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_第1页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_第2页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_第3页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_第4页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重点: 1、婴儿动作的发展; 2、婴儿认知的发展; 3、婴儿言语的发展。 难点: 1、婴儿的言语发展理论; 2、婴儿的依恋发展理论。,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个体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婴儿的生理发展是指婴儿躯体的各个部分及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此,主要讲述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一)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 1、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 (1)脑重与头围 出生第一年内脑重增长最快。,表一:脑重与头围的发展规律,由表一可以看出,婴儿出时、6-12个月

2、时大脑发育速度较快。,婴儿脑重与脑围增大的原因:,神经细胞的数量增多与体积增大。 树突的分枝增多,轴突变长,这为建立复 杂的神经联系提供了可能,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 志)。,(2)大脑皮质,婴儿大脑在胎儿早期就已经开始发展。胎儿生长到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已经具备:大脑皮层的六层已经分化出来,皮层表面的沟回开始出现,神经细胞结构简单,神经纤维短而少,大部分还末髓鞘化。婴儿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细胞构筑区和层次分化已基本上完成;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脑岛已被邻近脑叶掩盖。,此后,婴儿皮质细胞迅速发展、层次扩展、神经密度下降,各类神经元相互分化,树突与轴突逐渐生长繁殖、突触装置

3、也渐趋复杂化,到2岁时,脑及各部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脑,白质已基本髓鞘化,与灰质明显分开。,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上述婴儿脑形态的发展,为脑机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促进了整个心理发展。 (1)脑电图 脑电波的测量与分析是揭示大脑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重要参数,所以脑电变化也常作为婴儿发展的重要指标。 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2)皮质中枢,婴儿大脑的发展遵循关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即大脑皮层中控制头部及躯干运动的那些部分先行发展,而后与肢体控制有关的皮层部分才开始发展。其中,控制上肢的部分的发展又早于控制下肢的皮层部分。,人类婴儿是

4、在脑末成熟即所谓“生理性早产”的状态下出生的,所以新生儿的大脑两半球及其皮质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同时由于其神经纤维的大部分还末髓鞘化,不能很好地传导和分化神经兴奋,使皮层的处于弥漫状态。因而只要触动新生儿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会引起头、手和足等乱动。另外,新生儿的脑细胞很弱,容易疲劳,许多刺激对他们来说都是超强度的,因而新生儿常处于睡眠状态,以保护脑神经细胞。一般来说,新生儿头几天约有70%-80%的时在睡眠,仅有2-3个小处于觉醒状态。,现象解析:婴儿为何会手脚同时乱动? 婴儿为何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3)大脑单侧化,婴儿脑两半球的功能单侧化在1岁左右逐渐形成,这时左脑额下回的言语运动区趋于成熟

5、,为婴儿言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两半球功能单侧化要在婴儿3-5岁才能完成。,对于大脑单侧化现在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大脑单侧化是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二是婴儿大脑单侧化在发展中是恒定不变的。 另一些研究表明,初生婴儿在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存在着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差异。到3岁时,90%婴儿表现这种大脑的不对称性,这说明随着婴儿的发育成熟,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单侧化倾向逐渐发展,并最终导致两半球在功能上出现质的差异。,3、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1)婴儿脑的可塑性 婴儿大脑的大小和功能都受其后天经验的影响和制约。 大量的动物研究表明,脑的发育从完全由基因引导的发展到由环境、基因两方面支配的。 一般

6、情况下,胚胎期的药物和酒精,出生前后的营养不良,某些疾病,特别是后天必要的环境刺激和运动机会被剥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脑的发育受到损伤。,(2)婴儿脑的修复性,婴儿脑具有良好的修复性(代偿性)。一般情况下,脑损伤是难以弥补的,其原因是脑细胞的生长不同于身体其它细胞,一旦完成就不会再增殖。但是对于婴儿的脑来说,由于某些神经元的功能尚末专门化,神经元正处在发育时期,所以,其它神经元能取代受损的神经元。在一定的学习条件下,一些受损的神经元还会继续生长,恢复传导功能。也就是说只有在早期发现,早期补救,才能发挥神经元的代偿功能。 (二)婴儿生理发展过程及其正常值(略),二、 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各种动作

