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什么叫“生物的变异”?,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性。,变异能否遗传?,想一想:上述甘蓝品种的引种过程中,有没有变,异现象的发生?,这种变异性状,能遗传给子代吗?为什么,?,分析:,是环境因素引起的,,自身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甘蓝,3.5kg,7kg,拉萨,3.5kg,北京,资料:在北京培育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叶,球可重达,7KG,左右。但再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KG,。,红,花,的,后,代,变,成,了
2、,蓝,紫,色,上述变异性状的后代,为何仍然是蓝紫色花呢?,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蓝紫色花的,后代仍是蓝紫色,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不遗传的变异),诱,因,(改变),(改变),(改变),判断:,仅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一定不能,遗传。,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生,物,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生殖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我帅,呆!,哼,一、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一)基因突变的实例,资料:,1910,年,一个黑人青年到医院看病,检,查发现他患的
3、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症,他的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人们称这种病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种病患者一旦缺氧,红细胞变成长,镰刀型。病重时,红细胞受机械损伤而破裂的,现象,引起严重贫血而造成死亡。,正常血红蛋白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探究,正常血红蛋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1 2 3 4 5 6 7 8,(正常血红蛋白),(异常血红蛋白),C T T,G A A,谷氨酸,缬氨酸,DNA,mRNA,氨基酸,蛋白质,正
4、常,异常,GUA,C A T,G T A,突变,GAA,_,原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引起的一种遗传病。,病,因:,DNA,分子中碱基对替换,根本,探究,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T,T,A,替换,直接,原因,决,定,谷氨酸,缬氨酸,缺失,A T C C G C,T A G G C G,C C G C,G G C G,A,T,T,A,C C G C,G G C G,A,T,T,A,A,T,A,C C G C,T,G G C G,DNA,片段,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改变了,基因的结构。,A,T,C C G C,T,A,G G C G,
5、C C G C,G,G C G,探究,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有哪几种变化,,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DNA,A U,C,C G C,A,U,U,C G C,异亮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mRNA,A T,C,C G C ,T A,G,G C,G ,正常,T A,A,G C,G,A T,T,C G C,碱基对替换,精氨酸,探究,碱基对改变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吗?,A,T,C C G C ,T,A,G G C,G ,正常,mRNA,DNA,mRNA,DNA,氨基酸,氨基酸,A,U,C C G C ,异亮氨酸,精氨酸,A C C G,C ,苏氨酸,丙氨酸,A,C C G C ,T G G C
6、 G ,碱基对缺失,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和,_,,而引起的,_,的改变。,增添,缺失,替换,基因结构,(二)基因突变的概念,思考:,1,、哪一种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最小?,碱基对的替换,2,、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的原因有哪些?,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密码子,显性纯合子突变成杂合子(,AAAa,),A,A,A,a,A,a,a,a,a,A,一个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是它的等位基因,(三)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Aa,或,aA,),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只改,变,基因的内部结构,,
7、产生了,新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的变化,.,思考:突变后的基因会遗传给后代么?,想一想,:,基因,突变一般会发,生在什么时侯,呢?,有丝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四)基因突变的时间,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减数分裂,时产生,),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一般,不能遗传,。,有些植物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人体,某些体细胞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有可能发展成,癌细胞,。,(五)基因突变的原因,自发突变:,自然,条件下,DNA,偶尔,复制错误,例如:果蝇的白眼,水稻的矮
8、秆等。,诱发突变:,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提高,突变,频率,X,射线、激光等,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病毒、某些细菌等,夏季涂抹防晒霜,青少年少上网,少用手机,不喝反复烧开的水(含亚硝酸盐),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少吃烧烤和油炸食品,化学因素,分析以下情况是减少哪种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的可能,从而防止细胞癌变?,接种乙肝疫苗,生物因素,遗传信息改变,DNA,DNA,差错,内因:,碱基变化,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改变,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产生等位基因(,A1 a1,、,a2,),复制,引起,(五)基因突变的特点,细
9、菌,无抗药性,抗药性,棉花,正常枝,短果枝,果蝇,红眼,白眼,长翅,残翅,家鸽,羽毛白色,灰红色,人,正常色觉,色盲,正常肤色,白化病,常见突变性状:,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普遍性,玉米白化苗,人类多指,探究,基因突变有何特点?,短腿安康羊(中),开花结果,的植株,胚,幼苗,具根茎叶,的植株,分化出花,芽的植株,受精卵,基因突变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什么时期?,任何时期,二、在生物个体发育的如何时期发生,随机性,基,因,突变率,大肠杆菌组氨酸缺陷型基因,2,10,果蝇的白眼基因,4,10,5,果蝇的褐眼基因,3,10,5,玉米的皱缩基因,1,10,小鼠的白化基因,1,10,5,人类色盲基因,3,
