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行业投资形势与市场前景分析预测_第1页
2009-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行业投资形势与市场前景分析预测_第2页
2009-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行业投资形势与市场前景分析预测_第3页
2009-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行业投资形势与市场前景分析预测_第4页
2009-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行业投资形势与市场前景分析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行业投资形势与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撰写背景合成橡胶作为橡胶加工行业的最基本原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胶鞋和其它橡胶制品,其中轮胎制造业是合成橡胶最大的消费领域。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丁苯橡胶SBR、聚丁二烯橡胶BR、丁基橡胶IIR、氯丁橡胶CR、丁腈橡胶NBR和乙丙橡胶等基本胶种的生产体系。根据国际合成橡胶生产者协会(IISRP)统计,2008年,全世界合成橡胶(SR)的总生产能力为14206万吨,同比增长167。总产量为12785万吨,同比下降556。消费量为12647万吨,同比下降465。世界各地区合成橡胶产能及占比见图表一。2008年,我国合成橡胶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随着茂名石化、燕山石化、兰州石化、吉林石化等一批扩建或新建装置陆续投产,我国的合成橡胶总生产能力达到2765万吨。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含合资企业的年生产能力为1065万T,占我国合成橡胶总生产能力的3852;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年生产能力为5345万T,占总生产能力的1933。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厂家,年生产能力达到285万T,占我国合成橡胶总生产能力的1031;其次是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年生产能力为22万T,占我国合成橡胶总生产能力的796。我国七大合成橡胶的主要生产企业及其生产能力见表二。图表二我国合成橡胶各胶种生产企业产能统计橡胶品种主要生产企业及年产能ESBR齐鲁石油化工公司13万T、南京扬子石化金浦橡胶有限公司10万T、吉林石油化工公司14万T、兰州石油化工公司155万T、南通申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7万T、普利司通惠州合成橡胶有限公司5万TSSBR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3万T、高桥石油化工公司42万T、茂名石油化工公司3万TBR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12万T、齐鲁石油化工公司4万T、高桥石油化工公司178万T、巴陵石油化工公司3万T、茂名石油化工公司1万T、中国石油大庆石油化工公司8万T、中国石油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35万T、中国石油锦州石油化工公司5万TNBR吉林石油化工公司1万T、兰州石油化工公司195万T、镇江南帝化工公司3万TCR重庆长寿化工公司28万T、山西合成橡胶集团公司3万TIIR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45万T乙丙橡胶吉林石油化工公司45万TSBS巴陵石油化工公司14万T、茂名石油化工公司8万T、台橡南通实业有限公司SEBS产能2万T、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9万T、惠州李长荣橡胶有限公司10万T资料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合成橡胶下游行业包括轮胎工业、制鞋工业、胶管胶带工业和橡胶制品工业等领域。我国合成橡胶主要消费领域是轮胎工业和制鞋工业,这两个领域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5。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合成橡胶的表观消费量为34893万T,同比减小18。七大合成橡胶的表观消费量为25391万T,比2007年的26327万T下降了37。近年来我国合成橡胶的产量及表观消费量数据见图表三,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合成橡胶市场仍有一定的缺口。2008年我国合成橡胶全年的进口量下降为1202万吨,比上年减少150。其中7大合成橡胶胶种的总进口量为9585万吨,比上年减少1014。进口较多的品种主要为丁苯橡胶、SBS、丁基橡胶和聚丁二烯橡胶。除乙丙橡胶、丁基橡胶和丁腈橡胶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长154、38和05之外,其余品种均出现负增长。由于我国合成橡胶生产能力不断扩大,而国内消费量增加有限,预计今后几年我国丁苯橡胶、聚丁二烯橡胶以及SBS的进口量将会减少,而丁基橡胶、丁腈橡胶以及乙丙橡胶由于目前国内产不足需,仍将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但进口量将有所减少。报告主要观点9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特保案涉及的主要为乘用胎和轻卡轮胎。从中国轮胎行业出口的种类来看,乘用胎和轻卡轮胎的出口比重最大。0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小轿车和轻卡轮胎的出口数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70,约32亿条;出口金额占总出口金额的比重为90,约61亿美元。依据出口平均价格18美元/条来测算,平均30的关税额为55美元/条,中国轮胎行业竞争激烈,这样的关税水平基本上完全抵消了行业出口的平均利润率。对出口美国的内资、合资企业来说,意味着退出美国市场。对出口美国的美方在华企业来说,由于生产的主要为高端产品,意味着利润将大幅下降。对国内其他企业来说,出口转内销或者出口市场转移带来的竞争将加剧,利润面临下降的风险。从长期看,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国家将继续提升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的汽车市场。我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已经出台,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已经或即将出台,如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鼓励汽车企业研究开发自主品牌,减免汽车购置税、燃油税改革、扶持新能源车,对提前一年强制报废的车辆给予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这些都将有利于保证中国汽车市场维持10左右的年增长。