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油菜、玉米病害ppt课件_第1页
第十一讲 油菜、玉米病害ppt课件_第2页
第十一讲 油菜、玉米病害ppt课件_第3页
第十一讲 油菜、玉米病害ppt课件_第4页
第十一讲 油菜、玉米病害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讲 油菜、玉米病害,油菜菌核病 玉米大、小斑病,油菜菌核病 Rape sclerotiniose,在世界各油菜生产区均有分布,我国尤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最为普遍和严重,一般发病率1030,严重时80以上,造成减产1070,含油量锐减。,油菜各生育阶段均可感病,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多。病菌能侵染油菜地上各部分,尤以茎杆受害造成的损失最重。,苗 期 病 害 症 状,受害茎与叶柄湿腐,长出白色菌丝,形成黑色菌核,油菜菌核病,子囊盘,花瓣极易感染,掉落到其他部位可引起新的病斑,成株期叶片发病多自衰老叶片开始。初暗青色水渍状,后黄褐色,外有黄色晕圈。干燥时易破裂穿孔。,成株期叶片发病多自衰老叶片开始

2、。初暗青色水渍状,后黄褐色,外有黄色晕圈。干燥时易破裂穿孔。,茎杆发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开始,初水渍状,浅褐色,后绕茎,略凹陷,中灰白色,边缘褐色,交界明显。后期髓部中空,维管束麻状,极易折断,内有黑色菌核,病茎部以上枯死。,后期症状,田间症状,向日葵菌核病(北方向日葵种植区),向日葵菌核病,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发病率一般都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菌核病,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莴苣菌核病,黄瓜菌核病,二 病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um 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菌核不规则,黒色,抵

3、抗干旱和低温的能力强。萌发为肉质子囊盘,浅褐色,上排列子囊。适温1525C。 寄主范围广,可侵染64科450多种植物,除十字花科外,还可侵染莴苣、向日葵、胡萝卜、大豆、蚕豆等。,核盘菌培养性状,室内叶片接种所产的菌核,菌核切面,核盘菌菌核在沙粒上萌发产生子囊盘,核盘菌菌核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核盘菌子囊盘,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和子囊孢子,三 病害循环,在田间,通常是子囊孢子萌发侵染花瓣,带菌花瓣脱落至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大蔓延至茎或茎粘附病花瓣、病叶片,而引发茎部病害。,初侵染感染花瓣,接触侵染,杀死植株,形成菌核,菌核在土壤中休眠,子囊盘,子囊孢子,C,A,B,A: 初侵染;

4、 B: 接触侵染; C:休眠(越夏越冬),被感染的 花瓣,感染茎叶,杀死植株,菌核,土壤、病残 体中越冬,子囊盘,子囊孢子,越冬,再侵染,初侵染,四 发病因素,菌核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取决于越冬菌核数量、油菜花期(24月)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等因素。, 越冬菌核是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油菜成熟前20田内大量降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氮肥施用量过大,易感病 无抗病品种,五 防治, 抗耐病品种:甘蓝型、芥菜型比白菜型抗病; 中油821较抗 轮作:与禾本科轮作,与水稻效果最佳 适时播种:使花期错开子囊盘发生期 药剂防治:盛花期,菌核净 生物防治:盾壳霉、木霉和粘帚霉等生物防治菌,核盘菌生防菌盾壳霉,盾壳霉Z

5、S-1菌株在液体振荡培养下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盾壳霉定殖在油菜茎杆的菌核病病斑上,盾壳霉分生孢子器,核盘菌菌丝,核盘菌菌丝,玉米小斑、大斑病 Southern/Northern blight of corn,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均居第三位。玉米病害主要有小斑病、大斑病、丝黒穗病、纹枯病和病毒等,近年来,纹枯病已成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病害之一。,20世纪60年代,随感病杂交种的推广,小斑病的危害日趋严重,近年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此病得以控制。但作为气传病害,仍应得到高度重视。,少,小斑病抽雄以后发生严重。下部叶片开始,病斑小,椭圆形。,大斑病抽穗以后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叶片。病

6、斑位沿叶脉形成的长梭形斑,下部叶片开始。,玉米大、小斑病,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maydis),T小种病原菌引起的小斑病,无性世代:Bipolaris maydis,有性世代:子囊菌旋孢菌属(Cochliobolus),二 病原菌,小斑病菌:玉蜀黍双极蠕孢 Bipolaris maydis 半知菌亚门 大斑病菌:突脐蠕孢 Exserohilum turcicum 半知菌亚门 有性态均为子囊菌亚门,有性态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作用,二者生长适温均为2830C,孢子萌发和侵染都需要高湿度。,小斑病菌有三个生理小种,T、O和C小种。T和C分别对T型和C型细胞质玉米具有强毒力,O型对不同细胞质的玉

7、米毒力无专化性。我国以O型为优势小种。三个小种都可产生毒素。除玉米外,还可侵染高梁。 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面积种植感病的T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杂交玉米,导致小斑病大流行,我国也曾出现类似情况。 大斑病菌根据对不同植物的致病性分为两个专化型:高梁专化型和玉米专化型。除玉米外,还可侵染高梁。,玉米小斑病,四 发病因素,寄主抗病性: 无免疫品种,但丹玉13、掖丹13等抗病性强 新叶抗性强,前期比后期抗,但抽雄后,玉米营养生长停止,叶片逐渐衰老,病势由下部向上发展,并急剧加重。 气候条件:菌源充足品种感病时,温湿度是发病的关键因子。6-8月,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决定病害的程度。 栽培管理:排水不良、过渡密植造成田间湿度大,利于发病。,五 防治,抗病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