人们见到的不是南京的青山绿水,而是千疮百孔的荒山秃岭。作为南京主城绿地系统四大结构绿地之一,风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幕燕地区的生态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使其更好的发挥生态屏障的作用。2、风貌区内滞留的单位较多,影响风貌区的景观建设。目前,景区内滞留的单位主要有白云石矿、长安汽车公司、曙光机械厂等。其中白云石矿的东西山头、矿坑、排土场及码头用地,生态恶化,景观极差,将其纳入风貌区,彻底改造恢复生态。厂区划入风貌协调区范围。冶金技校、预构件厂、长航燃料供应基地、燕子矶油库、十四化建公司、长安汽车公司、曙光机械厂等单位应择机迁离,其用地划入风貌区。风貌区内五塘村、燕子矶村、吉祥村、晓庄村居民点及所属村镇小厂等单位应分类逐步拆迁置换。铁石岗公墓、炸药库应尽早迁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绿化抚育,恢复生态。风貌区内几处军事及保安用地应与风貌区协调管理,择机迁出。城北水厂取水口等重要城市基础设施予以保留,对水源保护区按相关规定控制管理。3、风貌区规划范围内原有较多的居民。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设适合风貌区特点的居民点系统,分期分批予以整体搬迁。4、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严重不足。风貌区内部道路等级较低,且各个景点之间的道路没有形成网络,游客大多沿原路返回,且没有游览车接送,对步行游客造成不便,大大降低游客的游兴。服务设施严重不足,风貌区内仅有劳山水库旁的仙人湖度假村与燕子矶公园的燕江楼两处综合服务设施,制约了游客的数量。近期除完善现有景点建设外,要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旅游发展。三、GIS分析规划采用三维GIS技术对风貌区山体的地形地貌等规划必须考虑的要素进行系统地分析,作为提高规划科学性的重要手段。1、数字高程分析通过数字高程分析(和三维分析)增强对基地整体的感性认识;增强规划内容的合理性。2、山体立面及视觉敏感度分析利用视觉敏感度分析、山体立面分析为山体的破环程度评估和景观恢复与处理提供理性依据。3、可视性分析利用基地的可视性分析为视线与视域评价、景观布局和景点选址提供有效依据。4、坡度与坡向分析利用坡度与坡向分析为植被规划(包括后期具体的植被种植设计)、排水规划的可行性提供依据。5、阳光及阴影分析阳光及阴影分析为植物材料的选择及景点设置提供参考。第二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金陵古佳丽地,而北郊为最”,指的就是幕燕地区。清初定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中幕府山就占六景燕矶夕照、幕府登高、化龙丽地、永济江流、嘉善闻经、达摩古洞。这里兼备山、水、林等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具有幽静的山林、宽阔的江面和奇异的地貌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山秀水阔、依山傍水的风景胜地。(一)自然景观资源1、山、洞、石景观资源幕燕地区内山体由老虎山、幕府山、劳山、燕子矶、象山等组成,山脉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宽约052公里。(1)幕府山幕府山位于古城南京市西北角的长江之滨,西起上元门附近的老虎山,东至燕子矶,由东北至西南方向延伸,全长约6公里,是南京市西北的天然屏障,其山有五峰,各具雄姿。幕府山主峰偏南,名曰北崮山,海拔高度205米,因被开采,现存主峰1993米,南侧缓坡徐徐,南朝时是帝王们围猎宴乐的场所。北坡悬崖陡壁,紧贴长江,山体岩石含有铁、锰、铜之类的成份,造就了幕府山特有的彩色山体。山的西北侧有两个山峰,夹涧对峙。“幕府登高”的景色集中在五峰中心的中峰,中峰周围深谷幽静,景色怡人,景点颇多,是游览佳地。临江一侧约五公里的山体悬石,如刀劈斧削,挺拔江滨。随着季节和天时的变化,有时悬崖削翠,花渡水香,青林蓝天;有时白云绕山,银花细雨,迷漫一色。沿江一带,洞景也较集中,洞巧石奇,六月寒风,是避暑绝佳胜地。(2)燕子矶燕子矶是幕府山东北的一条支脉,其山石壁立江上,三面临空,独兀大江,在长江南岸形成如燕凌空的山崖。燕子矶是长江风光带上的一颗明珠,她具有山秀、水阔、洞幽、矶奇、亭古的特点。岩脉峥嵘裸露,大小洞穴、岩龛密布,奇趣无穷。