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I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III目录1概述611项目概况612编制依据613地理位置614投资主体7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721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722地区能源结构、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划823地区环境保护83项目任务与规模84太阳能资源941太阳能资源分析1042太阳能资源初步评价105网架结构和电力负荷1151电力负荷现状1152电站厂址选择126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1361光伏组件选择13611标准和规范13612主要性能、参数及配置1462光伏阵列的运行方式设计15621光伏电站的运行方式选择15622倾角的确定1663逆变器选型1664光伏阵列设计及布置方案20641光伏方阵容量20642光伏子方阵设计22643汇流箱布置方案2365年上网电量估算23651光伏发电系统效率分析23652年上网电量估算247电气2571电气一次25711设计依据25712接入电网方案26713直流防雷配电柜27714防雷及接地28715继电保护、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28716电气设备布置2972电气二次29721电站调度管理与运行方式29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IV722电站自动控制29723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30724二次接线30725控制电源系统3072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072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31728电工实验室31729电气二次设备布置3173通信3174计量318工程消防设计319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3291工程概述3292设计依据、目的与任务329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潜在危害因素分析3394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对策措施33941设备运输、吊装作业的安全措施33942施工时高空作业33943施工时用电作业及其它安全措施34944运行期安全与工业卫生对策措施3410施工组织设计35101施工条件351011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351012施工场地及施工生活区351013地方材料供应情况351014动力能源供应36102工程项目实施的轮廓进度3611环境影响评价36111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361111噪声影响及防治361112扬尘、废气361113运输车辆对交通干线附近居民的影响361114污染物排放36112运行期的环境影响371121噪声影响371122废水影响371123电磁场影响371124雷击371125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371126光污染及防治措施37113环境效益3812节能降耗3813投资估算与经济分析38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V131投资估算381311编制依据及原则381312工程系统配置39132经济技术分析3914结论和建议41141主要结论411411本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411412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411413本工程建设经济上是合理的42142社会效益4215项目汇总表43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61概述11项目概况沈阳工程学院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道义经济开发区。学院校园规划用地86万平方米,现有占地面积60余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学院校园设计理念先进、结构布局时尚、功能设施完善,校园内可铺设太阳能电池方阵的建筑楼顶总面积为58336平方米,计划可安装电池组件的规划容量为22MW,实际装机容量为228678KWP,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负责电站的设计及施工安装。本工程按照“就近并网、本地消耗、低损高效”的原则,以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方式进行建设。每个发电单元光伏组件通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接并入三相低压交流电网(AC380V,50HZ),通过交流配电线路给当地负荷供电,最后以10KV电压等级就近接入,实现并网。由于分布式电源容量不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最大负荷的25,所有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以保障安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促进和谐为重点,努力构建安全、绿色、和谐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12编制依据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以及规程和规范。13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道义经济开发区,东经123、北纬41,年日照数在22003000小时,年辐射总量达到50005850MJ/,太阳能资源较好,属于三类光伏发电区域。由于交通运输等条件较好,并网接入条件优越,可以建设屋顶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并网电站。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714投资主体本项目由辽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辽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辽宁能源),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隶属于辽宁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省政府授权的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经营主体,是经营省本级电力建设基金和管理省级电力资产的出资人。