7、的发展都是在为将来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基础,也是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婴儿动作的发展有着严密的细致的内在规律,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推断婴儿心理的发展。,(一)婴儿动作的发生和新生儿动作研究,1、婴儿动作的发生 婴儿动作的发生可追溯到胎儿期。研究发现,胎儿期胎儿的动作主要有两种:胎动和反射活动。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运动或蠕动。胎儿的反射活动包括巴宾斯基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防御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等。,2、新生儿的活动,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活动多达73种,这些无条件反射活动可分为两类: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生存反射包括吮吸反射、吞咽反射、觅食反射、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原始反射

8、包括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走步反射、强直的颈反射。 上述反射在新生儿时期出现,几个月内消失,它们受脑的低级中枢控制,随着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发展,并开始控制婴儿的活动,这类原始反射即不再出现。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新生儿除了反射活动以外还有一些复杂的动作,即躲避动作、够物动作和同步模仿等。,二、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三、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婴儿动作的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肌肉控制下进行的,所以婴儿动作的发展和婴儿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婴儿身体的发展有先后顺序,动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因此,在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是检查

9、一个重要方面。,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与身体发育的规律十分相似。,(一)朱智贤将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概括为以下三点: 1、 由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即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逐渐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 2、 从身体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在躯干,最后是下肢,其顺应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发展。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儿首先发展的是躯体大肌肉的动作,如双臂和脚的动作等,以后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等。 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方向的三大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 大小原则,(二)陈帼眉在此基础上,又概括出另外两条规律:

10、,1、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婴儿最早获得的是头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双腿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2、从无意作到有意动作。,(三)近10年来的研究结果(婴儿心理学庞丽娟/李辉),1、婴儿动作发展是一个从胎儿期到出生后第三年末的连续性、阶段性发展过程。 2、婴儿动作发展尊循着共同的规律,但具体到每一个婴儿身上,其发展速度却各不相同。 3、婴儿动作发展受神经系统成熟程度的内在制约。 4、婴儿获得某些成熟的随意运动技能之前,必先丢掉婴儿早期所具有的相应的原始的反射性活动。,四、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婴儿动作的发展对其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绪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1、坐和爬行给婴儿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坐的位置与躺着相比,使婴儿观看物体的视角和视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时,婴儿的视角和视线与所注视的物体处于相对平行的位置,而不像仰卧时只能面向屋顶或从侧面位置与外界物体处于斜位方向,对于形成物体的主体像有很大益处。再比如,对听觉的作用,当婴儿坐着的时候,双耳对外界物体也大体处于对称位置,对正确的知觉音调非常有利。由于头部可以自由转动,声音进入双耳的时间差有助于形成婴儿的方位知觉。,另外,坐的重要作用还在于把婴儿的双手更好的解放出来,有利于双手的协调操作和手指的精细动作的发展。 爬和行走,一方面扩大了婴儿接触与探索环境的范围,增加了他们的认识事物的机会,发展他们的

12、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婴儿在爬行和走动中去做冒险的事,趋向目的物,在目标行动中的坚持和努力使婴儿的体力和意志力都得到锻炼。双手把弄物体能力的发展对婴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十分有益。,第二节 婴儿的认知发展,早期的儿童心理学,把新生儿及幼小婴儿看作是小动物,不知不识的,只注重其动作能力,而现代儿童心理学,发现新生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由于婴儿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认知过程,所以在研究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工作者在不断深入的研究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了几种颇有成效的婴儿认知研究方法和技术。,一、婴儿感知觉的发生发展,(一)视觉的产生与发展 1、视觉的发

13、生,婴儿的视觉器官在胎儿时期已基本上发育成熟,所以新生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了基本视觉的过程。但是,婴儿的视觉系统的仍处于成熟的过程中,如视觉神经的髓鞘化尚在继续之中,脑中枢的区域划尚在进一步完善中,视觉功能亦待进一步完善。,2、颜色视觉的发展 大量研究证实,2-4个月婴儿的颜色的知觉已发展的很好。4个月婴儿已经能表现出某种颜色偏好,说明这时婴儿颜色视觉已接近成人。,3、视敏度的发展 1962年Fantz等人研究表明:新生儿能在6 米处看见正常成人在60米或120米处看见的东西。Marg等人(1976)研究表明,婴儿4周时视敏度发展迅速,到56个月时,相当于对数视力表的5.0,是正常成