长江南岸有大小七十二矶,其中南京的燕子矶、安徽的采石矶、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矶。燕子矶以其娇小玲珑,尤受游人喜爱,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清初定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中燕子矶就以“燕矶夕照”入选,新金陵四十景燕子矶又以“燕矶临流”入选,她既是水路金陵城风貌的门户,给人第一个直观的美好印象,又是南京城内让人欣赏浩瀚波澜的大江风光的理想景点。(3)沿山十二洞幕府山,又称岩山,山阴临江的陡崖之间,洞景最为集中。清阮宗瑗曾写游燕子矶沿山诸洞记一文,并给各洞命名,遂有“沿山十二洞”之谓。据南京山水地质记载有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洞、达摩洞、玉笋洞、鳌鱼洞、猴心洞、水帘洞等。而南京园林志根据阮宗瑗游燕子矶沿山诸洞记的记载有头台洞、吼子洞、八仙洞、朝阳洞、鲤鱼洞、石来洞、玉笋洞、天台洞、二台洞、达摩洞、仙鹤洞。如今沿山十二洞很难一一查考,只有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阁,常有游人攀援观赏。头台洞头台洞距燕子矶西约15公里,沿山十二洞的“鲤鱼洞”、“观音洞”、“八仙洞”聚集入此。洞旁有罗汉堂,洞外石壁摩崖石刻一笔“寿”字,笔力雄健苍劲,传说为明太祖朱元璋所书。二台洞位于头台洞西侧的二台洞,利用山岩筑成石崖,并凿成了一个观音龛,洞庭洞中有洞,深不可测。三台洞在二台洞以西约200米处则为沿山十二洞之中景色最佳的三台洞。三台洞有上、中、下三层,下洞宽广,有一眼观音泉,泉水清澈可鉴。泉边洞顶有一小洞,据说每天正午时分,太阳能从洞中射入一缕阳光,恰似碟子大小,故称“碟子大天”。洞内石笋耸立,钟乳悬挂,岩壁相拥,天光一线。达摩洞在三台洞以西、幕府山北东侧,可瞰长江。相传梁武帝时,达摩大师曾偃息于此。2、水景资源由于幕燕地区内断裂构造,且往往呈多个沉降中心分布,因而裂隙水、盆地水乃至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除长江以外,另有金川河、北十里长沟及一些小水库。大江风貌本段长江江面宽10003000米,水深1530米。江水茫茫,烟波浩渺,百舸争流,奔腾不息。不尽的大江风貌让人心旷神怡。劳山水库位于山前汇水盆地,给周围的山林景色增添了生机。本区裂隙溶洞水比较丰富,除已在三台洞附近出露一口日涌水量约500立方米的涌泉外,在山间盆地仍有发现其它泉眼(群)的可能性。3、地质景观资源前述的大江、峰峦、断崖峭壁、矶头等已充分展示了由构造和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质景观。此外,地区内因挤压造成的岩层塑性变形褶曲、揉曲现象也较为多见。山中观察到色彩纷呈、形态各异的各类岩矿石,如白云石、石灰石、泥页岩、煤层、泥炭层等;还可在不同地层中找到藻类、三叶虫、软舌螺、腕足类等古生物化石,将旅游观光者带入对远古的遐想。(二)人文景观资源1、历史人文景观资源(1)燕子矶公园燕子矶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李白、王安石、朱元璋、史可法、康熙、乾隆、吉鸿昌等都曾多次登临燕子矶,其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登矶,作诗题赋,由乾隆亲笔手书的“燕子矶”三个行书大字,至今仍保留在燕子矶公园的御碑上。解放初期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此登矶眺望,阅览秀色。燕子矶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渡口,昔秦始皇之江乘渡;吴大帝之白马城;梁武帝之渡狮石;晋元帝之五马渡;宋韩世忠大破金兀术于黄天荡(今八卦洲);明郑和下西洋起航于龙湾,皆在矶侧。公元1842年英军一万余人由此抢滩登陆,直至迈皋桥,胁迫南京城。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燕子矶脚下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五万徒手军民全部遇难,燕子矶山脚下的遇难同胞纪念碑默默地控诉着日本法西斯的罪行。(2)幕府山幕府山又称岩山,相传东晋宰相王导曾把他的幕府(参谋部)设置在此,故称“幕府山”。区内独特的景观风貌吸引古今贤人多次登临游览,历代文人墨客、英雄名流在此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最著名的有达摩洞、永济寺、嘉善寺、玉皇阁、道士塔等。