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XXXX市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XX市XX镇XX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项目执行单位名称XX市XX镇人民政府项目执行单位名称XX市XX乡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X项目负责人X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可行性研究总负责人X经济负责人X技术负责人X项目建议书批准单位项目建议书批准文号2011年9月5日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111项目背景根据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关于印发我省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辽农综字【2011】62号)文件的要求,结合XX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部署和XX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工作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的需要。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注重发挥优势,对项目区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XX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位于XX市西北部的XX镇和XX乡,中心距离XX市区22KM。项目区是辽西干旱地区,多年来受一直受干旱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特别是近些年来,辽西北地区干旱灾害频发,项目区粮食减产严重,干旱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影响较大。因此,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对增加粮食产量,突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XX市是国家800个产粮大县之一,XX镇、XX乡既是XX市的重点产量粮区,又是设施农业和裸地蔬菜主产区,多年来一直依托区域和产业优势,重点抓粮食生产和设施农业两大基地建设。此次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加快提高两个乡镇粮食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和示范全市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全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拟建项目区位于XX镇大巴里、松台沟、扣卜营村及XX乡海丰、三家、东官、炮手和巴沟村。项目区8个行政村绝大部分土地平坦、集中连片,水土资源优越,交通便捷。此次立项工作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项目有关事宜,市农发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项目区群众代表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场论证,在严格筛选的基础上,拟定在XX镇和XX乡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项目的确定得到了领导重视,深受项目区受益群众的欢迎和拥护。112编制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是(1)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关于印发我省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辽农综字201162号);(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国农办2009163号);(3)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试行)(辽农综字200941号);(4)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5)财政部、水利部等相关行业规范、标准。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工程量与工期121项目建设范围及规模项目区建设范围为XX镇和XX乡,涉及XX镇大巴里、扣卜营、松台沟及XX乡的海丰、三家、东官、炮手、巴沟8个行政村,项目区内八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其中27万亩粮食作物地块实施低压管道和防渗渠灌溉,03万亩的经济作物地块实施膜下滴灌灌溉。122项目内容及工程量根据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注,项目区内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学技术推广措施。具体建设内容为1、水利措施(1)水源井工程新打机电井154眼,旧井改造45眼,新建井房173座、潜水泵173台套、水表173块、压力表173块;(2)新修“U”型防渗渠5KM并配套桥涵6处,布设出水口200处。(3)新建蓄水量100M的高位水池8座,过滤器16套、水表24块;(4)埋设地下输水管路210KM,安装出水栓7000套。(5)架设高压线路15KM,低压线路43KM,新增变压器60台套2040KVA。(6)发展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作物膜下滴灌03万亩,铺设支管路195KM,铺设滴灌带2520KM,调压调频装置12台套。2、农业措施(1)平整土地03万亩;(2)修建机耕路225KM,修建桥涵20处。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0018万亩,共计3万株。