汽车产业的振兴,将有利于增加国内合成橡胶的需求。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重点建设高速公路网,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络,公路和铁路的总里程将位居世界前列,这必将进一步刺激轮胎、工程橡胶等橡胶制品的需求。另外,煤炭、电力、建材、机械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拉动橡胶管带等产品需求的增长。2009年将建成投产的合成橡胶装置有齐鲁石化新增10万吨/年乳聚丁苯橡胶,巴陵石化SEBS从1万吨/年扩至2万吨/年,兰州石化新增5万吨/年丁腈橡胶,独山子石化新建18万吨/年合成橡胶生产装置(其中溶聚丁苯橡胶10万吨/年、SBS8万吨/年),吉林石化公司乙丙橡胶从2万吨/年扩增至7万吨/年,山西合成橡胶集团新建3万吨/年氯丁橡胶装置。由于国内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增长过快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出现SBR,SBS,BR和CR供大于求的状况,虽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拉动内需,但仍不能抵消因橡胶制品出口市场萎缩而产生的影响,加上一些新建合成橡胶装置将陆续建成投产,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更为突出。国内企业应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多生产高附加值的专用牌号产品,大力发展国内急需的稀缺品种,如XIIR、NBR和氢化丁腈橡胶HNBR、SSBR、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LCBR和乙丙橡胶及一些特种合成橡胶,以满足市场需求。数据观点说明本中心是一家从事市场行情研究与投资形势调查的咨询机构,专注于能源化工领域的战略规划及信息服务的工作。课题组先后到各个省市调研过众多企业,主持完成了多个企业的市场调查与战略规划项目,中心汇集了众多行业专家,与许多政府机构有良好的沟通渠道。我们对所有调研的项目都进行审慎的对比分析,通过信息提供,企业能够明确行业投资形势,规避经营风险。“创造价值,成就你我。”是中心的经营宗旨,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服务,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会更加清晰,企业的经营发展会更加健康和平稳。2009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行业投资形势与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是本中心2009年度重要的研究课题,主要内容是对20082009年我国主要企业合成橡胶项目建设形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判,探究了通用橡胶及特种橡胶的国内生产情况、需求及未来价格走势,并分析了国外合成橡胶工业的技术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就行业内比较关注的热塑性弹性体的使用情况,以及下游行业发展形势作了详细报告。在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观点建议,在这里,我们对他们的热心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报告主要面向行业投资与经营机构、研究单位及行业经营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对提高决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价值。报告撰写思路第一章20092010年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环境分析11第一节2009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预测11一、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11二、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展望15第二节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18一、2009年石化行业运行情况分析18二、2010年石化行业运行态势研判20第三节金融危机对我国橡胶与轮胎行业的影响分析21一、企业效益普遍下降21二、轮胎行业受冲击巨大21三、我国轮胎行业发展建议22第四节我国合成橡胶行业贸易环境分析22一、部分橡胶及其制品出口退税率上调22二、输美轮胎特保案影响及对策分析23第二章我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形势分析23第一节我国合成橡胶供应能力分析24一、2009年我国合成橡胶产能统计分析24二、近年我国合成橡胶产量分析24三、2008年主要生产企业产能分析25四、2010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供应能力预计26第二节我国合成橡胶消费现状分析及未来消费预测26一、近年来我国合成橡胶消费量统计分析27二、当前我国合成橡胶消费结构研究27三、2008年我国合成橡胶市场供需平衡分析28四、2009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需求形势预测28第三节我国合成橡胶市场进出口状况统计分析29一、20082009年我国合成橡胶进出口量统计29二、2008年我国各地区合成橡胶进出口规模统计分析30三、2008年我国合成橡胶进出口产品结构分析31四、2008年我国合成橡胶进口来源地统计分析32五、2008年我国合成橡胶进口贸易方式特点总结34第三章世界合成橡胶市场运行状况总结及发展趋势预计35第一节世界合成橡胶市场供给现状分析35一、2008年世界各区域合成橡胶产能统计分析35二、2008年主要国家合成橡胶产能统计分析36三、2008年世界合成橡胶按产品类别产能统计分析36四、近年世界各区域合成橡胶产量统计分析38第二节世界合成橡胶消费量及供需形势分析预测40一、2008年全球橡胶消费规模及主要国家消费量统计分析40二、2008年世界各主要国家合成橡胶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分析41三、2009年世界合成橡胶消费量预计42第三节世界主要合成橡胶生产企业发展动向调查42一、DSM公司计划出售旗下的橡胶业务42二、朗盛新品氟橡胶在亚洲上市43三、日本合成橡胶公司将扩充溶聚丁苯橡胶(SSBR)产能43四、陶氏欧洲公司欲抛售合成橡胶业务43五、印度石油公司将建合成橡胶装置44第四节世界各主要国家合成橡胶工业发展情况分析44一、美国44二、欧盟46三、俄罗斯47四、日本48五、韩国48六、其他国家49第四章20092012年国内外丁苯橡胶(SBR)市场供需形势分析49第一节世界丁苯橡胶市场生产状况统计分析49一、2009年世界各区域丁苯橡胶生产能力及份额统计50二、2008年世界主要生产厂家产