目前拥有13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辽宁能源的投资领域主要是以电力能源为主。“十一五”期间,辽宁能源逐步向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领域拓展,着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业务。“十二五”期间,公司将大力拓展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的投资。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1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我国政府已将光伏产业发展作为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纳入了国家能源发展的基本政策之中。已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范了政府和社会在光伏发电开发利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鼓励光伏产业发展,支持光伏发电并网,优惠上网电价和全社会分摊费用,并在贷款、税收等诸多方面给光伏产业种种优惠。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可再生可能源法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该决定将于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本项目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符合能源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298号)为契机,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形成整体规模优势和示范推广效应。依托沈阳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建筑物空间资源,发挥削峰填谷作用。通过利用学校的建筑物屋顶,积极开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低压端并网自发自用项目。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822地区能源结构、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划辽宁省是我国重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3年辽宁省全社会用电量占东北电网的502,而辽宁省电源装机容量占东北地区的395;2004年用电负荷极不相称,一直处于缺电状态。随着国家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政策的实施,辽宁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一大批国有骨干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全面复苏,全社会用电量和用电负荷在“十五”后两年将有一个跳跃式的发展。因此“十五”后两年和“十五”期间,辽宁省经济将伴随工业的振兴,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较大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攀升,相应的会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的全面回升,人民生活水平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有较大的改善,用电量和用电负荷将大幅度增长。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1、584、1216、1232,全省用电量呈现加速增长趋势。2005年最大电力缺额2578MW,到2010年电力缺额为5711MW。为了改变这种用电紧张的局面,除了正常受入黑龙江省、吉林省的盈余电力外,“十五”期间应适当考虑在辽宁本省加强电源点建设的工作。因此,建设光伏发电站,探索新能源发电,对于满足辽宁地区负荷增长的需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非常必要的。23地区环境保护光伏系统应用是发展光伏产业的目的所在,它的应用情况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光伏产业的重视程度,标志着当地政府对能源及环境的认识水平。该电站的建成每年可减排一定数量的CO2,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保压力。3项目任务与规模本工程建设于沈阳工程学院现有建筑的楼顶屋面上。项目总装机容量是22MWP,25年年均发电量约为23068万KWH。采用多晶硅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分别铺设在学校内的各个楼顶上,可铺设太阳能电池方阵的屋顶总面积约为58336平方米。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94太阳能资源辽宁省太阳资源具体的分布如下图41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图根据上图,可以看出辽宁沈阳为太阳能资源中等地区,年日照数在22003000小时,年辐射总量达到50005850MJ/,相当于日辐射量3845KWH/。沈阳市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了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主要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春季少雨多旱风,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季寒冷降雪稀。全年平均气温5487,最高气温37,最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10低气温369。年均日照时数28502950小时,日照率6368。沈阳地区太阳能辐射量年际变化较稳定,其数值区间稳定在382869550717MJ/之间,年平均辐射总量为515468MJ/。年降水量450580MM,平均6147MM,多集中在79月份,无霜期120155天。属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位于全省前列。41太阳能资源分析项目所在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520048MJ/M/A,属我国第三类太阳能资源区域,但从气象部门获得的太阳能总辐射量是水平面上的,实际光伏组件在安装时通常会有一定的倾角以尽可能多的捕捉太阳能。混凝土屋顶选择南向倾角41度。