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之路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润之路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润之路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润之路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润之路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州市润之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长沙瀚邦項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十二月永州市润之路道路工程可研报告书编制单位长沙瀚邦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质证号工咨丙12220080017总经理邹剑总工程师管娟编制人员刘振华审核蒋妮二零一二年十二月目录第1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3项目建设单位简介214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3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6综合评价与建议4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建设条件分析621项目背景6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72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1824建设地点自然条件19第3章项目区内交通量调查及预测2131经济发展预测2132道路交通量调查2333客运及货运量调查2334机动车辆拥有量预测2335交通量预测24第4章建设规模及设计方案3041项目建设原则和目标3042道路建设标准3043项目建设规模3344工程设计方案3445施工注意事项39第5章资源供应与节能方案4251资源管理4252节能方案4253节能措施4654节能分析48第6章土地利用、征地拆迁与安置4961土地利用分析4962征地拆迁和拆迁安置49第7章环境保护5571编制依据5572项目环境影响分析5573污染防治措施6074环境评价65第8章组织机构与进度安排6681项目实施单位6682人员配置6783项目建设进度安排67第9章项目招投标管理6991招标的依据6992项目招标的类别6993招标范围、形式和方式7094招标情况说明70第10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2101投资估算的方法和依据72102投资估算72103资金筹措73第11章社会效益分析75111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位。75112完善民生项目市政工程配套。75113可促进社会就业和社会稳定。76114绿化、美化城市,完善交通路网。76第12章风险分析77121主要风险因素的识别77122风险分析的目标和方法78123建设投资的风险分析79124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80第13章结论及建议81131结论8113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81附件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组织机构代码证及法人身份证3、节能登记表4、永州市人民政府申请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报批单5、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6、永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永州市润之路(永州大道阳明大道段)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永国土资预审字2012159号7、永州市生态新城润之路道路用地分类面积表8、永州市生态新城润之路道路勘测定界图9、永州市生态新城润之路道路平面布置图10、永州市生态新城润之路道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第1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为永州市润之路道路工程112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单位永州市生态新城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13建设地点润之路位于永州大道与阳明大道之间114建设规模和内容润之路起于永州大道,止于阳明大道,全长1300米,路幅宽36米,双向四车道,按城市次干道级设计,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土石方、路基路面、人行道、排水、电力电讯、绿化、亮化、标志标线及构筑物等。115建设期项目建设期1年,即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116建设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950万元。117资金来源建设单位全部自筹。12项目编制单位长沙瀚邦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资质等级丙级资质证书号工咨丙12220080017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3项目建设单位简介永州市生态新城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经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备案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公司为永州市政府举办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齐爱社,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注册地点为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公路局零陵大道公路站办公楼。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下设办公室、项目部、工程部和财务部四个部门。公司主要承担生态新城规划、建设、管理的政府业主职能,负责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新城11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建设、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融资、投资等。建设生态新城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加快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永州市生态新城建设的范围为北起城南大道、南接日升大道、西临洛湛铁路、东至阳明大道,总面积约为117平方公里。湘江以东区域为先行建设区,岚角山片区为核心建设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为顺利推进生态新城建设,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抓启动,三年拉骨架,五年现雏形”的目标任务,特成立了永州生态新城建设指挥部。14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及研究内容141编制依据1、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0年修订);2、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件及设计说明;3、永州市生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4、建设部颁发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5、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6、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142研究内容1、调查、了解建设项目及项目区现状;2、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有利条件进行分析,预测交通量,确定建设规模;3、提出项目建设的内容及工程技术方案;4、拟定项目组织机构及建设进度;5、对项目建设总投资进行估算,对项目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分析;6、对项目的可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润之路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I级2行车速度KM/H403道路总长KM13004路幅宽M365人行道M426绿化带M227行车道M1228最大纵坡1069结构物设计荷载城B级车辆荷载,人群荷载5KN/M。