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 6 章习题及详解 6-1 试求图 6-93 所示电路的频率特性表达式,并指出哪些电路的低频段增益大于高频 段增益。 1 R C2 R i uo u i u o u 1 R C 2 R (a) (b) i u o u 1 R 2 R 4 R C 3 R 6 R 7 R 8 R 5 R i u o u 1 R 2 R 4 R C 3 R 6 R 7 R 5 R (c) (d) 图 6-93 习题 6-1 图 解:解:(a) ;(b);(c) 1 1 1 21 2 1 21 2 CjR RR R CjR RR R 1 1 21 2 CjRR CjR ;(d) ;(a)和(c)低频 1 1 5
2、 5 43 43 1 43 6 8 CjR CjR RR RR R RR R R 1 1 7 76 76 4 76 1 3 CjR Cj RR RR R RR R R 段增益小于高频段增益;(b)和(d)低频段增益大于高频段增益。 6-2 若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试确定系统的频率特性。 tt eetg 3 5 . 0)( 解:解:,故 3 1 5 . 0 1 1 )( ss sG 3 1 5 . 0 1 1 )( jj jG 6-3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 s sG 试根据式(6-11)频率特性的定义求闭环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 )sin(30 )2cos(545 )r
3、ttt 的稳态输出。 解:解:先求得闭环传递函数。 2 1 )( s sT 2 (1),。1447 . 0 5 5 21 1 ) 1( j jT56.26 2 1 arctan) 1( jT (2),。5186 . 0 29 29 25 1 )5( j jT20.68 2 5 arctan)5( jT 故。) 2 . 1135cos(372 . 0 )44 . 3 sin(447 . 0 )( ttty t 6-4 某对象传递函数为 s e Ts sG 1 1 )( 试求: (1) 该对象在输入作用下输出的表达式,并指出哪部分是瞬态分量;( )sin()u tt (2) 分析和增大对瞬态分量和
4、稳态分量的影响;T (3) 很多化工过程对象的和都很大,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对象的频率特性需要很长时T 间,试解释其原因。 解:解: (1)前一项为瞬态分量, Tt T e T T tu T t o arctan)(sin 1 1 1 )( 2 2 后一项为稳态分量。 (2)和增大,瞬态分量收敛更慢;稳态分量幅值减小,且相位滞后更明显。T (3)因为瞬态分量收敛太慢。 6-5 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 Ts sG 试描点绘制:(1)奈奎斯特曲线;(2)伯德图;(3)尼科尔斯图。 解:解: 各图如习题 6-5 图解所示。 Nichols Chart Open-Loop Phase (de
5、g) Open-Loop Gain (dB) 180210240270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 Im Re 0 0 + 0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Phase (deg)Magnitude (dB) 0.1/T1/T10/T -180 -135 -90 -30 -20 -10 0 习题 6-5 图解 6-6 给定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a); (b); (c); (d);(e) 2 10 )( s sG 1 ( ) (1) G s s s 101 ( ) (1) s G s s s 1 ( )
6、 (1)(101) G s s ss 。 2 101 ( ) (1) s G s ss (1) 试分别绘出其开环频率特性的奈奎斯特草图,并与借助 Matlab 绘制的精确奈奎斯特 3 曲线进行比较。 (2) 试根据草图判断各系统的稳定性。 解:解: (1)精确曲线如习题 6-6 图解所示。 Im Re 0 0 + 0 - -1 Im Re 0 0 + 0 - -1 Im Re 0 0 + 0 - -1 Im Re 0 0 + 0 - -1 Im Re 0 0 + 0 - -1 习题 6-6 图解 (2) (a)临界稳定(闭环系统有一对共轭虚根) ,其余系统稳定。 6-7 给定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
7、函数如下, (a);(b) ;(c);(d) 10 ( ) (1) G s s s )2)(1( 8 )( ss sG ) 1( ) 15 . 0)(110( 1 . 0 )( 2 ss ss sG ; ) 12 . 0( ) 1(10 )( 2 sss s sG (1) 试绘出各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并根据所得的渐近特性估算截止频率和相 位裕度。 (2) 试借助 Matlab 绘制各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精确特性,并确定各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 位裕度。 (3) 试比较(1)、(2)所得结果的差别,并解释出现差别的原因。 解:解: (1) (a),;(b),;srad c /1018srad
8、c /22 55 (c),;(d) ,;srad c /1 66srad c /10 55 )(L 20 13.2 20 40 )(L 12 21 20 40 2.8 (a) (b) 4 )(L 20 1 0 2 40 20 1 . 0 20 40 )(L 20 13.2 20 40 (c) (d) 习题 6-7 图解 (2) (a),;(b),;srad c /08 . 3 18srad c /4 . 2 63 (c),;(d),;srad c /84 . 0 66srad c /4 . 313 (3)因渐近特性仅为精确曲线的近似,需要修正。 6-8 测量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并
9、对其作渐近特性近似,所得结果如 图 6-94 所示,试写出其开环传递函数。 rad/sec/ dBL/)( -40 -20 0 20 40 10 -1 10 0 10 1 10 2 渐近特性 图 6-94 习题 6-8 图 解:解:。 ) 12( ) 12 . 0(10 )( ss s sG 6-9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如图 6-95 所示,试求其各自对应的传 递函数。 。 )(L 0 12 2 . 0 20 )(L 0 12 1 . 01 20 (a) (b) 5 )(L 02 . 0 5 20 60 40 1 1 )(L 0 05. 0 20 60 40 40 1 .
