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行性研究XX县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工程编号13LL10S008可行性研究二一三年八月可行性研究目录第一章概述111项目研究背景112项目介绍213项目编制依据314研究主要内容315主要研究结论4151项目建设必要性4152交通量预测结果4153技术标准4154路线方案6155主要工程规模615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57经济评价7158节能评价8159结论81510建议8第二章项目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921区域概况922区域建设条件10221沿线主要交叉口10222沿线现状建筑及地形10223沿线道路路况11224现状桥梁11225总体评价1123XX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2231自然概况12232人口及行政区划12233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预测1324自然条件15241地形、地貌15242气象及水文条件15243区域构造及地震16244沿线工程地质特征17第三章相关规划及交通量预测1831XX城市规划1832XX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18可行性研究321综合交通现状18322路网现状19323综合交通规划19第四章项目建设必要性2141项目建设是交通量发展的需要2142项目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143项目建设是适应城市规划的需要2144项目的建设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需要21第五章技术标准2251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2252车道数计算2253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24531通行能力计算24532服务水平2454技术标准26541路线技术标准26542路线技术标准26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2761总体设计原则2762道路工程27621路线平面设计27622路线纵断面设计28623道路横断面设计28624路基设计29625路面31626无障碍设计32627交叉设计3263桥梁、涵洞设计35631概况35632桥梁设计原则35633桥梁设计规范36634设计标准36635主要材料37636桥梁附属构造38637桥梁设置方案40638涵洞设置方案42639桥梁景观设计446310桥梁抗震设计4464排水工程44641排水现状44可行性研究642排水体制及排水规划45643雨水工程设计45644污水工程设计46645管材、施工及其它47646管线综合496461管线布置原则496462管线综合布置4965污水提升泵站工程50651泵站选址50652工艺设计50653建筑设计51654结构设计51655供电设计53656仪器仪表及自动控制53657总平面布置53658通风和采暖53659通信调度536510防汛与排水546511运行管理5466照明工程55661现状路灯55662照明主要技术指标55663布灯方式55664布灯方式55665路面平均照度计算55666功率密度计算5667景观设计57671项目背景57第七章环境评价5871环境状况与标准5872沿线环境范围5973工程环境影响及对策5974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5975道路改造后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6176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及建议62第八章节能评价6381节能评价的编制依据6382节能评价6383道路照明节能6384运输节能64可行性研究第九章工程实施计划和管理6791工程建设规模6792工程建设管理6793进度计划6794项目招标67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9101编制说明69102编制范围69103费用标准取用说明69104投资估算结果69105资金筹措70第十一章经济评价71111编制依据71112计算期71113主要评价参数71114国民经济费用计算721141建设费用721142经营成本费用73115经济效益的识别和计算73116经济费用效益分析76第十二章问题及建议1可行性研究1第一章概述11项目研究背景项目地理位置图XX,位于XX省东部,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北上海”。XX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位于XX省东南部,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泰州市接壤,北与盐城市接壤,XX除狼山低丘群外,都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平均海拔为四米左右。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另一个就是与其一衣带水、处于长江北岸的XX。XX“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望,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成以后,已使XX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XX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下辖六县(市)海门市、XX县、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和XX市。海安县可行性研究2XX县位于XX东北部,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鱼米之乡。总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县境西宽东窄,轮廓酷似一把金钥匙。县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32至北纬3243,东经12012至12053之间。面积1108平方公里。2011年12月,又一轮区划调整结束,全县辖10个镇、3个开发区,分别为XX经济开发区(城东镇)、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镇)、XX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李堡镇、大公镇、雅周镇、曲塘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共有207个行政村。