10交叉口个411路灯盏6412排水没雨水设计重现期T2年,采用雨污分流制13建设工期月1214总投资万元295016综合评价与建议161综合评价1、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标(2004年)中“城市道路建设”被列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正确。本工程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有利于整合土地资源,实施循环经济,使城市和谐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发展。2、该项目建设标准属城市次干道I级,建设规模和工程技术方案可行,因此,该项目工程在技术上是可靠的。3、本项目完成后,完成了曲河安置小区区域内交通二纵三横,形成了路网工程,对曲河安置小区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构成了永州市生态新城框架,其社会效益显著。162建议润之路道路工程建设是永州市生态新城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本项目建成后将为永州市永州市生态新城的综合开发奠定基础,为永州市联城规划和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建议各部门予以支持,建议建设单位积极筹措资金,使本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第2章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建设条件分析21项目背景211项目区域概况永州雅称潇湘,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永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两水汇于永州市区(零冷城区)。永州市东接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达广西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区桂林市,西北挨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永州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西相间最宽144千米。地区总面积2244143平方千米(即224万平方千米),地区户籍人口580万人(2011年),常住人口5180235(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其中永州市辖区面积3200平方千米,市辖区户籍人口110多万(2011年),市辖区城市人口40多万。永州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湖南直达两广、两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湘桂铁路、洛湛铁路、207国道、322国道、二广高速公路即G55国家高速公路(永州段分别叫邵永高速公路和永蓝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即G72国家高速公路永州段叫衡枣高速公路)、永连公路都贯穿全境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零陵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广州、深圳航线。泉南高速公路、二广高速、洛湛铁路与湘桂铁路在永州市区零冷城区形成新的交通枢纽。正在规划中的贵(阳)福(州)铁路将横贯永州地区中部。勤劳聪慧的永州市人民用了短短二十多年时间使永州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议的发展,审时度势,扩建永州大道,建设永州生态新城向城市两区中心发展,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议,带动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发展。按照总体规划要求,零陵北路两厢发展已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提出把永州市作为100200万人口大城市来培育。212项目建设背景在国际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对此,我们必须正确领会和坚决贯彻。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不能孤立和割裂开来。保增长是目标要求。扩内需既是途径和手段,也包含着目的。不同的内需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投资需求是纯粹的手段。但是,从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看问题,无论是何种内需,都是所谓“三驾马车”之一,因此,扩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在外需增幅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出路只能主要依靠内需,以扩大的内需弥补外需的缩小。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看问题,扩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但是,转变发展方式远不是一年内能够完成的而短期内能够保增长的内需,主要不是消费需求,而是投资需求。因此,在保增长的巨额投入中,必将有大部分作为投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为今后一段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昂扬斗志,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建设热情,各行各业都在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发努力,加快发展。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只有加快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衣、食、住、行等全方位的良好生活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为贯彻落实湖南省政府“三化”发展战略思想,推动城市工业化进程,打造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极核,加快永州市城市工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企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永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部署,为打造永州市招商引资平台,集聚产业、做活工业园区,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根据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路网建设的目标,因此,首先要加快城市道路工程建设。随着永州一市二区三组团建设的扩大,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与沿海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拓展,永州作为湘南“商贸中心”和湖南南部“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地位也将更加鲜明。因此永州市委市政府为发展经济,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依据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刺激生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战略思想,根据永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市区对外交通,加快永州市城市路网建设,改善该区域的交通环境,促进永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提出建设永州市冷水滩城区道路市政工程。