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牛制作 要点解析_第1页
输出牛制作 要点解析_第2页
输出牛制作 要点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输出牛制作 要点解析输出牛制作 要点解析怎样鉴别输出牛的工艺好坏?测电阻、电感、漏电感、分布电容的一致性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初次级直流电阻及交流阻抗折算的一致性。这是一个永远都谈不完的话题输出牛制作.我个人认为一个合格的输出牛在机器上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开环特性,那些主要靠负反馈得来的好声谈不上是好作品(不排斥负反馈的正面效益)。 所以2a3、300b等低内阻直热三极管作单端牛,制作者往往都很慎重,因为做这类机器的人都不希望用负反馈,此时输出牛的好坏很容易被耳朵察觉,这也是此类牛价格高的一个原因。好的输出牛要有一个好的绕制工艺作基础,这毋庸置疑。可是一般的烧友如何看出工艺好坏呢?其好坏不能只从外

2、观漂不漂亮来鉴别.测电阻、电感、漏电感、分布电容的一致性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初次级直流电阻及交流阻抗折算的一致性.这是检验制作者有无过硬的本领或认真负责精神的极佳手段,那些对音箱阻尼欠佳的牛大凡都是过不了这关。输出牛人们往往对单端机的力度以及优良的瞬态不敢奢望,这主要还是牛的问题,其次是电源供给的问题,尤其是低频的解析力和柔顺度不能很好的兼顾。解析力主要是频响和阻尼的问题,而柔顺度则是波形失真问题了,所以关键还是输出牛的责任。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谈输出牛的几个制作问题。输出牛的电感与漏电感理论上说电感越大越好,漏电感越小越好。增大电感无非是加大铁芯,增加绕线圈数,提高铁芯的导磁力.但大铁芯和圈

3、数多又加大了分布电容,所以是一对矛盾。问题是我们在设计输出时,要正确考虑所需的电感量,例如2a3、300b等低内阻直热三极管单端牛,往往作15h左右初级电感量其低频响应就已经很好了,过分追求电感量实无多大意义。线圈关于漏电感倒是要好好去思考,对于全频单元要简化输出牛绕制工艺的话,可根据单元的自身电感设计对应高频响应所需的漏电感.这样考虑往往漏电感较大,绕制好操作,但此牛的通用性不强。理想的还是漏电感越小越好,如果漏电感设计不当,其与喇叭音圈电感相互作用,会造成高频过分犀利,削弱了低频的听感。对于一般情况(包括多单元音箱)如果输出牛漏电感大的话,可用负反馈或次级接电阻校正,当然我们还是希望漏电感

4、越小越好。小的漏电感必须要精湛的设计和绕制工艺,它需要初次级线圈截面对合良好,窗高要尽量利用,气隙不要过大. 输出牛的分布电容关于分布电容当然是越小越好了,绕牛时主要是初级线圈自身分布电容的控制,因为初级线圈的圈数多分布电容大。我的主张是绕牛要分层垫纸,一则好排线,二来减小分布电容。绕线要采取z字型绕法,此绕法可将初级分布电容减少到s型绕法的1/3,可见其效果相当可观.另外绝缘纸的品质也很重要,我曾试验过用特富龙,但它太滑排线的难度太大失败了,他日如果有机会能试验一下杜邦绝缘纸就好了.绝缘纸初次级绕组的布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分层分段问题.一般情况下分段用m6型布置就很好了,所有绕组要求尽量等宽,

5、同侧绕组要求绝对等宽,能用细线不用粗线,次级要尽量用多线绕制。从积肤效应看细线要好于粗线,从线材质量看细线在拉制时要求的铜材杂质要少,不易作假(猜测).选择线径时不能想当然,一定要反复计算和验证。铁芯的选用从高频的角度,铁芯片需要薄一点的好,一般不要大于0.35的片厚。从初始导磁率和低频失真的角度看,退火片要好一些。另外,冲好的硅钢片最好放置时间长一些再用,装片时不要挤压得太紧,紧固铁芯的螺杆也不要拧得太紧,这关系到低频失真的问题。螺杆与铁芯之间要绝缘以减小损耗。退火片的毛刺要少得多,对减小高频损耗有利。铁芯输出牛的抽头我个人不赞成多抽头多用途,辅助的抽头往往在阻抗上很难匹配,做机器时会难以达