能分析50三、近年来世界丁苯橡胶消费情况分析51四、20092012年世界主要SSBR生产企业产能及项目扩建情况51第二节2009年我国丁苯橡胶行业运行情况分析52一、2008年我国丁苯橡胶主要生产企业产能统计52二、2008年我国丁苯橡胶市场行情总结分析52三、我国丁苯橡胶市场供求平衡分析53四、近年来我国丁苯橡胶消费情况分析54五、我国丁苯橡胶业发展前景及建议54第三节2009年我国丁苯橡胶进出口情况分析55一、2009年我国丁苯橡胶进出口量值统计55二、2009年我国丁苯橡胶进出口来源国及流向地统计56三、2009年我国丁苯橡胶进出口收发货地统计58第五章20092012年顺丁橡胶(PBR)市场供应形势与市场发展前景研判60第一节世界顺丁橡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60一、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生产能力统计分析60二、2009年世界主要生产厂家产能统计分析61三、世界顺丁橡胶消费情况分析62第二节我国顺丁橡胶供应形势分析65一、2009年我国顺丁橡胶生产能力统计65二、2009年我国主要顺丁橡胶生产企业产能及产量统计分析65三、20092012年我国拟建新项目调查分析66四、我国顺丁橡胶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66第三节我国顺丁橡胶需求形势分析67一、我国顺丁橡胶消费结构分析67二、近年我国顺丁橡胶消费量统计及未来预测68三、2009年我国顺丁橡胶市场供需平衡分析68四、20082009年我国顺丁橡胶进出口数据统计分析69第六章20092012年国内外乙丙橡胶EPM/EPDM发展状况调查及市场前景预测69第一节近年来世界乙丙橡胶市场发展形势分析69一、2009年世界乙丙橡胶产能统计及主要企业分析69二、2009年世界乙丙橡胶消费量统计及消费结构分析71三、世界乙丙橡胶工业发展现状分析72第二节世界乙丙橡胶市场发展动态73一、DSM弹性体公司三元乙丙橡胶创新工艺投入生产73二、德国朗盛拟在抚顺建设顺丁橡胶和乙丙橡胶项目73三、朗盛公司建厂生产粒状三元乙丙橡胶73四、陶氏化学公司关闭三元乙丙橡胶工厂74五、印度启动三元乙丙橡胶反倾销中期复审74第三节我国乙丙橡胶发展形势分析74一、我国乙丙橡胶生产现状分析74二、我国乙丙橡胶消费量及下游消费领域分析75三、我国乙丙橡胶市场进口量及增长趋势分析76四、我国乙丙橡胶工业发展趋势分析77第四节乙丙橡胶生产工艺及技术经济分析78一、溶液聚合工艺78二、悬浮聚合工艺80三、气相聚合工艺81四、各种生产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81第七章20092012年国内外SBC发展状况调查及市场前景研判83第一节国内外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C)市场发展形势分析83一、2009年世界SBC产能统计及主要生产企业分析83二、世界主要国家SBC市场发展形势分析84三、20092012年世界SBC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86四、我国SBC生产现状分析87五、我国SBC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87第二节我国SBS市场发展形势分析89一、2009年我国SBS产能及主要企业生产情况89二、近年我国SBS进口数据统计分析91三、20082009年我国SBS价格影响因素及价格走势分析94四、近年我国SBS消费结构及供需平衡分析95第三节国内外SIS市场发展现状分析97一、2009年世界SIS产能及主要企业生产能力统计分析97二、世界SIS新产品开发现状及应用分析97三、2008年国内SIS生产情况分析及2009年产量预测98四、国内SIS下游消费形势分析98五、我国异戊二烯供应形势分析99六、我国SIS工业发展建议99第八章20092012年国内外丁基橡胶(IIR)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100第一节世界丁基橡胶发展形势分析100一、2008年世界各地区及主要企业丁基橡胶产能统计分析100二、2008年世界丁基橡胶消费量统计101三、卤化丁基橡胶将占据未来主流市场102第二节我国丁基橡胶市场发展分析102一、我国丁基橡胶生产情况102二、近年我国丁基橡胶市场供需平衡分析102三、我国丁基橡胶下游消费情况分析103四、近年我国丁基橡胶进出口数据统计分析104五、20082009年我国丁基橡胶市场价格走势分析107第三节丁基橡胶合成工艺技术分析108一、普通丁基橡胶合成工艺技术108二、卤化丁基橡胶合成工艺技术108三、燕化公司开发成功丁基橡胶聚合釜技术109四、我国突破卤化丁基橡胶工业化制备瓶颈109第四节丁基橡胶在建拟建项目调查109一、埃克森美孚公司完成卤化丁基橡胶扩能110二、日本丁基公司扩增丁基橡胶产能110三、朗盛丁基橡胶生产厂投产时间推迟至2014年110四、盘锦和运实业公司拟建国内最大丁基橡胶生产基地110五、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5万T丁基橡胶装置111第九章国内外异戊橡胶(IR)市场发展形势分析111第一节世界异戊橡胶市场运行情况分析111一、2008年世界异戊橡胶生产能力统计111二、世界异戊橡胶消费情况分析112三、异戊橡胶生产工艺分析113第二节我国异戊橡胶市场运行分析114一、近年我国异戊橡胶消费状况研究114二、近年我国异戊橡胶进口数据统计分析114三、我国异戊橡胶生产技术进展调查115四、我国首套异戊橡胶生产装置奠基116第三节我国异戊橡胶发展建议116一、加强C5系列产品的技术及市场开发力度116二、慎重选择技术来源117三、适时建设IR生产装置117第十章20092012年国内外丁腈橡胶(NBR)及氯丁橡胶(CR)市场运行分析118第一节世界丁腈橡胶市场发展现状分析118一、2008年世界NBR生产能力及主要企业产能分析118二、2008年世界NBR各地区消费量统计及消费结构分析119第二节我国丁腈橡胶市场发展现状分析119一、我国丁腈橡胶生产概况及2008年产能统计119二、近年我国丁腈橡胶产量分析121三、近年我国丁腈橡胶消费量及供需平衡分析121四、我国丁腈橡胶进出口数据统计分析122五、我国丁腈橡胶价格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122第三节氢化丁腈橡胶HNBR的应用及现状分析123一、HNBR生产技术进展分析123二、HNBR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25三、2010年HNBR市场需求及预测127第四节国内外氯丁橡胶(CR)市场分析127一、2008年世界及主要国家CR产能分析127二、国外CR主要生产企业发展动向调查128三、我国CR产能、产量及装置分析128四、国内外CR发展前景分析128第十一章国内外主要胶种技术研发动向调查及新产品开发前景展望129第一节世界合成橡胶技术状况调查与发展趋势分析129一、合成橡胶生产装置实现高功能化和高产能化129二、主要生产企业在不断提高过程自动化水平129三、合成橡胶产品向系列化、高性能化和专用化发展130四、大型企业争相开发气相聚合技术131第二节近年来国内外主要胶种技术研发动向调查分析131一、国外乳聚丁苯橡胶的合成技术进展情况131二、国内外溶聚丁苯橡胶合成技术进展调查分析132三、近年来我国丁苯橡胶科研开发与技术改革动向分析133四、我国稀土顺丁橡胶产品开发及工程化研究获新进展133第三节未来几年我国合成橡胶技术热点分析134一、热塑性弹性体成为发展热点134二、茂金属催化聚合弹性体将成为发展重点135三、分子设计工程将得到广泛应用135四、活性聚合技术将得到发展135五、弹性体改性将是