近几年来,永州市的城市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把加速推进“中等城市”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力争到2030年永州主城区人口将达到137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369万平方公里,届时永州将发展为大城市。永州市确定了“以人为本,以规划为龙头,以路网管网建设为重点,加快两场、三区、四园建设,沟通东西,连贯南北,美化两岸、突出特色,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构筑强大载体”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结合永州实际,把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优化城市功能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措施来抓。但由于基础差,发展后劲不足,全市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不仅远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给永州市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只有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快发展,才能缩少差距。实施永州市冷水滩城区道路市政工程,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营造加快发展小气候的具体体现,改善该区域的交通环境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落实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提高优质高效服务;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统一规划设计、政策、周密组织、精心施工、加快进度,确保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要严把质量关口,严格工程监理,努力把永州市道路市政工程建成一流工程、高质量工程。213经济方面1、全国社会经济现状201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07486亿元,增长1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第二产业投资132263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162877亿元,增长211。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2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采矿业投资11810亿元,增长214;制造业投资102594亿元,增长31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607亿元,增长38。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5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上年回落143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3,中部地区增长288,西部地区增长292。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33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08,国内贷款增长35,自筹资金增长286,利用外资增长82,其他资金增长90。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新开工项目332931个,比上年增加431个。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4。2、湖南省2011年经济情况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196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36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32473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757680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828元,增长112。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39475386。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611和341。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21865亿元,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43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城镇投资1056574亿元,增长276;农村投资86573亿元,增长402。国有投资356313亿元,增长173;非国有投资786835亿元,增长342。全省制造业投资391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9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9704亿元,增长283。技术改造投资413559亿元,增长372。全省14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605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7。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773个,完成投资326955亿元,增长26。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649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63公里。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89666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住宅投资148401亿元,增长308;办公楼投资3958亿元,增长122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8373亿元,增长416。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87765万平方米,增长9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44417万平方米,增长73。商品房销售额185222亿元,增长317。其中,住宅销售额156693亿元,增长256。3、永州市2011年经济发展情况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79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183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35565亿元,增长13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168元,同比增长121。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48363389调整为241383376,第一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2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别为73、518、409。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049亿元,增长317,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4567亿元,增长384,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上划中央税收2011亿元,增长194;上划省级税收471亿元,增长274。