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第三章 第三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测 鲁科版必修2_第1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第三章 第三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测 鲁科版必修2_第2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第三章 第三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测 鲁科版必修2_第3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第三章 第三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测 鲁科版必修2_第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第三章 第三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测 鲁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乙醇C2H6O的结构可能有两种HCOCHCOHHHHHHH(I)(II)关于确定是(II)而不是(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MOL水B乙醇可以用来制饮料C1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GH2D物质的量相同的乙醇和乙烯气体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2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碳原子均以单键相连B分子里都含有6个相同的氢原子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3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钠块开始反应时,浮在乙醇的液面上B钠块熔化成小球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D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4将CH3COOH和H18OC2H5混合发生酯化反应,已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O存在于所有物质里B18O仅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里C18O仅存在于乙醇和水里D有的乙醇分子可能不含18O5从植物的果实和花里提取低级酯应采用的方法是()A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分液B加水溶解后分液C加酸加热后蒸馏D加有机溶剂溶解后蒸馏6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及应用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C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D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7下列物质加入金属钠,不反应的是()A煤油B水C酒精D氯化钠溶液8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3,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A321B312C213D263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OH键断裂B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水C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和调味用的料酒D甲烷、乙烯、苯、乙醇都是无色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10如图是某有机分子的填充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A与氢氧化钠反应B与稀硫酸反应C发生酯化反应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1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弱酸,不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B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断裂了羟基上的氢C乙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D乙酸分子中虽然有4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12含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10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13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98B116C158D27813已知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H3COH18,在一定条件CH3COH18CH3C18OHO下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当反CH3COH18应一段时间后,测定反应混合物中的分子种数最多为()A4B5C6D714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氯化氢;溴水;纯碱溶液;乙醇;酸化的KMNO4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ABCD15下列物质中,属于酯类的是()A甘油B汽油C润滑油D猪油16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D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17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关于A的叙述正确COCH23的是()A属于芳香烃B易溶于水C1MOLA可以与2MOLNAOH反应D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18已知有机化合物A只由C、H两种元素组成且能使溴水退色,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D是家庭中的常见物质,A、B、C、D、E有如下关系AH2O催化剂BO2催化剂CO2催化剂D浓硫酸EC4H8O2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鉴别A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D中含有羧基,利用D物质可以清除水壶中的水垢C物质C的结构简式为CH3CHO,E的名称为乙酸乙酯DBDE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乙酸乙酯19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B葡萄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C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0关于淀粉和纤纤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者的实验式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B两者都属于糖类,而淀粉有甜味,纤维素无甜味C两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D两者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且遇碘单质都显蓝色21下列关于糖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纤维素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提供营养物质B能发生水解反应的不一定是糖类,但糖类一定能发生水解反应C没有成熟的苹果汁遇碘变蓝色,成熟的苹果汁能还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D1MOL二糖完全水解一定能够生成2MOL葡萄糖22下列关于酯水解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较彻底,所以凡是酯的水解都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B与H218O发生水解反应,CH3COC2H5O生成的产物中18O含在乙醇中C油脂水解的模式类似于乙酸乙酯的水解D油脂不管在哪种条件下水解都生成丙三醇23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A看色、态,是否澄清、透明B加NAOH溶液,煮沸C加新制CUOH2悬浊液D加稀H2SO424下列有关葡萄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与金属钠反应B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C能与新制CUOH2反应D能被氧化为CO2和H2O25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B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D用稀释的甲醛溶液浸泡植物种子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27(8分)如右图,某同学做乙醇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先放到A点处加热,然后再移到B点,发现铜丝在火焰A、B两点时现象明显不同。