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某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某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某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某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三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论4一、项目概述4二、项目编制依据及原则5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9一、XX煤田概况9二、水文地质,交通条件9三、开采技术条件14第三章井田开拓建设17一、概述17二、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17三、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25四、井筒布置和施工31五、井底车场及硐室32六、开采顺序37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及采区生产系统40一、概述40二、采区巷道布置40三、采区准备48第五章采煤方法49一、采煤方法的选择49二、回采工艺49第六章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51一、矿井运输51二、矿井提升系统52第七章矿井通风与安全53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53二、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53三、通风设备的选择54四、矿井安全生产措施54第八章矿井排水57一、概述57二、矿井主要排水设备58第九章采区供电61一、矿井供电系统概述61二、采区电器设备的型号及数目61三、变压器容量选择61四、电缆选择计算62第十章地面建筑64一、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64二、工业场地行政、公共建筑65第十一章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72一、矿井开采产生的主要环境和地质问题72二、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72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3一、编制说明73二、投资估算73三、资金筹资74第十三章财务评价75一、生产成本估算75二、销售收入估算76三、利润及税收估算76四、财务分析76五、财务评价结论76第十四章结论及建议77一、结论77二、建议77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XX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承办单位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合资)3、项目法人4、项目建设地点XX县XX镇XX村5、项目总投资110000万元。其中矿井工程投资98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2000万元。6、井田南北长约827KM,东西宽约464KM,面积3837KM2。7、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特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A,服务年限769A。井田开拓方式采用斜立混合开拓方式,将工业场地设在罕台川的西侧,其主斜井井口东距罕台川洪水位线约250M,南距G109国道约1570M。工业场地内布置主、副井二条斜井井筒,由南向北开掘。主斜井倾角16,由南向北开掘,地表标高1426M,斜长1110M。一水平标高为1153M,铺设12M带式输送机;副斜井倾角20,亦由南向北开掘,地表标高1426M,斜长940M,一水平井底落平点标高1153M,二水平井底落平点标高1105M;初期在井田中部5勘探线附近开凿一条回风立2井,净直径55M,地表标高1460M,一水平标高1175M,为专用回风井,安设2台BDK62(B)1236对旋轴流式风机,担负全井田回风,兼作安全出口,后期在井田的东南部开凿一条回风立井。全井田设三个开采水平,一水平开采22上、22中和31煤层,在井田中央沿22上煤层布置回风大巷,沿22中煤层布置带式输送机大巷和辅助运输大巷;二水平开采31下、41上和41煤层,在井田中央沿41煤层布置回风大巷、带式输送机大巷和辅助运输大巷;三水平开采5、6煤组,主斜井和副斜井在掘至大巷位置转向与大巷平行方向,沿大巷方向开凿主暗斜井和副暗斜井,其倾角与原有的井筒倾角一致;在井田中央沿51上煤层布置回风大巷,沿61上煤层布置辅助运输大巷,沿62中煤层布置带式输送机大巷(井田北半部因零星可采而布置于61上煤层中)。三个水平大巷在平面上重合。矿井初期在22上和22中煤层中分别布置一个刨煤机综采工作面和一个普通综机工作面,井上、下煤炭全部采用带式输送机连续化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无极绳连续牵引车15T固定矿车,达到300万T/A设计生产能力。矿井投产时井巷工程量为21711M321978M3。二、项目编制依据及原则1、项目编制依据1安徽省地质局325勘探队编制的XX市XX煤矿煤炭勘探报告;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XX市XX煤矿煤炭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4XX市XX煤矿可研报告的“委托书”;5XX地区市场信息价;6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7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试行);8有关的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等。