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节能报告_第1页
经济开发区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节能报告_第2页
经济开发区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节能报告_第3页
经济开发区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节能报告_第4页
经济开发区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节能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经济开发区2012年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XX县工程咨询事务所二一二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建设单位及项目概况31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312项目基本情况3第二章节能评估的主要依据1121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1122规章和有关规划、产业政策及准入条件1123省、市有关规定1224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导则1225其它相关技术资料13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1431建设方案选择原则及主要内容1432设备选择原则及对比评价3433小区布置原则及主要内容37第四章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情况4041项目使用能源种类、来源及可行性分析4042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情况分析4143项目使用的各种能源年消耗总量4344水的使用和供应情况45第五章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5051项目用能体系及用能单元划分5052项目各种用能量核算5053项目主要用能设备情况5354各单项能源平衡分析54第六章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5661建筑节能的重要性5662主要节能措施5763资源综合利用情况5964节能效果分析61第七章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62第八章评估结论63第一章建设单位及项目概况1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一)单位名称安徽省经济开发区国有投资有限公司(二)单位性质(三)单位地址XX经济开发区(四)法人代表(五)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12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XX经济开发区2012年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二)建设地点项目位于开发区白杨西路北侧、山楂路西侧,占地面积约40亩(三)项目性质、类型项目性质为新建项目,类型为民用建筑类。(四)建设规模及投资1、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为公共租赁住房、商业配套用房与安装工程,总建筑面积4964000平方米,其中商业配套建筑面积1220000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37440平方米,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624套。2、建设内容住宅楼主体工程配套公建主体工程小区道路及活动场所绿化美化给排水、供气、供电、通讯等其它配套设施3、项目总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750038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65592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5126万元,基本预备费28042万元,流动资金20942万元。建设资金申请中央和省财政补贴以及地方财政配套和自筹解决的原则进行。121项目建设的背景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有的地区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比较小,部分大中城市商品住房价格较高、上涨过快、可供出租的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等原因,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新就业职工和已经在城市居住了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从住房保障层面看,由于收入、户籍等各方面的限制,这部分人群虽然面临着现实的住房困难却始终游离在既有的住房保障体系之外,成为需求最大但却保障最少的人;从市场的层面看,日益壮大的“夹心层”又成为所谓“刚性需求”最强有力的支撑,“攒钱买房”成为“夹心层”城市化的首要目标和任务,而“刚性需求”的存在从一定程度支撑了房价的高企和坚挺。“夹心层”的出现暴露出我国住房供应体系和供应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也成为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大症结。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享有可靠的社会保障,实现安居乐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是当前我国重要的民生课题,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更加充分利用租赁住房资源,从今年起我省将对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统筹为公共租赁住房,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按照不同的保障对象,分级确定合理的租金水平,逐步实现公共租赁住房与廉租住房的一体化。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城镇居民合理住房消费,调整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的必然要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保障房投资力度加大,将有利于控制高房价,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房价调整的政策目标,减少来自刚性需求的恐慌性需求,有利于防止房价和销量的暴涨暴跌。