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行为学实验方法_第1页
焦虑抑郁行为学实验方法_第2页
焦虑抑郁行为学实验方法_第3页
焦虑抑郁行为学实验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又称敞箱实验,是评价实验动物在新异环境中自主行为、探究行为与紧张度的一种方法。例如动物对新开阔环境的恐惧而主要在周边区域活动,在中央区域活动较少,但动物的探究特性又促使其产生在中央区域活动的动机。1. 开口的木盒底部形成16个等大的方格。场地中央置一彩色瓶子以激发小鼠的好奇心。照明来自一高出场地中央2.80 m 的40 W 白炽灯。2. 预适应:每只小鼠放入场地中央自由活动3min3. 每只小鼠面朝墙放入同一个拐角方格,并让其自由探索环境5 min。4. 每只小鼠测试结束后,湿布洗擦场地并用干布擦干。5. 数据分析:跨越方格总数(以双后肢跨出作

2、为标准,时间也以后肢为算。)第一格的潜伏期、周边时间、抬腿次数(双腿离地)。二、 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plus-maze,EPM)是非条件反射模型,以动物自发的恐惧样反应为行为学基础。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就是由于动物对新环境的探究和对高悬开放臂的恐惧而形成的矛盾冲突状态,从而反映出动物的焦虑情绪,所以高架十字迷宫既可以建立非条件反射焦虑动物模型,也可以作为测量动物焦虑反应的方法。1. 将实验动物放入迷宫中央区,头朝开臂,并注意此后每只实验动物均放在同一位置。2. 同时开启摄像监控器记录5min内实验动物开臂和闭臂的进入次数及进入各臂的时间。实验过程中实验者需距离迷宫1米的距离。3. 记录

3、结束后将实验动物放回饲养笼具内。同时清理迷宫,并用5%的醋酸水溶液或75%的酒精擦拭迷宫,借以消除动物气味对后继实验动物的影响。4. 分析: (1)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开臂进入次数/开臂进入次数闭臂进入次数 (2)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 开臂滞留时间/开臂滞留时间闭臂滞留时间进入开放臂时间百分比和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比反映了动物的焦虑状态;进入开放臂和封闭臂总次数反映动物的运动能力,向下探究次数反映了动物在非保护区内的探索行为,与焦虑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三、 明暗穿梭实验:回避实验是利用动物的好暗避光(明暗穿梭)而建立起来的。1将小鼠放入明箱,让小鼠进行自由穿梭,观察5min。2每只小鼠测试结束后,湿布

4、洗擦场地并用干布擦干。3. 分析: 穿梭次数、潜伏期、明箱活动时间、明箱活动时间百分比、暗想活动时间、暗箱活动时间百分比、总路程、明箱活动路程、暗箱活动路程。四、洞板实验(一)基本原理孔板实验是Boissiex和Simon1962年首次建立的,此后被广泛用于药效研究。该实验是利用新奇(curiosity)和恐惧(fear)两个因素来控制动物在新环境下的行为,用逃避(escapes) 来反映这两个因素的作用结果。动物反复钻头(head一dipping)反映其新奇感和对逃避的渴望。一般认为,药物在不影响动物运动活性的剂量下,增加钻头次数和时间,表现为抗焦虑作用,减少钻头次数和时间则为致焦虑作用。(

5、二)操作步骤大鼠和小鼠的实验装置有所不同。大鼠装置为一个66cm x 56cm x 47cm的木箱,底板有4个直径为3 . 8cm、深1 cm的等大圆孔,其中两孔离最近壁14cm,另两孔17cm,孔板水平抬高12em;小鼠木箱为44cm x 40cm x 27cm , 4个孔的孔径均为3cm,厚1. 8cm,每孔中心离最近壁的距离为l0cm。 80年代之后,孔板箱壁及每一孔周边都装有红外光电管,并与微机相联,这样可同时自动记录动物的钻头次数和钻头时间、运动活性及站立数等多项指标,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实验的可靠性。实验用雄性成年的大鼠或小鼠。将动物置于孔板中央,背朝观察者。动物两眼消失在洞