(3)三台洞三台洞东大门的门额上,题有“古三台洞”四个大字,字迹古朴苍劲,笔力不凡,为清光绪甲辰(1904年)两榜进士、探花商衍先生于50年代所书。进入东大门,只见危崖高耸,上接云天。崖壁下有达摩塑像静坐洞中。院内,陡峭的岩壁由东向西延伸,岩壁旁是长长的石径与围墙,在峭壁与石径之间,有一狭长的荷花池塘,池水清澈,云光岚影倒映水中,别开生面。池塘内设有汀洲、小桥,曲折蜿蜒。池塘西岸有风亭、古井。悬崖下有一大洞,径达18米,洞内钟乳倒垂,凉气习习,下有一水池,池内泉水暗涌,池底石脉丝缕清晰可辨,有一石桥架于泉池之上,桥中有一观音雕像端坐,故名观音泉,此洞为三台洞底洞。观音泉又名龙泉,内有一著名景观碟子大天,奇妙之处在于上方有一洞直透崖顶。观音泉右侧有一石碑,上刻唐代吴道子所绘童子拜观音像,人物形象健硕、丰满运笔遒丽,所为吴带当风、飘飘欲飞,洋溢着盛唐风采。石碑的左侧有一石洞,为观音泉之岐洞。进洞后向右盘旋而上,即可达中洞,洞中隐若有光,仰视洞顶,但见天光一线,使人犹如坐井观天,此景观称“一线天”,是由地面水向岩石裂隙渗透,长期溶蚀而成。当阳光从洞顶渗入时,可依稀辩读洞中古人的摩崖石刻。从中洞登石阶继续上行,便到了玉皇阁。玉皇阁依崖而筑,临江而立,阁内奉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塑像,玉皇阁前部宽敞如榭,凭栏而望,江船帆影,天水一色。缘山而行,途中的崖壁杂树丛中,可观赏到三台洞的特有树种铜钱树,它果实平扁,中间有孔,形似六朝的五铢钱。沿曲折登道依悬崖萦迂而上,便到了望江楼。望江楼凌空建筑在断崖峭壁之上,高出江面达30米,巧借岩石暗托,插飞梁为基,象燕巢一样“贴”在峭壁上,上接危岩,下临险道,结构之奇妙,使人叹为奇观,楼阁的扁额上题有“一江春览”四字。登楼极目,霎觉心胸开阔,凭栏旷观,烟波浩淼,江水茫茫,百舸争流。东西长桥卧波,燕矶凌空欲飞,岭峻万木争秀。(4)观音阁观音阁西距燕子矶400米,依观音山悬崖而建。阁台岩石嶙峋,玲珑剔透,依栏远眺,大江风貌尽收眼底。明洪武初年(1368年),有僧人号久远,因道行圆融,建阁于此。阁后绝壁上有石刻,有唐吴道子所绘观音像,故得名。观音阁又名七根柱,明、清时江水直逼岩山脚下,飞阁在陡峭的石壁上难以生根,因此用铁索穿石系栋,下用七根柱子凌空架阁而成,俗称“七根柱”。沿山十二洞之首“蛤蟆洞”就在栏阁之下,在此泛舟游览,使人有与江流共济的亲近之感,故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永济江流”。2、文物古迹据不完全资料记载,幕燕地区现有省级文物1处陶行知墓;市级文物4处燕子矶、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另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宏济寺石刻。3、现代城市建设景观幕燕地区最具气势的现代建筑当数南京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本区的西端,它是第一座由我国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是当时我国建桥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每当夜幕降临,大桥上的各式彩灯交相辉映,是钢铁桥身变得通体晶莹透明,似银河降临人间,这一景观已列入金陵新40景之一“天堑飞虹”。南京长江二桥,地处本区的东端,其南汊大桥为钢箱斜拉桥,桥长2958米,其中主跨为628米,该跨度在同类桥梁中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大桥凌空架起,如彩虹倒挂半天,构成“长虹接地,远水浮天”的壮丽景观。它的建成给城区增添了新的风貌,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带来更大的便利。二、景观资源评价(一)评估的价值和方法1、评估价值(1)对景观资源价值及开发利用条件的评估是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工作。(2)通过综合评估分析各主体景物群在风貌区中的相对价值、地位以及对风景旅游活动的影响,进一步确定主次景区的关系。