1、沈阳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为5200MJ/M2左右,即1444KWH/M2左右;近6年(20042009年),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偏低,为51018MJ/M2,即14172KWH/M2。该地区的年日照时数为2800H左右,年日照百分率为63左右,太阳能资源处于全省前列。2、太阳能资源以春季和夏季较好、冬季最差为主要特征。其中,5月份太阳辐射最强,可达到620MJ/M2左右,12月份辐射最弱,为206MJ/M2左右。春、夏、秋、冬四季总辐射量分别约占年总辐射量的3131、3325、2101和1443左右。3、从日平均状况看,1114时的太阳辐射较强,可占全天辐射量的53左右,是最佳太阳能资源利用时段,12时前后辐射最强。4、日照时数以75H左右的天数最多,全年可达到60天左右,占14以上;61120H区间的天数较多,总天数为250天以上,可占全年的69,年可利用率较高。综上所述,沈阳市太阳能资源丰富,属辽宁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可以开展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资源热利用项目。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1142太阳能资源初步评价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好,由于交通运输等条件较好,并网接入条件优越,可以建设屋顶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光伏电站角度的选取采用“四季均衡,保证弱季”的原则。本项目太阳能电池板采用按最佳倾角41的方式安装在楼顶屋面上,系统年平均峰值日照时间为45小时,年日照总量为1600小时。5网架结构和电力负荷51电力负荷现状沈阳工程学院配电服务范围内2011年最大用电负荷为2400千瓦,最小用电负荷为02千瓦。配电区内输电电压为10/04千伏,变电站容载比为125。变压器7台,其中21600KVA有1台,2630KVA共6台,总容量107万千伏安。表51沈阳工程学院变电站基本负荷资料汇总表序号项目数值单位备注1变电站11最大负荷2400KW峰值负荷12最小负荷02KW13变电站年停电时间1018MIN14容载比12515配电变压器数量7台根据配电变压器数量逐个填写配电变压器相关数据16日典型负荷630KW96点/日,表格2配电变压器121变电容量0632KVA22电压等级10/04KV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1223低压侧馈线回路数14回24低压侧馈线导线截面各路不同MM23配电变压器231变电容量0632KVA32电压等级10/04KV33低压侧馈线回路数14回34低压侧馈线导线截面各路不同MM252电站厂址选择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拟选址在工程学院现有的建筑物楼顶上建设太阳能电站,在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同时节省了土地资源。根据光伏电站的区域面积、太阳能资源特征、安装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形条件,结合沈阳气象站的相关资料等,同时考虑光伏电站的经济性、可行性,初步规划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建设地点完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建设,经实际考察,无遮挡现象,具有以下特点(1)富集的太阳光照资源,保证很高的发电量;(2)靠近主干电网,以减少新增输电线路的投资;(3)主干电网的线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在基本不改造的情况下有能力输送光伏电站的电力;(4)离用电负荷近,以减少输电损失;(5)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生活条件;(6)能产生附加的经济、生态效益,有助于抵消部分电价成本;(7)良好的示范性,国家电网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政策。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136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61光伏组件选择611标准和规范1IEC61215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2IEC6173OL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构造要求3IEC6173O2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测试要求4GB/T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5SJ/T11127199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6GB/T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7EN617011999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8EN618291998晶体硅光伏方阵IV特性现场测量9EN617211999光伏组件对意外碰撞的承受能力抗撞击试验10EN613451998光伏组件紫外试验11GB649511996光伏器件第1部分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12GB649521996光伏器件第2部分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13GB649531996光伏器件第3部分地面用光伏器件的测量原理及标准光谱辐照度数据14GB649541996晶体硅光伏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15GB649551997光伏器件第5部分用开路电压法确定光伏PV器件的等效电池温度ECT。16GB649572006光伏器件第7部分光伏器件测量过程中引起的光谱失配误差的计算17GB649582002光伏器件第8部分光伏器件光谱响应的测量18GB/T182102000晶体硅光伏(PV)方阵IV特性的现场测量19GB/T189122002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20GB/T193942003光伏(PV)组件紫外试验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1421GB/T1338419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22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23GB2004712006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第1部分结构要求24GB2004722006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第2部分试验