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135六、气相聚合技术将成为今后的主要方向135第十二章20092012年我国橡胶制品业发展形势分析及预测136第一节2009年我国橡胶制品行业规模及效益分析136一、企业数量及从业人数统计及变化136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调查136三、盈利能力调查分析136第二节2009年我国橡胶制品行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137一、轮胎外胎137二、子午线轮胎外胎138三、胶鞋140四、重点地区产品生产情况分析141第三节20092012年我国橡胶制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144一、未来几年我国轮胎工业发展前景展望144二、未来几年国内轮胎市场需求分析及对合成橡胶市场需求预测144三、我国胶鞋及鞋类行业对合成橡胶市场容量预测146第一章20092010年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2009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预测一、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1、固定资产投资分析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2009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并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农村投资加快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177亿元,增长333,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880亿元,增长336,加快103个百分点;二是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长快于第二产业。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1;三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快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增长389,中部地区增长383,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速,也高于东部地区281的投资增长;四是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包括电力)增长526,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875,道路运输业增长50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729;五是房地产投资增长逐步加快。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2505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8个百分点。图表112007年以来各月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速资料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图表122007年以来各月度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速资料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2、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分析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半年时间过去了,实践已经证明,“双政策”是立竿见影、行之有效的,将坚定不移地实行下去。但在“双政策”实行的过程中,也凸显一些难点,面临一些挑战。一是民间资本启动迹象不明显,作为“双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宣布实施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而衡量这一计划是否取得预期效果,除了这些投资的进度、质量和有效性外,更为关键的在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民间投资。来自民间资本强省浙江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省的政府主导性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66亿元,同比增长318,而民间投资只有个位数增长,为82。有关专家指出,这些现象暴露出,当前民间资本仍然没有很好地进入到社会生产领域中去,民间资本还没有太多赚钱的机会,这是当前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必须要关注的地方。二是今年前5个月,银行新增信贷就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到6月底时,新增信贷资金已接近7万亿元人民币,是2007年信贷增量的两倍。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信贷紧缩形成鲜明对比,充裕的信贷供给有效配合了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结束自由落体式下滑并快速企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银行放开信贷闸门“结伴而行”的是,一度低迷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双双进入快速攀升回暖的通道。中国股市场半年内股指上涨超过60,而每天动辄两千亿元以上的天量成交额几乎成为常态;在北京、上海等全国不少大中城市,房地产商们纷纷斥巨资“跑马圈地”的景观又开始频频上演,地价、房价纷纷走出低谷,向上攀升。有关专家指出,这说明新增信贷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未能进入实体经济,而悄悄进入了股市、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推动了这些领域的虚热。三是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预期并存。通货膨胀的理由有5月份,总体反映世界主要商品价格动态信息的CRB指数,大幅上涨14,创下1974年7月以来单月涨幅的新高。6月1日该指数一天上涨31,创两个月来单日最大涨幅。与此同时,市场充斥如此多的资金,通货膨胀很快袭来也在情理之中。国际清算银行更发出警告如果各国不能及时调整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期的全球通胀将难以避免。而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7月份表示,我国今年不会出现通胀,真正应担心的还是通缩。