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1万吨水果和蔬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图文】_第1页
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1万吨水果和蔬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图文】_第2页
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1万吨水果和蔬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图文】_第3页
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1万吨水果和蔬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图文】_第4页
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1万吨水果和蔬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1万吨水果和蔬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图文】1万吨水果和蔬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万吨水果和蔬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要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313综合评价3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521项目建设背景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第三章建设条件931项目区概况9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10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441建设单位概况1442研发能力1443企业财务状况1544法人代表基本情况1545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简历1646企业文化16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751市场分析1752销售策略、营销方案和模式2053风险分析22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2461建设任务和规模WWWCSPENGBOCOM蓬勃范文网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1万吨水果和蔬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图文】2462建设规划和布局2463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2464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2565实施进度安排29第七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3171投资概算依据3172投资概算3173资金来源32第八章财务评价3581财务评价依据3582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358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3684财务效益分析3885不确定性分析3986财务评价结论40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4191环境影响419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4193评价与审批42第十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43101农业产业化经营43102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45103其它社会影响46第十一章项目组织与管理4711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7112经营管理模式47113经营管理措施47114技术培训48115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48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50121可行性研究结论50122问题与建议50附录附表附表1可研报告编写人员情况表附表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附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附表3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4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5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附表6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71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8财务现金流量表(增量全部投资)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1万吨水果和蔬菜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图文】2017骞鏈鏃23鎷涙爣鑼冨洿鎸夋按杩愯涓氱幇琛屾爣鍑嗗畬鎴愪箥鍢夎嫃绾娴欐睙娈鑸亾鎵缓宸鐨勫伐绋嬫祴閲娴嬮噺鐨勬繁搴姹傝揪鍒板垵姝璁繁搴銆侀鐩缓璁功銆侀鍙鎬爺绌舵姤鍛/EM鍜EM鍙鎬爺绌舵姤鍛/EM鐨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论111项目背景112项目概况32项目的规划相关性及建设必要性521项目的规划相关性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3场址选择1031场址现状1032场址建设条件114建设规划方案1741建筑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7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1743工程方案2044配套设施225环境影响评估2651项目地块环境现状2652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2653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2754环境保护措施286节能3161节能原则3162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3163节能措施327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348项目实施进度3581实施工期3582实施进度安排359工程招投标3791概述3792招标组织形式3793招标方式37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8101投资估算38102资金来源与筹措4011社会评价41111项目对社会影响分析41112项目对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42113社会风险分析4312研究结论329林海学校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象山县林海学校扩建项目。