6、到你预想的声音,甚至造成意外的失真。输出牛的动态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输出牛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一个输出牛在理想的频响下到底有多大的输出功率?反过来说在最大不失真功率时频率响应如何?一个设计者在初始设计时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想可能就是一个“合格”的设计者。ei铁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常见的问题,即我们通常在测试一个输出牛的初级电感时,有人测的数值大,有人测的数值却要小.那到底谁的正确呢?是不是电感表有问题?其实,输出变压器的电感是随着你加上的励磁功率而变化着的,通常电感表所测量的数值几乎是矽钢片在初始导磁率时初级的电感量.此时的电感量只能满足最小音乐信号时的低频失真要求。而随着音

7、乐信号动态的增大,对电感量的需求也会增大。 输出牛的瞬时响应大凡我们在听音乐时,常常会评论一部机器或一个系统发生的声音有慢或快之分,实际上音乐播放的时间是不会变的,只是人耳所感受音乐动态变化(即瞬态)不同而造成的。就胆机而言,输出牛的瞬间响应能力是关系音乐快慢感觉的关键部位.输出变压器的瞬时响应能力主要是指,变压器次级线圈电压建起的过程长短,次级电压建起时间短则瞬时响应能力强,反之则瞬态差。因此我们在设计变压器时要充分考虑实际聆听的需要.次级线圈电压建起的时间主要涉及,变压器的漏电感、线圈电阻、功率级输出内阻和所接音箱分频器的电容量等参数。其中前三项参数是我们设计时可以控制的,而音箱分频器的电

8、容量则是未知的。功率级内阻小有利于变压器的理想设计。这也是低内阻三级管好声的原因之一.变压器当变压器设计时以不考虑次级所接电容器大小的方向时,其线圈电阻和漏电感便为设计瞬时响应时间长短的主要依据了.此二项数据主要是涉及变压器的电路衰减量,衰减小则瞬变好,衰减大则瞬变差。但衰减量不能过小,过小则电压反应有过冲现象,反应在变压器方波测试时前端有 “振铃现象”,衰减量过大则方波测试时前端有“爬坡现象”。所以说一个合格的输出牛在满功率输出时,其最大的电感量应该能满足最大音乐动态的要求,这样在满功率输出时低频失真才能符合最初的设计要求。其实同样的道理,输出变压器的漏电感也是在随着音乐动态变化而不断变化,

9、高频相应也随着变化而衰减。什么样的变压器最好环型、ei型、r型、c型几种电源变压器哪一种最好?变压器中的硅钢片材料有什么讲究?读完本文的变压器五问,希望对各位烧友有所启发.这是我和太原声达机电研究所的陈瑞明一次谈话整理,希望对发烧友理解音响用变压器有帮助,观点不一定都对,仅供参考.一、变压器的制作中,线圈的机器绕制和手工绕制各有什么优缺点?机器绕制变压器的优点是效率高且外观成形漂亮,但绕制高个子小洞眼的环型变压器却比较麻烦,而且在绝缘处理工艺的可靠性方面反不如手工绕制到位。手工绕制可以将变压器的漏磁做得非常小,其在绕制过程中能针对线圈匝数的布局随时予以调整,所以真正的hiend变压器一定是纯手

