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丁二胺的基本介绍_第1页
有关丁二胺的基本介绍_第2页
有关丁二胺的基本介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丁二胺1、标识中文名二丁胺,英文名NDIAUTYLAMINE分子式C8H19N相对分子量12924CAS号111922危险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化学类别脂肪胺2、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份含量900外观与形状无色液体,有氨气的气味主要用途用作腐蚀抑制剂、乳化剂、橡胶促进剂、杀虫剂、阻聚剂。3、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吸入后出现鼻、喉和肺刺激、恶心、头痛。液体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短促接触,即可引起灼伤。眼直接接触可引起严重损害。口服刺激口腔和消化道。4、急救措施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15分钟。就医。眼接触立即拨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清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5、燃烧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41爆炸上限()无资料爆炸下限()11引燃温度()无资料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装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6、泄露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置场所处置。7、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8、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VLTWA(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LVSTEL(MG/M3)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时,佩带导管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闭,淋浴灭衣。实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9、理化性质熔点()59沸点()159相对密度(水1)077相对密度(空气1)446饱和蒸汽压(KPD)027(20)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10、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条件潮湿空气禁忌物酸类、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二氧化碳燃烧(分析)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11、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220MG/KG(大鼠经口)LC501010MG/KG(免经皮)12、运输信息危规号82027包装分类UN编号22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