要求25GB649586地面用太阳能电池电性能测试方法;26GB64971986地面用太阳能电池标定的一般规定;27GB/T140071992陆地用太阳能电池组件总规范;28GB/T140091992太阳能电池组件参数测量方法;29GB/T95351998地面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设计鉴定和类型;30GB/T110091989太阳电池光谱响应测试方法;31GB/T110101989光谱标准太阳电池;32GB/T110121989太阳电池电性能测试设备检验方法;33IEEE12621995太阳电池组件的测试认证规范;34SJ/T21961982地面用硅太阳电池电性能测试方法;35SJ/T9550291993地面用晶体硅太阳电池单体质量分等标准;36SJ/T9550301993地面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分等标准;37SJ/T101731991TDA75单晶硅太阳电池;38SJ/T104591993太阳电池温度系数测试方法;39SJ/T112091999光伏器件第6部分标准太阳电池组件的要求;40DGJ32/J872009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工程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标准、规范和规程,并且所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应为合同签订之日为止时的最新版本。612主要性能、参数及配置6121主要性能光伏组件为室外安装发电设备,是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要求具有非常好的耐侯性,能在室外严酷的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同时具有高的转换效率。本工程采用245WP组件。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156122设备主要参数表61太阳电池组件技术参数太阳电池种类多晶硅指标单位数据峰值功率WP245功率偏差W0/3组件效率147开路电压(VOC)V372短路电流(ISC)A837工作电压(VMPPT)V304工作电流(IMPPT)A789系统最大耐压VDC1000尺寸MM165099240重量KG195峰值功率温度系数/K043开路电压温度系数/K032短路电流温度系数/K0047运行温度范围4085最大风/雪负载PA2400/5400注上述组件功率标称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1000W/M2、太阳电池温度2562光伏阵列的运行方式设计621光伏电站的运行方式选择本项目计划于沈阳工程学院楼顶斜屋安装面铺设光伏发电系统,楼顶可铺设电池板面积约为58336平方米,可安装太阳能电池板228678KWP,装机容量约22MW。本工程按照“就近并网、本地消耗、低损高效”的原则,以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方式进行建设。每个发电单元光伏组件通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接并入三相低压交流电网(AC380V,50HZ),通过交流配电线路给当地负荷供电,最后以10KV电压等级就近接入,实现并网。由于分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16布式电源容量不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最大负荷的25,所有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为了减少光伏阵列到逆变器之间的连接线及方便日后维护,建议配置光伏阵列汇流箱,该汇流箱可直接安装在电池支架上,汇流箱的输出经直流线缆接至配电房内直流配电柜,经直流配电后接至并网逆变器,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经交流配电柜接至防逆流控制柜,输出04KV,50HZ三相交流电源,实现用户侧并网发电功能。622倾角的确定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沈阳本地太阳辐射资源情况,保持原有建筑风格,学校楼顶屋面采用41度倾角布置。63逆变器选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由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计量装置及配电系统组成。太阳能能量通过光伏组件转换为直流电力,在通过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正弦波电流,一部分给当地负载供电,剩余电力馈入电网,本系统逆变器采用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G100K3,功率为100KW的逆变器。这样根据光伏组件的电压变化和温变化范围,可保证绝大多数直流输出电压范围均在MPPT范围内,汇流后进入一台逆变器可保证输出电压变化不超出设备最大功率跟踪范围内(450V820V),并不超过设备安全电压1000V。阳光电源生产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根据天气变化自动启停及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功能。当系统出现异常时可以使逆变器自动停止工作并安全与系统脱离。逆变器的控制选用电压型电流控制方式,输出基波功率因数大于等于95,电流各次谐波不得大于3。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17图62SG100K3逆变器外观图SG100K3逆变器具有以下特点和谐电网零电压穿越功能有功功率连续可调(0100)功能无功功率可调,功率因数范围超前09至滞后09高效发电含变压器最高转换效率达970高精度电能计量装置方案灵活2555可连续满功率运行适用高海拔恶劣环境,可长期连续、可靠运行加热除湿功能(可选)其主要技术参数列于下表表62SG100K3并网逆变器性能参数表型号SG100K3直流侧参数最大直流电压900VDC最大直流功率113KWP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18满载MPP电压范围450820V最大输入电流250A交流侧参数额定输出功率100KW额定电网电压400VAC允许电网电压310450VAC额定电网频率50HZ/60HZ允许电网频率47515HZ/57615HZ总电流波形畸变率099(额定功率)系统最大效率970(含变压器)欧洲效率964(含变压器)防护等级IP20(室内)允许环境温度2555冷却方式风冷允许相对湿度095,无冷凝允许最高海拔6000米显示与通讯显示触摸屏标准通讯方式RS485可选通讯方式以太网/GPRS机械参数外形尺寸(宽X高X深)1015X1969X785MM净重925KG选择使用的阳光电源的SG50K3电站型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高达987;户内型、户外型、集装箱型产品设计;适用于大中型电站项目,具有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符合各项并网要求、发电量高、可靠稳定的特点。