14、人的水平。总之,视敏度在婴儿出生的头几个月发展非常迅速。,(二)听觉的产生与发展,1 听觉的产生 在胚胎二个月时耳朵就开始发展了,到胚胎5个月时,耳朵已发展完全,在胚胎13星期时,在母亲腹部附近响起铃声就会引起痉挛性胎动,这说明在胎儿期已经产生听觉了。 2 听敏度的发展 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500Hz纯音之间的差异。58个月婴儿在10003000Hz范围内能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是1%),在4008000Hz内的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3 语言及音乐感知,婴儿对人说话的声音的反应敏感。有人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声音要比对铃声做出更多更有力地反应。同时,婴儿很早就能辨别不同人的

15、声音。也有人报告,当母亲从一个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他时则毫无反应,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 还有研究表明婴儿偏好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调。,4 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婴儿的听觉和视觉出生后迅速发展,而且婴儿早期即表现出视-听协同活动。例如:婴儿在听到声音时会将头转向声源,这意味着婴儿调整头部位置使双眼平行地对着声源。 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则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来源的方向;而且,只要声、像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就更长,这一点证明婴儿已经达到能够区分视、听刺激是否协调一致的水平。,(三) 味觉、

16、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1、味觉的发生发展 味觉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15周时已初步成熟且能发挥作用,从4个月开始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得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反射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已明显“偏爱”甜食,且其对酸、甜、苦和白水的面部表情已有明显不同。婴儿“偏好”甜食是习得的,还是另有原因呢?一项经典研究揭示婴儿食物偏好与他们的营养需要有关。很多的研究也认为味觉偏好和厌恶是后天习得的。,2、嗅觉的发生发展 嗅器官早在胎儿30天即在头部发生,称作鼻基板。7周时嗅上皮即已固定在鼻腔上部,6个月胎儿鼻孔拓通,嗅觉结构在7-8个月形成,所以新生儿已能对各种气味做出相应的反应

17、。例如:喜爱好闻的气味,并伴有全身运动。,3触觉的发生发展,胎儿在第49天时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2个月时能对细而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新生儿的口腔触觉辨别能力已经很不错了。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在婴儿刚出生时便可表现出来。4个月以后的婴儿则是有成熟的够物行为,视触协调能力已发展起来。,(四)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1、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 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导形式。,2、距离知觉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已能对逼近物有某种初步反应,并具备原始的深度知觉。23个月时已有了对来物的保护性闭眼反应。,视觉悬崖,(

18、五)物体知觉的发生发展,1、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 目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而且事实上可能比这还要早。,2、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 目前可以肯定的结论是:4个月以前的婴儿就已具有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三、注意的发生发展,(一)注意的发生 注意从其发生来看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这种定向反射是先天的,无条件的,因此婴儿一出生就具备注意能力。这种注意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二)注意的发展,01月个的新生儿注意的发展特征 对简单明了的图形更加偏爱。 对图形比对杂乱的刺激点或线更偏爱。 对人脸的注意多于对其

19、他事物的注意。,1-3个月婴儿注意的发展规律与特点 (3个月前后) 偏好复杂刺激物 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偏好不规则图形多于规则图形 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 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非集中的刺激物 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刺激物 从注意局部轮廓向有组织地注意较全面的轮廓发展 从只注意形体外周向注意形体内部因素发展,(3)36个婴儿注意的发展特征 这一时期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活动更加主动积极。 (4)612个月婴儿注意的发展特征 这一时期婴儿的注意不再像6个月以前那样只表现在视觉方面,而是以更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选择性够物、选择性抓握,选择性吸吮等。 这一时期婴儿选择性注意越来越受知识与经验的支配

20、。例如:婴儿对熟悉的面孔微笑、对陌生面孔焦虑就是由经验和社会性认识控制的注意现象。,(5)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特征,1岁以后,婴儿开始逐步掌握语言,表象开始发生,客体永存性概念日臻完善,记忆与模仿能力迅速发展,这一系列认知方面的突飞猛进使婴儿的注意能力继续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注意时间逐渐增长,最多2030分钟。2)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广。 3)由于大脑神经系统抑制能力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注意转移能力和注意分配有了较大发展,但不成熟。 近3岁时有意注意开始出现。,四、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记忆是婴儿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延续的根本保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记忆,旧

