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美文 提高语文素养_第1页
诵读经典美文 提高语文素养_第2页
诵读经典美文 提高语文素养_第3页
诵读经典美文 提高语文素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诵读经典美文 提升语文素养【摘要】诵读经典能够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成长中懂得如何把握人生方向和掌握目标,从细节上内省。我们致力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正文】 如今很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往往出现审题偏差、思想苍白、见解平平,甚至出现语句不通,观点错误,这多半是思想贫乏、理解水平低所至。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清代唐彪则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水平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

2、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通过诵读经典,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水平,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使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一、什么是经典诵读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213岁这个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

3、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实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二、诵读经典对语文的影响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诵读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诵读80篇(段),合计240篇(段)。” 诵读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诵读的古典诗词,即使当时不解其中的含义,却常常一生难忘,终身受益。古往今来的很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

4、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所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要下一番功夫来诵读的。诵读的古诗文多了,自然就为语文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诵读经典能够提升写作水平 如果说诵读是为写作源泉的话,那么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了。不让学生诵读而求其佳作连篇,岂不是塞源而望其泉流汩汩!如明代学者张溥,他每读一部书,都要用蝇头小楷工笔抄写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再烧,如是者七,遂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很明显,张溥这“七录”,实际上是把别人的书录在心纸上了,

5、所以他才诗文敏捷。杜甫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破”,据我体会,恐怕就有点熟读成诵的味道。读“破”了万卷书,写起文章来还会没有神来之笔吗?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熟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可见,这诵读是与写作紧密相连的。这些名人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为他们创作之流备足了丰富的水源,才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文传诵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写作规律:诵读是为写作筑坝蓄水,只有大量储存,才会有源源持续的输出。 2、诵读经典能够增强理解水平 人们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机械记忆,一种

6、是理解记忆。小学生理解水平差,主要是机械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水平逐渐增强,记忆力也由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小学生理解力较差,但头脑单一,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正是在无忧无虑的大脑中大量储存信息的极好时光。这个阶段,不能要求学生什么都理解了以后再去记忆,还真的要来点“死记硬背”。苏步青教授以前说,他小时候背涌孟子、史记等书,很多内容都不理解,但硬是背下来了。随着诵读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所背内容都一一理解了。他今天深厚的文学功底,就是那时候由诵读打下的。事实上,一个人等到理解力强了,恐怕诵读的大好时光也就过去了。理应趁年纪小,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时大量诵读。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抢着囫囵吃进去,

7、到吃饱了以后,再卧下去慢慢反刍、咀嚼、消化、吸收。朱熹在这方面论述很精辟。他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其义皆若发于我之心。熟读精思,融会贯通,就成了后来读书的准确标准。 3、诵读经典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就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能够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能够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

8、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水平的整体提升。当学生的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观点,读起文章来,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有了内容可写。巴金诵读古文观止200篇,才有了家、春、秋等文学鸿著,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所以,通过诵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另外,诵读经典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很多学生,阅读分析水平不强,表达水平不强,其

9、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当然困难。将来做学问、搞研究,也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学生的诵读水平,此时就转化成了阅读水平、写作水平;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理解了书义,也便受到了教育,提升了对事物的理解、分析、理解水平,对生活自然有了准确的观点、态度。 三、指导学生诵读经典的方法 心理学家卡尔希修教授曾说过:“普通人只用了自己实际记忆水平的10%,其余的90%都被浪费了,其原因在于他违反了记忆的自然法则。”也就是说记忆的方法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记忆的效果。采取的记忆方法好对学生诵读优秀的诗文,实行语言积累有着事半功

10、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实行诵读,从而提升诵读效率。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理解所背内容,如果对诵读的内容不理解,学生就实行机械的记忆,轻则出现误记,重则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就好比一个人行走于黑暗中,很容易误入歧途。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既能减轻负担,又能提升效率。反过来,诵读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文本不但承载着意义,也承载着思想和情感,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作者实行对话,主动体验诵读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这样一个故事比喻教育:一个人在黑夜里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的耳边说:“蹲下去,捡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个人不

11、敢违背神灵的指示,蹲下去,捡了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走出山谷之后,天亮了,他打开袋子想看一看,神灵让他捡的是什么,一看便惊呆了:神灵要他捡的竟是钻石。所以增强诵读的训练,甚至是强制性的诵读,也不失为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 具体的诵读技巧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下面就列举一些,供大家参考。 1、化整为零,步步为营 有些文章较长,同学们背诵时不妨化整为零,再各个击破。这样段段背、段段清,做到步步为营,最后再化零为整,“组装”成篇。如背诵千字文时,开始能够“化整为零”,让学生在课外每天背两段,整篇文章就能够在四十天里完成。再花十五天时间把它们化零为整,“组装”成篇:首先让学生一

12、天复习十段,要求连起来背,八天完成,然后用四天让他们二十段连起来背,再用两天让他们四十段连起来背,最后一天背诵整篇千字文。这样,一本千字文就能够在五十五天里诵读成功,里面所包含的道理足以让他们终身受用。 2、以写助读,感官兼用 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抄一遍。如果诵读时一边读一边写,读读写写,这样就能调动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这种方法还能为默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少年中国说(片段)是一篇较短的要求诵读的文章,但是里面的字词对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学生在练习诵读的过程中添字漏字现象较为严重,效率也较低。引导学生练习诵读该课文时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动耳,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背得更准确,效率也

13、更高。正如朱熹所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互读互背,合作“经营” 背书时,三两人一组,互读互背,相互提示,合作“经营”。这样背书,便于思路集中,同时具有提神互补、教学相长之功效。 4、按图索“意”,读图背文 此法特别适用于背诵古诗词之类。将诗文的意境、内容,用象征、抽象、夸张、写意等手法,勾勒出简图或简表,然后按图索“意”,一边读图,一边“说”文,最后达到背诵之目的。 5、首字提示,顺藤摸“瓜” 在检查学生背诵时,我常发现,学生背到一个地方时会突然“卡脖”,怎么想也想不出下一句。不过,只要你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就又能很快想起来,接着背下去。针对此,我提出了“首字提

14、示法”,即: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如果连续的短句较多,能够适当合并)写下来,用它们作背诵时的提醒之用。如笠翁对韵的第一段,在背诵时把每段首字写在一张纸上以便在背诵“卡脖”时提醒自己。这样多反复几次,直到最后不看这些字也能背出。 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前提是:对所背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处于“夹生”状态。还有“注释提示法”,即只看书下的注释,用它们来提醒自己背诵。它和上面的方法的作用是一样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记忆中的言语信息还要经过多次复习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脑海中,否则很容易遗忘。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很有道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复习诵读过的文本,不但能够巩固与强化学生语言积累,而且还能够收到温故知新、陶冶情操的效果。 四、提供学生诵读时间 除了讲究阅读、诵读方法之外,提供阅读、诵读时间也是重要的一环。学生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舍得将教学时间、作业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支配。每日的早读无疑是阅读、诵读名篇佳作的最佳时机,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的早读,放手让学生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