112承办单位概况本项目的承办单位为象山县林海学校。林海学校为2000年9月由原林海中学和林海小学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初中6个班,小学12个班,共计18个教学班。教职工83人,其中在职专任中小学教师78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是92、94。有县骨干教师1名,县教坛新秀13名。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校园文化育人型,领导班子学者型,教师队伍科研型,学生素质综合型。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对学生实行人文教育,对教师实行人文管理,对领导实行人文要求。围绕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学校倡导快乐一成功教育,开展英语等级制、书法段位制、古诗成语过关制、快乐作文星级制,智能思维达标制,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学习中获得成功,从成功中感受快乐。113报告编制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3、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4、宁波市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5、象山县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6、象山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7、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8、委托方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兴衰,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全市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其目的就是要争先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可以说现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差距。近几年,象山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均衡教育的迫切要求仍有差距。如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学校资源不足,办学条件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等。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精神,通过5年努力,到2007年使我省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化学校比例不低于85。各类中心校校园做到布局合理,结构安全,环境优美,设施安全。我县现有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化学校比例只达到61左右,尤其是初中,班额不足,学校规模小,连全省平均数都达不到。为了进一步加快象山林海学校的发展,提升教育档次,缓解义务教育就学压力,解决林海学校现状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象山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办学的发展,林海学校扩建显得尤为必要。12项目概况121拟建地点项目拟建于象山县丹东街道大碶头村。122项目建设目标及规模项目建设目标扩建林海学校,在此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优化教学条件。建设规模学校总占地面积36502,净用地面积34366M2,其中新征地面积23733M2,新征地净用地面积22666M2。本工程建筑面积8670M2。123主要建设条件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象山县丹东街道大碶头村,周边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及技术条件能够满足建设需要。124项目建设进度本项目于2008年5月动工,预计2009年5月竣工,总建设工期12个月。125项目建设投资和筹资方案该项目总投资为2727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126主要经济指标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学校总占地面积365022净用地面积343663新征地面积237334新征地净用地面积226665总建筑面积86706运动场地109067绿化面积120288总投资万元27279建设工期月12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项目的规划相关性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的规划相关性211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健全现代教育体系,高标准普及基础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标准、高品质普及15年教育,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优化校园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用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中心城区中小学建设等项目;加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逐步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互动发展的格局。212宁波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宁波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群众利益为重的发展理念,着力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硬件建设为主向软硬件建设并重转变作为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建设200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全市累计建成20所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享受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比例超过80;2010年,教育发展达到新的水平,教育综合实力位于全省和全国前列教育体系形成新的格局,九年义务教育实现标准化、优质化,达到轻负担、高质量。213象山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根据象山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象山县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中提到将实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大力推进中小学的标准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段学校85以上达到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求,其他的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和装备基本达到宁波市学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要的标准。