2012年8月,XX经济开发区(城东镇)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更名为XX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县均为平原地带,地形坦荡,河道稠密。通扬运河、串场河以东为河东地区,是苏北滨海平原的最高处,为海相沉积物盐碱地区,海拔365米,成陆距今460020年历史,愈往海边成陆愈晚。原北凌乡海拔354米,老坝港东部在35米以下。通扬运河以南以西地区为河南地区,是长江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古代长江口在扬州一带)。平均海拔45米。串场河以西、通扬运河以北为河北地区,属里下河低洼圩田平原区,北部南莫、白甸、墩头、仇湖、吉庆海拔1635米,南部章郭、双楼、胡集、XX镇北部、古贲等海拔在4米左右,该地区土地肥沃。XX县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通扬运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以北属淮河水系。一级河7条栟茶运河、焦港、北凌河、新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如海运河(引水工程)、通扬运河。通扬运河为汉代开凿,吴王刘濞为获取盐泽之利,开凿了上官河、运盐河,也就是今天的通扬运河,是县内最古老的河流。二级河13条串场河、丁堡河、新古河、红星河、姜黄河、滩河、沿港河、江海河。三级河56条,四级河465条。东西向骨干河道有新老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北凌河;南北向骨干河道串场运河、通榆运河、丁堡河、如海运河、焦港、曲雅河;里下河地区有东塘河、北洋大河、七湾河、西塘河等大河。本项目工程可行性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展开的。12项目介绍道路线形在规划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减少拆迁提高经济效益。XX县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设计起点为北三环与204国道交叉口(交叉口包括在本次设计范围内),起点道路桩号K001234;设计终点位于与朝阳路交叉口(交叉口不包括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终点道路桩号K427115。道路施工长可行性研究3度约425881M,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65M,本次实施宽度为35M。本工程新建桥梁8座,箱涵2座,圆管涵16道;同步实施雨水、污水管道工程。其地理路网位置如图所示。路网位置图13项目编制依据1、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3年4月)其它现行有关专业规范、强制性条文。14研究主要内容本次可行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项目区域概况及发展2、相关规划及交通量预测3、项目建设必要性4、技术标准5、工程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46、建设条件及工程环境影响7、工程实施及建设计划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经济评价10、问题及建议15主要研究结论151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的建设是交通量迅速发展的需要;2、项目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项目的建设是适应城市规划的需要;4、项目的建设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需要;152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拟定建成年份为2014年,交通量预测目标年为建成通车后15年,即2029年。预测特征年设定为2014年、2019年、2024年、2029年。本项目未来断面交通量及服务水平预测表单位PCU/H年份2014201920242029交通量1160146717012029153技术标准XX县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主干路,沿线主要为农田,局部沿线散落民居;主要为方便沿线出行使用。新建北三环西延段道路红线65M,断面形式如下一般路段道路标准断面(近期)可行性研究5一般路段道路标准断面(远期)本项目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采用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车速(KM/H)60(一般路段)3道路红线(M)654沥青设计年限(年)15机动车道(M)45非机动车道(M)355道路净空人行道(M)25车行道(M)35/3756车道宽度人行道(M)37暴雨重现期P2年道路BZZ100型标准车8荷载标准桥涵城A9地震设防标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154路线方案1、平面总体布置的控制条件1)XX路网整体规划;2)避免穿越不良地质带;3)避免沿线过大拆迁,道路经济性控制本次线位线形如下沿线河流沿线农田可行性研究6道路沿线共4个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自西向东以此为204国道交叉口、隆胡线交叉口、西园大道交叉口、隆田路交叉口本工程新建8座桥梁。终点朝阳路隆田线西园大道起点新204国道隆胡线线位总体布置图155主要工程规模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为道路、桥涵及附属配套工程;市政管线工程;照明工程。15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工程总费用为230171467元,建安费为186914425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0488206元,预备费为19740263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3028573元,本工程占地415亩,详见表。