2、项目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法规、条例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及煤矿安全规程,积极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各项先进技术和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矿井建设速度,提高矿井建设经济效益。(2)根据提供的地质资料,以及原有巷道情况,地表地形特征,结合小型矿井的特点,做到布局合理,生产集中,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在巷道布置上尽量减少井巷工程量,充分利用原有井巷工程,使矿井达到投入少,达产快,综合经济效益好的目的。(3)认真贯彻劳动法,加强生产安全,保证生产人员的身心健康。3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00万T/A;2矿井服务年限50A;3矿井开拓方式斜立混合;4水平数目3个;5主井提升设备12M带式输送机;6副井提升设备JK32220型单绳缠绕式提升机一台;7通风设备BDK62(B)1236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8排水设备MD280438型耐磨矿用排水泵三台;9压缩空气设备SM455型矿用移动防爆式风冷空气压缩机三台;10大巷主运输方式带式输送机;11大巷辅助运输方式无极绳连续牵引车;12回采工作面个数2个(普通综采和刨煤机综采);13掘进工作面个数4个(3综1普);14采煤方法长壁式;15采煤机MG250/600AWD型电牵引采煤机和进口938VE/57刨煤机;16液压支架BY5400/107/275和ZY6400/09/20掩护式液压支架;17可弯曲刮板输送机SGZ764/500和PF3/822;18矿井在籍员工总人数500人;19建设项目总投资110000万元;20建设工期30个月(含准备期4个月)。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一、XX煤田概况XX系新兴的能源城市,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目前已拥有3000万吨煤矿的年生产能力,正在建设的五对矿井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以上。五十公里以内的XX煤电集团、永城煤电集团及神火集团年生产能力均达千万吨以上,XX地区现有生产能力达8000万吨以上。整个XX地区不仅现有能力大,储量丰富,且煤种齐全,有焦煤、1/3主焦煤、肥煤、气煤、疫瘦煤、贫煤、无烟煤、天然焦等八大主要煤种。近期又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7亿吨。XX煤田是全国主要煤炭能源基地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WTO规划的运作,我国已成为国际造业的中心;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电、气、运的供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同时地球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因此,节约煤炭资源,有的放矢开发煤炭资源,则十分必要。二、水文地质,交通条件都适合井田的建设和生产1、交通位置XX煤矿位于XX市南部,矿井周围交通极其便利,宿永公路从旁经过,合徐高速、泗许高速境内通过,北达肖县、徐州,铁路方面经青龙山站可入京沪线、京九线。2、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属大陆与海洋过渡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多东南风;冬季寒冷,多西北风,最大风力可达9级。七、八月份最热,元月份最冷,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1218。雪期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积雪深度035M,冻土深为03M,年平均降雨量800MM,其中夏季占81。工广建筑设计抗震烈度为6级。3、地质特征(1)地层本井田地层有第四系、二迭系、石炭系,其基底为奥陶系。(2)构造井田东部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区内煤岩层产状为走向4590,倾向315360,倾角1319,井田西部受XX向斜的影响构造形态为一小扇形,井田构造主要受断层、褶曲和岩浆侵蚀影响。(3)煤层及煤质该井田内煤层为二迭系山西组6煤层。6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上距铝质泥岩(K2)约685M,下距1灰(K1)约557M,该煤层在本区较稳定,井田范围内钻孔40个,见煤孔25个,占625,可采见煤孔25个,占见煤孔100。煤层厚度13395M,一般厚约236M,井田西部主要受岩浆岩侵入影响,致使煤层变质为天然焦。井田东中受断层和岩浆侵蚀影响,煤层赋存不稳定。5井田煤的变质类型早期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后期以接触变质作用为主,属中高变质阶段,煤类以瘦煤为主,局部为焦煤。煤的物理性质黑色,块状,以半亮型煤为主,玻璃光泽,易燃,具有膨胀性和粘结性,煤类为瘦煤。煤的化学性质煤层属中灰低硫中等可选性煤。从煤质化验结果来看,以瘦煤为主,局部为焦煤,MAD075左右,AD9左右,VDAF20左右,QBD为30MJ/KG以上。煤层氧化带煤层氧化带为基岩顶面向下垂深距煤层顶面18M。