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综述_第1页
巨细胞病毒综述_第2页
巨细胞病毒综述_第3页
巨细胞病毒综述_第4页
巨细胞病毒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肾移植沈阳军区总医院 泌尿外科 刘龙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肾移植患者感染性疾病中较为常见,危害极大,可诱发排斥反应并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是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首先由smith从死婴的唾液腺和肾脏中分离出,以后研究发现它包括四部分:长单一序列、短单一序列、终末重复序列、反转重复序列。目前共发现它有225个基因。这些基因产物有辅助病毒侵入细胞、病毒复制、干扰免疫系统、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等作用。为什么注意cmv的防治?由于新型免疫药物的不断问世,排斥反应逐渐减少,而感染增加,尤其是cmv感染,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肾移植后活

2、动性cmv感染率为2075%,其中1030%可发展为有临床症状的cmv病。cmv病治疗困难,尤其是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时治疗棘手,需要辅助呼吸者达90%,使3年存活率减少30%。因此,防治cmv的发生很重要。肾移植后cmv的逃避机制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细胞免疫抑制cmv的复制。在cmv感染的细胞内,其基因编码的蛋白在蛋白酶作用下被消化成多肽片段,转运蛋白与之结合运送到内质网管腔,在管腔内与hla i类分子的重链结合成复合体,然后在浆膜表达。特异性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识别这一复合体,并通过fas或穿孔素相关机制攻击感染细胞。cmv逃避上述免疫攻击的机制有下述几种:1.在cmv复制

3、早期,cmv需要pul123/122表达以控制转录,但ul122蛋白会通过上述机制被消化成为免疫识别的抗原。包壳蛋白ppul83(pp65)随病毒侵入细胞时一同进入,它能磷酸化pul122防止其被消化。同时,pus3能与hla i类分子结合时其不能表达。2.在复制早期,ppul83(pp65)浓度下降,pus3功能被拮抗。cmv通过pus6抑制转运蛋白的转运功能以及通过pus2、pus11将成熟的hla复合体转运到胞浆被蛋白酶降解掉。以上结果降低了hla i类分子的表达而逃避ctl的攻击。hla i 类分子的低表达会引发nk细胞的攻击。已经阐明cmv逃避nk细胞攻击的机制有:1.表达gpul1

4、8,它是一种hla i类分子的类似物;2.产生gpul40,它可以上调hla-e,hla-e能与nk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结合,提供正常信号阻止攻击。精品.其他机制有:1.产生il-10类似物,它可以阻止一些细胞因子合成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2.表达一个fc受体以逃避体液免疫;3.促进人体补体控制蛋白降解结合在病毒体上的补体。为什么肾移植后cmv会大量复制?病毒复制会产生大量cmv相关抗原并引发特异性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能控制其复制,其中cd8+ctl是其最重要机制。但肾移植后cmv大量复制,并且速度很快,倍增时间大约为1天。肾移植后cmv大量复制的原因主要有二个:第一是免疫抑制剂的应

5、用会影响移植后cmv感染的进程。已经明确与cmv大量复制的相关因素有:较高csa浓度、大剂量的骁悉、应用atg、alg、okt3等。第二是移植肾提供了cmv复制的理想场所。cmv复制正常启动过程遵循下述过程:即刻早期启动子激活,从而控制即刻早期基因表达,即刻早期基因编码的产物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转录因子,它的表达引发其他基因的复制。但cmv本身缺乏激活早期基因启动子的转录因子,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其中最重要的是nfkb和camp依赖转录因子,宿主细胞仅仅在活化状态下表达上述因子。由于处于机体免疫攻击下的移植肾局部细胞因子浓度高,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纤维细胞等均处于活化状态,cmv于是在此大量

6、复制。这就是为什么在同等免疫抑制情况下,移植患者较其他疾病中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的cmv感染和cmv病发病率高的原因。总之,cmv大量复制是机体免疫抑制和宿主细胞活化共同的结果。cmv的发病机制:肾移植后cmv感染对机体产生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直接作用表现为cmv病,往往发生在移植后2-6个月,具体表现为肝炎、肺炎、胃肠炎或溃疡、视网膜炎、继发细菌真菌感染、排斥等。cmv病是由于cmv大量复制达到较高的病毒载量引起。病毒载量与发病率的相关曲线呈s型而不是线性,这说明存在一个载量阈值导致发病。cmv可以上调细胞的hla ii类分子表达,上调黏附分子icam-1表达,促进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上皮细

7、胞、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这些提示cmv感染可引发免疫反应并能扩大反应强度。这可能是导致cmv病和引发移植体排斥反应的原因。间接作用包括慢性移植物肾病、移植肾动脉狭窄等。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移植肾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实质细胞表达cmv抗原引发免疫攻击有关。精品.cmv与排斥反应: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排斥反应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两过程,并通过产生的细胞因子、化学因子生长因子等介质共同作用于移植肾,导致共同组织损伤,最终使移植肾丧失功能。cmv感染与排斥反应二者之间谁先谁后,即急性排斥反应使移植肾更易发生cmv感染还是cmv感染导致了急性排斥的发生,目前还存在争议。1.急性排斥反应对cmv感染的影响:多数