一般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2624亿元,增长293;非税收入1943亿元,增长528。一般预算支出17667亿元,增长224。民生保障支出力度加大,教育支出3753亿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18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99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977亿元,环境保护支出41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561亿元,分别增长248、235、115、439、376、101。“四化两型”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7,比去年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6,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3794,提高256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稳步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3169家,新增274家,实现销售收入1945亿元,增长308;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分别比去年增加1家、13家。节能减排取得实效,全年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93。全市森林覆盖率6083。市场物价高位趋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51,涨幅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5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8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72。工业增长较快。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6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6102亿元,增长519;完成增加值26174亿元,增长210,其中,轻工业增长167,重工业增长242。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增长46,集体企业增长205,股份制企业增长262,股份制合作企业增长2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20,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41。非公有制企业活力显现,完成增加值2034亿元,增长27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原煤、生铁、铝、水泥、发电量、罐头、布匹、机制纸及纸板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960亿元,比上年增长5150;实现利税9553亿元,增长53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808,比上年提高50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905,比上年提高585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1925;资产负债率4864,提高09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616,成本费用利润率482,全员劳动生产率203648元/人,增长276个百分点。园区工业活力增强。全市有省级园区7个,入园工业企业205家。全年省级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9471亿元,增长221,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362,提高83个百分点。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89家,新增2家。资质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50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618万平方米。投资高位运行。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62亿元,增长29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09亿元,增长7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99;第二产业投资2615亿元,增长319,其中工业投资2609亿元,增长490;第三产业投资2954亿元,增长373。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年重点投资项目1100个,比上年增加230个。全年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587个,完成投资305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14;亿元以上项目87个,完成投资860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完成投资130亿元。达福鑫、海螺水泥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永州大道正式通车。房地产业保持活力。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62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2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0。全市商品房销售额682亿元,增长616,其中住宅销售额568亿元,增长65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53万平方米,增长26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11万平方米,下降2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257万平方米,增长360,其中住宅销售2974万平方米,增长390。城乡消费市场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16亿元,同比增长179。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3亿元,增长127;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898亿元,增长18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12亿元,增长15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53亿元,增长162。从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326亿元,增长189;农村市场零售额4190亿元,增长125。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增长696,日用品类增长40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3,汽车类增长3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80,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32,书报杂志类增长29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96。在永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以建设富裕、美丽、和谐的新永州为总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集团化、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和改革开放步伐,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市场经济保持了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社会迎来了崭新的局面。