4、水文地质(1)水文地质条件概况矿井主采6煤层,部分块段因受采动影响,顶底板出水存在于老空,盲巷之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至复杂类型,根据矿井勘探及生产时期所获水文地质资料,可将含(隔)水层作如下划分第四系冲积层孔隙含水组该含水组普遍存在于井田范围内,厚6886M,一般80M左右,含水层位为流砂层,其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535M,平均20M左右,大部分呈透镜体状分布,分叉合并现象普遍,一般13个分层,上部具潜水性质,下部具呈压性质,水位埋深1530M,季节波动较大,水质类型以碳酸盐为主,硫酸盐6次之,矿化度4G/L,涌透系数5197M/D,单位涌水量0371186L/SM,富水性较强,为当地民用井的主要供给水源。第四系底部发育一层厚2160M的棕黄色粘土夹砾石层,露头附近厚度一般30M以上,整体而方,厚度连续完整,分布稳定,粘塑性好,是第四系与煤系地层间良好隔水层(局部可能存在天窗),在防水煤柱留设合理的情况下可有效隔绝第四系与下伏基岩间水力联系,从而避免地表水,冲积层水对回采造成影响。二迭系下石盒子组裂隙含水组。该含水组以裂隙发育的砂质泥岩、砂岩、火成岩为含水段,含水组厚1437M,平均45M,单位涌水量小于00124L/SM,涌透系数00207M/D,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该含水组在火成岩侵入部位,富水性较强,但因无补给水源已基本疏干。二迭系山西组裂隙含水组上部以铝质泥岩为界,下至K1灰岩,厚102140M,平均120M,岩层裂隙不发育,单位涌水量0082L/SM,涌透系数03789M/D,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总体而言,富水性较弱,块段内局部火成岩侵蚀地段,随矿井井采,已基本疏干。上石炭统太原组含水组整合于本溪组之上,厚约162M,以薄层灰层与泥岩互层7为主,中夹砂岩及薄层煤线,包括本溪组在内共有1214层灰岩,一般13层,灰岩累厚69M,其中三、四、十一、十二厚度较大。可将本含水组分上、中、下三段,各段之间及段内相对独立,水力联系不畅,仅在构造及沉积变薄处发生水力联系,中、下段因距煤层较远,一般防治水不予考虑,上段是6煤开采的直接含水组,含水组以溶蚀裂隙为主,溶洞次之,由于埋藏深度及所处构造部位不同,岩溶发育表现为各向异生,据西二风井地震孔资料,水位一般在10M左右,据以往水文地质认识,该段岩溶发育,灰岩富水性强,特别是XX向斜附近,是相对富水块面,因资料有限,具体富水性有待生产进一步开展工作。奥灰岩溶含水组该组厚度500M以上,含水空间以溶蚀裂隙为主,溶洞次之,富水性差别较大,据西二风井地震资料,水位一般在20M左右,水质类型为HCO3CLMG,因距6煤200M以上,正常情况无突水威胁。(2)矿井充水因素煤系上覆第四系含水组由于底板粘土夹砾石层的阻隔,露头附近厚度稳定,在合理留设防砂煤柱的情况下对矿井无突水威胁。6煤底板裂隙含水组整体而言富水性较弱,但因块段西部岩浆岩侵蚀严重,掘进和回采期间可能会出现局部出水现8象,随矿井采动,含水层已被不同程度的疏干,预计涌水量小于10M3/H,不足为害。该段含水组富水性普遍较强,其中XX向斜附近岩溶更为发育,75年4月22日58采区轨道上山揭露D41钻孔时,出水量达335M3/H,足以证明富水性较强。因缺乏足够的水文资料,水文地质条件无法评价。矿井生产期间必须对该段进行重点探查治理,其含水组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点。矿井大部分地段受采动影响,老空及盲巷之中存在大量积水,巷道邻近和揭露时构成矿井正常涌水。勘探时期大部分钻孔采用水泥或泥浆封孔,封孔质量优良,但D52终孔层位为一灰底板砂岩,封孔质量不详(在西二风井煤柱内,影响不大),D33揭露3灰,为抽水试验钻孔,无封孔资料,D41揭露13层灰岩,二勘时曾作启封处理,启封情况不明,其余D42、D49、D451692终孔层位6煤底板砂岩,虽无封孔资料或封孔情况不详,因不是水文地质钻孔,预计对矿井生产不构成影响。矿井正常涌水量30M3/H,最大涌水量45M3/H,灾变涌水量200M3/H。三、开采技术条件1、6煤层顶底板直接顶泥岩、灰黑色、块状层理不发育,厚度0613M,一般厚度为231M,局部受古河床冲刷无泥岩。抗压9强度8864MPA,普氏系数90,岩石等级IVA,抗拉强度436MPA,抗剪强主1029MPA。老顶灰白色细中粗砂岩,以石英为主,厚度20132845M,一般厚度26M,局部夹砂质页岩,泥质胶结。抗压强度795MPA,抗37MPA,普氏系数90,属级岩石。直接底砂质页岩,灰灰黑色,条带状部分地段顶部有泥岩,厚度5161326M,一般厚度723M,抗压强度4382MPA,普氏系数45,岩石等级,抗拉强度273MPA,抗剪强度745MPA。老底细中粗粒砂石,灰白色,块状,坚硬,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泥钙质胶结,厚度21212318M,一般厚度2217M,抗压强度897MPA,岩石等级,抗拉强度15MPA。(2)瓦斯、煤尘、煤的自然及地温瓦斯根据一水平西大巷及66采区实际生产情况,瓦斯相对浓度在10M3/TD以下,由于大部分地段已经开采,部分瓦斯已经释放,为低瓦斯矿井。煤的爆炸性煤尘具有爆炸性,可定为具有煤尘爆炸性危险的矿井。煤炭自然性煤层具有自然性,类,不易自然。地温属地温正常区。10第三章井田开拓建设一、概述1、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本井田东侧有高德矿一号立井,东北有海州露天矿掘场,西南有王营子矿立井,浅部为平安矿斜井采区,深部有正在勘探的刘家勘探区。2、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因素影响本井田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主要因素有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冲积层情况),煤层赋存、施工技术等等。其具体情况分别叙述如下本井田内含煤地层属侏罗系上统阜新组,与海州露天矿、高德矿、平安矿及在建的王营子矿立井同属一个含煤地层,地层厚度约600800米。其煤层发育规律是以孙家湾为最厚,向北逐渐变薄,向南煤层急剧变薄尖灭,形成马尾状,向西南煤层逐渐增厚。根据煤层自下而上分为太下层群、孙家湾层群。本井田地质构造较简单,孙家湾本层西至平安二号断层;太平下层群偏东有平安四、五号断层。本井田内,煤层赋存较深,地层厚度较大,煤层厚度大。