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主要工程量及造价估算(人民币元)费率工程量造价技术经济指标第一部分建安工程KM42518691442543979864一北三环KM425186914425439798641道路工程M2149903479690293202路基工程M2124652397671972003雨水工程M107941565140014504污水工程M88701064460012005桥梁工程M256673003560053006箱涵、圆管涵工程M2920440860048007路灯盏2364720000200008绿化M2259700311680001209交通设施费KM4252550000600000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488206一征地拆迁费0可行性研究71征地费亩0暂不计2拆迁安置费M20暂不计二其它费用78847981建设单位管理费16271302工程监理费24406951503工程保险费8135650504审查费1627130105环评费2000006招投代理费24406951507水土保持方案费08地质灾害评估费010项目前期费用包括可研费用)200000三勘察设计费2865000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197402631一预备费()X101974026310二工程静态投资217142894三建设期贷款利投资估算总金额2301714672、资金筹措根据项目投资估算,共需资金约230171467元,全部来自于财政资金。157经济评价经过分析计算,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12,大于8的社会折现率;由敏感分析表明,在效益降低20,费用增加20的最不利情况下,内部收益率为814,仍然大于社会折现率8。因此,从国民经济角度来看该项目是可行的。经济费用效益指标计算结果见表。经济费用效益指标指标方案内部收益率EIRR净现值ENPV万元效益费用比EBCR投资回收期N年全部投资141296331521099158节能评价根据各特征年分车型油耗,到2014年,平均每辆车在本项目上全程行驶比在老路上行驶节约016升油,到2029年可节约017升油,综合计算得到本项目评价期内总节油量199万升;综合计算得到本项目评价期内总节油量为363万升。按当前汽油价可行性研究8格计算,两项节约燃油费达人民币2千万元以上,节能效益明显。159结论经综合论证得知,XX县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施工上是可实现的。1510建议1、路面结构,本道路建成后承担交通流量大,过境交通车辆多,承担较大的运输同行功能,为了增强道路的耐久性和耐磨性能,建议路面结构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砼路面。2、建议设计尽量选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及工艺,避免施工噪音、扬尘扰民。3、建议与北三环东段一并实施,连接新老G204,实现城区北部的快速过境。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要注意以上方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深化方案,优化设计。可行性研究9第二章项目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21区域概况1、项目概况XX县北三环(204国道朝阳路)新建工程,设计起点为北三环与204国道交叉口(交叉口包括在本次设计范围内),起点道路桩号K001234;设计终点位于与朝阳路交叉口(交叉口不包括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终点道路桩号K427115。道路施工长度约425881M,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65M,本次实施宽度为35M。本工程新建桥梁8座,箱涵2座,圆管涵16道;同步实施雨水、污水管道工程。本次设计范围包含路线、路基、路面、桥涵、排水、安保、管线、照明、其他工程等。区域位置图可行性研究1022区域建设条件221沿线主要交叉口沿线相交道路,从西往东依次为204国道、隆胡线、西园大道、隆田线。沿线相交道路表序号相交道路名称交叉类型类型道路等级备注1204国道T字交叉现状一级公路起点2隆胡线十字交叉现状县乡道3西园大道十字交叉规划主干路4隆田线十字交叉现状次干路道路终点处施工现场222沿线现状建筑及地形北三环位于XX镇,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主干路,道路沿线在建宁启铁路,道路两侧为农田、民居和厂房。隆田线现状可行性研究11223沿线道路路况沿线基本为农田,局部存在乡村砂石路,设计不予利用。224现状桥梁本工程无现状桥梁,跨越8条河流。225总体评价1、本区域无重大拆迁设施,整体建设条件良好。2、道路线位选择尽量考虑避免现状河塘,减少河塘路基。起点处所跨河道可行性研究1223XX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31自然概况XX县位于XX省东部的苏中地区,XX、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鱼米之乡。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XX县地理位置图232人口及行政区划XX县位于XX东北部,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鱼米之乡。总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县境西宽东窄,轮廓酷似一把金钥匙。县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32至北纬3243,东经12012至12053之间。面积1108平方公里。2011年12月,又一轮区划调整结束,全县辖10个镇、3个开发区,分别为XX经济开发区(城东镇)、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镇)、XX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李堡镇、海安县县可行性研究13大公镇、雅周镇、曲塘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共有207个行政村。2012年8月,XX经济开发区(城东镇)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更名为XX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XX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赶超、持续跨越,走出了一条统筹协调、又好又快的新时期XX之路,成为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装备制造之乡、建筑之乡、茧丝绸之乡、河豚之乡、纺织之乡、花鼓之乡、紫菜之乡和长寿之乡,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XX省文明城市、XX省金融生态示范县等数十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233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预测1、XX省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发展阶段的新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毫不动摇地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开辟“十二五”发展更加美好的前景。