他指出,当前有两个因素会遏制通胀的出现一是产能过剩会有效阻止通胀的出现,全年物价水平还会保持在低位;二是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根据失业率和通胀率成负相关关系来判断,通胀不会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出现。从通缩之说,到通胀之忧,争论的背后体现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政策调控的两难处境。如果收紧信贷,可能断送经济趋好迹象,但如果持续高投放,又会给远期通胀埋下伏笔,未来货币政策调控之难可想而知。有关人士指出,世界经济的恢复增长是复杂曲折的,我国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在采取应对措施时,必须考虑得更加周密、更加长远一些。3、进出口形势分析随着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见效和国际市场需求趋稳,我国进出口规模逐月扩大,降幅有所收窄。2009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9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值、进口值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105个、82个和135个百分点,企稳迹象明显。主要西方经济体的经济复苏支撑了我国出口贸易规模持续扩大,7、8、9三个月单月出口规模均超过1000亿美元,9月份创下年内单月新高,前三季度累计出口8466亿美元,下降213,而上年同期为增长223。内需扩大导致进口持续回升势头明显。月度进口规模自2008年7月的1114亿美元一路下降到今年1月的513亿美元,此后持续回升,到9月份首次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301亿美元,下降35,降幅首次缩至个位数。2009年前三季度累计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而上年同期为增长29。前三季度,累计贸易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下降26。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导致进出口金额有所下降,但进出口产品数量下降趋势不太明显,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反而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在出口商品中,需求弹性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表现出较强的出口竞争优势。前三季度,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同比降幅均小于同期总体出口降幅213的水平。同期,机电产品出口49637亿美元,同比下降196。在进口商品种,进口初级产品20132亿美元,同比下降316。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铁矿砂进口增长357,原油进口增长82,大豆进口增长128。同期,进口工业制品50985亿美元,同比下降148。其中机电产品进口34593亿美元,下降168;汽车进口下降168;钢材进口增长86。图表132007年以来各月度外贸进出口情况资料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4、价格水平变动分析2009年以来,受上年翘尾因素和需求相对不足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八个月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九个月负增长。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价格月度跌幅呈现明显收窄趋势。CPI从7月份的环比出现持平之后,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导致7、8、9月CPI同比降幅分别为18、12、08;PPI环比连续出现6个月上涨,导致7、8、9月PPI同比降幅分别为82、79、70。2009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城市下降13,农村下降07。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三涨五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0;食品下降01,衣着下降23,交通和通信下降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居住下降44。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9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1。图表142008年以来各月度物价指数同比变化情况资料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二、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展望下半年,随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我国经济运行有望继续好转,投资继续快速增长,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工业生产稳步提高,而世界经济衰退趋势放缓有利于进出口降幅收窄。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21368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但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以下风险。1、三大需求后劲不足复苏基础不牢固当前经济复苏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政策刺激下的投资增长,而消费和出口等终端需求还没有出现明显改观,三大需求后续动力不足,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有可能使经济复苏面临新的调整。一是投资拉动增长几近极限。就周期性规律而言,我国固定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投资周期的振幅超过经济周期,投资波动要比经济波动更为剧烈。从时间上看,投资周期要领先经济周期1年左右。由于今年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76,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受制于市场自主性投资医院和产能扩张,因此继续靠投资拉动的空间已经接近极限,高投资依赖不会成为常态化选择。二是消费增长可能乏力。今年1、2季度我国消费的高增长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当前我国消费的快速增长是受惠于前期政府消费刺激政策的集中释放。