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诊系统与标准_第1页
分诊系统与标准_第2页
分诊系统与标准_第3页
分诊系统与标准_第4页
分诊系统与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诊分诊,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 急诊科,急诊工作的特点,疾病种类繁多 病情危急 抢救几率大 护理操作频繁 工作预见性难 高风险性 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和期望值高 开放式的医疗环境,谁 最 急?,感冒 消化道大出血 宫外孕 脚扭伤,人们总是认为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疾病是最重、最急的,主要内容,1、分诊的含义 2、国内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比较 3、分诊的标准 4、分诊的原则,Triage,来源于法语 意思进行分类 最早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来确定患者治疗的优先次序,分 诊,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判断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隶属专科,并合理安排其就诊的过程。 重点:病情分诊和

2、学科分诊,四个适当,病人 时间 区域 治疗,分诊的目的,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就诊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大多数急诊分诊 经验性分诊,国内预检分诊概况,一般急诊的预检分诊,危重急诊的预检分诊,绿色通道,一看、二问、 三查、四分诊,2020/11/9,14,2020/11/9,14,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协和医院急诊科,2020/11/9,16,2020/11/9,16,分诊处理时间限制,发达国家预检系统( triage system),预检系统的定义:应用预检标尺对患者进行快速、有序的分类

3、挑选的框架。 现在世界各国大多数医院急诊均开始采用一种国际性的五级预检标尺对急诊患者进行预检。,安全可靠-使用五级国际预检标尺对16024名患者进行预检分诊,统计出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68%和91%。 可操作性-不同的护士使用五级国际预检标尺对300例患者进行预检。结果显示, 得到相同等级的患者为95.5%。,五级国际预检标尺,1 级:病人病情危及生命,要马上采取复苏措施,需立即进行诊治; 2 级:病人病情存在或预计会出现脏器功能障碍,但不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可等候时间小于20min; 3 级:病人可能或潜在脏器功能障碍,但病情相对稳定,可等候时间小于60min; 4 级:明确诊断或治疗

4、措施的就诊病人,可等候时间小于120min; 5 级:普通就诊病人,可等候时间小于240 min。,Diagram,预检系统的优点,改善急诊患者流量。 缩短患者看病时间。 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症状的分级,意识 呼吸频率或其他呼吸性体征 心率(仅供成人) 血压 体温(成人) 出血 胸痛 呕吐/腹泻 腹痛,创伤 血糖 抽搐 耳鼻喉 烧伤 电击伤 中毒 过敏 妊娠并发症,Glasgow昏迷评分,言 语,肢体运动,睁 眼,Glasgow昏迷评分,睁眼反应 4 - 自动睁眼 3 - 呼唤睁眼 2 - 刺痛睁眼(疼痛刺激的顺序: (甲床胸骨眼眶) 1无反应,Glasgow昏迷评分,肢体运动反应 6

5、尊嘱运动 5 - 定位动作 4 肢体回缩 3 肢体屈曲(去皮层状态) 2 肢体伸展(去脑状态) 1 - 无反应,Glasgow昏迷评分,言语反应 5 - 回答正确 4 回答错误 3 含糊不清 2 叹息 1 - 无反应,Glasgow昏迷评分,注:(3-15分)评判时的选最好反应计分。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对插管病人来说运动反应是 最重要的,言语反应可记录为插管状态。 GCS评分大于13分为轻型, 9-12分为中型 小于8分为重型。,呼 吸,心 率,血压,出 血,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方法 1. 简明损伤程度评分AIS -2005版,评价创伤严重程度 2. 损伤程度计分法

6、和新损伤程度ISS & NISS,评价损伤程度严重程度 3. 创伤程度评价方法TS,评价创伤程度严重程度 4. 修正创伤评价方法RTS,评价损伤程度严重程度 5. 院前创伤指数PHI 6. 腹部创伤指数ATI,评价腹部创伤程度,修正的创伤记分(revised trauma score, RTS),分 值 4 3 2 1 0 意识状态 1315 912 68 45 3 GCS 呼 吸 1029 29 69 15 0 (次/分) 收缩压 89 7689 5075 149 0 (mmHg),1989年修订,修正的创伤记分(revised trauma score, RTS),RTS分值范围:012分