10、工绕制,纯手工绕制的唯一缺点是效率低、速度慢。变压器二、环型、ei型、r型、c型几种电源变压器哪一种最好?它们各有其优缺点而不存在谁最好之说,所以严格来讲哪一种变压器都可以做得最好。从结构上来讲,环型能够做到漏磁最小,但声音听感方面ei型则可以把中频密度感做得更好一些。单就磁饱和而言,ei型要比环型强,但在效率上则环型又优于ei型。尽管如此,其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你能不能扬长避短而将它们各自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而这才是做好变压器的最根本.目前的进口放大器中,环型变压器的应用仍然是主流,这基本说明了一个问题.发烧友对变压器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你不能拿一个没做好的东西作参考而说它不好。有人说环型变压器

11、容易磁饱和,那你为什么不去想办法把它做到不容易磁饱和?而原本通过技术手段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不下足功夫或者一味地为了省成本,那它当然就容易磁饱和了.同理,只要你认真制作,ei型变压器的效率也是能做到很高的。环型变压器变压器的品质好坏对声音的影响很大,因为变压器的传输能量与铁芯、线圈密切关联,其传递速率对声音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像ei型变压器,人们通常觉得它的中频比较厚,高频则比较纤细,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传输速度相对比较慢。而环型呢?低频比较猛,中高频则又稍弱一点,为什么?因为它传输速度比较快,但是如果通过有效的结构改变,你就可以把环型和ei型都做得非常完美,所以关键还是要看你怎么做.不过至少可

12、以肯定一点的是,r型变压器不是太容易做好。用它来做小电流的前级功放和cd唱机电源还可以,如果用来做后级功放的电源,则有比较严重的缺陷。因为r型变压器本身的结构形式不太容易改变,而环型和ei型则相对容易通过改变结构来达到靓声目的。采用r型变压器制作的功率放大器电源,通常声音很板结而匮乏灵气,低频往往没有弹跳力而显得较硬。 ei型变压器三、变压器铁芯的硅钢片含硅量越大就越好吗?未见得,矽钢片含硅量的大小对变压器的质量影响不是很大,而有取向和无取向则和铁芯的型号有关系。其次,既使是同样型号的铁芯如果你工艺处理不好,那品质差别也是很大的,其差别有时甚至高达百分之四五十。好的铁芯而同样的材料其热处理和线

13、卷绕制工艺十分关键,良好的热处理只需很小的10ma激磁电流就能达到15000高斯,而不好的热处理则可能要50ma的激磁电流才能达到相应的15000高斯,这二者之间的悬殊差别是很大的。从职业的角度来判断铁芯的好与不好,主要是通过激磁电流、铁损耗、饱和参数几项指标来进行综合性评价.r型变压器四、环型变压器的带式硅钢片若采用了拼接工艺,是不是就意味着品质肯定不好?还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拼接的断位头不易太多,因为多一个断位就多了一个漏磁点,所以接头点最好不要超过23个。制作工艺上凡断头拼接均要予先经过酸洗处理,但制造高档音响器材的环型变压器,严格来讲还是采用无拼接的矽钢片为最好,其工艺质量会更有保障.c

14、型变压器 五、变压器中的硅钢片材料有什么讲究?由于硅钢在交变磁场中的损耗很小,所以变压器主要都是采用硅钢片来作磁性材料.硅钢片可分为热轧和冷轧两类,冷轧硅钢带由于具有较高的导磁系数和较低的损耗,因此用来制作变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的优势.热轧硅钢带的性能则略逊色于冷轧硅钢带.普通的ei型变压器是将硅钢板冲制成03505mm厚的e型和i型片子,经过热处理后再插入绕组线包内,这类铁芯以使用热轧硅钢片居多(含硅量很高的优质硅钢片型号为d41、d42、d43、d301).环型和c型变压器的铁芯则是采用冷轧硅钢带经卷绕而成形,其中c型变压器系经热处理浸漆后再切开制成.硅钢片变压器的漏电感是由未穿