10、10,5,小资料,三、突变率低,低频性,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白化苗,四、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多害性,白化病,为,什,么,呢,?,任何一种生物都是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它们,与环境取得了高度的协调。,基因突变中,有利突变多,还是有害突变多?,高产大豆,高产青霉菌株,有,利,的,基,因,突,变,五、,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多向性,经诱变处理的紫色种子产,生的子代种子,基因突变还有何特点?,如老鼠灰毛基因,A,+,突变,A,Y,(,黄毛,),a,(,黑毛,),灰,老,鼠,黑,老,鼠,黄老鼠,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六)
11、基因突变的意义,批判性思维,有人认为,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多低,,而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因,此,它不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你认,为这样的看法正确吗?为什么?,这种看法不正确。对于生物个体而言,发生,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但是,一个物种,往往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就整个物种来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产生的突变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不少突变是有利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因此,基因突变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P82,),“,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种差,异怎么造成的?,二、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一)基因重组的
12、概念,方式,、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B,B,b,Ab,和,aB,AB,和,ab,(二)基因重组发生时期,B,b,b,B,B,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3,、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差距越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就越多。,(三)基因重组的特点,1,、,变异概率高,几乎,100%,2,、,只有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才能实现的。,思考与讨论,(,P83,),1.2,种精子;,2,种卵细胞。,23,23,2.,需要有,2 +1,个个体;不可
13、能。,46,3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在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重新组合。人的基因约有,3,万多个,因,此,形成生殖细胞的类型也非常多,由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的类型也就,非常多。所以,人群中个体性状是多种多样,的。,意义,基因重组中有无新的基因产生?,有无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形成?,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思考,(四)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本质,结果,发生,时间,及原,因,条件,意义,发生,可能,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不
14、同基因的重新组合。,细胞分裂间期,由于外界理化因素或自身生,理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缺失或增添,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产生了新基因,出现了新性状。,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不同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来
15、源:,病毒,基因突变,原核生物,基因突变,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思维拓展,课后练习,(,P84,),基础题,1.,(,1,),;(,2,);(,3,)。,2.C,。,3.B,。,4.A,。,拓展题,1.,放疗或化疗的作用是通过一定量的辐射或,化学药剂干扰肿瘤细胞和癌细胞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使其产生基因突变,从而抑制其,分裂的能力,或者杀死癌细胞。放疗的射线,或化疗的药剂,既对癌细胞有作用,也对正,常的体细胞有作用,因此,放疗或化疗后病,人的身体是非常虚弱的。,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易患疟疾的地区,镰,刀型细胞的突变具有有利于
16、当地人生存的,一方面。虽然这个突变体的纯合体对生存,不利,但其杂合体却有利于当地人的生存。,课,堂,练,习,D,1.,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玉米由于水肥充足而长得穗大粒足,B,、人由于晒太阳皮肤变黑,C,、无籽番茄没有种子,D,、人类的色盲病,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下,一种生物的突变率是很低的,B.,生物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利的,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中广泛存在,D.,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B,C,2.,一种植物在正常情况下只开红花,但偶然会出现,一朵白花,如果将白花种子种下去,它的后代全,部开白
17、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自然杂交,B.,自然选择,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4.,下图中,基因,A,与,a,1,a,2,a,3,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现的是,(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转化,D.,图中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1,a,2,a,3,D,在一次实验中,经测定只发现鸟氨酸和瓜氨酸,,而没有精氨酸。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致使(,),基因,基因,基因,某化合物,酶,酶,酶,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6.,下图所示某一红色链孢霉合成精氨酸过程:,如果酶,和酶,正常,酶,活性丧失则能否合成,鸟氨酸和精氨酸,? (,),原因是(,),基因,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产租赁保证金退还合同书
- 2025年度企业融资不可撤销人民币担保协议
- 2025年度综合管廊施工合同
- 纪念白求恩板书课件
- 诱导多能干细胞课件
- 红酒知识产权培训班课件
- 2025合作协议补充协议书
- 2025关于个人民间借款合同
- 土地租赁及种植规划协议书
- 广告展位合作协议
- 路灯灯杆项目投资计划书
- 环保项目配电室电气安装方案
- 新概念第二册单词表(完整版)
- 初三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新课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朝夕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系统恢复策略
- 试车跑道专项方案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题库附答案
- 2024年湖南省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招聘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KA-T 20.1-2024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第1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