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酶作用机制及酶调节ppt课件_第1页
第十章酶作用机制及酶调节ppt课件_第2页
第十章酶作用机制及酶调节ppt课件_第3页
第十章酶作用机制及酶调节ppt课件_第4页
第十章酶作用机制及酶调节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第一节 酶的活性部位及其结构特点 第二节 酶催化反应的特性 第三节 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第四节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第五节 同 工 酶,活性部位(活性中心):指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与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第一节 酶的活性部位及其结构特点,活性部位,结合部位:负责与底物的结合,决定酶的 专一性。,催化部位:负责催化底物键的断裂,形成 新键,决定酶的催化能力。,(1)酶活性中心的组成:,这些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甚至可能不在一条肽链上,但在蛋白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区域。,(2)酶活性中心的特点,2.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

2、体。活性部位的AA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的肽链上。,3.酶的活性部位并不是与底物的形状正好互补,而是在酶与底物结合的过程中,底物分子或酶分子(或同时)的构象发生变化才互补的,这个动态的过程称为诱导契合。,1. 活性中心在酶分子总体积中只占相当小的部分(约1%2%),相当于23个氨基酸残基。,5. 底物与酶通过形成较弱键力的次级键相互作用并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6.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或运动性)。,4. 酶的活性是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内,底物分子(或一部分)结合到裂缝内并发生催化作用。裂缝内是相当疏水的区域。,一酶反应可分成两类: 反应仅仅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反应涉及到电子和质

3、子两者或其它基团的转移(大部分反应属于该类型) 二酶的催化作用是由AA侧链上的功能基团和辅酶为媒介的。主要有:His、Ser、Cys、Lys、Glu、Asp。辅酶或金属离子与酶协同在一起发挥作用,提供更多种类的功能基团。 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范围通常是狭小的。,第二节 酶催化反应的特性,四与底物相比较,酶分子很大,而活性部位通常只比底物稍大一些。 五. 酶除了具有进行催化反应所必需的活性基团外,还有别的特性: 1在活性部位存在1个以上的催化基团,能进行协同催化; 2存在结合部位,因此底物分子可以以反应中固有的方位结合在活性部位附近; 3. 在2个或2个以上底物分子参加的反应中,存在1个以上的

4、底物结合部位; 4. 有时,底物以某种方式结合到酶分子上,使底物分子中的键产生张力,从而有利于过渡态复合物的形成。,当底物与酶相遇时,可诱导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上有关的各个基团达到正确的排列和定向,因而使底物和酶能完全契合。 当反应结束,产物从酶分子上脱落下来后,酶的活性中心又恢复成原来的构象。,第三节 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酶促反应使分子间反应变为分子内反应,使反应速率大大提高。这一过程包括两种效应: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1)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邻近效应:酶与底物结合形成ES后,使底物之间由于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结合于同一分子上而使有效浓度极大地提高,从而使反应速率大大增加的

5、一种效应。 定向效应:反应物的反应基团之间和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的反应基团之间的正确取位产生的效应。这种正确定向取位在游离反应中几率很低,但在变成分子内的反应后则高得多。 在双分子反应中,这两种效应的促进作用分别可达104倍,共同的促进作用可达108倍。,(2)底物的形变和诱导契合:,底物与酶结合,酶分子构象变化,底物分子的敏感键产生“张力”和“形变”,敏感键断裂,(3) 酸碱催化,酶活性部位上的某些基团可以作为质子供体(或质子受体)对底物进行酸或碱催化 酸碱催化,在酶的活性中心上,有些基团是质子供体(酸催化基团),可以向底物分子提供质子,称为(酸催化),有些催化基团是质子受体(碱催化基团),可

6、以从底物分子上接受质子,称为(碱催化),有时,酶活性部位上有几个基团分别作为质子的供体和受体,同时进行酸碱催化 酸碱共同催化,如: His的咪唑基 在中性条件下,有一半是酸形式、一半是碱形式。因此既可进行酸催化,又可进行碱催化。 所以咪唑基是酶分子最有效、最活泼的一个功能基团。,在体内的酶反应以总酸碱催化为主(因生理条件的H+和OH-浓度很低)。 在很多酶的活性部位存在几种参与总酸碱催化作用的功能基,如:-NH3、-COOH、-SH、酚羟基及咪唑基,它们在近中性的pH范围内作为质子的供体或受体。总酸或总碱的催化可提高反应速率102105倍。,酸碱催化,专一的酸碱催化(狭义的酸碱催化):在水溶液