全县学校全部完成校校通,50以上学校建成数字校园网,城镇中小学实现班班通,每所中小学拥有2个以上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规划中还提到要全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升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满意度,根据全县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优化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按照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通过整合、改造等方式,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214象山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根据象山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各乡镇初中布局调整目标为通过调整,减少初中数量,扩大初中规模,消除薄弱初中,创建一批示范性初中。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发挥规模效益,不断提高初中的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整体办学水平,创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良好环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初中高质量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适应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区各类学校至2010年前达到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学校标准,至规划期末达到规范化和现代化学校标准。本次规划在倡导集中力量办学,扩大办学规模的前提下,确定初中规模为18班以上。对于第二、三层次的规划学校,应考虑规模效益,班级数适当放大。小学中学(包括初中、高中、职高)每班4550人,一般按45人计。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改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的需要根据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九年制学校最低生均用地面积标准为1829平方米,最低生均建筑面积标准为773平方米,普通教室每班一间,另配备符合要求的专业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林海学校现有教育设施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学校人均用地19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537平方米。18间普通教室存在安全隐患,实验室、综合电教室、计算机房不符合配置标准,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等专业教室严重欠缺,办公用房狭小。建筑设计不合理,运动场地欠缺,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林海学校扩建后,增加校园用地面积,可相应配备良好的教学设施,在教学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提高。222扩大办学规模、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需要十五期间,象山城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接受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城区的中、小学数量来分析,教育资源总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林海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其中小学12班,初中6班,共有学生985人。学校总占地面积13986平方米,建筑面积3930平方米。近年来,随着象山经济发展,大量外来农民工的涌入,农民工子女在校就读人数增加,目前已占全校学生的41,未来的比例将越来越高。预计到2010年,该校的办学规模将达到小学18班,初中9个班共27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将达到1300人。根据象山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到2020年,林海学校的规划办学规模达到36个班级,学生数1620人。林海学校现有用地过少,不能满足未来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发展的需要。林海学校将按照标准中的二类标准扩征土地,扩建教育用房,以弥补城区九年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缓解初中招生压力。223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学质量是关键,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有一定的办学条件,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教学环境为学校提供了发展的硬件设施,同时会影响到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林海学校现有教育设施较为落后,教学用地、教育用房紧张。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达不到要求。教学管理难以统一,教学发展受到限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林海学校扩建后,办学规模和办学标准都将得到提高。对于林海学校的管理也将带来更多的方便,满足了教育课改的需求,在更为优越的办学条件下可以实现更快的发展,有促于学校的长期发展。224完成象山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的需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精神,通过5年努力,到2007年使我省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化学校比例不低于85。各类中心学校做到布局合理,结构安全,环境优美,设施安全。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加快中小学的建设进程,全面推进各地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象山县现有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化学校比例只有61左右,其中初中班额不足,学校规模较小,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此项工程是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现代校园环境,为发展高水平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创建教育强省奠定基础。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更为必要。