21、经验就不可能对当前婴儿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心理的全部复杂性就无从实现,婴儿的心理也就永远只能保持在新生儿水平。因此,可以说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更没有个体心理的发展。记忆是婴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记忆的发生发展,1、记忆的发生 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在妊娠末期 (胎教研究) 2、记忆的发展 (1)新生儿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最初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2)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23个月婴儿能建立操作条件反射。3个月婴儿的记忆能保持4周之久。 (3)36个月记忆的发展。长时记忆能力有了很大发展。,612个月记忆的发展,612个月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延长长时记忆能

22、力进一步增强,表现为: 长时记忆时间增长 认生现象说明其记忆能力的扩展 搜寻物体能力增强(皮亚杰指出这一能力中包含著明显的记忆成分) 出现大量模仿动作(不延迟模仿但不可否认其中包含有记忆因素),1岁以后:主要表现在回忆的发展,婴儿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为他们带来了很多重要的变化。如符号表征能力的产生,再现和模仿能力的迅速延迟模仿能力的产生等。其中符号表征的出现使婴儿语词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成为可能。而延迟模仿的产生则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及回忆能力的初步成熟。 23岁婴儿再现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其表现为,能帮成人找到东西,喜欢做藏东西的游戏。,总之,婴儿期是记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和关键期。婴儿的机械记忆能

23、力比较发达且有相当大的潜能。婴儿的再认能力发展较早,回忆能力也有很大发展,婴儿形象表征能力的出现较早,并在言语产生之后获得符号表征能力,延迟模仿能力的出现则是婴儿记忆能力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二)学习的发生发展,1、学习的发生 人类个体在胎儿期已能进行颇有成效的学习,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在胎儿末期。,2、学习的发展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学习能力。 3个月时婴儿已能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6个月以后婴儿的学习能力又有了新的发展,五、思维的发生发展 (一)思维的发生 前面我们讲了皮亚杰的发展观,知道皮亚杰是从思维的角度而研究的发展的。曾经皮亚杰是这方面的权威。他认为,9、10个月以前的婴儿不存在问

24、题解决行为,而近来的研究则发现,3个月的婴儿就已具备了比较明显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帕波塞克和伯恩斯坦,训练了3个月的婴儿学会向左转两次头再向右转两次头以便获得牛奶。实验过程中,婴儿为了获得牛奶而采用了搜索策略,即如果向左转头没得到牛奶便马上转向右边, 这正是一种问题解决行为。,(二)思维的发展,主要讲问题解决能力在婴儿期的发展(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 1、 0-9、10个月 目的性是问题解决行为的基本要素。皮亚杰认为在婴儿05个月不存在问题解决行为。因为这一时期,婴儿的行为还不具备明确的目的性,不能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婴儿59、10个月时,婴儿开始协调各个独立的感知-运动图式并

25、以此做为达到某种愿望的手段。例如,他可以协调手、眼感知-运动图式以便拉动绳子使摇篮上方的拨浪鼓发出他所感兴趣的咕咚咕咚声。,2、910、12个月 这一阶段婴儿产生了为达到某一特定结果而选择方法的初步的有计划行为。例如,婴儿能寻找不在眼前的物体,可以排除眼前的障碍,或采取某种工具(绳子、棍子等)来够取远处的物体,这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很简单,主要是采用搜索法。常犯B式错误,婴儿只要成功的在处找到东西以后,即使后来东西被转移到,他也仍坚持在处找,而不考虑处。,3、 1224个月 1218的婴儿很少犯AB式错误。但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仍比较简单,只是根据有关启发性信息进行选择性搜索,还不能事先进行计划或设计

26、好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因为他们缺乏心理表征能力,这使得他们只能进行尝试并根据外显的(实际结果)动作来判断这种方法的有效性。1824时,婴儿能运用心理表象来解决问题。例如,皮亚杰曾观察到一个婴儿有一次想把一长串项链放进一个小盒子里,经三次都失败了。这时她停下来,把项链放在盒子旁边的地板上滚成球状,然后成功的将项链放入盒子里。而1218个月婴儿解决这个问题则尝试了22次。,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第三节婴儿言语的发展,言语是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在婴儿认知和社会性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婴儿言语发展理论,婴儿言语的基本内容与过程; 言语发生发展的生理基础; 言语发生的内在