(3)对风貌区的开发、保护和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2、评估方法对于幕燕滨江风貌区景观资源的评估从景源价值、环境水平和利用条件来进行综合的考虑评估,籍此选取相关的要素进行评估,具体如下(1)本评估是从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的宏观角度对各主体景物群进行风景旅游作用的价值与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2)对幕燕滨江风貌区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分为“欣赏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游憩价值、环境质量、设施状况、交通通讯”7大项评估要素。(3)评估分析采用统计学中的加权算术平均法,总权数100分,按评估要素的相对地位分配,并相应转化为百分之数值;分值越高,风景旅游资源价值和开发利用条件越高。(二)具体评估指标本次选取的七大项指标进行景源价值的评估,欣赏价值权重定为30,历史价值为20,游憩价值为20,科学价值为10,环境质量为10,设施状况为5,交通通讯为5。(详见表21)其中主要指标又根据区内景观资源特征分解为若干次级评价指标并给定次一级权重,具体为欣赏价值分为奇特度40、景感度(优美度)30、完整度30,历史价值分为年代值40、知名度30、人文值30,游憩价值分为吸引度40、舒适度30、承受力30,科学价值分为科普值40,科技值30,科教值30。采用综合的半定量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即按以上评价内容分别分为五级进行打分(详见附表3、4、5、6),然后再按所占权重折算成总得分进行评估。表21风景资源价值评价打分标准表评分等级评价因子权重10080604020奇特度40国内罕见国内少见省内少见市内少见一般景感度30非常高很高比较高一般较差欣赏价值30完整度30完整大多完整一半完整部分完整无年代值40史前秦汉唐宋明清近代知名度30世界全国区域内省内市内历史价值20人文值30非常高很高比较高一般较差吸引度40非常高很高比较高一般较差舒适度30极舒适舒适较舒适一般不舒适游憩价值20承受力30非常高很高比较高一般较差科普值40极佳优良较好一般较差科技值30非常高很高比较高一般较差科学价值10科教值30非常高很高比较高一般较差环境质量1010极佳优良较好一般较差设施状况55非常完善完善比较完善一般较差交通通讯55非常方便方便比较方便一般不方便通过层次分析,各项景观资源的最终评估结果如表22所示。由表22的评估值可知,区内景观的得分60分以上占60。根据评估值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环境的差异,可将区内景观资源划分为三个等级80100分,一级,有3处;6079分,二级,有8处;5059分,三级,有5处。评估结果基本反映了区内景观资源的属性特征和开发价值,为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从得分结果看,大江风光、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燕子矶,资源自身条件优越,知名度较高,这些景点直接构成大江风光带,气势宏大,有明显优势;头台洞、观音阁、三台洞等,景观规模偏小巧,需加大保护力度,且与长江关系间接,气势略差,排序稍次;幕府山、劳山水库一带等,景观的自然掩没和人为破坏较大,急需保护与修复,尚有较大的挖掘潜力,故得分较低。评估结果基本反映了区内景观资源的属性特征和开发价值,为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三、规划建议和对策对于风貌区的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应从保护挖掘文物古迹、恢复培育自然风貌、开发建设旅游景点这三点出发,不断的完善风貌区的建设,提高风貌区的知名度。1、针对大江风光、南京长江大桥等一级景源,由于它们在国内的吸引力和知名度较高,风貌区应充分的利用好这些景观资源,提高风貌区自身的知名度,从改善自身环境出发,把风貌区建设成为省内乃至国内著名的观赏大江风貌的好去处。2、针对燕子矶、观音阁、头台洞、三台洞等二级景源,这些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景点现状条件也较好,应加强保护力度,通过进一步的挖掘、宣传和建设,展现幕燕滨江风貌区神奇的人文景观、众多的名胜古迹、深厚的文化底蕴。3、针对幕府山、二台洞、达摩洞等破环较严重三级景源,急需保护和修复,对遭破坏的山体进行保护性的恢复,培育、涵养生态植被;对于景区环境不协调的建、构筑物进行拆、迁、改、治;对幕府山劳山水库以南建筑物较密集的区域,植被恢复有困难,考虑建设风貌区的旅游服务中心和户外的体育健身场地,为风貌区游客和附近社区居民服务。对二台洞、达摩洞应结合沿山十二洞的整体开发,提高知名度;尤其是达摩洞,可结合禅宗文化的开发,进行景点的恢复、建设。