三是保障性住房投资本身便对经济有着可观的拉动作用,保障性住房的大量推出,将让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者以较低的成本便可“居者有其屋”,而不必为了买一套商品房而节衣缩食、苦苦积蓄,从而可“腾出”钱来改善生活,释放出更多的国民消费力,扩大内需。四是大规模加速推进保障房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意味着住房保障制度的调整,不仅事关着楼市,还将影响到金融市场、经济机构,甚至于发展理念。这些年,商品房垄断的住房市场,地方的寸二地财政积重难返,扭曲的发展观不仅由此引发暴力拆迁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还严重挤压实体经济和企业创新空间,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障碍。政府主导的大规模保障房建设,以民生为导向,可以给畸形发展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鼓励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规模加速推进保障房建设,还有望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122项目建设条件1、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情况按照XX县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完全符合XX县的总体规划要求,目前项目建设已列入开发区规划。2、社会环境和法律支持条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指出,要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皖政201060号中,明确要求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小户型租赁住房供需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规模和供应对象。要通过新建、改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XX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公共租赁房建设进度,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公共租赁房建设的政策法规,这些都为项目的建设创造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12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总规划用地面积2666667平方米约40亩2总建筑面积4964000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7440平方米,配套公建及商业建筑面积12200平方米。3住宅总户数6244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750038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65592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5126万元,基本预备费28042万元,流动资金20942万元。建设资金申请中央和省财政补贴以及地方财政配套和自筹解决的原则进行。项目建设期限为24个月。主要财务指标表单位万元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工程总投资万元750038含铺底流动资金11建设投资万元72909712流动资金万元209422年销售收入万元195654运营期平均值达产年销售收入万元2017063年总成本费用万元44736运营期平均值31固定成本万元21637运营期平均值32可变成本万元23099运营期平均值33经营成本万元40524达产年4利润/税指标41年利润总额万元140353运营期平均值42年净利润万元105265运营期平均值43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10892达产年44年利税总额万元151245达产年45投资利润率187146投资利税率201647销售利润率71745所得税万元35088运营期平均值6行业增加值万元1725557现金流量指标所得税后71财务内部收益率120372投资回收期年791含建设期73财务净现值(IC6)万元2776328盈亏平衡点1338124项目实施进度一建设工期本项目工程建设工期为24个月从项目批准开工之日起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编制项目实施计划,主要依据项目各施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和应具备的条件,并考虑实施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所造成的进度影响。使实施计划的编制接近实际情况,比较科学、合理。本工程的建设周期可分为项目前期、施工准备、项目建设期三个阶段。其中项目前期6个月,施工准备3个月,项目建设期24个月。(四)项目实施进度表时间(季)序号工作阶段12345678910111项目前期2施工准备3土建施工4设备采购与安装5竣工验收125主要工艺流程项目主要工艺由原材料购置、水电等附助设施供应、挖土方、打地基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等组成,见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12。原材料购置水、电供应挖土方打地基钢筋混土工程000以上钢筋混土框架工程楼顶防隔水室内装修及场坪图12项目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126主要原材料情况本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原材料为钢材、水泥、砂、石、环保砖等,其中钢材由外地运输过来,其余材料在当地均有其生产的企业,可以就近取材。该地有丰富的水泥、砂、石资源。本项目的建设就近取材大大节约了建材采购的运输费用,使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得到可观的业务收益。项目所需的水源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混凝土C50C25;钢筋HPB235、HRB335和HRB400级热轧钢筋;结构钢Q235B;砌体材料对建筑围护及分隔用的砌体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可减轻结构的自重,减少地震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结构构件断面配筋及减少基础材料重量。