10、03 . 0 12 20 (c) (d) 图 6-95 习题 6-9 图 解:解:(a);(b);(c),其 15 4 )( s sG 1 ) 110(4 )( s s sG 14 . 004 . 0 ) 15(2 . 0 )( 22 sss s sG 中参数待定;(d)。 ) 15 . 0)(1)(120( ) 110(6 . 0 )( ssss s sG 6-10 试证明图 6-95(c)对应反馈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为,并求其值。 2 1 a K 解:解:。2 . 0 1 a K 6-11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其中各待定参数均大于零, 3 21 ) 1)(1( )( s ssK
11、 sG 试分别采用奈奎斯特判据、劳斯判据和根轨迹方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参数取值范围。 解:解: (1 1)奈奎斯特判据 见习题 6-11 图解(a),时稳定,时不稳定,1)( 2121 K1)( 2121 K 时临界稳定(虚轴上存在一对闭环共轭极点) 。1)( 2121 K (2 2)劳斯判据 结论同(1) 。 (3 3)根轨迹法 见习题 6-11 图解(b),结论同(1) 。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 Axis -10-9-8-7-6-5-4-3-2-10 -4 -3 -2 -1 0 1 2 3 4 Im Re 0 0 + 0 - -1 (a) 奈亏斯特曲线 (b)根
12、轨迹 习题 6-11 图解 6 6-12 设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图 6-96(a)(j)所示,其中,其开环传递函数在 右半 平面的极点数为,系统型别为,试根据奈氏判据判定各系统的闭环稳定性,若系sPv 统闭环不稳定,确定其右半 平面的闭环极点数。s (a),;(b),;(c),;(d),;0P0v0P1v0P2v0P2v (e),;(f),;(g),;(h),;0P3v0P3v0P1v1P0v (i),;(j),。1P1v0P1v Im 01Re 01 Im Re0 1 Im Re 01 Im Re 01 Im Re (a) (b) (c) (d) (e) 0 1 Im Re 0 1 Im
13、Re 0 1 Im Re 01 Im Re 01 Im Re (f) (g) (h) (i) (j) 图 6-96 习题 6-12 图 解:解:(a)不稳定,2;(b)稳定;(c)不稳定,2;(d)稳定;(e)不稳定, 2;(f)稳定; (g)稳定;(h)稳定;(i)不稳定,1;(j)稳定。 6-13 给定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 14 . 0( )( 2 sss K sG (1) 设分别取值 1、0.4、0.1;试借助 Matlab 分别绘制各取值情况下对应的开环对数K 幅频特性曲线,并确定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位裕度。 (2) 截止频率附近的谐振环节会对闭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试结合(1)的
14、结果谈谈你对该 说法的理解。 解:解: (1) 时,,;时,,(前后三次穿1Ksrad c /31. -500.4Ksrad c /1 0 越零分贝线,以相位较小处频率为截止频率) ;时,,。0.1Ksrad c /0.187.7 (2) 截止频率附近的谐振环节会大幅降低系统相位裕度,影响平稳性。 7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Phase (deg)Magnitude (dB) -100 -50 0 50 10 -1 10 0 10 1 -270 -225 -180 -135 -90 6-14 给定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 (1);(2) 1 1
15、 )( Ts sG 2 )( s K sG 试根据奈奎斯特曲线判断闭环系统在右半 平面是否有极点。 (提示:调整包围右半 平面的封ss 闭曲线) 解:解:两系统在右半 平面均无极点。s 对于系统 1) ,当时,其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穿过点,表明为其0)0 , 1(j0s 闭环极点。故应使包围右半 s 平面的封闭曲线逆时针绕过原点。该封闭曲线与正实轴的交点 处坐标为,其中为无穷小正数。又,故封闭曲线调整后的奈奎斯)0 ,(j1 1)0( 1 jT 特曲线顺时针包围点一圈,而开环系统在右半 s 平面有一个极点,故闭环系统在右)0 , 1(j 半 s 平面无极点。 对于系统(2) ,当时,其开环系
16、统的奈奎斯特曲线穿过点,表明K)0 , 1(j 为其闭环极点。故应使包围右半 s 平面的封闭曲线逆时针绕过原点和这两个闭环jKs 极点。分析方法同系统(1) ,易知闭环系统在右半 s 平面无极点。 6-15 试讨论去掉 6.4.3 节例 6-3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20)(1( )2(100 )( sss s sG 中的带有零点的环节,对闭环系统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有何影响。2)2( s 解:解:虚、实线分别对应于去掉零点前、后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和相频特性。去掉该环节前 后,对数幅频特性分别以和的斜率穿过零分贝线,故前者相位裕度必然-20dB/dec-40dB/dec 远大于后者。根据相频特性也可