表22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综合评估表序号旅游资源名称欣赏价值30历史价值20游憩价值20科学价值10环境质量10设施状况5交通通讯5评分总和等级吸引力及知名度保护力度开发力度1大江风光258201842883482一级国内2幕府山121521434233526三级市内3燕子矶景物群2341521484684474二级省内4观音阁景物群1981213234833624二级省内5头台洞景物群1981213254844664二级省内6二台洞156961045482354三级市内7三台洞景物群2161213254833662二级省内8达摩洞景物群1569610454622510三级市内9地质剖面12141048222674二级省内10南京长江大桥2581361886884582一级国内11南京长江二桥258124188684580一级国内12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241014442844686二级省内13采矿隧道遗址1981013246833616二级省内14劳山水库17415214428833638二级省内15老虎山一带17412814428623584三级市内16笆斗山一带121414428223502三级市内第三章规划总论一、规划目的1、明确幕燕滨江风貌区的规划范围,在保护前提下,充分展示和利用幕燕滨江风貌区的人文及自然资源。2、以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全面规划,为幕燕滨江风貌区的建设提供全面指导。3、通过规划基础性的工作,仔细分析风貌区内风景资源状况,客观评估风景资源的价值和发展潜力。4、建立和完善风貌区保障体系,为幕燕滨江风貌区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二、规划指导思想1、延续与强化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幕燕滨江风貌区的规划思想,使其在南京主城绿地系统中真正起到结构性绿地的作用,为南京“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色再添新绿。2、充分发掘景观资源优势与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各类风景资源,创建一个登高远眺、沟谷探幽及观大江风貌、文化内涵深厚的滨江风貌区。3、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分期建设,逐步完成,创造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创造各种生态环境,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良好的条件及场所。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本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4、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建设部1987)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6、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7、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0年)8、南京市幕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文件9、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参考文本1、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南京市幕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2、美国G70南京市幕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3、南京大学南京市幕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4、幕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专家评选会专家书面意见5、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市幕燕风景名胜区湿地景观项目立项报告(讨论稿)6、南京市幕燕风景名胜区开发战略研究四、规划范围与规划性质(一)风貌区规划范围幕燕滨江风貌区规划面积总计约70007公顷,其用地范围界定如下北界由东至西按港务一公司用地南界、长江岸线划定。