3场址选择31场址现状311地点与地理位置象山县地处12134”“12220”“、北纬2845”“2949”“之间,居浙江省中东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两港相拥。其地理位置北临象山港,与鄞州区、奉化市隔港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市普陀区的六横岛和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东濒大目洋;南接猫头洋,隔三门湾与台州市的三门县相峙;西连宁海县,象山半岛自宁海县紫溪、梅林至一市东延入海。象山县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南北长90KM,东西宽70KM,由本土象山半岛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总面积6510K,其中陆地面积1175K、海域面积5335K。丹城为象山县县城,东临东海,北靠宁波北仑港,南面是中国著名的渔港石浦港,西接沿海国道线。项目建设地点为象山县丹东街道大碶头村。312场地土地权属类别与占地面积项目建设地点为象山县丹东街道大碶头村,土地征用后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归象山林海学校所有。学校总占地面积36502,净用地面积34366M2,其中新征地面积23733M2,新征地净用地面积22666M2。313现有场址利用情况项目场地现状为耕地。32场址建设条件321自然条件1、气象具有非常明显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灾害性较多。(1)气温年平均气温18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左右;最热月,东部沿海地区为8月、北部沿海地区为78月、其余地区一般为7月,平均气温2728。极端最低气温为75(1967年1月6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880(1971年8月20日)。(2)日照年日照总时数为16702048小时。各月日照百分比中,6月最少,为2228;2、3月次之,为2429;8、12月最多,达4962。各地日照时数,南多北少。(3)降水年降水量平均在1250MM以上,49月较为集中,约占全年的60,北部尤甚。常出现双峰现象,即56月(梅雨)、89月(台风雨)各有一次降水高峰。受伏旱影响,7月普遍少雨,北部仅占全年的9、南部占70。(4)灾害性天气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霜降、低温、风暴、干旱、台风、暴雨、寒潮、大雪等,其中台风、暴雨、干旱、低温成灾较为频繁。解放后台风平均两年一次;暴雨大多出现于6、8、9月,常引发山洪爆发,若宣泄不及,则洪、涝并发。2、地形、地貌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具低山丘陵、平原、海涂和沿海岛屿多层次,多样性的地形地貌结构。全境以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较广,县内主要有爵溪山地、黄避岙山地、南乡山地等3片。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称为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各海湾和南部三门湾。冲击平原,以山前冲击扇为主要形态。因境内山势矮小,腹地短浅,所以面积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顷、梅溪一带比较典型。洪积平原以溪谷平原为主要形态,形状多为狭长,大多地处溪谷。本项目建设场地位于象山县城丹东街道,属冲击平原。区域内分布多为耕地,本项目建设主要受周围微地貌条件的影响。建设场地地形呈较规则四边形,地势有高差,需进行场地平整。3、地质象山县地质构造属闽浙隆起东南沿海褶皱带,以新华系构造和纬向构造为主体构造,均以断裂为主要形迹。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陆相火山岩,次为白垩系火山沉积岩,第四系地层多见于林海平原,泥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盆系下石炭统、第三系地层亦有出露。4、水文象山低水、丘陵错落,溪涧密布,然大多源短流促,独注入海,集水范围小,集水能力弱,因此地表径流水量不丰。且由于象山特殊的半岛地理位置,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流过,外来水源极度贫乏;平原水网密度低,范围狭小。全县河网总度长710KM,河网密度为061KM/K。水系不甚发育,主要有南大河,支流南大河、东大河、西大河、马岗河等。象山海域为中强等潮差规则的半日潮区。潮差冬小夏大,潮位冬低夏高。全县沿岸多年平均潮差一般在318M,最大潮差556M。沿海破量及涌浪为主的混合浪占绝对优势,出现的频率高达99。322社会经济条件象山县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现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为184934户,户籍人口529489人;其中男性人口271408人,女性人口258081人;按户籍分非农业人口106505人,农业人口422984人;全年出生人口4843人,死亡人口31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1。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893亿元,增长116;地方财政收入878亿元,增长25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8,涨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69元,比上年增长44。农渔民人均纯收入7736元,增长105。其中,渔村居民人均收入1129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7486元。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巩固农业基础,强化工业主体,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城市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资源、环境和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渔业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双拥模范县、民间艺术之乡、柑桔之乡和省建筑之乡、小康县称号。人民广场、体育馆、广电中心、医疗中心、高教园区等一批标志性、基础性设施相继完成或正在紧张施工中。她正向着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林海城市的目标大踏步前进。本项目位于象山县县城丹城丹东街道,丹城中心城区由丹东、丹西、爵溪三个街道组成,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2万。丹东街道地处象山中心城区中部,历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交通、文化、教育、体育、医疗、金融中心。现有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97亩,山林面积38400亩,滩涂面积3000余亩。2005年街道下辖7个社区、26个行政村,7万人口,其中居民345万人,农民205万人,外来人口15万人。丹东街道依山滨海、山青水秀,文物古迹群多。东寺、瑞龙寺、塔山文化遗址、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湾、东谷湖水库湖光山色、风光旖旎。人民广场气势壮观、设施齐全,已成为全县文化、体育、休闲活动中心。323交通条件象山县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境内有215、216、311省道经过。海上交通便捷。沿海南线、林海大道等道路的相继建成,极大地促进了象山境内交通条件的变化。