8、学者认为,急性排斥更易使肾移植受者发生cmv感染,其机制可能是移植肾的免疫损伤导致细胞因子(tnf ,tgf)的释放,而tnf通过蛋白酶c和nfkb途径激活单核细胞中潜伏的cmv,而cmv的激活又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加重移植肾局部损伤;另一方面,为控制排斥而加强免疫治疗会明显增加cmv感染的发生率。2.cmv感染对急性排斥的影响:cmv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影响急性排斥的发生发展:通过干扰素介导mhc ii 类抗原的表达,增加移植肾的免疫性;增加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促进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在移植肾实质中的浸润;释放细胞因子、化学因子、生长因子进一步加重移植肾损伤。3.在治疗cmv感染与急性排斥反应

9、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肾移植后加强免疫抑制来预防急性排斥的发生,必然导致机体对cmv的免疫监视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减少免疫抑制可预防cmv感染,但增加了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的危险。目前研究发现,肾移植术后给予抗病素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使用更昔洛韦可降低25%,使用缬更昔洛韦则可降低50%。cmv与can:sola研究发现,发生急性排斥的肾移植受者can发生率较高,而同时存在cmv感染的受者其can的发生率更高。可能原因:1.cmv感染与急性排斥密切相关,而急性排斥是ca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cmv可能通过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促进can的发生。如cmv感染可引起肾脏的上皮和内皮细胞

10、icam-1、vcam-1表达水平增加,从而增强了肾小球和小管间质的炎症反应。3.众多研究发现,cmv与多种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加速动脉硬化的移植血管的管壁上有cmv核酸定位存在。研究推测cmv感染是通过tgf-b和pdgf-aa链来参与can的发生和发展。临床表现:精品.cmv可累及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如肺、肝、肾、消化道、视网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无临床症状者叫无症状性cmv感染,出现临床症状者叫cmv病。临床呈现多样性,轻者无症状,重者可死亡。一般发生在术后前3月。常见临床表现有:低热、出汗、关节肌肉算痛,消瘦等。症状加剧时高热,因侵犯器官及系统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诊断:

11、诊断cmv感染的方法较多,有细胞培养、抗体检测、病毒抗原血症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目前临床常用方法有:cmv-igg检测:术前阴性、术后阳性或术前阳性、术后滴度升高4倍以上可诊断为活动性感染。但至少要2周时间。cmv-igm检测:方法简单,但在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时,缺乏抗体反应或抗体延期出现,同时一般cmv抗体一般在1到数周后才能检查出。不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证据。定量pcr检测cmv-dna:目前较为公认的诊断cmv感染的一项实验室技术,但在成功治疗cmv后,体内仍可维持较高水平,变异的病毒也检测不出。病毒抗原血症检测:检测外周血白细胞pp65抗原(pp65是cmv基因ul83编码的由561个

12、氨基酸构成的磷酸化蛋白,属于cmv的结构蛋白)。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缺点是标本必须在6小时内处理,否则pp65阳性细胞数减少会引起敏感性降低。治疗目前治疗cmv感染的方法有多种,但至今没有建立防治肾移植患者cmv感染的统一方案。根据对患者的选择及给药时机,临床治疗方案大致分为4种:1.普遍治疗:移植后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抗病毒药物预防;2.选择性预防性治疗:对高危患者(d+/r-受者或采用多克隆抗体进行排斥逆转治疗的患者)进行预防;3.预先治疗:血清学或病毒学检验发现有cmv感染征象后,立即采用抗病毒药物干预;4.治疗有症状的cmv感染:发生临床cmv疾病症状时采用抗病毒药物和其它临床手段治疗,

13、以消除cmv疾病带来的并发症。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更昔洛韦、膦甲酸钠、西多福韦、伐昔洛韦、缬更昔洛韦、cmv免疫球蛋白。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抑制dna多聚酶,干扰dna合成,阻止病毒复制。cmv免疫球蛋白多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 全球抗cmv疾病策略趋势:目前全球移植领域cmv疾病的防治策略是通过防治cmv感染和疾病的发生,进而防止cmv对终末器官的侵袭为治疗出发点。大多数移植中心均倾向于选择性预防和预先治疗。精品.cmv感染预防策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预防初次感染。对所有移植受者(特别是高危受者)采用抗病毒药物预防cmv疾病的发生,可降低移植受者病毒被激活的机率,防止出现cmv疾病临床症状,进

14、而获得临床受益:降低cmv感染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但预防策略也有不足:1.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2.可能增加额外的不良反应发生(如采用静脉注射可能产生相关的导管不良反应、口服药物可能有胃肠道不良反应);3.可能发生耐药 (常见口服更昔洛韦)。 cmv疾病优先治疗: 移植受者出现病毒血症,但尚未出现侵袭性cmv疾病时的抗病毒治疗,其临床益处也很明显:1.可降低患者的直接药物费用;2.避免预防性药物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3.降低晚发的cmv疾病;4.对于低危(d-/r-)受者适合5.可能减少cmv耐药株产生。优先治疗策略的不足在于:1.需连续进行病毒监测,对实验室要求较高,且增加相关费用;2.检测结果有延迟,可能延误cmv疾病治疗。移植受者预防cmv疾病的药物选择: 阿昔洛韦:可能只对d+/r+受者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对d+/r-患者无保护作用。更昔洛韦(口服、静注):静脉或口服该药对cmv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是目前防治cmv病的“金标准”。静注通常预防剂量为: 5mg/kg/d, qd, iv,口服剂量为1000mg tid/d。缬更昔洛韦:疗效与赛美维相同,但具有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