(1)对现有林网补栽中林64号杨树14万株,约84亩;(2)道路两侧新栽中林64号杨树16万株,约96亩;4、科技措施以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据单位;实施生物措施和水利措施进行改良土壤,推广粮食高产种植技术,选择58个适合项目区生长环境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温室蔬菜栽培技术、水肥综合调控等多项有利于项目区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意识。具体措施(1)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06万亩;(2)引进粮食蔬菜新品种推广045万亩;(3)设施农业温室蔬菜人工营养基质栽培等13项应用技术;(4)技术培训6期,共计7000人次;(5)发放各类实用型科技手册16200份。5、项目建设工期本项目建设工期计划如下2012年2月2012年4月工程招标阶段;2012年4月2013年4月工程施工阶段。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84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3129万元,农业措施391万元,林业措施45万元,科技措施201万元,项目管理费38万元,工程管护费36万元。项目投资38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600万元(中央财政24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200万元,其中省配套资金1080万元,市配套资金120万元),项目区以筹工筹劳方式自筹240万元。14效益通过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进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使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增强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项目的财务经济净现值为729944万元,大于0;项目的财务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076,大于基准收益率6;投资回收期561年,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6年;效益比为223,大于1,满足要求。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较好,项目投资可行。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减少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了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加快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充分发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各种优势,带动各类生产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使农产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真正达到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使项目区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效应的良性循环。项目区新增农田防护林及道路防护林3万株,达到生态防护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量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实施后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项目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极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此外,有机肥的使用,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减轻了对周围水体的污染,对区域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15组织领导和管理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建设期拟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领导小组,作为整个项目的决策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面规划,及时决策项目内的各项工程实施,掌握项目实施进程,协调有关部门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负责检查验收工程。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的论证、立项,制订实施方案,筹措资金等重大事项,协调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检查指导各部门的筹建工作。项目建完后,移交当地政府进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管理与维护机构,使项目发挥其最大效益,为老百姓创造更多财富,为当地环境改善做出更大贡献。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XX市地处辽宁西部,XX东北部,位于北纬41204230,东经1501615120之间,东临阜新县,西南连接朝阳县,南与东南与锦县、义县毗邻,北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和奈曼旗接壤。南北长1295KM,东西宽8325KM,总面积4583KM2。项目区位置见附图1。212水文气象XX市境内有大、小凌河两水系,其中面积100KM2以上流域的河流13条,主要有大凌河、牤牛河、柳河、长皋河、蒙古营河、十八奤河、马友营河、老寨川河、黑城子河、XX河、XX河、顾洞河及巴图营河。牤牛河及小凌河水系多为季节河,其中大凌河流域面积为4339335KM2。XX河和XX河为大凌河流域二级支流,多为季节性河流,由于地处辽西丘陵山区,河流水量随季节、气候变化而不同,旱年或冬春季节,河流断流或干涸,汛期水文特点汇流时间短,径流系数大,降雨集中,洪水来得猛,落得快。