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处理_第1页
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处理_第2页
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处理_第3页
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处理_第4页
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处理,血液透析 并发症概述,引言,血液透析并发症的病因学分类,4,以发生速度分类,5,6,常见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处理,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透析中低血压,8,紧急处理,9,采取头低位,观察转归,10,。,其他治疗模式的选择,12,预防硬件设备,13,预防病因治疗,14,预防病因治疗,15,预防病因治疗,16,预防顽固低血压,17,改变透析方式,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

2、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透析高血压,原因,20,处理,21,预防,22,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肌肉痉挛,24,肌肉痉挛的常见诱因,25,处理,26,预防,27,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恶心和呕吐,29,处理,30,预防,31,头痛常见原因,32,治疗,33,预防,

3、34,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胸痛和背痛常见原因,36,胸痛和背痛治疗与预防,37,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皮肤搔痒原因,39,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皮肤搔痒治疗,40,预防,41,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4、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失衡综合症,43,病因,44,特点,45,治疗 轻者,46,治疗重者,47,预防原则,48,预防首次透析患者,49,预防维持性透析患者,50,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器反应,52,A 型透析器反应,53,A 型透析器反应表现,54,处理原则,55,紧急处理,56,57,明确病因,预防,58,B 型反应,59,病因,60,处理,61,预防,62,两种透析器反应比较,63,64,65,66,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5、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心律失常,68,常见诱发因素,69,处理,70,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溶血,72,病因,73,处理,74,预防,75,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空气栓塞紧急抢救,77,一旦发生,死亡

6、率极高!,空气栓塞病因,78,空气栓塞预防,79,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发热,81,原因,82,处理,83,预防,84,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器破膜紧急处理,86,原因,87,预防,88,内 容,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高血压 肌肉痉挛 恶心和呕吐 头痛 胸痛和背痛 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 透析器反应 心律失常 溶

7、血 空气栓塞 发热 透析器破膜 体外循环凝血,体外循环凝血原因,90,凝血发生常与不用抗凝剂或抗凝剂用量不足等有关,体外循环凝血轻度凝血处理,91,体外循环凝血重度凝血处理,92,体外循环凝血预防,93,体外循环凝血预防,94,体外循环凝血预防,95,结 语,96,97,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概 念,血液净化需要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以持续稳定的血流速经过透析器或其它净化装置,并回到体内去,该循环通路称血管通路(vascular access)。 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净化的基本保证。,98,血管通路的分类,临时性血管通路 (1)直接动静脉穿刺 (2)动静脉外瘘 (3)中心静

8、脉插管 血管半永久性通路 带Cuff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永久性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移植血管内瘘,插管方法:“Seldinger技术” 特点:简单、迅速、安全 常用插管部位:1. 股静脉 2. 颈内静脉 3. 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插管,临时性插管贴壁现象处理,(1)关闭透析机血泵; (2)将导管旋转180度; (3)开启血泵,缓慢提高 血流速; (4)必要时将动静脉管路 互换并调整透析时间或频度。,中心静脉插管留置期间的护理 1、防止导管血栓形成及堵管 (1)应用中心静脉插管的抗凝肝素三步封管法 (2)若透析时血流量明显下降甚至不通或导管功能丧失者,可用生理盐水10ml+尿激酶5万U,稀释

9、后从导管动脉或静脉口推入溶栓,O5 h后抽出,如仍未溶通或未完全溶通,可反复12次。,103,(3)封管后的留置导管,在启用前必须先抽回血,方可接上液体,切忌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 (4)对于高凝状态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有效防止导管血栓的形成。,第一步:用5ml注射器抽出管腔内原有肝素并弃掉(连同注射器) 第二步:用10ml注射器将生理盐水各23ml弹丸式注入动静脉管腔内 第三步:根据管腔容量用5ml注射器缓慢注入肝素或肝素盐水,动静脉夹子一旦关闭,请勿打开,中心静脉插管的抗凝 肝素三步封管法,2、防止导管意外脱出 (1)导管留置期间,应限制患者剧烈活动或做下肢大幅度活动 (2

10、)若遇导管不完全向外脱出时,切勿试图将导管推人体内,以防感染 (3)遇导管意外脱出时,应立即压迫穿刺点30 min,待出血止住后,无菌敷料包扎创面以防出血和局部血肿及感染的发生。,3、防止局部感染 :感染是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导管丢失的重要原因。 (1)插管前,应严格消毒穿刺部位,插管时谨遵无菌操作技术 (2)穿刺部位每日用安尔碘消毒并更换包扎敷料,对管子接口处用安尔碘消毒后再接透析管路 (3)尽量不使用导管作为输液通道,以减少感染几率,107,(4)在需调整导管位置以改善流量时,应先用安尔碘严格消毒置管处皮肤及管壁。 (5)当导管出现不完全脱落时,再次插入后短期内发生感染几乎不可避

11、免。所以应尽早拔管。 (6)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导管周围红肿、渗液等表现时,应立即行血液培养,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在排除了其他感染因素并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应立即拔管。,动静脉内瘘穿刺问题,(1)应在内瘘完全成熟后开始穿刺,建议使用1516G穿刺针 (2)穿刺针应远离动静脉吻合口至少3cm (3)静脉穿刺针针尖指向近心端,动脉穿刺针可指向近心端或远心端,109,(4)动静脉穿刺点相距大于5cm (5)穿刺针与皮肤夹角呈2040,并采用阶梯式或钮扣式穿刺方式 (6)穿刺针刺入血管后将针翻转180(?) (7)透析结束时要将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再压迫。,内瘘穿刺后压迫问题,透析后自体动静脉内瘘压迫时间为3060分钟为宜,人工血管内瘘60120分钟。提倡局部压迫法,压力应适度,在压迫过程中及压迫后应确认血管杂音无明显变弱。,内瘘健康教育 1、对每个造瘘术后的患者及家属,都要讲解保护内瘘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2、在内瘘成熟前指导其做好手部捏球锻炼、内瘘侧手及手臂运动,不要戴手套、手表,穿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