无论从居民收入的角度,还是从消费结构的角度看,消费未来的走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增幅则下降了117。随着“家电下乡”和鼓励汽车、住房消费这些短期政策效应的递减,特别是来自于股市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减弱和未来消费价格的上升,那么消费的持续高速增长将缺乏后劲,不排除有消费滑坡的可能。三是出口将面临长期困境。这主要源于两个原因。其一,以美国为主导的过度和负债消费模式受到重创,这将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今年上半年对美顺差减少176。美国家庭净资产总额的缩水严重,消费信贷持续收缩,以及消费支出的大幅下滑都对美国消费复苏形成重压,因此,此轮危机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和预防性储蓄的回升将在35年内改变美国的消费格局,这将导致对美顺差持续收窄;其二,贸易保护主义愈演越烈,进一步打击中国出口。伴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加深,抵制贸易保护的呼声并没有抑制住全球贸易摩擦案件的迅速上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贸易体商品贸易赤字激增,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各国推出或拟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关税、实施贸易禁令、出口补贴、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数量多、金额大、措施严,中国已成为贸易保护受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一季度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25起。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外需下降还将是中国经济的主要下拉动力。综合以上因素,世界及中国将面对一个漫长的外需呆滞期,出口疲弱或会长期化,以内需扩张抵销外需萎缩也将要成为长期策略。2、国际热钱回流加大外汇储备过快增长风险目前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定量货币宽松政策的全面实施,美、日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充裕的流动性。目前美国金融系统的去杠杆化过程基本结束,需要为盈利重新配置获利资产。今年3月份以来资金显著流入投资中国的窗口香港市场;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股价近期涨幅也显著高于发达国家。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市场。中国上半年GDP增长71,远高于同期美国的26,日本的97和德国的67,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推高了资产价格,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比较强烈。事实上目前已经形成了在未来半年内中国资产价格单边上涨预期,这对短期国际资本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力,目前外储增长的风险才刚显现。若今明两年外汇储备继续这样增长,将意味着外汇占款的增长,直接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导致流动性剧增,给宏观调控带来巨大压力。因此,热钱隐忧与外储规模骤增将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3、明年通胀压力加大可能开启新一轮价格上涨周期当前中国出现了资产价格膨胀与物价通缩并存的复杂局面。事实上,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背离是因为,从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相关性来看,代表商品价格的物价是经济的滞后指标,而资产价格是经济的先行指标。虽然目前我国CPI依然处于下降时期,但物价跌破0与翘尾因素有关,据我们测算09年全年的平均翘尾为12,这直接拉下全年CPI读数。考虑到M1和M2传递到CPI有大约1012月的时滞,由于M1增速去年11月份见底,我们有理由预期CPI将在今年9月到11月之间见底回升。加上由于美元的强烈贬值预期以及石油消费需求的回暖,未来一年内油价可能继续升势,“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明显加大,由通缩趋势转化为通胀趋势的转换速度也将加快。从降低经济复苏成本的角度考虑,央行此时就该小幅回收流动性,以平滑资金供应并相应地减缓信贷扩张速度,稳定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或许能避免到时货币政策过度调整的风险。4、工业产能过剩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全球经济数据显示,与库存调整相关的基钦短周期已接近尾声,但是与全球去产能化相关的中长周期却刚刚开始,这必将影响未来长期潜在产出。从各大经济体看,产能利用率降低仍在继续,过剩产能的急剧上升。不过相比之下,中国产能过剩尤为突出。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扭转了增速大幅下滑趋势,但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工业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产能过剩风险凸现。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4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下。今年1季度氧化铝产能闲置38、焦炭业产能闲置60、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闲置20、铁路设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降至50以下。特别是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在高投资的带动下,已经连续7个月全面亏损的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达到16亿吨,而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731,钢铁行业成为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和时间并不明朗,使全球需求吸纳中国产能增加的难度加大,使得我国去过剩产能的过程会持续较长。消化过剩产能在宏观层面上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微观层面上涉及企业并购重组,过剩产能的消化,目前还刚刚开始,估计消化过剩产能对经济的冲击在2010年下半年会有所显现。