象山港大桥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将于2006年下半年动工兴建,通过沿海高速同三复线,与在建的杭州湾大桥及象山三门湾大桥相连,将彻底改变象山半岛处于交通末端的地位。届时,实现象山进入宁波半小时、杭州和温州二小时、上海三小时的交通圈。丹城为象山县县城,东临东海,北靠宁波北仑港,南面是中国著名的渔港石浦港,西接沿海国道线。对外交通有直通石浦、新桥、大徐、墙头、泗洲头的公路。城区主要交通干道有城西路、新丰路、巨建设路、象山港路、林海大道。本项目位于丹西街道。建设场地南面临丹阳路、西面临莱薰路,东面临瑶琳路,交通便捷,可满足附近生源正常上学需求。324公用设施条件1、给水象山县县城主要由象山县自来水公司供水,现有城北、靖南、爵溪水厂,总供水能力为85万M3/D。项目所在地由靖南水厂供水。2、排水象山现状排水体制主体为雨、污分流制,部分老城区采取截流式合流制。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后排至污水处理厂,雨水经排水沟、渠等排入河道。2006年象山县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25万吨。项目所在地排水主要通过排水管渠排水。3、供电象山县域内有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4座,35KV变电所12座,10KV及以上线路总长度达1800公里,基本形成了以220KV电网为骨干、110KV电网为支撑、各级电压等级匹配的现代化电网体系。4、通讯2006年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1761万,小灵通用户达796万,互联网用户439万户;目前,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0线,象山电信的网络规模、技术层次、综合服务能力和各项电信经营指标有了质的飞跃。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规划方案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研究是在市场预测和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论证比选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作为确定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原材料燃料供应方案及投资估算的依据。41建筑规划设计指导思想采用先进技术,本着以人为本原则,根据地理条件和甲方的需求,依据各种现行设计法规、标准和政策,合理布局,设计好每一平方米的建筑,创造出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成果,求得最好的工程、社会、环境效益。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421总平面布置方案象山县林海学校位于象山县丹东街道大碶头村。场地总用地面积36502M2,净用地面积34366M2,其中新征地面积23733M2,新征地净用地面积22666M2,分东西两块,西面为现有校区,东面为扩建校区。整个校区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个区域。教学区集中在地块西面现有校区,生活区布置在教学区以北与扩建校区交界处,运动区集中在扩建校区。各区相对对立。本工程在现有校区未利用地和扩建校区地块新建教学楼二期(一期已通过审批在建)、食堂、风雨操场、运动场及其它配套设施,现状校区布置不变。422教学楼布置本工程所建教学楼布置在现状校区地块的南面,规划占地面积99875,共4层,为行政办公用房、公共教学用房和各专业教室用房。主要分布有行政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活动室、实验室及美术、音乐、地理、计算机等专业教室,另有其他配套教学后勤用房。该教学楼与一期教学楼通过连廊相连。423食堂布置食堂布置在教学区以北与扩建校区交界处,占地面积102467,共3层。一层、二层为厨房和餐厅,三层为报告厅。424风雨操场布置风雨操场布置在该地块的东北角地块,占地面积1068,层数为1层。风雨操场内设2个篮球场及看台和管理用房。425运动场布置运动场布置位于地块的东面,规划建设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及其它健身器材。田径场布置在地块最东面,设有250米塑胶环形跑道,东侧为设置100M直道。跑道内场为足球场和田径训练场。篮球场、排球场位于跑道以西。规划设置篮球场4个,规格为35M20M;排球场1个,规格为22M15M。运动场北侧规划健身区,设置健身器材。运动场总占地面积10906。426道路交通设计本工程校园的主入口设置在地块南侧,在主入口大门前设置临时汽车停车位;次要入口安排在地块北侧,作为后勤及生活出入口。校园主干道为主入口右侧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将运动区与生活区、教学区隔开。建筑物间合理设置次干道。教学区与运动区间空地规划设置自行车停车棚。新建道路工程面积5000。427绿化设计本工程作为学校建筑群,故绿化景观环境设计非常重要。现状校区绿化较少,规划在主干道的两侧种植高大、茂密乔木,形成绿色通道;入口处设计花坛,突出校区景观氛围。教学区各教学楼之间建设绿地,该绿地以草坪为主,形成开阔视野。运动区布置种植具有一定防护作用的低矮灌木,穿插布置高大挺拔、树型秀美的乔木,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形成相对独立的区间。各功能区之间亦布置多处尺度不等的绿地,起到阻隔动静、人流集散的功能。另外要营造学校人文景观环境,在校园中适当点缀雕塑、小品、名人名言、休闲座椅等,营造文化氛围。新建绿化总面积12028(包括现状校区和规划校区绿化面积)。428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36502M2净用地面积34366M2新征地面积23733M2新征地净用地面积22666M2本工程建筑面积8670M2其中教学楼3995M2食堂3074M2风雨操场1068M2门卫80M2变配电房150M2连廊303M2运动场占地面积10906M2绿化面积12028M2本工程道路面积5000M243工程方案431工程方案选择的原则(1)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建、构筑物设计方案力求平面功能布置合理,立面简洁但不单调,朴素大方,具有良好的景观设计效果。(2)根据生产性质和使用功能,确定建筑物的防火、防爆、防腐蚀的一系列性质,并按照相应规范设计。(3)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力求发挥整体效益,节省投资。(4)建、构筑物结构布置,造型和构造处理应考虑工艺、安装、检修等一系列要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建筑工程方案(1)结构设计本工程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现浇楼盖。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2)基础设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本工程基础类型考虑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型基础。项目场地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的土层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确定。框架结构柱基根据地基处理的要求进行打桩后,一般均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考虑,围护结构墙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梁。砖混结构按地基处理后可采用混凝土条形砖基础,个别次要建筑尽量利用浅层地基强度。(3)围护结构和内外装修根据该建筑特性,外墙体一般采用多孔砖,内墙采用当地轻型砌体。外墙装饰为马赛客,内墙装修材料为瓷砖和涂料。