但储量丰富,其中孙家湾本层厚度78米,是结构较简单的特厚煤层;太下一、三层均为中厚煤层,且该三层煤普遍发育。二、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1、井筒形式和井筒位置依据本井田地质、水文地质、煤层赋存等条件,有三个方案供选择,各方案井筒开拓形式分别为方案一是双斜井开拓,方案二是双立井开拓,方案三是主立井副斜井开拓。见图。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根据井下条件,井口位置选在井田走向方向靠近中央的地方。这样可使井田两翼可采储量基本平衡,走向运输大巷的运输费用最低,同时在生产中能保持两翼均衡生产和采区的正常接续,而且巷道维护,通风等费用也相应降低。以上三种井筒开拓方案技术比较如下(1)双斜井开拓斜井与立井相比有如下优点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比较简单,掘进速度快,地面工业建筑、井筒装备、井底车场及硐室都投资少。井筒装备和地面建筑物少,不用大型提升设备,钢材消耗量小。胶带输送机提升增产潜力大,改扩建比较方便,容易实现多水平生产,并能减少井下石门长度。适用条件煤层赋存较浅,垂深在200米以内,煤层赋存深度为0500米,含水砂层厚度小于2040米,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情况简单的煤层井筒不需要特殊方法施工的缓倾斜及倾斜煤层技术评价根据煤层的赋存情况不可以采用双斜井开拓五龙矿井田赋存深度为215M515M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双立井开拓优点立井的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对辅助提升特别有利。机械化程度高,易于自动控制。井筒为圆形断面结构合理,维护费用低,有效断面大通风条件好,管线短,人员升降速度快。缺点与斜井优点相对应。适用条件煤层赋存深度2001000M,含水砂层厚度20400M,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很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限制技术上也比较可靠。当地质条件不利于平硐或斜井开拓时均采用立井开拓方式。技术评价根据井田的地表情况、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因素,采用双立井开拓方案可行。五龙矿井田的地表、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因素,适合采用双立井开拓,故此方案在技术上可行()主立井副斜井开拓优点兼有斜井和立井的优点,副井采用斜井开拓,井筒施工简单,掘进速度快,费用低。主井采用立井开拓,井筒容易维护,有效断面大,有利于通风,提升速度快。缺点如果井口相近,则井底相距较远,井底车场布置、井下的联系就不太方便,如井底相近,则井口相距较远,地面工业建筑物就比较分散,生产调度及联系不太方便,占地比较多,相应地增加煤柱损失。适用条件介于双立井与双斜井之间技术评价根据设计井田的地表状况,煤层赋存及工业广场的布置等实际情况,如用综合开拓不利于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也不利于井底车场的布置,井下的联系和生产调度较为繁琐,故该方案在技术不合理,不适合本设计矿井。所以本井田不利于用综合开拓。根据上述井硐开拓方案的技术比较,确定双立井开拓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在确定开拓方案中共出现了以下三种方案。祥见表。结论经过以上三个方案的比较后采用三层煤分煤层开采,采用分煤层上山,集中石门,分层大巷。2、井筒的位置对矿井井筒位置有以下的要求)井筒沿走向的有利位置应在井田的中央当井田储量呈不均匀分布时,应在储量分布的中央,在此开成两翼储量比较均衡的双翼井田,应尽量避免井筒偏于一侧,造成单翼开采的不利局面。)井筒沿煤层倾向的位置,应使总的石门工程量小,初期工程量及投资小,建井期短,且煤柱损失小。)为使井筒的开掘和使用安全可靠,减少其掘进的困难及便于维护,应使井筒通过的岩层及表土层有较好的水文,围岩和地质条件。依据本井田的储量分布图,及剖面图考虑水平划分及主要巷道布置,确定井口的位置在整个井田的储量中心,坐标为井口东经121度36分。北纬41度57分3、开采水平的数目及标高开采水平的尺寸以水平垂高表示水平垂高是指该水平开采范围的垂高合理的水平垂高的要求(具有合理的阶段斜长(具有合理的区段数目(要有利于采区的正常接替(要保证开采水平有合理的服务年限及足够的储量(经济上有利的垂高将井筒放在中间位置时,压煤量为34262837万吨,而此时水平标高定在了515标高,但是此时太下一、三分层煤的倾斜长度都远远大于了1000米。将井筒放在井田边界一侧时,压煤量为285714123万吨,此时水平标高定在了465,而且此时三层煤的倾斜长度都在1000米以内。将以上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后决定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采,开采水平为465。4、开拓巷道的布置水平巷道的主要任务是担负煤矸、物料和人员的运输,以及通风、排水、敷设管线。对大巷的基本要求是便于运输,利于掘进和维护,能满足矿井通风安全的需要。开拓巷道布置方式的选择根据煤层的数目和间距,大巷的布置方式分为单煤层布置(称分煤层运输大巷),分煤组布置(称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和全煤组集中布置(称集中运输大巷)采用集中运输大巷时,各煤层(组)间用采区石门联系当煤层倾角太大时,层间联系也可用溜井或斜巷各种方式的适用条件如下()分煤层大巷适用条件)煤层数不多,层间距大,石门长;)井田走向长度短,服务年限不长;)井底车场或平硐在煤层顶板;)煤质牌号不同,要求分采,分运;)产量,风量均大,需要疏解;)各煤层底板均有坚硬岩层()分组集中大巷适用条件)煤层数多,层间距大小悬殊;)按煤层的特点根据运输,通风要求组合,经济上有利;)多水平生产,容易解决运输,通风的干扰;()集中运输大巷适用条件)适于煤层层数多,层间距不大的矿井;)井田走向长度大,服务年限长;)下部煤层底板有坚硬岩层,容易维护;)煤质牌号相同,要求分采分运;)自然发火严重,便于分区,分段处理事故;)采区尺寸大,石门长度短其实,选定的方案也就是在孙本层布置一组大巷,太下一分层布置一组大巷和太下三分层布置一组大巷,共三组大巷。