17、得到同样的结论:去掉零点后相频特性迅速下降,稳定裕度 大大降低。 根据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可求得,去掉该环节前后,截止频率分别为和rad/s5 1c ,进而得和srad c /3 2 65.5) 20 arctan()arctan(90) 2 arctan(180 1 1 1 1 c c c 。9.9) 20 arctan()arctan(90180 2 22 c c 8 Bode Diagram rad/sec/ dBL/)( /)( 10 -1 10 0 10 1 10 2 -40 -20 0 20 40 -270 -225 -180 -135 -90 2c 1c 题图 6-15 题 6-15
18、 系统的伯德图渐近线 6-16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100 )( 10 s Ke sG s 试确定: (1)使闭环系统稳定的值取值范围。K (2)使相位裕度的值取值范围,并求出闭环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30K (3)去掉延迟环节重复上述计算。 解:解:其草图如习题 6-16 图解所示,其中,。简单试探可 100arctan 18010 知,时,;时,;分别代上述值入srad /163 . 0 180srad /114 . 0 150 ,可求得最大取值。1 1100 )( 10 j Ke jG j K (1)使闭环系统稳定的值取值范围约为。K 3 . 160 K (2)
19、使相位裕度的值取值范围约为。 30K 4 . 110 K (3)去掉滞后环节,则无论取何值,故即可。90100arctan0K 三种情况下,稳态误差均为。 K1 1 Im Re 0 -1 习题 6-16 图解 奈奎斯特曲线 6-17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9 ) 1)(12 . 0( )( sss K sG 要求: (1)绘制系统当时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草图,并估算系统的相位裕度。1K (2)根据系统的相位裕度和截止频率估算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3)设增大为10,重复上述计算。K 解:解:增大前、后相频特性不变,幅频特性上升20 分贝,分别如习题6-17 图解(a)虚、K 实线所示。 增大前、
20、后截止频率分别为和;相位裕度分别为:Ksrad c /1 1 srad c /2 . 3 2 和(按精确曲线所得分别为,和, 34 1 13 1 srad c /8 . 0 1 43 1 srad c /2 . 2 2 ) 。 9 1 增大前性能指标:因为时,对数幅频特性几乎以斜率穿过零分贝线,且第二K1K20 个转折频率相对远离,因此可以将其近似为典型二阶系统处理,根据图 6-59 和srad /5 1c 图 6-60,易知其阶跃响应最大超调量约为,调节时间约为(按精确曲线所%30% sts8 得分别为和;实际仿真结果为,) 。%25% sts5 . 7%25% sts8 增大为 10 后系
21、统不稳定,因此无法讨论快速性和平稳性。K -40 -20 0 20 40 10 -1 10 0 10 1 -270 -225 -180 -135 -90 Bode Diagram rad/sec/ dBL/)( /)( (a)对数频率特性 051015 0 0.2 0.4 0.6 0.8 1 1.2 1.4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mplitude (b)单位阶跃响应 习题 6-17 图解 6-18 图 6-97 给出了(a)和(b)两组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设各开环系统均 为最小相位系统, (1) 试定性比较各组内系统之间的性能。 (2) 试求出各系统的
22、传递函数,并借助 Matlab 仿真判断(1)中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 10 )(L 20 40 1 . 0 0 40 1 20 60 05. 0 23 . 0 )(L 20 40 2 . 00 40 20 60 07. 0 25 . 03 . 0 )(L 20 40 1 0 40 10 20 60 5 . 0 203 (a) )(L 51 20 40 0.2 40 -20 )(L 15 20 40 0.2 40 )(L 15 20 40 0.2 40 20 (b) 图 6-97 习题 6-18 图 解:解: (1) 图 6-97 (a): 平稳性:三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均以斜率穿过零分贝线,
23、且截止频率两端20 均具一定宽度,因此三系统的平稳性均比较良好;第二个系统中频段宽度相对 较窄,故可预计其单位阶跃响应的最大超调量是三个系统中最大的,而另外两 系统应具有相同的最大超调量。 快速性: 第三个系统截止频率最高,故响应最快速;其余两系统的快速性差 别不大。 准确性:三系统的低频段斜率亦均为,均为I 型系统,稳态精度高。而第20 三个系统低频段增益显著高于前两个系统,故其稳态精度最高。 图 6-97 (b): 平稳性:根据对数幅频特性穿过零分贝线的斜率可知 第一个系统的平稳性显著 优于其余两系统。其余两系统平稳性差别不大。 快速性:第三个系统截止频率最高,且可推出其放大系数最大,故其