屋面防水用目前建设部批准和颁布的新型技术成熟的防水卷材,隔热层为当地惯用材料。建筑门窗采用铝合金门窗或不锈钢门窗。433运动场所设计本工程运动场所主要分跑道、篮球场、排球场,各场地具体规格及特征详见表41。表41各运动场地规格及特征表序号名称规格面层结构数量(个)备注1跑道250M环形跑道塑胶16分道2篮球场35M20M塑胶43排球场22M15M塑胶1434主要建筑物本工程主要建筑物教学楼二期、食堂、风雨操场、门卫、配电房等,总建筑面积8670M2。表42项目主要建筑物规模及特征序号建筑名称建筑面积()层数数量(幢)结构特征备注1教学楼二期399541框架新建2食堂307431框架新建3风雨操场106811框架新建4连廊30311框架新建5门卫8011砖混新建6变配电房15011砖混新建44配套设施441供电工程(1)用电负荷和供电电源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本工程公共照明、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其它用电为三级负荷。负荷预测采用面积估算法,参照有关负荷指标,本工程新增计算负荷约为206KW。本工程拟采用二路10KV高压电源,电源引自附近开闭所,以电缆埋地方式接入。(2)供电方案在地上一层设置一座变电所,内设1台250KVA干式电力变压器,分别向二、三级负荷供电。(3)功率因素补偿功率因数补偿采用集中和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在变配电室低压侧设置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柜,使变电所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4)场区供配电A各装置配电将按照不同的环境特点及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其中包括防腐、防粉尘等特殊场所的供配电设计。B线路敷设采用架空、桥架、沟道、直埋等方式。C照明、避雷、接地按不同的环境特点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设计。(5)电气保护及防雷接地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本工程各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分别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进行保护。在建筑物的屋顶设避雷带作为接闪器。接地系统利用柱筋做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若实测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增设人工接地装置。建筑物内所有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体的顶端和底端均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442给水工程(1)用水量学校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日用水量为145M3/D。其中生活用水121M3/D,绿化用水量24M3/D。室外消防用水量按25L/S设计,室内消防用水量按15L/S设计。(1)水质、水压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用水水压不小于03MPA,消防用水水压不小于08MPA。(2)供水本项目给水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管道的供水方式。项目所在地的主要供水水源为市政管网,供水管经为DN250,在学校内采用DN200给水管构成环状管网,供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443排水工程(1)排水量本工程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水量按供水量的80计,为128M3/D。(2)排水方案根据项目地区的排水条件,场区排水按雨污分流的原则考虑,拟在场区内设置污水、雨水二个排水系统。建筑物内废污合流。污水区内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经区内污水管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丹城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雨水设计流量套用宁波市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及雨水设计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流量公式,按95L/SHA考虑,径流系数为07,本项目雨水设计流量约为243L/S。经所内雨水管道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444消防设计室内消火栓布置保证同层任一着火点均有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消火栓充实水柱10米,每层设单出口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室外消防给水与生活、教学给水共用一套管网,并形成环状,在各建筑物附近设置适当数量的室外消火栓。室外设消火栓,保护半径为100米,设置间距小于100米。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在总平面规划设计中,合理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建筑各层的防火分区、疏散宽度以及安全疏散距离均满足消防规范要求。445通讯网络工程根据需要,在综合楼、教学楼、校园等场所配置电话及配置公用电话。敷设电话线路和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线路,相关重要部分应按设计规范设置监控系统。5环境影响评估51项目地块环境现状511水环境现状象山县大、小水库水质基本保持良好,7个水源保护区基本保持在类水质范围内,部分水区水源受到污染。大塘港为级标准,南大河水质为类;金石引河水质污染比较严重,主要超标因子为COD、总磷、总氧、非离子氨。512大气环境现状象山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其次是氮氧化物、降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河氮氧化物的年均值和日均值符合大气二级标准。513声环境现状目前象山声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和其他声源。中心城区的噪声功能达标区域是居民文教区、混合区、工业集中区,二超标较严重的是交通干线两侧。本项目位于城郊,声环境现状较好。52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521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类标准。52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学校食堂油烟废气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的中型标准。(2)废水项目废水排放可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3)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53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531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污染工序来自各种机械的工作噪声,打桩和运输等作业噪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雨污水、打桩泥浆水与场地积水;施工车辆产生的废气,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造成地面扬尘等;开挖基坑、填平场地时产生弃土,在进行主体结构等施工时产生建筑垃圾。