请你写出A、B两点的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实验现象解释AB28(8分)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甲醇(CH3OH)乙醇(C2H5OH)乙二醇()丙三醇(),用物质CH2OHC2CH2OHCHOHCH2OH的编号填空(1)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_,反应中生成CO2的体积(相同状况)由小到大的顺序_。(2)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放出H2的体积(相同状况)由少到多的顺序是_。29(10分)牛奶放置时间长了会变酸,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乳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乳糖分解而变成乳酸()。乳酸CH3CHCOHO最初就是从酸牛奶中得到并由此得名。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写出乳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乳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乳酸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0(12分)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可由下图表示(1)粉碎玉米的目的是。(2)生产过程中为了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可使用试剂是。(3)步骤A的操作是()。A蒸发B萃取C蒸馏D分液(4)发酵产生的CO2纯度可达到99,能回收利用,请举出它的两项用途。(5)以玉米等淀粉原料生产乙醇的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C6H1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根据上述反应式,可以算出100KG淀粉理论上可生产无水乙醇KG。(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31(10分)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1)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操作是。(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3)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是;。(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参考答案1C解析容易判断A、B、D三项均与结构无关。C项,由于1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只生成1G(即05MOL)H2,这表明乙醇分子中只有1个氢原子可被钠置换,这个氢原子肯定与另外的5个氢原子不同,从而可证明乙醇的结构为(II)而不是(I)。2B解析对比乙烷、乙醇的结构式、,可知A、C、D三项均正确。HCCHHHHHCOHHH由乙醇与钠反应时,只有羟基中的氢原子被取代,可知这一氢原子与其他5个氢原子是不同的。点拨由乙醇与钠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特别活泼,与其他5个氢原子性质不同,可推断其结构简式为CH3CH2OH而非CH3OCH3。3D解析由于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所以钠将沉在乙醇的底部,故A、C两项均错误;钠与乙醇的反应虽然是放热反应,但由于放出的热量被周围的乙醇吸收,导致钠块不会熔化,故B项错误;由于钠与乙醇反应生成H2,所以在钠块表面产生气泡,故D项正确。点拨乙醇与钠反应类似于水与钠的反应,由于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故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的反应要缓和得多。4B解析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去羟基醇去氢”,即CH3COHH18OC2H5CH3C18OC2H5H2OOO此反应又是可逆反应,乙酸乙酯在水解时的断键方式如下,因此18O只能存在318C2H5CH3C18OC2H5H2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提醒对有机物的学习必须掌握其结构,对有机化学反应必须掌握反应机理,即有机物的断键位置。5D解析由于酯可以在碱或酸中水解,故A、C两项不正确;又由于酯难溶于水,故B项不正确;可利用酯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用有机溶剂溶解后再蒸馏的方法加以提纯。故D正确。点拨物质的提纯,必须根据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应注意被提纯物质的量不能减少。6C解析尽管乙醇的密度比水小,但与水互溶,无法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醇和水。7A解析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不可能与煤油反应,A项正确;金属钠与乙醇反应缓慢,与水反应剧烈,B、D两项可排除;NA虽然不能与NACL反应,但是在水溶液中,会与溶剂水反应,同样可排除D项。8B解析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质是醇中的羟基(OH)与钠发生的置换反应。三种醇与足量NA反应,产生相同体积的H2,说明这三种醇各自所提供的OH数目相同,为方便计算,设所提供OH的数目为A,由于三种醇物质的量之比为362,所以三种醇分子中OH数之比为213。A3A6A29D解析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OH键发生断裂;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作检验试剂,若变蓝表明其含水;工业酒精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甲醇,因此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和调味用的料酒;甲烷、乙烯、苯都不溶于水,但乙醇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10B解析由填充模型知,该物质为CH3COOH,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NAOH反应,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故选B项。11D解析乙酸虽然是弱酸,但其酸性比碳酸酸性强,能与CACO3反应放出CO2,A项错误;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断下的是羟基,乙醇断下的是羟基上的氢,B项错误;乙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C项错误;乙酸分子中只有COOH上的氢可以电离为H,其他氢不能电离为H,故CH3COOH为一元酸,D项正确。12B解析乙酸与分子中含有一个OH的醇发生酯化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酯化反应的实质酸去羟基醇去氢,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求解。