井底车场则布置在太下一分层和太下三分层之间。并且把首采工作面布置在孙本层,这样这三组大巷就不是同时开拓,而是先采孙本层,在这层煤快要采完的时候再开拓太下一分层的那组大巷,然后是第三组大巷。当然联结先前两组大巷的石门是同一条。如大巷布置方案示意图。465465三、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一)井筒形式和数目已选定方案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共三个井筒,即一个主井,一个副井及一个风井。(二)井筒位置及坐标井筒位置就是确定井筒沿煤层走向和倾斜方向上的具体尺寸,并用直角坐标和方位角予以表示,选择井筒位置的条件(地面条件(工业场地占地面积(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煤的运输方向(生产建设与住宅位置(井下条件(按运输量确定井筒位置(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井筒位置(煤柱量(勘探程度和初期工程量根据本井田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上述的条件,该设计矿井井筒位置详见开拓示意图,其井筒井口坐标为井口东经121度36分。北纬41度57分(三)水平数目及高度根据本井田的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等因素,该设计矿井在465M水平标高处划分一个水平,阶段垂高56M,在465M水平标高上布置水平开拓巷道,井底车场及各类硐室井田范围内各煤层以465M开采水平为界,采用上山开采。(四)石门,大巷数目及布置本井田共有三层煤,即孙家湾本层、太下一层、太下三层。其中,太下层的两层煤煤层间距为100米左右。据此,本井田开拓三条运输大巷。并且,三条大巷用一条主石门与井底车场联接。本设计矿井中,大巷和石门服务年限较长,运输能力要求大,所以大巷和石门的断面和支护设计在本设计中相同其内部设施也相同巷道断面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煤矿生产的经济效果和生产的安全条件,其基本原则是在满足安全与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力求提高断面利用率,缩小断面,降低造价并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该设计矿井大巷,石门断面的各项内容见图3201303750186995大巷断面图390215810659石门断面图(五)井底车场的形式及选择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下运输和提升两个环节的枢纽,是矿井生产的咽喉因此,井底车场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矿井的安全和生产由于井田开拓采用三条运输大巷,并且这三条运输大巷近乎平行,中间用一条主石门与井底车场联接,考虑到为增大井底车场通过能力,井底车场采用卧式环形井底车场,采用双翼来车的形式。井底车场型式选择的因素如下(保证矿井生产能力,有足够的富裕系数,有增产的可能性;(调车简单,管理方便,弯道及交叉点少;(调车简单,符合有关规程,规范(井巷工程量小,建设投资省,便于维护,生产成本低;(施工方便,各井筒间,井底车场巷道与主要巷道间能迅速惯通,缩短建设时间;(当大巷或石门与井筒距离较大时,能够扣置下存车线和调车线,可选择立式井底车场,否则,可选择卧式井底车场(矿车提升的斜井井底车场,井筒不延深的一般采用平车场,井筒延深的一般采用甩车场根据本设计矿井井筒形式及大巷,石门的布置,结合上述井底车场型式的选择因素,考虑到本矿井是大型矿井,其生产能力比较大,日运输能力比较大,车场运输比较频繁,所以决定采用两翼来车型车场,又考虑到太下一分层与太下三分层之间的层间距为100米左右的特点,决定用卧式环行车场。(六)煤层群的联系三层可采煤层,倾角较小,且层间距较大,为减少掘进工程量,设计中采用主石门联系。通过分析,采用主石门联系可以少占用设备且减少工程量,降低运输费用,优点诸多,故采用主石门联系(七)采区划分采区划分应考虑井田范围内煤层地质条件,两翼储量分配等因素。所以三层煤均以沿倾向靠近煤层中部为界分为两翼采区。将井田划分成若干采区时,应考虑如下所述原则()根据,采区宜双面布置,当受地质条件限制时或安全上有特殊要求时,可单面布置;()如果井田走向长度不大,两翼均不超过1500M,可以不划分采区,直接从井田边界进行后退式回采()采区走向长度根据煤层地质条件,开采机械化水平,采区储量,生产能力与巷道维护等因素综合考虑()初步设计一般负责划分第一水平全部采区,故需要沿井田走向全长统一考虑,作到初后期统筹兼顾,不但要全井合理,更要有利于初期;()采区划分要考虑采区接续关系,便其适应各翼储量及产量分配;()要适应充填注砂井,回风井的既定位置,使分区充填,分区通风的联系巷道尽量缩短;()采区划分既要有意识地缩短大巷,又要充分注意人为境界处延的可能性;()对于煤层稳定,开采条件好,生产能力大的采区,走向长度要适当加大;()为了充分发挥综合机械化效能,减少搬家次数,提高效率和回采率,减少采区煤柱损失,凡是厚度稳定,适合于综机开采的部分要单独划分出采区;(10)开采多煤层的井田,应尽量联合布置采区,搞集中生产;(11)对于自然发火倾向强烈的煤层或围岩压力大,难于难护的矿井,采区尺寸要适当缩小;(12)初期采区尺寸要适应目前输送机的实际长度及电压降的控制范围,后期采区尺寸可逐步加大根据该设计井田的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等因素,结合上述采区划分原则,以井田内自然断层为界,将整个井田划分为二个采区详见采区划分示意图I采区I采区采区划分示意图四、井筒布置和施工(一)井筒穿过的岩层性质及井筒支护参见综合柱状图和井筒开拓剖面图本设计矿井井筒穿过的岩层性质如下基岩段细砂岩砂砾岩根据主副井围岩性质,并按规程规定,确定主副井筒支护方式如下主井井筒表土段混凝土砌碹煤层段料石砌碹基岩段锚喷支护副井井筒表土段混凝土砌碹煤层段料石砌碹基岩段锚喷支护(二)井筒布置及装备1井筒断面布置井筒断面布置应综合考虑井筒围岩性质,运输方式,通风安全等因素俱体遵循原则如下(符合,对运输、通风、管线等布置的要求,满足施工需要;(有利于井筒检修、维护、清扫和人员通行安全;(当提升容器发生掉道或跑车事故,对井筒中各种管线或其它设备的破坏应减少到最低程度;(合理使用断面空间,减少井筒工程量;根据该设计矿井年产量、提升方式等实际情况,本设计矿井井筒按有关规定布置运输设施及辅助设施。