7、 分值愈低,伤情愈重。 RTS 11分:轻伤 RTS 11分:重伤 RTS 12分:送到创伤中心,急诊危重症判定遵循原则,ABCD原则,A=airway B=breath C=circulation D=Disability,ABCD原则,当接诊大批或多个病人时,首先评价病人的ABCD; 凡ABCD任何一项不稳定,是最为优先处理的对象。,急诊危重症判定遵循原则,降阶梯原则(从重症到轻症) 把最致命疾病放在首位! 不要按概率排序!,急诊危重症判定遵循原则,急诊危重症判定遵循原则,腹痛:血管内脏破裂(宫外孕,肝脾破裂,胃穿孔,主动脉夹层等),坏死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肠系膜动脉栓塞;AMI 头痛

8、:颅内感染,脑血管病,CO中毒,青光眼 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梗阻,张力性气胸,急性左心衰,重症哮喘,急诊危重症判定遵循原则,即死的非即死的 叹息样呼吸,血压0/0 / 瞳孔不等大 致死的非致死的 急性心梗/胸膜炎 器质性的功能性的 意识障碍,服务观念滞后,临床经验不足,沟通协调能力不良,护患相互理解不够,护士对病人医疗权利及自身责任认识不足。,护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认为分诊工作就是简单的挂号并分配病人就诊,而忽略了病情的观察。,当就诊、抢救病人较多时,护士挂号分诊,未与医生做好沟通,造成病人候诊时间长,产生纠纷。,护士就轻重缓急安排病人就诊,造成一些病人等待时间过长,病人与家属产生怨言,得不到病

9、人的理解,就会引起医患纠纷。,预检分诊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急诊病人,认为自己病情严重,希望得到重视并及时诊治,而护士则抱以见多不怪的态度,有的在病人或家属提出问题时,不论是合理或不合理的,不能给予耐心解释或回答,语气简单、生硬,态度冷淡,甚至带有厌烦情绪。从而引发护患冲突。 2、如一日夜班,家属抱着刚刚满月的早产儿急匆匆来到急诊科诉患儿系早产儿,在外院检查后需住院治疗,因外院无床而来我院,分诊护士没有查看患儿,也没有通知当班医生,而是自己将患儿带到儿科,医生查看时患儿由于长时间缺氧已经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延误治疗时间,引起了医患纠纷。 3、急诊就诊的病人需要到辅助科室如CT室、特诊科、检

10、验室等相关科室检查,尤其是在夜间,由于急诊护士担任着挂号与抢救危重病人两方面的工作,人力不足,工作繁忙,未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引发病人及家属不满。 4、在急诊科病人就诊常出现成批现象,分诊时,护士就轻重缓急安排病人就诊,造成一些病人等待时间过长,认为不受重视,病人与家属产生怨言,此时护理人员若解释不到位,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就会引起医患纠纷。急诊就诊的病人需要到辅助科室如CT室、特诊科、检验室等相关科室检查,尤其是在夜间,由于急诊护士担任着挂号与抢救危重病人两方面的工作,人力不足,工作繁忙,未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引发病人及家属不满。,服务观念滞后-对策,强化服务理念-护士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11、的理念,做到热情服务,细致耐心,学会用微笑面对就诊的每位病人,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 微笑无需成本却能创造出能量、许多价值 英国斯提德,临床经验不足-对策,加强培训-掌握各种疾病的分诊技巧,强化对预诊分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分诊时应详细了解病史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迅速作出判断。危重病人需立即送入抢救室抢救,边诊边护送,简单扼要了解病史,围绕重点体检,做到先抢救后挂号,开放绿色通道。最后进行缺陷病案分析,总结经验。,沟通协调能力不良对策,提高协调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准确分诊,护理管理者合理排班,降低护理风险。病人到相关科室就诊时,先向各科室电话联系,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病人来回的就诊,检查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而危及生命。加强与医生的沟通。 在医生繁忙和抢救危重病人时,可先将已挂号的病人安排到接诊室等待,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可询问病史,测量必要的生命体征,做好登记。,护患相互理解不够-对策,换位思考-当就诊病人多,医生无法再第一时间处理问题,护士要向病人和家属耐心解释,让其短暂等待,并取得其谅解,对于病人及家属的抱怨和迁怒,护士要有宽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