24、响应最K 快;第二个系统响应最慢。 准确性:三个系统均为II 型系统,稳态精度高。而第三个系统低频段增益显著 高于前两个系统,故其稳态精度最高,第二个系统稳态精度最低。 (2) 11 图 6-97 (a): , ) 15 . 0)(1)(120( ) 110(6 . 0 )( ssss s sG ) 15 . 0)(12)(114.3( ) 15(95 . 0 )( ssss s sG 。 ) 150 . 0)(10.1)(12( ) 1(6 )( ssss s sG 图 6-97(b): ,。 ) 12 . 0 ) 15(2 . 0 )( 2 ss s sG () 12 . 0 ) 15(0
25、2 . 0 )( 2 ss s sG () 12 . 0 ) 15(2 )( 2 ss s sG ( 6-19 某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 6-98 所示,其中 , 1125 . 0 ) 15 . 0(10 )( s s sGc ) 1( 1 )( ss sGp 试按和估算系统的时域指标和。 c % s t )(sR )(sGc )(sY )(sGp 图 6-98 习题 6-19 图 解:解:截止频率,相位裕度(按渐近特性估算为,rad/s6 . 4 c 495rad/s c ) 。按典型二阶系统近似,根据图 6-59 和图 6-60,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最大超调量 7.54 ;调节时间。因按开环传递函
26、数按典型二阶系统处理,忽略了零%18% s 1 . 1/5 cs t 点和一小惯性极点的影响,故超调量和调节时间估计值与实际值会有一定的偏差(仿真结果: ;调节时间) 。%23% sts1 . 1 Bode Diagram 10 0 10 1 10 2 -180 -150 -120 -90 -40 -20 0 20 40 rad/sec/ dBL/)( /)( 习题 6-19 图解 对数频率特性 6-20 某高阶控制系统,若要求,试由近似公式确定频域指标%18% s 1 . 0 s t 和。 c 解:解:由式(6-41)和(6-42) ,;。 70rad/s66/6 . 6 sc t 12 6
27、-2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1(10)(sssG (1)试求其开环频率特性的 和。 c (2)试借助MATLAB 绘制该系统的尼科尔斯图,求其闭环频率特性的和。 r M b (3)分别用上述两组特征量估算系统的时域指标和。% s t 解:解: (1)试求其开环频率特性的 和。 (截止频率,相位裕度) c 1 srad2 . 3 c 18 (2)试借助MATLAB 绘制该系统的尼科尔斯图,求其闭环频率特性的和。 (作尼 r M b 科尔斯图,可读出开环频率特性与尼科尔斯图线的等 9dB 线相切,故;与-3dB 线交点3 r M 处频率约为) 1 8 . 4 srad b (
28、3)分别用上述两组特征量估算系统的时域指标和。 (根据式(6-69)式(6-72),系% s t 统单位阶跃响应最大超调量,调节时间分别约为 5.8s 和 5.6s。 )%60% Nichols Chart Open-Loop Phase (deg) Open-Loop Gain (dB) -360-315-270-225-180-135-90-4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6 dB 3 dB 1 dB 0.5 dB 0.25 dB 0 dB -1 dB -3 dB -6 dB -12 dB -20 dB -40 dB 习题 6-21 图解 尼科尔斯图 6
29、-22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0 1 4 1 ) 12( 1 )( 2 ssss s sG 要求: (1)试手工绘制其开环对数频率渐近特性,并根据其渐近特性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试用MATLAB 绘制其精确的对数频率特性,并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3)试根据(1)和(2)的结果讨论谐振环节对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解:解: 渐近和精确曲线如习题6-22 图解所示,其中折线段组合为渐近特性。按渐近特性,开环 频 率特性无正负穿越,故闭环系统稳定。但精确特性表明,开环频率特性在附近出现一rad/s2 次负穿越,故闭环系统不稳定,有两个极点落于右半 s 平面。 13 -40
30、 -30 -20 -10 0 10 20 10 -1 10 0 -315 -270 -225 -180 -135 -90 Bode Diagram rad/sec/ dBL/)( /)( 习题 6-22 图解 对数频率特性 6-23 已知一双回路控制系统结构如 图 6-99 所示,试借助MATLAB 软件,采用奈奎斯特判 据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值取值范围。K )(sR K )(sY ) 1)(11 . 0( 10 ss 125. 1 3 . 1 s s s 1 图 6-99 习题 6-23 图 解:解: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024 -3