15、过初、次级线圈的磁通产生的,这些磁通穿过空气而自成闭合磁路.增强变压器变压器初、次级间的耦合密度可以减小漏感。良好的变压器其漏感应不超过初级线圈电感的1100,高保真hifi用的胆机输出变压器则不应超过1500.判断音响用变压器硅钢片质量高低的重要参数之一是硅钢片的最大磁力线密度。常用的几种优质硅钢片型号如下d41d42,最大磁力线密度(单位gs高斯)1000012000gs;d43,最大磁力线密度1100012000gs;d301,最大磁力线密度1200014000gs。输出牛制作 之diy骨架按照这种方法制作输出牛骨架,细心加上一定的技巧,即使是新手也不会塌边.尽管绕的有些难看,不过对于初

16、学绕牛的烧友,也不失是个好办法。 我常跟一些烧友交流输出牛制作的经验心得,交流时发现,一些初学绕牛的烧友对绕牛的一些基本常识和说做法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就把一些绕牛的细节和经验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初学绕牛的烧友一些帮助。制作输出牛骨架的材料pb绝缘纸板,厚度可选0.81mm的,当然制作骨架还有别的材料,例如树脂板也是不错的选择。之所以自己制作骨架而不用市售成品骨架,是因为成品骨架占用宝贵的窗口空间太多,同时成品骨架不便于引出线,也不便于上后期对线包的整形(线包绕制好后有时候需要用台钳加压整形)。pb绝缘纸板根据窗口高度裁剪,纸板宽度应该比窗口高度略窄1mm,例如舌宽25。4的铁芯(76

17、铁芯),窗口高度是38mm,那么纸板宽度应该裁成37mm.裁剪纸板骨架芯用木、铝、或者塑料制成,一般用硬木制,取材、制作都比较容易,有条件的可以用塑料或者铝制。铝制骨架 铝制骨架塑料骨架塑料骨架我用过一种塑料,是学校里面数控车床专业给学生练习用的材料,做出来的骨架芯硬度高、重量轻、表面平整光滑,绕线结束后退线包非常方便。将骨架芯放在裁好的纸板上把骨架芯放在裁好的纸板上,比划好宽度后,用裁纸刀紧靠在骨架芯上,在纸板上划出宽度约为1mm,深度为纸板厚度1/3的槽来,千万别划深了,否则骨架容易断。 用裁纸刀划槽其余三个面均按照此方法划槽。其余三面划槽其余三面划槽最后裁断用502胶水粘接好 粘接好的骨

18、架接口部分比较锋利,需要进行加工,否则在绕牛的时候容易割破线。骨架接口细锉子把骨架套在骨架芯上,用细锉刀慢慢搓平整,最好搓成带有一定的圆角,这样既不容易割破线,也方便绕线.用锉子锉平锉好后的效果一只骨架做成按照上面的方法,用细心加上一定的技巧,即使是新手做也不会塌边的.我第一次绕牛就用这种骨架,尽管绕的难看,不过也没塌边,这对初学绕牛的烧友不失是个好方法。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我以这只正在绕的牛做示范,讲一讲我平常绕线的技巧,并特别对绕线过程中的起头、收尾及抽头等做了详细说明,希望对初学绕牛者有所帮助.有许多新手经常问我一些绕牛的问题,比如如何起头、收尾等,现在就拿一只正在绕的牛做示范,讲一讲

19、我平常绕线的技巧。我特别对绕线过程中的起头、收尾及抽头等做了详细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头1、在骨架要起头的边上贴一条双面胶;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2、粘上一小条宽约5mm的绝缘纸;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3、在绝缘纸条上再粘一小块双面胶;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4、把线穿过纸条后,纸条反折过来,粘好;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 5、开绕。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二、收线尾1、在离本组线绕线结束还有约40匝左右(此匝数根据线的大小以及骨架宽度来定,非绝对)插入一条宽约5mm、长50-60mm左右的绝缘纸条,然后继续绕线;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2、在约剩余10-15匝左右的时