“十二五”时期,XX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人民群众普遍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为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综合实力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58万亿元(2010年价,下同),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经济结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左右,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2、XX市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XX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突破阶段,也是加快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构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重要时期。可行性研究14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3、XX县经济发展规划1、指导思想“十二五”XX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国际资本和产业仍将继续向我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流动和转移,全省新一轮沿江开发的深度推进和沿海开发的全面展开,将为我县发展带来新的机遇。XX地处苏中、苏北交汇点,在沿江、沿海经济开发中处于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地位,随着苏通大桥、沿海高速公路的贯通以及江(都)海(安)高速公路的建设,XX将成为沿江开发辐射北部、沿海开发辐射西部的枢纽之一,成为苏南、浙江等地区产业北上转移的热点地区,XX的比较优势、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未来五年,是我县构筑经济增长新模式的关键期、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建设和谐社会的突破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期。根据省、市委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2、发展目标围绕指导思想,纲要草案根据县委建议的要求提出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六大类29项具体指标。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指标设置上,针对客观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结构和效益指标,突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指标,突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指标,这就使发展主题和主线有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抓手,与发展战略也是相互衔接的。二是指标测算上,注重历史经验数据分析和趋势分析相结合,注重专家观点和相关研究成果相结合,注重有效促进发展和保留适当余地相结合。三是指标分类上,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其中,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综合运用各类政策手段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可行性研究15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责任的目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政府各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和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24自然条件241地形、地貌XX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县境西宽东窄,轮廓酷似一把金钥匙。全县均为平原地带,地形坦荡,河道稠密。通扬运河、串场河以东为河东地区,是苏北滨海平原的最高处,为海相沉积物盐碱地区。通扬运河以南以西地区为河南地区,是长江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古代长江口在扬州一带)。串场河以西、通扬运河以北为河北地区,属里下河低洼圩田平原区,土地肥沃。242气象及水文条件1、区域气候XX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冷热适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天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XX年平均气温145。1月最冷,平均17。七八月最热,平均27。2、水文XX县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通扬运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以北属淮河水系。一级河7条栟茶运河、焦港、北凌河、新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如海运河(引水工程)、通扬运河。通扬运河为汉代开凿,吴王刘濞为获取盐泽之利,开凿了上官河、运盐河,也就是今天的通扬运河,是县内最古老的河流。二级河13条串场河、丁堡河、新古河、红星河、姜黄河、滩河、沿港河、江海河。三级河56条,四级河465条。东西向骨干河道有新老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北凌河;南北向骨干河道串场运河、通榆运河、丁堡河、如海运河、焦港、曲雅河;里下河地区有东塘河、北洋大河、七可行性研究16湾河、西塘河等大河。本段内水系发达,河沟密布,地下水资源丰富。零星河沟较多,主要供农田灌溉之用。水质较好,PH值中值微碱矿化度低,可供人畜引用和工程用水,对混凝土一般无腐蚀性。