31、 -2 -1 0 1 2 3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100-500 -3000 -2000 -1000 0 1000 2000 3000 (a) 内环路奈奎斯特曲线 (b) 系统奈奎斯特曲线 14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1-0.8-0.6-0.4-0.20 -1 -0.5 0 0.5 1 System: syscls Real: -0.0752 Imag: 5.86e-005 Freq (rad/sec): -10.6 (c) 系统奈奎斯特曲线局部放大图 习题 6-23
32、图解 各环路开环奈奎斯特曲线 内环传递函数: 10905 . 0 5312 . 0 20905 . 0 ) 125.15( ) 125. 1 (10 )( 2 sss s sTin 故为保证系统稳定,值取值范围为。K3 .130752 . 0 /10 K 6-24 试推导最大峰值指标与稳定裕度指标的关系,若,问该系统具有 r M=1.25 r M 多大的幅稳定裕度,其相稳定裕度是多少度? 解:解:由 6.6.1 节图 6-54 可知是一个负实数,故有为正实() g G j1()1 GMg KG j 数。由闭环传递函数得 180 11 ()0 1 11 GM GMGM K T j KK 注意到,
33、进一步得 180180 11()1()0 GM KT jT j 180 1 1 () GM K T j 由于,得 180 () r MT j 1 1 GM r K M 又因,故有()1 c G j 11 () 1()2sin2 c c T j G j 利用图 6-74 所示的关系,由上式易得1() =2sin(2) c G j 111 2arcsinrad 2sin22 r rr M MM 归纳结果:最大峰值指标与稳定裕度指标的关系为 r M 111 1;2arcsinrad 2 GM rrr K MMM 15 证毕。 若,则系统的幅和相稳定裕度分别为, 。=1.25 r M1.8 GM K
34、o 0.8rad45.8 6-25 性能权函数也可选如下形式 1 22 1 22 () ( ),1,1 () Pt PPP t P s h wslh sl 试确定其倒数的伯德幅频特性曲线,与性能权函数式(6-100)比较指出两者对性能1( ) P ws 要求的区别在何处。 解解 题中的性能权函数要求灵敏度函数的伯德幅频特性在中频段比式(6-()S j 100)要求的斜率更大,在最大峰值发生的位置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这意味着扩大了控制作 用的带宽,因此,该性能权函数的要求比式(6-100)更侧重克服外部扰动输入的影0, S 响。 6-26 考虑图 6-80 所示的闭环控制系统。若不确定性对象为 m
35、ax ( )(1),0 p GsTsTT 即标称对象上附加了一个不确定性零点环节,其中,为标称对象,为已知的常数( ) p Gs max T 上界,是满足的未知不确定常参数,即只知取值范围的常数。试求不确定性T max 0TT 对象模型的权函数。( )W s 解:解:由题意可得 max ()()(1)() ()() ppp pp jGjjTGj jTjT GjGj 因上式对于任何频率和任意成立,故可取权函数为。 max 0TT max ( )W sTs 6-27 考虑图 6-80 所示的闭环控制系统,设,选定的性能权函数( )( )( ) cp G sG s Gs 为,并设计了控制器使得闭环控
36、制系统满足鲁棒性能要求(6-115),即等价地( ) P ws( ) c G s 满足条件(6-116)。现已知在频率处,有,而在复平面上 1 0,) 1 ()0.3 P wj 1 ()G j 的坐标点为。试确定:( 0.5,3 4 ) j (1) 在频率处,对象不确定性部分的允许上界是多少? 1 1 () p j (2) 在频率处,对象不确定性相对变化的允许百分比上界是多少? 1 11 ()() pp jGj (3) 在只需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 (1)和(2)中的结果又是多少? 解解 注意到条件(6-116)依赖于频率,在频率处,已知,由 1 1 ()0.3 P wj 在复平面上的坐标点为知
37、,此时位于第三象限,其与点 1 ()G j( 1 2,3 4 ) j 1 ()G j 的距离为:。由于,由图 6-( 1, 0 ) j 2 2 1 1()1 23 41G j 1 ()0.3 P wj 81 可知, 11111 ()() ()1()()1 0.30.7 P jW jG jG jwj 16 即的允许上界是 0.7。又因 1 () p j 1 2 2 11 () 0.70.7 70% ()() 1 23 4 p pp j GjGj 即的允许百分比上界是 70%。 1 1 () () p p j Gj 在保证鲁棒稳定性的前提下,条件化为的允许上界是 1,的允许百 1 () p j 1
38、 1 () () p p j Gj 分比上界是 100%。 17 第 7 章习题及详解 7-1 考虑图 7-49 所示角度随动系统组成示意图,试回答: (1)哪些元件属于系统的固有部分,哪些元件构成系统的校正装置? (2)该系统的校正装置属于串联校正还是局部反馈校正? (3)试从校正环节增益随频率变化的角度简单分析校正装置的作用?(提示:在过渡 过程的初期,高频信号分量占比较大,而在过渡过程后期,低频信号分量占比较大) 放大器 功率 负载 o 滤波电路角度传感器 1 R 2 R 3 R 6 R 5 R 1 R 4 R E 1 N 2 N C 图 7-49 习题 7-1 图 解:解: (1)功率
