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5670.29-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29部分: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相比于其替代的部分《GB/T 15670-1995》,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完善:

  1. 范围和适用性:新标准更具体地界定了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的适用范围,明确了这些试验旨在评估农药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ADME),以及这些过程对毒性评价的意义。

  2. 技术方法更新:鉴于科学技术的进步,GB/T 15670.29-2017引入了更先进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高灵敏度检测手段,以提高代谢产物识别和定量的准确性。

  3. 试验设计:新标准对试验设计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包括动物选择、剂量设置、采样时间点和组织选择等方面,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同时,增加了对多剂量水平研究的推荐,以便更好地理解剂量效应关系。

  4. 数据处理和报告:GB/T 15670.29-2017对数据处理方法和报告格式进行了规范,要求报告中应包含详细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法、代谢途径描述及主要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等信息,提高了报告的透明度和专业性。

  5. 安全性和伦理考虑:新标准强调了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福利的关注,要求所有试验需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和国家关于实验动物使用的法律法规,体现了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6. 国际接轨:GB/T 15670.29-2017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指南,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试指南,增强了我国农药毒理学试验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有利于促进农药产品的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7-07-12 颁布
  • 2018-0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5670.29-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29部分: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_第1页
GB∕T 15670.29-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29部分: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_第2页
GB∕T 15670.29-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29部分: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_第3页
GB∕T 15670.29-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29部分: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15670.29-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29部分: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65100 B17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部分代替 . GB/T156701995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29部分 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 : Toxicologicaltestmethodsforpesticidesregistration Part29 Metabolismandtoxicokineticsstud : y2017-07-12发布 201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 布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GB/. 前 言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分为以下部分GB/T15670 : 第 部分 总则 1 : ; 第 部分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霍恩氏法 2 : ; 第 部分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序贯法 3 : ; 第 部分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概率单位法 4 : ; 第 部分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5 : ; 第 部分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6 : ; 第 部分 皮肤刺激性 腐蚀性试验 7 : / ; 第 部分 急性眼刺激性 腐蚀性试验 8 : / ; 第 部分 皮肤变态反应 致敏 试验 9 : ( ) ; 第 部分 短期重复经口染毒 天 毒性试验 10 : (28 ) ; 第 部分 短期重复经皮染毒 天 毒性试验 11 : (28 ) ; 第 部分 短期重复吸入染毒 天 毒性试验 12 : (28 ) ; 第 部分 亚慢性毒性试验 13 : ; 第 部分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14 : ; 第 部分 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15 : ; 第 部分 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6 : ; 第 部分 哺乳动物精原细胞 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7 : / ; 第 部分 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 18 : ; 第 部分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9 : ; 第 部分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20 : ; 第 部分 体内哺乳动物肝细胞程序外 合成 试验 21 : DNA (UDS) ; 第 部分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 损害与修复 程序外 合成试验 22 : DNA / DNA ; 第 部分 致畸试验 23 : ; 第 部分 两代繁殖毒性试验 24 : ; 第 部分 急性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 25 : ; 第 部分 慢性毒性试验 26 : ; 第 部分 致癌试验 27 : ; 第 部分 慢性毒性与致癌合并试验 28 : ; 第 部分 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 29 : 。 本部分为 的第 部分 GB/T15670 29 。 本部分按照 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 本部分部分代替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GB/T156701995 。 本部分与 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部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GB/T156701995 : 修改和调整了总体结构和编排格式 ; 增加了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见第 章 “ ”( 2 ); 增加了 术语和定义 特别是关于毒物动力学的术语和定义 见第 章 “ ”, ( 3 ); 详细阐述了试验的目的 见第 章 ( 4 ); GB/. 对受试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指出如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受试物 只观察生物样品中总放 , , 射活性的动态变化 由于不能确定所测的是什么化学物质 因此除了能获得一个总放射活性的 , , 表观消除半减期外 其他毒物动力学参数都可能是不可靠的 由此而引出的任何结论都必须持 , , 慎重的态度 见 年版的 ( 6.1,1995 20.4.2); 提出了生物样品中受试物和 或其代谢产物的分离和测定方法的建立是毒物动力学试验的前 / 提 应尽可能采用专一的检测受试物和 或其代谢产物原型的方法 同时也指出了应用放射性 , / , 同位素标记受试物进行毒物动力学试验的优点和它的局限性 见 ( 6.3); 染毒途径除静脉注射 和 经 口 染 毒 外 增 加 经 皮 和 吸 入 染 毒 并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要 求 见 , , ( 6.4.2, 年版的 1995 20.3); 增加了 生物样品的采集 对采样时点 观察期限 采样途径 采样方式 采样量等提出了要求 “ ”, 、 、 、 、 见 ( 6.5); 用 观察项目 替代原来的 试验步骤 分别以毒物动力学基本特征分析 吸收 分布 排泄和消 “ ” “ ”, 、 、 、 除及生物转化为观察目标 提出了具体的试验步骤 增强了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的可操作 , , 性 并为阐明农药的代谢和毒物动力学特征提供了更丰富 更全面的科学数据和信息 见第 , 、 ( 7 章 年版的 ,1995 20.5); 增加了 研究的时机 对农药毒理学研究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合理安排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 “ ”, 的建议 见第 章 ( 8 ); 增加 试验报告 的内容要求 见第 章 “ ” ( 10 )。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 本部分起草单位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张宝真 张丽英 陶传江 : 、 、 。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T156701995。 GB/.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29部分 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 :1 范围 的本部分规定了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的基本原则 方法和要求 GB/T15670 、 。 本部分适用于为农药登记而进行的代谢和毒物动力学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 , ( ) 。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 GB14925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 毒物动力学 toxicokinetics 研究化学物质在体内量变规律的科学 它从速度论的观点出发 研究化学物质在吸收 分布 生物 。 , 、 、 转化和排泄过程中随时间发生的量变规律 用数学模式系统地分析和阐明化学物质在体内的位置 数量 , 、 与时间的关系 探讨这种动力学过程与毒作用强度和时间的关系 , 。32 . 速度 rate 机体或机体某部位在单位时间内转运或消除化学物质的量或浓度的变化 用 x t 表示 对恒速 , d /d 。 过程 可用平均速度 x t 表示 单位是 -1或 -1 , / 。 mgh gmin 。33 . 速率常数 rateconstant 机体或机体某部位化学物质转运或消除的速度与该部位化学物质的量或浓度的比值 即 x t , (d /d )/X 单位是时间的倒数 -1或 -1 。 h min 。34 . 零级速度过程 zeroorderrateprocess 化学物质转运或 消 除 的 速 度 与 化 学 物 质 的 量 或 浓 度 的 零 次 方 成 正 比 即 x t KX0 因 为 , (d /d )= 。X0 所以 x t K 即 零 级 速 度 过 程 就 是 恒 速 过 程 与 化 学 物 质 的 量 或 浓 度 无 关 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