243区域构造及地震1、地质构造总的构造框架主要是由泥盆系三迭系下统所组成的北东向大体平行排列的褶皱和以北西向为主的断块作用形成的中生代断凸和断凹所构成,基岩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东西向断裂,如XX吕四断裂;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如伴今西场断裂,北西向断裂,如江防墩头断裂等。2、地震对于道路及管线而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XX县属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对工程而言需考虑饱和砂性土液化问题。根据本次勘察揭示,工程区200M深度范围内均分布有粉土、粉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初步判断砂性土有液化可能。详细判别情况见后附液化判别成果表。从结果看出,无液化点。结合静探资料综合判别,在地震烈度为7度时,地基土无液化可能。针对道路及管线而言,该场地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貌单一,各土层分布较均匀,可视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244沿线工程地质特征1、地基土构成及评价A地基土构成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分布描述如下层填土灰黑色,结构松散,虫孔发育,河床部位缺失(下同),层底埋深可行性研究17050120M,层底标高318401M,层厚050120M河床部位未统计,下同。层粉土灰黄色,含少量小结石,湿很湿,稍中密,稍有光泽,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欠均匀。层底埋深480510M,层底标高072031M,层厚180390M,静探QC为241MPA,FS值为341KPA,承载力容许值FAO为100KPA。层粉砂青灰色,饱和,中密,以长石、石英为主,单粒结构,磨园度较差,级配一般,含云母碎片,普遍分布。层底埋深23502470M,层底标高20321899M,层厚18601960M,标贯N值为283击。静探QC为985MPA,FS值为939KPA,承载力容许值FAO为160KPA。层粉砂局部下部夹粉土,青灰色,饱和,稍中密,以长石、石英为主,单粒结构,磨园度较差,级配一般,含云母碎片,普遍分布。层厚不小于1750M。标贯N值为202击。静探QC为655MPA,FS值为879KPA,承载力容许值FAO为120KPA。B地下水埋藏条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埋藏条件及水理性质,本次勘察揭示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本次勘察时,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220M,年最高水位在每年68月份,最低水位在12月至次年2月,35年年变化范围标高150350M。场地地下水和地基土未受污染,根据XX地区多项工程水质分析资料统计结果,结合环境地质条件分析,按照干湿交替考虑,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可行性研究18第三章相关规划及交通量预测31XX城市规划依据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XX提出“一体三翼”中等城市建设的基本构想,“一体”为以XX主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大公镇为主体打造中心主城区;“三翼”是东部以李堡、滨海新区为主体的东部片区,曲塘、雅周为主体的西南片区,以墩头、白甸、南莫为主体的西北片区,一体三翼的整体配置格局将重新整合XX的产业优势,助力XX经济的整体腾飞。“一体三翼”格局示意图XX未来城市发展将秉持“外延扩张、内涵提升”的原则,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目标,力破城乡二元结构,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综合安排资源利用和产业布局,彰显城乡的功能、文化和特色差异。合理布局各类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护城乡开敞空间和生态环境,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引导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2XX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321综合交通现状XX县交通便利,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配套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海安县北三环大公镇可行性研究19航空XX县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80公里,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2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80公里。XX境内航道总里程56792公里,其中三级航道3861公里、五级航道4449公里、六级航道7778公里、七级航道1804公里,等外航道389公里,水运发达,主要有通扬河、串场河和硑茶河等航道。铁路目前境内铁路线路有新长铁路,在城东镇内建有火车站。公路目前境内的高速公路有沿海高速、江海高速,高等级公路有G204、G328、S226、S221及在建沿海高等级公路等。322路网现状1、公路现在的XX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内外畅通的公路交通网络。目前市域对外公路主要有沿海高速、江海高速,高等级公路有G204、G328、S226、S221等。XX县现状公路网323综合交通规划1、公路网市域构建“三纵三横”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并形成公路环城线,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可行性研究20发展。2、道路网市区构建“九纵九横”的城市路网,各级道路形成“方格网”与“自由式”相结合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3、航道和港口以对外开放港口为基础,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枢纽港区和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21第四章项目建设必要性41项目建设是交通量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迅速增长,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道路交通拥挤、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增多等。