项目区北靠内蒙,受西伯利亚季风的影响,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积温高,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多风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在350MM左右,降雨集中,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2100MM,年平均气温8左右。全年无霜期为150天左右,最大冻深14M,风力在6级左右。213地形、地貌及土壤XX市处于内蒙古丘陵、燕山地槽两个地质构造单元中,外有低山环绕,中有丘陵起伏的构造盆地。地形以西北部最高,东南部低山次之,中部、南部两个构造盆地较低。全境山地占总面积的235,丘陵占563,零散分布于境内山前平原、山间盆地、冲积阶地、河浸滩等平川地带占202。项目区位于XX市西北部的XX河和XX河两岸,地势较为平缓,属于冲积和淤积地段,土壤多为沙壤土或壤土,土地平坦肥沃,集中连片,土壤有机质含量017193。214水资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1亿M3,其中地下水储量为21亿M3,地表水为40亿M3。项目区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量构成。地表水为项目区的XX河和XX河。本次立项充分利用项目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计划利用水源井灌溉农田288万亩,明水灌溉012万亩。根据XX水资源二次评价,采用面积比法计算,项目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212万M3,其中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360万M3,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6465万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开采量10646万M3。项目区水文地质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全新统主要为冲积砂砾卵石含水层结构松散,分选磨圆较好,分布连续,厚度5M40M,渗透系数50M/D300M/D,水位埋深5M15M,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DB21/T12372008农村居民生活用水50L/(人D);大牲畜用水60L/(头D);小牲畜用水10L/(头D);家禽用水为05L/(只D)。(2)、灌溉用水定额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保护地蔬菜和谷物等,根据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12372008蔬菜用水为230M3/亩;玉米种植用水为105M3/亩。项目区新建项目全部采用节水灌溉模式,采用节水灌溉模式将大大的节约用水,节水灌溉根据现有的节水灌溉小区的经验和用水量计算,能达到节水5060,本次采用节水55计算,即蔬菜用水为104M3/亩;玉米种植用水为47M3/亩。4322项目区现状需水量(1)农业灌溉需水量项目区现有情况无水地,故项目区无现状农业灌溉需水量。(2)农村生活及工业需水量项目区内农村人口20538人,生活用水量10269万M3;大牲畜2108头,需水量461万M3;小牲畜2876头,需水量105万M3;家禽608万只,需水量为304万M3;工业用水2196万M3。需水量详见表44。表44项目区内现状需水量表(单位万M3)需水量项目区人口大牲畜大牲畜家禽工农业需水总量XX镇XX乡10269461105304408954765项目区现状不同频率年供需水量平衡见表45,表46。4323现状水供需平衡情况经过分析对比,现状年需水量为54765万M3,仅占50频率年、75频率年水资源总量的274、306,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表45项目区现状供需水量平衡表(P50)(单位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总需水量余缺量项目区地下水合计工农业大生活QIXX镇、XX乡199665476540891392144895表46项目区现状供需水量平衡表(P75)(单位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总需水量余缺量项目区地下水合计工农业大生活QIXX镇、XX乡178935476540891392124165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经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水源灌溉工程中,管道输水灌溉保证率达到75;膜下滴灌保证率达到90。管灌水利用系数为085,滴灌水利用系数为095。以2011年为现状年,2025年为设计规划年进行计算。(1)农业灌溉需水量新建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保护地蔬菜和玉米等,全部采用节水灌溉模式,采用节水灌溉模式将大大节约用水,根据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12372008中农业灌溉定额计算方法结合XX市现有节水灌溉项目区的经验和用水量,实施节水灌溉模式后玉米灌溉用水定额为47M3/亩,灌溉面积27万亩,灌溉需水量1263万M3;保护地蔬菜灌溉用水定额104M3/亩,灌溉面积03万亩,考虑保护地蔬菜为两茬,灌溉需水量624万M3。农业灌溉需水总量为1887万M3。(2)农村生活及工业需水量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用水量将逐步提高。项目区现有人口20538人,按2的自然增长率,设计水平年预计将达到21163人,生活用水总量为1058万M3。项目区现有大牲畜2108头,小牲畜2876头,家禽608万只,按照1增长率计算,设计水平年大牲畜将达到2447头,小牲畜3339头,家禽705万只,用水总量为5327万M3。项目区预测农村生活需水量为15907万M3。工业用水增长率按1,设计水平年工业需水量为223万M3。项目区共需水57377万M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不同频率年供需水量平衡见表47,表48。经平衡分析,项目建成后,项目区规划年总需水量57377万M3,在50频率年、75频率年仅占项目区内水资源总量的287、321,具有较大开发潜力。