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21是完善曲河安置小区市政工程配套的需要曲河安置小区是永州市招商引资项目,本项目的建设对发展永州市物流、商贸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曲河安置小区已经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复,正准备开工建设。润之路道路工程完工后,完成了曲河安置小区区域内交通二纵三横,形成了路网工程,对曲河安置小区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构成了永州市生态新城框架,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222该项目建设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永州市委、市政府把加速推进“中等城市”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了“以人为本,以规划为龙头,以路网管网建设为重点,加快两场、三区、四园建设,沟通东西,连贯南北,美化两岸、突出特色,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构筑强大载体”的战略部署。永州市润之路工程建设,将有利于联城规划的顺利进行,推进永州市经济的发展,可加快产业的整合和聚集,为推进永州的工业化进程发挥积极作用。223该项目建设是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发展的需要润之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有力地带动永州市永州市生态新城的综合开发,促进中心城市商业及贸易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永州市路网工程的建设步伐,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和路网体系的配套完善,能有效改善永州市联城段交通状况,满足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居民生活的需要,能够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增强对入园外商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对加快永州社会经济发展,可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2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23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中央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保持必要的投资拉动力度。润之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永州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并在政策、体制、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产业导向和政府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232领导支持力度大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永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将润之路道路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永州市政府责成由永州市生态新城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及建设。233环境条件好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永州市生态新城,永州市委、市政府对项目建设区域内的土地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征用,土地征用矛盾相对要少,地质基础较好,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4建设地点自然条件241项目建设地点润之路位于永州大道与阳明大道之间。242自然条件冷水滩地处湘江河畔,属亚热带湿润地区,春季多雨,秋冬干旱,具有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年均179,冬季无霜期长,最冷的气温平均57,年均降水量为14849MM/年,最大降水量为19376MM/年,最大风速257M/S,平均风速168M/S。本项目建设在永州市生态新城,地形平坦,无特殊的地质地貌现象,没有矿产资源存在,适宜建筑,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动力地质现象。从中国地震区划图上得知,冷水滩属地震烈度小于6度,系河谷冲积平原,场地不存在砂土液化问题,且不需要抗震设防,因此,拟建场址的地质是稳定的,适宜道路、防洪大堤及房屋建筑工程建设。243建筑材料和运输条件冷水滩郊区建材比较丰富,可以开采碎石、片石,能用于路面、桥涵和防护工程,其质量可达到设计要求,交通方便,平均运距60公里,砾和砂供应平均运距5公里。沿线土质一般为可塑性粘土和耕作土,粘土可作路基填料。境内各个料场与路线都有道路相连,均能晴雨通车,运输比较方便,但在涵洞工程的材料运输等方面应计入部分人力运输的成本。第3章项目区内交通量调查及预测本项目全部付诸实施后,永州市生态新城的交通道路可达性将显著提高,对土地的使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土地使用和交通运输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反过来,土地使用和开发,又将刺激永州城乡交通的发展,根据土地使用现状和规划等因素综合分析,来预测本项目各路段建成后的交通量和土地价格。31经济发展预测311规划发展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大力发展制造业,推进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扩大主城区规模,加强永州湘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功能;积极主动拓展永州市在湘、桂、粤边区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发展潜力,全面提高和增强城市核心竞争能力,将永州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良、具有浓郁滨江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312经济发展预测根据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0年修订),永州市区经济发展预测见下页表表1永州市规划期内的经济发展目标年份范围增长率GDP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三产结构全市140506391571714129207933128412007市区15014662319048746599223345全市1106931732292912533422010市区120205390779881193843全市8010222053784392037432015市区9031741133143134245全市8015162276066821540452020市区904854851942425104050参照省内外类似地区GDP预测,并结合专家预测法,预测2035年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162亿元,增长速度为6,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152亿元,增长速度为5。314人口增长预测根据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0年修订),永州市市区2020年人口为100万。预测至2030年市区人口将达到137万。表2永州城市居民出行量预测表年度人口数(万人)日均出行(次/人)日总出行(万人次/年)年总量出行量(万人次/年)201050315074750202010033001095002030137341115001532道路交通量调查根据永州市交通局提供对外交通的207、322国道及S217省道交通流量(详见表3)。表3207、322国道及S217省道交通流量单位辆/日年份207国道零陵区322国道接里桥S217省道冷水滩2008165656781013200919386342125333客运及货运量调查永州火车站的旅客人数及货运量调查(详见表4)。