东界由北至南按南化危险品仓库用地西界、十里长沟西岸、和燕路红线、燕子矶中学、烷基苯水厂、联珠小区的用地边界及一号路(暂用名)红线、城北水厂用地界,高压走廊保护线,华德火花塞有限公司、金陵科技学院及栖霞房产的用地西界划定。南界由东至西按白云石矿(华宏公司)厂区北侧,华宏D地块北界、纬一路北侧道路红线划定。西界按中央北路东侧道路红线划定。(二)风貌协调区范围东部至嵩山路、珠江路和规划一号路(泰山路),南部至纬一路,西部至中央北路,北包括港务一公司为风貌协调区,面积总计约20011公顷,其中各城市建设用地应与风貌区相协调。对于该区的保育发展应坚持如下原则1、风貌协调区内不得随意建设与景观不协调的任何建筑。该区域在调整用地时不得再设工业、仓储等用地,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向绿地、广场和公共设施用地转化。2、应加强现有植被的保护,不得随意砍伐、攀折,加强植被的培育,营造生态功能完善的生态林。3、纬一路以北白云石矿现有厂区多层住宅近期可保留,远期逐步拆除改建,作为低密度高档住宅区,建筑与山林掩映,建筑风格要与风貌区保持一致。4、十里长沟、珠江路、嵩山路围合地块,面积约2024公顷,用于风貌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居民点置换用地。5、风貌协调区内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三)风貌区性质保护与恢复幕府山自然生态植被,作为南京主城区的绿色屏障,以展示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底蕴和大江风光为特色,融亲水观江、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滨江风貌区。第四章分区规划一、原则识别资源、立足保护、修复生境、功能完善。二、布局幕燕滨江风貌区用地类型有风景游览用地、规划白云石矿配套商业用地、金陵科技学院地块的居住用地和滨江73857部队仓库码头的军事用地。依据幕燕滨江风貌区规划目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风貌区地形地貌、用地条件等,规划幕燕滨江风貌区风景游览用地分区以“四区二园”为基本结构,即劳山生态游览区、幕南景观休闲区、滨江湿地景观区、旅游服务区、燕子矶公园和矿区遗址公园,每个景区由若干个景点组成,每个景点又包含若干个小景点。1、劳山生态游览区位于风貌区的东部及滨江路以南用地,规划面积约25498公顷。以原生态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开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民俗风情等活动。2、幕南景观休闲区位于风貌区的南部,规划面积约9666公顷。以自然山林景观为主要特色,开展垂钓休闲游及体育休闲等活动。3、滨江湿地景观区位于风貌区的北部沿长江一侧的狭长岸线,长约6KM,宽约250M左右。规划面积8728公顷。以湿地和大江风光为主要特色,开展滨江游览、湿地展示及人文遗址观光等活动。4、古镇风貌及旅游服务区古镇风貌位于风貌区的东北角,原燕子矶镇,规划面积2022公顷,是一规模较大、综合性强、并能独立承担游览休闲功能的区域。相对集中的旅游服务区有四处,一处位于燕子矶镇入口的幕东服务区,规划面积205公顷;一处位于风貌区南部、纬一路以北用地的幕南服务区,规划面积543公顷;滨江湿地景观区的2处旅游服务区,总面积为2167公顷。各服务区依据功能有所侧重的设置休闲、娱乐、住宿、商贸等设施内容。5、燕子矶公园位于风貌区的东北部,规划面积18公顷。以风景名胜古迹为主要特色,观大江风貌,开展风景名胜古迹游览、宗教旅游、山林观光等活动。6、矿区遗址公园位于风貌区的北部及滨江路以南的用地,规划面积8494公顷,以自然山体和矿坑生态修复为主要特色,开展文化、科普旅游、探险旅游等活动。第五章风景环境容量分析、游人容量及生态原则一、环境容量分析及游人容量1、原则幕燕滨江风貌区风景环境容量主要指各种风景地区与旅游设施的最大可容量或称合理容量或最大游人接纳量。这种容量既要保证游览活动的“快速性”,又要低于资源保存的“忍耐度”。因此,合理的环境容量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有效地保存风景资源维持高质量的生态环境。