表47项目区建成后供需平衡表(P50)(单位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总需水量余缺量项目区地下水合计工农业大生活QIXX镇、XX乡1996657377411715907142283表48项目区建成后供需平衡表(P75)(单位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总需水量余缺量项目区地下水合计工农业大生活QIXX镇、XX乡178935737741171590712155345水质评价根据辽宁省水资源评价成果报告(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5年编制)附表中的数据,具体水质数据见表49。表49项目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报告(单位类)PH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钾指数氨氮铁锰铜锌铅镉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砷汞氟化物水质综合评价为类,满足灌溉水质要求。4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在灌溉期抽取地下水进行农田灌溉,以满足农业用水需求。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减少耗水量大的作物种植面积,采取综合节水措施,提高水分生产效率,采用水利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体系,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可以有效缓解XX市水资源紧缺问题。本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而通过上述措施,灌溉期开采地下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该项目开采地下水进行节水灌溉切实可行。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超采区,此外也会加快地表水入渗速度,当地表水质较差时,会污染地下水,给当地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此,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水法及其它有关水源保护的规章、制度;健全与强化水资源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调度和计划开采、分配使用地下水;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厉行节约用水,实行限额用水,防止污染地下水。XX市水资源办公室受XX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委托,对项目区进行水资源分析,以上分析仅针对XX镇、XX乡项目区。第五章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粮食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本项目在国家确定的粮食主产区XX市实施,依托当地水土资源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高产稳产优质品种生产为重点,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52选项原则(1)项目区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的原则。围绕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与发展特色种植农业,建设产业基地相结合,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尽快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扩大玉米、保护地种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3)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明确资金的重点投向。(4)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协调发展,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措施,把中低产田改造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5)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坚持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方式,加大规模开发力度,确保治理区域相对集中,力争治理一片,成效一片,致富一方。(6)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53建设标准531综合标准(1)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适宜,科技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项目区要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2)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按灌区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3)项目建设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密切结合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主动让农民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4)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应设置永久性标识标牌,参照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标识、标牌标准图集制作。(5)项目区建设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密切结合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的实行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充分尊重项目区群众意愿,主动让村民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工程管护责任。