主井为提升煤兼入风所用,其直径为65米,副井为提升矸石、运料和人员所用,其直径为65米。主副井都采用料石砌碹支护和混凝土锚喷,其中主井壁厚为450MM,副井壁厚为500MM,主、副井壁充填混凝土厚度为50MM。详见主副井井筒断面图。主井井筒井筒直径65M,净断面面积332M2,掘进断面面积43M2井筒深度(465200)M。井筒内装备一对16T刚性罐道立井多绳箕斗(JDG16/1504Y),采用18018010MM方形方型空心型钢罐道,端面布置采用树脂锚杆固定拖架。副井井筒井筒直径65M,净断面面积332M2,掘进断面积43M2。井筒深度(465200)M,井筒装备一对1T固定式矿车600MM轨距,双层四车刚性立井多绳罐笼,担负矿井辅助提升任务,兼作进风井筒。采用18018010MM方型空心型钢罐道,端面采用树脂锚杆固定拖架。罐道和井粱,罐道导向层间距均按60M设计。井筒内没有钢玻璃钢复合材料梯子间,作为矿井安全出口和井筒检修之用,并敷有排水管路三趟(一趟预备),井下消防洒水管路。另外,井筒还敷设有动力电缆、通讯讯号电缆。(三)井筒延深意见就目前的勘探技术在465标高以下的煤层将采用下山开采,待将来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重新进行勘探,决定储量后再行定夺。五、井底车场及硐室(一)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及论证井底车场是连接井下运输的枢纽,井下的煤通过井底车场经井筒运至地面,地面的材料和设备通过井筒、井底车场运到各个工作面。排水、通风、动力供应及人员上下等,也必须通过井底车场。而井底车场的形式必须适应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的要求,井筒形式、提升方式、大巷运输方式的不同,井底车场的形式也各异。(二)井底车场的布置、储车线路、线路布置长度1井底车场线路布置的要求(1)井底车场的线路主要由主井空、重车线,副井进、出车线和回车线组成,由于通过各个井底车场的煤种数量不同,其各线路的数目和长度亦相应不同。(2)井底车场线路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各硐室布置的合理性;(3)井底车场的线路工程量小;(4)为保证运行安全,应尽量避免在曲线巷道顶车,机械推车需布置在直线段上;(5)尽量减少道岔和交岔点;(6)线路布置要有利于通风;(7)底卸式矿车的井底车场设计要注意调头问题。2存车线长度的确定确定存车线长度是井底车场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如果存车线长度不足,将会使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彼此牵制,影响矿井生产能力;反之,如果存车线过长,会使列车在车场内的调车时间增加,反而降低了车场通过能力,并增加车场工程量。根据我国煤矿多年的实践经验,各类存车线可以选用下列长度(1)中小型矿井的主井空、重车线长度各为1015列车长;(2)副井空、重车线长度,中小型矿井按0510列车长;(3)材料车线长度,中小型矿井应能容纳510个材料车;(4)调车线长度通常为10列车和电机车长度之和;3存车线长度的计算(1)主副井空、重车线计算公式如下LMNL1NL2L2式中L空重车线长度,MN每列车的矿车数,辆M列车数,列L1一个列车带缓冲器的长度,ML2每台电机车长度,ML3列车制动距离,MN电机车数量,台A、主井M1列,N23辆,L14M,N1台,L245M,L340M则L1523414581505,取L151MB、副井;M1列,N23辆,L12M,N1台,L245M,L315M则L123214515755,取L80MC、调车线长度L12341458655M,取取L70M根据实际需要,开设水泵硐室和变电所,取材料车线长60M。附井底车场布置图。线路曲线参数回转角(度)曲线半径(毫米)曲线长度(毫米)A453000023562A3083000016101A液压支架FYA45016/26,工作阻力4064刮板输送机前SGWD180,功率1322KW前SGW40T,功率3152KW转载机SGW150,功率275KW胶带输送机SSJ1200/2200,功率2200KW2选择采面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工作面采用“三八”作业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生产班割煤3刀,生产检修班割煤1刀。第六章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一、矿井运输1、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井下运输包括大巷运煤、上山运煤、大巷辅助运输、采区辅助运输四部分。大巷运煤采用轨道运输方式,由架线式电机车牵引3吨固定式矿车运输;上山运煤采用胶带运输方式,煤通过胶带输送机运至采区煤仓;大巷辅助运输采用架线电机车牵引3吨固定矿车运输。运输系统(1)运煤系统同作面落的煤刮板输送机转载机运输平巷胶带输送机溜煤眼运输上山胶带输送机采区煤仓大巷矿车井底车场(2)辅助运输系统材料井底车场大巷矿车轨道上山回风平巷工作面2、矿车的选择及数量井下采用轨道运输方式,选用3吨固定式矿车,每列车由23个矿车组成。3、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由于综放工作面需要,须设有两条刮板输送机,前SGZ764/264,后SGZ764/264;转载机SGW150;胶带输送机SSJ1200/2200。采区运输上山选用DP763/1000型半固定式带式输送机。采区辅助提升设备采用绞车型号2JTB212520二、矿井提升系统矿井提升设备的选择主井提升采用一对16吨箕斗带平衡锤,副井提升选用一对1吨矿车双层四车多绳罐笼。