第二章节能评估的主要依据21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2规章和有关规划、产业政策及准入条件(一)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二)城市房地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四)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六)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七)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八)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九)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十)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修订);(十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7号);(十二)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十三)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十四)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建科200474号)。23省、市有关规定一安徽省节能监察办法二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三XX市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四XX市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五XX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4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导则(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三)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四)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五)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六)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10);(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八)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九)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十一)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十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十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十四)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十五)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十六)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JJ4591);(十七)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十八)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十九)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二十)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二十一)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25其它相关技术资料XX经济开发区2012年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31建设方案选择原则及主要内容311建设方案选择的原则本着资源经济和较低费用、生命周期设计、人性设计等原则,将传统性特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融合。在工艺技术选择上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房地产开发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方案设计中坚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原则,不仅能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居住功能条件,而且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经济性、合理性合理使用土地,合理利用资源,执行合理的综合指标,以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超前性和协调性方案设计注重与区域整体规划相协调,建设有一定弹性和灵活性,并具备一定的超前性,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四)坚持以人为本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人们文化素质、经济条件、职业影响的差异,对居住房屋和环境的选择有所不同。因此方案设计必须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要求。312设计主要内容一工程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1按照XX县发展规划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精心设计公租房小区建设工程。2项目建设应以人为本,尊从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元素,追求现代人文、自然景观的交织为设计出发点。3面向未来,认真进行整体空间的规划和单体建筑的设计,结合当代建筑趋向,构筑人人共有的空间和区域中心。4本着先进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努力营造一个功能布局合理、结构清晰、交通便利、适宜居住的安静、安全、卫生、舒适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生态居住区。5项目建设应有其独到的特色,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建筑设计原则(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的标准及XX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力争建成一个安居示范工程。