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19图63SG50K3逆变器外观图其主要技术参数列于下表表63SG50K3并网逆变器性能参数表型号SG50K3输入数据最大直流输入功率(W)57KWP直流输入电压范围,MPPT(V)450820允许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900允许最大直流输入电流(A)130输出数据额定交流输出功率(W)50KW额定电网电压V440VAC最大交流输出电流(A)80电网工作频率范围(HZ)50/60功率因数095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3效率最大效率()966欧洲效率()957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20保护功能过/欠压保护,过/欠频保护,防孤岛效应保护,过流保护,防反放电保护,极性反接保护,过载保护,过温保护防护等级及环境条件外壳防护等级IP20工作环境温度2555最高海拔M2000相对湿度95,无冷凝冷却方式风冷显示和通讯显示LCD液晶触摸显示屏标准通讯方式RS485、以太网电网监测具备接地故障监测具备认证情况金太阳认证(鉴衡CGC认证)体积和重量宽/高/深(MM)820/1984/646重量(KG)64364光伏阵列设计及布置方案641光伏方阵容量以教学楼D座为例进行设计,D座楼顶并网发电系统将采用分布式并网的设计方案,单台并网逆变器装机容量为100KW,容量1036KW的太阳能电站通过1台SG100K3并网逆变器接入04KV交流电网实现并网发电。下面以单机100KW光伏组件汇入并网逆变器为例,进行并网电站的设计。本项目的电池组件可选用英利公司自产的功率245WP的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其工作电压约为302V,开路电压约为378V。根据SG100K3并网逆变器的MPPT工作电压范围(450V820V),每个电池串列按照20块电池组件串联进行设计,100KW的并网单元需配置20个电池串列,逆变器装机容量为100KW,需太阳能电池板共400块。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21为了减少光伏电池组件到逆变器之间的连接线,以及方便维护操作,建议直流侧采用分段连接,逐级汇流的方式连接,即通过光伏阵列防雷汇流箱(简称“汇流箱”)将光伏阵列进行汇流。此系统还要配置直流防雷配电柜,该配电柜包含了直流防雷配电单元。其中直流防雷配电单元是将汇流箱进行配电汇流接入SG100K3逆变器;经三相计量表后接入电网。另外,系统应配置1套监控装置,可采用RS485或ETHERNET(以太网)的通讯方式,实时监测并网发电系统的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100KW光伏并网发电示意图如图61所示。D座项目将1台逆变器并联接入04KV电网。图64并网发电示意图本项目光伏组件铺设在工程学院的各个楼顶的屋面上。各区域面积及装机容量如表64所示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22表64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汇总表642光伏子方阵设计6421光伏子方阵容量考虑到房屋的实际情况每个光伏方阵容量、汇流箱、直流汇流屏及逆变器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光伏子方阵的容量为100KW和50KW。名称楼顶面积(M2)装机容量KW国际交流中心1368536256大学生活动中心37861484112行政楼26671045464教学楼A座26361033312教学楼B座110543316教学楼C座30381190896教学楼D座29661162672实训A座25561001952实训B座226588788实训C座2660104272实训D座26421035664实训E座28871131704实训F座25681006656图书馆2238877296科技园1452569184综合服务中心108042336宿舍楼11124194868248独身公寓1092428064外教公寓16006272教工食堂1698665616学生1食堂9003528学生2食堂48519012学校医院691270872学校浴池60523716学校变电所32012544学校物业办公室612239904总计5833622867712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236422光伏组件布置方式根据选定的光伏组件和逆变器形式与参数,结合逐时太阳能辐射量与风速、气温等数据,确定晶硅光伏组件组串数为20,汇流形式为12进1出。6423光伏组件支架设计本项目光伏组件直接安装在支架上。643汇流箱布置方案汇流箱安装在支架或钢构上,具有防水、防灰、防锈、防晒,防雷功能,防护等级IP65及以上,能够满足室外安装使用要求;安装维护简单、方便、使用寿命长。直流汇流箱为12路输入1路输出,带防雷模块。柜体可采用的不锈钢板,不锈钢板的厚度12MM;框架和外壳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除满足内部元器件的安装要求外,还能承受设备内外电路短路时的电动力和热效应,不会因设备搬运、吊装、运输过程由于受潮、冷冻、撞击等因数而变形和损坏。柜体的全部金属结构件都经过特殊防腐处理,以具备防腐、美观的性能;通过抗震试验、内部燃弧试验;柜体采用封闭式结构,柜门开启灵活、方便;元件特别是易损件安装便于维护拆装,各元件板应有防尘装置;柜体设备要考虑通风、散热;设备应有保护接地。汇流箱进线配置光伏组件串电流检测模块,模块电源自供;功耗小于15W;串行通讯接口1个,RS485方式;采样处理12路光伏电池板电流(012A),采样精度不低于05。可根据监控显示模块对每路电流进行测量和监控,可远程记录和显示运行状况,无须到现场。65年上网电量估算651光伏发电系统效率分析并网光伏系统的效率是指系统实际输送上网的交流发电量与组件标称容量在没任何能量损失的情况下理论上的能量之比。标称容量1KWP的组件,在接受到1KW/M2太阳辐射能时理论发电量应为1KWH。根据太阳辐射资源分析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24所确定的光伏电站多年平均年辐射总量,结合初步选择的太阳能电池的类型和布置方案,进行光伏电站年发电量估算。光伏系统总效率暂按75计算。652年上网电量估算多晶硅组件在光照及常规大气环境中使用会有衰减,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衰减速率为第2年不超过2,10年不超过10,25年衰减不超过20。按沈阳地区年平均有效发电日辐照量为4606KWH/M2A,平均年有效发电辐照量168128KWH/M2A计算。平均年有效发电小时数168128小时计算。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装机容量为228678KWP。全年发电量约等于2286781681283384470268KWH3845万KWH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大,直流侧电压低,电流大,导线有一定的损耗,本工程此处损耗值取2。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之间存在一定的特性差异,不一致性损失系数取3;考虑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即使清理仍存在一定的积灰,遮挡损失系数取5;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效率(无隔离变压器,欧洲效率)约为98985,干式变压器的效率达到987。