532水利措施标准项目区灌溉系统完善,水源、输水、配水系统及渠系建筑物配套合理,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标准。经过项目区水量平衡计算,项目完成后,项目区灌溉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灌溉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有关规定。(1)管道输水灌溉保证率达到75,滴灌灌溉保证率达到90;管灌水利用系数达到08,滴灌水利用系数达到095。(2)采用“U”型防渗渠等灌溉形式,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0。(3)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蓄平衡。(4)项目区充分利用天然排水沟和田间路边沟排水系统进行排水,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水标准。(5)项目区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滴灌节水措施。低压管灌区各级灌溉管道宜相互垂直,出水口管道走向宜垂直于作物种植行,间距宜采用30M(田间部分)。滴灌优先应用于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灌溉或土壤渗透性强的地区,并且集中连片。滴灌主要应用于保护地蔬菜。根据种植的作物、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面积选用灌水器和布设系统管道。(6)推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模式,提高项目区节水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行科学合理、节水、丰产的灌溉模式。(7)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533农业措施标准(1)农田工程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要以林、道路为基准形成格田,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因地制宜的确定格田面积。农田地面平整土地肥沃,平整度应满足适种作物的灌溉、排水要求。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2)田间道路标准布局合理,顺直通畅田间道路建设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有过路涵等配套设施,路面采用砂石材料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农产品运输和农业机械的通行。建设标准合理实用项目区田间道路建设突出节约土地,建设标准合理实用。机耕路布设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沿田块边缘布设,路宽4M,两侧镶混凝土路缘石。(3)保护性耕作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高茬覆盖技术模式(技术路线玉米收获人工割茬地标处理精少量播种化学人工除草中耕一次)标准如下玉米收获后,人工割茬高度不小于25厘米;地标处理,浅旋深度不大于7CM;秸秆根茬还田后,秸秆根茬长度小于或等于10CM;粉碎合格率(合格的秸秆根茬与粉碎的全部秸秆根茬之比)大于90;出苗率达到90以上。534林业措施标准(1)因地制宜采取林业措施,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栽植林木能适应当地生长,林带栽植速生杨,株行距2M2M。(2)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造林时应预留出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3)人工造林树种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速生杨,造林当年成活率达95,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做到林相整齐,结构合理。535科技措施标准1、科技推广项目建设期间,依托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和XX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等科研单位,推广优质粮食作物品种8个。采用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项目建设质量。项目区推广优质高产粮食品种、绿色有机保护地蔬菜等高效种植模式和管灌、滴灌节水技术。1土壤改良采用生物科技措施测土配方,通过施用农家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3年后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以上,采取基肥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采用条施的方法,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利用。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KG2000KG。实施配方施肥,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2良种推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引进8个适合项目区环境的耐旱高产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使之达到高产要求。2、人员培训在项目建设期间,印发技术资料和现场指导,集中办班等多种形式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7000人次,发放各类实用型科技手册16200份。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使其熟悉掌握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及政策方面内容。