(2)遵循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的建筑设计和施工。(3)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土地资源,力求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借鉴传统小区居住模式,创造新的小区居住生活模式。(5)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及良好朝向,创造居住生活“复合型”,“开放性”,“场所性”,整体构建的现代理念居住社区。(6)充分考虑商业性房产开发的价值体现。(7)统筹兼顾,量力而行,节约资金,降低成本。(8)实现建筑艺术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把本项目建设成XX市的民心形象工程。二项目总体规划方案1、总平面布置项目总体空间布局简洁而又富有整体感,沿街建筑立面层次丰富。总体空间在主次空间轴线的控制下,形成完整的空间效果,尤其注重社区内部景观空间系统的连续性和整体性。2、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社区内部道路系统采用人车分流,小区入口布置在用地邻近的城市主要道路上,同时避免道路交口过多对社区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保证社区的统一性和连贯性。社区路网系统分二级设置,主干路10米其中车行道7米,宅间道路宽度4米。社区内主要道路纵坡控制在3一3以内。社区停车系统由小汽车停车和自行车停车两部分组成,小汽车停车以地下停车为主结合住宅院落地下室布置。住宅区地面设不大于20停车位,社区住宅停车位设置标准为06辆产,公建停车位设置标准为1辆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自行车停车主要结合宅间绿地布置。3、绿地系统规划社区绿地系统形成网络状格局,网络状绿地系统将社区各主要功能区有机联系在一起,与步行空间有机结合。4、建筑特征与结构多层采用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带型基础,圈梁、构造柱、现浇板、内外墙涂料、塑钢窗带纱扇、30MM厚聚苯颗粒保温层,一梯两户或三户;小高层、高层采用框架结构,钢砼基础,剪力墙,空心砌块墙,现浇板,内墙混合砂浆、外墙乳胶漆、塑钢窗带纱扇、30MM厚聚苯颗粒保温层;配套公建全部采用框架结构。多层以六层为主,小高层以11层为主;单户建筑面积的设计标准60米,以体现“经济性、适用性”的原则。(三)工程方案1、建筑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其它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项目单位提供的设计条件(2)设计原则按照规划指导原则优化整合。以人为本,以业主为中心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谐的人文社区。与周围建筑规划设计相协调,同时体现本区建筑特色。(3)平面设计住宅设计遵照公租房住宅设计导则,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习惯、设计建造经济、功能适用的住宅体系。小区的住宅建筑平面设计最为鲜明的特点为住宅户型合理,且均好性强。户型方面,单户建筑面积的设计标准均为60平方米,以体现“经济性、适用性”的原则。在住宅平面布局中,使起居厅基本保持南北畅通,便于通风换气,同时餐厅也尽可能获得自然采光,厨房和卫生间在布置时考虑管道、风道位置,同时还结合立面确定了空调机位。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内部流线清晰娱乐与休憩,就餐与烹饪,卫生与盥洗,工作与学习等均有相对独立的区域,同时兼顾各分区之间的联系,最大程度地实现住户使用的方便快捷。(4)立面造型设计充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习惯,本期住宅的建设应以经济、适用、美观为原则。在建筑立面造型方面,追求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表现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力求简洁、大方、明快的同时,力图摆脱建筑从头到脚一个模样的局面。将部分凸窗改为落地门配上一步式观景阳台,既丰富了建筑立面,又为用户多提供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5)竖向设计新建楼群采用统一层高。各层层高分别为底层商业36M。住宅标准层28M住宅跃层26M(6绿色节能设计设计将部分住宅居室阳台做封闭处理,冬季可作为阳光间,提高室内温度,减少冷风渗透;夏季起到一定的遮阳作用,对于降低室外气候条件对居室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室内气候意义非凡。针对本地区夏季日照强烈的特点,设计中将屋顶装饰构件与遮阳板结合设计,在丰富立面的同时有效地兼顾了遮阳的功能,提高了室内物理环境的质量,避免了能耗的无谓浪费。按照建筑节能规定,住宅外窗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外墙采用现代抹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做法,屋面采用40厚苯板保温,保温效果好。达到节能作用,窗户选用双层中空玻璃窗,提高保温隔热效果,采用铝合金平开窗。(7)无障碍设计本期建筑按照无障碍设计要求设计。有关节点遵照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出入口均做防滑处理,设坡度为1/12的残疾人坡道,坡道面均做防滑处理。2、结构设计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CD50003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L200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L492006安徽省异形柱框架轻质墙结构抗震设计规程(DBJ34/22220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32场地条件项目区场地,地势平坦。抗震设防烈度6度。场地土地类别为类场地。基本风压040KN平方米;基本雪压045KN平方米。(3)结构型式根据本工程的规划设计意图及建筑单体方案,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本着技术先进、受力合理,有利于降低自重,提高使用系数,与节能设计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住宅承重结构形式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维护结构有杉粘土空心砖,既利用了现有结构材料又做到环保节能。部分沿衔底商住宅结构采用底框结构形式,外墙及户内分隔墙均采用粘土空心砖,使户内空间能够灵活分隔,增加使用面积,底层商业空间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做托换梁。楼、屋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体系,以满足悬挑及屋盖建筑造型的需要,并且加强了建筑的整体性。