设化合物A为ROH,相对分子质量为MR,则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ROHCH3COORH2OMRMR60181013G1185G故MR1013GMR60181185G解得MR11613D解析解答本题需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去羟基醇去氢”,同时要掌握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则有C2H5OHH2O、C2H5OHCH3COH18CH3CO18CH3C18OHOH218O。故反应混合物中有两种酸分子、两种酯分子、两种水的分子及一种醇的分CH3COC25子,共7种。14D解析因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两种决定物质性质的基团,则该有机物就能发生烯烃和羧酸两类物质的反应,烯类可与HCL、BR2发生加成反应,能被酸性KMNO4氧化;酸可以与NA2CO3反应,可以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故D项正确。15D解析甘油属于醇类;汽油、润滑油是石油的分馏产品,属于烃类;猪油属于油脂,而油脂属于酯类,故选D项。16D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类物质,故A、C两项正确;油脂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故B项正确;油酸甘油酯的烃基中含有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因此D项符合题意。17D解析从分子结构可知A中所含元素除碳、氢外还存在氧,不属于烃,A属于酯类,应难溶于水,A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苯甲酸钠和乙醇,1MOLA可以与1MOLNAOH反应,故A、B、C三项均不正确,A中含有苯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有机物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D项正确。18D解析由题意不难推出,A为乙烯、B为乙醇、C为乙醛、D为乙酸,E为乙酸乙酯。由于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而甲烷不能,故A项正确;由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乙酸可与CACO3反应,故B项正确;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故C项正确;D项中化学方程式漏掉了水,故D项错误。19D解析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中提供能量。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不是高分子化合物。20C解析淀粉和纤维素尽管能用同一通式C6H10O5N表示,但由于N值不同,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关系;两者都属于多糖,既无甜味也无还原性,但都能水解,其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两者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只有淀粉能与碘单质作用显蓝色。21C解析纤维素虽属于糖类,但不能被消化吸收直接成为人体的营养物质,A项错误;单糖不水解,B项错误;蔗糖是二糖,水解产物是等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和果糖,故D项错误;没有成熟的苹果汁中有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故遇碘显蓝色;而成熟的苹果中有葡萄糖,故熟苹果汁能还原新制CUOH2悬浊液。22CD解析酯的水解条件的选择取决于水解的目的产物,不能一概而论;根据酯水解时的断键位置(C2H5OH)可推测18O存在于乙酸中;油脂属于酯,酯CH3COC2H5H18OHCH318OHOC类水解的模式都是一样的;油酯的醇部分都是丙三醇,故其水解都生成丙三醇。点拨酯的水解反应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酯化反应的成键处即酯的水解反应的断键处。23B解析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矿物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纯净的植物油和矿物油都是无色液体,故A项错误;植物油和矿物油都不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C项错误;植物油与稀硫酸在常温下水解程度很小,没有明显现象,矿物油与稀硫酸不反应,D项错误;向两者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煮沸,分层现象消失的为植物油,仍分层的为矿物油,故B项正确。点拨植物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具有酯的性质,能水解(兼有烯烃的性质);而矿物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具有烃的性质,不能水解。24B解析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为CH2OHCHOH4CHO,分子中含有5个OH和1个CHO有CHO,可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CU2O砖红色沉淀;有OH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H2,也可与羧酸反应生成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能被氧化为CO2和H2O。点拨结构决定性质,应根据有机物所含官能团分析其可能的性质。25A解析A项,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是盐析过程,析出的蛋白质性质并无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加水后析出的蛋白质仍能溶解,不是化学变化;B项,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硝酸显黄色属于蛋白质的显色反应,是化学变化;C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析出沉淀是因为蛋白质发生变性,属化学变化;D项,用稀释的甲醛溶液杀死种子上的细菌和微生物,即使这些生物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是化学变化。26D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低聚糖、多糖,低聚糖、多糖能水解,单糖不能水解,A项错误;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则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项错误;糖类中的单糖和低聚糖,以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多糖和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油脂包括油和脂肪,都属于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D项正确。27实验现象解释A铜丝变黑外焰处乙醇充分燃烧,铜丝被氧化B铜丝又变为红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焰芯处乙醇未充分燃烧,CUO被还原,乙醇氧化得到乙醛解析A处为外焰,乙醇燃烧充分,火焰温度高,铜丝在该处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当将铜丝移至B处后,B处乙醇燃烧不充分,有较大浓度的乙醇蒸气,乙醇与高温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乙醛、铜和水。28(1)(2)解析(1)耗氧计算可先将四种物质改写成CXHYNH2O的形式。甲醇CH2H2O,乙醇C2H4H2O,乙二醇C2H22H2O,丙三醇C3H23H2O可判断1MOL四种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分别为15MOL、3MOL、25MOL、35MOL,故顺序为。生成CO2的体积只与碳原子数有关,与H、O原子个数无关,故顺序为。(2)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H2体积与原分子中羟基个数有关,羟基数目越多生成H2的体积越大,故由少到多的顺序为。29(1)2NAH2CH3CHCOHOCH3CHCONAONA(2)2NA2CO32H2OCO2CH3CHCOHOCH3CHCONAO(3)CH3CH2OHH2OCH3CHCOHOCH3CHCOCH23O(4)CH3COOHH2OCH3CHCOHOCH3OCHC3CO解析分子中,官能团为羟基和羧基,二者都能与钠反应;而只有羧基能与碳酸钠溶液反CH3CHCOHO应;当乳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是分子中的羧基起作用;当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是分子中的羟基起作用。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