表4永州火车站的旅客人数及货运量调查表年份货物发送(万吨)货物到达(万吨)旅客发送(万/人次)行包发送(件)行包达到(件)20065796101168247062220074884105205886708720083965105228046654720094262110232307738034机动车辆拥有量预测2009年永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4838万辆,人均汽车保有量为82辆/千人。根据国外发展历史分析,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汽车开始大量进入家庭,当人均GDP在5000美元左右时,家庭汽车保有量在100320辆/千人左右,永州市的汽车保有量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部分小汽车进入家庭,在未来的1020年内,永州市民用汽车拥有量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采用弹性系数法和加归分析法,结合专家调查预测永州市的汽车拥有量,预测结果如下表。表4永州市机动车拥有量预测表单位万辆年份20152020202520302035数量76771027413112159531849435交通量预测351交通量预测的基本方法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模型系统法”。“四阶段模型系统法”是以土地使用与交通运输相互作用为核心,以起讫点调查为基础的交通预测技术,其包括出行生成模型,交通分布模型,方式分担模型及交通量分配模型。352预测参数的确定1、车辆日行程、车辆利用率、干道行驶里程比重表表5车型平均日行程(公里)车辆利用率()干道行车里程比重()摩托车308070小客车409080大客车407080小货车406080大货车609090自行车1080702、流量系数表6项目客运货运月不均系数115115日不均系数105102方向不均系数11812高峰小时系数0120143、主、次干道不均匀系数主干道系数取07,次干道系数取03。353分区交通出行预测交通出行量是预测每一城市分区产生和吸引的出行交通数量。交通出行量是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社会活动强度的表征和反映。交通出行模型就是根据土地利用和社会活动的强度用以预测城市分区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各分区人口根据汉森引力分派模型,一个分区所分派的人口,应是该分区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和人口可及性的函数,即GIGTLIHI/LIHJ式中GI分派到第I分区的人口;GT总居住人口;LI第I分区可供开发的住宅土地资源;HJ第I分区人口可及性指数。根据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项目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查取项目区域内各分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及其各分区人口可及性指数,再根据上述模型,计算各分区的人口,按前面居民出行计算办法,计算出各分区的居民出行量和机动车出行量。354出行分布预测出行分布的任务是将每一个分区的发生量和吸引量“分区”或“连接起来”,以预测从每一发生的分区I到每一吸引的分区J的出行交通QIJ。运用FEATRAR法计算,可进行分区出行分布,其计算模型为QIJQIJFIGJ(LILJ)/2LIPOI/NJ1QIJGJLJAOI/NI1QIJFI式中QIJ现状I至J区交通量(辆/日)QIJ未来I至J区交通量(辆/日)FI产生交通量发展倍数GJ吸引交通量发展倍数POI分区I的将来产生交通量(产生量)(辆/日)AOI分区J的将来吸引交通量(吸引量)(辆/日)355趋势型交通量分配预测交通量分配就是将各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具体地确定到所选用的路线的方法,也就是把分区之间交通量分配到个体路线上去。目前交通量分配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使用较多的是多路径概率分配法中的戴尔法,即按该路径每一路段可能被选择使用的概率,作为交通量分配的依据,此法有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首先建立分区间的合理路径;2、起讫点的合理路径,均有使用概率的存在;3、每一路段分配交通量的决定因素有三条一是路段可能被使用的机会;二是路段的加权数分配值;三是路段间的交通分配量,基本公式如下(1)路段被使用的可能性P(T)EETPJPIP(T),TPJPITI,JPJPI式中,PJ路段离起点较远的J点与起点间的最短路径行程时间;PI路段接近起点的点I与起点间的最短路径行程时间;T(IJ)路段(I,J)上实际的行程时间。(2)路段的加权分配值P(T)I为起点时P(T)WII为非起点时式中WI进入I点的各路段的权数之和,即为I点为终点的路段的权数之和。由起点开始,因起点I无其它路段交通流入,所以I点交通流出的路段加权分配值P(T)E1,如此,逐步推算其它路段的WIJ。(3)路段的分配交通量WIJTIJTIXWI式中TI进入I点的总流量WIJ路段IJ的权数值WI进入I所有连接线权数之和另外,道路要受到其通行能力的限制,当路段的交通流趋于饱和,行车速度减慢,行车时间增加,根据行程时间平衡原理,交通流将向其它道路发生转移;在计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容量限制法”对交通流量做相应调整。356诱增交通量预测由于本项目的建设,周围土地的交通功能得以改善,根据土地的使用交通产生相互作用原理,必将会诱增新的交通量。确定诱增交通量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本报告采用下述模型计算AIAJDIJQIJQIJP()DIJ式中QIJ节点I到节点J的诱增交通量;QIJ趋势型节点I到节点J的交通量;AI节点I所在分区的诱增系数,诱增率取810;AJ节点I所在分区的诱增系数,诱增率取810;DIJ无拟建道路时节点I到节点J之间的时间距离DIJ有拟建道路时节点I到节点J之间的时间距离;P实现潜在诱增交通的概率,取05;R重力出行分布模型参数,取01639。该模型的原理基础是参照重力分布模型,在把握土地利用潜在变化的同时,引入时间距离的变化。利用有无对比,求出两种状态下的比率。根据交通运输线路的调查,通过测算,结合润之路等道路路网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冷水滩区路网结构分析,最终得到润之路交通量情况,见表7。表7润之路交通量表年份道路2013年2018年2023年润之路653978479416第4章建设规模及设计方案41项目建设原则和目标本项目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用新视角、新思路进行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城镇统筹协调发展,为工业、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便捷、快速、经济、可靠的运输通道,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作贡献。42道路建设标准421采用的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3、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6、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0、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1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3、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97)1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17、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1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设计规范GB5022095;19、地形图、原有相关道路施工图及勘测资料。422技术标准的论证1、道路等级根据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永州市生态新城控制线规划,拟建项目为永州市永州市生态新城的交通要道,将承担重要的交通功能。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城市次干道I级设计速度采用区间为40KM/H,条件许可时优先采用大值。经综合分析,润之路采用标准为行车速度40KM/H。