公共建筑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维护结构采用粘土空心砖,楼、屋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体系,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4)地基基础设计小高层基础形式采用独立柱基础,并在基础间设拉梁,增加整体刚度。公建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采用独立柱基础形式,并在基础间拉梁增加整体刚度,并减小首层柱子计算高度。(5)上部结构设计楼面按50MM厚水泥砂浆地面考虑荷载,卫尘间地面采用小降板做法,板面降低50MM。楼面活荷载按规范规定取20KNM2考虑;不上人屋面,活荷载取05KN/M2考虑;屋顶平台、上人屋面活荷载取20KNM。小高层为框架结构,楼面、屋盖采用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为10MM。3、给排水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6B50084200L2005年版国家其它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和标准。(2)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室内生活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雨水和空调冷凝水排水系统。(3)生活给水设计系统设汁该小区水源为城市自来水,管网压力028MPA,此压力可以满足区内多层建筑给水和消防水压要求。小高层及高层建筑采用自备水箱二次加压方式供水。从市政给水管引入一条DNL00市政自来水管至小区给水管网,给水管网在小区内成环布置,供给区内住宅和公建等的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供水方式采用下行上给式。住宅按单元设室外给水引入管,在单元入口处做室外地下水表井,各户水表集中设置在水表井内。底商按各商户分别单独设置水表计量。公建按不同的使用单位分别设置水表计量。管道布置住宅入户立管沿厨房外墙暗敷,户内支管敷设在楼板上垫层内或隐蔽安装。公建按卫生间分别设置给水立管。管材、设备及作法室内给水管采用PPR10MPA管,热熔连接。(4)消防火栓给水系统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共建设置独立消火栓系统。消防水量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消防水源消火栓用水直接从室外给水环管上接入。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共建设置消火栓,并配备消防卷盘设备。消火栓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均有2股水枪10米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消火栓管道采用热浸镀锌钢管,DN_040户门30(通往封闭空间),20(通往非封闭空间或户外)窗墙面积比CM传热系数K综合遮阳系数SCW东、西向/南向窗墙面积比02036/020窗墙面积比03032045/050030窗墙面积比04028040/045040窗墙面积比04525035/040外门窗045窗墙面积比06023025屋顶透明部分面积屋顶面积的432050满足安徽省居住建筑技能设计标准的要求注表中外门窗部分综合遮阳系数为夏季综合遮阳系数,冬季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应大于或等于065。3133建筑维护结构综合评估多层建筑墙体为砖混结构,外贴燃烧性能为A级的外墙保温材料无机玻化微珠保温材料,材料为红砖或多孔砖;高层建筑采用框剪结构,墙体采用空心砖或多孔砖,外贴燃烧性能为A级的外墙保温材料无机玻化微珠保温材料,填充物为水泥加砌块。与传统建筑相比,建筑围护结构有较大的改善,传统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往往是承重功能与保温隔热功能相结合,构造较为简单,单纯用砖石、混凝土或木材构成,本项目采用空心砖等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功能较好。住宅楼户门采用金属门板,采取厚玻璃棉板或厚岩板为保温隔音材料,窗户玻璃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隔音等性能和节能效果。本项目各类建筑通过控制建筑体形系数,外围护结构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墙体保温系统;层面保温隔热系统;外门窗采用断桥隔热铝窗和三层中空玻璃等措施,减少了围护结构的散热,改善了建筑热环境的质量,提高了供热系统的热效率,达到了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目的。建筑的体形系数、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外门窗的各朝向平均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综合遮阳系数、建筑材料的选择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或优于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性指标,可判定项目设计建筑为节能建筑。32设备选择原则及对比评价321设备选择原则(一)技术先进、操作简单、维修方便、高效低耗、运行可靠。(二)各设备间相互适应、能力匹配、运输畅通,避免环节中出现“瓶颈”现象。(三)尽量选用相同型号、规格的设备,以便于备品、配件的互换,减少其备用量。(四)以国产的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设备为主。322主要用能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根据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及特点特点,项目建成运营后,主要用能系统有采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地下车库通风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其它生活用电系统和管道天然气。(1)空调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按规划设计方案,本项目建筑主要为住宅和配套公建,配套公建包括商业(商铺、会所)、幼儿园及地下车库等。除地下车库外,其它建筑均有夏季空调、冬季采暖需求。所建住宅采用家用房间空调器(电驱动的热泵型),空调设备拟推荐选择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型产品,能效等级达到2级要求。配套商业和幼儿园部分采用户式商务多联机空调系统。空调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型产品,(电驱动的热泵型)能效等级达到2级要求。(2)电梯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本项目有多层、小高层建筑,根据建筑设计方案,拟设部电梯,总装机容量约700KW。