6、中为一次钻头(a head一dip),记录5-10min的钻头次数及钻头持续时间。(三)注意事项与评价(1)对孔板箱的形状和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常采用方型,其边长在大鼠一般60cm,小鼠为40c m左右。(2)孔的数量早期多为16孔,现在通常采用4孔板。(3)动物在上午的钻头数往往比下午多。因此,应尽量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内做实验。(4)本实验对致焦虑药(如BDZ受体反相激动剂)引起探究性钻头的特异性降低结果较为一致,而某些缺乏抗焦虑作用的药物(如BDZ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反可使探究性钻头增加。故在筛选未知药物时应结合其它焦虑模型进行评价。五、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

7、t, FST)系统主要用于抗抑郁、镇静以及止痛类药物的研究。该系统适用于大鼠、小鼠或其他实验室动物,通过将实验动物置于一个局限的环境中(如水中),动物在该环境中拼命挣扎试图逃跑又无法逃脱,从而提供了一个无可回避的压迫环境,一段时间的实验后,动物即表现出典型的“不动状态”,反映了一种被称之为“行为绝望状态”,记录处于该环境的动物产生绝望的不动状态过程中的一系列参数。该系统使用摄像头对实验过程录像并用相应软件对图像进行跟踪分析,减少人为操作,数据客观。强迫游泳的抑郁症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抑郁症药理学及其发病机理、筛选观察抗抑郁药物研究中可靠的实验模型,其主要的特点是药物作用的高度特异性,该实验能够

8、很好的将抗抑郁药物与强安定和抗焦虑药加以区别,而且大多数抗抑郁药所产生的效应与临床效价显著相关,这已为广大学者所接受。1977 年, P o r s o l t R D首次应用强迫游泳实验检测抗抑郁药物的作用。后来强迫游泳实验就成为评价药物抗抑郁作用的动物模型。该实验方法是一种行为绝望实验法,其基本原理是当大鼠或小鼠放进一个有限的空间使之游泳, 开始时拼命游泳力图逃脱,很快就变成漂浮不动状态, 仅露出鼻孔保持呼吸, 四肢偶尔划动以保持身体不至于沉下去,实际是动物放弃逃脱的希望, 属于行为绝望。 经典的强迫游泳实验分两天进行。第一天让大鼠或小鼠在2 5 的深水中强迫游泳 1 5 m i n ,

9、取出后在犯温室烘干, 归笼。第二天, 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强迫游泳5 m i n , 记录不动时间。M i r u a H等将强迫游泳的时间改为( 1 0 一 3 0 ) m i n i 1 。张中启等在实验第2天直接观察小鼠强迫游泳6 m i n内后4 m i n的不动时间图。这些都是对经典实验方法所做的修改。大鼠或小鼠的不动时间是判断抗抑郁药物作用的指标。不动时间越短,抗抑郁作用越强。D e t k e 等将强迫游泳中的行为分成4类: 游泳( 动物在水中四处游动) 、攀爬( 动物前爪划动水面,碰触缸壁) 、 潜水( 动物整个身体沉于水下) 和不动( 动物四肢不动漂浮于水面, 仅头部露出水面呼

10、吸) 。经实验证明不同机制的抗抑郁药影响不同的行为,如地昔帕明和马普替林( N E再摄取抑制剂) 可选择性增加大鼠的攀爬行为, 而氟西汀( 5 - H T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增加大鼠的游泳行为川。六、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 TST)是一种经典而又能快速评价抗抑郁药物、兴奋药物、镇静药物药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小鼠悬尾后企图逃脱但又无法逃脱,从而放弃挣扎,进入特有的抑郁不动状态,实验过程中记录动物不动时间来反映抑郁状态,抗抑郁药物、兴奋药物能明显地缩短改变其状态。末次给药1 h后,将小鼠尾部距末端约1 cm处用夹子固定,使其倒吊于距地面15 cm左右的横杆上,动物为克服不正常体位而挣扎活动,但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间断性不动,显示失望状态,累计各组 8 min内的不动时间七、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Novelty suppressed feeding test,NSF):使用边长50cm、高40cm箱底铺匀2cm高木削的 试验箱 ,箱底中央放置糖丸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