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浙江余姚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浙江余姚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浙江余姚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浙江余姚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资料推荐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命题:陈宜伦审题:黄维珍一、基础知识(35 分,11 题 5 分, 其余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消遣 ( qi n)慰藉( j )戕害( qi ng)B挣 脱 ( zh ng)巷道( xi ng)甄别( zhn)C峥嵘 ( r ng)遒劲( qi )磕绊( k)D苌 弘( chng)跬( gu)步可镂( l u)()汗流浃 背( ji )六艺经传 ( chun)睫毛( ji )锲而不舍( q)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那个男子手托下巴, 望着车窗外 ,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坚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

2、与茫然。B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 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 没有悲剧般幽深奇鬼的城堡,没有绿得能熔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C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 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D戴望舒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彷惶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人急于表达,“语出惊人才能吸引眼球,回归常识却无人喝彩”的情形触目皆是,“表态先于判断,判断先于思考”的表达态势越来越严重。B每一个中华儿女在听到“中国梦”这三个字的时候,都会心潮澎湃,愿意为实现

3、梦想奋斗终身 。C六月,骄阳似火。但这风风火火却远不能掩盖季节的丰富内涵,大街上,涌动的人流,以五颜六色的衣装,汇成横亘天地间的七色彩虹。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 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 政府和市场关系经过不断调节发生了重大变化, 各行各业发展成果丰硕。B从失恋 343 天到小时代等, 业内人士虽一直在诟病它们缺乏电影的叙事强度和视听强度 , 但正是这些“电视剧化”电影成为去年票房最成功的几部中小成本电影。C刘醒龙在担任芳草主编改版之初就定下了“汉语神韵, 华文风骨”的高

4、基调, 追求每一个文字都是因优雅而动人, 坚持文学的高品位, 不向市场低头。D“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非结盟条约, 而是国家间关系达到一定程度, 双方都认识到友好合作的重要性, 并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 在义务和责任等方面进行的约定。1最新资料推荐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劝学选自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和李斯却是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B食指,本名郭路生,创作有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 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热爱生命等作品。2001 年,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食指和已故11 年的海子被授予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C韩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

5、导者,他和唐代的欧阳修,宋代的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D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 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6 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像是染过一样。B“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啬。C“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6、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C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D古之学者 必有师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示例不同的一项是示例:吾从而师之A不耻 相师B孔子师 郯子C耻 学于师D积善 成德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小学而大遗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C是故圣 益圣,愚益愚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11仿照下面的小诗,以“春笋”和“春天”(或“雪花”和“冬天”)为一组关系体,另写一首。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句式、字数不要求

7、与示例完全相同。( 5 分)2最新资料推荐雷雨夏天是强盛的一踏进它的疆界就听见隆隆的车马奔驰在夜的长街二、现代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小题。( 20 分)脚步声陆文夫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 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 紧紧地跟随着我。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声。 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 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我常常在黎明前黑暗中

8、走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不过,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是的, 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窃窃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 在孤苦的时候, 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 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 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 那种脚步声能

9、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 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3最新资料

10、推荐一股和煦的风, 一股清洌的水穿过了心头。 我从乡间走来, 迈过泥泞的沼泽, 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还是存在着, 还是和我紧紧相随, 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 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 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 如果我能到达的话, 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 脚步却也没有白费, 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 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 我不敢多走了, 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 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

11、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 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 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 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 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 只要我一抬脚, 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 一种人生的畅想曲, 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 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 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 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 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选自散文海外版略有删节)12结合全文看

12、,第一段有什么作用?(6 分)13谈谈你对文中第段画线句的理解。(4 分)14请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和作用。( 4 分)15文章中的“脚步声”有哪些含义?试结合全文探究。( 6 分)三、古诗文阅读(35 分)(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小题(19 分。其中 16 19 小题,每题3 分)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选自

13、荀子的劝学)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4最新资料推荐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 ,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 ,问且先于学也。(节选自刘开的问说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丰富的知识B所谓就有道

14、而正也:就有办法C等于 己者,问焉以资切磋:差不多D孟子论“求放心 ”:放纵散漫的心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问与 学,相辅而行者也贤于己者,问焉 以破其疑彼与彼年相若也C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 问焉以 求一得好学而 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学即继以 问也1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有相同之处的一项是()例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荀子运用设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

15、阐明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B刘开一开篇便提出好学尤其应当勤问的观点,接着便着重论述好问的意义:可以丰富知识,有利于修养品德。C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荀子与刘开都运用排比、对比、比喻手法,说理透彻明白,气势恢弘。D“说”是一种文体,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说明、议论,刘开的问说属议论,与荀子的劝学体裁相同。2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4 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分)5最新资料推荐(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6 分)边上闻笳(其二)杜牧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白沙日