拟选用永磁同步小机房电梯。永磁同步电梯系统的驱动装置是直接将曳引轮安装在电动机转子上的无齿轮曳引机,其效率远远高于以往的有齿轮曳引机,可降低电动机容量等级,减少消耗电量,节省用电。(3)地下建筑通风系统地下室水泵房换气次数按34次/小时,配电房及发电机房换气次数按其消除发热、余湿量考虑,采用机械排风、机械送风。地下车库换气次数5次/小时,机械排风,车库入口自然进风。(4)给水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本项目室内生活给水采取分区方式供水,15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611层为供水中压区,中压区采用恒压变频系统加压供水。地下室分区设地下生活水池和水泵房。(5)照明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照明照度标准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规定执行。住宅、幼儿园照明推荐采用紧凑型荧光灯,商业、物业照明推荐采用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室外照明、公共走道、楼梯间室外庭院灯采用太阳能电源供电,灯具采用节能型LED光源,控制开关采用光控红外感应式节能延时开关。主要场所照明功率密度指标见下表。表311主要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W/M2)对应照度值(LX)餐厅6150卧室675起居室、厨房、卫生间6100幼儿园、办公室9300商铺、会所10300车库575所选灯具的效率荧光灯灯具效率75(敞开型)或65(有格栅或遮光罩);高强度气体放电灯(金属卤化物灯)灯具效率75(敞开型)或60(有格栅或遮光罩)323能源消耗情况1、能源消耗种类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建成运营后,主要能源消耗种类为电力、天然气和耗能工质水。电力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地下车库通风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和其它生活用电系统等用电。水生活、商业、办公、绿化等用水。天然气住户生活使用,使用量按居住人数人均年用量60M3计。2、主要能源消费数量312项目能源消耗结构表折标量(吨标准煤)序号能源种类消耗量折标系数当量值占比例()1电力305KWH/A01229KGCE/KWH3682072942天然气92万M3/A13300KGCE/M31219724173水1705万T/A008571461289序号能源种类消耗量折标量(吨标准煤)折标系数当量值占比例()KGCE/T合计5051000033小区布置原则及主要内容331场地布置原则根据本市规划管理有关规定,本项目规划目标是立足于以人为本和尊重与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将项目打造成当地的示范性生活小区。本项目已经对项目总平面布置进行了周详的论证和合理的规划,使项目规划、布局与当地区城市规划相匹配。因此项目选址应注重地势平坦、地质条件稳定,便于建设,同时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等原则。居住小区的规划部局,综合考虑路网结构与住宅部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遵循以下原则(一)项目选址要考虑地形特点,根据城市现状和发展要求对商业中心的分布、商业建筑的布局等作出一系列的规定,商业建筑的选址应该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服从城市总体发展的需要。(二)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三)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防卫。(四)供电、通迅、路灯等管线地下埋设。332场地布置1、地点与地理位置整体项目位于安徽XX经济开发区控制规划区域内。XX经济开发区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开发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铁路东接京沪线,北连陇海线,西通京九、京广线。省道萧淮路S202线穿境而过,东连京福高速公路,北接连霍高速公路,北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货运可从连云港入海。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本项目建设用地由政府划拨,土地权属类别为国有建设用地,项目总占地面积3581311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居住、商业沿街。本项目共由多层、小高层、沿街商铺及会所等其它综合配套设施组成。地上总建筑面积约496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建筑约102万平方米;住宅约3744万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积约02万平方米。地下建筑约1万平方米。项目区内道路基本无需新建。项目具体位于开发区白杨西路北侧、山楂路西侧,项目选址符合县城总体规划。项目区地势比较平缓,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为防止市政道路雨水流进项目区域,入口处道路纵破按千分之四进入。生活污水经全封闭积水井沉淀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场地总平面布置见附件“平面规划图”。第四章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情况41项目使用能源种类、来源及可行性分析XX经济开发区2012年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属于原材料类基础性建筑项目,结合当地的能源资源和本项目的特点,选择的能源品种为电力、天然气和水,在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条件下,适当因地制宜的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411项目使用能源种类的选用原则XX经济开发区2012年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应根据国家和XX市的相关节能与环保政策,本着节能、环保、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项目区域定位,建筑类型和外部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能源。(一)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力求投资少,成本低,效益好,节约能源。(二)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尽可能选择耗能少的生产工艺。