让农民得到科学的指导,在以后的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让项目区具有科学指导,科学生产的具有竞争能力的粮食高产区。54建设规模项目区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其中新增水浇地234万亩(发展膜下滴灌03万亩),改善水浇地066万亩。55规划布局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总体规划布局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及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治理设计,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项目区总体规划布局为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30亩,其中发展优质高产粮食27万亩,实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引水渠灌溉;发展设施农业保护地和经济作物03万亩,实施膜下滴灌。项目区规划布局见附图3。56最佳方案选择从前述项目区概况(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土壤、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和水资源等因素综合分析,缺乏抵抗干旱的能力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大力开发地下水源、发展节水灌溉是促进当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由之路。发展节水灌溉,目前比较成熟的有管灌、喷灌、微灌等多种方式,下面进行方案比选。(1)管灌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省水30左右。(2)微灌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系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微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50左右。微灌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灌投资大,平均投资在700元/亩1000元/亩之间,主要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上。(3)滴灌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滴水嘴将水滴到灌溉土地上,滴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滴灌能节水50左右。但滴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适宜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适用条件滴灌几乎适用于灌溉所有的旱作物,如粮食作物玉米、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既适用于平原也适用于山丘区;既用来灌溉农作物又可用于滴洒肥料、农药、防霜冻和防干热风等。但在多风情况下,喷洒会不均匀,蒸发损失增大。为充分发挥滴灌的节水增产作用,应优先应用于经济价值较高、且连片种植集中管理的作物;地形起伏大、土壤透水性强、采用地面灌溉困难的地方。根据项目区种植作物、工程投资、水资源和运行管理等因素综合比较分析,项目区选择打机电井配套低压管灌、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作为推荐方案。561水利措施(1)水源井工程新打机电井154眼,旧井改造45眼,配套井房173座、潜水泵173台套、水表173块、压力表173块;(2)新修“U”型防渗渠5KM并配套桥涵6处,布设出水口200处。(3)新建蓄水量100M的高位水池8座,过滤器16套、水表24块、压力表24块;(4)埋设地下输水管路210KM,安装出水栓7000套。(5)架设高压线路15KM,低压线路43KM,新增变压器60台套2040KVA。(6)发展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作物膜下滴灌03万亩,铺设支管路195KM,铺设滴灌带2520KM,调压调频装置12台套。562农业措施(1)平整土地03万亩;(2)铺设机耕路225KM,并修建桥涵20处。563林业措施(1)对现有林网补栽中林64号杨树14万株,约84亩;(2)道路两侧新栽中林64号杨树16万株,约96亩;564科技措施以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据单位;实施生物措施和水利措施进行改良土壤,推广粮食高产种植技术,选择58个适合项目区生长环境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温室蔬菜栽培技术、水肥综合调控等多项有利于项目区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意识。具体措施(1)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06万亩;(2)引进粮食蔬菜新品种推广045万亩;(3)设施农业温室蔬菜人工营养基质栽培等13项应用技术;(4)技术培训6期,共计7000人次;(5)发放各类实用型科技手册16200份。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开发任务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机制,通过多项措施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3万亩,其中,种植优质高产粮食27万亩,实施低压管道灌溉;发展设施农业保护地03万亩,实施膜下滴灌。62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1)水源井工程新打机电井154眼,旧井改造45眼,配套井房173座、潜水泵173台套、水表173块、压力表173块;(2)新修“U”型防渗渠5KM并配套桥涵6处,布设出水口200处。(3)新建蓄水量100M的高位水池8座,过滤器16套、水表24块、压力表24块;(4)埋设地下输水管路210KM,安装出水栓7000套。(5)架设高压线路15KM,低压线路43KM,新增变压器60台套2040KVA。(6)发展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作物膜下滴灌03万亩,铺设支管路195KM,铺设滴灌带2520KM,调压调频装置12台套。