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精品课件新课标版_第1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精品课件新课标版_第2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精品课件新课标版_第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精品课件新课标版_第4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精品课件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 届高三 文二 复 精品 件: 五古代 歌 【新 版】 有一种就是盲目套用。如 山水田园 就套用“ 逸” “ 适”“ 自然”; 中若有花落 零之景,就 是“ 春惜春”;若作者是杜甫、白居易, 主 多是 国 民 种推 ,某些 候会 幸 “命中”部分答案,但如果不 合 人的生平、思想、 格,尤其是 歌作品本身 行理解判断,分析 合,其 果的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与灵性的所 只会 卷老 生 倦。 五 技法点 1 下面 首唐 , 完成 。(11 分) 魏博何相公 张祜 出禁城 ,分 浅草中。 旗开向日,白 迎 。背手抽金 , 翻身控角弓。 万人 指 , 一雁落寒空。【注】魏博,古地名。 五 新 精

2、 新 精 (1) 歌前两 描写了怎 的 景?有什么作用?(5 分)答:_(2) 合 歌后两 , 要分析何相公形象。(6分)答:_ 五 新 精 (1) 【答案】 两 我 描 了一幅色彩 、壮 宏大的晨 景( 晨 ) ,( 分析概括3 分)1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作用2 分 )【解析】 可以从“浅草”“红旗”“白马”,分析得出写环境色彩的艳丽;从“分围”“向日”“迎风” 等,分析得出写场面的宏大。阅读标题理解诗的内容可以得出它的作用。专题五 新题精练 (2) 【答案】 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 “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

3、, 技艺高超。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其射箭技艺的高超。 ( 形象概括 2 分,分析 4 分)【解析】 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就可以思考出人物的形象。正面描写主要从动作上分析,侧面描写主要从“万人齐指”和“一雁落”上归纳。专题五 新题精练【诗歌赏析】总括诗的前半部分,一至三句,是以朝霞满天、晨风拂煦、绿草如茵、 红旗向日作为人物亮相之前的壮丽场景,紧接而来的“白马骤迎风”一句,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 由此而下, 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 “背手抽金镞” ,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

4、著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 ,又可见身段之灵巧。 “翻身控角弓” ,弯弓名之曰“控” ,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 “控”之而再来一个 “鹞子翻身” 的漂亮动作, 造型又是多么健美! 专题五 新题精练 对于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评价,当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表面。 关键所在, 毕竟还有待于亮出他那2百步穿杨的惊人绝技。果然,刹那之间,就在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然的欢呼, 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 原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此处“寒空”之“寒” ,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渲染高飞鸿雁的凌绝苍穹,从而加强了一箭高高命

5、中的神异气氛。全诗至此,戛然而止。 由于射雁成功而出现的欢声雷动的热烈场面,自可留给读者去想象了。专题五 新题精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8 分 ) 题元十八溪居白居易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注】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 踯躅: 杜鹃花的别称。专题五 新题精练(1) 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答:_(2) 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4分)答:_专题五 新题精练2(1) 【答案】潺潺的溪水,弥漫的3岚气,茂密

6、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 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2 分)景物描写的特点: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 2 分)【解析】 先从原诗句整理、分析出写景的具体画面,再归纳组成这些画面景物描写的特点,可以考虑远近、色彩、修辞等。专题五 新题精练(2)【答案】 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

7、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 “一往情深深几许”是针对“情”的问句,“深山夕照深秋雨” 却是写景作答, 化抽象之 “情”为具体之景,形象生动。在写景句中, 三个意象叠加, 营造了凄凉忧伤的氛围,委婉地抒发了词人的一腔惆怅。两句词,四个“深”字,加深了凄凉之感,读来颇有意蕴,而无重复多余之感。做赏析表现手法的题目,找准手法就找准了赏析点;另外,基本的鉴赏术语要掌握,结合诗歌分析是必须的。专题五 真题演练一、答题技巧( 一) 解读形象、情感。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

8、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4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 或意境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专题五技法点拨技法点拨( 二) 分析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 ( 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 、给人的感受,当

9、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3.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专题五 技法点拨 ( 三) 鉴赏语言。 如果是“炼字炼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是“语言风格” ,需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举诗中例证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表明在表情达意、 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简要给

10、语言分一下类别,再根据不同类别分析鉴赏:典故性词语,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 诗歌之内蕴, 答题时注意采用 “委婉”5“含蓄”“蕴藏”等词语;描写性语言,确定语体之基调,分析所塑造的意境 ( 其中注意衬托 ) ,体会流露的情感, 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 专题五 技法点拨 “生动”“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 “隽永”等词语;动作性语言,采用对照法,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简练”“形象”等词语。( 四) 掌握表达技巧。熟练地掌握各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并准确地识别判定是关键,答题时,要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手法 )( 总述 ) ,结

11、合诗句具体的内容来体会运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词语,并还原诗境( 分述) 。明确此技巧 ( 手法 ) 的表达效果, 它描写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专题五 技法点拨( 五)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思想感情(伤感 、寂寞、闲适等 ) ,并点明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 如漂泊天涯、思念家乡 )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答题时可以: 1. 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

12、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专题五 技法点拨62. 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 作的主旨,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 作者的本意, 就是以意逆志。可以通 理解文辞,揣摩情意。解 程中,要“ 字” ,正确理解字 、 ,关注古典 中常 的特定含 的理解,只有准确解 ,才能 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可以通 融入体 ,体会情趣, 我 的主 感受、生活体 ,去解 ,从 中 会生活的情趣。如杜牧山行 中“霜叶 于二月花”的妙句,一般 是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 ,但有着山行 的人 人行色匆匆, 不只是漫步山 悠然看景,

13、“停 ” 看 林,凸 了霜染 叶之美, 人 之深。专 五 技法点 ( 六 ) 古 比 。 2011 年湖北卷 置了两首古 , 学生 后比 。比 的通常答 格式是:扣住比 角度探究差异,即:( 比 象 )A 重于,( 比 象 )B 重于。当然因比 的点不同,答 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比 的点主要有:1. 比 作背景。 人 是最敏感的, 他 往往比一般人更能感受到 代的脉搏、社会的声音。他 的呼声常常是 史前 的脚步声,了解 人的 作背景,是我 把握 人情感的重要途径。2. 比 意象的 。 什么 的意象,表达怎 的情感,完全是作者的主 行 ,即使是同一种意象, 在不同的作者笔下, 所表达的情感也可能不同。 五 技法点 3. 比 情感基 。通 字里行 去捕捉情感信息,感受作者的感情基 。4. 比 遣 造句。古人 究 字7炼句,其根本就是炼意, 也就是努力选择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5. 比较表达技巧。 不同的作家往往擅长或习惯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技巧,同一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出于表达的需要而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法,以至于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诗词。6. 比较意境的营造。抒情诗十分讲究意境的营造,而优秀的诗篇情与景、意与境相互交融的情形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染力。专题五 技法点拨二、阅读鉴赏诗词八法( 一 ) 从题目抓住题材即题材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