目前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制约因素,交通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XX县机动车尤其是私人汽车拥有量持续高速增长,相应对出行的便捷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虽然为缓解交通拥挤程度带来了可能,但是相比与城市车辆的快速增长,总体上依然滞后。本项目的建设,是城市发展、交通发展的必要措施。42项目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XX县是我国县级城市百强县,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安裕,既是长三角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交通需求,对XX县城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43项目建设是适应城市规划的需要项目的建设将给沿线街区提供服务功能,是城区建设大交通格局中重要基础设施。沿线规划有重要的企业单位和大型住宅小区,建成后将给沿线的建筑提供良好的交通载体。44项目的建设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需要根据“道路优先、基础设施先行”的建设原则,本项目在内的路网的建成,将大大提高路网的交通容量。解决交通需求是促进新城建设的必然举措。本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XX的交通网络,满需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区域交通需求。可行性研究22第五章技术标准51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本工程位于XX县镇区,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主干路。西起204国道,东至规划朝阳路,工程实施长度为4258M,红线宽度65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为60KM/H。52车道数计算单向车道数按如下方法计算并拟定NAADTKD/CD(公式51)式中N道路的单向车道数。AADT设计远景年道路的预测全日双向交通量PCU/D。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本项目中均为城市道路,K取011。D方向分布系数,取055。CD每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CDCBC,CB为每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对于设计速度40KM/H,取1640PCU/H。CW道路分类系数,见表,城市主干路取08。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C075080085090本次研究依据交通部颁发的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办法,交通量预测采用以机动车起讫点调查为基础的“四阶段推算法”,即(1)收集全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资料,分析区域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2)预测区域交通总需求,即预测交通发生,集中总量;(3)预测区域发生、集中总量在区域间的分布,并考虑诱增及转移交通量;(4)把区域间的交通量分配到公路网的具体路段上,从而预测建设项目的交通量。下面按照交通发生和吸引模型对沿线地块交通流量进行分析根据沿线地块示意图,沿线未来基本由住宅区、科研设计及绿地组成。根据容积可行性研究23率(1214)推算出居住户数。由户数推算出行人次。沿线地块发生率吸引率取值全天上午高峰小时下午高峰小时类型发生吸引率发生/吸引率发生/吸引率住宅(户)4847092045041087注住宅的发生、吸引率单位为人次/户。各种出行方式比例类别出租车小客公交非机动车步行其他居住12203518105计算高峰段采用早高峰。公交车换算小车系数为15,每车按50人计。交通流发生率计算,考虑居住用地交通潮汐现象明显,吸引交通量对主要交通方向影响较小,故按主要交通方向乘以11系数考虑,并考虑过境流按10计算。单向交通量1881112070(PUC/H)服务水平的确定路段、交叉口服务水平划分采用值服务水平ABCDEFV/C10机动车道数的确定双向4车道单向设计通行能力1640187092760(PUC/H)V/C2070/2760075服务水平C双向6车道单向设计通行能力164026093838(PUC/H)V/C2070/3838054服务水平B由以上交通分析可知,本道路需要双向4车道便满足沿线地块建成后的交通需求,C级服务水平满足规范要求。可行性研究2453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531通行能力计算本道路近期定位为双向四车道的城市主干路,沿线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采用了信号灯控制形式,因此,其路段通行能力主要取决于路口进口道通行能力,即交叉口的绿信比和交叉口渠化车道数决定了路段通行能力。本道路与相交重要道路采用渠化交通,故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为本道路的通行能力。(1)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的大小与信号相位、周期、红绿灯时间等参数相关。信号周期为T,红、绿、N黄灯时间分别为、,即(S),则一条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红T绿黄T黄绿红TTT360/1NTT(绿首)式中为绿灯亮后,第一辆车起动并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可据实际车流首T测定;信号周期;信号每周期内的绿灯时间。TT绿为连续通过停车线的最小车头时距S。可据车流连续通过停车线的速度按最小T安全车头时距理论确定。也可通过观察实际车流连续通过停车线的平均间隔时间确定;直行车流与左转车流的最小车头时距需分别进行观测或计算为修正系数,根据车辆通行的不均匀性及非机动车、行人等对汽车的干扰程度确定。当交叉口处的自行车、行人从空间上与机动车分离时,可近似取10。直(2)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N进N左N直交叉口进口道的即为左转、直行、右转通行能力之和。根据以上计算公式粗略计算路口进口道通行能力N1680PUC/H532服务水平根据国内城市道路常用的V/C来界定的服务水平分级见表。