27、机制。,(一)语言与言语基本过程,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它具有社会性和生成性等其它符号系统所没有的特性。 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 言语过程主要包括言语感知、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三方面。其中,言语知觉是指通过对言语的感知以获得信息的过程,是言语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婴儿最早获得的一种言语能力。,强化说 巴甫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无论是操作性还是经典性)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认为:(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2)语法是生成的。(3)每一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

28、。,(二)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3.模仿说 阿尔波特认为,婴儿语文只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文的简单翻版。怀特赫斯特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 4.认知学说 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二、前言语的发展,前言语阶段是指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 一般是从婴儿出生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0-12个月)划为前言语阶段。,(一)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婴儿在最初的几周内就已经听完了人类语言所拥有的绝大部分的语音差别。 婴儿在生后一周内就已能区分出人的语声和其它声音,这种区分而且还是类别性的。 34个月的婴儿已

29、能对辅音进行范畴性知觉,区别出清浊辅音的不同。 1012个月时,婴儿区分、辨别各种语音的能力已基本成熟,能够辨别出各自母语中的各种音素,并认识到它所代表的意义。,婴儿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的5个阶段: 1.妊娠中、后期(58个月) 2.新生儿期(01个月) 3.发音游戏期(23、4个月) 4.语音修正期(58、9个月) 5.学话萌芽期(912个月),(二)语音的前言语发展,我国吴天敏和许政援的研究,将语音的前言语期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0-3个月):简单发音阶段 第二阶段(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 第三阶段(9-12月)学话萌芽阶段 关于前言语期语音的发展阶段的划分,书上还介绍了卡普兰

30、和我国的朱曼殊、张仁俊的研究结果。他们的研究结果与吴天敏和许政援的研究非常接近。,(三)前言语交流的发展,1.前言语交流的目的性 2.前言语交流的指代性 3.前言语交流的约定性,三、言语的发生,综合多种研究材料,我们认为,由于个体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基本在10-14个月之间。,(一)第一批词的产生及其生态学分析,婴儿最早可以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最晚则有可能在第16个月时才能说出。在对这第一批词产生的环境和情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9-10个月婴儿说出的词语具有很强的场合约定性,即它们只能用来指代很有限的某个特定情景下发生(或出现)的某一特定事物,还不具备概括性

31、意义,只具有原始的指代性和对应式的象征性,就好像是某一特定场合下特定事物的伴随物一样。,(二)词语的获得与运用,婴儿词语的获得与运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体现: 1.继续掌握一些场合限制性较强的词。 2.已掌握的词开始摆脱场合限制性,获得初步的概括意义。 3.开始直接掌握一些具有概括性和指代性动能的词语。 词语的去场合限制性是婴儿真正掌握词语、获得概念的重要途径。其外在表现为,原本只用于特定场合、特定事物的词语,现在迁移、运用到与此事物有关的不同场合。,四、言语的发展,从1岁左右起,儿童进入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在短短二三年时间,儿童就能初步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语言。 婴儿言语的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32、即单词句,双词句和完整句。,(一)单词句(11.5岁),单词阶段儿童言语的特点: 1、单个字或单音重复:此阶段儿童最易掌握的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只有一个字的词。例如鸡、猫、狗。对那些包括两个不同发音的词,如汽车他们都自行进行简化,简化为“汽”或“车”,对于单音重复的词也较易掌握。例妈妈、爸爸、狗狗、宝宝。 2、一词多义: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词的理解不准确,说出的词往往代表多种意义,如儿童最先接触到球,而后对类似的东西,如苹果、土豆甚至扁圆形的铃都叫球。ma ma 可能表示各种请求。,3、以音代物:对于能发出声音的某些物品,婴儿往往用物品的声音来代替该物。如小铃铛。 4、以词代句:这阶段

33、的孩子不仅用一个词代表多种物体,而且用一个词代表一个句子,如妈妈一词 ,可以代表多种意思,包括妈妈抱、妈妈来、找妈妈等,听者需借助情境才能理解。,(二)双词句(1.52岁),1 .5岁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提高,说出的词大量增加。 双词句阶段儿童言语的特点: 1、婴儿讲的双词句已具备了句法的基本成分。例如,主、谓、宾俱全,但使用中常被省略,主、谓、宾三部分常被漏掉其中之一部分,因此成为双词句。 2、婴儿讲的双词句有两种组成形式:一种是“主词句”,另一种是“电报句”。 3、双词句的生成规则有两种:中轴开放性规则和范畴对应式规则。,(三)简单句及语法掌握(23岁),婴儿到两岁左右终于把那些句法上不