第二节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一、2009年石化行业运行情况分析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呈现低位企稳回升态势,生产同比降幅收窄,环比逐月增长;部分主要产品需求回升,价格总体回稳;行业投资平稳增长;效益下降减缓。但是,行业经济仍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运行的基础尚不稳定;部分行业开工率不足;石化市场总体需求疲弱;出口形势严峻,部分石化产品受进口冲击较大。经济运行中还面临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上半年,全行业实现总产值(现价,下同)29万亿元,同比下降106,降幅比15月收窄06个百分点。分月度看,行业产值逐月增长,26月环比最低增长09,最高增长263。其中,化工行业上半年产值175万亿元,同比微降0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产值30502亿元,同比下降413;炼油行业产值76006亿元,同比下降157。6月当月,全行业实现总产值593572亿元,同比下降81,环比增长103。其中,化工行业产值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12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产值同比下降393,环比增长93;炼油行业产值同比下降115,环比增长72。1、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上半年,协会重点跟踪的62种(类)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占60,下降占40。其中,6月当月增长的种(类)占823,比上月提高143个百分点。上半年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下同)、农用化学品、合成纤维聚合物、轮胎等类产品增长较快。16月累计,天然气产量42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原油加工量175亿吨,同比增长15;成品油产量106亿吨,同比增长42;化肥产量32504万吨,同比增长95;农药产量1168万吨,同比增长105;轮胎产量3亿条,同比增长101;聚酯产量5882万吨,同比增长125。另外,上半年原油产量93492万吨,同比下降1;乙烯产量4804万吨,同比下降68。2、部分产品需求回升上半年,农用化学品、部分有机原料、合成材料、轮胎等产品的市场需求一直保持较强增势,能源的需求稳步回升。16月,化肥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71,甲醇表观消费量增幅达509,纯苯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6,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表观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199、175和184,聚酯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7,轮胎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495。石油表观消费量虽然同比仍下降约3,但比一季度回升了42个百分点。3、经济效益降幅缩小,部分行业扭亏为盈前5个月,全行业实现利润156673亿元,同比下降3093,降幅比前2个月缩小254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223521亿元,同比下降1303,降幅比前2个月缩小66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前5个月,油气开采业利润4935亿元,同比下降达758,降幅比前2个月缩小109个百分点;炼油行业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亏损56831亿元,今年盈利45391亿元;化工行业效益快速下滑势头明显减缓,利润59616亿元,同比下降236,比前2个月收窄31个百分点。其中,合成材料、橡胶制品利润由前2个月同比下降238和454转为前5个月同比正增长。前5个月,合成材料利润834亿元,同比增长232;橡胶制品利润797亿元,同比增长191。4、投资保持增长上半年,行业投资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出现回落。16月累计,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41352亿元,同比增长155,回落18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化工行业投资增势较强,同比增长296,增长较快的领域为化肥、农药、涂料油墨、专用化学品制造和橡胶制品等,同比分别增长369、442、323、485和31。上半年油气开采行业和炼油行业投资均为下降,同比分别下降81和48。当前行业经济运行的回升向好势头日趋明显,但仍面临较多的挑战和困难,石化市场持续低迷,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仍较低,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行业出口形势严峻。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我国化工行业遭遇贸易摩擦案件共14起,已超过去年全年案件数。其中,新发起的原审反倾销调查5起,反倾销复审立案调查3起,反补贴案件1起,保障措施5起包括特殊保障措施3起,一般保障措施2起。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美国对我国轮胎特保案。近期,针对我化工产品的国际贸易摩擦有扩大频发的趋势,使本已严峻的出口形势雪上加霜。统计显示,18月,全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2。其中,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下降297,化肥行业下降265,农药下降393,合成材料制造业下降357。我们认为,年内全行业出口形势难有大的改善。二、2010年石化行业运行态势研判据最新数据显示,受国内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复苏拉动,11月化工市场的需求出现恢复迹象。大部分石化化工产品正在上游成本提升和下游需求改善的双重作用下,继续走出量价齐升的局面。展望2010年,我们认为油价将在70105美元/桶之间震荡。主要理由有两个一是世界经济形势普遍预计比2009年要好,原油需求将适当转暖;另一个是原油“峰值”理论将重新引起市场关注,毕竟供给世界原油的主力油田已开采多年,生产增量不足以支撑需求增长。由于世界原油勘探成本的提升,以及基于新兴国家原油需求不断增长,未来油价再下跌至60美元/桶以下的可能性较小。第三节金融危机对我国橡胶与轮胎行业的影响分析一、企业效益普遍下降2008年,国内外经济增速双双回落。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使消耗橡胶最多的轮胎行业首当其冲受到重创,全国轮胎等橡胶制品生产显著减速。企业效益普遍下降,库存增加,企业亏损面呈增长趋势。