道路各级服务水平列表服务水平V/C运行情况A035自由车流,高服务质量B035055接近自由车流,较高服务质量C055075稳定车流,中上服务质量D075090接近稳定车流,中下服务质量可行性研究25E090100不稳定车流,较差服务质量F100堵塞车流,极差服务质量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步骤见下图。结合规划,通过对机动车发展预测、人口与就业预测、城市发展和人口分布预测、居民出行总量预测、OD矩阵预测、采用路网等预测前提条件的掌握,选用合适的参数,按照交通生成、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布和交通分配四步骤交通量预测方式,得出本项目各目标年预测流量。从远期路段饱和度分布来看,总体服务水平一般,能满足交通量通行要求。鉴于本道路一级公路(城镇段)功能,本次设计采用双向四车道能满足道路对通行能力的需求,沿线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采用了信号灯控制形式。可行性研究2654技术标准541路线技术标准根据交通发展需求状况及道路线路走向特点,道路两侧建筑物、高压电杆等分布与拆迁以及沿线桥梁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并根据本工程方案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对本工程的总体路线布置方案有如下考虑(1)道路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综合设计,尽量做到平面线形通畅顺捷;纵断面均衡、缓顺、起伏不频繁;(2)从交通量预测上来看,实施双向4车道,结合周围道路路网结构,完全能满足交通发展需求。(3)道路宽度按65M考虑,并在有条件的路段结合路侧绿化的实施,美化道路沿线景观。(4)在道路设计中心线的线形标准控制上,以设计车速为60KM/H的功能标准为线形布设控制标准。542路线技术标准本项目为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序号项目采用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车速(KM/H)603道路红线(M)654沥青设计年限(年)15机动车道(M)45非机动车道(M)355道路净空人行道(M)25车行道(M)35/3756车道宽度人行道(M)37暴雨重现期P2年道路BZZ100型标准车8荷载标准桥涵城A9地震设防标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可行性研究27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61总体设计原则1、本项目勘察设计过程和成果均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建设部颁布的有关城市道路设计方面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定额、办法、示例,以及建设部、XX省下发的有关城市道路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文件和规定。2、本项目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城市道路工程勘察设计等相关专业内容。3、工程的勘察设计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以及区域的开发,做到既满足道路交通格局的需求,又能为项目所在区域的开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4、本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以科学调查为基础,综合考虑道路周边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确保工程方案功能适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从而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5、本项目的实施要有超前意识,必须在深入研究区域道路网规划的基础上,以构筑区域长远交通格局为目标,合理拟定与其它道路的交通衔接和转化方案,避免远期工程浪费。6、本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使工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7、本项目景观设计以及照明亮化工程要与现代化城市形象相一致。道路景观以及亮化工程要与沿线建筑、街坊等和谐统一,为城市建设添上一道美丽的风景。62道路工程621路线平面设计1、平面总体布置的控制条件1)XX整体规划;2)避免穿越不良地质段落;3)避免沿线过大拆迁,道路经济性控制本次线位线形如下道路沿线共4个交叉口,分别为起点204国道交叉口,隆胡线、西园大道、隆田线交叉口。可行性研究28终点朝阳路隆田线西园大道起点204国道隆胡线线位总体布置图622路线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控制点及原则沿线现状相交道路路面实测标高;沿线两侧工厂、商铺及地坪标高;满足总体防洪要求及周围排水要求;满足桥梁最小桥面高程的要求。623道路横断面设计一、设计原则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畅通。2、道路横断面分配必须能够适应交通流构成的转变,必须适应交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其系统性与连续性。3、道路横断面分配在考虑其功能的前提下应注重景观设计,提高道路的宜人氛围。4、道路横断面分配还必须综合协调交通需要、建筑艺术、日照通风、减灾防灾、埋设各种地下管线的横向布设宽度等方面要求。5、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二、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29结合本道路的功能特点及规划,设计横断方案如下根据本道路的功能特点及规划道路两侧地块开发要求,结合近远期的发展部署,本道路横断面布置如下一般路段道路标准断面(近期)一般路段道路标准断面(远期)624路基设计1、设计原则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应达到干燥或中湿状态,其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应大于或等于35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2、路基填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3、路基设计应满足防洪泄洪要求。4、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5、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结合边坡注意工程景观效果。