主要污染物及预计量详见表51。表51施工期主要污染物及预计量表类型排放源污染物产生量噪声施工机械施工噪声70100DB固体废弃物装潢垃圾建筑废材25T/M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KG/人/D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扬尘TSP无组织排放水污染物施工人员生活污水02M3/人/D532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运营期间污染源主要来自配电房等各类设备产生的工作噪声;师生、后勤人员日常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厨房间产生含油烟气。主要污染物及预计量详见表52。表52运营期主要污染物及预计量表类型排放源污染物产生量噪声配电房设备噪声6075DB车辆交通噪声7085DB固体废弃物学生及教职工生活垃圾1820KG/D大气污染物食堂油烟废气06T/A水污染物学生及教职工生活污水968M3/D54环境保护措施541大气污染物食堂产生的少量油烟废气,可将其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高空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排放;燃油废气通过专用管道接至楼顶向高空排放。542生活污水废水主要为学校老师与学生的生活污水。厕所废水经化粪池处理,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其它废水也均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回用或通过污水管网排放。543固体废弃物针对生活性废物,在校园内相关区域设置垃圾箱,建筑内设置垃圾道,将废物集中后,统一、及时清运出场。并在校园内设垃圾收集处,以利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清运。544噪声主要来自配电房、泵房、机房各类设备产生的工作噪声。为降低噪声污染,改善作业环境,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日常维修、更新和操作人员的管理,使所有设备,尤其是有噪声污染的设备,能在正常状况下运行;并对放置产噪大的设备的房间采用隔声门窗,露天噪声源加设防护罩。545建设施工环境影响控制(1)建设施工噪声控制合理放置施工机械,尽可能布置在对场界外造成影响最小的地点,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作业。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打桩应采用液压钻孔、浇注桩头的低噪声施工方法。(2)建设施工水污染控制在施工前期应同步设计好排水沟和沉淀池,将建筑泥浆水和冲洗水经沉淀分离后的上清夜排入污水管网,沉淀泥浆应定期外运。建筑废物应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清理,避免因暴雨冲刷而流入附近水体。建议在施工场地设置简易厕所和化粪池,对施工队伍居住地的食堂、浴室和厕所污水进行处理。(3)建设施工大气污染控制建议施工单位采取以下措施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以减少扬尘量;开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避免长期堆放;确需较长时间堆放在户外的散粒建筑材料,如黄沙、碎石等,应采用雨布覆盖或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扬尘。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统一堆放,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防止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施工现场要进行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4)建设施工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施工现场要及时清理,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防止其因长期堆放而产生粉尘等污染。生活垃圾易腐败变质,应进行专桶收集,定期运往附近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严禁乱堆乱放。6节能61节能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资源。2、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淘汰的落后的工艺和设备。62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应遵循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项目的建设应符合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6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7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8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63节能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的现行政策、规定,本项目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如下631建筑1、在规划中引进生态环保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及环境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利用太阳能减少非可循环利用能源的消耗。2、建筑设计尽量采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减少采光、暖通耗能。3、根据建筑功能要求,积极采用节能材料。4、设计时,在保证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供水、供电线路,减少线路能耗损失。5、屋面设置保温层,阻隔太阳辐射热,外墙采用多孔砖砌块,减少室内得热。6、采用实木门窗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量损失。7、控制建筑朝向,注意各朝向窗墙的面积比例调整。632给排水1、积极开展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提高师生员工的节水意识。2、安装工程实施中保证给排水线路工程质量,防止跑、冒、滴、漏等。3、所有单元均安装计量表,便于管理和考核。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4、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产品及配件。5、供水设计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供水。633电气照明灯具采用高效节能灯,电气设备造型,应本着节约能源、减少设备用房面积进行优选。照明器具采用节能型,如高效日光灯(带功率因素补偿装置);采用声、光与时间相结合的照明控制方式,减少用电量。7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合理、科学地制定管理方案,确定项目的组织结构和配置人力资源是保证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提高劳动率的重要条件。在制定管理方案时,我们对项目的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