20、候,把纸条反折回来压在线下面;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3、绕线完成,将线剪断后从纸条中间传过去;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 4、先把线拉紧,然后在把纸条拉紧,收线结束。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三、抽头输出牛次级常要抽不同阻抗的抽头,下面是抽头的方法:1、在需要抽头的那一层还未开始绕线前,现在中间粘一条双面胶;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2、然后粘上一根漆包线(跟次级线一样线径)作为抽头,线的长度自己把握,注意一端要齐线包的边缘;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3、线上再盖上一小张厚度为0.08的绝缘纸;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4、当绕线到离抽头的匝数还有1-2匝的时候,把盖上的绝缘纸掀起来,把一开始粘上去作为抽头的那根

21、漆包线刮去部分漆(刮去部分的宽度约为35mm);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 5、把掀起来的绝缘纸再盖上去,继续绕,当绕到该抽头的匝数的时候,再次把绝缘纸片掀起来,把线圈跟抽头重叠的那部分线也刮去宽约3-5mm的漆;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6、用电烙铁把线圈跟抽头线焊接起来,在保证焊接强度的前提下,焊点越小越好;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7、把绝缘纸盖好,继续绕线;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8、收尾;(用上面说的收尾方法收线尾)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9、收尾结束后包上两到三层厚度为0。08绝缘纸,抽头结束。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 四、补充1、抽头的第二种方法上述的抽头方法需要焊接,同时需

22、要刮开漆包线的漆,这个方法的好处是抽头线比较少(每组只有一根抽头线).抽头还有第二种方法,做法如下:一开始不放抽头线,当绕到该抽头的匝数的时候,直接把线拉长伸出到线包外面,然后再折回去,然后在这回去的线上盖一张绝缘纸条,然后继续绕线。输出牛制作 之绕线技巧此方法的好处就是不需要焊接,简单、快捷,坏处就是因为每组抽头都是双线,到最后多组并联的时候,抽头线会比较多,汇总焊接到焊片上的时候会使焊点比较粗大,影响美观。2、关于线包塌边的问题新手使用这种骨架绕牛,最头痛的问题就是线包容易塌边,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诀窍就是每层开始和结尾的510匝绕的时候拉力要轻,不能太用力,太用力的话,下面垫的绝缘纸

23、就会被压塌,线包也就因此而塌了.造成绕线拉力过大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排线的时候用力过大、拉得过紧,第二个原因就是一些烧友用的是大的线轴,大线轴本身就比较重,如果线轴里面的线多的话,整个线轴更重,这样绕线的时候线轴产生一个比较大的拉力,造成线包被拉塌.那么如何避免大线轴拉力的影响呢?也比较简单,预先把大线轴的线先放松几圈,这样绕的时候就不会收到线轴的重量影响了。文/胆机自配遥控 纯二kt88很多人制作过kt88胆机,但你是否为没有遥控器调节音量而有一丝遗憾?这台纯二kt88就自配上遥控,以后听歌时切换、调节就方便许多。09年认识一位发烧友,正是由于纯二的kt88才使我们的友谊越来越醇厚.由于友

24、人是位电话量很多的商人,在听音乐时常常要到机子上调音量很不方便,因此在制作这台kt88时,我特别加上了带遥控的功能。kt88牛牛是自绕,进口的红色铜线。电牛用11460,初级0。8线425t,高压用0。4线623t,灯丝分别用0。9、1。2线,还要绕上一组12v+12v来做vu表用,一组8v做遥控板用。输出牛用104850,初级0.3的线绕五组,每组540t共2700t,次级4欧99t,8欧140t。扼流圈用8645,0.4的线2000t,空隙用0。08的电缆纸三层,浸漆后实测6.8h.红色铜线自绕牛 电路图外壳的制作:第一步要量好管子下面二层板所要的尺寸,最好是能够五个管子一起做一块;第二步