7、中通过高反应性的H+和OH 进行的催化。,总酸碱催化(广义的酸碱催化):通过H+和OH- 以及能提供H+和OH- 的供体进行的催化。,影响酸碱催化速率的因素有两个: (1)酸或碱的强度(pK值); (2)质子传递的速率;如:咪唑基接受和供出质子的速率十分迅速,其半衰期10-10s。所以,在很多蛋白质中的His含量虽少,却很重要。它在进行过程中,可能不是作为一般的结构蛋白成分,而是被选择作为酶分子中的催化结构而保留下来。,(4) 共价催化,某些酶在催化反应时,本身能放出或吸取电子并作用于底物的缺电子或负电子中心,并与底物形成共价连结的共价中间物,使反应活化能大大降低。,按照酶对底物所攻击的基团的

8、不同,该催化方式又分为亲核催化(nucleophilic catalysis)和亲电子催化(cetecrophilic catalysis)。,亲核催化是指酶攻击底物的基团是富电子的,这些基团首先攻击底物的亲电子基团(亦称缺电子基团)而形成酶底物的共价复合物。 亲电催化酶的缺电子基团攻击底物分子上富电子基团而形成酶底物共价中间产物。在酶的共价催化中,亲核催化较为常见。,酶蛋白上最常见的3种亲核基团:Ser的-OH、Cys的-SH、His的咪唑基。 底物中典型的亲电中心:磷酰基、酰基和糖基。,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5)金属离子催化:,近1/3的酶催化活性需要金属离子,根据金

9、属离子与蛋白质作用强度可将需要金属的酶分为2类: 金属酶:含紧密结合的金属离子,多是过渡金属离子,如:Fe2+、Fe3+、Cu2+、Zn2+、Mn2+、Co3+。 金属激活酶:含松散结合的金属离子,常为碱或碱土金属离子,如:Na+、K+、Mg2+、Ca2+。,1需要金属的酶分类:,通过结合底物为反应定向; 通过可逆地改变金属离子的氧化态调节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静电稳定或屏蔽负电荷;,2金属离子以3种主要途径参加催化过程:,多元催化和协同效应: 在酶催化反应中,常常是几个基元催化反应配合在一起作用。 活性部位微环境的影响: 活性部位常是疏水环境,因为介电常数低,带电基团之间的静电作用比较显著。

10、上述因素不是同时在一个酶中起作用,也不是一种因素在所有的酶中都起作用。,有些酶的分子表面除了活性中心外,还具有重要的功能部位调节中心 调节中心可以与小分子的代谢物相结合,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酶的活性。这种作用叫别构效应(又叫变构效应); 具有别构效应的酶叫别构酶,引起别构的小分子物质叫别构剂(效应物、调节物)。,第四节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一别构调控:,Sequential feedback inhibition,正效应物(别构激活剂):因别构导致酶活性增加的物质。 负效应物(别构抑制剂):因别构导致酶活性降低的物质。,别构酶(变构酶)一些含有2个或2个以上亚基的寡聚酶,在变构酶分子

11、上,别构效应剂的调节部位一般远离活性中心,但活性部位与调节部位之间或者活性部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别构效应,协同效应)。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部位结合之后,引起酶分子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提高或降低活性部位的酶活性。,别构酶的特点:,S,a: 米氏酶 b: 别构酶(正协同) c: 别构酶(负协同),c,别构酶与非调节酶动力学曲线的比较,a,b,v,由于别构酶不符合米氏方程,因而被别构酶催化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用S0.5或K0.5代替。,为了区分米氏酶,用协同指数(CI)来鉴别不同的协同作用及程度。 协同指数(CI):酶分子中的结合位点被底物饱和90%和饱和10%时底物浓度的比值。(