39、放大器、减速器、角度传感器属于系统的固有部分。滤波电路若根据对象应用 场合信号特点选定不变,则滤波电路亦属固有部分。两级放大器,尤其是后一级构 成串联PD 校正。 (2)串联PD 校正。 (3)由于电容的高频阻抗小而低频阻抗大,因此,在过渡过程初始阶段 ,信号中高频成分 居多,此时阻容电路电容的作用明显,第二个运算放大器环节可以获得很 高的增益, 从而为电机提供更大的电枢电压,有利于加快系统的 响应。而在过渡过程的中后期, 信号中高频成分减少,阻容电路阻性突出,此时第二个运算放大器环节的放大倍数 下降,加于电机上的电枢电压逐渐下降为稳态值,有利于 抑制甚至消除电机的“过冲” 现象,提高系统过渡
40、过程的平稳性。 7-2 图 7-50 描述的是一种常见的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其中,液位变送器 LT 测量 汽包液位,流量变送器 FT 测量蒸汽流量。系统根据蒸汽流量和进水流量的差值相应调整进水 阀门的开度,其中,和为信号进入加法器前所乘的系数 。试回答: 1 C 2 C (1)解释该系统的工作原理。 (2)判断系统属于按扰动的复合校正,还是按给定的复合校正。 18 FT 锅炉汽包 省煤器 蒸汽 水 控制器LT 1 C 2 C 器 法 加 图 7-50 习题 7-2 图 解:解: (1)该系统目的是稳定锅炉汽包水位,负载蒸汽流量波动会引起汽包液位的变化。 LT 测 量汽包液位,流量计FT 测量
41、蒸汽流量。如习题7-2 图解所示,为克服负载蒸汽变化 对汽包液位的扰动,按一定比例叠加到控制器的输出上。若控制合理,蒸)(td)(sGc 汽流量变化形成的扰动在引起锅炉汽包液位变化之前,系统就能通过前馈通道调整 阀门开度,降低甚至消除扰动对液位的影响。 (2)属于按扰动的复合校正。 - )(tr )(ty )(sGc)(sGo )(td 1 C )(sGd 2 C )(sHFT )(sHLT + + 习题 7-2 图解 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校正 7-3 考虑图 7-51(a)所示的角度随动控制系统原理图,其中采用了由测速发电机及 超前阻容网络实现局部反馈校正,校正前后系统主回路及局部反馈回路开环对
42、数幅频特性分 别如图 7-51(b)中的、和所示。试根据图 7-51(b)解释该系统中的局)( o L)( * L)( LL L 部反馈校正如何提高电机角度随动系统的平稳性。 19 放大器 功率 负载 o 滤波电路角度传感器 1 N 2 N 1 k H 2 k H I放大器组 II放大器组 i u f u 1 C 2 C 1 R 2 R 3 R 局部反馈校正 (a) )( * L )( o L )( LL L )dB/()(L )rad/sec/( Diagram Bode 80 60 40 20 0 20 40 60 2 10 1 10 0 10 1 10 2 10 (b) 图 7-51 习
43、题 7-3 图 解:解:系统平稳性决定于中频段穿过零分贝线的斜率。由图 7-51(b)易知,该系统中频 段增益过大,穿过零分贝线的斜率下降过快。局部反馈通道的频率特性在该频段大于 0,意 味着负反馈后能降低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在该频段的幅值,且是其零分贝线的斜率上升为 ,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平稳性。20 7-4 图 7-52 所示的电路能提供超前的相角,它是否能单独作为串联超前校正装置?试 说明理由。 C R i u o u 图 7-52 习题 7-4 图 20 解:解:因其低频段斜率为,极大地降低闭环系统稳态精度,故不宜单独采用。20 7-5 试结合频率特性解释下述说法: (1) PD 和 PID
44、校正容易放大高频噪声,因此应用场合若具有强噪声,应增加滤波环节。 (2) 在给定输入频繁升降的场合,PID 控制的微分作用会导致过大的控制量,对系统产 生冲击。将微分项放到反馈通道有助于减轻这种冲击。 (3) PI 控制的积分作用可以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但会降低系统的相位裕度。 解:解: (1) PD 和 PID 校正环节的高频段均以的斜率上升,因此会放大高频噪声。20 (2) 在频繁升降的给定输入信号中,高频分量占比较高,PID 控制的微分作用将显著放 大这些分量而导致过大的控制量。由于被控对象通常具有低通滤波特性,将微分项放到反馈 通道后,给定输入信号经过被控对象滤波才输入到 PID 控制
45、器,相当于被控对象与被控对象 串联,有利于降低高频段增益,从而具有降低控制量的作用。 (3) 因 PI 控制可提高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增益,提高系统型次,故可改善稳态精度; 但其会引入滞后相位,降低系统稳定裕度。 7-6 试证明超前校正环节 1, 1 1 )( Ts Ts sGc 在和的几何中心对应频率处获得最大超前角,并推导和的表达式。T/1)/(1T m m m m 解:解: 。当 时,而时,TTjGcarctanarctan)(00)(jGc0 且有界。令得其唯一极值点处频率满足,故0)(jGc0 )( d jGd c TTT m 111 在处取得最大值,为。)(jGc m 1 1 ar