6211水源井工程项目区水源主要为新打机电井和利用原有水源井,共199眼,其中新打井154眼,利用原有水源井45眼。原有水源井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现有大部分水源井破损严重,其中有19眼水源井水泵丢失或损坏需更换水泵及其配套设备,有5眼水源没有电源进行供电,需重建井房19座,井体改造15眼。共配水泵173台套,修建35M35M井房173座,项目区内地下水位埋深5M15M,新打井可采用该地区成型设计,新打井井口直径05M,设计井深5070M,动水位25M,每眼井出水量均可达到30M3/H以上。6212机电排灌站工程项目区地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50MM,是个“十年九旱”的干旱地区,很少出现涝况。因此,结合XX市地区实况,充分利用现有有农田排水沟以及道路排水系统即可满足降雨排涝要求,故不新建排水工程。6213节水灌溉工程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改善水浇地066万亩,新增水浇地234万亩,计划利用新打水源井和原有水源井对30万亩水浇地进行灌溉,其中发展设施农业保护性地03万亩,采用膜下滴灌,其余27万亩种植优质高产粮食,采用管灌及防渗渠灌溉。6214水源工程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新建8座蓄水量为100M高位水池,采用钢筋浆砌砖结构,选择地势较高处修建,发展设施农业保护地3000亩。1、单井控制面积计算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管灌工程建成后,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单井井灌面积由下式求出AQ井T/0667EAMAX,式中A单井控制面积(亩);Q井水井出水量(M3/H);T水井每天抽水小时数H,T18H24H;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5;EAMAX作物耗水高峰期月平均日耗水量值(MM/D)。根据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作物平均日耗水量值取为50MM/D。项目区种植作物为玉米等粮经作物,设计井出水量30M3/H,单井灌溉面积AQ井T/0667EAMAX,3020085/066750153亩需打机电井井数N300001531961取N196单控总N/考虑到项目现有机电井45眼,但出水量达不到灌溉要求,固新打机电井154眼。2、井距确定确定大口井井距,按下式布置L0258F01/2式中L0井距,M;F0平均单井控制灌溉面积,F0153亩。求得L0319M。项目区共199眼水源井,其中有16眼控制保护地灌溉,剩余183可控制面积18315328万亩27万亩通过上述计算,项目区水源井满足灌溉需求。62141管灌工程设计以项目区A井进行典型设计计算。1、管道布置根据项目区水源井、道路设施、管理体制综合考虑,本着便于,方便施工、便于管理、经济节约的原则,更具水源井控制面积和出水量,管道采用干支管两级固定式管道与出水栓相连,固定管道在灌区内的长度宜为6M/亩10M/亩;出水栓间距30M,经济作物取小值,根据地块形状和大小,可采用单向或双向供水。本设计采用管路运行为单井独立运行,其中有1200亩由引水渠灌溉,可将水从水源井抽出直接输送至引水渠将水引至大地进行灌溉。双向供水由井通过输水管道直接向田间配水灌溉。管道布设时应尽量靠近地边或路边,以利节约耕地,便于检查与维修。2、设计灌溉制度(1)灌水定额以玉米为例,灌水定额采用下式进行计算。M667HR(12)/田式中M灌水定额(M3/H);H作物某一生育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R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平均干容重(G/CM3);1适宜土壤含水层上限;2适宜土壤含水层下限;田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田085。经计算,M66705145(2723)/0852276MM(2)灌水周期灌水周期TM/E式中T全生育期中最大需水强度时的灌水周期(D);M灌水定额(MM);E最大日平均需水强度(取5MM/D);TM/E45天取5天。(3)轮灌制度为降低水头损失,分散流量,减少管径,并考虑多农户同时灌溉,采用分组轮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本次管灌典型设计地块面积为153亩,地块内共有40个出水栓,每次灌溉时,每次只有1个出水栓在工作,每天灌溉8个出水栓的控制面积,在灌溉周期的5天内即可灌完全部地块。井90干管63支管出水栓图61管灌典型地块平面布置图3、水力计算(1)管道流量干管流量30M3/H,支管流量15M3/H。(2)管材管径选择根据管道设计流量和管径适宜流速,选择管径,按下式计算D4Q/V1/2式中D输水管道内径(M);Q管道设计流量(M3/S);V管道内适宜流速(M/S),取17。经计算,得D支4Q/V1/2(415/3600/31417)1/2559MM支管选用63PVC管。D干4Q/V1/2(430/3600/31417)1/279MM干管选用90PVC管。(3)管道水力计算目的在于计算管道输水损失和管网设计总扬程。主管道输水水头损失计算按下式HF1FLQM/DB式中HF1沿程水头损失(M);F与摩阻有关的系数,取0948;L管线长度(M);Q相应管段流量(M3/H);D相应管段内径(MM)B管径指数,取477;M流量指数,取177。流量为30M3/H,管道直径为90MM;管长L取320M;局部水头损失取沿程水头损失的10。HF1781M支管道输水水头损失计算按下式HF2FLQM/DB式中HF2沿程水头损失(M);F与摩阻有关的系数,取0948;L管线长度(M);Q相应管段流量(M3/H);D相应管段内径(MM)B管径指数,取477;M流量指数,取177。流量为15M3/H,管道直径为63MM;单管长L取240M;局部水头损失取沿程水头损失的10。HF2299M管道总水头损失H(HF1HF2)111408M。(4)管网设计总扬程HPZDHZ式中HP设计总扬程(M)ZD水源动水位深,25M;H管网总水头损失,1408M;Z管道首部与灌溉区域内地面高差,10M;出水口富余水头,03M。管网设计总扬程HP2514081033938M。4、水泵选择根据水源井深度,动水位深度,水泵下井深度和管网水头损失等因素综合考虑,本着水泵额定流量应大于或等于管网的设计流量;额定扬程应大于或等于管网工程设计的总扬程,选择电机功率较小的水泵型号的原则,本次设计潜水泵扬程为50M,出水量为30M3/H,选择水泵型号为200QJ3256/4型,配套电机型号为YQS200功率为75KW,电缆线规格为34。5、管道埋设深度项目区冻深14M,管道埋设深度取15M,管道沟采用梯形断面,挖深15M,底宽05M坡比105。