考虑到光伏电厂很少工作在满负荷状态,绝大多数时间都工作在较低水平,且晚上不发电时还存在空载损耗,故本工程逆变器效率按98计算,升压变压器效率按98考虑(两级升压,损耗需考虑两次);早晚不可利用太阳能辐射损失系数3,光伏电池的温度影响系数按2考虑,其它不可预见因素损失系数2。系统效率为9897959898989798987918全年上网电量约等于33844702687918304423558KWH3044万KWH按照实际装机容量228678KWP计算的上网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为19569191KWH228678KW133123小时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25组件使用10年输出功率下降不得超过使用前的10组件使用20年输出功率下降不得超过使用前的20组件使用寿命不得低于25年。在计算发电量时,需要主要考虑以下损失交、直流线路损失3;光伏组件表面尘土遮盖损失810;逆变器损失510;环境温度造成的发电量损失2;折合以上各折减系数,光伏系统总效率为75。根据太阳辐射能量、系统组件总功率、系统总效率等数据,可预测228678KWP光伏发电系统的年总发电量。预测发电量系统容量光伏组件表面辐射量系统总效率。按以上公式计算,将水平面的太阳辐射折算到单轴跟踪系统的光伏阵列平面上进行仿真计算,沈阳工程学院校园内可铺设太阳能电池方阵的建筑楼顶总面积为58336平方米,计划可安装电池组件的规划容量为22MW,实际装机容量为228678KWP,得出首年发电量为28835万KWH,则整个并网发电系统的25年总发电量为72088万KWH,考虑系统25年输出衰减20,则年平均发电量为23068万KWH。7电气71电气一次711设计依据SJ/T11127199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GB/T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Z19964200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GB/T200462006光伏系统电网接口特性(IEC617272004)GB123262000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52003电能质量电力系统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26GB5005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4042007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T15543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945199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942219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DL/T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712接入电网方案接入特点与方式就近低压并网,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局部故障检修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用电高峰时提供大量电力,有助于城市电网调峰;便于电网的投切和调度;方便运行维护;国家电网在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中指出“分布式电源总容量原则上不宜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最大负荷的25”。采用低压接入模式的DGPV,建议其容量小于所接入中压配电变压器最大负荷40。以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为400KVA计,若其负载率为50,则建议采用低压接入模式的DGPV容量小于80KVA。采用中压分散接入模式的DGPV,建议其容量要小于所接入中压馈线最大负荷的40。以YJY223300为例,若采用单环网接线,则建议采用中压分散接入模式的DGPV容量小于15MVA。采用专线接入模式的DGPV,建议其容量要小于所接入主变压器最大负荷的25。其中,若考虑容载比为20,则容量为20MVA和315MVA的35KV主变所能接入的最大DGPV容量分别为25MVA和39MVA,而253910MVA的DGPV只能采用35KV专线接入更高等级的变电站中低压侧母线。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27本系统采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接并入三相低压交流电网(AC380V,50HZ),使用独立的N线和接地线,适应的电网参数如表所示表71电网参数表序号项目内容1配电系统模式TNS母线(独立的N线和PE线)2系统电压AC380/220V3额定频率50HZ4系统接地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并网系统接入三相400V或单相230V低压配电网,通过交流配电线路给当地负荷供电,由于分布式电源容量不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最大负荷的25,所有光伏发电自发自用。713直流防雷配电柜光伏阵列汇流箱通过电缆接入到直流防雷配电柜,按照100KW并网逆变发电单元进行设计,需要配置1台直流防雷配电柜PMDD100K(100KW),主要是将汇流箱输出的直流电缆接入后,经直流断路器和防反二极管汇流、防雷,再分别接入1台SG100K3并网逆变器,方便操作和维护。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28图71直流防雷配电柜系工作原理图直流防雷配电柜的性能特点如下1)每台直流防雷配电柜按照100KW配电单元设计,与100KW并网逆变器匹配;2)每台直流防雷配电柜可接入15台汇流箱;3)直流输入回路都配有可分断的直流断路器和防反二极管,防反二极管的目的是防止汇流箱之间出现环流现象,断路器选用ABB品牌;4)直流输出回路配置光伏专用防雷器,选用菲尼克斯品牌;5)直流输出回路配置1000V直流电压显示表;。714防雷及接地为了保证本工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安全可靠,防止因雷击、浪涌等外在因素导致系统器件的损坏等情况发生,系统的防雷接地装置必不可少。用户可根据整个系统情况合理设计交流防雷配电、接地装置及防雷措施。系统的防雷接地装置措施有多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供参考(1)地线是避雷、防雷的关键,在进行太阳电池方阵基础建设的同时,采用40扁钢,添加降阻剂并引出地线,引出线采用10MM2铜芯电缆,在光伏板周围敷设一以水平接地体为主,垂直接地体为辅,联合构成的闭合回路的接地装置,供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之用。该接地采用方孔接地网,埋深在电池支架基础的下方,接地电阻按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中的规定进行选择应不大于4。