(2)在保证风景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力争容纳相当的游人。(3)满足游客的游憩要求,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观光游憩环境和设施。2、分析方法幕燕滨江风貌区以山体为主,整个风貌区的各分区保护程度和开发强度不相同;同时各风景游览点的规模、活动形式和内容也不相同。因此,风貌区的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要根据各分区和风景游憩点的特征分别对待。本规划选择幕燕滨江风貌区中的各分区进行游人容量计算,采用楚义芳旅游资源容量测量方法CT/T0A/A0其中C资源极限容量;A资源空间规模;T资源日开放时间;A0每人最小空间标准;T0人均每次利用时间。采用“面积法”计算旅游资源容量。每人最小空间标准(A0)依各区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其中劳山生态游览区2000平方米/人,幕南景观休闲区500平方米/人,滨江湿地景观区500平方米/人,燕子矶公园100平方米/人,矿区遗址公园1000平方米/人,旅游服务区200平方米/人,古镇风貌200平方米/人。3、游人容量目前,幕燕滨江风貌区游人量主要为燕子矶公园、头台洞、三台洞的游人量,但随着风貌区的建设项目展开,实际可供游览面积越来越大,游程增加,游客的周转率因此改变,环境容量就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为了更科学合理的确定风貌区环境容量,测算如下表51幕燕滨江风貌区风景游览用地环境容量规划表景区名称规划面积(公顷)指标(M2/人)瞬时容人量日周转率(次)极限日容量(人)劳山生态游览区254982000127511275幕南景观休闲区9666500193323866滨江湿地景观区8728500174523490燕子矶公园181001803540矿区遗址公园8494100084921698旅游服务区3603200180135403古镇风貌8582004292858总计57027821217130根据上表日容量的测算,幕燕滨江风貌区全年可游天数按240天计算,则年环境容量为17130X2404111200(人次)即年游人容量为41112万人次。二、生态原则1、以持续发展为宗旨,保护幕府山的自然地质地貌,对风貌区内的厂矿企业逐步关、停、迁。2、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禁止与风貌区规划无关的建设内容。3、游人容量应控制在合理的环境容量之内。4、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和风景景观,完善生物种群结构,构建稳定的综合生态环境,采取措施,尤其保护好原生态的自然环境。5、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能力,注重水源的恢复。加强自然物质水、氧、生物的保护。提高风貌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侵害能力。第六章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一)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亲近自然、彰显特色的分类保护原则。3、保护培育、综合利用、经营管理有机协调原则。(二)保护类别、范围及保护规定以功能特性为依据,将整个规划区分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1、生态保护区对风貌区内有科学研究价值或其他保存价值的生物种群及其环境周围,划为生态保护区。据记载,幕燕滨江风貌区内有南京市特有珍稀树种秤锤树(SINOJACKIAXYLOCARPAHU),其模式标本是在1927年采于幕府山,但近年来多次调查中未见踪迹。秤锤树每年初夏白花灿烂,颇为美观,秋后叶落,果实宿存下垂,宛如秤锤满树,别有风味。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幕府山等地多年的开山取石,野生秤锤树这个植物种群早已经在南京绝迹,而现在南京也只能依靠引种栽培。规划在劳山生态游览区内规划一定范围用地,对其进行研究、繁殖、培育,使优良树种得以发展和应用。此外,幕燕滨江风貌区内燕子矶公园里的青檀林以及二台洞附近的毛竹林,已形成了特色植物景观,规划也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在这一区域内,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不得建设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2、自然景观保护区对幕燕滨江风貌区内的大江风貌、劳山水库等特殊的自然景源与景观周围,划为自然景观保护区。