12、也称为饱和比值(Rs)。 位点被90%饱和时的底物浓度 Rs = = 811/n 位点被10%饱和时的底物浓度 n:协同系数(Hill系数),米氏酶的Rs=81; 正协同的别构酶的Rs81,Rs越大,负协同效应越显著。 也常用Hill系数(n)来判断酶属于哪一种类型。 米氏酶的n=1; 正协同的酶的n1; 负协同的酶的n1。,别构效应的生理意义:酶对底物量的变化十分敏感。 对米氏酶而言,S90Vm/S10Vm81,意思是S提高了81倍,v才提高9倍,说明酶对S的变化很迟钝。 对于一般的别构酶而言,S90Vm/S10Vm3,意思是S只要提高了3倍,v就能提高9倍,说明酶对S的变化很敏感。,3K型

13、效应物和V型效应物: K型效应物:凡是改变底物的K0.5而不改变反应Vmax的效应物。,V型效应物:凡是改变反应的Vmax而不改变底物K0.5的效应物。,4别构经加热或化学试剂处理,或引起别构酶解离,失去调节活性,称之为脱敏作用。脱敏后的酶表现为米氏酶的动力学双曲线。,三别构模型: 1协同模型(对称模型、WMC模型): 别构酶是由确定数目的亚基组成的寡聚酶,各亚基点有相等的地位,每个别构酶都有一个对称轴。 每个亚基对一种配体只有一个结合位点。 每种亚基有两种构象状态: (A)松弛型构象(R型):有利于结合底物或调节物; (B)紧张型构象(T型):不利于底物或调节物的结合。它们在三级和四级结构及

14、催化活力上都不同。两种状态可以事业互变,这取决于外蚧条件和亚基间的相互作用。构象的转变是同步的(齐变式的),不存在TR杂合态。 当蛋白质由一种构象态转变为另一构象态时,分子对称性保持不变,因此称之为对称模型。,2序变模型(KNF模型): 当配体不存在时,别构酶只有一种构象状态(T态),而不是处于R、T的平衡状态,只有当配体与之结合后才诱导T态向R态转变。 别构酶的构象是以序变方式进行的。存在各种TR型杂合态。 亚基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正协同效应,也可能是负协同效应,前者导致下一亚基对配体有更大的亲和力,后者降低亲和力。 非底物调节的效应,用序变模式说明较好。该模型可适用于大多数别构酶。,1. 天

15、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简称ATCase,四别构酶实例:,+ATP,+CTP,E.coli的ATCase的亚基排列,3r2 + 2c3 r6c6,磷酸化,腺苷酰化,尿苷酰化,糖基化,甲基化,五可逆的共价修饰:,(一)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1.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由蛋白激酶催化的把ATP或GTP的位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的AA上的过程。其逆过程是去磷酸化(由蛋白磷酸酶催化) 在生理条件下,几乎所有的蛋白激酶都以ATP为磷酸基的供体,且都需要Mg2+,其功能是ATP被利用前首先要与Mg2+形成ATP- Mg2+复合物。 根据被磷酸化的AA分类: (1)Thr、Ser、Tyr、Asp、Glu的PO键

16、连接; (2)Lys、Arg、His的PN键连接。,被磷酸化的AA附近的AA组成和顺序常是激酶识别的区域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也对激酶的识别产生很大影响。,Regulation of glycogen phosphorylase activity,2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是一个非常大的家族,目前已经发现至少200多种蛋白激酶。该家族的酶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特别是催化亚基或催化部分。 根据底物蛋白被磷酸化的AA可分为:Ser型和Tyr型。,根据是否有调节物来分,信使依赖性蛋白激酶,非信使依赖性蛋白激酶,胞内信使依赖性 蛋白激酶,激素或生长因子 依赖性蛋白激酶,3几种重要的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A(cAMP依赖性蛋白激): 蛋白激酶C: 磷酸化酶激酶: 蛋白酪氨酸激酶:,(二) 酶原的激活,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不同点:体外:理化性质 体内:催化特性、分布的部位、 生物学功能,每组同工酶中各种酶的异同:,相同点: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大多数是寡聚酶。,第五节 同工酶,LDH是1959年发现的第一个同工酶。 由4个亚基组成的寡聚酶,亚基分为M型和H型。 因此可以装配成五种四聚体: H4(LDH1)、H3M(LDH2)、H2M2(LDH3)、HM3(LDH4、M4(LDH5) 不同的LDH分布在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