第七章矿井通风与安全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内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络,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的总称。良好的通风系统对井田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且与整个矿井的开拓布置有紧密联系,对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有深远的意义。常见的通风系统有中央式、分区式和混合式,以下将这三种形分析比较1中央式风源在井下的流动路线是折返式的,其优点是地面建筑和供电较集中,便于管理,建井期短,井筒延深时通风比较方便;缺点是井底车场漏风大,风路长,风阻大,采空区漏风大,并且工业广场受扇风机噪音影响。2分区式在各采区分别设通风上山直贯地面,优点是风流在井下是直向式的。因此漏风小,阻力小,各采区阻力也较平均,矿井风压也较稳定,工业广场不受回风污染及噪音危害,且安全出口多;缺点是管理较分散,反风较困难。3混合式引种通风方式是几种通风方式混合组成的,通常适于地形复杂,温度高等条件下的矿井,系统较复杂,管理较困难。本设计矿井为年产12MT的矿井,井田走向长,瓦斯含量大,煤层埋藏较深,地质条件较简单,参照原煤炭部于1984年制定的,本设计矿井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二、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一)矿井风量计算的规定1规定,生产矿井的风量应该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每一工作地点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都不得少于4M32规定,矿井风量备用系数为115145。矿井风量按上述进行计算后,还应根据邻近或类似矿井经验按实际需要配风进校核。(二)风量的调节方法与措施1局部风量调节可采用增阻法,减阻法及辅扇调节法。增阻法主要采用风窗调节,减阻法主要在风阻大的地段扩大段落区域同断面积。在需要风量的地点可设局扇调节。2矿井总风量调节主要采用改变主扇的工作特性或改变矿井网络路总风阻值。采用改变主扇转速或改变主扇中叶片安装角的办法,对于有前导器的扇风机,可以通过改变前导叶片角度的方法调节,也可更换主扇风机。三、通风设备的选择通风设备的选择是根据计算出的Q和通风最容易时期最小阻力和通风最困难时期最大阻力进行设计的根据流式扇风机的实际共况点,由下式可求得电动机在困难时期和容易时期所需要的功率根据设计手册的配套设备,选用JS11054型电动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使用。功率1050KW,两时期均用最大功率。电压6000V1反风措施一般情况下,火灾发生在总进风流中时,应进行全矿性反风,阻止煤烟侵入井下采掘区。具体措施为短路反风,通过开关风门来完成。2全井反风前者风门能够导致沼气积聚,后者可保证井下工作地点适当的风量容易和困难时期的通风网络图四、矿井安全生产措施本矿井沼气相对涌出量为711M3/MIN,有煤尘爆炸危险,无自燃倾向,涌水量不大,因此,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制定预防措施(一)预防瓦斯及煤尘爆炸1预防瓦斯爆炸措施(1)首先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作到预防为主;(2)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安全生产的措施;(3)采掘工作面都应当独立通风,如不得以串联通风时,在进入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必须装有瓦斯自动报警断电装置,瓦斯浓度不得超过65;(4)严禁井下发生明火,严禁各种违章作业,并在采掘工作面和沼气易积聚的地点设瓦斯检测与报警装置;(5)井下各种电器设备应选用防暴型;(6)掘进放炮必须使用水泥炮,必须遵守有关爆破安全规程。2预防煤尘爆炸措施(1)首先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按中的有关规定工作2在井下一定距离内应有完善的防尘撒水系统3在有些地段采用水帘喷雾撒水撒布岩粉及设置水棚等综合防尘措施,尤其在风速过大的地方,应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二)火灾与水患的预防1虽然本矿井的煤无自燃倾向性,但必须严格遵守及中的有关规定工作,并在一定地段安设放火措施1水患的预防由于煤层的上方无含水层,无需留设安全防水煤柱设置井下水仓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通过排水泵将井下水排出地面定期清理水仓,以保证排水通畅,以确保采区生产时涌水疏导2火灾的预防(三)其他事故的预防1顶板事故的预防由于煤层顶板较好管理,可依实际情况及通风的要求,适当加大端面距,并严格禁止工作人员在机道上通行,对周期来压和初次来压期间,如果出现煤壁片帮时,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安全处理2机电方面工作面溜机司机不许正对溜头,如有必要,溜头必须设防溜设施,工作面所有电器设备必须防暴,电缆悬挂必须整齐3其它方面1各专业工种必须保证持证上岗,不经培训,不许从事主要工作2工作面无风或风量不足时,不许生产3打眼时必须掌握好打眼角度4各台溜子司机发现发现运输机上有石头,必须将石头拿下,其它各种井口,井下安全措施必须参照和的有关规定第八章矿井排水一、概述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随时都有各种水源涌入矿井。矿井排水设备不仅要排除各时期涌入矿井的矿水,而且在遭到突然涌水的袭击有可能淹没矿井的情况下,还要抢险排水。(一)矿井水来源及涌水量矿井水的来源可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地面水主要来源沟渠和池塘里的积水以及季节性雨水,融水等。地下水包括含水层水、断层水和老窑积水。上述各种水源不是单一存在和起作用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沟通,互相补给。