(三)优先选择大型先进设备,以赢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适应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能源供需情况。412项目使用能源种类项目使用的能源种类有电力、天然气和水。其中电力主要用于满足小区照明、动力、通信系统等;本项目居民生活燃料全部使用城市管道天然气。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送”天然气管网接通,天然气接收门站及城市燃气管网等输配系统建成,天然气通气运营。本项目用气从华润燃气管网接入。项目所用水源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中高层楼内设水泵站,就近由市政给水干管引入。项目使用的能源品种及数量见表41。表41项目能源品种及数量折标量(吨标准煤)序号能源种类消耗量折标系数当量值占比例()1电力305KWH/A01229KGCE/KWH3682072942天然气92万M3/A13300KGCE/M31219724173水1705万T/A008571461289序号能源种类消耗量折标量(吨标准煤)折标系数当量值占比例()KGCE/T合计5051000042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情况分析项目所在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该地区市政设施可以得到保证,只要项目本身进行必要的区内管线的建设与市管的接入,即可满足本项目建设和使用要求,能源供应条件具备。(一)电力XX市电力资源丰富。目前,拥有大唐XX电厂、国安电力两家大型发电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8家,总装机容量近200万KW。正在规划建设的大唐虎山电厂、国家电力二期、平山电厂、临涣煤矸石电厂全部竣工后,装机容量将达680万KW,华东动力之乡的优势将会更加彰显。XX供电公司是安徽省电力公司所属的中型供电企业,担负着XX市三区一县及周边部分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供电任务。截至2009年底,公司共有35KV及以上变电站24座,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共54条。近年扩建杨柳变电所,新建500KV赵集输变电工程、220KV北山变电所和110KV矿山集、XX、临涣变电所工程,开工建设了110KV花园、蔡里变电所工程。XX市2009年年度供电量已达30亿千瓦时,且夏季的最大负荷5453万KW,冬季也高达5272万KW。因此,项目建设所用电力对该地区电力供应无影响。(二)水资源XX市水资源总量980亿M3,其中地表水454亿M3,地下水675亿M3,XX市有七条主要河流,境内河长378KM。有四个中小型水库。全市现有采煤沉陷区面积11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32平方公里,形成的湿地面积中,永久性水面4000HM2,季节性水面5000HM2。浅层地下水可供水量有35451108M3/A;岩溶水在XX市供水水源地可采资源量为10058108M3/A,地表水系较发育,市内河流属淮河洪泽湖水系,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闸河、龙岱河、肖濉新河、王引河、南沱河、浍河、澥河等自然和人工河流,水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洪泽湖,主干河道总长378KM,两岸配套大沟140多条。河道平均宽度5060M,市内闸河、龙岱河、肖濉新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一般偏旱干旱年份及枯水季节常常干枯见底,偏丰丰水年分及汛期洪水泛滥,洪涝旱灾较为严重。全市河道节制闸14座,蓄水总库容4790万M3,兴利库容3610万M3。全市现有大沟140余条,长1539KM,中沟2190条,长3615KM,大、中沟上建有涵闸251处,蓄水总库容2550万M3,兴利库容1780万M3。XX市山丘区中型水库1座华家湖水库,库容1330万M3,兴利库容930万M3;小型水库3座,总库容151万M3,兴利库容1276万M3;东北山丘区较大的塘坝有4处,库容190万M3,兴利库容163万M3。但是山丘区水库、塘坝位于岩溶发育地带,渗漏较为严重,偏旱干旱年份,基本干枯见底。XX市大小煤矿星罗棋布,每年因采煤沉陷土地约500KM2,据2006年3月实测资料,全市采煤沉陷区水面面积3098KM2,平均水深约24M,现状库容7858万M3,有效库容6508万M3。323天然气2010XX日常用气量约8万M3左右,春节年用气量最高峰时,预计将达到12万M3。西气东输及省天然气公司输送给XX的指标可满足日常需求,高峰用气时段则需要从周边省市购入天然气备用。在全国天然气紧俏的背景下,XX华润燃气加大压缩天然气站、液化天然气站等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了全市天然气的供应同时,还多方开源,大力推广管道燃气,在建设完成天然气输配系统后及时对老城区燃气管网进行改造。另外,于2009年9月底开建、总投资1000多万元、位于烈山区马场的天然气接收站,共有有4个储气罐,可储备气化天然气36万M3。可满足XX12万居民用户1周的用气量,成为可靠的后备气源,即便是在西气东输供应量不足等特殊情况下,仍能发挥稳定供应的作用。43项目使用的各种能源年消耗总量(一)电力项目用电电源由市政10KV电路引入,在小区内设置10KV变配电室两座。用电负荷按其性质可分为一级负荷为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控制设备、消防泵、消防电梯、客梯电力、生活水泵、排污泵、防排烟风机、保安控制系统、通讯设备、网络机房、应急及疏散照明、重要设备机房内照明、障碍标志灯、人防用电等。二级负荷换热站、办公室、会议室、酒店客房等。三级负荷上述一级、二级负荷之外的其他负荷、住宅楼等。项目用电主要为输配电系统、空调、照明、加热设备、电梯等耗电。主要用电设备或用电单元的需用系数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电耗计算方法。项目主要用电负荷为3462KW,负荷率为84。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建筑物的类别,考虑变压器及输配电损失等因素,通过计算负荷,测算项目年用电305万千瓦时。(二)负荷估算1、装机容量计算本小区最大用电负荷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负荷密度折算至10KV变配电处的装机计算指标为1住宅建筑面积共计3744万M2,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为40W/,计算装机负荷为1794KW。2地下建筑面积共计1万M2,地下建筑用途基本是停车场,其装机负荷基本不大,将其综合考虑在公共建筑装机负荷中,公共建筑面积负荷密度取值稍大一些。3公共建筑面积共计02万M2,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为60W/,计算装机负荷为120KW。项目片区总计算装机容量为3462KW。2、用电量计算考虑居民用电设备的需要系数和公共建筑用电设备需要系数以及整个小区用电同时系数电量如下1住宅总装机2496KW,小区住户共计624户,平均单户装机约4KW,按照居民用电设备需要系数和同步系数,计算小区居民实际用电负荷如下单户计算功率为035KW,小区居民用电总计算功率为218KW,与住宅总装机负荷2496KW相比,其平均需要系数为0104,居民用电同步系数取值085,则项目居民年用电量为221万KWH。