46、csin 2 1 arctan m 7-7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 (0.11)(1) o K G s sss 要求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0.1 ssr e (1)若同时要求相位裕度,试判断当前系统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试确 * 40 定合适的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2)若要求截止频率,相位裕度,试判断单级串联超前校正装置能否满 * 8 rad/s c * 40 足性能要求。 解:解: 21 20 40 c )(L 1 * c T 1 20 40 )(L )( o L 20 10 习题 7-7 图解 校正前后中低频段伯德图(部分) (1) 由易知应
47、取。令。此时,校正前对数幅频特性以斜率穿过零0.1 ssr e10K10K40 分贝线,故稳定裕度较低。按渐近性特性可求得,截止频率,相位裕度rad/s2 . 3 c (精确值为,) ,不满足要求。可考虑采用超前校正提供穿 0rad/s0 . 3 c 6 . 1 越零分贝线的斜率,如 习题 7-7 图解所示。 因存在极点,校正后截止频率应适当小于10,以保证一定的中频段宽度。 初 11 . 0 1 s * c 选。则根据习题 7-7 图解,。5rad/s * c rad/s2/1)lg(20)lg(40 * TTT cc 按相位裕度的要求, * 40 ,1340)arctan()1 . 0ar
48、ctan(arctan90180)arctan( * cccc TT 故可选。由此可构造校正环节rad/s22)/(1T 1045 . 0 15 . 0 )( s s sGc 计算校正后系统相位裕度知,满足要求。 * 40 (2) 根据习题 7-7 图解,若,由于存在极点,无法保证足够的中频段宽度, * 8 rad/s c 11 . 0 1 s 故难以通过单级超前校正保证高达40 的相位裕度。 7-8 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系统在斜坡函数输入时的 2 ( )10 o G ss 稳态误差为 ,相角裕度。试判断应采用何种串联校正方式改善系统性能,并给出合0 * 45 适的校正装置
49、的传递函数。 解:解: 40 )(L * c T 1 20 40 )(L )( o L 习题 7-8 图解 校正前后系统伯德图 22 易求得相位裕度,不满足要求。校正环节必须提供超前相角,根据习题 7-8 0 图解,可考虑采用串联超前校正环节。 根据习题 7-8 图解易知,引入适当的超前校正环节后可使穿越零分贝线的斜率提高 为。只要保证该斜率的频段在 截止频率两端均具有足够宽度,即可满足相角裕20 度的要求。一种可行的方案为,易求得此时。 * 45 108 . 0 15 . 0 )( s s sGc5rad/s * c 检验校正方案:计算,满足要求。46)()(180 * ccco jGjG
50、7-9 试说明串联滞后校正是否能解决习题 7-7 系统所提出的性能要求,若可行,试给出 合适的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解:解: 20 40 c )(L 1 * c T 1 20 40 )(L )( o L 20 40 T 1 习题 7-9 图解 校正前、后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部分) (1)可行,因为系统无快速性要求,且低频段斜率为。故可考虑引入滞后校正环节20 使得校正后系统以斜率穿过零分贝线,同时恰当选择参数以 保证该斜率的频段在20 截止频率两端均具有足够宽度,即可满足相角裕度的要求。 * 40 取,按中频段具有足够宽度的要求,同时考虑到被控对象存在极点,可初10K 1 1 s 选和。 (
51、注:由于其余转折频率与的距rad/s5 . 0 * c rad/s167 . 0 /31 * c Trad/s5 . 0 * c 离均在十倍频程以上,故校正后系统相位裕度基本可根据该中频段宽度估算, ,预留了足够裕度) 。45arctan)arctan( * ccT 根据习题 7-9 图解,成立。由此可确定20/10lg40)lg(20lg20 * ccT T 校正环节为。 1120 16 )( s s sGc 检验:,满足43)1 . 0arctan(arctan)arctan()arctan(90180* * cccc TT 要求。 (2)不可行,因为滞后校正会使截止频率左移,不能同时满足
52、平稳性和快速性的要求。 7-10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 1( )( ss K sGo 23 要求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阶跃输入下的最大超调量0.1 ssr e 。%20% i.试判断当前系统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试采用频率法设计滞后校正环节。 ii.若增加要求调节时间,试采用频率法设计超前校正环节。1 s ts 解: 按典型二阶系统将时域性能指标转换为频域指标, 根据图 6-59 知要求。考虑一 46* 定裕度,可初选。由易知应取;令。此时,校正前对数幅频特 50*0.1 ssr e10K10K 性以斜率穿过零分贝线,故稳定裕度较低。40 (1) 易求