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对346家会员企业的统计,2008年共完成销售收入19207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36;完成出口交货值7926亿元,下降12;实现利润4038亿元,下降433;完成利税8619亿元,下降202。生胶消耗总量约为3274万T,增长13,增幅回落10个百分点。2008年中国橡胶供求关系由偏紧转向宽松,市场行情剧烈震荡,价格大起大落。2009年,橡胶消费需求难以迅速好转,资源供应较为宽松,价格水平同比下降,橡胶生产和贸易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较为严峻。二、轮胎行业受冲击巨大世界金融风暴直接冲击汽车工业,进而影响对轮胎的市场需求。由于出口大幅下降、内需不旺、库存剧增及轮胎生产能力近年扩张过快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轮胎行业掀起了减产限产潮,并有扩展的趋势。2008年暴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轮胎行业冲击巨大,尤其是欧美汽车市场的大幅萎缩,使出口依赖性较强的轮胎行业大受影响,出口量大幅下降,加剧了国内市场产能过剩的矛盾。2008年下半年以来,轮胎企业普遍存在开工率下降、库存大幅上升、流动资金紧张的现象,元旦前轮胎行业的开工率基本在50左右。不过子午胎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国内品牌轮胎企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全国轮胎产量含各种外胎55亿条左右,增幅低于10,比上年回落了近13个百分点。其他橡胶制品,尤其是胶鞋产量增速也大幅下降。轮胎供需矛盾已影响到轮胎在建项目的进展。轮胎厂扩建项目基本上停了下来,三角轮胎、河南风神、杭州中策等都暂停了正在进行的扩产计划。一些新上马的轮胎厂如西安延长、枣庄丰源等新建轮胎项目大多暂时停止或缩减规模。这也对橡胶机械造成较大影响。三、我国轮胎行业发展建议近年来,轮胎行业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但也应该看到,行业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如子午胎中仍是老产品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少;全钢胎中有内胎产品多,无内胎产品少;半钢胎中75、70、65系列产品多,而扁平化的55、50、45、40系列产品少。因此,全行业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生产力度,以新产品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迎接经济复苏。第一,我国轮胎企业的研发实力、研发手段和新技术工业化的手段还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比如达到国际水准、研发轮胎新产品的重要手段“一场三室”轮胎试验场和力学实验室、滚动阻力实验室、噪音实验室在我国仍是空白,大大阻碍了轮胎新产品的研发。第二,轮胎企业在技术升级、技术改造方面,在发展高性能轮胎方面,仍缺少国家必要的支持。轮胎企业仅靠自身滚动发展做强做大困难重重,资产重组、产业联合难度更大。第三,原材料价格起伏不定,尤其是进口依赖度已达到75的天然胶进口仍然实行高关税,成为影响我国橡胶工业发展的瓶颈。汽车工业仍然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国家汽车工业振兴计划强调要提升汽车工业发展水平。即使是美国为汽车三巨头投资,也要求其必须进行技术升级。因此,为汽车配套服务的轮胎行业,要走出困境,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还需要新一轮技术改造。第四节我国合成橡胶行业贸易环境分析一、部分橡胶及其制品出口退税率上调为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全面实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3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提高轻纺、电子信息等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943号。其中包括丁苯橡胶、再生橡胶、自行车内胎和外胎、医用乳胶手套等部分橡胶及其制品。经过本次调整,上述产品出口退税率恢复到了2007年7月份以前13的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列入本次上调的商品还有橡胶促进剂,以及锦纶、涤纶和粘胶帘子布等橡胶行业相关产品。本次调整自2009年4月1日起执行。图表15提高出口退税率的相关商品清单资料来源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研究部二、输美轮胎特保案影响及对策分析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输美轮胎特保案做出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依次为35、30、25。美国目前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3440的关税,若再加征惩罚性关税,必然造成中国出口轮胎严重受阻,部分企业无法再出口美国,预计国内将有30家左右的轮胎企业将因此减产或停产,中国轮胎出口美国将减少50以上,近10万工人就业受到影响。针对美国对中国采取轮胎特保的措施,9月16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代表国内轮胎出口企业提出建议,呼吁我国政府将轮胎出口退税从9提高至15,并将天然橡胶的进口关税由20降低至7,以助企业过冬。此外,中橡协还呼吁,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提高国产轮胎对汽车整车的配套比例。同时,限制或暂缓审批轿车和轻卡轮胎的增资扩产或新建项目。并加强对出口企业、出口商的管理和整顿,建议取消产品质量差、出口价格低、信誉不佳的企业和经销商的外贸自营权。返回目录第二章我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形势分析第一节我国合成橡胶供应能力分析一、2009年我国合成橡胶产能统计分析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丁苯橡胶SBR包括乳聚丁苯橡胶和溶聚丁苯橡胶、聚丁二烯橡胶BR、丁基橡胶IIR、氯丁橡胶CR、丁腈橡胶NBR和乙丙橡胶等基本胶种的生产体系,此外也可以生产丁苯嵌段热塑性弹性体SBS、丁苯胶乳以及丙烯酸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氯化聚氯乙烯等特种橡胶产品。2008年,我国合成橡胶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其中中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80万吨/年SBS改扩建装置建成投产,中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45万吨/年丁基橡胶生产装置改扩建装置建成投产,中石油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