阜新煤田属于倾斜煤层群,共有三层可采煤层,煤矿地下水的分布、埋深非常不一,相近钻孔涌水量大不相同。储水裂隙在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岩石裂隙发育的地方透水性强,含水多,出水量大;反之,裂隙不发育的地方,透水性弱,含水少,局部几乎无水。由于采空区面积复盖本勘探区,上冲废旧巷道及人工开采陷落裂隙之多,给地下水造良好通道和储水空间,增强了各种补给水源的渗入条件,夺取了部分消耗量,使之转化成补给量,使之转化成补给量。在自然条件下随采区加深,井下涌水量曲线呈指数或对数型增加。当旧仓积水渗入后,515水平井下涌水量将会增加本设计进行465水平的排水设计,设计的有关资料如下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2MT/A,最大涌水量为676M3/H,涌水时间为60D,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5M3/H,涌水时间为305D,矿井水容重为1015KG/M3(二)对排水设备的要求1工作水泵的能力,应在20H内排出24H的正常涌水量,除工作水泵外,还应配作为备用和轮换维修的水泵,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并且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2必须有工作和备用水管,其中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H内能排出24H的最大涌水量。3配电设备应同工作、备用和检修水泵相适应,并能够同时开动工作和备用的水泵,主排水泵房的供电线路不得少于两回路,当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能担负全部负荷的供电。4工作的水泵机组必须工作可靠。5主排水设备,应有预防涌水突然增加致使设备被淹没的措施。6水泵除要保证工作可靠外,还必须有较高的运行效率。7应尽量采用体型小的水泵,以减小水泵室尺寸,结构上应适合井下安装、拆卸、运输和便于维护。8采用自动或运距离的操作系统。9装在需要采取防爆措施的地区的水泵机组,其电气设备应是防爆型的。10移动式排水设备,其水力特征应适合流量变化不大而扬程有较大变化的需要。11移动式排水设备在需要倾斜放置时,应能在轴线倾斜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二、矿井主要排水设备(一)排水方式与排水系统简介五龙矿采用钻孔排水方式。由于本井田埋藏较深,采用多段排水的排水系统可以适应本井田特点,并且该系统泵体小而轻,移动方便,占用面积小,运用较灵活,所以采用该排水系统。(二)主排水设备及管路的选择计算1主排水设备的选择(1)设计依据矿井正常涌水量QE125M3/H矿井最大涌水量QK676M3/H副井的井口标高200M水平的标高465M水泵的选择水泵所需最小流量可由下式计算Q124QE20式中Q1水泵所需量最小流量M3/H则Q12412520150M3/H水泵所需的扬程HBKHPHX式中HB水泵扬程MK管路损失系数;取125HP排水高度,可取井筒垂高HX吸水高度;取50则HB1256705084375M(1)选择水泵选用200D658型水泵三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具体见表81。(2)水泵稳定性校核为保证工作稳定性,应满足规定的条件09HOHZ式中HO水泵零流量时的扬程;HZ管路距地面高度则094514059250,稳定性达到标准。(3)实际开泵时间正常涌水量时T24Q/336107H20HEE式中336泵流量M3/H最大涌水量时T24Q(3362)89HKK2水管路的选择管内径的选择DP0018MPVQ/式中DP排水管内径;MQ通过管子的流量M3/HVP流速;M/S;一般取1522则DP0183MDXDP00250208M1)管材的选择采用无缝钢管,80MPA205DP1C31402P式中DP标准管内径;CMP管内液体压力;P0011HP,MPA许用应力;MPA2C附近厚度;一般0102CM则05CM计算结果05CM08CM则选择合适通过以上计算选择管路内径为200MM,外径为219MM的无缝钢管。因本设计矿井排水量为150M3/H,所以各泵应有独立的吸水井,两台泵两趟管路的布置,一台检修,其主要布置采用用“三泵两管”的布置方式。第九章采区供电一、矿井供电系统概述本设计采区采用综采,其供电特点如下阜新五龙煤矿,全矿分东西部分供电。在井下设有中央变电所,在各采区内设采区变电所,中央变电所将矿井供电线路的35V高压电变为6KV的高压电,由光线电缆输送到各采区变电所,各采区变电所将井下中央变电所送来的6KV高压电变为660V或380V低压电输送给工作面的用电设备,采区变电所设在采区硐室,独立通风。二、采区电器设备的型号及数目本设计采区设计能力为12MT/A,一个工作面达产,一个掘进工作面,供电方式为双电源。采区电器设备的型号及数目详见表(91,92)掘进工作面负荷统计表92设备名称型号台数每台设备容量合计容量局扇JBT62222856局扇JBT52231133小绞车JD1147114798小绞车JD25725175耙斗机ZXP3023060耙斗机ZXP17355165喷浆机转II型煤电站MZ212101212水泵3DA2232260合计344743三、变压器容量选择本设计采用需用系数法计算采区变电所容量SKPCOSA式中S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需用系数,取065P电变压器供电的所有用电设备额定功率之和COSA电变压器供电的用电设备的加权平均功率S06517459/071621KW由S值,选取的变压器如表(93)所示变压器选型表表93额定电压(KV)损耗W型号额定容量高压低压空载短路阻抗电压空载电流STL1008618006046150220004545四、电缆选择计算采区电缆可选35MM2橡套电缆,但考虑机械强度,应选用50MM2的电缆。实际流过电缆负荷电流由下式计算P1000COS168A3E选两条相同的电缆对采煤机供电,则每条电缆的长时允许负荷电流大于实际流过电缆的负荷电流故选取的电缆的主截面合适。电缆及开关型号如表(94,95)开关型号选型表94电缆用途电机容量千瓦电缆型号与规格机组300UCPQ114037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