2、车道数的确定(1)通行能力计算确定路段通行能力采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方法,方法计算公式为单条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0ACNRCNA式中N0为车道可能通行能力,其值由路段车速来确定;表421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设计速度(KM/H)50403020基本通行能力(PCU/H)1690164015501380R为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分有无分隔带(墩)及自行车道交通负荷的大小情况考虑。有机非隔离带时修正系数为1,无机非隔离带时修正系数取08;为车道宽度影响系数;C为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取决于交叉口控制方式及交叉口间距。修正系数由下式计算式中,S交叉口间距(M);C0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N为车道修正系数,根据国内研究成果,单向一车道为1,单向二车道为181,单向三车道为26,单向四车道为32;AC为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表422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道支路C075080085090通过上述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计算润之路设置双向2车道、4车道、6车道及8车道的通行能力如下表所示表423机动车道的道路通行能力车道数双向2车道双向4车道双向6车道双向8车道通行能力(PCU/H)2063373453646602(2)车道数确定根据本项目的情况,高峰小时流量为3469PCU/H。对比上表通行能力计算,润之路设置双向四车道可满足远期交通需求。43项目建设规模431建设规模确定依据1、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0年修订);2、永州市生态新城控制线规划3、项目区域11000地形图4、道路设计规范(CJJ3390)等相关国家规范规程432工程建设规模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润之路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I级2行车速度KM/H603道路总长KM13004路幅宽M365人行道M426绿化带M227行车道M1228最大纵坡1069结构物设计荷载城B级车辆荷载,人群荷载5KN/M。10排水雨水设计重现期T2年,采用雨污分流制11建设工期月1212总投资万元295044工程设计方案441纵断面本项目道路纵断面设计充分考虑到城市景观的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创造优美的城市绿化、游憩、观景空间提供条件,尽量顺延地形,兼顾现有路口以及道路两侧建设用地的标准衔接;道路纵坡设计满足机动车、人流通行要求外,还综合考虑了雨、污水排放和各种管线的埋设要求。路纵断面主要根据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已建成相交道路竖向高程,结合地形地貌及排水要求进行纵坡设计。润之路路西高东低,最大纵坡106,最小纵坡07。442横断面1、标准横断面设计按控规要求,润之路道路断面形式为42M(人行道)22M(绿化带)122M(行车道)。考虑到交叉口位置的交通组织,设计中将交叉口进行了拓宽处理,单侧拓宽35米。在断面上对雨、污水管、电力、电讯、给水管线进行布置,管线布置的具体设计见标准横断面图。按照当地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各种地下管线均采取直埋。路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2。2、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64CM,即24CMC30水泥碎石抗折强度45MPA混凝土面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20CM级配碎石下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剂量为5,压实度98,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3、人行道路面结构设计人行道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为14CM,即3CM厚麻石砖(50CM50CM)铺装3CM厚13水泥砂浆粘结层8CMC20碎40砼结构层。中间设计了中黄色盲道板,路缘石采用35CM35CM50CM清水色抛光砼路缘石。443路基路面工程根据勘测资料及原有地形地貌,对路基进行如下设计1、路基边坡路基填方边坡为115,挖方边坡为11。如现场发现不良地质情况,请及进通知业主、监理及设计方,以便做相应处理。2、路基基底处理基底土质密实,地面坡度缓于15的坡面上填筑路堤时,路堤基底要开挖台阶(宽2M高1M),台阶底设4向内倾斜的坡度。本工程的清表、清田淤、清塘淤分别以03M、06M、10M深计量,如与施工现场情况不符,应以现场核签计量为准。3、特殊路基处理路线经过洼地或水塘软弱地基路段,路基基底可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软土)换填粘土或填筑砂砾石垫层等处理措施。水塘路堤防护采用抛填方片石防护。4、路基填筑要求路基填料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不能采用含腐殖土或带树蔸、草根、淤泥及含水量高的土。填料的相关技术参数应满足路基相关技术参数表要求。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基、路床的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路基相关技术参数表填挖类型基层底面以下深度(CM)路基压实度(重型击实)填料最大料径(CM)上路床0309510下路床30809510上路堤801509315填方路基下路堤150以下90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510当路床填料达不到要求时,可采取掺石灰或其他稳定材料处理。粗粒土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150MM。5、路面结构层强度控制标准(1)路面结构层各层材料压实度不小于水泥混凝土98;5水泥稳定碎石98;级配碎石96;土基95。(2)路面结构层强度控制标准水泥混凝土抗压回弹模量(测试温度20)不低于1100MPA;5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不低于600MPA(7天);级配碎石抗压回弹模量不低于400MPA(7天);土基回弹模量大于20MPA;5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A;级配碎石7天浸水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444交叉口设计润之路共设有4处主路十字和2丁字交叉口,均采用实行交通管制的平面交叉形式。445给水设施为满足项目区域内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及城市消防用水,永州市润之路道路一侧人行道布置一条DN300的给水干管,水源接用永州市市政自来水管,给水管上每隔120M设置一个DN150的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和一个DN150给水支管作为道路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接口,沿路两边每隔150M设置一个DN50M给水支管作为沿线绿化带用水接口。主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柔性接口,内衬橡胶圈,埋地铺设,主水管道基础采用900砼基础,管顶覆土约12M。446排水、排污系统根据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区域内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下布置雨污水管,经统一收集后,雨水直接排入总下水管道,污水排入单侧布置的污水管在进入污水处理厂。排水排污管道采用DN800钢筋混凝土离心管,钢丝网水泥砂子浆接口,135砼管道基础,埋深13M,雨水口采用边沟式单篦钢纤维砼雨水口,沿路缘石约每40米设置一座,雨水口加深沉泥;排水管道每隔一定距离(3080米)设检查井一座,检查井采用塑料检查井。润之路排水方向为连接永州大道的雨水、污水管道,从东向西排水,雨水统一排入湘江,污水统一流进污水处理厂。447道路照明依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道路照明采用截光型双伸臂LED灯400W150(全/半夜灯交错),照明供电主要采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备用电缆供电方式,安装在人行道靠近车道一边,杆中心距路缘石05米,杆高10米,间隔约40米;照明电缆沿灯杆轴线旁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