25、在二层板的边上开六个5厘米的洞,然后放到已经开好洞的面板下对好,表出那六个洞口的位;第三步在标到的六个位置上焊上六个4厘的平头罗丝就可把二层板固定了。开孔的机壳,是用线割开孔的打磨上漆我上的是汽车漆,光漆是用进口的ici。 管座下沉安装管座下沉安装这个就是机上板焊螺丝,把二层板(装上管座的板)装上就可以。电牛vu表遥控套件表头的连接图 表头驱动和表头内发光管的实际连接方式接着进行kt88内部的焊接,我特别加上了遥控器接收头部分。kt88kt88遥控接收头遥控接收部分 焊接完成图中,中间的那块档板也是电解铁板,有二个用处,一是加固面板,不至于后部分的牛太重把面板压变形,二是方便扎线。遥控器供电为

26、ac的6v9v。机器后部上底板底座细节试听中友人拿一块其他机子的铭牌贴上来这样一台带遥控的纯二的kt88就完成了,以后听歌切换和调节音量就会方便很多,此胆机现在正流淌着纯粹干净的自然之声,令人陶醉.精打细磨 kt66单端打算用j版的电路图制作一台kt66单端胆机,手上只有一套乐潘a系列25w单端套牛,一边备料一边开始做机壳。因为是纯粹的业余制作。.打算用j版的电路图制作一台kt66单端胆机,电路图如下:手上只有一套乐潘a系列25w单端套牛,一边备料一边开始做机壳.因为是纯粹的业余制作,几乎没有电动工具,只有一把锯一把锉一把尺。机壳计划尺寸350mm250mm*50mm,铝板不好弄,找朋友帮忙只

27、弄到2mm厚的铝板,没有折弯的设备,考虑切片拼接.找朋友切好了所有的铝板,面板准备用双层胶合,牛太重,怕压塌了.铝壳用了我做飞机的桐木片,50mm宽10mm厚的,榫卯结构,做框架自认为做得很规整 铝板打上定位孔,桐木框挖孔,用504粘接504强度不错,类似环氧树脂。正面的音量旋钮的一面用的双层铝板,表面打圆孔,有沉孔效果。双层铝板框架完成,等下做上盖板开始做上盖板,先把粘合面打磨干净粘合时用重物压平固化 粘好后安排管子和牛的摆位,计划打孔如何打孔呢?把孔用圆规画好,把圆规的铅笔芯换成钢针,在铝板上按照尺寸画好圆,然后用手钻沿着圆打一圈孔,注意别超出边界,再用曲线锯锯下来(千万别强行撬,会弄变形

28、),最后用半圆锉你就使劲锉吧.没钱买开孔器,用手钻打上一圈圆孔用线锯锯下来,然后用半圆锉锉好圆孔这个环节是体力活,完全属于自虐!粘接上盖板,用重物压住,保证平整、贴合紧密 机壳基本完成,看看效果,图拍的不好,看上去好像有点儿斜,实际上我的施工精度还是控制的非常不错的,实物非常规整.铝壳完成看看面与面的衔接504的强度很好,硬度很高.机壳剩下的工作就边与角的打磨,需要过渡圆滑。不过不算正式打磨,粘胶的时候表面弄了很多胶,很脏,所以用砂纸随便砂了几下.钻好了所有的螺丝孔,用砂纸打磨光滑表面只是用240号的砂纸打磨光滑,然后按照论坛上朋友的经验,朝一个方向打磨出拉丝的效果,打磨的时候带上手套,防止手

29、上油脂汗水污染,静置十几个小时自然氧化。这样可以弄得雪白均匀,金属质感不错。下一步采购零件,计划搭棚,采用30v/1w稳压二极管。接着上次的讲,铝壳已经打磨完毕,恶补了许多搭棚知识,准备下一步计划了。单面覆铜板找了一块单面覆铜板,手上没有玻纤的单面覆铜板,这种质量一般,凑合着用。单面覆铜板切好,准备开孔,管座打算固定在覆铜板上。单面覆铜板开孔阻容元件都到了,可是中间的电阻电容各只发了一个,应当是一对的,发货的时候把这两个元件当成公共电源供电部分的元件了。于是我决定把这部分当成电源部分,左右声道共用,应该能响没有问题。22u的电容是给电压放大级供电用的,最好左右声道独立,如果左右声道共用的话,多