6、配套管件及附属建筑物的设计给水栓该项目共设给水栓19824个,水栓体与输水管用承插连接,铁丝包箍,胶圈止水。管路首端设备与连接水泵出口处与管道连接处设闸阀压力表、安全阀,逆坡较大的设一道逆止阀,管路在井房内直接与地下输水管路连接。62142膜下滴灌工程本次设计膜下滴灌共计3000亩,分别由8座蓄水100M3高位水池供水,每个蓄水池由2眼机井供水。(1)其中约800个大棚,占地2000亩,共有5座高位水池供水,每座高位水池池控制160个大棚,灌溉周期为5天,每个高位水池每天需灌溉32个大棚,累计灌溉时间12小时。典型地块管网布置本次设计为大棚内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选取1号蓄水池所灌溉的A地块中一个大棚作为典型工程进行设计。将该大棚作为一个单独的灌溉单元,地块垄向为南北向,干管埋于地下把水从蓄水池输送至大棚外,并连接辅管,辅管延大棚一侧垂直于垄向布置,毛管沿垄向布置于地上。1、布置原则在本项目中管道分为4级,即干管、支管、辅管、毛管。以管道总长度最短,管道顺直、流量、压力均衡、水头损失小,总工程造价低为原则。一般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毛管沿作物种植行布置。2、典型地块管网布置干管按照管网内部流量、压力均衡的原则,干管沿地块中线布置,支管垂直干管布置,干、支管埋于地下,毛管沿垄向布置埋于地下,考虑地下毛管与地上支管的连接和流量分配,设置PE辅管,辅管垂直于支管,单向分水。考虑到均衡水压,灌溉均匀的原则,每个大棚设两个支管,每二个辅管控制一个灌溉单元(每个大棚为一个灌溉单元),具体灌溉时,由阀门控制。PVC90干管PE16滴管带间距04MPVC32支管PVC32支管作业路1M宽作业路1M宽PE16滴管带间距04M图62膜下滴灌典型管网设计图3、设计灌溉制度辣椒种植方式为大垄双行,垄距08M,行距03M。采用线状滴灌带,布置方向与作物垄向一致。滴灌带间距08M,沿滴灌带每隔033M布设一个滴头,滴头间距为033M,单滴头流量为23L/H。1、灌水定额灌水定额计算公式为M01ZPMAXMIN/式中M灌水定额,MM;土壤容重,G/CM3;Z计划湿润层深度,M;Z05M;P滴灌设计土壤湿润比;P60;MAX、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占干土重的百分比);灌溉水利用系数,095。示范区土壤为砂壤土,148,MAX257,MIN195,M011480560(257195)09530MM2、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计算公式TMSRST/Q式中T次灌水延续时间,H;M灌水定额,(M),M003;SR、ST毛管间距和灌水器间距,(M),SR08ST033;Q灌水器的流量,(M3/H),Q00023。计算滴灌灌水时间结果为TMSRST/Q00308033/0002334(H)灌水时间取35(H)。3、灌水周期根据实际现场调查,灌水周期为5天。4、轮灌制度为分散流量,降低水头损失,减少管道直径,采用分组轮灌的方式进行灌溉。A地块轮灌单元数目的确定轮灌单元数目NCT/T式中N每天允许轮灌单元最大数目,取整数;C日运行的小时数,H,C12H;T灌水周期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T35H;NCT/T125/3517(单元)。轮灌编组和作业顺序综合日后运用管理和工程投资情况分析,将地块分为两个轮灌区(、区),每个轮灌区内每次只允许两个灌溉单元在工作,此两个灌溉单元可在同一条支管上工作。(2)剩下1000亩由3个高位水池供水灌溉,灌溉周期为4天,每个高位水池每天需灌溉84亩。典型地块管网布置本次设计为大棚内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选取8号蓄水池所灌溉的B地块中一个灌溉单元(5亩地)作为典型工程进行设计,地块垄向为南北向,干管埋于地下把水从蓄水池输送至地边,并连接辅管,辅管延地边垂直于垄向布置,毛管沿垄向布置于地上。1、布置原则在本项目中管道分为4级,即干管、支管、辅管、毛管。以管道总长度最短,管道顺直、流量、压力均衡、水头损失小,总工程造价低为原则。一般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毛管沿作物种植行布置。2、典型地块管网布置干管按照管网内部流量、压力均衡的原则,干管沿地块中线布置,支管垂直干管布置,干、支管埋于地下,毛管沿垄向布置埋于地下,考虑地下毛管与地上支管的连接和流量分配,设置PE辅管,辅管垂直于支管,单向分水。考虑到均衡水压,灌溉均匀的原则,每个大棚设两个支管,每二个辅管控制一个灌溉单元(每8亩为一个灌溉单元),具体灌溉时,由阀门控制。3、设计灌溉制度棉花种植方式为大垄双行,垄距09M,行距04M。采用线状滴灌带,布置方向与作物垄向一致。滴灌带间距09M,沿滴灌带每隔033M布设一个滴头,滴头间距为033M,单滴头流量为23L/H。1、灌水定额灌水定额计算公式为M01ZPMAXMIN/式中M灌水定额,MM;土壤容重,G/CM3;Z计划湿润层深度,M;Z05M;P滴灌设计土壤湿润比;P60;MAX、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占干土重的百分比);灌溉水利用系数,095。示范区土壤为砂壤土,148,MAX257,MIN195,M011480560(257195)09530MM2、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计算公式TMSRST/Q式中T次灌水延续时间,H;M灌水定额,(M),M003;SR、ST毛管间距和灌水器间距,(M),SR09ST04;Q灌水器的流量,(M3/H),Q00023。计算滴灌灌水时间结果为TMSRST/Q0030904/0002347(H)灌水时间取5(H)。3、灌水周期根据实际现场调查,灌水周期为7天。4、轮灌制度为分散流量,降低水头损失,减少管道直径,采用分组轮灌的方式进行灌溉。B地块轮灌单元数目的确定轮灌单元数目NCT/T式中N每天允许轮灌单元最大数目,取整数;C日运行的小时数,H,C12H;T灌水周期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T5H;NCT/T127/517(单元)。轮灌编组和作业顺序综合日后运用管理和工程投资情况分析,将地块分为两个轮灌区(、区),每个轮灌区内每次只允许两个灌溉单元在工作,此两个灌溉单元可在同一条支管上工作。6214输水管网设计1、系统流量的确定系统流量包括输水干管、配水支管、辅管和滴灌带流量的确定,以典型地块为例进行计算(1)毛管流量计算QMLMQ/ST5923/033411(L/H)0411(M3/H)式中LM单毛管长度,M,L59;Q滴头流量,L/H,Q23;ST滴头间距,M,ST033。(2)辅管流量计算根据管路布置,每条辅管控制30条毛管,同时辅管双侧分水,每一单侧辅管控制17条毛管。故辅管流量Q辅NQM3004111233(M3/H);单侧辅管流量Q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