34、完整,不连贯的句子扩展成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子。而且学会使用一些介词、冠词、助动词、感叹词,他们会说“这是明明的”“猫猫爬在床上睡觉”“咳,小汽车坏了”。,第四节 婴儿的气质,一、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传统的四种类型说 (二)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三)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托马斯一切斯等人在对婴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的九个维度(即气质的九个方面的内容),并据此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 (1)容易型(2)困难型(3)迟缓型,(四)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 布雷泽尔顿(1969)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般型、活泼型和安静型。 (五)巴斯的活动

35、特性说 巴斯和普罗敏将婴儿划分为活动性、情绪性、社会性和冲动性等四种不同气质类型,认为这四种气质类型各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六)卡根的抑制一非抑制说 卡根把婴儿划分为两种气质类型,即抑制型和非抑制型。 相对来说,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理论目前在婴儿心理学界的影响最为普遍,也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它较细致深入地揭示了婴儿的气质类型和特点,更为贴近婴儿气质或行为、情绪反应的实际。,二、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婴儿气质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可变的。 三、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对婴儿来说,各种与生俱来的气质类型本无所谓好坏,但由于它影响到婴儿的人个性形成,亲子关系,早期社会交往以及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

36、,对婴儿早期教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第五节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一、婴儿的情绪发展 (一)婴儿最初的情绪发生 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例如,新生儿或哭、或静、或四肢蹬动。 随着婴儿发展,在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其情绪不断变化、发展。,婴儿的表情,(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婴儿初生就有笑的反应。但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 约5周始,婴儿能区分人和其它非社会性刺激,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但是,从第5周约3.5个月时,婴儿对人的社会性微笑是不加区分的, 从3.5个月到4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加,能够分辨熟

37、悉的脸和其他人的脸,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微笑不同,出现有差别、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情绪的发生与发展,恐惧 愤怒 痛苦 快乐 喜爱 感情 24月 厌恶 嫉妒 兴奋 高兴 对成人 对儿童 18月 12月 6月 3月 出生 痛苦 快乐 未分化的兴奋 布里奇思情绪发展图式,二、婴儿的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在婴儿同主要抚养者的最多、最广泛的相互接触中,在同母亲的最亲近、最密切的感情交流中,婴儿与母亲之间逐渐建立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

38、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依恋不是突然发生的,依恋的性质也是有所不同的。 依恋是婴儿在同母亲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的反应。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 ) 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婴儿对母亲依恋的性质并非相同。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 1.安全型

39、依恋 2.回避型依恋 3.反抗型依恋,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依恋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你喂养我,所以我爱你 学习理论:利益带来爱 认知发展理论:要爱你,我必须知道你总会在那里 生态学理论:也许我天生就惹人爱,影响依恋的因素,早期的观点:婴儿依恋是母亲的喂食引起的。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Harlow & Zimmerman的研究)(1958) 实验证明:身体接触的舒适比食物对依恋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金属母猴有奶吃,但冰冷。 绒布母猴没奶吃,但温暖。 理论上:婴猴与金属母猴在一起 实际上:婴猴只在饥饿时去金属母猴那里,

40、其他时候与绒布母猴在一起。,Dweck(1986)总结了不同依恋类型母亲与婴儿相互作用,发现安全型依恋母亲具有一下五个特点:,对婴儿的各种信号、需要敏感,并及时给予反应; 主动调节自己以适应婴儿,而非以自己的个性、情绪要求婴儿; 与婴儿的接触充满爱意,富有充满感情的积极情绪表达; 积极鼓励婴儿探索事物、环境,需要时能提供帮助与保护; 喜欢与婴儿身体的亲密接触。,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maternal sensitivity and responsiveness) 儿童的特点 文化因素,亲子交往的文化差异,Bronetein等(1990)对美、日母亲与5个月大孩子交往的比较研究 对婴儿行为的评估表明,婴儿在环境中对外界刺激产生同样的反应,并寻求母亲对他们的反应,亲子交往的文化差异,母亲对婴儿的反应有差别:美国母亲在孩子探索环境中的客体时有更多的反应;日本母亲在孩子转向自己时有更多反应 美国母亲的行为有助于孩子独立,日本母亲的行为有助于孩子建立对自己的依赖 在陌生情境测验中,日本儿童所体验到的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