2、设计标准1、路基标准横断面同道路横断面。2、路基高度的确定可行性研究30因项目均为新建工程,一般路段路基高度比原地面高约05M左右。与相交道路交叉口高度,按城市道路规划竖向节点高程确定。3、路基压实标准路基压实检测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具体要求见下表路基压实度表填挖类别路槽底面以下深度()压实度机动车道08095填方80以上93挖方03095注1、路基压实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2、管涵两侧和顶部填土压实标准应符合专业设计图纸要求。3、表列的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三、设计方案1、一般路基设计路基设计时考虑平均清除30CM厚的地表耕植土,并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杂草、树根腐植物及其他杂物,清表的土处理后作为绿化带的表层用土。对清表后路基位于车行道部分先开挖至路槽底标高后继续挖除60CM,原地面翻松20CM掺6石灰拌合碾压,形成2的施工横坡,以利于排水,后分三层回填6石灰土共60CM,碾压并形成2的施工横坡,(回填至路槽底)。对于填方高度大于60CM路段原地面翻松20CM掺6石灰拌合碾压,形成2的施工横坡,后采用6石灰土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可行性研究31路基一般设计图2、河塘路基设计道路沿线需要回填的沟塘可根据现场情况如有必要,采用井点或深井降水的方法进行排水、降水,然后进行清淤,挖至好土为止,河、塘陡坎挖成宽度100CM,高度50CM台阶。在清淤后的河塘底铺设40CM的4水泥土形成工作面然后采用6石灰土分层回填分层填筑压实。填筑至原地面或路基处理层底处。施工如发现暗沟塘,一般处理方法,应将填埋杂土挖除,回填方法同填河、塘做法。如情况有别,请与设计方反馈。625路面技术指标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为15年设计荷载BZZ100路面结构方案考虑到车行荷载和防治反射裂缝的因素,沥青砼加铺层厚度不能过薄;同时为了使加铺层具有较高的低温抗变形能力、抗拉剪性能及高温稳定性,沥青上面层设计采用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车行道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粘层沥青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可行性研究3205CM沥青下封层粘层沥青3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12石灰土结构层总厚度为605CM626无障碍设计1、道路无障碍设施设置原则1人行道的各种出入口必须设缘石坡道;2缘石坡道应设置在人行道范围内并与人行横道相对应;3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CM;2、缘石坡道人行道的各种出入口凡被立缘石断开的地方必须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分为单面坡和三面坡两种形式单面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且不应小于15M,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三面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M;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坡度不应大于112。缘石坡道对应与人行横道处,平坡段宽度同人行横道宽保持一致。缘石坡道下口与行车道的地面齐平;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627交叉设计一、沿线相交道路现状本道路沿线起点204国道、隆胡线、隆田线为现状道路,其余相交道路均未实施或正在实施。二、设计原则根据区域路网规划和道路沿线用地布局等,本工程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道路交通组织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国家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道路的交通功能。2、沿线所有相交道路均为平面交叉。3、交叉口通行能力要尽可能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以充分发挥路网的整体通行可行性研究33能力。4、交叉口交通组织要处理好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的关系,既使非机动车、行人能安全通过交叉口,同时也减少机动车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5、交叉口竖向设计要达到雨水排水良好的效果,同时根据道路等级的不同,竖向设计分别采用两条相交道路兼顾或以主要道路为主的方法处理。6、交叉口设计要注意顺畅、均称、美观,成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结合部分。三、设计标准本次设计全部采用平交。四、设计方案平面交叉分布本工程全线主要平交共有4处,沿线相交道路,从西往东依次为朝阳路、丹凤路、凤山路、宁启铁路复线。沿线相交道路表序号相交道路名称交叉类型类型道路等级备注1204国道T字交叉现状一级公路起点2隆胡线十字交叉现状乡道3西园大道十字交叉现状主干路4隆田线十字交叉现状次干路一、十字型交叉口设计1、十字型渠化交叉口,设在西园大道、隆田线交叉口。设置左、右转车道将直行和转弯的车辆分离,压缩中分带增加一个左转车道,设置导流岛。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设施,保证交叉口车辆通行的安全和快捷。通过渠化和拓宽,使得近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能安全有序通过。可行性研究34与西园大道交叉口效果图二、T型交叉交叉口设计1、该交叉口设置在与204国道交叉口,交叉口分别设置左转和右转车道。与204国道交叉口效果图可行性研究3563桥梁、涵洞设计631概况根据现场实际调查以及结合招标文件相关要求,本次投标项目共新建桥梁8座,箱涵3座,圆管涵16道,具体桥涵布置如下表格;桥涵一览表序号桩号桥名跨径角度梁底控制高程河道名称通航等级备注1K0210K0210桥3108034俞湾大河排水河道2K0691K0691桥388034袁桥中心河排水河道3K1022K1022桥1209534德兴中心河排水河道4K1687K1687桥3109034七里长河排水河道5K2671K2671桥1206534德林河排水河道6K3731K3731桥3139034红旗河排水河道7K4047K4047桥1208034六里中心河排水河道8K4250K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