其中沿江的三处水厂取水口,自取水点起算,上游1000米至下游500米的水域和取水点一侧的滩地以及迎水面堤脚向背水面延伸100米的陆域,作为水源地保护,种植水源涵养林,以保护水质。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应对游人量进行科学控制,严禁破坏山体形态及其植被,已破坏的要迅速恢复,严禁机动交通。3、史迹保护区风貌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有价值的历代史迹遗址周围,划为史迹保护区。范围包括燕子矶公园、观音阁、蛤蟆洞、头台洞、观音洞、二台洞、三台洞、望江亭、达摩洞、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及陶行知墓。该区是幕燕滨江风貌区的精华所在,对于人文景观,要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对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燕子矶、头台洞、三台洞、观音阁等进行保护性修缮,并改善环境,增添绿化,清除滚石,加固危岩,增加新景点;对于自然景观,则保护其自然山水风貌,严禁破坏山体形态及其植被,已破坏的要迅速恢复,另可因地制宜地设置一些游步道及小品游戏设施,但须与环境相协调。4、风景恢复区对风貌区内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地区,划为风景恢复区,范围包括史迹保护区东南侧狭长地带、滨江路南侧裸岩峭壁地带、风貌区东、南、西面与城市道路相接的狭长地带。区内应严格保留山体自然形态,对已被破坏的山体,要进行保护性恢复,对其进行培育,涵养恢复生态植被,把已经开发的平地恢复成绿地;在区内控制游人量,只设置一些游步道和休息设施;对已有的不适宜建筑采取拆、迁、改、治的方法进行处理;区内严禁开山采石,砍伐树木,破坏植被,污染空气及水体,并限制与风貌区无关的建设。5、风景游览区风貌区内各风景结构单元和风景游赏对象集中地,划为风景游览区,包括劳山生态游览区、幕南景观休闲区、矿区遗址公园以及滨江湿地景观区的大部分地区。是幕燕滨江风貌区的另一精华所在。区内已被破坏的山体通过恢复植被,变成游览观赏用地;区内开发的游赏项目不得破坏山体及植被,不得有污染;以人行为主要游赏方式,以游步道联系各景点,严禁与景区无关的建设进行;分级限制机动交通及旅游设施的配置;分级限制居民活动进入。6、发展控制区风貌区内的旅游服务设施集中用地及居民搬迁住宅区,划为发展控制区。包括古镇风貌、旅游服务区、白云石矿配套商业用地、金陵科技学院地块的居住用地和滨江73857部队仓库码头的军事用地和风貌区内规划的居民社会用地。旅游服务设施在发展控制区内集中建设,但不宜过大、过多,应与风貌区的性质,容量相协调。另外在区内适宜地方建设居民集中住宅,以有效控制污染和回迁当地居民。区内所有建设项目要与风貌区整体风貌及景观要求相一致。(三)保护管理措施1、以立法或政府令形式,保证风貌区的保护恢复,不再被破坏。2、设立管理机构,依法加强管理。3、加强对居民点的管理,严禁乱扩、乱建及破坏风貌区的行为。4、加强宣传力度和处罚措施,使游人自主爱护景区环境。5、风貌区内建设严格按规划进行,逐步完成。6、运用先进手段和理念,更好、更快地恢复风貌区植被。7、加强植被管理和养护,做好病虫害等防治工作。8、保护并引入动植物种类,完善风貌区生态系统。二、风景游赏规划(一)游赏项目分类及景区景点组织风貌区内景观建设总的构思是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主体,与悠久的人文景观相呼应。区内建筑数量不宜过多,体量应与自然山体、山林相协调,风格与自然景观相统一。1、游赏项目分类幕燕滨江风貌区游赏项目主要类型有(1)野外游憩类设有休闲散步、郊游野游、垂钓、登山攀岩等。(2)审美欣赏类设有揽胜、摄影、写生、寻幽、访古、寄情、鉴赏、品评、写作、创作等。(3)科技教育类设有考察、观测研究、科普、教育、文博展览、纪念等。(4)娱乐体育类设有游戏娱乐、健身、体育、水上运动、沙草场运动等。(5)休养保健类设有避暑、野营露营、休养、日光浴、空气浴、森林浴等。(6)其他设有民俗节庆、宗教礼仪、购物商贸、劳作体验等。2、主要景区、景点分类组织幕燕滨江风貌区主要景区为“四区二园”,即劳山生态游览区、幕南景观休闲区、滨江湿地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