接地网寿命按30年计算。接地装置符合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1997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2)直流侧防雷措施电池支架应保证良好的接地,光伏电池阵列连接电缆接入光伏阵列防雷汇流箱,汇流箱内已含高压防雷器保护装置,电池阵列汇流后再接入直流防雷配电柜,经过多级防雷装置可有效地避免雷击导致设备的损坏;(3)交流侧防雷措施每台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经交流防雷配电柜接入电网(用户自备),可有效地避免雷击和电网浪涌导致设备的损坏;(4)所有的机柜要有良好的接地。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29715继电保护、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本项目考虑在主线路上配置1套光纤电流纵差保护作为本线路的主保护。以带方向的电流电压保护作为后备保护,并要求具备自动重合闸。每台逆变器配有相同容量的独立的交直流防雷配电柜,防止感应雷和操作过电压。在各级配电装置每组母线上安装一组避雷器以保护电气设备。本工程各级电压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均以5KA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残压作为绝缘配合的依据。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按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1997选取。对于大气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采用氧化锌避雷器进行保护。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按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110322000中的规定进行选择。716电气设备布置根据本工程规模,结合沈阳工程学院校区内总体规划设置配电室,配电室内设置10KV配电装置、二次设备室、监控室等。变压器就地布置于现有的学校变电所内。72电气二次721电站调度管理与运行方式本项目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在二次设备室实现对所有电气设备的遥测、遥控、遥调、遥信等功能。本项目受地方供电部门管辖,接受当地电力调度部门调度管理。722电站自动控制光伏电站设置综合自动化系统一套,该系统包含计算机监控系统,并具有远动功能,根据调度运行的要求,本电站端采集到的各种实时数据和信息,经处理后可传送至上级调度中心,实现少人、无人值班,并能够分析打印各种报表。该项目在并网侧设置电能计量装置,通过专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连接到多功能电度表,通过专用多功能电度表计量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设置电流、电压、有功、无功和功率因数等表计以监测系统运行参数。计量用专用多功能电度表具有通讯功能,能将实时数据上传至本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升压站线路侧的信号接入地区公共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30通讯管理机布置在电子设备间网络设备屏上,采集各逆变器及公用设备的运行数据。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通讯管理机与站内各电气设备联络,采集分析各子系统上传的数据,同时实现对各子系统的远程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将所有重要信息传送至监控后台,便于值班人员对各逆变器及光伏阵列进行监控和管理,在LCD上显示运行、故障类型、电能累加等参数。项目公司亦可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光伏电站遥信、遥测。723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光伏电站内主要电气设备采用微机保护,以满足信息上送。元件保护按照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93)配置。开关柜上装设微机保护,配置通讯模块,以通讯方式将所有信息上传至综合自动化系统。逆变器具备极性反接保护、短路保护、低电压穿越、孤岛效应保护、过热保护、过载保护、接地保护等,装置异常时自动脱离系统。本工程系统保护配置最终应按照相关接入系统审批意见执行。724二次接线光伏发电、汇流箱、逆变器、就地升压变压器等设备,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完成相关电气测量、操作等要求。725控制电源系统(1)直流电源为了供电给控制、测量、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控制负荷和机组交流不停电电源等动力负荷提供直流电源,设置220V直流系统。直流系统采用动力、控制合并供电方式,本期装设一组220V阀控式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组,一套套高频开关电源充电装置及微机型直流绝缘监察装置,220V蓄电池容量暂定为100AH。蓄电池以10小时放电容量,正常时以浮充电方式运行。2不停电电源系统为保证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及远动设备电源的可靠性,本工程设置一套交流不停电电源装置(UPS),容量为5KVA。其直流电源由直流系统提供,其交流电源由配电网提供。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3172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本工程设计范围内的电气配电间、二次设备室等设置火灾报警探测器,火灾报警探测器纳入到整个厂区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一旦房间内发生火灾,该区域内的火灾报警探测器能判别火灾并发信号至当地消防控制中心,由消防控制中心发出警报并进行相关联动。72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在站内较重要的位置装设彩色固定式工业红外电视摄像头,设置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该系统能够覆盖整个电站该系统,能够将图像信息送至集中控制室,实现全站监视。728电工实验室根据光伏发电工程管理原则和需要,在二次设备室内设置电工实验室小间,配备一定数量的仪器仪表等设备,以便对新安装或已投运的电气设备进行调整、实验以及维护和校验。729电气二次设备布置本工程二次设备较少,主要有直流配电屏、UPS配电屏、监控系统屏,以及环境监测设备、火灾报警屏等。二次设备考虑统一布置于二次设备室内。73通信市政通讯纳入校园通信系统,初步考虑接入2门电话网络,采用综合布线系统。74计量计量关口设置原则为资产分界点。本项目系统接入侧设立计量表计。