53、得校正前系统相位裕度,远未满足要求。可考虑采用滞后校正提高穿越18 零分贝线的斜率(可参考 习题 7-9 图解) 。 由于期望相位裕度较大,故应按宽中频段形式设计;考虑到被控对象存在极点, 1 1 s 可初选和;如此,预留rad/s3 . 0 * c rad/s1 . 0/31 * c T55arctan)arctan( * ccT 了足够裕度。 参考习题 7-9 图解,成立。由此可确定33/10lg40)lg(20lg20 * ccT T 校正环节为。 1330 110 )( s s sGc 基于Matlab 搭建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阶跃响应超调量稍微超过 20。为此, 适当左移以增大
54、相位裕度,重选校正环节为。重新仿真验证,可T1 1330 112 )( s s sGc 知此时超调量满足要求。 (2) 考虑采用超前校正同时提高穿越零分贝线的斜率和截止频率(可参考 习题 7-7 图解) 。 根据图 6-60 可初选。取。5rad/s * c 5rad/s * c 比较校正前、后渐近特性可求得:。rad/s2/1)lg(20)lg(40 * TTT cc 按相位裕度的要求, 50*50)arctan(arctan90180)arctan( * ccc TT 故可选。由此可构造校正环节。rad/s8 . 8)/(1T 111 . 0 15 . 0 )( s s sGc 基于Mat
55、lab 搭建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阶跃响应超调量约 20,但调节时间略 大于1s。 为此,重选,重复上述步骤可得。再次仿真验证知该校正6rad/s * c 111 . 0 16 . 0 )( s s sGc 环节满足要求。 7-11 本章例 7-5 在超前校正设计步骤中需要根据根轨迹和阴影区域边缘交点计算传 递系数的可调范围。 a)若其中一对交点为,试确定参数 的大小,并确定相应非主导闭环极点的位7.7jaa 置和根轨迹增益。 g K b)若其中一对交点为,试确定参数 的大小,并确定相应非主导闭环极点的位置3jb b 和根轨迹增益。 g K 解:解: 24 (1) 因为阴影区斜线部分满足,
56、所选择闭环期望极点落于该斜线上,故5 . 0ja 78 . 7 。48.134754.13)5 . 0tan(cos78 . 7 )tan(cos78 . 7 11 a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根据开环系统极点之和等于闭环极 点 )18)(1( )3( )( sss sK sG 之和的法则,可知第三个闭环极点。44. 3)48.1378 . 7 ()48.1378 . 7 (1810 3 jjp 。2787519.2771 )18)(1( 3 44 . 3 g s g K sss s K 。2787651.2771 )18)(1( 3 48.1378. 7 g js g K sss s K
57、 (2)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代入可 )18)(1( )3( )( sss sK sGbjs 3180)(sG 得,。故180)15()2()3(bjbjbjbj 90 15 arctan 2 arctan 3 arctan bbb 90 15 arctan 23 1 23 arctan b bb bb ,舍去-3。 90 1009 79 arctan 2 3 b bb 3b 7-12 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 (0.11)(1) o K G s sss 要求系统的阶跃响应稳态误差为 ,最大超调量,调节时间。试用根轨0%4.3%3 s s t 迹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解:解:零极点形式为:KK sss K sss K sG g g o 10, ) 1)(10() 1)(10( 10 )( (1) 校正前系统根轨迹如习题 7-12 图解(a)所示,为突出设计要点,仅画出实部大于 -4 的部分。 25 j 0 jA2 . 1 : jB2 . 1 : 习题 7-12 图解(a)校正前的根轨迹(实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础强化人教版9年级数学上册《概率初步》章节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安全服务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5G通信模组适配性产业布局研究报告
- 兴平辅警招聘考试真题2023
- 输电班组安全培训课件
- 输液穿刺致尺神经损伤课件
- 电动伸缩门产品采购与售后服务升级合同
- 券商、保险公司、投资者三方转债发行服务协议范本
- 事业单位停薪留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合同
- 互联网企业新职员合同与数据安全保密规范样本
- (正式版)JBT 106-2024 阀门的标志和涂装
- 便利店委托运营协议
-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研报告
- 招商加盟营销方案
- 朝天椒栽培技术课件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作业答案
- 红军长征感人红色故事3-10分钟10篇
- 秋天的雨 省赛获奖
- 集团公司石油工程专业化整合重组总体方案
- JJF 1015-2014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
-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