30、多少少会对音质有影响。没办法先这样做,今后调音的时候慢慢改。我这种布局,上管一个6n8p、下管一个6n8p,按照电路图画好了搭棚图,第一次用这个软件,只画了放大电路部分,没画电源部分。黑点是接地,去一点接地,黄点是搭棚焊柱。布局图 准备搭棚条,买了一根搭棚条,不够自己动手做两根。裁了几根单面覆铜板,用氯化铁腐蚀掉铜箔。腐蚀拆下成品搭棚条的镀金接线柱,根据需要做了两根搭棚条做好了灯丝、地线、搭棚条背面这样虽然难看可是路径比较短理论上在另一面灯丝供电、地线有铜箔屏蔽,应该对减少交流声有帮助,而且正面看上去更整洁。搭棚焊接用的都是普通元件 把地线处理了一下,电路部分基本上完工,下一步就是机壳的表面处

31、理,业余条件啥也没有,第一次这样加工铝板,没有任何经验,前几天做了实验,用砂纸打光表面,静置几天,等铝板表面自然氧化,也许是氧化层不够厚,摸多了还是会留下手印污迹,很难弄干净.400号的砂纸打光地线一点接地功放已经全部完成,通电一次成功,箱子灵敏度比较低87db的5。5寸书架,声音非常棒,j版的图功力不俗。交流声满音量几乎听不到,非常安静,只能听到轻微的沙沙热噪声,手上没有毫伏表,没法测噪声,只能凭耳朵.焊接完成成品图kt66单端 下面再上几个细节:开关音量旋钮管牛输出端子之后改了一下灯丝供电,电牛有两组6.5v2a输出,两只kt66本来通过一组供电,另一组灯丝输出闲置,查了一下资料kt66的

32、灯丝每只需要1。25a电流,两只就是2。5a,超过了2a,所以我把电牛的两组灯丝并联给kt66供电了。测了各点的电压,与图上标的基本一致,仅高压有偏差,相差5伏以内。元件更换耦合由红美人0.33uf更换为vq 0.22uf油浸,滤波换成了思碧和摩罗利,信号通路普通金属膜换成了拓万碳膜。新零件还在煲机中,目前感觉音质有提升但很有限,感觉声音变得略微柔和松软更有弹性。换管子对音质的提升立竿见影,曙光6n8p腰部除气的这种换成曙光矮身顶部水银,我这木耳一耳朵就听见差别了。通用胆机电源牛估算实例制做一只多大功率的电源牛合用?小了通用性不强.过大笨重制作使用也困难,以笔者的经验有400w视在功率,在绕组

33、上玩点花样,则可以满足从6p到845胆功放的一般要求。其中褚如6p3p、p14、300b、el34系列、kt系列、fu-7、fu5等,均可搞定。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是根据需要提出要求。高压绕组:一般要求胆全波整流、双绕组。电流200ma(理由见下篇)。考虑各型号胆屏压,高压绕组可以按:4003000v、0300400 v二组确定。串联可得到2300v、2400v及总电压800v绕组.并联则可得到400 ma 300v及400 v电压绕组。比如2300v可用于p1、p14、6p3p。300b。2400v,可用于el34、kt系列。并联300v及400v可用于el、kt系列并管甲类.300v+30