8工程消防设计本工程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条例、规范进行设计,重点是防止电气火灾。园区已有建筑物包括车间、配电房、仓库、办公楼等,有完善消防设施;本期工程建设时,仅新增1个配电室,其余均利用厂区已有建筑物屋顶布置本期光伏设施。新增的配电室,火灾危险性均按戊类、耐火等级均按二级设计,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32参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室内不设消防给水。本工程配置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太阳能光伏组件为非易燃物,不考虑配置灭火器具。站内设1套火灾探测报警控制系统,以及时预报火灾、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火警部位,从而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此外,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铲、消防斧、消防铅桶、砂箱等作为公用消防设施。由于光伏电站工程消防设计尚没有相应的国家设计规范与之对应,本工程消防设计除参照国家现行消防设计规范外,还应征得当地消防部门的同意。9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91工程概述本工程光伏组件安装在原有屋顶,周围没有危及工程安全的设施和装置。地面(下)设施和装置的地坪将按照防洪、防涝和防渗的要求设计。因此本工程站址是安全的。92设计依据、目的与任务本工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部分设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以下技术规范与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33为了确保本工程投产后的安全运行,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在设计中对可能存在的直接危及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因素如火灾、雷击、电气伤害、机械、坠落伤害等做到早预防,防患于未然。9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潜在危害因素分析本工程施工期主要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包括设备运输作业、吊装作业、设备安装和施工时的高空作业、施工时用电作业、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以及设备损坏、火灾等。运行期主要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与输变电设备损坏、火灾、爆炸危害;噪声及电磁场的危害;电气伤害、坠落和其它方面的危害。94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对策措施941设备运输、吊装作业的安全措施设备的运输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在实施运输前,必须对运输路线的道路、桥梁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以确保道路和桥梁的等级满足运输要求。同时需根据生产厂家对运输的要求,落实运输加固措施,并配套足够的运输装卸工具,以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应制定严格的施工吊装方案,施工方案应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的规定,并进行必要的审查核准。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安全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审查批准后方开始施工。安装现场应成立安全监察机构,并设安全监督员。吊装设备应符合电业安全工业规程的规定要求。吊装前,吊装指挥和起重机械操作人员要共同制定吊装方案。吊装现场必须设专人指挥,指挥必须有安装经验,执行规定的指挥手势和信号。吊装人员必须检查吊车各零部件,正确选择吊具。起吊前应认真检查被吊设备,防止散件物坠落942施工时高空作业设备应尽量在地面进行拼装和固定,以减少高空作业工程量。根据电力行业有关规定进行,并结合建构筑物状况设置的安全保护措施,避免高空作业事沈阳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电站可行性方案34故的发生。安装时严禁利用屋(棚)顶作为临时堆场,必须落实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起吊与安装应同步衔接,防止荷载集中,造成屋(棚)顶垮塌。光伏电站升压站内电气一次、二次设备安装时,应根据电力行业有关规定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安全预防和应急措施,并配备有相应的现场安全监察机构和专职安全监督员。943施工时用电作业及其它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采用可靠的安全措施。(2)施工时应准备常用的医药用品。(3)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如对讲机等。944运行期安全与工业卫生对策措施为了确保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 新质生产力实践工具包解析
- 2025年职业卫生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 电气试验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智能楼宇管理员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资源标准化模板
- 钎焊工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表井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文明旅游策划方案
- 养老护理员护理安全培训课件
- 《维生素及图片》课件
- 天然气开采业的生产流程与技术要点
- 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课件
- FLUENT 15 0流场分析实战指南
- 弱电维护保养合同
- GB/T 41972-2022铸铁件铸造缺陷分类及命名
- YY/T 0471.3-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3部分:阻水性
-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全国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应用》精品课件
- 新闻传播中的媒介素养课件
- 超疏水材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