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景物形象_第1页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_第2页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_第3页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_第4页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概念解析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 诗人作为主体, 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二、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 挖掘其社会属性 (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寓意等)。找意象析词语写特点赏技巧悟情感三、试题类型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

2、、描绘图景。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四、例题分析1、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象与意境: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 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 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 : 小船。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答。( 3 分)【答案】:( 1)晚:归艘、钟

3、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分析意境型 .题型二: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a.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b.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在描摹出图景后, 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

4、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同时注意表现手法。c.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 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 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5、)的情感(心情,心境)。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答题示例: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 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

6、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2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 (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 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答案】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

7、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静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 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 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案】(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

8、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 “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 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3)分析景物,概括作用。明确意象的作用:营造氛围。如琵琶行 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3塑造背景或环境。 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 但亦有不同, 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 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

9、景或环境, 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目的是让读者 “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

10、开头三句“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例: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答案】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

11、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 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 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 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画中品诗,即由诗歌内容所再现的图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4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象

12、, 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 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 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 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例 2: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分析: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

13、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 一二句叙今昔: 以前欢聚多情, 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 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这两首诗中, “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 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 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 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内在形象情感也就截然不同。感知画面是基础, 把握情感是关键, 考生鉴赏诗歌形象时, 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环节。(2) 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例 3:谢亭送别谢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分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