2公共建筑系统装机容量为120KW,公共建筑用电设备类型基本是通风、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分别取平均需要系数和同步系数为035和085,计算公共建筑系统年用电量为36万KWH。3项目年总用电量为住宅用电和公共建筑用电量及车库、共建等之和305万KWH,折合标准煤36820吨。(三)供配电系统及电压本项目两个小区各设置10KV变电所1座,电源均接自城区10KV公网,采用室内式或内附式布置,双主变配置。配电方式采用一级辐射式,由公用变配电站出线直接供给用户。片区内的电力线路均采用地下式敷设,同路径的线路敷设在同一沟道中。8回及以上线路采用电缆沟槽,8回以下线路采用直埋式敷设。(四)照明小区内做庭院灯照明,灯杆高35米,杆线与电力线路同侧布置,间隔1520米,项目照明道路共计约4000米,需要照明灯具约为230盏,单台灯具功率80W,照明总装机184KW,并入公共建筑装机容量。(二)天然气本项目居民生活燃料全部使用城市管道天然气。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送”天然气管网经过XX市,管网接通,天然气接收门站及城市燃气管网等输配系统建成,天然气通气运营。本项目用气从华润燃气管网接入。通过计算,项目年消耗天然气量约为92万立方米。44水的使用和供应情况水源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就近由市政给水干管引入,小区生活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用水量主要为整个小区居民用水。中高层楼内设水泵站。就近由市政给水干管引入,各个区域入口管径300MM,主管路水表口径150MM,分户供水压力04MPA,小区内生活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主干管径100MM。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名称用水单位用水定额使用时间小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最大小时用水量住宅楼1800人250L/人D24H234555M3/D457M3/H商业9000M26L/M2D12H1554M3/D135M3/H车库冲洗30000M21L/M2D8H1030M3/D375M3/H绿化、浇洒47000M22L/M2D8H1094M3/D118M3/H未预计用水量按10计635M3/D75M3/H合计697M3/D822M3/H消防用水量(按最大消防用水量计)室外消防用水量30L/S;室内消防用水量40L/S,火灾延续时间2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40L/S,火灾延续时间1H。室内给水系统小高层住宅楼15F为第一分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六层及以上由高区供水设备加压供水。611层为高I区,供水设备均设在地下车库的生活给水泵房内。沿街12层商业用房均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其它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生活给水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在基地内连成环网,供本工程各单体生活给水。排水系统室内污废水合流,室外雨污水分流,分别接入市政雨污水排水系统。高层污废水排水设专用透气管,以改善通水条件。地下层设备机房等处设置集水坑及专用排水泵自控排水。厨房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总体污水管以两处排入市政。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5A,室外场地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1A,基地雨水以两处排入市政雨水管。水泵房和蓄水池生活水泵房、消防泵房均设置在地下车库内。地下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450M3,储存一次消防所需的室内消防及自喷用水量。小区11F顶设一座20T消防专用水箱作为火灾初期消防灭火的水源。消防泵房内设两台消火栓泵,两台自动喷水消防泵。消防给水系统A、消防用水量本工程消防用水以地下消防水池及市政给水、屋顶消防水箱作为消防水源。室内、室外一次火灾消防总用水量为450M3。B、室外消防给水系统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本工程市政给水管引一条DN250进水管,在基地内连成环网,供本工程各单体给生活及消防用水。总体室外环状管网上每隔120M设SS15010型地上式室外消火栓作为火灾时室外消防水源。C、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为临高压给水系统。管网为区域消防方式。消防泵房设置两台消防主泵,消防泵二条出水管与区域消防环网连接。每栋单体建筑消防环网均以两条管道与该环网连接。11层楼屋顶水箱出水管与消防管网连接。消防泵房设置一套增压设施以满足最不利消火栓充实水柱的要求。室内消防管网按规范要求设置竖向分区。室内消火栓栓口压力超过050MPA时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布置保证相邻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室内任何部位。室外设SQS150A型地上式水泵接合器。D、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除地下车库按中危险级II级设防外,其它区域按中危险级I级设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车库、商业、菜市场等处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喷头的每个楼层和每个防火分区均设信号蝶阀和水流指示器,以发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喷头温度级别为680C,厨房内喷头温度级别为930C。喷头与墙最大间距为18M。水泵房内设喷淋加压泵两台,一用一备,火灾时从地下消防水池抽水送至火场灭火。设置喷淋系统各层末端设放水阀和压力表,最不利点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消防泵房内设喷淋系统加压泵两台,一用一备。室外设SQS150A型地上式水泵接合器。E、灭火器配置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置磷酸按盐干粉手提灭火器。位置在消防柜处。F、特殊部位的消防为高层服务的高低压配电房等特殊场所采用气体消防系统,按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执行。XX市电力供应、自来水供应和天然气供应均有较大能力,本项目用电量为305万KWH/A,用水量为1705万T/A,用气量为92万M3/A,折合标准煤505吨。由此可见,本项目能源消费基本不影响当地能源消费。第五章项目能源消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