34、0v可用于fu7。400+400v可用于845、805。后几项则只能是晶全桥整或胆全桥整流。 灯丝绕组。用于前级灯丝:1.5a 23。15v二组。用于功放管灯丝:a3。15v二组。用于胆整流灯丝或胆全桥整流灯丝:3。2a 5v三组.其中二组抽出中心抽头,以用于300b灯丝.3.2a 5v二组,用于845、805灯丝。不可忘了,用固定栅压可以方便许多,也来一组0。1a150v可用于诸胆. 以上是基本要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 确定铁芯截面积:最简便的方法是找一本电工手册,查找经验数据,即便当又可靠.如果硬要自已计算(行家称设计)。有现成的公式:铁芯截面积(平方厘米)1.4倍根号下牛的视在功率。

35、400w电源牛铁芯截面积约28平方厘米。选用窄窗口(gei型)硅钢片.(前文谈到标准硅钢片有误。应该是宽窗口硅钢片,型号kei。在此更正)40mm,迭厚70mm铁芯。如果是旧有铁芯,则以8mm为好。 确定绕组匝数。仍然是前面的办法,查找经验数据。每伏1。9t(匝.下同).于是计算出各绕组匝数。 初级绕组匝数:1.9t/v220v=418t 变压器在电压传输过程中有一定功耗,教科书上说是%。实际使用中次级加上即可。如是计算出次级各绕组匝数: 高压绕组匝数:0196t+587t。(400v+300v0v) 0587t+196t。 (400v+300v0v) 灯丝绕组匝数:6。3v=12。3t 1/

36、2处抽头 5v=10t 1/2 处抽头 10v=20t 1/2处抽头 栅压绕组匝数:150v=294t 确定绕组线径。上面唯初级绕组工作电流不知.用公式:i=400w220v。得出初级绕组工作电流1。74a。用前面的办法。查线规表得出: 初级绕组线径:最大工作电流1。74a,用线0。86mm 高压绕组线径:最大工作电流0。2a,用线0。29mm 灯丝绕组线径:最大工作电流1.5a,用线0。8mm 最大工作电流3a,用线1。12mm 最大工作电流3。2a,用线1。16mm 栅压绕组:0.1a 用线0.23mm 计算到此基本告一段落,各数据已然于胸.该做骨架了。用一片铁芯,测出舌宽0毫米,舌长0毫

37、米,窗口宽0毫米。取1.5毫米厚树脂板按前文算法,完成口形板、工形板制作。在这里偷点工料,用0.8-毫米厚板做内衬板,省出了一点空间。组合拚装完成。用一片铁芯试试,松紧宽窄要合适。测出窗口绕线体积:骨架净空宽度57毫米弱,骨架净空深度19毫米。 该算算能否绕下,一并确定引出线孔的位置.初级线径0。86mm,是指裸线,最大直径应是0.92mm.那么骨架宽57毫米0.92(最大线径)61 t(每层)。手工绕制不可能有那么紧密,打85折:61 t0.8551t(每层)。418t(初级总匝数)52t8 层.8 0。927.4毫米。于是得出初级占骨架厚度约7.4毫米。如此计算下去:二组高压绕组占骨架厚度

38、4毫米。二个主要绕组占骨架厚度11.4毫米,加屏避层、栅压绕组、垫纸估算2毫米。剩余约5.6毫米。按上述方法计算下去较为繁杂,估算一下效果一样. 10v绕组与前级6.3v绕组绕在一层.厚度1.2毫米. 共二层2.4毫米 三组5v绕组绕在一层.厚度1.2毫米。 功放6.3v绕组绕在在一层, 厚度.2毫米 累计各绕组占骨架厚度18 。2 毫米,尚余不到1毫米。看来窗口勉强够用。实际绕制尚有出入,个中窍门容后再述。 引出线位置,根据各绕组厚度在骨架口形板两端钻出相应的位置。如何排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以为:高压在一端,低压在一端较为合理. 以上均是纸上谈兵,具体制作.想待完成输出牛的估算后,一并与同好切磋。各音源的频率范围表小提琴 200hz4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12khz是拨弦声频带;610khz是音色明亮度.中提琴 150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