16、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注: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和少数民族地区。海:瀚海,即戈壁沙漠。21(1)本诗在体裁上属于。( 1 分)( 2)“白沙日暮愁云起”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 分)( 3)诗中之“愁”从何而来?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解说。( 2 分)(三)古诗文默写(共10 分)22将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补写完整( 1)最能体现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发黄钟大吕之强音”的一问是“,?”(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师说)( 5)彼与彼年相若

17、也,道相似也。,。(师说)四、作文( 60 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学者周濂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去叫醒别人,而是时刻扪心自问为何要装睡。”许多人都抱怨世界冷漠,埋怨他人无情,周濂的这句话也许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清醒者的感慨,面对这样的感慨,你有什么想法?请以“最重要的” 为题, 写一篇作文。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要求: 立意自定, 角度自选。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6最新资料推荐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题卷一 选择题(共 42 分 )12345678910161

18、7181911仿照下面的小诗,以“春笋”和“春天”(或“雪花”和“冬天” )为一组关系体,另写一首。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句式、字数不要求与示例完全相同。( 5 分)_12结合全文看,第一段有什么作用?(6 分)_13谈谈你对文中第段画线句的理解。( 4 分)_14请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和作用。(4 分)_15文章中的“脚步声”有哪些含义?试结合全文探究。( 6 分)_2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 分)( 1)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4 分)_7最新资料推荐_(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分)_(二)阅读下面诗歌,

19、完成小题(6 分)21( 1)本诗在体裁上属于_。(1 分)( 2)“白沙日暮愁云起”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 分)_( 3)诗中之“愁”从何而来?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解说。( 2 分)_(三)古诗文默写(共10 分)22将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补写完整( 1)_ , _( 2)_ , _( 3)_ , _( 4)_ , _( 5)_ , _8最新资料推荐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 【答案】 CA藉 ji ,浃ji ;B 巷 hng,传 zhun;D 跬 ku,锲qi 。2 【答案】 C3 【答案】 D A 触目皆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这

20、里应该改成“比比皆是” 。 B应将“终身”改为“终生” 。C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形容很活跃、很有劲头的样子,一般用于形容人。4 【答案】 D5【答案】 C6【答案】 B“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青年学生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意气,意志和气概。7 【答案】 B A “读”通“逗” 。 C“生”通“性” 。 D“知”通“智” 。8 【答案】 AB 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情上或情理上不需要。C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D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9 【答案】 DD项为形容词作名词,其余为意动用法。10 【答案】 DD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1、其他三项是形容词作名词。11 【答案】示例:春笋春天是积极向上的/ 天雷的钟声一响/ 一只只小手比赛着举高/ 想在山花烂漫的教室演讲雪花冬天是调皮的 / 一踏进它的门槛/ 就看见飘逸轻灵的白蝴蝶/ 扑飞进大地母亲的怀抱( 5 分。内容契合 2 分;语言 3 分,其中修辞恰当 2 分。有欠缺酌扣)二12引起下文( 1 分)。开篇从现实亲历写起,引起下文“多年”以后,“在繁华的城市里” “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的内容,从而生发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感叹(2 分)。渲染一种寂静的气氛(1 分),表明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为下文在“喧嚣”中“听不到脚步声”等内容的生发议论作铺垫( 2 分)。1

22、3“我”相信美好的未来在前方召唤每一个人,(1 分)我也知道自己通无法实现这个遥远的目标,( 1 分)但人生的意义就在为着目标去跋涉追求。( 2 分)14( 4 分)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将落日在水面的余晖比成金光大道,想象“我”能沿着金光大道走到尽头。(1 分)写出了人们渴望实现美好生活的人生时眼前常有的捷径幻象。( 2 分)为下文抒发人要务实前行作铺垫。 ( 1 分)15(6 分)脚步声是自己在幽静的湖畔山林狂野行走时发出的声响;是人在寂寞孤苦的境遇中,坚持奋斗的自我意识;是人在迷茫或得意时及时审视自己时的领悟。(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三、古诗文阅读16DA扩大知识面; B 靠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C 跟相同。17 B解析B连词,和。 A 兼词,于此;代词,他。C 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D连词,表目的,以便;连词,表承接,就。18A解析 A 判断句; B 状语后置; C 宾语前置; D 定语前置。19 C刘开问说中没有用比喻。9最新资料推荐20(1)道理明白了,但是,有的人却不能把道理运用于实际问题;知道那些大道理了,有的人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